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的来说,蜀郡张家的这位管事就是在造谣。
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谣言层出不穷,就像“东边一个汉,西边一个汉”,这个让董卓决定迁都长安的所谓童谣,实际上就是李儒制造的谣言罢了。
尤其是如今日益发达的网络之中,有不少人都会为了展示自己的多么有“能耐”,将某些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事情,当做谈资煞有其事的告诉给他人,说的跟真的一样,因此很多网络谣言都是这么先一点点传播开来的,然后在到达某个临界点时就直接爆发,比如当年的盐防辐射之类的假消息。
而说到这里,刘鑫对谣言也是深有感触,深知这谣言的可怕性,本是一些捕风捉影,甚至只是虚构的小事,最后在有意无意中被无限放大,通过口耳相传,从一开始的“好像”,“可能”,变成了“十有八九”,最后就成了“绝对”,“千真万确”!
刘鑫初中时就有一个女同学,长得还算漂亮,不过因为个性比较古怪而且内向,所在在班级中没多少朋友。
突然有一天,刘鑫就听自己同桌神神秘秘找到自己,说要给自己讲一个大秘密,刘鑫便洗耳恭听,结果这个所谓的秘密,就是说那位女同学小学时被侵犯过,因此才会如此孤僻。
刘鑫当时就意识到,这肯定是一个谣言,于是反问自己的同桌,这个所谓的秘密他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敢如此肯定?
结果刘鑫的同桌支支吾吾,只说是某个同学告诉他的,至于真实性他就不敢保证了。
但是最后,刘鑫的同学还不忘补充一句,“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所以应该就是真的吧。”
人云亦云,这是人类常见的从众心理,也是谣言传播如此迅速的原因。
刘鑫深知这一点,便知道那个所谓的“秘密”,实际上只是某人的恶作剧,又或是恶意中伤,不过因为事不关己,再加上刘鑫和那位女同学又不熟,于是刘鑫只当那不过是个笑话,置之不理。
结果接下来的发展就出乎刘鑫意料了,很快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都在传播这个谣言,并且语气一个比一个肯定,而且还被填充上了各种细节,当然了,刘鑫的那位女同学也知道了这个谣言。
平白受到这种污蔑,刘鑫的那位女同学自然是忍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以及旁人那种满怀恶意,鄙夷,嘲讽的视线,于是直接选择了转校,而且是直接离开了成都。
在这之后,刘鑫又听说了那位女同学的所谓“最新消息”,说那位女同学割腕自杀了,最后还是被救活了。
当然了,刘鑫知道,不管这是不是又一个谣言,那位女同学都已经被谣言伤害的太深了。
谣言可畏。
第三零六章 未来的合作()
当然了,蜀郡张家的哪位管事,实际上并不知道实情,只是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小道消息给杂糅了之后说了出来。
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允的心腹手下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劲爆的新闻,于是王允便知道了这件事。
王允在知道这件事后,便明白自己已经掌握了刘鑫的一个把柄,自己随时可以去汉灵帝哪里举报刘鑫“勾结成都官员意图谋反”。
不过王允毕竟是想要与刘鑫合作,这个把柄便只能作为谈判的筹码了,当然了,如今这也算是空口无凭,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所以王允觉得光有这块筹码是没有办法与刘鑫谈合作的,所以王允决定再等一等,等到刘鑫落实了王室身份之后,王允自然有机会与刘鑫见上一面,到时候再确定如何与刘鑫合作也不迟。
毕竟王允最近也得到一个新消息,之前买官的哪位益州刺史因为勾结板楯蛮叛乱,如今已经铁定离职,王允也知道刘鑫在这个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或者说王允很清楚就是刘鑫把这位益州刺史给搞下台的,而刘鑫之所以会这么做,自然是想要取而代之了。
而王允深知自己作为大汉司徒,就算实权已经被袁逢给架空了,但是在任命益州刺史的决议上还是能说上一番话的,到时候只要王允替刘鑫说话,这就又是一个筹码,王允与刘鑫谈合作时底气便更加足了。
因此,王允现在就安心的作为一个潜伏者,等待着局势变化成他所想见到的样子时再出手。
当然了,王允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刘鑫发现了。
刘鑫摸着自己的下巴,想到自己扶持张伟的计划还真是有先见之明,不过刘鑫现在又开始纠结一个问题,王允十有八九是来找自己合作的,但是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摆在刘鑫面前——那就是自己能帮王允什么,该怎么来帮王允!
虽然刘鑫初到洛阳,第一次正式接触大汉官场,但是刘鑫也在苏佳那里上了几节官场课,知道自己虽然有机会在落实王室身份之后,借机获取益州刺史或是益州牧的位置,但是如果想获得与益州刺史或是益州牧同等品级的中央官职,那是基本不可能。
益州虽然在大汉属于比较富庶的地方,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与中央的联系并不密切,再加上异族众多,所以像袁家或是弘农杨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是看不上益州的,他们宁愿自己的家族成员在洛阳附近担任县令,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家族成员送到益州去太守,当然了,除非是那种家族边缘成员。
再加上世家大族看起来家族成员众多,但是核心成员就嫡系那些人,所以世家大族都想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塞到洛阳城内,这样也能起到聚群作用,所有家族成员都能在官场上互帮互助,如果有一个家族成员跑到益州去,到时候遇到麻烦都没法帮。
正因如此,世家大族都是拼了命将家族成员安排在洛阳城内的中央朝廷为官,实在不行就退而求次,在洛阳周边郡县为官,因此大汉的官场就是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圈,越靠近圆圈中心的官员,就越有可能出身于某个顶尖的世家大族,而像益州这样远离圆圈中心的地方,官员要么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要么就是某个大汉二流家族的边缘成员,亦或是像郤俭那种买官的。
要知道郤俭能买到益州刺史的位置,但是却买不到洛阳周边的一个县令或是县丞之位,因为这些位置都被世家大族给把持着,任何外来者想要拿到一个洛阳城内的官职,无疑是难于上青天。
当然了,刘鑫也没有想过在洛阳城内为官,因此对这件事一笑了之,不过现在仔细一想,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王允虽然找机会当上了大汉司徒之位,但是王允对于洛阳城内的那些世家大族,也和刘鑫一样是外来户。
所以刘鑫可以肯定,王允肯定不会受到洛阳城内的那些世家大族的欢迎,甚至还会遭到排斥打压,那么王允想要和自己合作什么,那就昭然若揭了。
而且根据袁绍的描述,王允才到洛阳为官几年的时间,而且前几年王允还是作为侍御史和御史中丞这样的“检察官”,本身就不适合拉帮结派,建立自己的小团队,因此刘鑫可以认定,如今王允的身边怕是没有几个能够信任的手下,甚至可以说王允手下的官员全是别人安插的眼线与监视者。
至于最坏的可能性,那就是王允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司徒。
刘鑫其实猜的不错,王允如今权利已经被袁逢架空的差不多了,就差袁逢摊牌要求王允安心给他当傀儡了。
所以,刘鑫有些不想趟这潭浑水,毕竟一来刘鑫觉得如今的王允并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帮助自己,或是威胁自己,虽然王允在人事任命上有发言权,但是刘鑫并不觉得王允能够左右自己成为益州刺史或是益州牧的结果;至于帮助王允,刘鑫也不知道就如今的王允而言,能够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好处,更别说如果帮助了王允会惹来怎样的麻烦了。
总而言之,无论刘鑫怎么想,帮助王允的结果都是弊大于利,甚至可以说是血亏。
刘鑫想到这里,默默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坚决与王允划清界限,千万不要和王允发生什么联系。
当然了,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后刘鑫还是被王允给忽悠瘸了。
没错,一直以来都是刘鑫忽悠别人,但是姜还是老的辣,刘鑫终归还是太年轻,被王允给忽悠着答应了合作,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刘鑫想到这里,开口向袁绍询问道:“二弟,如今除了大汉三公之外,还有那些官员是需要我注意的吗?”
袁绍沉思了片刻,开口回答道:”说实话还真没有什么好注意的了,因为前几年的党锢之祸,如今的大汉官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许多官员都是临时上位,所以不需要太过在意,至于那些剩下的官员大都是世家大族的家主,这类官员自持身份,应该不会为难大哥你的,所以没有什么官员值得大哥你特意注意的。“
第三零七章 杂谈()
听了袁绍的解释之后,刘鑫不禁点了点头,前几年的那场党锢之祸,可谓是颠覆了整个洛阳官场,除了那些顶尖的世家大族的成员之外,其他一些中型世家大族的成员都难逃一劫,要么被抓,要么被迫辞官,至于那些出身普通的官员,那就成为了党锢之祸的牺牲品,大部分都被处死了。。。
总而言之,世家势力在这次党锢之祸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可谓是元气大伤。
当然了,因为对于政局的不满,前途的黑暗,让不少本来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官员选择了退隐官场,所以在党锢之祸结束之后,洛阳官场中空出了大量的位置,从七品芝麻官到一品大员都有空缺。
基层官员很好补充,只要出身合适,有一定的能力就能够上任,如果出身果然能力都很出色的话,当时也能够破格担任品级较高的官职。
而高层官职,自然是请一些德高望重,闻名大汉的文士,或是顶尖世家大族的族长来担任,加上在高层官职这方面的缺口并不大,因此很快就填补上了缺口。
这时,问题就来了,洛阳城内的中级官职缺口很大,毕竟党锢之祸中被抓了很多中级官员,这类中级官员虽然只是受了一些牢狱之灾,不像基层官员那般任人宰割,而且在党锢之祸结束之后,这些中级官员基本上都被放了出来。
当时这些被放出来的中级官员,总不可能直接官复原职吧,因为这是在打宦官势力的脸了,因此这些中级官员大都数都是赋闲在家,等待风头过去。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同理可证,这些中级官职也不能一直空缺下去,更不能这样出现大量的空缺位置,因此该如何任命这些中级官员,就成为了党锢之祸之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发动党锢之祸的罪魁祸首——宦官势力,宦官势力在严重打击了世家势力之后,自然是想要乘胜追击,将那些依附效忠自己的官员扶持上位。
但是前面也说过,洛阳官场基本上都已经被世家势力给把持住了,就算是地方世家势力的成员想要进入洛阳官场,也是难上加难,需要有一块合适的“敲门砖”。
本来世家势力就因为宦官势力突然发起党锢之祸而元气大伤,双方彻底变成了生死仇敌,世家势力恨不得直接派杀手将十常侍彻底铲除。
但是十常侍们也不是傻子,虽然十常侍们依靠着汉灵帝的恩宠,敢和世家势力作对,平时也算是敛财无数。
但是十常侍们如果真的要凭实力拼刺刀,恐怕十常侍们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小型世家,因为每一个世家大族,都是拥有着至少上百年的底蕴,在这上百年的时光里世家大族都累计了不少的财富与人脉,拥有着各自的底牌与后手。
而宦官势力看似风光无限,在各代皇帝的恩宠下能够肆意妄为,但是谁都清楚,这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因为宦官都是没有后代的,因此无法进行传承,所以大部分得宠的宦官都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趁着自己还得宠的时候赶紧享受生活。
当然了,虽然大部分宦官都是因为走投无路,家破人亡后才选择成为宦官,毕竟宦官可是不能人伦,而且还会受人白眼,不到迫不得已,山穷水尽,谁会想要成为宦官呢?
不过也有一些宦官还是有家人的,就像毕岚这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人伦,为了复兴家道中落的家族而选择成为宦官的也不在少数,毕竟这些出身还行的宦官,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与能力都不错,所以能比其他的宦官升官更快,而宦官也比普通的官员更容易升迁,到时候就能对自己的家族有所帮助。
而像赵忠张让这种出身普通,靠着溜须拍马,尔虞我诈,花了几十年才终于混上中常侍的宦官,他们也会尽量扶持自己的家人,虽然他们自己是不可能有后人子孙了,但是他们的兄弟姐妹总会有后代,所以像赵忠这样将自己的侄子视若己出,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张让也有一个非常疼爱的侄子,不过小心谨慎的张让并没有像赵忠那样大张旗鼓的照顾自己的侄子,反而是暗地里派心腹手下去给自己的侄子送了不少金银财物,并且吩咐自己的侄子,绝对不要说出他们两人的关系。
因为张让深知一点,没有了汉灵帝的恩宠,自己什么都不是,而宦官势力的壮大必定会影响到其他势力的利益,因此宦官势力必定会与其他势力结仇!
而宦官势力因为其天生的局限性,在恩宠他们的皇帝驾鹤西去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过气”了,毕竟新一任的皇帝也有着他们所恩宠的宦官,老一辈的宦官自然是得安心退位了。
打一个比方,如果说世家势力是一颗颗参天大树形成的树林,虽然各自都在争夺着土地中的养分,进行着优胜劣汰,只是偶尔有一道天雷下来劈死那么一两颗大树,又或是被其他树木吸收走了养分,导致枯萎了那么一两颗大树。
那么宦官势力就像是一片稻田了,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发育之后,终于好不容易进入了成熟期,但是很快就被收割了,一点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大树一般的世家势力可以长期的生存下去,繁衍生息;而宦官势力这样的稻田只能是长一茬割一茬,根本没有继续生存的可能性,更别说繁衍后代了。
因此在华夏历朝历代中,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宦官,当然大都数都是像十常侍这般臭名昭著的,虽然他们在生前经常是一副皇帝老大,劳资第二的样子,敢和世家势力比试身手。
但是这些宦官死后却是悲惨无比,被开棺戮尸,死无葬身之地的比比皆是,至于这些宦官的家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往往是这些宦官坑了一把世家势力,这份仇便记在了这些宦官的家人身上,至于过不及家人这句话,呵呵,谁会真正在乎呢。
当然了,凡事也有例外,像曹操的爷爷曹腾,在为宦官时就和世家势力交好,并且也没有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而且还成功“洗白”。
因此,深知宦官势力只能风光一时的张让,才没有过分曝光自己的家人,都是通过隐秘的渠道提供给家人各种帮助与钱财,尤其是那名张让喜爱的侄子,已经被“举荐”为了孝廉,张让正在找路子安排自己的侄子当一个县丞或是县令。
所以张让很鄙视赵忠对于自己家人的态度,不仅明目张胆的替自己侄子赵林撑腰,还大把大把的给家里人送钱,这不是明摆着给那些世家势力们提醒,我的家人就是这些人。
等到汉灵帝驾鹤西去,亦或是张让赵忠自己去世,那么世家势力肯定会向他们的家人报复,而且就算是没有发生过冲突的世家大族,也不会介意落井下石,因为像张让赵忠这些宦官,大都数都积累了不少财富,对他们下手就能轻松愉快的得到一笔横财。
所以可以预见,如今在赵忠的保护下,飞横跋扈的赵林,等到日后赵忠失势,赵林会有怎样的下场。
所以“宦官二代而亡”,这是一句真理。
话回正题,党锢之祸刚结束的一会儿,张让赵忠这些十常侍看起来是大获全胜,风光无比,实际上一个个都害怕的要命,毕竟一次性招惹到了这么多世家大族,真要把这些世家大族给惹火了,派出各种杀手刺客来对付自己,自己到时候必死无疑。
因此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们虽然都在洛阳有府邸,平时也有时间出宫休息,但是在党锢之祸的那段时间,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们都很默契的选择留在宫中,绝不跨出宫门半步。
毕竟在宫中刺杀十常侍,和在宫外刺杀十常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在宫外刺杀十常侍,那可以解释为私仇,很轻松的就能找到人来“背锅”,汉灵帝最多也就表示一下惋惜哀悼,也不会太过在意,其他的十常侍就算知道是那个世家大族出的手,也没有办法为死去的十常侍报仇了。
但是,如果在宫中刺杀十常侍,那整个性质就不一样了,因为十常侍们大可以将这件事偷梁换柱,将这件事情定义为“意图行刺汉灵帝”,这可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了,哪怕是袁家或者弘农杨家这种大汉顶尖世家犯了这种事,也逃不过灭族之灾。
毕竟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像袁家或是弘农杨家这样的大汉顶尖家族,敢这样“意图刺杀汉灵帝”,就已经与“意图谋朝篡位”划上了等号,就算是再昏庸无能的皇帝,也不会允许自己的臣子敢对自己的位置有所觊觎。
至于其他的世家大族,虽然与袁家或是弘农杨家有所联系,甚至还是姻亲,在表面上是对袁家或是弘农杨家毕恭毕敬,一副愿意和袁家或是弘农杨家共同进退同生共死的样子,实际上只要袁家或是弘农杨家真的遇上了什么大灾大难,这些世家大族立马就会对袁家或是弘农杨家划清关系敬而远之;而且如果袁家或是弘农杨家遇到了灭顶之灾,那么这些世家大族巴不得落井下石,背后再退一把,让袁家或是弘农杨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益,甚至取代袁家或是弘农杨家的地位!
如果要形容宦官势力的权利分布,基本上是一条起伏不定的波浪线或者甚至是一个点,这是因为宦官势力大部分上都是一言堂,由等级最高的那名宦官领导者剩下的宦官,具有绝对的发言权与决定权;而像十常侍这样数量众多的宦官领导层,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