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塞外异族的压迫感十分强,因此塞外异族也不敢随意的大规模进攻幽州,而幽州边军则是因为前些年制定的政策,不能随随便便的主动出击,进攻塞外异族的部落,因此幽州地区也算是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而且王允也知道刘虞的老家,是位于幽州地区的大后方,毕竟作为汉室宗亲,刘虞所在的家族怎么可能以身犯险,定居在幽州地区的前线呢?
因此,王允知道刘鑫口中说到的战功,应该不是指的与异族部落交战时候的战功,而是。。。
王允瞬间想到了什么,不由得面色一正,语气严肃的对刘鑫说道:“王爷,你口中的战功指的是?”
刘鑫当然是知道王允已经猜到了答案,毕竟王允可是并州本地人,最近这两年才从并州转任到了洛阳,所以王允对于太平道的消息已经该是知道许多的。
所以,刘鑫也就不再卖关子了,直接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没错,本王口中的战功,便是指的太平道,因为本王已经从特殊渠道得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太平道的那位大贤良师张角,已经在谋划着想要发动叛乱了。”
刘鑫口中的这个消息,自然是让王允与王凌这两叔侄大吃一惊,毕竟太平道现在的规模王允与王凌都是知道的,因此张角如果领导着太平道发动叛乱,其规模可想而知。
而王允这人又是典型的大汉忠臣,在得知了张角很有可能会带领太平道发动叛乱之后,便开始思考起了这场叛乱的严重性。
毕竟太平道现在可是号称拥有着百万信徒,虽然太平道的这些信徒之中,有着不少的老弱病残,但是王允目测有一半以上的太平道信徒都是能够成为战斗力的壮年男子,毕竟在大汉这个时代,壮年男子占人口的比例可不低,因为大汉的各方面条件相比现代都可谓是差强人意,所以老弱病残的生存率可谓是极低的,尤其是这些大汉的普通老百姓,得个小病都有可能会直接病死。。。
因此,王允经过粗略的计算,得出了一个让王允心惊不已的结论,那就是张角如果带领太平道发动叛乱的话,至少能够拉起来一支五十万人的叛军,而且这还只是最保守的判断,因为王允知道像这样的农民起义军,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那就是在农民起义军在不断的进行进攻时,会裹挟当地的百姓加入叛乱,从而使叛军的数量不断的上升,到了最后的叛乱人数就如同雪崩一样,最后参加这次叛乱的人数很有可能会翻倍,甚至翻上两倍都有可能,因此王允觉得,这一次的叛乱人数最终很有可能会超过一百万,甚至达到两百万人!
这代表着什么?
这就代表着整个并州地区的人口发动了叛乱,而且像这样的叛乱都会是起势汹汹,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大量的城池,以此建立其势力,到时候大汉官军想要对付这种立足已稳的叛军,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兵力了。
不过王允可不觉得大汉官军平定不了这次太平道发起的叛乱,因为王允也知道像这样的农民起义军有着大量的弱点,虽然兵力充足,但是因为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这些叛军的战斗力也就只能说是一般般的了,而且这些叛军也会缺乏足够的武器装备,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叛军的士气问题,毕竟像这样农民起义军就如同《曹刿论战》中所说的那样,士气是一而盛,再而衰,三而竭,只要农民起义军的攻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士气便会以极快的速度开始下降,最终归于零。。。
不过就算如此,王允都开始担心这次太平道发动的叛乱,很有可能会动摇到大汉的根基,毕竟王允还记得秦朝这个前车之鉴,就是因为陈胜吴广这两个人带领的农民起义军,动摇到了秦朝的根本,才会引来众多势力的相继叛乱,最终推翻了秦朝,而现在,大汉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想到这里的王允越想越担心,只得对着刘鑫说道:“王爷,你也应该知道如果让张角带领太平道发动叛乱的话,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大汉的根基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能不能提前扼杀张角的野心呢。”
刘鑫已经猜测到了王允会这么说,所以刘鑫微微一笑,反问王允道:“王司徒,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么本王就问你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将这场可能发生的叛乱扼杀在襁褓里呢?”
刘鑫的这一番话让王允又是一愣,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允才有些纠结的说道:“要不,王爷你就和我一起去向陛下上奏此事?”
刘鑫一听王允的这个建议,便又是一笑,开口说道:“王司徒,你自己现在都对这个建议没有信心,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你也知道这个建议是不可能实现的!”
王允在听到刘鑫的回答之后,便默默的点了点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因为王允自然是知道,太平道的背后可是站着不少的支持者,洛阳城内的很多人都与太平道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尤其是那些汉灵帝的身边人,更是已经在明目张胆的支持太平道了,将一切关于太平道的不利消息,通通进行了封锁,让汉灵帝对于太平道的消息一无所知。
因此,就算是自己和刘鑫一起去觐见汉灵帝,暂且不说自己与刘鑫能不能够见到汉灵帝,就算是见到了汉灵帝,将太平道的现状与可能发生的叛乱告诉汉灵帝,恐怕汉灵帝也是不会相信的,因为汉灵帝身边的十常侍们一个个油嘴滑舌,可以很轻松的说服汉灵帝。
因此,王允也放弃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因为只要有那些十常侍还留在汉灵帝的身边,自己的计划就没有希望成功的。
不过前面也说过了,王允可是一个典型的大汉忠臣,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出发,因此王允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刘鑫已经发现了张角想要带领太平道发动叛乱的野心,那么就证明刘鑫应该想到了对付太平道叛乱的后手!
于是乎,想通了的王允笑呵呵的问道:“王爷,相信你已经对太平道的叛乱有所准备了吧,怎么不说出来给老夫听听呢?”
刘鑫心中暗道一声这王允不愧是一只老狐狸,这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不过刘鑫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打算隐瞒这一点了,因为刘鑫可是想要把王凌忽悠到幽州,去给刘虞打下手,保证刘虞不会提前死在幽州。
毕竟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刘虞可是在黄巾起义之后才回到幽州去的,因为幽州靠近黄巾起义的发源地并州,因此幽州也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大量的官员或死果逃,因此刘虞才会被调回到幽州去。
因此,如今提前返回幽州为官的刘虞,肯定是会在黄巾起义中经历太平道叛军的进攻,而且以刘鑫对刘虞的性格了解,刘虞肯定是不会放弃县城里的百姓独自逃难的,因此刘虞肯定会坚守城池的。
而刘虞的个人能力,刘鑫还是略知一二的,知道让刘虞治理内政,团结百姓还行,但是让刘虞自己来打仗的话,那就只能说一句呵呵了,历史上的刘虞在兵力优势极大的情况下,依旧是输给了公孙瓒,可见刘虞的能力也就那样了。
所以,刘鑫才会将关于太平道的消息说出来,就是为了把王凌忽悠到幽州去给刘虞打下手,如果有了王凌来指挥部队,应该能够抵挡住黄巾贼的进攻。
毕竟历史上的黄巾贼,前期攻破的城池基本上都是因为县令弃城而走,才让气势汹汹的黄巾贼能够轻松的攻破城池,但是到了中期的时候,黄巾贼遭遇的城池都是有着部队坚守,所以进攻受挫的黄巾贼在没有一个合适的主帅时,便会在几次失败的进攻后,选择撤退。
当然了,之所以前期的黄巾贼能够势如破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期的黄巾贼还属于农民起义军的范畴,口号深得民心,所以很多百姓都响应了太平道的起义,为太平道打开城门,但是到了黄巾起义的中期,大量的牛鬼蛇神加入了太平道的起义军,这些山贼土匪在加入了黄巾起义军之后,依旧是旧习难改,不断的进行烧杀抢掠,使黄巾起义军彻彻底底的变成了黄巾贼,让那些还没有受到黄巾起义波及的百姓对黄巾贼深恶痛绝,因此才会开始坚守城池,抵抗黄巾贼的进攻。
因此,刘鑫与苏佳便商量过这件事情,大致推测出在黄巾贼进攻幽州的时候,应该是已经失去了民心,所以刘鑫都已经给刘虞支了几招,那就是在黄巾起义发生之后,刘虞便开始收拢那些在黄巾起义中逃出来的官军以及百姓,最好是找到一些关于黄巾贼为恶的证据,用这些证据来打消自己城池内那些百姓想要投靠黄巾贼的想法,这样刘虞就可以准备坚壁清野,准备应付黄巾贼的进攻了!
不过话虽如此,到时候黄巾贼的兵力肯定是在刘虞之上,而且黄巾贼的那些将领虽然大都数都是一些酒囊饭袋之徒,但是依旧有几个实力不错的将领,所以刘鑫估摸着以刘虞的能力而言,这一仗会打的十分艰难。
不过现在好了,刘鑫一直在关注着王凌的面部表情,发现王凌对于自己的建议非常感兴趣,或者说是已经蠢蠢欲动了,所以刘鑫决定给王允和王凌摊牌了。
于是乎,刘鑫呵呵一笑,开口说道:“王司徒,现在张角想要带领太平道发动叛乱,也不过是停留在一个想法上罢了,张角现在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开始着手准备发动叛乱,因此本王的手里也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来指控张角准备发动叛乱,不过本王已经可以肯定的是,张角绝对会带领太平道发起这次叛乱的,因为本王已经感受到了张角的野心,最迟明年,张角就会开始准备带领太平道发动叛乱了,而本王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名卧底在张角的身边,到时候只要拿到决定性的证据,本王的那名卧底就会站出来告发张角,不过到时候也只能逼迫张角提前发动叛乱罢了,但是像这样准备不足的叛乱就会容易对付许多了。”
刘鑫的这一番话算是说服了王允,听的王允不断的点头,张角想要发起太平道这样有着庞大人数的叛乱,肯定是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毕竟想要在短时间内调动五十万大军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怕是现代的信息化部队想要同时调动五十万的部队,也需要一周多的时间才能够初步完成。
所以,如果能够像刘鑫所说的那样,逼迫张角提前发动叛乱的话,那么张角能够掌控的部队也不过十多万人而已,而那些失去控制的太平道叛军,其战斗力又会大打折扣,大汉官军的平叛压力也会小上许多。
而刘鑫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图穷匕见”,对着王凌笑着说道:“长文老弟,如果你愿意前去投靠我的那位堂兄的话,本王会保举你为县尉,到时候你就可以在这场太平道叛乱中建功立业,彻底摆脱杀人犯的名头,官职升迁也会轻轻松松,所以本王在这里就问长文老弟你一句,你愿意去幽州,投靠本王的那位堂兄吗?”
540章()
刘鑫现在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王凌又有什么不愿意的呢,毕竟王凌也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人,自认为以自己的能力而言,就算只有五百兵马,也能够防守住一万人以内的黄巾起义军,毕竟王凌认为攻城战可不是那些农民起义军能够玩的转的。
所以,王凌都已经看到了大量的军功在自己的眼前自由的飞翔了,而王凌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军功,便可以找到机会去摸消自己身上的杀人罪了,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们,总是会对有功之人十分大度,过往不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像王凌这样的情况,王凌之所以出手杀死县令的儿子,还不是因为这个县令的儿子到处欺男霸女,闹得民怨沸腾,王凌不过是为民除害罢了,不过因为王凌杀的是县令的儿子,当地的县令当然不会视若无睹,虽然王凌所在的家族可是并州数一数二的大族,但是并州还没到王家能够一手遮天的程度,所以这名县令投奔了另外一家与王家势力相差无几的世家大族,然后才将王凌定义为了杀人通缉犯。
而王凌也知道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连累了整个家族,所以王凌便与自己的父亲商量了一番后,决定离开并州,前去洛阳投靠自己的伯父王允,当然了,其实王凌一早就想去投靠自己的伯父王允了,毕竟王允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关照与喜爱王凌的,因为王凌的天赋在同一辈的王家子弟中,可谓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所以,现在的王凌倒是一切以王允为主,因此此时的王凌是一脸期待的看着王允,只需要王允点点头,王凌便会答应刘鑫的建议,前去幽州出仕为官。
而在王允这边,倒是也算被刘鑫给说服了,因为王允也知道太平道如果发动叛乱的话,那么幽州肯定是首当其冲的进攻方向,但是只要能够坚守城池,王允也觉得在面对这些农民起义军的攻城,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毕竟攻城战对于装备与士气的要求非常高,农民起义军很明显是没有这些的,虽说不会一触即溃,但是也不会好到哪去。。。
因此,王允还是相信自己的侄子能够在幽州有一番作为的,而且王允还打算从并州调集一些家族资源去辅助王凌,毕竟这也是王凌应该得到的资源。
于是乎,想通了的王允笑呵呵的说道:“既然王爷你都这么说了,那么老夫就代表长文答应下来了,不过请问王爷,你现在是否已经与宗正令知会过一声了?”
刘鑫自然是知道王允在担心什么,所以刘鑫就很耿直的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这倒还没有,因为本王只是给我的那位堂兄说了一句,会给他介绍一些人才过去,所以王爷现在就决定将长文老弟介绍给他了,等会儿本王就会去知会我的那位堂兄一声,长文老弟你明天就可以去找宗正府走一趟,去见见本王的那位堂兄,也算是你们先交流一下。”
刘鑫的这一番话也算是给王允和王凌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刘鑫如果没有和刘虞说好这件事的话,那么等王凌去找到刘虞的时候,哪的有多尴尬啊。
于是乎,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后,王允便带着王凌离开了,毕竟王允此行的目的便是为自己的侄子王凌谋一个出身,现在此行的目的完成了,王允自然是还有选择离开了。
而刘鑫则是通过苏佳的能力,找到了在洛阳拍卖行中的刘虞,刘虞自然也是为了给刘鑫站场子,才会来参加这次洛阳拍卖会的。
所以,刘鑫再次派出典韦去将刘虞给请上来了,当然了,刘虞自然是和刘晔是在一起的。
刘鑫与刘虞和刘晔简单的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开始聊起了关于王凌的事情。
刘鑫如此说道,“伯安兄,我刚刚帮你找了一个好助手,我已经安排他跟着你回幽州为官了,担任你手下的校尉一职。”
刘鑫的这一番话弄得刘虞一脸懵逼,毕竟刘虞没有想到刘鑫竟然会给自己介绍人才,不过刘虞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知道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毕竟刘鑫的眼光刘虞可是非常信任的,因此刘虞非常期待刘鑫能够给自己介绍一个怎样的人才,毕竟刘虞也知道在张角在明年很有可能发动太平道进行叛乱,到时候自己所在的幽州肯定会卷入战火之中。
而刘虞虽然对自己的文采十分自信,但是刘虞也知道自己在兵法方面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要打起战来,恐怕是效果欠佳的,因此刘虞非常期待刘鑫能够给自己介绍一个领兵大将,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太平道叛军攻城。
因此,刘虞笑着对刘鑫说道,“子期兄,此事甚好啊,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即将到来的太平道叛乱中,恐怕会有些独木难支,没想到子期兄你现在就给我雪中送炭,在下真的是高兴不已啊,不过不知道子期兄你会给我介绍怎样的人才呢?”
刘鑫也是一笑,开口说道:“自然是伯安兄你最想要的领兵型人才了,毕竟伯安兄你的领兵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而且在太平道叛乱之中,战斗可是重中之重,因此我给伯安兄你找到了一位统兵能力很不错的人才,这人便是当今大汉三公之一,王允王司徒的侄子,王凌王长文了。”
刘虞一听到王凌的面子,便有些意外的看着刘鑫,开口说道:“哦,原来子期兄你说的是王长文啊,我还真没想到子期兄你会给我介绍他呢。”
刘鑫见刘虞有些神色古怪,便有些好奇的问道:“哦,伯安兄何出此言,我听伯安兄你这话的意思,是认识这王凌了?”
刘虞笑着点了点头,有些无奈的说道:“这王凌我自然是认识的,毕竟幽州与并州相去不远,很多消息都是互通的,而这王凌也算是并州地区的风云人物了,可以说是没有人不认识他的。”
于是乎,刘虞便讲起了这样王凌在并州时候的“丰功伟绩”。
原来王凌在很小的时候,便以才思敏捷而闻名当地,之后又拜了一位当地的兵法大家学习兵法,因此王凌很快就得到了文武双全的称号。
当然了,这年头少年成为游侠儿的风气可是十分盛行,尤其是在民风本就彪悍的并州地区,很多世家大族的年轻子弟都成为了游侠儿,在并州肆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而王凌自然也不例外。
因为王凌出身于并州王家这样的大汉一流世家大族,加上王凌的能力本就出众,所以王凌的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游侠儿,在最鼎盛的时期甚至达到了三百多人,要知道游侠儿大都数都是出身富裕的人家,因此都是骑马带弓,装备比并州最精锐的部队还要好。
而且并州地区的世家子弟,可不像中原地区的世家子弟那样以读书为主,而是主要专研兵法与武艺,所以王凌领导的这一支游侠儿,各个都是身手不凡,再加上这些游侠儿或多或少的都会带上几个随从(实际上就是家族给这些世家子弟们安排的保镖),所以当时王凌带领这一支游侠儿的实际人数超过了千人,而且是装备精良,战斗力爆表,等同于一支强大的部队了。
而且因为这些游侠儿都是来自于并州地区的各个世家大族,因此就算是并州刺史也不敢随意的命令王凌解散这支游侠儿,所以这支游侠儿成为了并州地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