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串香蕉,墙边放了几只大小不等的空木箱,把饲养的黑猩猩放进屋里,观
察它怎样取食香蕉。开始只见它在地上站起来一次次地向空中比划,为够不
着香蕉而焦急。后来当它发现有木箱后就搬了一只在香蕉下方,站上去还是
够不着,于是再搬来一只叠着放上去,终于攀到了喜爱的香蕉。还有的试验
是,放一张断裂散开的小凳,再摆上铁锤、小钉和木板等东西,黑猩猩居然
能把小凳修理好,站在上面玩耍起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观察一只名
叫贝尔的雌黑猩猩,当它发现另一只雄黑猩猩牙齿有病,痛得老捂着脸,贝
尔很热心地拣来一根小树枝,仔细地摘去叶子,把一头弄尖。然后让同伴躺
下,用树枝来剔牙,一直到把同伴牙缝里塞的脏东西清除干净。雄猩猩为了
表示感谢,轻轻地用嘴吻了一下雌黑猩猩。
    黑猩猩有没有学习的能力呢?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说明它们能够学会
使用符号语言和手势来表达简单的意思,还可以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塑料
板,拼出“苹果”、“香蕉”、“水桶”、“放入”等词组成的句子。有一
只叫萨拉赫的黑猩猩,经过训练能按照用塑料板拼成的句子,准确地把苹果
放进桶里,把香蕉放到盘子里。 80 年代中,美国亚特兰大市岳克斯灵长类
研究所举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考试,参试的是两头经过训练的黑猩猩山姆和
奥斯汀。让它俩分别坐在两间与外界隔绝的计算机房间里,只见屏幕依次显

示一个个它们学过的象形文字:香蕉、莱果、杯子等等,要求每显示一个文
字图像,就按一下标有“食物”或“用具”的按钮,把主考官出的这些象形
文字题加以归类。结果 17 道题的考试,奥斯汀全对,山姆错了一题,它把“调
羹”归入了“食物”类。大概这是因为山姆平时特别喜欢用调羹吃东西,弄
不清它和食物有什么区别了。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已经有了极简单的归纳能
力。科学家还发现黑猩猩在 4 岁以前,学习能力比同龄小孩要强些。但 4 岁
以后,黑猩猩由于没有语言,就无法进一步学习更多东西了。
    上面这些事例都是在实验室或动物园里进行的,虽然很有价值,但还不
能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出黑猩猩在大自然里的本来面目。要想真正了解黑猩
猩的心理状态和各种行为,包括萌芽状态的原始的劳动情况,就只有到野外
去考察黑猩猩。由于黑猩猩生活在赤道附近的非洲森林里,那里猛兽活动频
繁,气候恶劣,荒无人烟,所以极少有人去做这项艰苦的事情。上个世纪末,
一位叫嘉纳的探险家第一个踏进西非加蓬的热带雨林。他在那里建造了一个
大铁笼子,自己住在里边,经过连续 112 个昼夜的观察,几只胆子大的黑猩
猩只是在很远处张望一下就溜走了,他除了听到猩猩们吼叫的声音以外,什
么也没得到。
    大约过了 30 余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耶基斯灵长类生物研究所,派尼森到
西非考察黑猩猩。他到了那里,采用极为隐蔽的方式,悄悄地接近黑猩猩,
从远处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它们觅食、筑巢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但时间很短,
只有两个多月就结束了。只能说是极为肤浅的调查了。到了本世纪 60 年代
初,一些科学家在非洲中部、东部等三个地点建立了探索野黑猩猩的基地,
三位著名的科学家是柯特兰、里诺尔兹和珍妮·古多尔。他们当中历时最长、
成绩最为显著的是年轻的古多尔,她揭开了许多野生黑猩猩的秘密。
    密林里的黑猩猩通常是成群外出活动,有时一大群竟有四五十头之多,
平时只是三五只一家成员在一起,是母亲和它的子女。小黑猩猩只认其母,
不认其父,作为父亲的公黑猩猩是游离于这种家庭之外的,毫不承担一家人
的任何义务。黑猩猩最爱吃的是香蕉等水果,淡季里水果少了,也吃昆虫等
动物。非洲森林里白蚁极多,筑有高高的蚁巢。黑猩猩常常来到巢前用指头
把蚁巢捅一个洞,找来一根草棍或树枝,轻轻地塞进洞里,待棍上爬满白蚁
后,立即拉出来放到嘴里,把白蚁一个个舔着吃掉。草根、树枝断了就修整
一下,或换一根新的,继续“钓”白蚁吃。黑猩猩还会用枝条或麦杆抠鼻子,
用树棍擦去身上的泥土或拉屎后擦拭屁股,有时候身上碰破了,还会采来一
种树叶贴在伤口上,止住血流。在干旱的季节里,口渴得找不到水喝,黑猩
猩会把嚼过的一团树叶当做“海绵”一样,用来吸取树洞里残存的水渴。黑
猩猩也不总是吃素和小昆虫的,它们还会集体行动围捕一些狒狒、羚羊、小
野猪、疣猴等小动物。当抓获猎物后总是由占有者撕下一部分兽肉,分给大
家吃。这也许是人类原始部落以前最早的狩猎行为吧!
    黑猩猩之间是怎样交流和沟通思想的呢?通常当两群黑猩猩久别重逢的
时候,总是互相发出大声的喊叫,或者互相搂抱亲吻。它们能够发出许多不
同的声音来表达感情,但更经常依靠的是动作姿势和丰富的脸部表情。例如,
当一头黑猩猩捕获野兽后,别的黑猩猩就会伸出手来讨着要;如果同伴里哪
一个过于急躁,甚至发起脾气来,别的黑猩猩就会把手捂在它肩上,好像是
劝慰它别激动发火。
    最有意思的是,野生黑猩猩群体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一只公的做“首

领”,其他所有成员都要看它的眼色行事。只要它一来到跟前就给它让路,
“俯首称臣”,同时也需要看看“皇后”的态度怎样,即使在它们求爱时也
有这样的等级,而在日常生活中从不会有例外。当一个二等黑猩猩和三等黑
猩猩同时发现一个香蕉时,二等的就有优先享用权。当你看到两头黑猩猩坐
着互相捉虱子的时候,这表明它俩是同一等级的好朋友。其实这并不是在捉
虱子,而是互相挑去毛下的小块干皮,梳理粘在一起的毛。如果一个低一等
级的黑猩猩要想升级加入高一等级团伙时,它往往先用吓唬同级猩猩的办
法,捡起一根粗树棒,勇猛地挥舞着,发出可怕的声音,把同伙一一赶跑,
然后再想办法挨近高一等级的黑猩猩。如果它发现一只高一级黑猩猩坐在那
里,它就走过去先伸出一支胳膊,脸上做出痛苦而又可怜的表情。而那只高
一级的黑猩猩往往一开始并不理睬它,好像根本没有看见它似的。于是下等
猩猩显得非常气恼,使劲地把胳膊伸得又近一些。但是那只高等猩猩仍无动
于衷,好像是考验这个下等猩猩的诚意和耐心。这么僵持了一段时间,高等
猩猩才抬起头来看了看伸过来的胳膊,用手指头只轻轻地碰了碰下等猩猩的
手指,算是友好地接受了入伙者的请求。这时候下等猩猩激动万分,立即扑
向高等猩猩的怀抱,于是高等猩猩就给它捉虱子,表示地位的平等,于是一
只黑猩猩升级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在野外除了深入到黑猩猩的“社会”里进行观察研究外,科学家们还做
了一些比实验室和动物园更为有意义的实验。长期以来科学家训练黑猩猩说
话的实验总是不能成功,野外的实验教它们做手势动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一头名叫渥索的年幼母猩猩,经过学习,很快就能够做“请”、“早
安”、“再见”等动作,几个月后它竟掌握了 400 多个“示意动作”,能用
手比划一大堆事情,简直和聋哑人的手语不相上下了。手势学得多了,渥索
还能触类旁通,当它学会了一个表示“开着的门”的手势后,还能继续做出
没有教过的“开着的窗”、“开着的抽屉”等许多“开着”的事物,这说明
黑猩猩的手势动作还具有表达思想概念和联想等思维的功能。这是有史以来
的类人猿研究的最大发现。后来渥索结了婚,生了一个小宝贝。科学家又继
续教小猩猩做手势动作,这样渥索和它孩子居然能互相用手势交谈了。奇怪
的是还能表达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让它们用笔画画,居然能用不同
色彩画出人们无法理解的“抽象画”来。一次,那只小黑猩猩在纸上画了两
个倒着的“V”形,顶端由一个圆圈相连。当研究人员用手势问它画的是什
么时,它用手势回答“一只鸟”。喔!真有意思,两个倒“V”原来代表了
鸟的两个翅膀,一个圆圈则代表了鸟的身体。黑猩猩画出了有内容的画来了,
这真是破天荒头一回呀!

            神兽狒狒

    4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已经开垦了富饶的尼罗河流域。当地的山野里有
一种动物,头很大,嘴巴很长,脸的两颊以上直至肩背部长着像雄狮般的直
立长毛,从背后看像是个披着蓑衣的老者,人们叫它“蓑狒”,因为它头大,
很像狗,又叫它“狗头猿”。埃及人很早就把这种狒狒当狗一样驯养来看门
或让它们上树采摘鲜果。由于狒狒很聪明,四肢灵活能爬树上房,比狗能干
多了,所以古埃及人尊称它为“神兽”。
    狒狒和众多的猴是一个类别的动物,因为它分布在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
部的阿拉伯地区,所以都叫它“阿拉伯狒狒”。雄狒狒个子比雌狒狒大得多,
一般身长 70~75 厘米,站立时身高 1.2 米左右。雌狒狒头小,嘴巴短,头两
侧和肩上的毛也短,看起来很像猕猴。狒狒身上的毛都是灰褐色,脸上没有
毛,是淡淡的粉红色。它的四肢发达粗壮,尾巴细长,犬齿特别强大,既能
咬坚硬的多汁植物的茎、叶和根,又善于捕捉昆虫和小动物。狒狒生活的环
境比较差,大多是半荒漠地带树木稀少的石头山上,爬山本领很大,崎岖陡
峭的高岩都能飞快地爬上去,爬树则算是平常的事了。狒狒也很善于适应新
的环境,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津巴布韦大学的动物学家约翰·菲尔柏斯发
现,在非洲南部卡里巴湖中的小岛上生活着一群狒狒,当它们找不到习惯吃
的水果和植物的茎、根、叶时,也会上树捕捉小鸟充饥。原本这里是没有湖
的,只是在 20 多年前修水坝建水库时,才出现了水面,又有了鱼类的繁殖。
偶然的机会,狒狒从水边拣到了几条蹦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试着撕下鱼肉一
尝,还挺鲜嫩可口,以后它们就常到水边守着,看看有没有鱼跳上来,当然
这样的机会是难得的,于是狒狒开始下水捕鱼了。当它们发现集体下水围捕
收获最大时,就纷纷跳到岸边浅水里,用前肢兜着捉鱼吃,不仅有效还挺有
乐趣。狒狒也是群居的,几十只甚至几百只一大群,由一只体格强壮的雄狒
狒当头领。狒狒虽然性情凶横,但从小饲养驯化后,又很温和,善解人意。

     我国独有的豹种——金钱豹

    虎独产于亚洲,狮独产于非洲,而豹则在亚洲、非洲都有。可见豹的分
布比较广泛。豹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一般栖居在茂密的森林里。
豹的形体比狮虎都小,体力比狮虎也差多了。自然界最大的豹不超过 75 公斤
重,而一头东北虎体重能有 300 多公斤重。虎身长包括尾,可达 4.116 米,
豹子最长也就只有 2.5 米左右。可见豹在食肉目的动物中只是中等体形的动
物了。
    豹在动物群中可算是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了。它最高时速可达到 110 多
公里。狮的时速只能达到 80 公里。
    自然界的豹共有三种:金钱豹、雪豹和云豹。我们通常所说的豹一般指
的就是金钱豹。成语中的“窥豹一斑”,那个“斑”指的就是它的金钱状的
毛斑。金钱豹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和自治区。在我国产豹的地区很多,吉林、
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陕西、河南、甘肃、青海、新疆、西
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
西等地,都曾有过在那里捕捉到豹的记录。金钱豹的亚种也比较多,主要有
三种亚种。有东北亚种,也可称为东北豹,产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其他几
处山岭,据动物学家估计,自然界中的东北豹总数可能已不到 100 只了,是
公认的世界上最稀有的豹亚种之一。还有一个亚种称为华北豹,主要产于北
京的山区、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西北地区也有它的踪迹。这是我国唯
一特有的一个亚种豹。目前存在数量也不多了。再有一个亚种就是华南豹。
华南豹在这三个亚种豹中分布面最广,数量远远超过前面两个亚种豹。它分
布在黄河以南、云南、西藏、湖南、广西、江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华南
豹在 50 年代能有上万只,由于人们对山林的过度开发和捕猎,目前华南豹的
数量已经显著减少。
    以上介绍的三个亚种豹,它们都属于金钱豹的范围内。
    金钱豹的体形与虎相似,金钱豹和虎毛色都是棕黄色,在棕黄色的毛中
布满了黑色的斑纹,所不同的是虎的黑斑纹是条形的,而金钱豹的黑斑纹是
圆形或椭圆形的,因为斑纹中间不是黑色的,而是棕黄色的,看上去像古时
候的铜钱一样,因此得名金钱豹。金钱豹虽然比虎小,但身体强健有力,体
长 100~150 厘米,尾长约 90 厘米,一般体重约为 50 公斤左右。金钱豹的胸、
腹、四脚内侧及尾的底面为白色,尾尖呈黑色。
    金钱豹因四肢矫健,他的行动敏捷灵活,善于攀援爬树,跳跃力极强,
并且胆大凶猛,这些特点与虎相似,因此人们常常虎豹并提。
    金钱豹的栖息环境多种多样,森林、丛林地带、草原、山区、丘陵地带
都有金钱豹的身影。它们或穴居,或在草丛、树丛中栖息。
    金钱豹是夜行性动物,它白天隐避在栖息处酣睡,夜间出来活动,在清
晨和傍晚也较为活跃。金钱豹虽然体型不大,力气也没有虎大,但能猎捕到
鹿、野猪等大中型食草动物,它能潜伏在草丛内,隐蔽在树林间伏击过往的
动物,也能追踪在草食动物群的后面,借着大自然的掩护悄悄地逐渐靠近它
们,然后突然袭击。还能伏在树上,闪电般地主动袭击树下走过的动物。不
仅如此,金钱豹还能把它捕到的猎物,叼在嘴里,然后窜到很高的树上,把
猎物藏在树叉之间,因为一些豺、狼、虎等是不会爬树的,所以这猎物就由
它自己独自享用了。而且是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爬到树上美美地享受一

番。金钱豹除了猎捕大型草食性动物,如鹿、狍、野兔等为食,也捕食鸟类、
猿猴、鼠类、穿山甲等中小型动物。有时也袭击家畜、家禽。
    金钱豹一般单独行动,独来独往。在冬季或春季发情交配期间除外。雌
豹孕期 98~105 天,一般每胎 2~3 仔,幼豹 2~3 年后性成熟。
    金钱豹和其他种类的豹有时也袭击农舍、家畜、家禽等,也有袭击山野
行人的时候,因此豹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害兽”。这样一来人们见了豹子自
然就要捕杀。再加上豹的体型不太大,人们一齐下手,用一些简单的武器如
柴刀、斧头棍棒等都能把豹打死。有的报纸报道过,一个 67 岁的老太太和她
的几个小孙子竟一齐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豹子。这样一来原本比虎的自然数量
要多得多的豹,由于过度的捕猎,它的自然数量已赶不上虎了。
    人们猎取豹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豹的皮毛可以制做女大衣和运
动衣,其价钱极其昂贵,人们把穿上豹皮做的衣服看做是一种华贵的象征。
因此一些贪图钱财的人们就千方百计捕杀它,以换取大量钱财。
    人们捕杀豹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来制药,大家都知道,虎骨酒能
治许多病,并且使人延年益寿,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偏爱。但是虎骨的收购越
来越难,于是人们想到了用豹的骨代替虎骨来泡制“豹骨酒”,以代替“虎
骨酒”。
    由于这些原因,豹在自然界的存有数量急剧减少。到了 70 年代末,豹被
我国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1981 年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3 年又定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已经进入了濒危动物行列之中了。前几年国际贸易公
约也将豹和豹的所有制成品:皮衣、皮褥等,都列入禁止贸易的范围内。这
些措施都大大加强了保护豹的力度。

          豹中珍品雪豹

    雪豹是豹的一种,又称艾叶豹、打马热、荷叶豹。雪豹的生活环境不像
金钱豹那样广泛,雪豹终年生活在高原地区,也就是生活在高山雪线一带,
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得名。雪豹产于中亚的高山地带,我国主要产地是青
藏高原、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雪豹原本应该生活在高山雪线以上,但
是在冬季雪线以上雪豹难以觅食,因此也会下到雪线以下有人烟的地带觅
食,一般在海拔 1800~3000 米的地方。到了夏季,为了追逐各种高山动物,
比如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又上升到海拔 3000~6000 米的高山上。
    在五六千米高的崇山峻岭中,没有树林,也没有低矮的植物,雪豹大多
生活在空旷地带,并且多岩石、岩缝的地形中,雪豹的体色恰恰也就适应了
这样的生活环境。雪豹体表为灰白色,略微显出一些浅灰和淡青色,体表上
还有许多不显眼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圈纹,显得华丽珍贵。雪豹的体色是
动物学家所公认的猫科动物之中最美丽的一种动物。正是由于雪豹的这种体
色,与周围的环境特别协调,即使白天从它身边经过,也不易发觉,因此雪
豹便于隐蔽猎食,这也是人们很难捕猎到雪豹的一个重要原因。
    雪豹体型大小与豹相似,但头比豹稍小,体长 1.3 米左右。雪豹与普通
豹除了毛色不同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尾又粗又长,其长度约 1 米。几乎与
身体差不多长了。它的尾毛蓬松而肥大。雪豹体毛比普通豹毛长,腹部的毛
最长,背部的毛虽然比腹部的毛要短,但也有 6 厘米长。雪豹的体毛长且密
又柔软,这也是雪豹极其耐寒的重要原因。一头雪豹体重约 30~50 公斤。
    雪豹属于岩栖性动物。多栖息在高山的岩洞或岩石缝间,有固定的巢穴,
而且居住数年不换,以至身上落下的毛在窝内铺得厚厚的。雪豹夜间活动多
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