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高侍郎,”周惠连忙拱手还礼,口中逊谢道,“我与敖曹兄同历牢狱,意气颇为相投,彼此已经引为知交,理当相互照拂,何劳高侍郎相谢?”

    “我就说嘛!允宣是重情重义之人,何必拘于俗礼呢?”高昂哈哈一笑,亲自替周惠牵过马匹。大声招呼他道,“允宣快去开门备酒!枯等了这一会,酒虫都要爬出来了……这马匹嘛,我来帮你安置便是。”

    “麻烦敖曹兄了。”周惠笑着点了点头,开门请众人进宅。

    酒过三巡。高昂又把四弟高季式介绍给周惠。再次相互寒暄了一番,待高昂入席后才进入正题。周惠问起高乾入京的始末,得知他是听到尔朱荣死讯,特地率部曲前来驰援元子攸。同时营救三弟高昂,结果才到北中城,就得知高昂早已被释放,并且还立下一番大功,除平北将军。晋封开国侯爵。而后,他自己又得到朝廷的飞骑宣诏,于下午入宫觐见了元子攸。

    “天子加我为抚军将军,令我和敖曹俱归州里,招集乡闾起事,支持河北行台魏兰根,与朝廷为表里形援……因形势紧迫,我兄弟明天就要动身返回,想着还未曾向周将军致谢。这才冒昧登门。”高乾最后说道。

    “这还真是巧了!”周惠感慨的一笑,“不瞒几位,我下午才接到诏旨,明天也要率军离京,出镇广州。若高侍郎……恩。若高将军此刻没来,咱们可就只能错过了!”

    “允宣要外任地方?还是广州?”高昂大感诧异,“广州那边,不是颇为安稳吗?要允宣去做什么?朝廷现在的大患。是在北线和东线!以允宣的大才,即使不在中枢参与决策。也至少该参与北线和东线的战局,怎么能够放到南线闲置着?”

    和渤海高氏不同,周惠的家族本身并无什么势力;而周惠的长处更是在于全局的判断和谋划,目前也正率领着河南府户军。依高昂的观点,周惠这样的人,正该留在中枢发挥作用。可朝廷却把他派往无光紧要的广州,而且还搭上他麾下的府户军jīng锐,进一步削弱京师的兵力,这简直是莫名其妙。

    “我看那些朝臣是发昏了!这才刚刚逼走尔朱世隆,就忘了是谁的谋划和功绩!忘了被围时那两天的惶恐不安!”高昂颇为刻薄的评论说。

    “老三,这些话可不是咱们该说的。”高乾阻止高昂道。可是看他的表情,显然也对朝廷的这一举措很是不认同。

    周惠自己却并不如何可惜。一则是他知道自己为城阳王元徽所忌,不可能留在朝堂之中,被遣出外是迟早的事情。二来正如他对李苗所说的,与其待在京师勾心斗角,还不如出镇一方更为自在,也更有发挥能力、发展势力的空间。

    虽然在刚接到诏令时有些失落和无奈,失落于不为元子攸所亲信,无奈于未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可是,既然已经这样了,周惠也只好接受,正如他当初来到这个时代,不得不接受现有的身份一般。况且元子攸对他已是极其厚遇,不仅给予一个三万户的中等以上州,还把王建和府户东军、西军都拨到了他的麾下;而凭着这两份资本,再延揽一些人才为己用,他可以做出很多事情来。

    “其实在地方也没什么不好,”周惠举樽一饮而尽,趁着这番酒意,试着和高乾兄弟谈起了更深层的话题,同时也一舒心襟,借以排遣不为元子攸所重的失落,以及未能收纳杨遵彦的失望,“如今天下已经纷乱多年,中枢威权所丧无几,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在地方上其实要便宜得多。我虽然没有贵家那般声势,但手下有这四支府户军,到哪不能有所成就?”

    “不是三支吗?”高乾奇怪的问道。

    “四支。还有一支在郡内,是我从流民中招纳的,差不多相当于是自家的部曲吧!”周惠呵呵笑着,态度极为坦诚。

    高乾目光微闪,心中暗自惊讶。

    在此之前,高乾虽然对周惠的见识和才能颇为佩服,并且欣赏他结交三弟高昂的为人处事手段,可是心中却免不了存着几分轻视。何者?周惠毕竟是寒门子弟出身,在士族中人脉极浅,即使能够出镇一方,帐下也收纳不了什么人才,终究难成太大的气候。可他没有想到,以族中那浅薄的根底,仅仅凭着一个三千户的下郡,周惠就能拉出两支府户军来,而且还收纳了另外两支!

    这份经营势力的能耐,当真是骇人听闻。

    。。。

第一一九章:失凤得鸿(三)() 
高乾并非愚忠之辈。当初葛荣肆虐大河以北、太行以东,他曾认为天下即将大乱,生出纵横河北之志,故而广交豪杰,接纳流民建立乡曲,还接受了葛荣的赐封。等到元子攸继位,派人前往三齐招抚,他与父兄相率出降,一方面是鉴于和元子攸的旧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家的前途。可是,元子攸却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而掌权的尔朱荣却记着之前的旧怨,把他们兄弟俩解官赶回乡里,之后还屡次排抑和折辱他们。

    尽管如此,高乾并未放弃志向。他闲居家中,依然招纳骁勇,以shè猎自娱。等到尔朱荣一死,他便点起八百余人,千里迢迢的驰赴京师,向元子攸表示忠诚,意图获得朝廷的重用。

    山东各世家大族,态度大抵都是这样。他们以文化传承和家族声望为根基,和一味仰仗武力的尔朱氏本就难以相容,又在河yīn之难受其屠戮,对尔朱氏可谓痛恨之极。尽管尔朱荣事后痛悔,大肆追封被杀的宗室和朝臣,可是他们依然不肯原宥,不少人或基于义愤,或心怀异心,纷纷投靠了葛荣,这才有葛荣南下攻略洛阳之事。

    例如前河内太守、渤海封氏的封隆之,其人本无多大胆略,可是因父亲封回被杀,也慨然和权倾天下、党羽遍地的尔朱氏对上,被元天穆赶出河内郡后,便与他们渤海高氏互相结连,共同抵制投靠于尔朱氏的冀州刺史元嶷。

    只不过,凭他们两家的实力和声望,终究还是小了点,自保或许没什么问题,进取却颇有不足。高乾这次赶来京师,原本就是想获得朝廷的名分,借以扩大影响,同时结连其余亲近朝廷、从属朝廷的家族和重镇。然而,尔朱氏的势力仍在,河北的局势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他能够借重的,就只有缺兵少将的河北行台魏兰根一人。

    如今见识到周惠的经营能力,高乾忍不住想到,如果能够凭着三弟高昂和他之间的交情。与这周惠达成盟约。那该有多好!他们有乡里之望,周惠有经营之才,两方一结合,足以荡平整个冀州。辐shè周边地带,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只可惜,周惠是河南人氏,仅有的根基都在河南,作为最大倚仗的府户军、还有麾下几名得力将领也都扎根于河南地方。即使朝廷忽略这一点。胡乱的把他派往河北任职,他自己也不会答应,因为他不可能抛下自己来之不易的根基,去河北受制于人。

    高乾在心中暗自惋惜着,继续与周惠宴饮了一会,便起身向周惠告辞。

    ……,……

    看好周惠的人,可不仅仅只有高乾一个。

    在高乾兄弟与周惠宴饮之时,城西临淮王府中。临淮王元彧也正设宴招待女婿卢柔卢子刚。

    卢柔出身范阳卢氏,河北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族,自幼父母双亡,为叔母所养,长辈后辈都尽心温情。比亲生母子还亲厚体贴,阖族无不赞叹。他本人又是聪敏好学,未冠即解属文,因此虽然有口吃的毛病。却依然得到了临淮王元彧的器重,把女儿嫁给了他。

    临淮王自己没有儿子。对于这位女婿,他寄予了很大的厚望。卢柔本人出身大族,又是少年成名,当然也是踌躇满志。然而,他先代的官职并不高,祖父仅为中书博士,出为太守,不过是第五品官阶;父亲早早夭亡,卒于骠骑府法曹参军,连正式的官阶也没得到;死于河yīn之难的叔父卢仲义,虽然追赠为幽州刺史,生前也不过是从六品员外散骑侍郎。而按照这个时代的常情,参考父祖官途来衡量本人仕途的话,卢柔的仕途也不会太顺利。

    不仅如此,卢柔这个口吃的毛病,也给他减了不少分,对他的仕宦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卢柔在京师活动了一年,总是高不成低不就;而他翁婿二人,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临淮王,俱都清名自许,不愿利用临淮王的影响破格得到荫封,或者在临淮王府内安排职位,结果直到现在,卢柔还没有能够出仕。他在激愤之余,只得寄情于醇酒之中,聊以遣怀,临淮王买来待客的酴釄酒,倒有多半都是进了他的肚腹。

    此刻,卢柔同样是大喝闷酒,看得临淮王既是不满,又是痛惜,极为恳切的劝他道:“子刚啊,我知道你心绪不佳,却也不能这么糟蹋自己。你是有抱负的人,喝酒应该节制些,前时在东平郡公府上,你使酒诞节,不就被众人讥讽了好几句?这样的事,以后可不能够再有了,否则传扬开来,对你的名声颇有损伤。”

    “呵呵!如今这……这个世道,名声还有……有什么用?”卢柔醇酒入腹,在期期艾艾之外,连口齿也有些模糊不清,“岳父大人且且看,当朝……为天子所……所重的诸臣,哪……哪一个是……是靠……靠着名声和……和真才实学?录尚书事城……城阳王,嫉贤妒能,向为岳……岳父大人所轻,小婿也不屑……不屑理他;东平郡公李彧,能力也……也只是平平,不过是……因因着外戚至亲得……得到重用罢了!他讥讽我……使使酒诞节,我还……还看不起他呢!”

    “是你看不上朝中诸贵也好,还是他们不愿用你也罢,可你总归是要出仕的,”临淮王元彧叹了口气,试探着问道,“既然事已至此,你今后有何打算?要不……还是入我的司徒府中为参军事或诸曹行参军?”

    “这不成!小婿不……不要岳父大人破例。况且,上次在……在李子宣那,杨元慎以……以驸马之……之紫罗袍相讥,我不能……不能落入他……他的口实。”卢柔闷闷的说了句,顺手举起了酒樽。然而,看见岳父临淮王的目光,他略一犹豫,最终将其放回酒案上面,向自家岳父说出了自己的心思:“至于今后……打打算,小婿认为,天……天下纷扰已久,如今又……又面临尔朱氏余党……余党的挑战,想必多有用……用武之地。小婿认为,既然诸朝臣府……府上难以容身,不如入诸将或……或诸重镇的幕……幕府,或可得……得著功绩,进而步……步入仕宦坦途,重振……振家门家声。”

    。。。

第一一九章:失凤得鸿(四)() 
卢柔的这番话,临淮王元彧并非完全认同。不过,元彧正想荐他入平南将军周惠的府户军中,如今他有这样的意愿,正好与他此次相召的初衷相合。于是他欣然的点了点头,对这位女婿说道:“子刚此言,甚合我意。不瞒你说,我今rì才见过平南将军周惠,其人虽然出身寒族,才学和品行却是极为可观,在京师颇有令名;此次他赴京逼退尔朱氏,已为朝廷立下惊世奇功,今rì又在朝廷上一番直谏,更显出其忠诚和眼光来。因此,我特意邀他过府拜访,准备把你引荐给他。你既然有意从军,不妨就入他的幕府任职如何?他府中现在没有什么才德之士,正是求贤若渴之时,你若相投,必定可获重用。”

    “平南将军周惠?”卢柔稍稍一愣。这人他倒是有些印象,那与杨元慎唱和的《长歌行》,在京师流传得颇广,听说还成就了他与南阳王元宝炬之妹的姻缘。此外,那次参加李苗的宴会,他曾经见过那周惠一次,现在想起来,其风度倒是不错。例如杨元慎的讥讽,原本就是对他而发,可他却谈笑应对,在自己愤而离席时,还出言开解和挽留。

    可是,真要投入周惠的麾下,卢柔却有些踌躇。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有些回避这个名字,正如他借酒醉逃避现实一般。因为这个人年龄和他相仿,出身远不如他,现在却挣下了这么大的名声和功绩,以弱冠之龄晋身正三品紫袍大员,并且手握数千jīng兵。

    和这个人相比,卢柔的那点微名根本就不够看的。而每次想到这个人,或者从杨宽、李苗等人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卢柔都仿佛是在对镜自照,审视着自己名位的卑微,审视着自己内心的逃避,审视自己如今的一事无成。

    卢柔心下犹豫着,下意识的取过案上的酒樽。然而。一闻到那芳香浓郁的酒味,卢柔忽然想了起来,这酴釄醇酒也是周惠所酿啊!

    他叹了口气,忽然把这樽价值不菲的酴釄酒泼到案前,起身向临淮王元彧躬身一揖:“岳父大人说……说得对!从此刻起。小婿立誓……立誓戒酒。入……入周将军的府户军任职,并且努力上进,绝……绝不负岳父……岳父大人之厚望!”

    “好!子刚有这样的决心,我心中甚是欣慰。”临淮王元彧离座上前,笑着扶起卢柔道:“明rì周惠来访,我就向他提起这件事情!”

    ……,……

    次rì是临淮王休沐之rì,他想到周惠已先和杨侃有约。或许要下午才能过来,于是先去了安丰王元延明的宅邸,祭奠这位客死于江南、灵柩新近才北还故国的族兄。

    等到他祭奠完毕,返回自家宅邸时,却有一名府户军军将等候在宅中,告知周惠昨天接到诏令,即将赴广州担任刺史,因此无法来访的消息。

    临淮王一惊,顾不上细究其中的缘由。即刻向军将追问道:“周允宣何在?大概什么时候出发?”

    “回司徒公,将军已前往宫中接受符节,军中则在检点名册,清点辎重马匹,需要花上小半天的工夫。据末将接到的命令。是在午后未时左右出发。”军将恭敬的回答道。

    “好,我知道了,”临淮王点了点头,“回去转告你家将军。就说我已经知道了,祝他此行一路顺风。”

    “末将一定把话带到。”军将抱拳作揖。转身离开了临淮王宅。

    看着军将离去的背影,临淮王元彧忽然意识到,周惠出镇广州,这不是被遣出朝堂了吗!

    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周惠新立大功,如今面对尔朱氏的挑战,必然大受天子和朝廷重用,麾下的府户军也将继续扩充规模,成为羽林、虎贲之外的另一部台军主力。不然的话,何必要以周惠兼任勋卫府中郎将,和兼任亲卫府中郎将的武卫将军元整、兼任翊卫府中郎将的虎贲军大都督杨宽鼎足而三呢?

    在这种情况下,女婿投入他的府中,既能为朝廷分忧效劳,自己的仕途也能够得到保证,可谓是两全其美。然而,如今周惠失去天子的圣眷,前往广州任职,事情就不好说了,毕竟朝廷现在的重点是在东线和北线,把人放到南线,就等于是闲置下来。女婿要是跟了周惠,不也就同样失去上进的机会了吗?

    此外,他膝下仅有一个女儿,自然是希望女婿留在京师的。否则的话,女儿不免要随夫赴任,想要探视老父将会非常困难。

    到底还要不要女婿跟随周惠呢?临淮王元彧在堂上来回踱了几趟,依然无法抉择。最后,他决定把事情告诉女婿卢柔,让他自己做这个决定。

    “去后院请郎君过来见我!”他吩咐门外的仆从道。

    仆从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引着卢柔来到了正堂。卢柔向岳父见礼完毕,听岳父说了周惠奉命出镇广州的事情,心下稍一思索,便决定随周惠一同赴任。

    “岳父大人,依小婿……小婿的浅见,出镇广州也……也大有可为。广州治……治鲁阳,乃南中郎将府……所所在,必为……为府户军兼任,以协防三荆……三荆地区。小婿听……听说,三荆二郢大……大行台陇西李琰之,其人机jǐng善谈,纵览经……经史史百家,却无什……什么军略,只是因……因天子外戚才……才居是职。如今朝局动动荡,河南地……地方不稳,南朝和荆……荆蛮或有动荡,以李……李大行台之能,不足以……以应付,必……必然要求助于……于广州,故周将军的前……前程,必然不会止于……刺刺史呢!”卢柔向岳父临淮王分析道。

    “照子刚这么说,周允宣倒是有行台之望啰!”临淮王元彧奇道。

    卢柔点了点头。既已决心投入周惠麾下,他也就站在了周惠的那一边,言语中对其颇有厚望:“时局……如如此,外外戚不足……不足为贵,仅凭……凭善谈也难以……难以守守职,唯英杰能能趁势……趁势腾飞。”

    临淮王元彧一笑。他知道女婿口吃,无法善谈持论,所以心中颇有怨念。然而,对于这女婿的眼光,元彧还是颇为信服的,如今听了他这番话,忍不住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

第一二〇章:失凤得鸿(五)() 
魏朝制度,出外节将分为三种,一为使持节,授予平叛台军主将或领兵刺史,可斩从五品以下文武臣僚;一为持节,可斩无官位之人,战时与使持节权力相若,一般授予资深都督或奉旨督军的中枢使臣,紧急时刻也能暂代州事;还有一种是假节,授予边地太守或戍主,以处置违反军令的将吏和士卒。。。 高速更新

    除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是“假黄钺”,往往与“都督中外诸军事”一同授予,或者授予统领举国之兵出征的主帅,可以处置包括节将在内的任何官员。因职权过重,此职例不轻受,自元子攸继位以来,假黄钺者仅有尔朱荣一人,连元天穆出征邢杲那会也没有获得。

    周惠为平南将军、广州刺史、当州大都督,依例加使持节,立平南府自引僚佐,并且自行征辟州中佐官,以府僚治军,州佐理民。可由于出身的关系,他根本没有什么人才可以接纳,只能以随同出外的王建为平南府从五品司马,以谢邦为平南府第六品谘议参军兼州府主簿,其余长史、诸曹参军、行参军位置大多空缺。元整内弟长孙毅涉嫌参与诛杀前城门校尉侯伏规,等到周惠离职,他在城门寺待不下去,被元整送来府户军中,周惠二话不说,立刻任命这个十四岁的少年为从七品骑曹参军,由此足可见其帐下之窘态。

    此景此情,让周惠不由得想起了当初他投靠陈庆之的时候,而现在也终于体会到。陈庆之得他投奔,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