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养娃日常-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定国听出赵铣话中的警戒,担忧他察觉了自己努力掩藏的不满和怯意,心中更是惴惴,忙拱手还礼,躬身恭敬地将赵铣一路送出了府衙。

    避在一旁的师爷见赵铣走远了,这才上前低声询问道:“大人,这位大人是谁,不知道他找大人有何贵干?”

    师爷虽然是王定国的心腹,但是到底身份太低,又常年跟随王定国在外任职,寻常哪能有机会见到赵铣这等太熙帝身边一等一的大红人。

    如今见一向骄傲自大的王定国对赵铣如此恭敬,师爷自然是好奇,忍不住一问究竟。

    王定国正憋了满肚子的怨气没处发泄,见师爷自己撞到了枪口上来,忍不住破口大骂道:“本官见个什么人还要跟你区区一个师爷汇报吗!蠢东西!还不滚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师爷被王定国骂得愣在当地,片刻之后,才回过神来,脸上青红一阵,拱手仓皇退去。

    想他多年来逢迎讨好王定国,虽不能说得到了王定国的全然信任,但是往常这么好奇地问一句还是有这份体面的,如今话才出口就被王定国大加斥骂,可见这回的来人身份地位不一般,说的事情也非王定国所乐愿,所以王定国这才把火气都发泄到他的身上的。

    师爷一面好奇,一面畏惧,轻易不敢再打探这件事。

    有时候,不知情未尝不是一种安全。

    多年的职场生涯,师爷早就透析了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402章 喜讯

    至于被斥骂得伤了自尊之类的,师爷是完全没有的。这么多年来他曲意逢迎王定国,才得到了如今安逸体面的生活,所以早就习惯了王定国这些没有缘由的斥骂了。

    只苦了王定国,一想到清剿观音山的匪众他就忍不住两股颤颤,偏偏还被赵铣特地下了封口令,这这件事绝不能对任何人谈起,因此只能自己孤独地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和摧残,听任赵铣随时吩咐了。

    这么想来,王定国对于他十分畏惧的清剿观音山贼匪一事,倒是忍不住生出一丝期盼了。

    好歹早些把这件事情了结了,他才能继续做自己悠闲快乐的知府大人啊!

    赵铣回到红河县之后,将这件事和刘识略略提了提,笑骂道:“由王定国这样懦弱无能的人掌管西川府,怨不得观音山的那伙贼人能够做大,以至于事到如今,难以收拾呢!”

    刘识知道赵铣这话里有了迁怒的成分,是在为他之前受王定国的恶意打压而打抱不平,心中感动。

    毕竟,王定国担任西川府知府也不过是近几年来的事。

    不过仔细地想想,赵铣这话说得也对。

    若不是历任西川府知府都和王定国一样怀着不做不错、得过且过,做完这一任就顺利致仕归乡养老的念头的话,观音山的贼众就是再有背景再厉害,想要达到如今这样能够与一府兵力相抗衡的庞大势力,只怕也要颇费一番功夫,哪里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呢。

    一切都打点妥当之后,赵铣就开始想办法慢慢地渗透入观音山观音山贼众严密的内部防线。

    刘识也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小心戒备应对。

    整个红河县的布防表面上看着似乎没什么大的变化,内里却越发地严密了。

    暖暖三周岁的生日一过,刘识就收到了远在京城的张明华传来的书信,信中说他考中了贡士,虽然名次比较靠后,但总算是能顺利地参加之后的殿试了。对于在殿试的结果,张明华并不敢抱有很大的期望。

    刘识在给张明华的回信中鼓励道,不宜妄自菲薄,一定要摒弃杂念,且沉下心来备考,不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遗憾,至于结果,那就交给命运去裁决吧。

    张明华为人谦逊谨慎、随和亲切,平日里和大家的关系都很好,因此得到他考中贡士的好消息之后,大家都很开心,纷纷表示恭贺。

    刘识将众人的恭贺也都在信中一一代为转述。

    就连暖暖听到张明华榜上有名的喜讯之后,都开心地拍手道:“张先生考中了,真是太好了!这样以后他就能继续跟着爹爹一起做官了!”

    刘识听了暖暖这话,笑道:“暖暖,张先生考中了进士的话,就不能再跟着爹爹为官上任了。”

    暖暖不解,抬头疑惑问道:“为什么呢?”

    “因为张先生也有自己的志向啊,所以他怎么能够一直跟在爹爹手下做一个属官啊。”刘识微笑着解释道。

    暖暖还是不解,双手托腮,一脸询问。

    刘识便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是暖暖和弟弟们一样。暖暖喜爱弟弟们,并且细心地照顾他们,而弟弟们也乐意和暖暖一起玩耍,但是将来暖暖长大了,想要做些别的事了,或是弟弟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喜好,你们还能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吗?”

    暖暖似懂非懂,但是却很坚定地说道:“我会一直喜爱、照顾弟弟们的!”

    明亮的眸子里写满了认真,握紧的小拳头里全是坚定。

    刘识见了这样的暖暖,心中一片快慰,摸摸她的小脑袋,笑赞道:“暖暖好样的,真不愧是大姐姐,知道爱护弟弟们!”

    刘识说这话的时候,可没有想到将来一双幼儿长大了,会被霸气的暖暖“压迫”到“敢怒不敢言”“两眼泪汪汪”。

    红河县的五月,天气已经十分炎热,除了清晨和傍晚,白日里人们寻常都不敢出去。

    这样也好,百姓们都安稳地呆在家里避暑,县中的守卫警戒工作也会减轻许多。

    而赵铣也终于成功地派人打入观音山山寨内,只等着其人传回观音山山寨的具体布防情况和兵力多寡,仔细参详,制定攻占清剿的策略。

    彭瑾见刘识独自一人沉思时,眉宇间比以前更为凝重,甚至还带有一丝摩拳擦掌的热切期待,便知道他和赵先生筹谋的事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甚至是到了最为紧要的时刻,胜利在望。

    刘识不说是什么事,彭瑾也不好出言打探,更谈不上建言献策了,她能做的就是叮嘱众人各司其职,打理好内院,照顾好三个孩子,让刘识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奔忙他的事业,实现他的抱负。

    六月中旬,是一双幼子的“百日礼”,也是一年一度的“双抢季”。

    因为感念于刘识的恩德,所以哪怕是田间再忙,百姓们都特地抽空去县衙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或是一小筐鸡蛋,或是一篮子菜瓜,林林总总的,很快就在县衙门口堆成了一座小山。

    礼物不算贵重,都是自家出产一些东西,但是胜在那份诚心恭贺的心意。

    红河县大洪之后又逢大旱,多亏了刘识未雨绸缪,预先建造了不少蓄水池,里面储水丰富,这才能让他们安然度过这个“双抢季”,粮仓谷满不说,还能期待下一季的丰收。

    想到刘识到任以来采取的一系列的惠民措施,百姓们就心生感激——刘识不仅让他们吃饱穿暖,免于“兵灾妖祸”,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许多蒙学,让他们的孩子能够少交甚至是不交束脩就能够读书识字!

    在百姓们看来,他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们能够上学读书识字,是天大的造化,也是改变他们祖辈刨土求生命运的重要契机。

    他们不怕自己苦,但是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不用再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勉强温饱。

    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当大官,光宗耀祖,就像是邻境上河县的知县大人梁山那样呢!(未完待续。)

第403章 和美(补更2)

    在百姓们看来,刘识不仅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建设蒙学更是给了他们的后辈走入上层的机会啊!

    百姓们自然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

    如今恰逢刘识的一对双胞胎幼子的“百日礼”,他们怎么会不竭尽诚意,前来恭贺呢。

    刘识虽然要忙着一双幼子的“百日礼”,还要忙活“双抢季”以及暗中对付观音山匪众的事,十分忙碌,但还是抽出空来,亲自在县衙门口集体答谢送礼的百姓,并且依旧每家送上一盒点心做答谢礼——既不贵重,显得盛气凌人;也不过轻,让实心实意恭贺的百姓们吃亏,恰恰好,还实惠。

    彭瑾在刘识赴任之初就告诉他,把百姓放在心里不是努力施行惠民仁政自己明白就行了,而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心意,要亲民,这样才能官民融洽,互相体谅。

    要不然感情幽藏在心中,那不就如锦衣夜行,别人怎么会知道呢!百姓不知道他们的长官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谋划设想,又怎么会设身处地地为长官着想,安顺守纪呢。

    大概是和少时的遭遇有关,刘识并不是一个感情外露的人,除非对方是彭瑾这样日日相伴的枕边人,或是安老大那等过命的兄弟。所以当初彭瑾提出这个建议时,刘识一时半会儿的很难接受并实行。

    要他当众宣言对对方的情感,感觉就像是剥光了所有的衣服,在街市上游荡。

    不过,随着上任的时间加长,和当地的百姓相处越来越多,少了最初的互相戒备,当刘识第一次站在人前表达和百姓们有福同享、患难与共之后,他突然发现原来这件事情也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那么难,而且效果果真如彭瑾所说那样。

    譬如眼下,百姓们见他百忙之中特地抽空出来答谢,并且一一诚心实意地送上回礼,顿时都激动躬身致谢,有些人甚至还激动得要流出眼泪来了。

    这样官民同乐的场景,之前刘识都不曾设想过。

    他想到先前对付巫觐时,彭瑾特地建议他找几个在下面当托儿,引导舆论和百姓的情绪,不由地赞叹,他的这个小妻子虽然养在内宅,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往来倒是十分精通。

    这也难怪,后宅,本来就难得是一个平静安乐的地方,尤其是诚意伯府的后院,更是刀光剑影,每日都过得跟在战场上厮杀似的。

    将来,他的孩子们一定不能过着这样的日子!刘识暗暗发誓。

    等到百姓们都散去了,刘识便吩咐人将县衙门口堆着的礼物都一一收起来,放到厨房贮藏,以备日常所需——物尽其用,才是对这些百姓的心意最好的报偿。

    “百日礼”上,刘识恭请祖先,祷告天地诸神,为一对幼子分别起名为刘湛和刘澈——湛,水清澈貌也;澈,水清澄也。刘识希望自己一双幼子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为世俗所渐染,一生坦荡磊落、正大光明。

    满了百天的刘湛和刘澈两兄弟,睡眠的时间比以往稍稍减少,不再继续吃了睡、睡了吃的规律生活,白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百天的孩子头已经能够抬起好一会儿了,身子也长得结实,不用再担心一不小心就折了胳膊或是压着腿儿的。

    因此暖暖再要求抱弟弟们出去的玩的时候,彭瑾也就不再拒绝,只是仔细地嘱咐暖暖各项注意事项,并且亲自跟在后面看护,以防万一。

    暖暖虽然才三周有余,然而因为先天长得壮实,后天营养均衡又勤加锻炼,因此身子抽条很高,看起来跟四五岁的孩子似的,力气也很大,抱起相对来说文弱的弟弟们根本就不成问题。

    彭瑾每每看着暖暖毫不费力地抱起斯文俊秀的刘湛或是刘澈,在院子里晃来晃去的,指点各处的景致给他们看,就忍不住感叹,自己这算不算是“生儿不像儿,生女不像女”呢。

    和同龄人比起来,暖暖简直就是一个“怪力萝莉”!

    怪不得暖暖能够打遍周围无敌手,让附近同龄的小伙伴都心悦诚服地“追随”她,继续“开疆扩土”。

    或许是之前有了和睿哥儿和兴哥儿相处的经验,现在的暖暖在和两个弟弟相处时,总是处处照顾着他们,让着他们,哪怕两人咿咿呀呀地去夺暖暖心爱的玩具,暖暖犹豫不舍片刻,最后也总会大方地让给他们,不再像原来和睿哥儿、兴哥儿那样,霸气地抢夺不放。

    孩子们相处得和睦融洽,作为父母,刘识和彭瑾自然是满心高兴。

    早稻打下来晾晒时,观音山贼众又在周围的县邑发动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劫掠,甚至还伤了人。

    好在红河县被刘识提前布防得十分严密,因此虽然个别地方因为地处偏僻而照顾不及,损失了一些粮食,但是好在没有任何的人员伤亡。

    对于受灾的家庭,刘识都及时给予了抚慰,派送物资钱粮,帮助他们日常过活以及晚稻的顺利播种。

    赵铣听着探子们从四处传回的消息,沉着脸和刘识说:“看来,他们已经按捺不住了。做好准备,这正式的交锋,很快就要开始了!”

    刘识听赵铣这么说,知道他已经基本安排妥当,就等着合适的时机发动正式的进攻,便神色肃然地点点头,回头叮嘱张武等人打起精神,严加守卫。

    不管怎么说,都得让老百姓将打下来的早稻都安全地收到粮仓里,并且将晚稻顺利种到水田里。去年因为洪灾的事,百姓们全年颗粒无收,今年若是再没有收成,只怕就是把常平仓里的粮食全部都调拨出来,都不一定够赈济百姓的。

    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生存都成了问题,还怎么能安顺守纪!

    只怕,到时候内部的动乱都平息不了了,哪里还有功夫对付观音山上的那伙儿贼人。

    估计观音山的贼匪打的也是这个主意吧——把水搅混了,处境愈发艰难的他们才好浑水摸鱼啊!(未完待续。)

第404章 哀求

    要不是知道赵铣对此早有安排,并且一直耐心地等待着进攻的良机,刘识此时肯定要急得上火了。

    不管外头闹得再厉害,一回到家中,只要看到彭瑾带着三个孩子其乐融融、和和美美的,见到他回来就扬起笑脸招呼道“回来了”,刘识就觉得满身的疲惫瞬间全都被驱赶,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这样和美喜乐的家庭,红河县有成百上千户,他怎么能任由观音山的贼众残暴地毁坏它们呢!

    刘识心中愈发地坚定。

    彭瑾关起门来,带好两个孩子,努力地不给刘识添乱,每天都笑盈盈地送他出去,再笑盈盈地迎接他回来,不管有多晚,彭瑾都会像当初在京城的灯笼巷时那样,给刘识留一盏灯,温一盅汤,照亮他回家的路,温暖他疲惫奔忙了一天的身心。

    有时刘识回来得早了,夫妻俩有时间说会儿闲话,彭瑾也绝口不提自己这一天的提心吊胆、紧张惶忧,只是言笑晏晏地告诉他今天暖暖又学会了一个字,或是刘湛笑了几回,或者刘澈又伸手挠了暖暖一下,惹得暖暖夸张地惊叫的,语调平缓、语气温柔,往往她还在轻柔地说着话,劳碌了一整天的刘识就已经头往枕头上一歪,进入了梦乡,酣然沉睡。

    彭瑾看着刘识全然放松、惬意安稳的睡颜,低头轻轻地在他脸颊上印下一吻,柔声笑道:“晚安。”

    然后在刘识身边躺下,牵着他的手或是抱着他的胳膊,温柔和顺、脉脉温情。

    就这样一个忙碌奔、一个提心吊胆地了过了很多天,等到刘湛和刘澈会在被人架着咯吱窝站立时,赵铣和手下伪装成民兵,趁着观音山贼众下山劫掠的机会,故意做出力有不逮、心又不舍的假象,一路追击到观音山脚下,然后一鼓作气,冲锋而上。

    为了不暴露好不容易渗透去山寨里的细作,赵铣故意没有完全避开那些防线,甚至还在在保证没有人员折损的前提下,一路故意被袭击,趁机拆毁了贼人不少的布防。

    等到贼众越来越多,再不撤退就要遭遇重大伤亡时,赵铣这才一声令下,率众有条不紊地退下了观音山,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路线,顺利撤退。

    刘识在城门口等候,见赵铣等人顺利回来,忙迎了上去,一路将人从僻静的小道带回客栈。

    “怎么样,大家都还好吧?”刘识掩上门,吩咐安老大等人严密防守,不得放任何人进来,这才开口来询问道。

    “为了避免他们起疑,也为了趁机拆除他们的防线,好几次我们都直接对上了。不过,此行虽有人受伤,但是却无一人死亡。”赵铣沉声道。

    相比起来,观音山的那伙儿贼人就可怜了,因为没有防备,被他们杀了好几十个。虽然都是一些小喽啰,但是收效也算是不错了。

    “只是,经此一事,只怕他们的布防会更加严密。”刘识皱眉道。

    “这怕什么!”赵铣豪迈地笑道,“在边塞战场上和敌人面对面地列阵厮杀我都没有怕过,又岂会怕这伙儿小毛贼!”

    刘识颇不赞同,劝道:“小毛贼当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中坐镇指挥的人!他们既然能够想着把巫觐推出来,又配合着他蛊惑民心,苦心经营了二十来年,可见不是莽勇无谋之辈。咱们谋定而后动,又焉见得对方不是将计就计呢!”

    赵铣点点头,沉声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放心吧,能够护佑圣上从当年的那场谋杀之中杀出来,我绝对不是那等鲁莽无谋之人,又怎么在这条小阴沟里翻船的!”

    刘识想想也对,赵铣可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当时争夺帝位可比如今清剿图谋不轨的贼匪艰险多了,赵铣当初既然能够一路护佑太熙帝走过来,这次也定然不会因为鲁莽而失手的。

    两人就之后防守以及日后大举进攻的具体细节又商量了一番,刘识这才离开。

    等回到后院,彭瑾罕见的没有像往常一样笑脸相迎或是继续装聋作哑,而是面容沉肃地开口问道:“现在,可以告诉我赵先生的真实身份了吗?”

    刘识闻言立即警惕地朝四周探望。

    “你不用担心,人都被我打发出去了,又拜托了安大哥他们在院外守着,不会走露消息的。”彭瑾沉声道。

    刘识松了一口气,顿了顿,强笑道:“赵先生,是我的知交好友,生意上的伙伴,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吗。”

    知道的太多,就意味着越危险,刘识自己已经身陷其中了,他不想将彭瑾也拖累进来。

    彭瑾见事到如今刘识还瞒着她,因为忧急而不由地生出一份气恼来,声音不自觉地拔高:“若是那位赵先生的身份真的不可对外人言说的话,你以为他会相信你知道了他的身份却死死地瞒住了我吗?!”

    彭瑾的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