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逻辑学 下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判断里也是得到承认和保持的。但犯罪却是无限判断,它不仅否定了特殊
的法律,而且同时否定了普遍的范围,即否定了作为法那样的法。它也诚然
具有正确性,因为它是一桩现实的行为,但因为这一行为是完全否定地与构
成其普遍范围的伦理相关,所以它是荒谬的。

无限判断即否定之否定,其肯定的东西就是个别性的自身反思,个别通
过自身反思才被建立为被规定了的规定性。“个别的东西是个别的”,就曾
是个别的东西按照那种反思的表述。在实有判断中,主词是直接的个别的东
西,在那种情况下,仅仅作为一般的某物。通过否定的和无限的判断的中介,
主词才建立为个别的东西。

这样,个别的东西就建立为在其与它同一的宾词中连续自身;因此,普
遍性也同样不再作直接的普遍性,而是作为相区别之物的总括。肯定=无限
判断也同样是说:普遍的东西是普遍的,所以它也同样是建立为自身回归。
通过判断规定这种自身反思,判断现在便扬弃自身;在否定=无限判断
中,就它仍然还是一个判断说来,区别可以说是太大了;主同和宾词毫无相
互的肯定关系;反之,在肯定=无限判断中,又只罡现着同一,并且它由于完
全缺乏区别之故,就不再是判断了。

更确切些说,扬弃自身的,就是实有判断;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就是判
断系词所包含的东西,即:质的两端在共同一中扬奔了。但由于这种统一就
是概念,所以它同样又直接分离为两端,而作为判断,其规定就下再是直接
的,而是自身反思的了。实有判断就过渡为反思判断了。

乙、反思判断

主词在现在发生的判断中是个别的东西本身;同样,普遍的东两也不再
是抽象的普遍或个别的特性,而是建立为这样的普遍的东西,即它通过相区
别之物的关系把自身统括为一,或者说,就一般相差异的规定的内容看来,
它是自身与各种各样的特性和存在之融合。——一假如要提供反思判断宾词
的例子,那么,它们就必须与实有判断另是一种。一个规定了的内容,即总
而言之成其为一个内容,要在反思判断中才会呈现;因为内容是在同一中反
思的形式规定,与成为区别的规定性的那种形式不同,——后一种形式那时
还是作为判断。在实有判断中,内容只是一个直接的、或说抽象的、不曾规
定的内容。——因此,“人是会死的”,“事物是可消逝的”,“此物是有
益的、有害的”等可以用来作反思判断的例子;物体的硬度、弹性,幸福等
都是这类特别的宾词。它们表述了一种本质性,但这个本质性是在对比中的
一个规定,或一个总括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将在反思判断的运动中进一步
被规定,它与概念本身的普遍性还有区别;它虽然不再是质的判断的抽象的
普遍性,但仍然具有它由之而来的直接物的关系,并且以直接物为其否定性
的基础。——概念最初把实有规定为对比规定,规定为那些规定本身在各种
各样的存在中的继续,一一这样,真正的普遍的东两固然是那些规定的内在
本质,但又足在现象之中,而且这种相对的性质,或者说亦即那些规定的标
志,还不是它们的自在自为之有的东西。

反思判断似乎很显然可以规定为量的判断,就象实有判断曾被规定为质
的判断那样。但正如直接性在质的判断中曾经不仅是有的、而且在本质上也
是有中介的和抽象的直接性,在这里被扬弃 的直接性也同样不单纯是被扬弃
的质,即不单纯是量;正如质是最外在的直接性,这里被扬弃的直接性例不
如说也以同样方式是属于中介的最外在的规定。

关于规定在反思判断中怎样显现于它的运动里,还须要说一说:在实有
判断中,规定的运动表现在宾词里,因为这种判断曾经是在直接性规定之中,
所以主词显现为基础的东西。在反思判断中,也出于同样的理由,进行规定
的向前运动在主词里就耗竭了,因为这种判断以反思的自在之有为其规定。
所以本质的东西在这里是普遍的东西或说宾词;因此,它构成了作基础的东
西,主词必须在这个作基础的东西里来衡量,并必须规定得与它符合。——
然而宾词也由主词形式更加发展而获得进一步的规定,但却是间接的规定;
反之,主词的形式则出于上述理由,表现为直接的进一步的规定。

至于判断的客观意义,那就是个别的东西通过其普遍性而进人实有,但
这却是作为进入一个本质的对比规定之中,即进入一个通过现象的多样性而
保持自身的本质性之中;主词应该是自在自为地规定了的东西;它在它的宾
词中具有这种规定性。另一方面,个别的东西反思成为它的这样的宾词,即
宾词是个别东西的普遍本质;主词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存在的和现象的东两。
宾词在这种判断中不再附属于主词;它不如说是自在之有的东西,那个别的
东西作为一个偶然物而在这自在之有的东西之下被蕴含着。假如实有判断也
可以波规定为附属判断,那么,反思判断就不如说是蕴含判断了。

1。单称(个别)判断

直接的反思判断现在又是:“个别的东西是普遍的”;——但主词和宾
词却是在上述意义之中,因此可以更确切地这样来表述这种判断,即:“这
个是一个在本质上普遍的东西”。

但一个“这个”却并不是一个在本质上普遍的东西。那个就其普遍形式
说是一般的肯定判断,却必须认为是否定的。但由于反思判断不单纯是肯定
的,所以否定不直接涉及这样的宾词,即它并非附属而是自在之有的东西。
主词不如说是可变化和需要规定的东西。所以这里的否定判断必须这样米把
握,即:并非一个这个是反思的普通的东西;一个这样的自在的东西,比仅
仅在一个这个中,具有更普遍的存在。这样,单称判断就在特称(特殊)判
断中具有其最近的真理。

2。特称(特殊)判断

主词的非个别性就是特殊性,它必须在最初的反思判断中代替主词的唯
一性(个别性)。但个别性在反思判断中被规定为本质的个别性;所以特殊
性不能是单纯、抽象的规定,而只是个别的东两在外在反思中的扩大(在单
纯。抽象的规定中,个别的东西就会扬弃,存在的东西就会消灭);因此,主
词是:一些这个或一特殊数量的个别的东西。
“一些个别的东西是一个反思的普遍的东西”一一这一判断首先表现为
肯定的判断,但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一些”包含着普遍性;按照这个普
遍性,它可以被看作是总括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
又不适合。主词由于单称判断的过渡所获得的否定的规定,如似前指出过的,
也是关系、即系词的规定。在“一些人是幸福的”这个判断中,就隐含着“一
些人不是幸福的”这一直接后果。假如一些事物是有用的,那么,一些事物
正因此而不是有用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不再各自分立,而是正因为特称判
断是一个反思判断,它就同时直接包含两者。一一但特称判断却因此而是不
曾规定的。

我们再在这样一个判断的例子里,考察“一些人、兽”等等主词,那么,
主词除了“一些”这个特称形式规定而外,也还包含“人”等等内容规定。
单称判断的主词可以说:这个人,一个本来属于外在标示的单称;它因此倒
是应该譬如说:卡尤斯。但特称判断的主词却不能再是:一些卡尤斯;因为
卡尤斯应该是一个个别的本人。因此,一个普遍的内容,譬如人、兽等等要
附加到“一些”上去。这不单纯是一个经验的,而且是通过判断形式来规定
的内容;即它是一个普遍的东西,因为“一些”包含普遍性,并且因为反思
的个别性作了基础,同时就必须使普遍性与个别的东西分开。更确切他说,
普遍性也是苫泊的本性或类,人、兽;——那种普逼性是反思判断的结果,
它预示着成为实有判断的结果那种规定,正如肯定判断以个别的东西为主词
时所曾预示的那样。

个别的东西的关系成为特殊,主词包含这些个别的东西和对特殊性的关
系及普遍的本性,在这种情况下,主词已经被建立为概念规定的总体。但这
种观察毕竟是一个外在的观察。在主词中已经通过主词形式而在相互关系之
内首先建立的东西,是“这个”扩大衣为特殊,但这个普遍化对“这个”#
不适合;“这个”是一个完全规定了的东西,“一些这个”则是不曾规定的。
扩大应该适用于“这个”,即与“这个”相符,是完全规定了的;这样一个
扩大就是总体,或首先是一般普遍性。
这一普遍性以“这个”为基础,因为这里个别的东西是自身反思的东西,
所以它的其他规定对它是外在地经过的;并且特殊性因此而规定自身为“一
些”,这样,达到了主词的那个普遍性就是全称,特称判断就过渡为全称判
断。

3。全称(普遍)判断

当普遍性在全称判断的主词中时,它就是外在的反思普遍性,即全称;
全是全个别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全中并不曾改变。因此,这种普遍性只是
各自长在的个别的东西的总括;它是共同性,这个共同性只是在比较中才适
用于个别的东西。——当谈起普遍性时,首先来到主观观念中的,却常常是
这个共同性。为什么一个规定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普遍的规定?“因为它运用
于多数”,就被举出来作为最明显的理由。在数学解析中,主要也是这种普
遍性概念在浮现着,例如在展开一个多项式中的一个函数时,就认为这比展
开一个二项式中的一个函数更普遍些,因为多项式比二项式表示出更多的个
别的项。要求函数以它的普遍性来表示,这实际上是在要求一个全项式,即
穷尽了的无限;但那种要求的限制在这里自动插进来了,表示无限的数量便
不得不满足于数量的应有,从而满足于一个多项式。但在那些情况下,即,
方法或规则只涉及一项对另一项的依赖,而更多的项对其先行诸项的依赖也
并未使这种依赖特殊化,而是同一个函数仍然在作为基础,那么,二项式在
事实上已经就是全项式。方法或规则被看作是真正普遍的东西;它只是在继
续展开中或在展开一个多项式中重复而已,所以它通过增多了的项对于普遍
性丝毫没有赢得什么。已经谈到过坏的无限及其幻影;概念的普遍性是达到
了的彼岸;但那个无限当它始终是单纯无限进展时,它就始终带着一个达不
到的彼岸。假如在普遍性那里,心目中只浮现着全,这种普遍性又应该穷尽
于作为个别物那样的个别物之中,那就是倒退到那个坏的无限里去了;或者
说,那只是把多当作了全了,然而多,无论它多么大,始终也完全只是特称,
不是全称。——但在那里也矇矓地浮现着概念的自在自为的普遍性;是概念
强烈地超越出表象所抓住的僵硬个别之外,超越出个别的反思的外在之外,
把全称暗中换作总体或不如说是直言的自在自为之有。

在别处,以上这一点也在全那里表明了,全根本就是经验的普遍性。假
如个别的东西作为一个直接物事先建上起来,从而是现成的并且外在地被接
受,那么,反思把它总括为全,这种反思对它也同样是外在的。但因为个别
的东西作为“这个”,对这种反思全然漠不相关,所以普通性和这样的个别
的东西不能联合成为一个统一。因此,经验的全仍然是一个课题,一种应当,
所以它不能表现为有。一个经验的普遍命题,因为这终究是要提出来的,它
现在便依靠默许,即:只要下能举出相反的情况,多数的事例便应该约作是
全体,或者说,主观的全体,即已经知道的事例,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全体。
较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现在来到的全称判断,那么,主词就如以前曾说
过的,包含着自在自为的普遍性作为事先建立的普遍性。它现在也在自身中
具有普通性作为建立起来的普遍性。第一,“一切人”表达人这个类,第二,
这个类是在其个别化之中①,但这样一来,诸个别就同时扩大为类的普遍;反
之,普遍由于与个别的连结,也同样是完全规定了的,即是个别;这样一来,
建立起来的普遍性就变成和事先建立的普遍性相等了。

① 指在人类中仍是一个个的人。——译者

但需要事先考虑的,毕竟不是事先建立的东西,而需要就其自身加以观
察的,却是形式规定中的结果。——个别,当它把自身扩大为全体时,就被
建立为否定性,这个否定性就是同一的自身关系。它因此就不仍然是那个最
初的个别,譬如一个卡尤斯那样的个别,而是匀普遍同一的规定,或普遍的
绝对规定性。——单称判断最初的个别,不曾是肯定判断直接的个别,乃是
由于一般实有判断的辩证运动而发生的,它已经被规定为实有判断诸规定的
否定的同一。这一点是反思判断中的真正的事先建立(前提);个别的最初
规定性,对在反思判断中进行的建立说来,曾是个别的自在:所以,个别自
在地是的东西,现在通过反思判断的运动,就是建立的了,即作为被规定者
同一的自身关系那样的个别。把个别扩大为全体的那种反思,因此对于个别
就不是一个外在的反思,只在过个别已经自在地是的东西,由于反思就变成
自为的而已。一一所以结果真正是客观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主词便抹去
了反思判断经过的从“这个”由“一些”而到“全体”的形式规定;现在不
说“一切人”而说“人”。

由此而产生的普遍性就是类;这种普遍性本身就是具体的东西。类为附
属于主词,或说不是主词的一个个别的特性或任何一种特性;类所包含的一
切个别化的规定性,都消除在它的实体性的坚实之中了。一一它之所以在本
质上是主词,是因为它被建立为否定的自身同一;但它也不再被蕴含于它的
宾词之中。于是反思判断的本性总之现在就起了变化。

反恩判断在本质上也曾是蕴含判断。宾词对于它的主词说来,也曾被规
定为自在之有的普遍的东西;就它的内容说,它曾可以被认为是本质的对比
规定或标志;——这一规定,主词依照它,便只是一个本质的现象。但被规
定为客观普遍性之时,主词就不再是在这样的对比规定之下,或说不再为总
括的反思所蕴含;这样的宾词对于这种普遍性,反倒是特殊的东西。主词与
宾词的关系于是便颠倒了,在这种情况下,判断首先就扬弃了。

这种判断的扬弃和系词规定变成的东西消融在一起,系词规定以后还要
考察;判断规定的扬奔和它们的过渡为系词,是同一回事。一一一即当主词
把自身提高为普遍性时,它在这一规定中就变为和宾词相等了,宾词作为反
思的普遍性,自身也包括特殊性;因此,主词和宾词是同一的,即它们都消
融于系词之中了。这个同一就是类,或说是一事物自在自为之有的本性。当
这个本性又在一判断中分裂时,主词和宾词彼此惜以相关的,就是内在的本
性,一一即必然的关系;在这关系中,那些判断规定只是非本质的区别,那
适合于一个类的一切个别者的东西,由于类的本性也遣合于类,——这是以
前发生的情况(即主词,例如“一切人”,抹去了它的形式规定而改为说“人”)
的一个直接后果和表述。——这个自在自为之有的关联,构成一种新的判断
——必然判断的基础。

丙、必然判断

普遍性自身发展而成的规定,如它自己所表明的那样,是自在自为之有
的或客观的普遍性,相驾于本质领域中的实体性。它与实体性的区别,由于
它属于概念,也由于它不仅是它的诸规定的内在的必然,而且也是建立起来
的必然,或者说区别对于它是内在固有的;反之,实体只是在其偶性中有其
区别,而不是在自身中以其区别作为原则。
现在这个客观普遍性在判断中建立了,因此,第一,它所具有的这个本
质的规定性,对于它是内在固有的,第二,这个规定性对于作为特殊性的它,
叉是差异的,那个普遍性以这一特殊性来构成其实体性的基础。它以这种方
式就被规定为类和属。

1。直言判断

粪分为属,或说类在本质上把自身排斥为属;类只有在它把属包括在自
身之下时,它才是类;属只有在它一方面存在于个别中,另一方面又在类中
是一较高的普遍性时,它牙是属。一一于是直言判断就以这样一个普遍性为
宾词,在这宾词里,主词有其内在固有的本性。但它本身还是最初的或直接
的必然判断;因此,主词的规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就属于外在存在的直接性,
主词由于这种规定怜,对于类或属说来,就是特殊或个别的东西。——但客
观普逼性同样只是在这里才具有它的直接的特殊化;一方面,它因此本身是
一规定了的类,对此还有更高的类;一一另一方面,它并不恰好就是最近的
类,即这个类的规定性并不恰好就是主词的属差原则①。但在那里的必然的东
西,就是主词和宾词的实质的同一;主词借以区别于宾词的特有的东西,和
这种同一相比,就只是一个非本质的建立起来之有,——或者说,只是一个
名词而已;主词在它的宾词中,就反思成为它的自在自为之有。一一一个这
样的宾词不应当和以前各种判断的宾词列在一起;假如把玫瑰花是红的,玫
瑰花是一种植物,或,这只指坏是黄的,这只指环是金的, 等判断都混为一
谈,并且把一个如此外在的特性,如一朵花的颜色,也认为等于一个具有花
的植物本性的宾词,那就会忽视了连最庸俗的观点也不得不加以注目的区
别。一——因此,直言判断与肯定和否定判断,是有明确区别的;在后者中,
关于主词所说的东两,是一个别的、偶然的内容,在直言判断中,内容是自
身反思的形式的总体,因此,在直言判断中,系词具有必然的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