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夸张可以激发出想象力,从而使描述的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深刻地映
入人的脑海。如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比说“燕山的雪很大”,来得更形
象、生动、深刻。说一个人“声音宏亮”,尽管也对,但不如说“声如宏钟”
更有力些。《红楼梦》形容薛氏家族的富有,用夸张的语言说:“丰年好大
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比说“薛家家存万贯”,更有表现力。
有的夸张可以增强所说的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如有一句西方格
言说:“如果胡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把错误的道理即
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
喻了。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比如读了上面这句格言,你会在会心
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夸张不能不顾事实或事物的性质而随意夸大事物。比如说“燕山雪花大
如席”这是真实的夸张,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是说瞎话了。总
之,夸张要不似真实,胜似真实。

美妙动人的拟人

拟人是修辞方式之一。这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例如,童话
里或寓言里的动物会说话,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就是拟人化的方法。
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可以使被比拟的描写对象更鲜活、更生动,而且
可以传达出作者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毛泽东同志的诗句:“红雨随心翻
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把原本无生命的“红雨”、“青山”拟人化,不
仅把“雨”、“山”写活了,而且洋溢着诗人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又如毛
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
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用
梅花象征革命先烈,把梅花拟人化,一个“笑”字,表达了诗人对先烈崇高
品质的赞美之情和敬重之意。
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经常使用拟人手法。在其他文体中也是如此。

纡曲回环的重复

重复,也是修辞方法之一。说话、写文章,一般情况下都反对不必要的
重复和罗嗦,要求精练。但有时为了渲染感情和气氛,或加重语气,或强调
某个事物或事物的某个特征,却有意运用重复的手法。
例如,闻一多先生在爱国人士李公仆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的一次演
讲中说:“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你站出来,你站出
来讲……”三次重复“你站出来”这句话,加重了语气,表达了闻一多先生
火山爆发般的愤怒情绪。
又如,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有一段独白:“鼓动吧,风!咆哮吧,
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啊!”
“毁灭”一词重复三次,渲染出屈原与黑暗的丑恶势力不共戴天的满腔激情。
例一是句子重复,例二是词的重复。还有段落章节的部分重复,这种重
复经常运用在诗和歌里。如《诗经》中有的诗几节诗之间就有部分重复,感
情的重复,叫作“重章”。在现代的诗或歌里,仍经常运用类似《诗经》重
章的手法。诗和歌运用这种和谐有序的重复手法,可以产生回环往复、层层
递进加深的艺术效果,不仅加强了抒情性,而且造成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有声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字、英文、俄文、
法文等。任何文字都是在一种具体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依附、从属于
语言,没有语言就谈不上文字。世界上有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历史
上有过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时代,却没有只有文字而没有语言的民族或时
代。据说,世界上的语言有五千多种,其中有文字的也不过一二百种。文字
记录语言,依附于语言,又反过来影响、提高语言,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平时面对面说话,来不及锤炼推敲,而且话一出口,看不见、找不到,文字
把语言记录下来,变成了有形的、书面的东西,这就使人们有可能对它进行
加工,这种经过加工的语言,比起它的自然形态来,无疑更加精练、更加严
密、更趋于规范化了。
在人类发明了无线电和录音机之前,文字是使语言传之久远的最重要的
工具,它为语言插上了时间和空间的翅膀,使语言在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
各个角落永远活着。正是因为有了文字,才有了记录人类文化和人类历史的
大量典籍,使我们今天依然能大体知道古人的历史和文明状况。也正是因为
有了文字,被称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被创造出来。在艺术
方面,没有文字,就没有迷人的书法艺术。文字是语言的最好助手,是人类
文化传播的功勋使者,也是文学以及艺术的伟大工具。可以说,文字的创立,
体现了人类的伟大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及人类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
碑。
现代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大体上有两种类型: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是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词的语音,使用这种文字非
常简便,一般地说,写的人怎么说就怎么写。读的人见形(字)而知音,由
音而知义。如:“马”这个词,英文写作 horse,读的人看到 horse,就知道
它读 。从而知道它的意义——一种家畜。现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民族
都是使用这种拼音文字,我国的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也都是拼音文字。
表意文字,是字形记录语言中语词意义的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我们的
祖先在为语言里的词造字时,是根据词的意义而不是根据它的声音来创造形
体,如:“马”这个词就画个马形,为“人”这个词造字就画个侧立的人形,
这些字的形体能够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读者可以见形而知义,就是后来
的形声字,也总有个表意成分,如“江、河”等字的“氵”(水)旁,“杨、
柳、松、柏”诸字的“木”旁。汉字是表意的,它不像拼音文字的字母那样
只是单纯的记音符号,而是代表音节(词或词素)的表意文字,这是它区别
于其他文字的主要特点。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今天在西安半坡村等地
的仰韶文化遗址里发现的刻在陶器上的一些记号,是至今见到的最早的汉字
材料。
据郭沫若《中国史稿》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
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但是我们见到的成批的古
代汉字材料,则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
1899 年)在殷商都城遗址——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发现的,至今已发掘
出 16 万片以上,总字数有三、四千个,已识的字约有一半。
殷商王朝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在上面刻写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
字,所以叫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比起原始文字来,
甲骨文的数量多,结构复杂(各种造字法齐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
系。
汉字作为汉族人民书面交际的工具,为汉族人民服务了几千年,自有其
伟大的历史功绩。历史悠久的汉字,保存了我们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汉字为我们记录下来的文化典籍,从数量上说,是其他古代文字无法相比的。
此外,汉字在维护我们这样一个多方言国家的统一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汉字不仅有不朽的历史功绩,在今天仍在起着重大的作用。汉字仍是现阶段
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字工具,在今后相当长的
时期内,经过整理的文字,将发挥它越来越大的作用。

汉字的特点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都是全民的书面交际工
具,这是共性。但是,各种文字又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文字的不同特点
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一是看文字符号所代表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二是
看文字符号本身的性质。为什么要从这两个方面去看呢?因为文字是语言的
载体,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研究一种文字自然要联系文字所代表的语言
系统中的单位和文字本身使用怎样的符号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
地揭示一种文字的特点,也才能比较真切地看出不同文字的特点。
从这两个方面去看汉字,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呢?
1.从汉字记录的语言结合系统中的单位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根据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来看,记录语
素的是语素文字,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汉字记
录的是汉语里的什么单位呢?汉字主要记录汉语里的语素。例如“学习”这
个词,写下来是两个字,这两个字代表了汉语里两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
语素。由于汉字记录语素,代表语素,汉字也就有了所谓“字义”,显然,
这字义是语素义。汉字代表语素是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音节文字、音素
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表音文字所记录的不是语素,而是纯粹的语音单位。
例如记录英语的拉丁字母,除有形有音外,它不表义,它只代表音素,作为
记录英语的文字符号,它仅仅是表示一定语音的字母。
汉字也记录少量非语素的音节,如“葡”“萄”“枇”“杷”等。这些
音只有 pú táo p pā等语音,而不独立表义。但汉字所记的这类音节,并不
í
同于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因为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是专门用来记录语
言中的音节的,如日文的假名“夕”是记录音节的,而汉语中的这类音节仅
仅是某个多音节语素中的具体音节,它们只有处在“葡萄”“枇杷”等多音
节语素中,才具有代表音节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字形上
往往还有标义的成分,如“葡萄”二字所从的“艹”,“枇杷”二字所从的
“木”,标志着“葡萄”“枇杷”的种概念范畴,这种情况是音节文字不可
能有的。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2.从汉字所用的文字符号本身的性质看,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
的文字系统。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
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只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音符,
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
号都使用。汉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中的形旁属于意符,
因为它们跟它们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直接联系。汉字里的音符指形声字
中的声旁。虽然汉字和表音文字都使用音符,但汉字的音符同表音文字的音
符有很大区别。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借现成汉字充当的,
属借音符性质。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象形字大多变得不象形了。如古代汉
字的“ ”“ ”演变成了今天楷书的“日”“月”,在字形上已经看不出
与太阳、月亮的联系了,因此可以说已变成了记号。但是这些“记号字”在
形声字中常作形旁或声旁,还起着表意或表音的作用,可见还不是单纯的记
号,而是具有双重的性质:对古代的象形字来说,今天已演变成了记号,从

形声字的偏旁看,这些字符号一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意符或音符的性质。
由于现代汉字以形声字为主,而形声字是意符和音符的结合,虽然音符
是借汉字来充当的,但它毕竟是汉字的表音成分,记号在形声字中还起着表
意和表音的作用,因此,从汉字使用的字符来看,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
的一种文字系统。
3.汉字是语素文字和汉字是由意符、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这两个方面
是相关联的。语素文字要表示语素的意义,所以会选择意符和借音符性质的
音符。把汉字两个方面的性质联系起来看,可以说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
表示的语素文字。

汉字与汉语

汉字从象形字发展到形声字占优势,从甲骨文演变为今日的楷书,始终
没有改变成别的文字系统。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长期存在下来的一种文字
系统。汉字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下来?这个问题颇引起人们的思索。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同语言的关系是依附语言、记录语言。
如果一种文字能适应它所代表的语言的特点,能在发展中不断地、充分地改
进自己,使自己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它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否则,它就会
丧失生命力,为别的文字系统所取代。
汉字正是一种能适应汉语特点的文字系统。汉字与汉语相适应表现在哪
些地方呢?
1.汉字适应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特点。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因
此,语素、字、音节往往是一致的。一个字记录一个音节,同时也表示一定
的意义,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很方便。这是汉字生命力强的一个根本原因。
2.汉字适应汉语同音语素多的特点。汉语为单音节语素为主,同音现象
很多,产生了在书面上区别同音语素的需要。汉字用不同形体的方块字记录
同音语素,使它们在书面上有了区别,便利了交际。如“工、公、弓、攻”
念起来一样,写下来形体各异。这对区别语素义很有利,特别是对于以目治
为主的文言文更方便。
3.汉字适应非形态语言的特点。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里,如英语说“一
本书”是 a book,说“两本书”就是 two books 了,英语用[s]这个辅音
音素表示复数。汉语没有这类形态变化,无论说“一本书”或“两本书”,
“书”没有不同的形态。因此,从这一点看,用汉字记录汉语,决不会感到
不便。
4.汉字适应汉语方言复杂的特点。汉语方言复杂,同一个语素,用方音
来念,可以迥然不同。如“书”,北京念 shū,四川念 sū,湖北念 xū,可是
用汉字写下来,“书”这个形体各地都能理解。为什么?这就是汉字具有所
谓“超方言”的性质。汉字在书面上可以突破方言分歧的局限,适应了汉语
方言复杂的特点。特别是隶书、楷书产生以后,两千年以来,汉字形体上没
有发生大的变化。有了如此统一而稳定的汉字,才使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看
懂彼此写的书面语,这就是汉字具有的“超方言”的魔力。

汉字的形、音、义

文字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理想的文字应该是一个字只有一
个写法(或拼法),一种读音,一个或者相近的一组意义,任何两个字都能
在形、音、义三方面互相区别,只可惜世界上并没有这种理想的文字,文字
的形、音、义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交叉现象,如英语,几个字的读音
会完全相同,像 know(知道)和 no(不)都念[nou],一个字会有两种写
法,像 gaol 或 jail(监牢)。汉字的情况和英文相比较,情况更加复杂,
一般可分为下面这些情况:(一)一字多形——异体字。(二)一字多音—
—多音字。(三)一音多字——同音字。(四)一字多义——多义字。
异体字异体字是一个字的几种不同写法。两个或几个字形,必须音义完
全相同,才能算是一个字的异体。如“彊”即“强”、“菸”即“烟”等。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同字音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给同一个词造字,不同
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安排字形方法等。异体字产
生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造字方法不同而造成的异体字。
(2)选用不同的形旁而造成的异体字。
(3)选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的异体字。
(4)偏旁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体字。
另外还有少数异体字是由于字体的演变或书写方式造成的。
汉字在它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不少异体字产生。甲骨文、金文、小篆
中都有不少异体字。异体字是一种消极的文字现象,一个词有两种甚至多种
写法,而这么多种写法又不起任何区别音义的作用,只是毫无意义地增加了
识字负担,有时造成书面交际上的障碍,实在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因此,在
汉字发展史上出现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取消异体字的汉字规范化运动。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政策就是第一次大规模取消异体字的汉字规范
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公布了《异体字整理表》,确定了标准字,废除
了 1055 个异体字,为文化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异体字是汉字历史
发展的产物,古书上的异体字我们也不能一概取消,因此,了解异体字的各
种情况会对我们阅读文言文作品有所帮助。
多音字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多音字。据统计,《新华字典》(1971 年
版)共收字 7000 多个,其中有 734 个多音字,占总字数的 10%左右,这就
是说:在现代常用汉字中,每 10 个字中就有一个多音字。多音字又有各种不
同的情况,从字音方面来看,多音字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1>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
哄:(一)hōng(哄动),(二)hǒng(哄骗),(三)hòng(起哄)
好:(一)hǎo(好坏),(二)hào(爱好)
<2>韵母、声调相同,声母不同。
辟:(一)b(复辟),(二)p(开辟)
ì ì
系:(一)j,(系鞋带),(二)x(联系)
ì                     ì
<3>声母、声调相同,韵母不同。
大:(一)dà(大小),(二)dài(大夫)
熟:(一)shú(成熟),(二)shóu(饭熟了)
<4>韵母相同,声母、声调不同。

弹:(一)dàn(子弹),(二)tán(弹琴)
传:(一)chuán(宣传),(二)zhuàn(传记)
<5>声母相同,韵母、声调不同。
没:(一)méi(没有),(二)mò(淹没)
说:(一)shuō (说话),(二)shu(游说)
ì
<6>声调相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