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如此多娇-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声,杨明坤面色中忧愁之态尚未消除,虎目转向杨钺与袁鸣沙。

    杨钺战功赫赫,袁鸣沙老成持重,皆为稳重之人,值得信赖。

    杨钺与袁鸣沙俯身对视一眼,杨钺示意袁鸣沙率先建议。

    袁鸣沙挺身而出,言语刚烈,坚定,朝着杨明坤道:“皇上,河西军杀气腾腾,然而,意图不明。

    若河西军仅为挑衅朝堂,末将认为,按照曹将军建议,屯兵驻守泾州与鄜州,密切监视河西军举动,寻找机会重击。

    若河西军坚持夺取灵州,必有南下征战,夺取长安城之意,朝堂务必出兵,猛攻河西军,把河西军驱逐黄河之西!”

    杨明坤重重点点头,服饰杨钺问道:“六郎,河西之事,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主战,力争收复河西之地!”杨钺斩钉截铁道。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衰落,做坐拥十余道,近百万军队。

    现在,连节度使都敢侵犯大唐,若坚持不战,被各方节度使轻视不说,河西军渗透进河内道,好似在长安上方,悬着一柄利箭,随时可能南下,直扑长安!

    杨钺深知,皇上惧怕战争,生怕对北方节度使之战,遭遇凶险,再次战败。

    然而,不战又怎样,只会纵容各地节度使,让局势变得越发紧张。

    听闻杨钺四人建议,杨明坤面色变得沉重,四名将领皆坚持力战,与他心中计划背道而驰。

    沉寂十年,三年前被迫与四面各部落作战,胜败难分,双方和解。

    此番,对待陈安彪在河西,朔方两镇耕耘经略多年,他担心对方有备而来。

    沉思片刻,杨明坤自龙椅上站起来,底气不足的询问:“河西作战,诸位将军,有没有把握,一举击败河西军,收复朔方与河西两镇?”

    杨明坤抵触与陈安彪开战,但诸位将领中,主战者人数众多,若有将领保证大唐军队,有能力击败河西军,他自然同意征战西北了。

    然而,若无人敢保证必胜,唯有按照曹岑平建议,驻军泾州,鄜州,静观其变!

    奈何,杨明坤忽视兵锋之事,千变万化,战场中,亦风云际会,胜败难料。

    他希望在场将领,务必出征击败河西军,然而在场将领,不敢保证首战取胜。

    一时,东上阁中鸦雀无声,静可罗雀!

    听皇上言中之意,此战许胜不许败,征战河西军,忽然变成烫手山芋。

    沉默良久,左千牛卫将领高孝云,又一次走出朝列,朗声道:“皇上,末将愿带兵一试!”

    观之,杨明坤大喜,情不自禁脱口而出询问:“高将军,可否全胜?”

    二十年间,唐军与河西军连战连败,好不容易集聚实力,杨明坤生生怕唐军在北方再败,导致先前努力,毁于一旦!

    “末将尽力而为!”高孝云倒吸口冷气,面色苦楚,底气不足的道。

    战场征战,胜败乃兵家常事,岂可未战论胜负。

    杨钺始终耐心听各方建议,留意杨明坤神情,对杨明坤唯唯诺诺的谨慎态度非常不理解。

    明明有实力振臂一呼,率军征战河西,为何瞻前顾后,心中有太多枷锁和羁绊!

    若不战,永远无法打破心中禁锢!

    唐帝国休想收复失地,开疆辟土,皇上也休想变成文治武功的中兴明主。

    他人不敢征战,不代表,他亦不敢征战河西。

    挺身而出,朗声道:“父皇,儿臣愿配合高将军出征。”

    “六郎,你有几成把握?”杨明坤稍稍改变态度再问!

    杨钺面色平静,沉默少许,不卑不亢道:“父皇,儿臣不曾有十全之法,也不敢确定征战河西必胜。

    不过,儿臣以为,当前情况,不管河西军试探也好,主动攻击也罢,朝廷只要派出两支军队,即有可能重创河西军!”

    “什么方法?”杨明坤闻声,举止失态,急声问道。

    东上阁中将军,亦神态惊讶,望向杨钺,欲洗耳恭听,他有何破敌妙策!

    (本章完)

第111章 杨钺主战() 
杨钺言语,好似在平湖中,猛地丢进一块巨石,在湖面引起轩然大波!

    冲在场武将一笑,杨钺抬头望着皇上,道:“父皇,根据军报描述,河西军出兵灵州。

    灵州乃朔方重镇,却始终被朝廷占领,儿臣认为,陈安彪出兵灵州,除试探朝廷虚实外,还有夺取灵州,巩固朔方的意图。

    因此,儿臣建议朝廷派军北上,驻扎泾州,震慑试探河西军,从而吸引河西军主力军队。

    另外,派遣秘密军队,神不知鬼不觉自兰州出兵,悄无声息中渡过黄河,袭击河西鄯州。

    一旦夺取鄯州,将直入朔方,向西进攻河西平凉。

    平凉乃河西重镇,陈安彪势必会让河西军回援,此时,驻扎泾州唐军,可趁机收复失地。甚至继续西进,征战朔方与河西。”

    杨钺计划,双管齐下,一虚一实,自不同方向,进攻河西军。

    此举胜算更大,战术虚实结合,唐军不出现大的披露,定然轻松破敌。

    退一步说,纵然不能击败河西军,唐军闯进河西,进攻军事重镇西凉,也会轻松让越过黄河,进攻灵州的河西军潮水般退去。

    杨钺言语落音,东上阁中,诸多将领迅速嘀咕起来,心中推算杨钺计划的可行性。

    这时,秦王快速上前,走到六七步开外的屏风旁,把一张屏风推到东上阁中央,屏风上,没有勾画江山美景,相反,详细画着大唐各道,及地形分布,俨然是行军作战的军用地图!

    观之,东上阁中,将领快速移步,围绕在屏风旁边,详细观察起来。

    不少将领伸着手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推演杨钺计划!

    不久,右千牛卫将领高孝云率先转身,神态恭敬,抱拳对坐在龙椅上的杨明坤,道:“皇上,燕王提议,可行性非常高,按照燕王计划,此战,朝堂至少有九城把握获胜!”

    九成把握?

    杨明坤端坐龙椅上,暗中思量,照这么说,可与河西军一战!

    不禁问道:“一成顾虑是什么?”

    “皇上,只要出兵兰州,穿越黄河时,不被河西军发现,或者,朝堂中没有人泄露计划。

    神不知鬼不觉,不出现在鄯州城下,河西军必然变成惊弓之鸟,不管何人领军,都会轻易攻克鄯州城,直奔西凉城,迫使进攻灵州的河西军回援。

    若在河西军回援路上,设下伏兵,可杀的河西军溃败!”右千牛卫李玄机非常肯定杨钺计划,并且适时补充杨钺计划中的不足!

    杨明坤闻声,嘴角露出笑意,高孝云,李玄机,杨钺,皆为朝堂宿将,三人主战,又有完美计划,可堪一战!

    然而,朝堂上,依旧有将领担心,生怕再出现差错,导致唐军大败。

    右卫大将军宇文横,转身向静如止水的杨钺问道:“燕王殿下,若朝廷出兵兰州,被河西军率先获得消息,切断黄河上铁索桥,岂不意味着,朝廷军队无法渡河,燕王一虚一实计划流产吗?”

    “对啊,燕王计划,有瑕疵,未能考虑后果!”左监门卫将领,贺辰轩道:“又或者说,河西军事先发现朝廷军队意图,故意放朝廷军队渡过黄河,再破坏铁索桥。

    不管何人带领军队,前往朔方,非但不能西进攻击平凉,大军还可能陷入死地,被河西军直接歼灭!”

    一时,东上阁中,再次安静起来,十六卫将领,目光纷纷转移在杨钺身上,连坐在龙椅上的杨明坤,目光也情不自禁转移在杨钺身上,怀疑杨钺先前部署!

    杨钺微微摇头,轻轻一笑,嘴角带着讽刺之态,朗声道:“宇文将军,贺将军,本王建议一虚一实,虚招自然是派军仰拱灵州城,实招是出兰州,渡黄河,进攻鄯州城。

    因此,前往灵州军队,势必大张旗鼓,让河西朔方人尽皆知。然出兰州的军队,派一支精锐,数量不需太多,数千人即可,悄无声息出击。

    在场将领,多为能征善战的宿将,肯定会轻松破敌,若无法带兵潜行,岂不意味着,无法胜任大将军职位。

    若没有能力,何不卸甲归田,让能者居之!”

    “燕王,注意你的言行!”听闻杨钺直白言语,杨明坤提醒道。

    他始终在暗中部署,消弱军门力量,手段却非常柔和,似春风沐雨,润物无声。

    那像杨钺这般强势,霸道,大战在即,杨钺与军门将领针锋相对,作为皇上,杨明坤担心引起朝堂不稳。

    尽管有杨明坤阻止杨钺,宇文横及贺辰轩仍旧面色冷冽,对杨钺言语非常不满!

    然而,余下大多将领,多同意杨钺言语,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若无法胜任十六卫大将军职位,何不主动退位让贤!

    “皇上,末将认为燕王殿下计划可行性非常,朝廷切勿犹豫,一旦错失良机,灵州失守,河西军会闯进关内道,今后,唯有被迫应战。”高孝云再次建议,他是朝廷中,少主长期主战的将领。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

    一时,右领军卫牧千钧,左领军卫曹岑平,左千牛卫李玄机,左骁卫袁鸣沙四名将领,均支持高孝云建议!

    五人主战,中东上阁诸多将领中,不算大多数,却杀气腾腾,代表一方力量!

    闻声,余下将领面色变得犹豫,踌躇,稍许时间,蜀王杨骁躬身站出来,一双阴鸷的眸子盯着杨钺,却又扭头和颜悦色向杨明坤,道:“父皇,六皇兄提出建议,自有征战河西的信心,儿臣认为,朝堂诸多将军中,六皇兄非常适合带兵出兰州,征战河西军!”

    杨钺尚未回朝时,十六卫中,不少将军通常支持自己,岂料,杨钺回京,自己被忽视,好似变成旁观者。

    父皇不待见自己,连自己亲娘舅高孝云,也逐渐帮助杨钺,岂有此理。

    杨钺轻笑,懒得搭理杨骁,拱手朗声道:“父皇,若朝廷需要,儿臣随时放下军务,带兵在征战!”

    今天还有两更,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完)

第112章 定军西征() 
杨骁言行举止,杨明坤尽收眼底。

    他宠爱杨骁,甚至有点放纵他,但是,在朝廷为难时刻,杨骁却故意针对杨钺,欲打乱自己部署,他绝对不允许!

    狠狠地瞪了眼杨骁,吩咐道:“七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何人征战河西军,粮草都是重中之重,你暂时放下军务,筹备西征军粮草之事!”

    “父皇,粮草之事,军中自有将领负责,儿臣请求带兵出征。”杨骁对杨明坤安排非常不满,却不敢发作,抱拳请求道。

    “军务之事,朕自有安排!”杨明坤板着脸,神态中,泛起死死怒意,道:“今日起,收起你身上黄金甲,你是皇子,不是街道中土包子。”

    闻声,杨骁神色意外,仿佛一盆冷水,泼在身上!

    急忙抱拳道:“是!”

    这时,杨明坤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诸将身上,最终,集中杨钺身上道:“六郎,新军尚未练成,你暂时不能离开长安。何况,右武卫军团驻守渤海,有防止契丹,震慑河东,平卢节度使韩希范的作用,决不可擅自离开!”

    新军尚未练成,杨明坤不会使用杨钺这支利剑,一旦利剑出鞘,定要横扫北方,一步十杀,千里不留行!

    “是!”杨钺道。

    “河西军情紧急,燕王与右千牛卫大将军高孝云,必须留守京城,何人愿领兵前往河西,征战河西,生擒陈安彪?彰显大唐军威!”沉思稍许,杨明坤注意力终于转移在征战之事上!

    顿时,东上阁中静默起来。

    征战之事,非比寻常,二十载未尝一胜。此番,重新开战,任何将军带兵出战,首战均会顶着巨大压力!

    能够取胜,自然扬名天下,一旦落败,兴许不会身败名裂,但绝对影响仕途。

    “皇上,末将愿带左武卫征战!”东上阁中,所有将领均在权衡利弊,左武卫大将军,张韶鸣挺身而出,斩钉截铁道。

    “好,张将军慷慨赴国难,张氏一门,不愧为大唐军门之家!”闻声,杨明坤面色中泛起喜色,毫不犹豫的夸赞。

    张氏乃大唐四大军门,张氏一门子弟,有良好军事素养,张韶卿曾经亲自带兵,阻击突厥南下,在边关击败河东节度使韩希范与突厥联军。

    帐下左武卫,素有战斗力,可带兵征战。

    张韶卿请求,获得杨明坤首肯,左千牛卫大将军李玄机与右领军卫大将军牧千钧,亦纷纷请求出战。

    可惜被杨明坤,一一拒绝。

    杨明坤惧怕战事,却不意味不擅长驾驭群臣,他有自己想法,奈何群臣不配合。

    起身缓步走下高台,站在东上阁中央,目光来回在左右卫大将军身上扫来扫去。最终定格在右卫大将军身上,朗声道:“骁果军乃朝堂精锐,适合穿插奇袭,宇文将军,你是否愿意带领右卫军队,出兵兰州,杀入朔方!”

    闻声,宇文横心中危难,抗拒接受皇命,奈何皇上亲自吩咐,他不敢拒绝,抱拳道:“末将遵命!”

    这时,杨明坤快速走上高台,转身对在场将领道:“兵贵神速,张将军,宇文将军,明日祭旗,大军马上出发。杨骁迅速整顿粮草,不容耽搁,不容有误,希望河西征战,旗开得胜!”

    “是!”杨骁,张韶卿,宇文横齐齐抱拳道。

    “嗯,散了吧!”杨明坤回到龙椅上,摆摆手,示意群臣离开,又道:“燕王,高将军,袁将军留下。杨骁,待在东上阁外,朕有话对你说!”

    闻声,杨骁狠狠瞪了眼杨钺,紧紧攥着拳头,浑身戾气,怒气冲冲离开东上阁。

    他被命令负责粮草,杨钺却在训练新兵,谁受皇上信赖,一眼见分晓。

    众将离去,东上阁中,仅剩杨钺,高孝云,袁鸣沙三人,略显安静!

    军务结束,杨钺三人,神色疑惑,不清楚皇上留下三人,究竟何意!

    沉默片刻,杨明坤开口问道:“六郎,高将军,袁将军,你们告诉朕,张韶卿和宇文横出征,此战胜算究竟有多大?”

    “皇上,若两位将领,全力以赴,唐军夺取灵州,驱逐河西军,十拿九稳。

    若两位将领,根据战场局势变化,能做到随机应变,可越过黄河,闯进朔方与河西,给陈安彪造成苦楚。

    若两位将军出现问题,有三种可能!”闻声,高孝云率先道。

    三种可能?

    杨明坤一楞,不解的问道:“高将军,那三种可能?”

    高孝云没有直言,相反,扭头望向杨钺,恭敬道:“皇上,河西之战,结果由燕王来说,较为贴切!”

    顿时,杨明坤目光匆匆转移在杨钺身上,战略方针由杨钺提出,会有什么结果,杨钺自然清楚!

    杨钺拳头放在唇边,轻轻咳嗽两声,毫不犹豫道:“父皇,两位将军皆为战场宿将,胜算很大。

    若发生意外,结果无非,其一,宇文横出兵兰州失败,尚未渡过黄河被对方发现。张韶卿与河西军对峙灵州,双方进行持久战,此乃最糟糕的结局。

    其二,宇文横渡江成功,河西军未曾回援,双方在灵州对峙,倘若事情当真变成这样,宇文横可杀进河西,肯定会扰乱陈安彪部署,

    其三,便是皆大欢喜,儿臣先前在诸位将军面前所言的结果。”

    杨明坤听闻杨钺详细解释,变得沉默起来,良久,道:“宇文横乃战场宿将,帐下骁果军乃唐军精锐。张韶卿迎接突厥,小有战功,两人出兵,胜算很大!”

    “父皇说的没错,当前只需安心等待,无需着急!”杨钺安慰道。

    杨明坤一笑,依然不敢放松,道:“袁将军,你带领军队驻兵蒲城,提防河东节度使韩希范。六郎,你通知帐下右武卫将领,在幽州监视韩希范。”

    “是!”袁鸣沙,杨钺两人齐齐抱拳道!

    “朔方,河西发生叛乱,余下节度使蠢蠢欲动,六郎,你训练新军,肩上压力很大。”杨明坤语重心长道。

    “父皇放心,有儿臣,谁敢侵犯我大唐,儿臣定亲自征讨。”杨钺语气坚定道。

    感谢Jasper打赏100书币!

    今天没了,太多写不出来,抱歉!

    (本章完)

第113章 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东上阁中,气氛稍稍轻松,杨明坤相信杨钺,高孝云言语,却不敢妄自尊大。

    他心似明镜,唐军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兴全军士气。

    杨钺猜出征战中,可能遭遇的结果,他清楚战场局势千变万化,很长一段时间,唯有静观其变,耐心等待。

    瞥了眼高孝云与袁鸣沙,杨明坤神情乐观,道:“高将军,袁将军,按照朕的吩咐进行,你们先下去,让七郎进来。”

    袁鸣沙与高孝云行礼,躬身缓缓退出东上阁。

    东上阁外,秋风颤颤,卷起落叶!

    杨骁站在门外,俊朗面孔中,泛着怒意,紧握双拳,秋风吹动额前秀发,显得他身上杀气越浓。

    带着怒意的双眸,死死盯着不远处侍卫,好像把他当做某个人,斩杀一样。

    高孝云与袁鸣沙缓步走出东上阁,目睹杨骁神态,躬身向他行礼。袁鸣沙道:“殿下,皇上让你进去。”

    杨骁应了声,长长喘口气,理了理身上黄金甲,收敛身上愤怒与杀气,转身向东上阁走去。

    此刻,东上阁中,杨明坤端坐龙椅上品茶,杨钺盘腿挺直身子坐在下方软垫上,面色无波!

    杨骁走进东上阁,前行十余步,躬身抱拳向龙椅上得杨明坤行礼,神态恭敬,语气谦逊,道:“儿臣杨骁,拜见父皇。”

    不过,余光瞥向杨钺,察觉对方面不改色,注意力没有放在自己身上,不曾行礼。

    自杨骁跨过东上阁的门槛,杨明坤虎目始终停留在他身上,目睹他言行举止,待他行礼,杨明坤放下茶杯,忽然怒喝:“杨骁,你可知罪?”

    十余年来,因杨骁为幼子,对他恩宠有加,诸位皇子中,杨骁年纪尚幼,封其为王。

    出行规模,甚至超过太子,不久前,得胜归来,又晋升剑南节度使!

    然而,自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