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子的生长是非常快的,生长最快的时候,一晚上能长个二十厘米。我想如果这两三天这些竹子能重新发芽估计就说明它们可以在咱们这里生长,倒是倒是可以引进一些。”
“嘿!就是这话,想想,在北方这么个地方冒出一大片竹林,那还不得全国出名啊!到时候全国的有钱人都跑咱村里看稀罕,嘿嘿!”王大海被自己描绘出来的未来景象给弄得都流出了口水。
不过屋里的几人倒是没人注意到,大家都沉浸到了王大海述说的那种大片的竹海之中游玩的景象中。特别是媛媛,放佛已经看到了大片的竹林就在眼前,就像《卧虎藏龙》里面的那样。
想想家门口一推开门就能看到大片的竹海,里面不仅有各种鲜嫩的竹笋,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恩,到时候可以把宝宝贝贝俩个调皮的小家伙给扔到里面,话说好像这家伙应该跟大熊猫一样吃竹子吧?
正跟小可怜一起将两只懒猴摁在盆里洗澡的宝宝贝贝没想到这个主人已经想到了将来要把它们放生到竹林里了。不过小熊猫确实和大熊猫一样吃竹子的,将它们放到竹林里倒是个绝对好法子。
“竹子种哪了?”媛媛急切地问了一句。
不明白她要干什么的曹伟回了一句:“就在屋后呢。”
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媛媛毫不停留地风风火火的冲出了屋子。
媛媛一路急跑的跑到屋后,看到了那明显三排刚挖出来,并浇过水的小沟。
她蹲下身子,仔细地查看起来。这一看就惊得她一下子站了起来。晃晃脑袋,不敢相信的又蹲下身子看了起来。不仅如此,看完这一处她又跑到另一处查看。
直到三处栽种竹鞭处都看完了,确定了自己的眼睛确实没看错才慌慌张张地向屋里跑去。
跑回客厅的媛媛没等把气喘匀就说出了一个让大家震惊无比的消息。
“竹子发芽了,都从土里窜出来了。”
“什么?”
“不可能,这可是刚种下去的呀!”
“去看看。”
“对,走,去看看去。”
几个人一窝蜂地跑出去,等来到屋后栽种竹子的地方。看到那明显已经钻出地表的竹芽,大家都惊呆了。
特别是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的曹伟。这不科学呀!怎么可能刚种上就发芽了呢!难道是竹子在袋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发芽了,只是自己没注意?
刚刚栽种的竹子,这还没过半小时就发芽破土而出。这得是什么生长速度啊!绝对的妖孽啊!不是成jīng了吧?
曹伟蹲下身子挨个的仔细观察,将二十八株竹子都看了一个遍之后。最终确定这些刚种下去的竹子的确是都发芽成活了。最大的一个芽已经离地面有一公分多高了,这竹子的确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着,似乎耳边都能听到这些竹子破土而出的声音。
“怎么样?老曹。”大伯凑到跟前问道。
“没错,这些竹子都活了,而且看来很是适应这里的环境。刚种下就应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生长了。估计用不了俩月,这里就的出现一片小竹林了。”
“啊!这么快?”媛媛爸惊讶地看着干爹问。
“好啊!我这就找王勇再多弄一些竹根,过不了多久咱村里就能有一片竹海了!”王大海说完就转身跑向屋里找王勇去了。
第九十八章涮火锅
() 王大海跑回屋里在厨房找到正忙活着准备晚上大餐的王勇,将大家看到的竹子的生长情况一股脑的告诉了王勇。最后直接一句话:
“赶紧的找人多弄一些竹,竹鞭过来,我要把咱村里弄出一片林海来。”
王勇看都没看大伯,他能不知道吗?那可是二十几桶灵泉水,还有一滴宝贵的生命之水,要是没这个效果那才是奇怪了!
“行啊,我明天给YN的朋友打个电话,让他帮忙弄一批过来。”
“什么明天呀,今天就打,就现在打!快点,别磨蹭了!”王大海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看到大伯急得脸红脖子粗的,害怕自己再耽搁下去大伯就该发飙了。赶紧拿出手机给赵志军打了过去。
“二哥,我王勇。”
“我知道,你小子到家了没?”
“到了,这不打个电话给你报个平安吗?”
“行了,可别睁眼说瞎话了。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嘿嘿,不愧是当将军的,这脑袋瓜就是好使!”
“你小子有完没完,赶紧的,我这正忙呢?”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让你给我弄点竹鞭,我想在老家这里弄片竹林。”
“成,就这点事吧,回头我找人给你弄了送过去。就这样吧,我这还要开会去。”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一阵阵盲音,王勇无语的拿着手机吐槽道:真的假的,有这么忙吗?
“怎么样?”大伯在一旁问道。
“成了,他说找人给弄。放心吧,这家伙是个武jǐng的将军,这点小事对他来说太简单了。”
“那就好,成了,没你事了,做你的饭吧!对了,我喜欢涮火锅的时候涮腊肠,你多弄点。”说完,转身就走,一点留下来帮忙的意思都没有。
看到大伯就这么不负责任地走了,王勇是一点也不意外。自己这个大伯虽然长了一张好吃的嘴,但是却根本不会做饭,连煮个粥都能煮成米饭还是夹生的。指望着他帮忙做饭,还不如让他一边待会儿,省的添乱。
晚上的火锅,王勇准备弄两个锅,一个麻辣一个清汤。锅底料是张老爷子以前做好的,被王勇用袋子装起来放到冰箱里冻上了。现在直接拿出来倒进锅里就成了,很是方便。
“恩,等张老回来一定让他再多做点。不说卫生不卫生的,张老的手艺那绝对比超市里卖的那些袋装的火锅料好多了。”王勇自言自语地嘟囔道。
远在外地的张老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慌得大伟以为师傅感冒了,赶紧就要去找医生。气的张叔在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这小子才作罢。老爷子身手还这么利落,应该没啥大事。
涮火锅羊肉肯定不能少,王勇特意买了俩条羊腿,从上面切下来大概有三斤多羊肉。直接卖羊肉片倒是方便,可拿东西质量是真心的没啥保证。
将这些羊肉切成薄薄的肉片,堆满了两个大盘子。
话说幸亏这羊腿切下来就被放到冰箱里冻上了,要不然想切成这么薄的肉片以王勇的刀工可没那么容易。王勇的刀工可是被张老逼着练了好久才练出来的,就这还让张老好一阵数落,说他这手艺还比不上路边小火锅店离得师傅手艺好。
除了羊肉,王勇还准备了牛肉,去皮的五花猪肉。同样都是一样两大盘子,加上那两盘子羊肉一共得有十来斤的肉了,绝对是够吃了。
除了这些肉,王勇还准备了一些那种台湾小香肠和大伯准爱吃的腊肠。小香肠就直接装盘子,腊肠则是切片之后才装盘。这些都是王勇在市里买的,自己做起来太麻烦了!倒是等张叔回来可以忽悠忽悠,让张叔做一点。王勇心里坏坏地想着。
涮火锅必备的鸭血当然少不了,还有牛百叶,牛肚,还有村里人送的自己做的粉条。不过川味火锅里另一个常有的鹅肠王勇一直都是敬而远之,一点也没准备。倒是弄了一盘子猪肝,涮着吃,虽然没有熘肝尖那么嫩,但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接下来就是各种的蔬菜了。大白菜,圆白菜,生菜,油麦菜,土豆,萝卜,红薯,木耳,香菜,金针菇,……
看着眼前一盘盘的肉和菜,王勇却总是觉得少了什么?缺什么呢?
左看右看最后在冰箱里发现一块豆腐之后才恍然大悟。吃火锅怎么能少了豆腐呢?
满天的繁星升到天空,闪烁着点点星光。白天喧闹了一天的乡村静了下来,一股饭菜的香浓味道冲忙了整个村子的上空。
王勇家里的火锅宴也开始了。俩张方桌拼成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盘盘碗碗。火锅里的汤水正上下翻滚着,一股诱人的香气不断地散发着,勾得人口水直流。
“行了,开吃吧!都动筷子,小田你们别客气啊!想吃啥就吃啥,别外道了。”二爷开口了,之后大家开始纷纷动筷子。
“这火锅底料好啊!王勇,在哪买的?”田宇凡咽下嘴里的肉说道。
“恩,这麻辣锅吃着没那么辣,很香,还不口干,真不错。”大妈也附和道。
“这可不是外面买的,这是老张自己做的底料,我弄了几袋冻到冰箱里了。还有几袋,回头你们走的时候给你们拿着,回家直接用就成,很方便。”干爹曹伟解释道。
“对,回头走的时候给你们都带回去。”干妈也说道。
“那多不好啊!还是留着你们自己吃吧!”刘慧兰赶紧缩了一句,之后还瞪了一眼田宇凡。
“没事,等张叔回来再让他做呗。以后想吃了就给我打电话,回头我好好学学,争取学到手。那还不是什么时候想吃就吃啊!”王勇为了讨好老丈人,直接将他张叔给卖了。张老那是什么身份,在外面那也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也就是王勇敢说出这种大话。
“成了,喝酒!你们别争了,就向王勇说得,让他跟张老弟把这本事学到手不就行了。到时候想吃给王勇来一个电话就搞定。”王大海举着就被跟田宇凡碰了一下,之后一饮而尽。
“就是,这王勇可是你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吃他顿火锅还客气个啥!”二nǎi也放话了。这话就彻底结束了这场关于火锅底料归属的话题。
“好吃,这腊肠真好吃。又香又甜。王勇还有没,回头给我送家去。”大伯毫不客气地直接吩咐道。
“还有几根,一会回家你拿回去吧!过俩天我再去给你买点。二nǎi吃这个小香肠,可香了!”
“这土豆也好吃,还有木耳。”
“我看还是金针菇最好吃,一点也不老。我在火锅店吃每次都塞牙。”
“圆白菜也不错,以前都是炒着吃或者凉拌着吃。没想到着涮火锅也这么好吃。”
“别光吃菜呀!都点吃肉,你看这肉还剩这么多呢?”二nǎi端着盘子就要往锅里放,坐她身边的媛媛赶紧接了过来,将剩下半盘子的羊肉全部倒进了锅里。
“是这菜太好吃了,这肉啊,就顾不得了!”
“要我说啊!还是现在生活的好了,人们都吃肉吃够了。”田宇凡感慨道。
“_可不是,以前我年轻的时候,家里穷。我记得去修水库的时候,在工地我一个人吃了六个大馒头。那馒头一个能比现在的三个大,就那样还挺不到下一顿开饭就饿了。”大伯用手比划着那馒头有多大,也不知是不是大伯太夸张,按他比划的,一个馒头都得有洗脸盆大了。
“可不是,我们那时候在工地干活的时候,做的馒头都跟小枕头似的。我自己最多的时候一顿吃了四个。”大妈回忆道。
“还真是,那时候我们一家一年才分一斤多油,吃肉那只能是想想而已,绝对不敢奢求。肚子里没油水,吃的再多也不顶饿呀!”刘慧兰也感慨道。
“啊!一斤油吃一年?”媛媛看着那盆麻辣的火锅上厚厚的一层油,吃惊地看着自己母亲。
“那时候买肉啊,都是要大肥的,最好是三指以上的膘,要是分肉就分给你瘦的,那不用说肯定你家成分不好,或者就是师傅看你不顺眼了。”
“现在你想要那种大肥肉都没地买了。到处都是瘦肉jīng和人工饲料养的几个月就出栏的外国品种的猪,那种长一年才杀的年猪现在可是稀罕货。不过这一年才给一斤油,那咋做饭啊?“王勇也加入进来。
“这算啥呀!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跟你二爷一年都没发了半斤猪肉,我们每次做饭就把猪皮在锅里蹭俩下就算是放油了。”二nǎi这话让没经历过那个困难年代的王勇和媛媛惊得合不拢嘴。
这也太不可想象了,那做出来的菜跟水煮的有啥区别?虽然从网络上了解过一些那时候的事,可是这跟自己的长辈亲人亲口说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毕竟这主人公可是自己的长辈亲人们啊!
“那怎么不种点花生之类的,然后自己榨油啊?”媛媛将心理的疑问说了出来。
“呵呵,那时候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集体的,吃饭也是一起吃,后来虽然分开了各家单独吃,但是干活中的都是大家一起干。如果你想要自己中点什么,那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大妈笑呵呵地个给媛媛解释道。
“自己种自己吃也不行?”
“当然不行,所有的东西都是集体的。怎么能让个人自己种自己收?后来那是六几年啊,家家都分了一点自留地,一个人才二厘地,当时我们家四口人还没分到一分地。”大伯感慨万分的给媛媛解释了一句。
“哎!那时候,不论丰年还是灾年,就从来没吃饱过?”田宇凡叹了口气说道。
“我们这里还好点,靠着大山。运气好了能弄到点野味什么的改善下伙食。就是这样那也是不够吃啊!我记得那时候什么都吃。白薯藤,玉米棒骨头,磨碎了坐窝窝头吃。”大伯有些回味地说道。
“恩,那玩意根本就没什么营养,还特别难吃。”大妈说到这里不由得嘴里咽了口唾沫,似乎这样可以好咽一点。
“还有白薯粥,那玩意吃的人都胃酸!”源源妈也补充了一句。
媛媛又迷茫了,不解地问道:“白薯粥?很好吃啊!甜甜的,饭店里都有卖。”
“我说的白薯粥可跟你们现在吃的,那是把生的白薯切成颗粒,晒干后放起来。吃的时候直接用水煮,就当米用。”刘慧兰解释道。
二nǎi也拉着远远地手说道:“那些白薯粒煮出来的粥都是黑sè的,一年又半年就靠这东西充饥活命。不过这东西在那时候算是好玩意了,虽然吃多了很难受。最难吃的还是白薯藤粉碎之后做的窝窝头,那个难吃劲儿……”二nǎi说不下去了,甚至罕见地在脸上罕见的露出了一丝后怕的样子,可见这种窝头真的给二nǎi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九十九章忆苦思甜
ps: 现在的日子是真的富裕了,连肉都不愿意吃,吃够了的有多少?房子心有所感,写出了这一章。
有同感的朋友,把票票给房子投两张呗!
接着二奶拉着媛媛的手给她详细地讲起白薯粥的做法。
要先将白薯清晰干净,然后切成成颗粒状。不过也有人就切成片状,等晾晒干后再磨成颗粒或者粉状。
吃的时候就跟大量的高粱米(不是现在吃的那种粘的高粱米,房子小时候还吃过,我们这边一般都叫song米,本地叫法是笨song米,和黏米是两种不一样的高粱米。)混在一起煮成粥。
谈到高粱米二奶有来了兴致,多说了一点:“话说高粱米这玩意是真心的不好吃,主要是拉嗓子很难咽,现在估计已经绝迹了。很多年没见过了,不过在当时那可是好东西,养活了一代人啊。”
“恩,我小时候还吃过几年这东西,不仅煮粥,还做米饭,是比大米难吃多了,主要是不好咽。现在还有卖的,据说这玩意和其他的粗粮一样,很有营养。”王勇跟着说道。
“那时候能一直有白薯粥吃就算是过的相当不错了,这东西甜的很,比其它的那些吃食好吃多了。就这玩意也不能吃到年底,很多人家到年底那都是连一斤肉都割不起。我那时候看见肉两眼能冒绿光,见到老鼠洞那都大挖特挖。”还没等大伯说完,大妈就开口接过话茬。
“能挖到老鼠洞那全家都得高兴至少一个星期。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不仅能吃到肉,一般的老鼠洞里都会有老鼠储存的粮食什么的。运气好能挖到半袋子,够一家人吃一个月了。”
“啊!吃老鼠?”媛媛捂着嘴强忍着呕吐地**。
“好吃吗?”王勇倒是挺感兴趣。因为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集上卖耗子药的说是回收耗子筋,一斤要十几块钱。
十几块啊?当是王勇记得一根冰棍五分钱,酸梅粉五分,糖块一分一个或者二分一个。当是就跟几个小伙伴疯了似地满世界抓耗子。
大伟那家伙说是听他爸说耗子肉可香了。到时候咱们烧着吃尝尝。结果王强和王斌俩人一听这嘴也馋了,干脆就准备抓到了之后大吃一顿再说。还特意让两个熊孩子去找干柴火,就等抓到老鼠以后解解馋。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人们抓的太厉害还是我们这帮人太笨,忙了大半天一只耗子也没有抓到。最后有运气好的逮了一只野鸡烤了,大家伙儿一人分了一块肉,吃的那个香啊!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
不过从那之后,一群小伙伴就惦记上了,都想尝尝着耗子肉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好吃。
“有啥好吃不好吃的?那时候只要是肉,都好吃。”二爷来了这么一句。
“是啊!那时候是真穷啊,不仅没吃的。穿的也没有。都是大孩子做一件,穿不了了给老二,接着老三,然后老四,一直往下排,实在是家里没孩子了就给亲戚朋友家。”刘慧兰的话让远远瞪大了眼睛。
生在城市里的她根本就没有受过这些罪,她出生时,父母都已经到市里教书了。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绝对不会缺衣少食了。甚至手里还能有零花钱。这一点可比生在村里的王勇幸福多了。
“都一样,那时候都是分布票的,一年就给那么一点,这么可能够?“
“谁说不是。那时候困难到啥程度了?连总理的衬衣都是打折补丁的,就这都舍不得换。最后不得已了,才特意做了一个新领子换上。这样看起来好像跟新的一样,其实里面都是补丁。“二奶的这番话让年轻人想起了小时候的那片课文。
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大国总理竟然还穿不起一件新衬衣!不过真实情况应该就是那样。八十年代初的那几年出生的农村人。有几个没穿过补丁衣服,补丁袜子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到上了小学还穿补丁衣服,补丁袜子呢!好像那时候我们同学都那样。唯一的新衣服或者说没有补丁的那是过年的时候才能穿的。”王勇很是感慨的说道。
“你们那个时候应该算是好多了。也就赶上了凭票供应的尾子,比以前可强多了。我们那会什么都得要票。小到一盒火材,大到“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就没有不要票的?”
“连买火材都要票?”|
“那可不,我记得刚到城里参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