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跳高场地为一扇形,助跑跑道距跳高架 20 米以上,跳高架两立柱间的距
离为 4~4。04 米,横杆为园形,直径 2。5~3 厘米,杆长 3。98~4。02 米,
重量小于 2 千克,两端各有一长 15~20 厘米、宽 2。5~3 厘米的平面,以便
安放。横杆后面的落地区为一长 5 米、宽 3 米的海绵坑。随着跳高技术的发
展,先后出现过跨越式、滚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姿势。科学研
究表明,各种姿势在过杆时身体总重心高出横杆的距离是不同的,跨越式要
30 厘米左右,剪式 15~17 厘米,而背越式通常有 10 厘米就够了,也就是说
在其他条件相等情况下,采用背越式就能越过更高的横杆。所以,当前的跳
高名将多采用背越式。

       大力士竞赛——铅球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共有 4 个,即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都是把
手中的体育器械投出去,看谁投得最远。其中的铅球项目,被称为“田径运
动中的大力士竞赛”。
    国际比赛的标准铅球为球形,表面光滑,男子铅球直径 11~13 厘米,重
量 7。26 千克,女子铅球直径 9。5~11 厘米,重量 4 千克。运动员要在投掷
圈内完成投掷动作。投掷圈直径 2。135 米,掷出的铅球必须落在前方 40 度
角的扇形场地内。
    在 1980 年美国《田径新闻》评选的历年女子田径十大明星的名次表上,
原民主德国女运动员伊洛娜·斯卢皮亚内克荣居首席。
    斯卢皮亚内克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长大,从小就受好体育运动。开始时
她练手球,但不久教练发现这位姑娘是个推铅球的好苗子,1970 年让她改练
这个项目。最初她的进步并不快,成绩也不惊人,但不久就脱颖而出了。1973
年斯卢皮亚内克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获得了欧洲少年冠军。1980 年她曾
两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一年她在 6 场比赛中,有 8 次成绩超过了 22。32 米的
世界纪录。她 12 次室外比赛平均成绩接近 22。31 米。在世界女子铅球史上
的 30 次最好成绩中,她占了 28 次。这样辉煌的成就,在田径史上是罕见的,
在女子铅球史上更是绝无仅有。
    斯卢皮亚内克自 1977 年夺得世界杯铅球桂冠后,连续四年雄居冠军宝
座。她常说:“任何一次比赛不到最后一掷就不算结束。”
    现代的推铅球运动,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由投掷石块演变而来的。在原
始社会,一块石头,既是工具,又是武器。我们的祖先随手拣起一块石子,
就可以扔向猎物。但是,体积较大的石头却不是那么好摆弄的,得先把它举
到肩上,然后才能使劲掷出去。在中世纪的欧洲,日耳曼人就已经有投石块
的竞赛,这一竞赛一直传到近代。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曾盛行过投石
块的竞赛。在英格兰,农民在赶集的时候,常常拿秤砣来作掷远比赛,秤砣,
是集市贸易上的主要衡器秤的附件,取材方便,加上集市上人多,稍有能耐
的“大力士”,都想趁机显显身手。于是人们便围拢来,比赛便立即组织起
来了,秤砣便成了一件有趣的运动器材。这些都是现代铅球的雏形。1340 年,
欧洲出现了第一批炮兵,用的是火药炮,炮弹是用铅铸成的,样子像个圆球。
一个炮弹重 16 磅,折合 7。257 公斤。战士们在休息的时候拿炮弹推来推去
玩耍,逐渐地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推铅球运动。
    现代的铅球比赛开展之初,运动员像举重选手那样,按体重分级。成绩
的好坏,取决于选手的身高和体重,投掷技术并未引起重视。但是一些个子
不高、体重较轻的选手,由于动作迅速并运用了全身的力量,反而创造了更
好的成绩,因而分级比赛的规定取消了。人们开始逐步研究起投掷技术来。
几十年来,投掷姿势、方法几经变迁,向最科学地运用力量的方向发展,因
此投掷成绩逐渐上升。目前,男子铅球世界纪录为 23。12 米,是美国选手巴
恩斯创造的;女子铅球世界纪录由前苏联选手莉索夫斯瞳卡娅保持着,成绩
为 22。63 米。

     风靡世界的运动——足球

    足球,被誉为“球中之王”。足球运动以“世界第一运动”风靡全球,
最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所喜爱,是目前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的运动项
目之一。
    足球的祖先在中国,中国古代把用脚踢球叫做“蹴鞠”。“蹴鞠”这项
游戏活动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出现了专供比赛蹴鞠的场地—
—“鞠城”。鞠城为东西向的长方形,两端各有 6 个洞状的鞠室。比赛时,
双方各派 12 名“蹴勇”上场,其中 6 人把守鞠室,6 人踢球,以踢进鞠室的
球数多少来评定胜负。唐代蹴鞠有了新的发展,一是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
以毛发之物充填的球;二是用球门代替了鞠室。唐贞观年间,在中国留学的
日本遣唐学生,把唐代蹴鞠传到日本,使东瀛掀起一股“蹴鞠热”。宋代是
蹴鞠的鼎盛时期,明清后日趋衰落。中国原始足球约在公元前 4 世纪传入中
东,以后又传入罗马、希腊,再由罗马传入英国。
    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应该属于英国。12 世纪,足球运动风靡全国,上至
官吏,下至百姓,都喜爱这项体育活动。但那时的足球比赛,没有人数规定,
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均可上场。赛场上没有球门,而是划线为门,只要踢
过对方的这条球门线,即可得分。当时欧洲战争频繁,英国也受到影响。由
于武士们迷恋足球而忘却练武,官吏们酷爱足球而玩忽职守,市民们在大街
上追逐踢球扰乱了经商,因此,国王查理二世断然下令,禁止踢足球,号召
百姓射箭习武,准备打仗。但球迷们并不罢休,国王的禁令从 1388 年起虽然
延续了好几代,而民间的足球活动却一直没有中断过。
    到了 15 世纪,英国的足球运动又有了发展,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比
赛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次大型比赛,球场可长达三四英里,但对场地大小和
出场人数尚未做统一的规定。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纸糊的球门,每射入
一球,纸门上就打出一个窟窿。球队比赛获胜,本地妇女还争相跳舞,为之
庆贺。1490 年,英国正式命名这种用脚踢的球为足球。此后 300 多年时间,
为现代足球的萌芽期。
    1855 年,英国人谢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1863 年,英
国 11 个足球协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竞赛规则。至此,现代足球基本形成。
随着当时国际上经济、文化的交流,英国的足球运动也很快传到了其他国家:
1875 年传到荷兰、丹麦,1882 年传入瑞士,1890 年传至捷克,1894 年流传
到奥地利……后来又传至南北美洲和亚洲各国。足球运动走向了全世界。
    目前,参加国际足联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 150 多个,使国际足联成为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项体育组织。许多青年朋友,把看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作为一种乐趣和享受,而且常常还作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的有趣话题。
    国际足球竞赛的种类繁多,1900 年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然而,
由于奥运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许多优秀的职业足球选手被拒之门外。
为了反映出各国足球的实际水平,从 1930 年开始,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
锦标赛(即“世界杯”足球赛),这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大赛,到
1990 年为止已举办了 14 届。最初规定,若哪个国家连续 3 次获得冠军,奖
杯就永远归属于他。1970 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 9 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中,巴
西人第三次获得桂冠,永远占有了雷米特杯。1971 年国际足联对 53 种设计
方案进行评议,最后通过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新杯定名为“国际

足联世界杯”价值 2 万美元。新杯为流动奖杯,不能为某个国家占有,不论
它获得过多少次世界冠军称号。
    近几十年来,足球技术、战术历经革新,有了很大的发展。欧洲和南美
洲是世界上开展足球运动最普及、水平最高的两个地区,先后涌现出贝利、
贝肯鲍尔、苏格拉底、穆勒、罗西、济科、佐夫、普拉蒂尼等几乎家喻户晓
的超级明星,开始了欧洲和南美洲争霸世界足坛的局面。
    现代足球自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  1908 年我国第一个足球组织“南华
足球会”成立,1910 年即被列为旧中国的首届全运会比赛项目,此后至 1929
年举办的 9 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队 8 次登上远东足球盟主的宝座。新中国
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足球运动迈开了新的步伐,1951 年举行
了第 1 届全国足球赛。1958 年“八一”足球队以 1:1 踢平 16 届奥运会足球
冠军原苏联国家队,充分显示了实力。1960 年举行的中、朝、越、蒙四国足
球联赛,中国队居 4 队之首,当时中国已成为亚洲足球强国。60 年代中后期,
由于神州大地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随之而来的十年“人祸”,我国足球运
动一直步履艰难。进入 80 年代后,我国的足球健儿几经风雨拼搏,终于获得
24 届奥运会东亚赛区的出线权,冲出了亚洲,实现了迈向世界足坛的夙愿。
但是,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足球运动和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今 90
年代,全国人民期望足球健儿们继续奋发进取,重整雄风,早日扬威世界足
坛。

            足球的自白

    我的名字叫足球,体重 450 克,直径 23 公分。我的外衣是用 32 块皮革
拼制而成,形成一个梅花形图案。别看我光脱脱,圆溜溜,没有手,没有脚,
但谁要向我踢去,我的速度可以和“桑塔纳”轿车一样,每小时达到 80 公里
以上。
    我的老家在英伦三岛,英文名字叫“Soccer”。其实,早在古希腊时就
有人踢足球,以后我又从罗马、法国、意大利辗转来到大不列颠帝国定居。
1836 年 10 月,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比
赛的规则,人们也因此把这一天当做我——现代足球的诞生日。1904 年 5 月
21 日,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丹麦等 7 个国家在巴黎正式成立国际
足球联合会。100 年来,现代足球运动蓬勃发展,我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人
民体育生活中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可是,最早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却不是英国,而是中国。
    根据历史文物考证,中国早在公元前 1401 年~公元前 1122 年间,在殷
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足球舞”的记载。由此可以说明中国殷代就创造
了足球游戏。战国时,足球运动已开始流行。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蹋鞠”的记载。还有的古书上,称之为“蹴
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皮做的球,球里充填毛发
等物。史书还记载汉武帝和卫青曾把足球活动在军队中推广的故事。可见足
球在中国古代不只是游戏,而且有军事锻炼的意义。
    由于“蹴鞠”的名字与英文“Soccer”的译音极为相似,经过“内查外
调”,终于弄清了这事。原来足球最早的故乡在中国。大约在唐朝末年,足
球被传入日本,以后在亚历山大战争中,又从远东传入罗马。
    1980 年  4 月,国际足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布拉特在亚洲足联举办的各会
员国秘书长学习班上所作报告中指出:足球发源于中国,由于战争而传入西
方。布拉特说:公元前 500 年左右,有关孔子的著作里就讲到用脚和头比赛
的球戏。西汉成帝时(公元前 32 年),已经开展一种叫“蹴鞠”的运动,即
足球运动。当时的诗人和说书者把最著名的足球手作为国家的英雄来歌颂。

           鱼网的妙用

    19 世纪中叶以前,足球门上是没有网的,只有两根直立的木柱,以后上
面又加了一根横木。这样的球门,裁判员要判断一次射门是否得分实在太难
了。因为运动员的一次劲射,球速要达每小时 80 公里以上。这样快的球速在
门框旁边飞过,恰如“白驹过隙”,确实很难判断球到底从球门里进去的、
还是从球门外飞出的。因而往往使许多球迷和球员意见分歧,引起纷争,甚
至多次引起相互殴斗,造成流血事件。
    一次英国利物浦城内某一渔具制造厂的老板洛林·鲍尔斯去观看足球
赛,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纠纷。在满场的哄闹声中,他突然灵机一动:“如
果把鱼网挂在球门架上,射进去的球不就跑不了吗?”他急忙跑回厂里,用
马车拉来了两张鱼网,费了好多口舌才算说服裁判员把鱼网挂在双方的球门
架上,果然非常管用。从此,利物浦城的所有足球门上都挂上了鱼网。以后
鲍尔斯渔具厂还获得了制造足球球门网的专利权呢。
    现代足球使用的球门网,已成为体育的专用器材,制作越来越标准,材
料也越来越讲究了。原来以棉纱、麻线为主,由于强度不够,有时会被运动
员射来的足球冲破。我国老一辈足球运动员孙锦顺就曾因此被誉为“孙铁
腿”。现在的球门网多改用强度更大的棉纶或尼龙线纺织而成了。

         足球的进攻和防守

     攻守这一对矛盾,是推动足球技术、战术发展的动力。足球的进攻战术
和防守战术,是从球队在比赛中所采用的阵型而体现出来的。
     足球比赛的胜负是以把球送进对方大门而决定的,所以进攻是最基本的
最主要的战术。在英国,最初的队形是 1—1—8,即除守门员外,从后向前,
1 个后卫,1 个中卫,8 个前锋。这种阵型的攻击力是很强的,但防守能力很
差,在对方的强大攻势下几乎不堪一击。所以苏格兰人发明了 2—2—6 队形,
使防守的力量增强了。后来,剑桥大学球队又采用 2—3—5 队形,使攻防力
量渐趋平衡,中场的 3 名队员,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比较灵活,因此很快
风行欧洲大陆,足球界把这种队形称为“金字塔形”。
     1934 年和 1938 年,意大利队连获两届世界杯赛冠军,他们采用的是“双
W ”队形。后防线上是 5 名队员,采用 2—3 配备,即 2 名后卫,3 名前卫;
前锋线上也是 5 名队员,采用 2—3 配备,即 2 名内锋,3 名前锋(中锋和左
右边锋)。用“双 W”队形来对付“金字塔”队形非常有效,进攻时 3 名前
卫上前助攻,可形成兵力优势,防守时内锋撤防,在中场就对对方形成了兵
力优势,阻止和破坏对方进攻。
     英国人研究了各种阵型的优缺点,结合自身的特点,又创造了“WM”式
阵型。
     “WM”式阵型具有攻守平衡,分工明确,中场力量较强等特点。进攻时
主要采用高中锋中央突破,两边锋外线吊中的打法;防守时经常采用紧逼盯
人。这种队形在英式足球风格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英式足球,
其主要特点是对抗凶猛,进攻时直来直去,简捷快速,防守时全场紧逼盯人,
攻防转换十分迅速。
     “WM”式阵型,很快风行世界,一直沿用到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又陆
续出现了“424、433、442、352、451”阵型等,需加强进攻时,增加前锋的
兵力,需加强防御时,增加后卫兵力,根据不同比赛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
     直到 1974 年,荷兰队在第 10 届世界杯赛上采用了“全攻全守”的踢法,
才使人耳目一新,并轰动了国际足坛。荷兰队采用“全攻全守”战术,获得
1974 年和 1978 年两届世界杯亚军,并造就了克鲁伊夫、内斯金斯等一代超
级球星。原西德也采用了这种打法,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现在,“全
攻全守”被公认是世界足球的发展趋势,因此它被誉为足球史上的一个里程
碑——第三次革命。
     所谓“全攻全守”,顾名思义,亦即以攻为主,攻守结合,攻时全线压
上,守时全队扼守。十上十下,波峰迭起,势如破竹。其主要特点是:有位
置要求但又不受位置的约束,尽力争夺、控制中场。攻时前锋不停地交叉换
位,前卫快速插上,后卫压上助攻,形成排山倒海连珠炮式的攻击;丢球后
每一个前锋首先都是后卫,就地拼抢,逼得对方没有喘息的余地,一旦得球,
立刻进行快速反击。“全攻全守”打法要求攻守平衡,故它又称“全面型踢
法”或“总体型踢法”。
     充沛的体力和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是实现“全攻全守”打法的物质保证和
基础条件。这样,运动员才能在全场 90 分钟~ 120 分钟的时间内,在任何
地区和位置掌握攻防战术的变化,始终如一地投入闪电般的攻击以及进行有
效的防守。“全攻全守”踢法的创始人之一、原荷兰国家队教练米歇尔斯认

为,荷兰队仍然是当今全攻全守的最好代表。
    “自由人”由“清道夫”发展而来,它是自由中卫或拖后中卫的别名。
随着现代足球“全攻全守”打法的出现,它也应运而生了(1333 阵型中的“1”
即为其人)。它的职责是:守则坐镇门前中央要塞,左中右三方均要顾及;
攻则又是出色的后场进攻组织者,或控或带或传均有独到功夫。——它是现
全攻全守型打法的一个鲜明特点。前西德队的贝肯鲍尔被誉为“自由人”的
典范。

           足坛的五大流派

    这五大流派通常指欧洲力量派、南美技术派、欧洲拉丁派、全攻全守派
和核战术派。
    欧洲力量派;以英国和前西德为典型代表,拼抢凶悍,攻防速度快,远
射和头球功夫特别好,长传吊冲威胁甚大,善打 433 阵型。
    南美技术派: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为典型代表,整体配合默契,特
别注意脚下功夫,个人控球能力强,传球落点好,尤以二三人的小配合见长,
善打 442 阵型。
    欧洲拉丁派:以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为典型代表,十分讲究技术
与身体素质的结合。攻守转换特别灵快,运用体力适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