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十二月下旬初,周惠留平南府长史守鲁阳。全权处理州中事务;留平南府司马、府户军都督王建守襄城,防备豫州元崇礼的侵攻;并征辟周忠为平南府直兵参军。出任阳城乡帅,与长流参军、阳城郡丞柳桧领乡军驻守轘辕关;以平南府谘议参军卢叔彪带汝南郡,辅以骑兵参军长孙毅及其麾下亲骑,密切注意伊阙方向。然后,他率着平南府谘议参军卢柔,录事参军谢邦,记室参军郑文宽,府户军都督夏侯敬,别将黄嵩、周忠、田颖,统军韩英、陈欣等麾下文武,领四千府户军士卒兼程南下。

    全军越过鲁阳关,过三鸦道,不日便进入了荆州地界,沿淯水直趋南阳郡治所宛城。此时赵脩延依然留在荆州新野郡的穰城州治,郡兵也没有回防,宛城正是一片空虚。周惠率军进入宛城,以河南府户军大都督的名义,声讨太守赵脩延软禁刺史、擅据州城之罪,并表郡中积射将军张盛为假南阳太守,暂代郡中事务。

    张盛字永兴,今年二十八岁,出自郡中另一郡姓南阳张氏嫡脉,其曾祖张丰,生前为本州大中正、青州刺史;其祖张原,曾任本州主簿,除谯、梁二郡太守;其父张济,起家本郡中正,迁给事中、颖川郡太守;他本人起家本郡功曹,入京师为殿中将军,迁积射将军,去年避元颢之乱返回本郡,至今赋闲家中(据“隋故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张君之铭”)。周惠正是看中他的家族出身,以及祖父三代在郡中积累的资历,扶持他和南阳赵氏对抗。

    剥夺了赵脩延的治权,周惠留下统军韩英、陈欣俩表兄弟,率五百府户西军士卒在宛城中镇守,然后修书一封,命李琰之的信使杜冠龙带往新野镇将、带新野太守独孤如愿处,自己则率其余三千人继续向南面穰城州治进发。

    南阳郡治宛城和荆州州治穰城,都在淯水沿岸。此水乃汉水北面的主要河流之一,出自广州伏牛山中,自北向南流经北淯、南阳、新野三郡,然后与出自东荆州的沘水汇合(东荆州治沘阳),在梁朝的雍州襄阳郡汇入汉水。沿途流经的南阳、新野区域,便是整个南阳盆地的菁华地带,土地肥沃,一马平川。由宛城率军前往穰城,可谓是方便之至,故而赵脩延才能够轻易的率军进入州城之中,将大行台、荆州刺史李琰之软禁起来。

    如今周惠循其故道,同样是非常的方便,可他却走得十分迟缓。

    他在等。等待南阳郡的反应,等待新野镇独孤如愿的抉择,等待穰城中反抗赵脩延的行动。

    作为一支客军,周惠不可能长久的驻扎在荆州,必须寻找合适的代理人,并且尽量清除州中的反对势力。所以,虽然周惠希望尽快平定事态,适当的耐性却还是必要的。

    目前他心中的主要人选,是领平南将军衔的独孤如愿,此人虽然出自尔朱荣旧部,但是对魏朝皇室极为忠心,历史上在出帝元脩西迁时,他丢下自己的妻儿和宗族,孤身随元脩入关,因而被赐名为“信”,后来成为西魏的八柱国之一。

    还在洛阳的时候,周惠曾和独孤如愿有过一面之缘,并且承他预购酴釄酒的情分,获得第一笔安置阳城流民的资金。前时贺拔胜重投尔朱,他受永安天子猜忌,以第三品平南将军的职衔担任新野镇将,实际上不过一个边郡太守而已。在他的麾下,仅仅领着几百名郡兵,可以说是委屈之至。

第一四一章 :南下三荆(五)() 
    尽管受到这般薄待,连妻儿都还留在并州担任人质,独孤如愿却依然坚持为永安天子守节,始终未曾向尔朱氏靠拢。因此,在尔朱氏把持朝政、诸多六镇同袍纷纷加官进爵的时候,他在这坑爹的新野镇将、带新野太守位置上整整待了两年。直到尔朱氏败亡,好友贺拔胜出镇荆州,他才被表为大都督,成为贺拔胜麾下的第一重将,并随他攻破梁朝下溠戍,重新得到朝廷的升迁。

    正如他的赐名一样,独孤如愿乃是忠信之人,可以大事相托。因此周惠在信中向他透露了太子的事情,请他出兵呼应自己,等到救出李琰之以后,周惠将荐他出任李琰之的大行台左丞,领防城大都督,以平南将军行荆州事。

    当然,仅靠独孤如愿一人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李琰之的身边拉拢一部分人。例如担任信使的杜冠龙,就对广州平南府及河南府户军颇有好感,大可为周惠所用。虽然他目前仅为李琰之卫将军府法曹行参军,在李琰之的督府及大行台署众幕僚中居于下位,但是等李琰之脱险之后,他的地位肯定会上升一大截,成为李琰之麾下排得上号的实权人物。

    还有穰城中的荆州州府佐官,他们大多是州中大族子弟或才德之人,被赵脩延仰仗武力骑到头上,公心和私心上都不会甘休。如今见周惠率部来援,他们肯定会有所行动吧?只要他们响应了,周惠就有充足的理由予以重用。到那时。在毫无军力、威望大跌的李琰之和率部来援、光复荆州的周惠之间,他们又会倾向于谁?

    局势发展到现在。以名望和官衔统领州郡的过往道路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实力守土称雄的乱世之道。无论是出身梁朝宗室、领丹阳王爵的萧赞,贵为永安天子嫡亲舅父、兼任当朝太傅的李延寔,还是“少知名,号曰神童”、被名臣李冲推许为族中之望的名士李琰之,在州中大族或尔朱大军面前,都没有统领数千府户军的周惠来得硬气。

    ……,……

    东荆州沘阳城中。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寇朏之听闻元崇礼败于府户军都督王建,狼狈退回悬瓠城,好一会都没有言语。他的四堂兄寇炽,则显得分外的沮丧。然而,才过了片刻工夫,他便再次亢奋起来,恶狠狠的向堂弟说道:“毁家之仇。不共戴天,无论如何都必须报复!豫州的元崇礼不成了,还有荆州的赵脩延!长明你现在就派人前往穰城,许诺向朝廷推举他行荆州事,请求他还和咱们一同进攻广州!”

    寇朏之摇了摇头:“赵脩延以下犯上,不得人心。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哪有能力和胆量挑衅河南府户军?”

    “他囚禁了李琰之,难道还想和周惠相安无事么?”寇炽冷哼一声,“咱们就告诉他,李琰之和周惠都是元子攸的遗臣。那周惠又野心勃勃,肆无忌惮。难保不会趁机把爪子伸到荆州,让他自己看着办!”

    “周惠不可能介入荆州,”寇朏之叹了口气,“四兄,家中遭到这般劫难,我何尝不是切齿痛恨?可周惠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我听你描述的行凶经过,此人可谓是谋定而后动,既谨慎又狡猾。目前他选择了元子攸那一方,又和元崇礼撕破脸面,想必要面临尔朱氏和元崇礼的夹击,肯定要以自保为主,哪会随便向外出兵呢?”

    寇炽想了想,觉得堂弟所言不虚,闷闷的喝了一大口酒,将手中酒樽重重的惯在案上,神情变得更加阴郁。下首相陪的李言鼎见状,只得好言安慰道:“四郎主勿须太过烦愁。那周惠不识时务,一味逞强,已经恶了尔朱氏,难道还能长久么?老郎主携元徽首级向尔朱氏投诚,想必能获得青睐,到时说动尔朱氏南攻广州,必能让那周惠万劫不复!”

    “李参军此言甚是,”寇朏之欣慰的点了点头。对于堂兄带来的这名幕僚,他真是满意极了,见面的第三天,便辟为他东荆州冠军府谘议参军,引为得力亲信之一。起初得到家族蒙难的噩耗,他和堂兄寇炽一样几乎失去理智,多亏了他的劝谏和开解,才总算恢复了过来。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名老仆闯入堂中,语带呜咽的拜倒在寇炽和寇朏之面前:“四郎主!七郎主!老郎主他……他在京师被那尔朱度律害死了!”

    “阿叔被害了?!”寇炽难以置信的站了起来,“他不是……不是向尔朱氏投诚么?怎么会被害的!”

    “回四郎主,老奴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日老郎主被尔朱度律请入军营,之后便数日未归,直到被芦席裹着送了回来……然后坊间传言说,七郎主杀城阳王元徽,夺了他的庄产。元徽死后化为冤魂,向尔朱度律托梦,把被夺的庄产转赠给他,于是尔朱度律就强行向七郎主索取,还以严刑逼供。七郎主受刑不过,结果就……”

    “这该死的尔朱度律!”寇炽怒不可遏,将案上的酒樽重重砸到地上,吓得老仆身子一缩,连连叩头。

    “你先起来吧,”寇朏之沉着脸,转向李言鼎问道,“李参军,你有什么意见?”

    “冤魂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但老郎主肯定是因元徽的庄产而死,”李言鼎叹息了一声,“要说这尔朱氏,也太不像样了!根本不知道接纳士人,收拢民心,专以聚敛财帛为要。这样下去的话,绝对成不了大事……”

    “尔朱氏且不说,只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寇朏之打断了李言鼎,“咱们跟河南府户军结下了仇,又不为尔朱氏接纳,如果要报毁家之仇,现在该怎么办?”

    李言鼎沉吟了一会儿,回答寇朏之道:“为今之计,只有投靠梁朝,借梁朝之力来复仇了。”

    “投靠梁朝么?”寇朏之一怔。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件事,甚至和归附梁朝的南荆州蛮民打过几仗。他的父亲寇治寇祖礼,数年前同样镇守东荆州,最终死于征伐附梁蛮民的战事之中……现在李言鼎却要他向梁朝投诚?

    “事到如今,将军还有什么犹豫的?”李言鼎进一步劝道,“如今将军的宗族被河南府户军绝灭,在魏朝已经失去根基,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和牵挂不成?”

第一四一章 :南下三荆(六)() 
    “好!既然尔朱氏不中用,咱们就投靠梁朝!”寇朏之咬了咬牙,“李参军,烦你前往梁朝雍州襄阳城一趟,向其雍州刺史申明我的意思……此行或许有些凶险,我拨给你二十名健卒,用作护卫之用。”

    李言鼎慨然领命:“属下一定不负七郎主所托!”

    ……,……

    次日清早,李言鼎带着二十名军士离开了沘阳,沿沘水一路行进。这是最方便的道路。出沘阳州城向东约六十里,进入魏朝荆州境内,沘水在此折向西南,与淯水在梁朝雍州境内汇合,随后直达襄阳州城。

    然而,一进入荆州,李言鼎便听到一个消息,说是东南八十里外的南阳宛城,已被广州刺史周惠拿下。此人撤换了郡中太守,留一部人马驻扎,如今正往荆州州治穰城而去!

    李言鼎顿时大愕。他没有想到,这周惠居然如此大胆!自家的广州面临巨大的威胁,却悍然南下管荆州的闲事,难道不想要老巢了吗?

    在这个时候,他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返回东荆州,劝刺史寇朏之与赵脩延联合,先收复南阳郡断掉河南府户军的退路,然后瓮中捉鳖,将周惠极其麾下消灭在淯水沿岸;其二是由着周惠,依然照着原计划投靠梁朝。

    考虑到东荆州地狭人少,虽名为州,其实仅有淮安一郡三县之地,兵力不足一千,根本攻不下坚固的宛城。李言鼎决定采取第二个选择。不过,他向来谨慎胆小。听说周惠已率府户军主力经南下,唯恐半路遇见军中斥候,所以特地改了道路,径直折向正南,准备绕道桐柏山地带前往雍州。

    这桐柏山地带,乃淮水的源头,是蛮人的主要聚居地带之一。昔年孝文帝攻克汉北五郡、置为荆州之时,曾将桐柏山的部分蛮人收复。在东荆州淮安郡西南的余脉丘陵地带置西淮安、襄城、北南阳等三郡,立为南襄州,实际不过汉时湖阳一县之地罢了,也即是光武帝之姊湖阳长公主的汤沐邑。

    从南襄州继续往南,是襄阳郡公、河南府户军大都督桓叔兴招抚蛮民置下的南荆州,治所在广昌郡广昌县(今湖北枣阳),而南荆州西面九十余里。便是梁朝的雍州州治襄阳城。

    也就是说,十多年前魏朝还未衰落的时候,兵锋距襄阳城不过九十里之遥。当时的梁朝雍州刺史萧渊藻坐立不安,屡次出兵攻打桓叔兴,却始终讨不了好。直到正光年间桓叔兴主动归附,麾下蛮军与河南府户军主力两败俱伤。南荆州才失去爪牙,再也无力威胁梁朝雍州。等到去年河阴之乱,南荆州刺史李志、西淮安郡太守晋鸿纷纷投向梁朝,魏朝便进一步丧失了这片领地。

    李言鼎为寇氏荫户,实际上却是河南府户出身。因传言其伯父随桓叔兴一同南叛。其父为了避免受到牵连,才逃籍托庇于寇氏门下。如今他转道南荆州。乔装成鲁阳蛮民进入广昌城,忽然想起这段经历,于是在城中打听起桓叔兴的下落来,

    当年桓叔兴南叛之前,兵威极其强盛。虽然其父桓诞的八万旧众大多内附河南一带,编为河南府户军,成为魏朝的直系武力,不再完全听命于他;但他招慰南荆州蛮民,“归附者一万七百户,置郡十六、县五十”,拥蛮夏兵力两万余,“梁人每有寇抄,叔兴必摧破之”,依然是桐柏山一带最有实力的人。

    李言鼎原以为,桓叔兴有这般实力和名声,必定大受梁朝方面重用,自家的伯父自当水涨船高。可是打听了一阵,结果却让他极为沮丧:桓叔兴归附不久,便被梁朝召入建康城闲置,三年前郁郁而亡,归葬于桐柏山中。

    难怪自正光二年以来,桓叔兴音讯全无!期间梁朝也放弃了南荆州,直到去年河阴之乱后才纳入辖下!

    李言鼎动摇了。连桓叔兴这样的人也入京闲置,郁郁而亡,那他的府主寇朏之,辖下不过一郡数百士卒,能够落到什么好去?听说梁朝尤重士庶之分,他一个荫户子弟,跟随着寇朏之南投,又能有什么前途?

    他的心中满是彷徨和担忧。

    ……,……

    淯水东岸的谷塘原上,新野镇将、带新野太守独孤如愿领五百郡兵来与周惠汇合,很快被引至周惠营中。营中临水之地,正面南设置着一张祭台,祭台上摆放着太牢三牲,台前置一铜鼎,鼎内青烟袅袅而上。周惠头戴貂蝉冠,身着紫罗袍服,腰系金缕大带,神情严肃的宣读着祭文。听祭文中的词句,似乎是在祭奠太和年间南征阵亡的将士。

    独孤如愿忽然想了起来,这淯水谷塘原,正是当年高祖孝文皇帝最后一次南征时大军驻扎之处,而且还是孝文皇帝驾崩的地方!其后元子攸之父、彭城王元勰领受孝文皇帝遗命,率大军徐徐北返,同时奉迎太子元恪、召集文武百官,于鲁阳扶元恪继位,也就是之后的世宗宣武皇帝。

    他立刻滚鞍下马,解下佩剑交给侍从,然后整理好衣甲和头盔,肃容站到祭台南面。

    不多时,祭文宣读完毕,周惠将祭文投入鼎中,然后跪倒在地上,便有两名身着全套礼服的侍从走上前来,手捧托盘跪倒在周惠身侧。周惠从左边托盘中取过三只酒樽,一一酹于鼎前,放入右侧托盘上面,又领着众人再三叩首。至此,祭礼便宣告结束。

    整个祭礼的时间不长,气氛却是非常的庄重,让独孤如愿不得不亦步亦趋。实际上,这也正是周惠的有意安排,是听到斥候说有打着“独孤”旗号的小股部队前来后,临时安排的一场祭礼,以此试探独孤如愿的态度。

    实际上,独孤如愿主动前来汇合,就意味着他愿意为永安天子守土,愿意听从周惠指挥。这比周惠预先期望的情况更好,可周惠却有些不放心,毕竟独孤如愿和他一样,都是第三品平南将军的职衔。虽然他比对方多了个使持节的名义,兵力也比对方更多,但无论是从辖地上还是品阶上,都没有节制对方的资格。

第一四一章 :画野守边(一)() 
    刚才的这场祭礼,周惠乃是当仁不让的主祭人,而独孤如愿也放下身段,站在府户军都督夏侯敬的上首,向着昔年阵亡的台军将士叩拜如仪,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如此一来,周惠心中就完全释然了。他趋步走到独孤如愿面前,深深的奉揖道:“独孤兄,适才真是委屈了。你能引兵前来汇合,惠心中实在感激。”

    “为大魏效劳,乃如愿的分内之事,何劳周兄相谢?”独孤如愿从容回礼,脸上笑得非常温和,望之如芝兰玉树一般,“赵脩延软禁行台,擅据本州,如愿早有拨乱反正之心,奈何手中兵力不足,只能望城兴叹。如今有周兄领麾下精锐前来,此贼必然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愿能襄助其事,乃是求之不得,请周兄尽管吩咐就是。”

    “如此甚好!我初来此州,正需借重独孤兄的大才,”周惠哈哈笑着,与独孤如愿携手进入主帐。

    两人分宾主坐好,周惠立刻问道:“独孤兄,你新野镇毗邻南朝,兵力不多,带了这数 ” 章节更新最快” 百人过来,城中防御可都安排好了?”

    “新野城方面兵力虽少,周兄却不用担忧,”独孤如愿拱手回答,“雍州虽为南朝重镇,直属兵马却不多,主要依靠州中的各大豪族。前时曹敬宗领兵进攻荆州,反为裴车骑(裴粲之弟、夏侯敬之表伯父裴衍)所败;曹义宗频频来犯,去年趁乱堰水灌城,结果被台军擒杀。自那以后直到现在,诸豪族依然为之心寒,再也没有越过汉水……更何况,南朝现任的雍州刺史、庐陵王萧续(萧统、萧纲同母弟)。乃是以宗室进用。阅历和才能都只是一般。他才刚上任数月。州中事务尚且难以理清,又有何能耐威胁咱们?”

    “如此我就放心了。”周惠连连点头。

    说来也是魏朝荆州的幸运,在这多灾多难的几年里,梁朝雍州的实力也处于衰落之中。正如独孤如愿所言。雍州的军力主要来自州中新野曹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谯郡夏侯氏等大族,正是凭着他们的力量,萧衍才得以登上帝位,奠定梁朝基业。然而到了今 ””天。曹氏一族的名将曹景宗,韦氏一族的名将韦睿,裴氏一族的名将裴邃都已经凋落,诸子诸弟能力平平,已经成不了太大的气候。河东柳氏的家主柳津,曾为晋安王萧纲主政雍州时的长史,如今萧纲有太子之望,柳津也被召入建康城,家中部曲悉付其子柳仲礼,处于新老交接的磨合期间。暂时难有什么作为。谯郡夏侯氏的夏侯亶、夏侯夔兄弟,能力倒是不俗。但他们一向都在淮西活动,也威胁不到荆州。

    此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