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量不过 200 多亿吨,按现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度,大气中氧的来源是
够人们利用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只有这样一
切生物才能够生存。如果每人每天吸进 0.75 公斤的氧气,呼出 0.9 公斤的二
氧化碳,有人计算过,城市居民每人只有 10 平方米的绿地(草坪、树木和花
卉)面积,就可以消耗每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并可从绿叶中得到每天每人所
需的氧气。

迷人的叶

    千姿百态的植物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美好感受,而植物枝条上的片片柔绿
或是浓翠或是嫣红的叶儿,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首先来说一说叶子的形状:松针尖利细长,像是万根绿针簇于枝条;枫
叶五角分明,像天上的星星聚于树端;圆圆的落叶像一只只硕大的玉盘;田
旋花似十八般兵器中的长戟;剑麻叶像一把把脱鞘而出的利剑;芭蕉叶像片
片巨形青瓦,迎着雨声“噼叭”作响;灯心草叶像是一把缝鞋底用的锥子;
银杏叶像是一把驱除炎热的折扇;智利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大根乃拉草,它的
一张叶片,能把 3 个并排骑马的人连人带马都遮盖住,像这样大的叶子,有
两片就可以盖一个五六人住的临时帐篷……叶子的形态说也说不完,而每片
叶儿都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叶子生长的位置也非常有特色:有的是单片生长于茎上,有的则是成双

结对,有的数片有规律地交错生长,有的紧贴在地面上。叶子相互错开的角
度非常准确,有 120°、137°、138°、144°、180°,从上往下看,可以
看到片片叶子互相镶嵌又丝毫没有遮盖。叶子之所以如此巧妙地安排,一方
面可使植物受力均衡,再者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感受阳光雨露,由此看来叶
子还有对称之美。
    夏天绿叶焕发出勃勃生机,秋天则是黄叶扑簌,那是另一种美。叶的世
界真是美丽得很。

奇妙的叶

    世界上的植物成千上万,也就有了各种形状的植物叶。而这些形状不一
的植物叶子也就有了许多奇妙之处。
    先说说思茅草,它的叶缘上有许多锋利的细齿,这是为了自卫用的,经
受过它的“自卫抵抗”而被划破了手的鲁班,就因此受到启发而造出了世界
上的第一把锯子。
    生长在海边的椰树有十分宽大的叶子,为何在强大的风雨之中却安然无
恙呢?原来它的叶子表面有一道道凸起或凹下的波纹。正是这些波纹使叶子
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这就好像是一张平纸不能承受住什么,但是把它折成
折扇状,它就能承受重物的压力。
    车前草十分常见,谁知在它的叶子中也存在着令人吃惊的秘密:它的叶
子按螺旋状排列,而两片叶子的夹角竟都是 137°30′,结果使所有的叶子
都能照射到阳光。于是人们受到启发而建造了螺旋形的高楼,使得阳光能照
进每一个房间。
    玉米叶呈圆筒状,这也是有什么意义吗?原来,它使叶子更牢固,而不
易被破坏。人们仿造它的形状建造起跨越海峡或大河的桥梁,竟坚实牢固得
很。
    由此可见,植物的叶子构造是十分巧妙的,这其中的意义也深远得多。

秋风扫落时的秘密

    一夜秋风,遍地黄叶,人便会平添几分惆怅。可你想过吗?为什么植物
会落叶?谁是这幅萧条的秋景图的设计师呢?
    早春,伴随着声声春雷,万物吐翠,嫩绿的枝芽慢慢展开了她的笑脸。
如果说此刻的叶子尚处于旺盛生长的青年期的话,那仲夏的树叶便已到了壮
年期,她们旺盛地进行各种代谢活动,为植物体维持生命和生长提供必要的
能量。但万物有生必有死,叶子经过了她的青壮年以后,便开始步入暗淡的
老年,开始衰老死亡了。
    早在本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们就认为叶子的衰老是由性生殖耗尽植物营
养引起的。不少实验都指出,把植物的花和果实去掉,就可以延迟或阻止叶
子的衰老,并认为这是由于减少了营养物质的竞争。如果有兴趣的话,你不
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豆开花的季节,每天都把生长的花芽去掉,你会发
现,与不去花芽的植株相比,去掉花芽的大豆的衰老明显地延迟了。
    但是,进一步观察,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这样的。许多植物
叶片的衰老发生在开花结实以前,比如雌雄异株的菠菜的雄花形成时,叶子

已经开始衰老了。这样看来衰老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现在知道,在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
含量显著下降,遗传物质含量也下降,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在电子显
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片衰老时,叶绿体遭到破坏。这些变化过程就是衰老的
基础,叶片衰老的最终结果就是落叶。
    从形态解剖学角度研究,人们发现,落叶跟紧靠叶柄基部的特殊结构—
—离层有关。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离层的薄壁细胞比周围的细胞要小,在
叶片衰老过程中,离层及其临近细胞中的果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结果
使整个细胞溶解,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断裂面。但叶柄中的维管束细胞不溶解,
因此衰老死亡的叶子还附着在枝条上。不过这些维管束非常纤细,秋风一吹,
它便抵挡不住,断了筋骨,整个叶片便摇摇晃晃地坠向地面,了却了叶落归
根的宿愿。
    说到这里,你也许要问,为什么落叶多发生在秋天而不是春天或夏天呢?
是啊,为什么没有“春风扫落叶”呢?是因为秋风带来的寒意吗?
    因为我们生活在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光照长短、水分、温度等差
异很大,所以我们只看到“秋风扫落叶”,实际上在热带干旱季节,也会出
现春季落叶现象,只是没有温带地区落叶现象明显罢了。
    落叶是植物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发生在植物体内的很复杂的过程之一。
    有许多文人墨客扼腕痛惜飘零的落叶而挥墨洒文,可是你可曾想到过:
落叶恰恰是树木的自我保护策略,牺牲小我,而保全主体。
    天冷了,人们要生上火炉,穿上棉衣,可是树木呢,唯有脱尽全身的树
叶,以减少通过叶子而散失的大量水分,才能安全过冬。要不然天寒地冻,
狂风呼号,树根吸水已很困难,而树叶的蒸腾作用却照常进行,你想想看,
等待树木的除了死亡,还会有什么呢?
    同样道理,干旱季节中的热带树木的落叶也是自我保护的措施。
    然而水分是影响落叶的唯一原因吗?
    你注意一下,秋天,马路边的路灯旁的树木,在其他同伴已落尽的时候,
却总还有一些树叶在寒风中艰难地挺立着,飘舞着。这就会使我们想到,落
叶跟光照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实验证明,增加光照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和脱
落,而且用红光照射效果特别明显;反过来,缩短光照时间则可以促使植物
落叶。夏季一过,秋天来临,日照逐渐缩短,似乎在提醒植株——冬天来临
了。
    那么是谁控制着叶子的脱落呢?经科学家艰苦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
化学物质叫脱落酸,发现它与落叶很有关系,可以促使值物的叶脱落,同时
也发现其他激素例如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起相反作用,能延缓叶的衰老和脱
落。所以到目前为止,植物落叶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可以肯定,
落叶尤其是温带地区的树木的落叶,是减少蒸腾,保全生命,准备安全过冬
的一种本领。

花的海洋

    最杰出的艺术家当属大自然,这个艺术家在我们周围创造出数不尽的奇
花异葩。梅花像星,葵花像盘,报春花像小钟,牵牛花像支喇叭,珙桐花似
一只只迎风翩翩起舞的白鸽,台湾的蝴蝶兰,雪白中有绊红,好似群蝶翩跹。

    再看看我们生活的周围:迎着春风,路旁的桃花悄悄盛开,粉红一片,
雪白一堆;星星点点的小紫花在草丛中露出了头,二月兰、白兰也展开花瓣,
悄悄向路人致意,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到了!春天到了!气温刚略有回升,
夏至草便伸着懒腰,周身带着一圈一圈小花环使劲睁开了眼,好奇地打量着
周围:此时月季、樱桃花竞相开放,石榴花吐着火红的蕊,挂满了枝头;你
再抬眼一看:
    啊!漫山遍野、大街小巷鲜花盛开,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开遍了满世
界,仿佛使人置身在花的海洋。春夏不乏花的陪伴,而秋天菊花怒放,冬天
腊梅花开,一年四季时时有花,时时把这世界装扮得五彩缤粉,绚灿美丽。
    花的构造有花被、花萼、花托、雄蕊、雌蕊五部分,花的不同形状就是
由这几部分的多少、大小、形状变化而决定的。

花的颜色

    “万紫千红”是诗人对花朵的赞美。
    的确,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花,五彩缤纷,惹人
喜爱。
    那么美丽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在花瓣细胞里存在各种色素,主要为三大类。一类是类胡萝卜素,
包括红色、橙色及黄色素在内的许多色素;第二类叫类黄酮素,是使花瓣呈
浅黄色至深黄色的色素;第三类叫花青素,花的橙色、粉红、红色、紫色、
蓝色都是由花青素引起的。
    通过对被子植物花色的调查,人们发现花瓣呈白色和黄色的最多。那么
白色的花是怎么回事呢?花呈现白色,是因为花瓣细胞里不含什么色素,而
是充满了小气泡。你如果不信,用手捏一捏白色的花瓣,把里面的小气泡挤
掉,它就成为无色透明的了。有些植物开黄花,那是因为花瓣细胞的叶绿体
里,含有大量的叶黄素。
    有一种奇怪的黑蔷薇花瓣呈黑色,但提取不出黑色素,原来是花青素和
花青苷的红色、蓝色及紫色混在一起,使颜色加深时形成的一种近似黑色的
色泽。植物形成色素必须消耗原料和能量,解剖可看到色素仅分布于花瓣的
上表皮中,花瓣内部是无色的,这说明植物以消耗最少的能量和材料达到了
最佳的效果。
    植物表现出美丽的色彩,除植物体内部具备产生色彩的内部条件外,环
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细胞内的酸碱条件等都影响色素的表现。
    就温度而言,不同植物的花朵,所适应的温度范围不同。喜温植物开花,
在温度偏高时期,花朵色彩艳丽。如生性喜欢高温的荷花,炎热季节开放,
花朵鲜艳夺目。绝大部分植物和一些喜低温植物,在花期内遇偏高气温,花
的颜色常常不太鲜艳。如春季开花的金鱼草、三色菅、月季等,当花期遇 30
℃以上高温时,不仅花量少且色彩暗淡。如果植物在开花时气温过低,不仅
花色不鲜,且会间有杂色。
    光照对花色的影响:多数植物喜欢在阳光下开放,缺少阳光,不仅花色
差甚至开花也困难。大多数花随着开放时间的变化,花色有所改变,一般黄
色的花在花谢时变为黄白色。随着接受日光照射时间的长短,花的颜色深浅
也可引起变化。留心观察一下棉花的花,刚开放的花是乳黄色的,后来变成

了红色,最后变成了紫色,因此在一棵棉株上,常常同时开放着几种不同颜
色的花,这便是由于阳光照射和气温的变化,影响到花瓣细胞内的酸碱性发
生变化,最终引起色素颜色的改变。
    因此花的酸碱度改变,也导致花色的改变。你认得牵牛花吧,它的花朵
像喇叭,颜色挺多,有红的、紫的、蓝的、粉白的。如果你把一朵红色的牵
牛花,泡在肥皂水里,这朵红花顿时会变成蓝花,再把这朵蓝花泡到稀盐酸
的溶液里,它又变成了红花了!
    水分也影响花色。花朵中含适量的水,才能显示美丽的色彩。而且维持
得也较为长久。缺水时,花色常变深,如蔷薇科的花朵缺水时,淡红色花瓣
会变成深红色。

袭人花香

    许多花朵,不但有美丽的花冠,而且有芬芳的气味,这是因为花瓣的一
些细胞中含有挥发性的油脂叫“芳香油”。
    芳香油的合成常发生在花朵内特殊的腺体细胞——上皮细胞内。据观
察,胡椒、薄荷的叶片表面腺毛分泌挥发油的过程中,首先在细胞质中形成
小的油泡,然后油泡的内容物通过细胞壁释放到细胞壁与它上方起保护作用
的角质层之间,逐渐在角质层下方积累,最后角质层破裂,挥发油就释放出
来。
    不同植物,挥发油的分泌方式也不同。
    不管什么植物,所分泌的芳香油都带有气味。有的植物是随花朵的开放
而逐渐形成与挥发,因而芳香的气味初开放时最浓,开放后不久,芳香渐散,
维持时间较短,常见的茉莉、梅花、兰花、玫瑰、蜡梅等便是这样。而有的
植物则是未开时或已开时均有浓浓的香气,花香维持时间较长,直到花瓣凋
萎香气才尽,这是因为这类植物的芳香油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花瓣中,所以得
以逐渐散发香味,这类花常见的如白兰花、珠兰、代代等。但是这两类花一
般都是花初放时芳香油含量最高,是观赏和采摘的理想时间。雨天开放的“雨
水花”,香味最差。
    花香味的浓谈也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香花植物,开花时遇气温
较高,日照充足,花朵芳香也较浓郁。如茉莉花以 7~8 月开放的“伏花”香
味最浓,而“春花”的香味最差。
    香花植物花期内,当遇光照不足或阴雨天气,花瓣组织内含水偏多,芳
香油的积累量相对减少,花香就比较淡薄。如玫瑰花中的“雨水花”,质量
就较差。一些对肥料要求较高的香花植物,当遇到土壤肥力充足时,芳香浓
郁持久,如蜡梅或茉莉。
    花卉散发出的浓郁香气,通过人的嗅觉可起到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
作用,从而改善人脑功能。因此,当人嗅到花香时,会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
感觉。
    此外,花卉的香气可杀菌,还可净化美化环境。如天竺花的花香具有镇
静、消除疲劳和安眠的功效;菊花的香气中因含有龙脑等芳香物质,有祛风、
清热、清肝明目之作用;桂花的香气不仅具有解郁、避秽的功效,且对一些
狂躁型精神病人有一定的安静功效。研究还表明,花卉的香气通过人的嗅觉
被上呼吸道粘膜吸收后,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花开有时

    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不相同。18 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对花开的时
间做了多年的观察,后来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钟”,即将
开放时间不同的各种花有次序地种植在园子里,只要一看现在开的什么花,
就知道大约几点钟了。
    蛇床花:黎明 3 点钟左右开放
    牵牛花:黎明 4 点钟左右开放
    野蔷薇:黎明 5 点钟左右开放
    龙葵花:清晨 6 点钟左右开放
    芍药花:清晨 7 点钟左右开放
    半友莲:上午 10 点钟左右开放
    鹅鸟莱:中午 12 点钟左右开放
    万寿菊:下午 3 点钟左右开放
    紫茉莉:下午 5 点钟左右开放
    烟草花:下午 6 点钟左右开放
    丝瓜花:晚上 7 点钟左右开放
    昙花:晚上 9 点钟左右开放
    花开有时,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人们很早就知道了。很多植物的开花
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紫罗兰、油菜花春天开,菊花秋天开。是什么因素
支配着植物的开花时间呢? 1920 年,加纳尔和阿拉尔特发现植物的开花主
要是受光周期的控制。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昼夜的相对长度。加纳尔和阿拉尔
特在实验地里试种一种叫马里兰马默思的烟草新品种,这种烟草在田间栽培
时不能开花结籽,若在冬季来临前将植株从田间移到温室,或冬天在温室中
成长的植株都可以开花结籽。他们因此就考虑这种烟草的开花是否与冬季有
某种关系。这时加纳尔又想到了比洛克西大豆播种期的试验,从春到夏,每
隔 10 天播种一次,最后差不多都在晚秋同一时期开花。这些研究结果最后使
他们联想到随季节变换而发生的昼夜相对长度的变化对开花的影响。他们用
一小型的暗箱把植物搬进搬出,来缩短日照时间,结果发现人为缩短夏季的
日照长度,烟草在夏季也可以开花;而在冬季温室中如用电灯人为延长光照
时间,则烟草不开花。通过多方面的实验,他们证明了植物的开花与昼夜的
相对长度(即光周期)有关。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反应叫做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光作为“信号”的作用。人们现已
知道光周期不仅与植物开花有关,而且对茎的伸长、块茎与块根的形成、芽
的休眠、叶子的脱落、甚至对一些动物行为例如鸟类迁徙、鱼的洄游、昆虫
的变异等都有影响。
    从发现光周期与植物开花的关系以后,人们发现不同种类植物的开花对
日长有不同的反应,它们对日长的要求有一最低的或最高的极限。例如有的
植物开花,要求日照长度必须在某一极限之上,短于这个极限,植物就不能
开花。这种植物为长日植物;短日植物则是要求日照长度必须在某一极限之
下,长于这个极限,植物也不能开花。这最低的或最高的极限是诱导植物开
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称为临界日长。例如,长日植物菠菜的临界日长为
13 小时,它至少得到 13 小时的光照才能开花,短于 13 小时就不能开花,长

于 13 小时促进开花,也就是说菠菜开花有一最低极限(即 13 小时);相反,
短日植物北京大豆,它的临界日长为 15 小时,它开花需要的日长不能超过
15 小时,即 15 小时是短日植物北京大豆开花的最高极限。但也有的植物对
日长要求不那样绝对,它们在不适宜的日长条件下(即长日植物在短日下;
短日植物在长日下),最终也能开花,在适宜日长条件下促进开花。
    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与它原产地生长季节的光周期有密切的关系,
某一地区的光周期是与纬度以及季度有关的。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一年
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为夏至,而且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相反,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