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成都回三国-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现在都已经在后悔,自己为什么还要向刘鑫推荐许攸这个家伙了。

    这时,曹操开口说道:“大哥,话说回来我这里倒是还有两人可以推荐给大哥,其中之一名为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他现在在洛阳当一个小吏,他的祖上出过杜周、杜延年父子,都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

    “不过到了杜畿父亲那一代,家道早已落寞,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杜畿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等杜畿的父亲重新续弦,杜畿的后母到家时,杜畿的父亲却又去世了,所以杜畿的后母对杜畿很不好,但是杜畿依旧孝顺他的后母,所以被举为孝廉到了洛阳为官。”

    “我见过杜畿几次,发现这人能识大体,进退有道,于是和他交谈过几次,讨论过关于刑罚判案的问题,发现他对这方面很有见地,而且能说会道,并且能直击要害,如果说杜畿这人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只读过四书五经,在学问方面有所不足,毕竟杜畿家当年已经供养不起他读书了,不过以杜畿现在的才能,绝对能够掌管一方刑狱,再锻炼几年便能坐镇一方太守。”

    刘鑫眉头一挑,没想到曹操竟然已经知道杜畿这号人了。

    前面提到过,东汉以来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只要有足够的孝行便能被举为孝廉,这也是很多平民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方法。

    而杜畿便是凭借这一点出仕为官,日后更是被荀彧举荐,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重臣,一路顺风顺水的活到了曹丕时代,可惜在一次坐船时遭遇大风,结果船毁人亡,令人唏嘘。

    不过刘鑫对杜畿虽然不甚了解,但是刘鑫对杜畿的第一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杜畿是在三国人物之中,除却黄巾将领之外,少见的寒门子弟。

    要知道在那些数得上名号的三国人物之中,真正出身寒门,依靠自己能力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屈指可数。

    光是因为杜畿寒门子弟这一个特点,刘鑫便决定招揽杜畿纳入自己的麾下,毕竟寒门子弟身家清白,牵涉不多,不像世家子弟那般顾这顾那,将家族的利益视为首要出发点。

    比如荆州蔡家,日后几乎掌管了荆州军事大权,使得刘表不得不受制于蔡家,蔡家也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候对刘表也是阳奉阴违,刘表还只能忍气吞声。

    当然了,刘鑫也不是对世家子弟有偏见,世家子弟最大的优势,那便是资源丰富,人脉宽广。

    前文也是说道过,大汉的财富大部分都掌握在世家寒门手中,就连袁绍这个袁家庶子的手中都有一笔不菲的钱财,由此可见世家豪门的家底有多么丰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各大诸侯,背后都是站着一个或者数个世家豪门,在三国初期那些比较强势的诸侯,要么是汉室宗亲,比如刘表刘焉;要么就是世家子弟,比如袁家两兄弟。

    他们都是依靠着家世带来的大量资源以及声望,迅速拉起了一支部队,占地为王,快速扩张,就像袁绍只用了数年时间,就成为了河南霸主。

    至于某位尚未被官方承认的汉室宗亲,刘皇叔只能依附在其他诸侯手下,默默的颠沛流离。

    而且,世家子弟的人脉关系是寒门子弟绝对无法比较的,就像袁绍与曹操,他们的朋友数量众多,虽然能力参次不齐,但是都算得上一号人物,能够迅速组织出一个领导班子来,毕竟兵再多没有人负责统率,那也是渣渣。

    至于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刘皇叔,手下虽然有着两员大将,但是基层军官与将领的不足,限制了刘皇叔军队的战斗力,所以怎么打怎么输。

    所以,世家子弟出身的诸侯,在三国初期时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像刘备这个未来的汉室宗亲,没资源没人脉,只能选择颠沛流离,等待发展的机会。

    所以,对于刘鑫这样的穿越者来说,实际上最缺乏的便是人脉,烂船也有三两钉,刘备好歹还认识公孙瓒等人,而穿越者在这个世界可以说是一清二白,认识一堆三国人物,但是这些三国人物不认识你啊。

    所以,苏佳给刘鑫制定的前期招揽策略,便是以招揽世家子弟为基础,扩张自己的人脉,尽量招募到更多的人才。

    这就像是在滚雪球一样,招揽到一个世家子弟,他总能给刘鑫推荐几个人才,而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家子弟推荐的人才也大多是世家子弟,所以又能推荐更多的人才。

    就像是曹操与袁绍一样,他们推荐的田丰等人,势必能再给刘鑫推荐一两名人才,要知道河南那边的人才可不少。

    当然了,寒门子弟所拥有的资源与人脉都很少,但是他们的忠诚度极高,都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而且招揽寒门子弟,对自己的声望有着一定的帮助,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寒门子弟前来投靠,这些寒门子弟的存在又能督促世家子弟,形成良性竞争。

    后期的曹魏政权,主要官职都被世家子弟所掌握,相互勾结,曹操与曹丕还在时,还能靠着自身的威望镇住场子,但是曹丕一死,曹睿继位时国家已经彻底被各大世家豪门所掌控,之后的曹魏皇帝就成了世家豪门的傀儡,最后被司马家族所取代。

    所以,刘鑫打算先以招揽合适的世家子弟为主,比如曹操袁绍这样的,本身有能力,朋友也是有能力。

    与此同时,刘鑫也准备去颍川书院招揽郭嘉一类的寒门子弟,并且予以重用,借此督促如张肃这样的世家子弟。

    等到势力稳定之后,刘鑫招揽的重心便会进入两者并重阶段,防止世家子弟掌权过重,提供给豪门子弟晋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维持势力的稳定。

    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太多的前车之鉴,被世家把持的诸侯国家,终归会被鸠占鹊巢,以寒门出身的农民起义,最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为他人做嫁衣。(未完待续。)

第二零二章 抢手的杜畿() 
思考了片刻之后,刘鑫突然发现,如今在自己的手下之中,还真没有谁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寒门子弟。

    黄家两兄弟是阆中世家子弟,张任虽然是贫苦人家出身,但是自幼跟随黄权读书习武,接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子弟。

    同理可证,张松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归根结底也算蜀郡张家的一员,一直以来受到张肃的接济与帮助,只能和张任一样算是半个寒门子弟。

    至于诸葛瞻,虽然天道给他安排了一个奇怪的身份与背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但是诸葛瞻毕竟是从未来提前召唤过来的,所以也不能算是寒门子弟。

    所以说到底,刘鑫手下还真没有一个寒门子弟。

    所以,刘鑫对于杜畿有了更大的兴趣,毕竟如果能够招揽到了杜畿,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一个空白。

    想到这里,刘鑫开口说道:“三弟,那就麻烦你了,你有时间的话就帮我去招揽一下杜畿,如果他有什么要求的话,只要不是太过分,你就帮我直接答应下来,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就带他来直接找我。”

    曹操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大哥,我明白了,我明天就去给你办妥这件事。”

    刘鑫呵呵一笑,开口说道:“三弟,你不用这么急,距离我返回益州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现在我还没有落实自己的身份,空口无凭,你也不好去招揽这杜畿吧,不去等我落实了身份,真正成为益州牧的时候,你再帮我去招揽杜畿。”

    没想到曹操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大哥,实不相瞒,我前几天听到一个消息,洛阳令正在打算提拔杜畿,甚至有可能让杜畿直接担任功曹一职,要知道在洛阳当官可好过在地方当官,何况功曹这种既能镀金又有实权的职位,日后就算是离开洛阳为官,至少也是一方县令,甚至是郡守,所以我们必须要先下手为强,提前招揽到杜畿,否则等杜畿当上了功曹,我们就不好再招揽他了。”

    刘鑫这才想起来,杜畿虽然是一名寒门子弟,但是他的运气非常不错,可谓是官路顺畅,年纪轻轻便当上了功曹,然后外调为县令,一路上顺风顺水,要不是遇上了天下大乱,或许还能上演一场寒门逆袭的好戏。

    刘鑫叹了一口气,曹操说的很对,如果杜畿当上了功曹,那么刘鑫想要招揽杜畿就十分困难了。

    因为这需要考虑到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的差距,刘鑫至少要拿出一个郡守的位置,才能抵得上洛阳功曹一职。

    但是,杜畿现在还只是一名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功曹一职已经算是破格提升了,因为功曹是替专门太守负责人事管理方面,拥有不小的权利,而且还类似于现代的秘书,会协助太守处理某些事情,一般都是由太守的亲信担任,由此可见周异对杜畿有多么的看好。

    不过,虽然洛阳功曹的地位能够比得上益州的一郡之首,但是郡守可是一个地区的官员首领,百姓的父母官,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而杜畿现在还没到二十岁,如果让他来担任郡守,十有八九会引来众怒,他手下的官员与百姓可不会买杜畿的账。

    所以,刘鑫可不敢将郡守一职给予杜畿,而且只要杜畿不是傻子,他也不可能接受郡守一职。

    所以,就如同曹操所说的,想要招揽杜畿那就得赶快了,等到周异真的提拔杜畿时,那就是为时晚矣了。

    当然了,刘鑫觉得自己也有能力说服周异,将杜畿“让”给自己。

    毕竟刘鑫今天已经与周异见过一面了,看当时的情况,周异对自己还是非常尊敬的,应该不会因为一个杜畿和自己产生矛盾。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鑫准备在明天与周异见面时,告诉周异自己打算招揽杜畿,免得周异再提拔杜畿为功曹。

    刘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曹操与袁绍,袁绍赞同的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提前与洛阳令讲清楚这件事,免得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也算是先给洛阳令一个交代。”

    刘鑫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三弟,你刚刚不是说要给我介绍两个人吗,一个是杜畿,那另一个是谁呢?”

    曹操哈哈一笑,开口说道:“是的,我还有一人想要介绍给大哥,此人是我一位朋友介绍给我的,名叫戏志才,颍川人,此人和杜畿一样是名寒门子弟,不过自幼聪慧,年幼时在颍川书院做小工,被一位教书先生所看重,于是被破例免除了各种费用,让戏志才能够专心的在颍川书院读书。”

    “我朋友也在颍川书院读书,与戏志才的关系很不错,戏志才这人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志向远大,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而且擅长谋划,遇事总能一针见血。”

    “前些日子我朋友向我举荐戏志才,他说戏志才体弱多病,家中贫困,但是他又不想一直依靠别人的救济过日子,所以打算来洛阳谋求一条出路,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我朋友本来打算让戏志才在我手下当个小官,不过我已经打算过几个月就离开洛阳,不想耽误戏志才的前途,所以便婉言谢绝了这个请求。”

    “不过前两天我听我朋友说,他将戏志才推荐给了袁术,本来袁术欣然答应,给戏志才安排了一个官位,结果没过两三天戏志才自己就辞官不干了,因为戏志才不愿意与袁术同流合污。”

    “之前因为不清楚戏志才的能力,而且也不知道戏志才的现状如何,还有没有待在洛阳,所以我就没有将戏志才推荐给大哥,不过现在说也差不多,明儿我去去问问我的那位朋友,就算戏志才现在已经当了官,在我朋友的帮助下,大哥想要招揽戏志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戏志才回了颍川,那也不是什么事,颍川距离洛阳也不算太远,到时候写封找我朋友这一封推荐信便可。”

    刘鑫呵呵一笑,没想到戏志才竟然也已经出场了,而且曹操的那位朋友,应该就是狗货,啊呸,荀彧吧。(未完待续。)

第二零三章 荀彧()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主,给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大多数都是颍川书院出身的学子,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郭嘉郭奉孝,而在荀彧给曹操推荐郭嘉之前,便推荐过一人,这人便是戏志才。

    戏志才与郭嘉一样都是英年早逝,不过相比之下,戏志才比郭嘉还要悲惨一点,戏志才还没能在曹操手下做出功绩就去世了,所以《三国演义》中直接忽视了戏志才的存在,而在《三国志》中也是一笔带过。

    因此,关于戏志才的资料并不多,只知道戏志才是颍川人,出身寒门,被荀彧举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尤其擅长谋划,可惜未能一展身手便离开了人世。

    不过在刘鑫看来,戏志才虽然没能一展身手,显露自己的实力,但是戏志才应该不输于郭嘉。

    毕竟荀彧首先给曹操推荐的便是戏志才,在戏志才死后荀彧才推荐的郭嘉,由此可见在荀彧看来,戏志才的能力要比郭嘉来的强。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荀彧觉得郭嘉为人放浪不羁,所以才没有首先推荐郭嘉给曹操。

    不过总体来说,戏志才的能力绝对在一流谋士的水平,甚至能够达到超一流的级别,与卧龙凤雏相提并论。

    因此,刘鑫对戏志才还是非常期待的,至于戏志才身上可能已经患上的“重病”,在刘鑫这位资深老中医眼中算不了什么,毕竟在这个感冒都能死人的时代,一些所谓的“重病”不值一提。

    在刘鑫看来,戏志才的情况很有可能与之前结交的剻良差不多,只是普通的身体虚弱,不过因为服用了寒食散之类的“毒品”,最终导致了死亡。

    所以刘鑫很有信心,绝对能给戏志才续命个几十年。

    当然了,刘鑫实在是处理不了的话,背后还有苏佳能够撑场面,毕竟到了苏佳的那个年代,疾病基本成为了过去式,人类史上所有的疾病案例与解决法案都储存在了苏佳的资料库中,所以苏佳也能客串一把“神医”了。

    想到这里,刘鑫突然又对荀彧来了兴趣,毕竟这荀家可不简单,在三国时期出场了一堆谋士,而且个个智谋出众,尤其是荀彧与荀攸,这两人可是曹操手下最受信任的谋士了。

    所以,刘鑫忍不住对荀彧有了想法。

    想到这里,刘鑫呵呵一笑,开口说道:“三弟,这戏志才既然是个人才,那我们就不该眼睁睁的看着他被埋没,只要他愿意跟随我们去益州,那我一定会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曹操也是一笑,点头说道:“大哥你放心,我朋友的眼光一向不错,既然我朋友愿意给我推荐戏志才,那就说明戏志才的能力绝对不俗,毕竟我朋友的眼界极高,只会结交那些有真材实料的人,比如我。”

    袁绍呵呵一笑,开口说道:“三弟,你说的那位朋友就是荀家那位公子吧,我听说他在颍川书院也算是一名风云人物,那天你可得替我与大哥引荐一二。”

    刘鑫一听,连忙开口说道:“喂喂喂,二弟三弟,你们两个就不要在这里打哑谜了好吧,我还不知道三弟你的朋友是谁呢,话说这荀家人,莫非是荀子的后裔?”

    曹操点了点头,开口解释道:“大哥你说得对,这荀家的确是荀子的后裔,也是大汉最顶尖的世家豪门,能与袁家同分秋色,而我的朋友叫荀彧,字文若,是荀家的嫡子,我和荀文若是在一场宴会上认识的,我们当时聊的很投机,于是成为了朋友,这几年荀文若都在颍川书院读书,听说他在那边认识了不少人,日后有机会的话,我让荀文若再给大哥推荐一些人才。”

    果不其然,曹操的朋友当真是荀彧。

    刘鑫想了想,笑着说道:“三弟,那你还不如将荀文若介绍给我,这岂不是会更好?”

    没想到曹操苦笑了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大哥,我知道你是对荀文若有了兴趣,想要我帮你招揽他吧?”

    刘鑫见自己被曹操看穿了,也只得承认道:“呃,三弟你也是知道的,现在大哥我可是求贤若渴,如果你能够帮我引荐甚至招揽荀文若的话,那大哥就心满意足咯。”

    曹操见刘鑫厚着脸皮的承认了,也只无奈的能开口说道:“大哥,荀文若他不仅才思敏捷,而且胸怀大志,绝对是我认识的人中,智谋最出众的那一位,堪称当代子房,不过荀文若他可以说是大汉绝对的忠臣,他已经决定在颍川书院学成之后,便会在洛阳为官,报效大汉,绝对不会到地方为官,所以我才没有向大哥推荐荀文若,毕竟荀文若是一个倔脾气的人,他已经决定了的事,十匹马都拉不回来。”

    经过刘鑫这么一提醒,刘鑫才想起来历史上的荀彧,也是这么一名大汉的绝对忠臣,曹操迎接天子的决定便是由荀彧提出的,但是荀彧一直反对曹操称王称公,到了后期更是决定隐退,郁郁而终。

    可以这么说,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与其说是用来形容徐庶的,还不如说是用来形容荀彧的,因为徐庶效忠的是日后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而荀彧效忠的则是日薄西山的大汉正统。

    荀彧之所以会为曹操效力,便是想让曹操拨乱反正,代替汉室扫清六合,重新统一大汉,让大汉继续延续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荀彧就是想让曹操继续作为汉臣效力,而到了三国后期,荀彧也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是多么的天真,竟然认为大汉还能有救。

    无奈之下,荀彧只好选择了隐退,而曹操也有可能是在荀彧的影响下,到死也没有选择废帝自立,也算是以一个汉臣的身份走完了这一生。

    所以在刘鑫看来,荀彧是一个绝对的爱国人士,如果没有黄巾起义,没有董卓之乱的话,荀彧应该会成为一名大汉的官员,安稳的度过一生,而在变乱之后的荀彧,认为曹操是那位能够匡扶汉室的能人,于是才开始不留余力的帮助曹操。

    想到这里,刘鑫不免有些头痛,这荀彧就是大汉的“脑残粉”啊,而在正史中也没有提到荀彧是如何死去的,所以引申出了各种假说,比如曹操赐毒酒说,曹操送空盒说,荀彧自杀说等等。

    不过刘鑫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想要用好荀彧,可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