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措施,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
(包括大豆)产量短短几年,即由 1978 年的 3048 亿公斤,猛增至 1984 年的
4071 亿公斤,增长了 33.6%,平均每年递增 4.9%。我国 10 亿人民的吃饭
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至于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四大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那就是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首先,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不会改变。有
人担心中国社会主义会不会垮台。我们的回答是不会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一定会坚持发展下去。有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中国社会主
义事业不会垮,它一定会坚持发展下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国社会主义
农业的前途也一定是光明的。
    其次,我国农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封闭起来,自给自足,而应积极走向
市场,参与社会化大生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至多只能维持温饱,不可
能实现小康,更不可能达到富裕。因为小康生活的富裕生活所需要的许多用

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等,是农业本身所生产不出来的,只能向市场购买。
而要向市场购买,自然就必须先向市场增加商品农产品销售,于是又需要增
加农业生产,需要购置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等等。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农业,是今后我国农业的大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太多,并且增长太快。如前所述,
当前我国粮食总产并不少,单位面积产量并不低。但由于人口过多,平均每
人占有粮食就非常少了,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也很少。这是一个
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严重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
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坚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一方面控制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用当代先进农业技术改造农业,
把农业推向市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就会继续昂首阔步,高歌猛进了。

世界历史之谜

        图坦卡蒙陵墓探秘


    被人遗忘的一座王陵

    驰名世界的“帝王之谷”,是考古学家们的乐园。千百年来,这里也是
盗墓贼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是古代埃及首都底比斯的所在地,距今开罗
市西约 100 多公里。自从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在这里建造了第
一个隐蔽的地下墓室后,他的后继者们竞相仿效,经历了约 5 个世纪的漫长
岁月,共修建了 30 多座法老的陵墓。
    这里的古陵,由于殉葬品丰厚,历史年代久远,一直是盗墓贼们觊觎的
目标。到了本肚纪初,那些古陵几乎没有一处未被骚扰、劫掠。
    然而,“帝王之谷”内,却有一座陵墓保存得非常完好,为后人保存下
了 5000 多件珍贵的文物。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距今 3000 多年前古埃及第
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蒙。
    撩开它的面纱,使人们大开眼界。它不仅使人们看到了 3200 年前新王国
时期法老的葬制、礼仪以及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珍贵的
艺术品、车马武器等,还真实地反映了 3200 年前新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
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情况。一些考古学家激动地把图坦
卡蒙的陵墓称誉为“埃及新王国社会的缩影”,应该是毫无夸张之嫌的。
    1922 年,当这一发现公诸于世后,举世为之震动。1972 年、1976 年,
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和一些稀世珍宝在伦敦、华盛顿展出
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美观众。

    几近中断的考古发掘

    完成图坦卡蒙陵墓的寻找和发掘工作的是英国的埃及学家霍德华·卡
特。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帝王之谷”涌进了大量的“不速之客”,他们
中既有为科学而献身的考古学家,也有心怀叵测的“旅行家”,“帝王之谷”
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很多陵墓被胡乱挖开了,大量的珍宝不翼而飞。就在这
时,卡特也来到了埃及。他将被挖掘的王陵的主人的名字同埃及古文献进行
对照研究后,断定还有一位早逝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埋藏在谷内,不为人
们所知。卡特在一位英国富翁的资助下,制定了庞大的科学的发掘计划,然
而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搁置起来。直至战后,他的计划才得
以实施。
    然而,浩繁的工程,巨大的耗资,从 1917~1921 年的两次挖掘又都一无
所获,使卡特的资助人几乎丧失了信心。就在这事关成败的关键时刻,一个
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经科学鉴定:1907 年发掘出土的某些器物是制作图坦
卡蒙木乃伊大典时使用过的礼器。这说明图坦卡蒙的陵墓已经近在咫尺了。
这一科学的推断,无疑给卡特的资助人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决定继续他的投
资,才避免了挖掘工作的中途夭折。
    挖掘终于成功了。古老而神秘的图坦卡蒙陵墓得以重见天日。这消息震
动了世界,在考古和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坦卡蒙猝死之谜

    据埃及古代史料和传说谈及的图坦卡蒙生平,仅限于下列一些情况:他
约生于公元前 1370 年,原名图坦卡顿。公元前 1361 年左右,他即位为埃及
国王,当时年仅 10 岁,娶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 12 岁的公主为王后。
他约在位 9 年,18 岁(有人认为是 19 岁,即公元前 1352 年)时,突然去世。
对于他的死因,埃及古文献上没有作任何详细的记载。他是病死的吗?历史
学家深表怀疑。因为从他死后的一些情况看,不得不使后人产生一些疑问。
直到他的陵墓被发现后,人们才排除了他“病逝”的可能性。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密封在重重的棺椁之中,外面的 4 层是镀金的木棒,
最里层是用黄金制成的棺罩,而且制作成法老本人的形象,盖在木乃伊上。
当揭开裹在他的尸体上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考古学家大吃一惊:在他的脸
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由此推断,他不是因病致死的,而是
因利器突然刺人而毙命的。他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是被人谋杀,凶手
又当是谁?年轻的法老是怎样丢掉性命的?这还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要解
开这个谜,还得了解在他生活的时代埃及国内存在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形
势。
    当时,埃及的统治阶层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以国王为首的新
兴军事贵族;另一部分人属于宫廷贵族及地方贵族,其中也包括势力显赫的
阿蒙神庙集团。阿蒙是当时埃及人信仰的最高神灵。祭司长凭借神的权力干
涉朝政,甚至能控制国王的废立,有时直接担任宰相,执掌国家政权。国王
认为这是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在图坦卡蒙的岳父埃赫那吞统治时期,他便依
靠军事贵族,试图以宗教改革的形式,禁止对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的信仰。
他封闭了阿蒙神庙,赶走了权势显赫的祭司,下令将所有出现在公共场所或
私人墓葬中的“阿蒙”形象或字样通通磨掉,并迁都底比斯城以北 300 公里
处的新城,取名“埃赫塔吞”,以图长期摆脱阿蒙祭司集团的影响和控制。
然而,埃赫那吞逝世后,他的改革彻底失败了。继位的这位没有政治经验的
小皇帝,又决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政策,他只得向阿蒙集团和地方权力集团
妥协。因此旧的统治秩序重又死灰复燃。为了表示自己对太阳神的崇拜,他
将自己的名字由图坦卡顿改为图坦卡蒙,意为“太阳神阿吞的化身”,以示
他对太阳神的虔诚信仰。
    这一重大的复辟举措,表明他已经完全背叛了他岳父的政治主张,这能
不引起一些利益集团的嫉恨?这与他的被害完全没有联系吗?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即图坦卡蒙摔死之后,年轻貌美的王后曾请求赫
梯王国派一名王子与她结婚,以便继承埃及的王位。可是,当兴致勃勃的赫
梯王子来埃及完婚的途中,却出人意料地遭人暗杀。而曾经与图坦卡蒙同掌
政权的老臣阿伊,却出人意料地继承了王位。这一事实,又难道与图坦卡蒙
的死没有因果关系吗?
    不过,现有的零散资料与据此作出的判断并不能作出公正的历史结论,
谜底的揭示,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深人的研究与探索。

      摩亨佐·达罗毁灭之谜

     20 世纪初,一个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解开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为之争
论不休的一个科学课题——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真实,向
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代灿烂的文
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辉煌的哈拉帕文化

     这两座古城遗址连同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其他古代城市文化遗
址,分布在东西约 1500 公里,南北约 1100 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
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
宏大。
     从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惊异地看到了古代达罗毗荼人非凡的创造历史的
伟力。
     这两座古城的建筑形制大致相同,周长均在 3 英里以上。其中摩亨佐·达
罗占地达 260 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
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度的技术水平。
     遗存在城里的还有各种农业生产器具和手工业工具;农产品有棉花、麦
类、椰枣、瓜果;家畜家禽已广为驯养,品种有水牛、绵羊、骆驼、狗、马、
鸡等;工业品有素陶、彩陶、纱、布、青铜器皿;最引人注目的是遗物中还
发现有刻有犀牛的印章以及大量的石制法码。从对比中,我们知道当时达罗
毗荼人已掌握了十进位制的计算规则,重量的基本单位是 0.86 公斤。一具用
贝壳制成的尺子的碎片上镌有精密的刻度;城里还发现有船只,这使人们相
信,当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已经发达起来。许多商
人聚集在城里经营商业,并且跟海外发生了贸易往来。
     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 2000 余枚。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印章上的动物形象和
文字符号,据统计将近有 400 个左右,有人形、鱼形、脚形、桌形等,虽迄
今未能准确辨认,但人们却有理由判断,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
的程度。
     总之,古代的摩亨佐·达罗是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说明在公元
前 2500 年左右,印度次大陆地区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阶段。这座城市也
许是当时统治者的都城。

     摩亨佐·达罗的突然毁灭

     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然而,在历史学家的
眼里,也只能是一瞬间的过眼烟云。到了公元前 18 世纪中叶,哈拉帕文化突
然衰落了,印度河流域很多地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以摩亨佐·达罗为
甚。发掘中除燃烧的残迹外,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男女老少的尸骨,整座城

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称之为“死亡的山丘”。
    摩亨佐·达罗是怎样毁灭的呢?这又成了考古学家探测的重要课题。
    有人设想是由于城市内部发生剧烈的变革和斗争的结果。但是这种设想
似乎缺少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又有人认为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导致这一毁灭
过程的基本原因。虽然这种观点找到了考古文献的佐证,如俾路支诸部落、
临近伊朗的诸部落、或与印度河流域文明相近的周边各部落,很可能都先后
参与了这一过程。考古资料证明,他们确实入侵过这一地区的。然而,究竟
是哪个部落首先进入这一地区的?谁是这种“英雄行为”的创造者呢?无论
从史实还是从有关参与这一过程的部落神话或传说中.都找不到哪怕是模糊
的一鳞半爪的资料。
    通过科学家长期的探索与研究,这个历史之谜终于解开了。原来它是被
一场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毁灭的。巨大的爆炸力不仅使古城半径 1 公里内所有
建筑物被摧毁,而且使走在街上和呆在家里的人和动物,都遭到了毁人性的
杀戮。原来是自然灾害摧毁了这座繁荣而美丽的古代城市。
    科学家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
作用。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并迅速积聚占据了
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这种物理化学性球体有的被称之为“冷
球”,这是一种未曾燃烧起来的色暗不透明的“黑色闪电”;有的是一种“发
亮”的球体,呈柠檬黄色或亮白色。
    上述现象,自古至今,多有出现。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图特摩斯三世
时的编年史中就有关于在 22 年冬季的第 3 个月的一个早晨,空中曾出现一团
明亮的火球的记载。古希腊罗马人也曾多次描述过这种现象。
    大气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黑色或白色球体,能产生剧毒物质,使空气迅
速毒化。摩亨佐·达罗的居民,大概是受到有毒空气的折腾后,紧接着又经
历了剧烈的爆炸,使他们连同他们创造的文明一道同归于尽的。
    古印度的长篇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曾隐约地提到了摩亨佐·达罗文
明被毁一事。诗中描述了“天雷”和“无烟的大火”、“惊天动地的爆炸”、
以及高温使河水沸腾、游鱼煮熟的悲惨景象。
    科学总算暂时解开了这一历史的千古之谜。但是,还有新的解释吗?科
学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画下的只是一个暂时的句号。

                     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秘史


    送上门来的情妇

    夜幕展开了黑色的双臂,把濒临地中海南岸的一座古老城市——亚历山
大城紧紧地拥抱在自己怀里。海风卷起漫天的沙砾,将高耸的建筑物敲打得
噼啪作响。
    然而,在一座古老的殿堂里,却显出另一派灯火辉煌、笑语喧哗的景象。
这就是古罗马远征军统帅——恺撒将军的驻地。此时的恺撒,英武潇洒,豪
情满怀,充满征服者的喜悦,正与他的部将们开怀畅饮。忽然,一名侍卫报
告:“伟大的恺撒,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派人给您送来一卷地毯。”面对这份
礼物,他迟疑了一下,忽见一位风姿绰约,仪态动人的美人从地毯中钻出来,
向他频抛微笑,漫送秋波。这位鏖战沙场的罗马英雄顿时惊惶失措。然而,
他很快镇定下来,用款待国王的隆重礼仪热情地接待了她。
    这位用地毯卷着送进恺撒指挥部的美人,正是失位不久的埃及女王克娄
巴特拉七世。此事发生在公元前 48 年的一天夜晚。克娄巴特拉夜闯恺撒军营
的“壮举”,后来自然得到了满意的回报。3 年前,作为已故国王的长女,
她遵父命与堂兄弟托勒密结婚,并共掌朝政。后因争权姐弟失和,她被逐出
亚历山大城。然而,复仇的火焰时时在她的胸膛燃烧。她成为恺撒的情妇后,
便借助他的力量,实现了王位的复辟,重新登上了权力的宝座。公元前 45
年,她应邀去罗马访问,享受了她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殊荣。直到第二年恺
撒遇刺身亡后,她才怅然回到了埃及。

    撒手江山为红颜

    恺撒遇刺后,安东尼实际上已经控制了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当他巡视
东方殖民地时,在小亚细亚的塔尔索司城,派人传达召见女王的命令。为了
取得这位新贵的欢心,她刻意将自己妆扮起来,显示出动人心魄的魅力。这
位早在罗马时已使安东尼垂涎欲滴的美人,很快便投入了他的怀抱。安东尼
毅然放弃了他到东方的使命,乘坐女王的豪华游艇,一起回到了亚历山大城。
从此,他俩在埃及王宫厮混了整整 5 年光景。这期间,安东尼也曾回过一次
罗马。为掩人耳目,他违心地与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权宜成婚,但不久便
找到借口回到东方,遗弃了他的妻子,与克娄巴特拉举行了婚礼。这种违反
罗马婚俗的举动,自然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加上他擅自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
大片殖民地送给了被他尊奉为“众王之女王”的克娄巴特拉,这就更加激起
了罗马人的愤怒。在屋大维的煽动下,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撤销了他的
执政官职务,并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为贪恋女王的姿色,安东尼付出了失
去权力和罗马江山的沉重代价。

    出乎意料的脱逃

    公元前 31 年,失势的安东尼率领 170 艘重型高舷战舰,与女王指挥的
60 艘战舰组成联合舰队,同屋大维的部将阿格里巴率领的 260 艘轻型战舰,

在亚克兴海角展开了激烈战斗。从实力看,双方各有优劣,不相上下。然而,
正当酣战之际,克娄巴特拉突然命令她的舰队退出战斗,向埃及方向急驶。
气急败坏的安东尼见状,便抛下他的舰队,乘小艇向女王逃跑的方向紧紧追
赶。不过,局面已经无法挽回。安东尼的舰队,由于失去了统一指挥,造成
一片混乱,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亚克兴海战的失败,几乎彻底摧毁了安东
尼的海上力量。他悻悻地回到了埃及,等待着末日的来临。一年后,屋大维
率兵进攻埃及,在赫波德鲁姆,安东尼孤注一掷,动用了他残存的全部兵力,
向屋大维的军队作了一次拼死的出击,在陆上取得了小小的胜利。英勇的士
兵直战到天黑才收兵回营。
    次日凌晨,安东尼命令他的步兵出城,快速占领高地,他看见自己的舰
队正接近敌船,但是一个无情的现实展现在他的眼前,埃及人用欢呼和致敬
迎接了屋大维的舰队。他顿时双目失神,脸色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