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周惠私自斩杀城门校尉侯伏规的事情,元子攸也予以了原宥,甚至还有某种程度上的肯定。毕竟侯伏规乃尔朱氏党羽,掌握着诸门关防,职权十分重要。周惠在赦令到达之前除掉他,既没有违反法度,也帮朝廷拿回了这个职位,有利于朝廷控制京师。

    “既然如此,就由周卿暂代城门校尉,接手诸处关防吧!”元子攸笑着吩咐,“你们远道兼程而来,原本该歇息一阵。但如今正是关键时刻,能者自当多劳,还望再接再厉,为朕和朝廷分忧。待到诸事安定,朕自然不吝封赏。”

    “陛下有旨,自当遵从,”夏侯敬面露难sè,“只是……”

    “有话但说无妨。”元子攸很大度的表示道。

    “遵命,”夏侯敬拱手一揖,侃侃而谈,“末将认为,陛下既已赦免尔朱氏旧部,朝廷就应该予以配合。如今侯伏规已死,若是朝廷再接手诸处关防的话,很可能会引发尔朱氏旧部的疑心,逼得他们铤而走险,岂非与陛下的赦令相冲?故末将斗胆,请陛下放开城门,任由他们和五千尔朱部落骑离开京师;而府户军将紧守皇宫,护住陛下的安全和朝廷的威望。”

    元子攸沉吟了片刻,忽然问夏侯敬道:“周卿也是这个意见吗?”

    “回陛下,这正是周将军的意思,”夏侯敬回答道。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一二章:安定京师(二)() 
调奚毅去守河桥,正是出于元徽的主张,因此元子攸才特意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元徽一向嫉贤妒能,见夏侯敬得到天子的妙赏,心中早已存着一份偏见。如今听夏侯敬说是周惠的意思,他越发感到不快,也无法容忍自己的主张被仇敌推翻。

    “陛下,臣认为这样不妥,”他一脸严肃的回答元子攸,“正是因尔朱部落骑战力出众,才必须将其截在河南,就地予以歼灭。否则的话,任由这支骑军回到晋阳老巢,岂不等于放虎归山了么?一旦落入尔朱兆手中,势必会成为他最坚强的倚仗,帮他统合尔朱荣的旧部,是去一虎又生一狼矣。”

    “皇叔说的也有道理……”元子攸皱起了眉头,“可是,就算将其截住,又拿来的力量消灭他们呢?”

    “这个不难,咱们还有虎贲军!老臣敢向陛下保证,李侍中把那七万虎贲收归朝廷之rì,就是尔朱部落骑的覆灭之时!”元徽豪气万丈的回答道。

    ……,……

    元徽的这番豪言,成功的说服了元子攸,也让夏侯敬无功而返。然而,听到夏侯敬转述的说辞后,周惠却是很不以为然。

    “城阳王这是纸上谈兵啊!”他叹息着说道,“把希望寄托在虎贲军身上?期望李侍中能够收伏他们?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李侍中虽然是骠骑大将军,却是不折不扣的文臣,也从来没有经历过战阵。凭着外戚的身份才得到这么个虚衔。而虎贲军向来崇尚军功,前些年又长期受到文臣的排抑和欺压,最看不惯李侍中这等世家子弟,怎么可能轻易被收伏?”

    夏侯敬赞同的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不太可能。但城阳王乃当朝权贵,天子第一信臣,又刚刚立下诛杀尔朱荣的大功,正得天子圣眷。我人微言轻。怎么可能拗得过他呢?”

    “要是由允宣兄亲自进言,或许还有希望。”谢邦在一旁插言道。

    “我去更不中用,”周惠把手一摊。“城阳王对我成见极深,只要是我的意见,他肯定会驳回来……对了。宗德你有没有劝天子起复南阳郡公,让南阳郡公统掌府户军?”

    “没有,”夏侯敬回答道,“我正要说这事,有进宫复命的宿卫将领通报说,平南将军独孤如愿离开了永宁寺,托戒严宿卫向天子表达忠款。天子闻讯大喜,似乎要和城阳王商议招抚尔朱氏旧将的方略,我也就知机的告退了出来。”

    周惠沉默的点了点头。独孤如愿出身魏初八部之一,家族世代为领民酋长。祖父还曾担任过沃野镇镇将之职,对魏朝不乏忠诚。如今尔朱荣已死,他向朝廷靠拢并不意外。

    可是,如果朝廷因此而盲目乐观,寄希望于招抚尔朱氏旧部。那只能是白费苦心。尔朱氏旧部里面,固然有独孤如愿、贺拔胜这些心向朝廷的六镇将领,但更多的还是野心勃勃、对朝廷毫无忌惮的狂徒。例如出身怀朔、与高欢极为投契的司马子如,周惠曾派缇骑前往捉拿他,却得知此人根本没有回宅,显然是抛家弃子。铁心要依附尔朱氏和朝廷作对。

    他们有尔朱部落骑在手,又有司马子如这等能言善辩、心怀叵测的毒士,真被逼急了的话,谁知道会作出什么事来?

    ……,……

    输诚的尔朱氏旧将,并非只有独孤如愿一人。到了晚间,当尔朱世隆率五千部落骑焚烧洛阳西门,护送着北乡长公主逃往河yīn之后,武卫将军贺拔胜、吏部尚书朱瑞也先后脱离队列,返回京师向元子攸投诚。元子攸喜之不尽,当即传令召见,着实的慰勉了一番。

    与元子攸相对应,尔朱世隆得知二人私自离开,心中大为愤怒,同时也越发感到心惊。

    趁着这个机会,司马子如提醒他道:“军中人心不稳,咱们若是一味逃亡的话,众人心中疑虑,只会分崩离析。依我之见,不如引军攻破河桥,借着胜利来振奋军心,同时也打通前往河北的退路,先立于不败之地。”

    尔朱世隆正自彷徨,立即被司马自如说动,于是引军沿河而下,趁夜袭破河桥南端的千余守军,杀守将奚毅祭奠尔朱荣,军心立时大振。

    在这个时候,司马子如又建议尔朱世隆道:“自六镇起事以来,天下年年战乱,众人都习惯了跟随强大的势力。如今天柱归天,咱们的声威衰弱了不少,若是就这样退出河南,恐怕会受到天下人的轻慢。所以,咱们在退兵之前,必须先宣示一下武力,之后才好整合河东、河北等地,继承天柱的事业。”

    经过先前重振军心的计策,尔朱世隆已经视司马子如为智囊。对于司马子如的话,他现在很听得进去:“依遵业之见,咱们该怎样宣示武力呢?”

    “双管齐下!一面返攻洛阳,保持压力,不给朝廷喘息之机;一面占据北中城,在河北重立天子,召集河北诸州引军来会!”司马子如咬着牙齿说道。

    这是一个绝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只要尔朱世隆听从他,那么一旦攻破洛阳,尔朱世隆就能全盘继承尔朱荣的地位,而他自己则是下一个元天穆。

    想到元天穆生前所拥有的巨大权势,司马子如心中满是期待,眼中闪耀着兴奋的光芒。

    只可惜,尔朱世隆并无那般魄力。他迟疑着问道:“洛阳城坚固无比,城中还有七万虎贲,咱们贸然进攻,岂不是自寻死路?”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一三章:安定京师(三)() 
尔朱世隆沉吟了好一会,依然无法下定决心。司马子如见状,知道尔朱世隆成不了大事,心中在叹息之余,只好放弃独力主导的打算,私下和田怡等得力将领串联,让他们一同敦请尔朱世隆。

    在田怡的军帐中,司马子如侃侃而谈:“在下先前曾建议诸位,趁皇宫空虚之时发动进攻,为天柱、太宰及世子报仇,可诸位却被贺拔胜所误,放弃了大好的机会。如今咱们仓皇逃出京师,宛如丧家之犬,连妻子儿女也一概丢下,可谓丢脸至极。即使能够保全xìng命,今后还能有什么前途?又有何面目面对天柱的英灵呢?”

    这样一番话,说得诸将又悔又愧。车骑将军田怡当即问司马子如:“遵业兄,依你的意见,咱们该怎么办?”

    “自然不能善罢甘休!”司马子如慨然答道,将之前游说尔朱世隆的话又说了一通。

    众将比尔朱世隆胆大得多,又顾及到各自的前途,于是听从了司马子如的建议,纷纷向尔朱世隆请命。尔朱世隆拗不过众将,只好同意返攻京师。

    本章节 雄霸 手打)

    ……,……

    尔朱世隆休整的这两天,是元子攸自登基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rì子。尽管有奚毅阵亡的噩耗,但是尔朱氏总算彻底退出了河南,他也第一次真正掌控了整个京师。

    龙颜大悦之下。元子攸也非常的慷慨。南阳郡公元宝炬,真定县公元脩这两位近支宗室,分别晋封为南阳王和平阳王;战死的奚毅,被朝廷追赠为骠骑大将军、宜城郡公;城阳王元徽首建奇谋,除太保,仍大司马、宗师、录尚书事,总统内外;东平郡公李彧。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济北郡公杨侃,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其余预谋的光禄卿鲁安。中书舍人温子升,乃至光禄寺诸校尉、郎将,宿卫军诸勇士。也各有其封赏。直阁将军元整,虽然当rì轮休,却也因平rì的忠劳,赐爵上洛县子,晋武卫将军,接替了奚毅的地位。

    )邑一百户;夏侯敬以名门之后,超晋第五品直斋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仍宿卫皇宫;田颖、谢邦、黄嵩也各自晋为第六品,分领太子屯骑、步兵、翊军三校尉等中枢散官,以示朝廷的褒旌之意。

    然而。在这副升官图的背后,却也有些不太如意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乃是驻于金墉城的七万虎贲军,他们将李彧赶出营外,据城自守,不肯归顺朝廷。元徽录尚书事之后,见这七万人每rì所耗钱粮极多,下月又该发放当季的薪饷,干脆在本月底的二十九rì将其解散,以节省朝廷的开支。

    周惠就知道,以元徽那吝惜财用的xìng格,肯定会这样做。而如此一来,城中就剩下了万余羽林军和他这三千府户军,他也不好再向元子攸奏请,让元宝炬复出掌军了。

    元宝炬现在是王爵,已经处在了瓜田李下的位置;与其让他冒着嫌疑掌军,倒不如依旧置身事外,避开尔朱氏可能的报复。

    况且,由于元徽的嫌疑猜忌,周惠除了当晚撤离阊阖门时见过元子攸一次外,再也没有受到宣召。在他的心中,纵然有万般忠告,也无法传达到元子攸跟前。

    既然得不到进用,无力挽救大局,周惠只好坐看事态发展,尽力做些补救的工作。

    十月初一那天,尔朱世隆率军抵达洛阳城北,周惠自知兵力薄弱,机动力不足,无法守住长达四十余里的外郭,于是放弃郭城防御,率军进入洛阳内城。尔朱世隆则引军向西,打算自前rì烧毁的内城西阳门突入,幸亏周惠早已抢先将门修好,这才没有让其得逞。

    消息传到宫中,众人顿时手足无措。元徽黔驴技穷,只好遣自己的属官、前华阳太守段育前往宣慰。可是,尔朱世隆丝毫没有顾及朝廷和他本人的颜面,直接将段育斩于阵前,然后转往城北,屯于大夏门之外。

    眼见事态紧迫到了如此地步,元子攸也坐不住了。他亲自身着御甲御盔,与群臣登大夏门查看敌情。尔朱世隆遥遥望见天子仪仗,知道元子攸已在城楼之中,于是遣尔朱拂律归率千骑出营,至门外索要尔朱荣的尸身。

    一众胡骑身服缟素,在城楼之外哀恸不已,哭声震动整个北郭,让元子攸也为之怆然。

    正如温子升的赦书中所言,尔朱荣“爰自晋阳,同忧王室,义旗之建,大会盟津,与世乐推,共成鸿业。论其始图,非无劳效”;之后“以葛贼横行,马首南向”,则“舍过责成,用平丑虏”;至“元颢问鼎,大驾北巡”,又“复致勤王,展力行所”。这三件功劳,每一件都惊天动地,不仅于元子攸有大恩,也于魏朝有大惠。

    “元龙,麻烦你走一趟罢!”元子攸叫过新任的侍中、尚书左仆shè朱瑞,“你是天柱的旧部,和尔朱氏诸人颇有私交,可为我赐铁劵与世隆,饶恕他之前之后的罪责,并且擢升为尚书令,晋封乐平郡王。”

    朱瑞领命,自城楼槌绳而下,前往尔朱世隆军中。尔朱世隆虽然没有为难他,却也仗着麾下的五千部落jīng骑和兵临内城的威势,对元子攸的铁劵不屑一顾:“天柱那么大的功劳,长乐王都能枉加屠害,哪里还有什么信用可言?这两行铁字,就想让我上当?门都没有!你回去告诉他,就说我一定要为天柱报仇,绝对不会降伏,让他自己准备白绫等着!”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一三章:安定京师(四)() 
好一会之后,才有杨侃勉强安慰他道:“陛下请放心。内城的城墙极为坚实,现有的兵力和粮饷也足够防御,尔朱部落骑绝对攻不进来。”

    “就算攻不进来,可天子和朝廷困守城中,终非长久之计,”转任司徒公的临淮王元彧直言反驳,“况且,如今最大的忧患,并不在尔朱部落骑,而是在各地的尔朱余部。他们现在想必已经知道尔朱荣的死讯,若是起兵复仇,兼程赶来京师,则京师必不可保,唯有出狩他处避其锋芒……再者,朝廷也必须尽快招抚地方,否则等到尔朱氏再立新君,籍其名分和朝廷争夺,那么朝廷就失去了先机,说不定会重演当rì胡太后之事。”

    胡太后之事,就是尔朱荣拥立元子攸,然后攻入洛阳的事情。所谓风水轮流转,当rì是元子攸得势,尔朱荣将幼帝和胡太后沉入黄河;可现在若尔朱氏真的再立新君,攻入洛阳,那么就轮到元子攸受难了。

    元子攸顿时无语。杨侃请他放心,可依临淮王元彧后面的推测,就算挡住尔朱世隆,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或者晚死几天的结果,他如何能够放心得下?

    总之,无论是要设防还是招抚,都必须先击退尔朱部落骑,然后才能够从容布置。

    “杨卿和临淮皇叔之言,都非常有道理,”元子攸尽力微笑着赞许了二人,“只是,如何才能破此战局,让尔朱世隆退出外郭?”

    本章节 狂人 手打)却不过中人之资,于谋略并不擅长,哪能当即给出答复?他们望了望御座,各自拱了拱手,不再说话。

    这时候,忽然有承宣官上前通传:“陛下,征虏将军、行城门校尉事周惠求见!”

    周惠?元子攸心中一愕。继而一喜,脸上的神情突然开朗了许多。

    真是的,这一阵事务众多。居然就把这周惠给忘了么?那天周惠遣夏侯敬入见之时,不就已经提醒过,要防备尔朱氏旧部铤而走险吗?当时他还准备把奚毅从河桥撤回。以免过于逼迫尔朱氏旧部,却被城阳王元徽所谏阻。可到了现在,元徽信誓旦旦要收伏的虎贲军已经解甲归坊,准备要消灭的尔朱部落骑却逼近了洛阳内城。

    如此看来,元徽虽然久在中枢,却终究是纯粹的文臣,于兵事并不熟谙。要想解决目前的危局,还是要靠那些领过兵的武将啊……

    “快传周卿入见!”元子攸大声命令道。

    “是!”承宣官回到城楼入口,宣达了准许入见的口谕。于是周惠拾级而上,走进了城楼的最上一层。

    “陛下。如今天sè已晚,府户东军轮休,请陛下拔给一处营地。”周惠向元子攸请示道。

    府户军的营地本在城东,如今外郭已经沦陷,自然需要在内城中另外择营安置。

    “此事容易。交由尚书都兵曹安排罢!”元子攸迫不及待的一挥袍袖,想询问他如何解决当前的危局,“周卿来得正好……”

    “末将早已向都兵曹请示过了!”周惠不顾朝仪,打断了元子攸的话,“末将前两天抢修西阳门的时侯,已经请示过三次。但都兵曹却始终没有回复!”

    元子攸望向录尚书事元徽:“城阳,这是怎么回事?”

    城阳王元徽拱了拱手:“回陛下,都兵曹的确收到过请示文书,但依本朝旧例,非台军不得在内城宿营,故而老臣一直未予受理……”

    听到这一番冠冕堂皇、与后世某朝官腔如出一辙的托辞,周惠顿时被勾起了压抑的怒火;再加上受阻于元徽,明明有心有力、却偏偏不得进用的郁闷,他顿时就陷入了暴走状态,数rì间积累的所有怨气,连同之前杨纾被害的愤恨一齐爆发。

    反正,他已经打断过元子攸,再打断元徽也不算什么。

    “城阳王!你这是什么话?危局当前,你还死死抱着之前的那点过节,执意要为难我么?”周惠咬牙切齿,向元徽怒目而视,“你自己凭良心说说,若非我麾下的士卒得力,抢先把西阳门修好,尔朱叛军是不是早已突进了内城?可是!我麾下的士卒轮番抢修的那会,你居然都不给就近安排营地?结果他们在劳累一天之后,还必须跑上好几里路去城东宿营!现在城东营地陷落了,你还打这副官腔,是不是要让咱们去找尔朱世隆安排啊?”

    城阳王元徽没想到,周惠居然不顾君前失仪,当众戳穿他挟私报复的举动。万分羞怒之下,他气得满脸通红如血,抬手戟指着周惠,一时却说不出任何话来。

    结果还是元子攸打起了圆场:“府户军劳苦功高,周卿之要求并不过分,城阳何必再拘于旧例呢?当此危局,正需和衷共济,才能度过难关。两位都是忠贞之臣,已为国家立下大功,还望再接再厉,勿负朕之厚望啊!”

    天子发话,周惠不得不收敛了怒容。他吐出一口长气,躬身向元子攸请罪:“是。末将失态了,请陛下责罚。”

    “无妨,”元子攸大度的说道,继续询问之前的问题,“周卿身在一线,想必了解如今的战局,不知可有什么破局之策?”

    “破局之策,臣已经想过,正要请陛下斟酌,”周惠再次瞪了元徽一眼,“其一,请陛下拣选一支jīng兵,委派得力武将,趁夜偷袭尔朱世隆大营。世隆部大多为骑军,又夺城北民居为营地,晚间施展不开,遇袭后必然受挫。其二,可遣一支兵马出城,将大河上的河桥烧毁,假意要截其退路。如此双管齐下,以尔朱世隆谨慎胆小的xìng格,定然会避往河北,不敢继续留在京师。”

    “好!”元子攸当即下了决定,“朕这就颁布厚赏,在内城中和羽林军中招募勇士,趁夜袭击尔朱世隆大营。河桥之事,则全权委托于周卿,凭着周卿当rì伏波中渚的能耐,必然不会令朕失望!”

    周惠心中一笑。看来,天子还记着当初自己坏他祭河大典的事情……

    这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