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养娃日常-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瑾之所以用铁观音招待约瑟芬夫人,不过是图个新鲜,拿茶来吸引她的注意力,免得她总是一副神思不定的恍惚模样。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

    彭瑾见此,便也不再有话没话的故意和约瑟芬夫人攀谈以转移她的注意力了,只是默默地陪坐在一旁。

    大约是双方都很坚持,这场带有整治兴致的商业洽谈一直到晌午才暂且告一段落。

    等到刘识派张大明过来知会彭瑾准备午饭,下午要继续和约瑟芬先生商谈建立海上商队的事情时,约瑟芬夫人顿时坐不住了,站起身来,焦急地向彭瑾询问道:“夫人,可是大人并不赞同?”

    刘识的意愿,彭瑾总归会了解一些的,就像是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约瑟芬先生一样。

    然而,约瑟芬夫人注定要失望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485章 初成

    面对约瑟芬夫人期待的目光,彭瑾歉然道:“实在是抱歉。这样重大的事情,大人又怎么会让我参与其间呢。”

    她知道刘识心里对于建立海上商队这件事是极为赞同的,而且他不但赞同,还想要以官府的名义入股,以便监管。

    但是商业谈判就是这样,即使自己再渴望,也不能向对方亮明了自己底牌,免得陷于被动。

    这就像是买东西砍价一样,一旦被卖家知道你极为钟爱这样东西,那他便会把价格咬得很死,难以砍下分毫。

    更何况,这件事还涉及到政治目的,彭瑾当然更要谨慎,哪怕她和约瑟芬夫人私交再好。

    涉及到国家军政,就是刘识也不得不摒弃私情,慎重以待。

    显然,来泉州定居这么多年,约瑟芬夫人已经深深地了解到大齐“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协作,是以听彭瑾这么说,她也只是失望地耸耸肩,并没有丝毫的责怨。

    一顿午饭,约瑟芬夫人也是吃得食不甘味、惶急不安的。

    好在饭后暖暖和刘湛刘澈三个孩子,围着约瑟芬夫人叽叽喳喳地问凯特三姐弟怎么没有来,还问候了他们的近况。

    约瑟芬夫人被三个孩子这么一闹一问,暂且忘了前院官廨里紧张的谈判,神情稍稍松懈了一些。

    然而等到三个孩子去午睡了,约瑟芬夫人又陷入了忧急之中。

    彭瑾劝她歇息一会儿,她谢过了彭瑾的好意,请求独自一人到院子里小坐一会儿,调适心情。

    彭瑾无奈,只得随她。

    然而下晌的洽谈如上午一样,似乎总没有尽头。

    约瑟芬夫人眼看着炽热的太阳热度逐渐降低,斜日西坠,一天即将逝去,夜幕马上袭来,还不见前头传出结束的动静,面色越来越白,双手紧握成拳,不住地在原地踱步。

    彭瑾见状,忍不住出声劝慰道:“别担心。我们有句话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即便是今日这桩生意谈不拢,往后合作的机会还多着呢!”

    老实说,前头洽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传回来消息,彭瑾也开始疑虑起来。

    刘识固然有合作的决心诚意,但是约瑟芬先生也有他自己坚持的底线。如果刘识提出来的一系列要求,在约瑟芬先生看来难以接受的话,这件事自然是只能作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倒真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约瑟芬夫人并没有被彭瑾安慰到,哀怨道:“夫人,您不知道,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商队,纵横在海洋称霸,这一直是我丈夫的梦想。为了生计,他已经在泉州消磨了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我多希望他能够重拾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句话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

    前世她不过祈求一个孩子,一个完整和美的家庭,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却最终到死都没能得到。

    不过前尘已矣,现在她已经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幸福,那些往事就让它随风散去吧!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彭瑾劝慰道,“夫人,不用着急,先耐心等候前头洽谈的消息。”

    约瑟芬夫人点点头,一脸哀伤无奈道:“也只能如此了。”

    怀抱着最后一丝侥幸,期待着最好的结局。

    直到暮色四合,天气渐渐暗了下来,西南天的星星已经闪闪发亮,前院官廨的洽谈终于结束了。

    刘识和张明华并约瑟芬先生三个人,相偕来到后院,一路说说笑笑,一副言谈甚欢的样子。

    彭瑾见状便放了心。

    约瑟芬夫人却因为担心丈夫的梦想无法实现,急忙迎了上去,也不避讳有外人在,抓住约瑟芬先生的手就急声问道:“谈得怎么样?”

    “很成功。”约瑟芬先生坦率道,生怕答得委婉一些,又要让妻子着急了。

    约瑟芬夫人的一颗心勐地放了下来,惶急不安之后突然而至的幸福,让她激动的眼泪都落了下来。

    约瑟芬先生环着妻子,轻轻地拍着她的肩头安慰,体贴温柔,绅士大度。

    彭瑾也迎了上来,笑着留客道:“时间已经不早了,先前已经吩咐厨下备了饭,大家等吃完饭再回家吧!”

    “多谢夫人厚爱。”约瑟芬先生婉拒道:“只是我还要回去整理船只船队的事,辜负夫人的一番美意了。”

    彭瑾看向刘识,见他微笑着点点头,便笑着应承道:“如此,就算了。反正往后机会还多着呢!”

    一行人便先送了约瑟芬夫妇离开。

    待约瑟芬夫妇离开之后,张明华也拱手请辞。

    “此次合作还有很多后续事项需要准备。今日不早了,等明日我将细则拟列出来,再拿给大人过目。”张明华拱手笑道,脸上带着即将要干一番惊世大业的兴奋。

    若是这支庞大的海上商队能够建成的话,往后大齐对于海洋的控制必然会大大增强,海陆实力大增,泱泱大国指日可待。

    刘识拱手笑道:“那就有劳子亮兄了。”

    送走了张明华,夫妻二人便一路说说笑笑地回了院子。

    听到刘识说除了官府所占的股份根据约瑟芬先生的意愿压到了最低,他提出来的其他建议全部都被约瑟芬先生接受时,彭瑾诧异得不得了。

    虽然谈判的过程有些艰辛,但好歹结果总能如愿。

    “怪不得别人总说‘武将的刀,文人的嘴’,你明明不是商人,却能在约瑟芬先生这个‘老商人’的手底将价码砍得这么低,占了这么多的好处!”彭瑾掩唇笑赞道。

    “不过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刘识微笑,不甚在意地说道,“世间事总要有取舍,关键是看哪一个后果你更能够承受,哪一个目标才是你最愿意追逐的。”

    “你什么时候成了哲人了?说话这么深邃又内涵!”彭瑾打趣道,说着推了刘识一把,催促道,“快去洗手吧!晚饭已经准备好了,一会儿就能上桌。”

    谈了一整天,刘识早就该累了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486章 伤别

    刘识给了约瑟芬先生一天的时间整理他的船队。

    看似匆促,但是对于早就一直努力筹备促成此事的约瑟芬先生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花了一半的时间整顿船队,花了另一半的时间安排商行的事务,安顿好妻儿家小。

    此次奉献船只商队关系重大,于两方来说都绝不容有失,所以在刘识和约瑟芬先生的共同意愿之下,约瑟芬先生准备带领商队船只,和刘识一道,亲自奔赴泉州海滨戍所,负责具体教习事宜。

    约瑟芬夫人听后十分激动,她是见过海上风浪的,风平浪静时还好,遇到暴风骤雨,一直夺去一船人的性命也是有的!

    更何况,约瑟芬先生此行是去战事频仍的海滨前线,随时都可能会遭遇战火的侵袭的!

    凯特、约翰和伊丽莎白三个孩子,也不舍得约瑟芬先生离开。

    但是,建立一支庞大的海上商队,纵横大海,博取财富,这一直都是约瑟芬先生幽藏于内心的梦想,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实现,他不愿意错过!

    于是一家五口,依依不舍地话别了半日。

    约瑟芬先生为此特地将商行歇业两日,一日用来的安排相关事宜,一日用来让妻儿调整心情。

    到了时间,一大早的,天色刚蒙蒙亮,刘识和约瑟芬先生便带着最优秀的船员一起出发了,直奔泉州海滨戍所而去。

    约瑟芬先生离开之后,约瑟芬夫人便经常带着凯特、约翰和伊丽莎白三个孩子来府衙后院做客。

    一来是一人在家里无聊,总会胡思乱想,担忧约瑟芬先生的安危,想着和彭瑾同病相怜,两个说说话儿,心情总能好一些;二来最主要的是想要借由刘识和彭瑾之间发达的通讯系统,及时了解到约瑟芬先生在泉州海滨戍所的情况。

    对此,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了。

    七个孩子经常凑到一块儿玩耍,感情越来越好,东西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在孩子们烂漫自然的天性面前,早已不再是阻碍。

    后来黄氏听说了,便也经常带着张驹和张骊兄妹俩来,让他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于是大大小小共九个孩子,便经常凑到一处玩耍,虽然偶有争执矛盾,但是很快便和好如初,后院里欢声笑语的从未停歇过。

    这让彭瑾和约瑟芬夫人两个留守家中的思妇,感情上得到了不少的慰藉。

    时间长了,孩子们便慢慢地分出了帮派,各自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玩伴。

    譬如刘湛最喜欢粘着张驹,每每张驹下学后抽空前来,刘湛总是拉着他不放,一本正经地和他一起读书写字,探讨学问;

    刘澈则最喜欢和约翰玩耍,两个孩子一凑到一起,便会拿出轮船等模型捣鼓一番,全部拆散,再重新装回,不亦乐乎;

    暖暖、凯特、伊丽莎白,还有张骊四个女孩子,经常凑到一处,叽叽喳喳的,从女红能一路畅想到大海风光,顺带着带着小鸿升一块玩。

    当然,大多数时候,九个孩子还是凑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刘识这次离开之后,前后一共回来了两次。

    一次是在三月初,彭瑾和刘湛、刘澈两个孩子的生日时;一次是在四月初十,暖暖的生日。

    每一次刘识都是匆忙回来,在暮色四合时抵达,风尘仆仆;又在第二天清早,天尚未亮时就启程离去,行色匆匆。

    饶是如此,彭瑾和孩子们还是很开心,为刘识的暖心举动而感动。

    许生辰愿望的时候,彭瑾在心里祷告,诚求诸天神佛保佑刘识此行平安顺遂、无病无灾,凯旋而归。

    刘湛和刘澈两个就直接多了,当刘识问他们两个想要什么生辰礼物时,两个孩子一人一边,紧紧地抱住刘识的手,仰头认真地答道:“想要爹爹快快回来!”

    孩子们最渴望的礼物,就是父母的陪伴。

    刘识不经然想到自己年少时孤凄寂寞,只觉得眼眶一热,顿了顿,才勉强维持住平和的神色,温和道:“爹爹答应你们,一定会尽快打退敌人,回来陪你们的!”

    刘湛和刘澈闻言虽然失望,但还是乖巧地点点头。

    母亲说父亲离开是为了击退敌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安稳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陪伴呵护之下。

    他们一定要理解支持父亲才行!

    即便是如此,刘湛和刘澈也没有料到,刘识在第二天一大早就悄悄地起程离开了。

    得知消息之后,两个孩子顿时耷拉下脸来,父亲都没有和他们辞别呢!

    一旁的暖暖也不满地嘟起了小嘴,神情却没有责怪,只有想念委屈。

    彭瑾摸摸三个孩子的小脑袋,从桌子上拿起了三只纯白的大海螺,一人一只,分别递给了暖暖和刘刘湛刘澈姐弟三个人。

    “这只海螺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你们想父亲的时候,就把海螺放在耳朵上,听到海上的风浪,就能够想见到父亲了。”彭瑾温柔地劝慰道。

    三个孩子接过海螺,将信将疑地放在耳边。

    果然,下一刻耳边就有低沉喑哑又雄浑壮阔的声音传来,似有风浪扑面而至。

    彭瑾见三个孩子露出惊奇的表情,努力地想要听得更清楚一些,便趁势劝慰道:“你们的父亲现在就在大海上指挥将士与敌作战呢!”

    彭瑾说着,眼前就浮现了刘识一身戎装,立在巍峨的战船之首,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画面来。

    风姿儒雅,刚毅果决,一代大将风范。

    三个孩子看着彭锦,似懂非懂,但都不由得将手里的海螺握得更紧,紧紧地贴在耳朵上,想要父亲更亲近一些。

    等到四月初十,暖暖生日,刘识再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就长了个心眼,晚饭之后,一个个都紧紧地抓着刘识不放,非要和他睡在一处,免得刘识再像上次一样,一声不吭地就离开了。

    刘识无奈,又心疼体念孩子们的一片心意,便纵容了他们这一次。

    一家五口,在时隔一年多之后,再次共同躺在一张大床上,絮絮叨叨,直到倦意袭来,相继进入酣甜的梦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487章 师徒

    第二天一大早,为了和孩子们当面辞别,刘识特地推迟了离开的时间,晚了半个时辰。

    等到天色放亮,孩子们都醒时,当面和他们辞别过后,刘识这才纵马奔去。

    而耽误的这半个时辰,他自然要在路上快马加鞭地赶回来。

    军中纪律严明,他作为长官,若是不能以身作则,按时归营,还如何能服众,让麾下将士听从自己的调令!

    彭瑾想着刘识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的,就忍不住心疼。

    只愿战事早日结束,刘识早日凯旋!

    晚一些时候,天色大亮,阳光渐暖,约瑟芬夫人也带着三个孩子来恭贺暖暖的生辰了。

    同来的还有黄氏并张驹、张骊母子三人。

    至于其他前来道贺的,彭瑾以前方战事吃紧,不宜享乐铺张为由,谢过了他们,又送上了丰厚的回礼。

    知府夫人以身作则,和前线将士同甘共苦,众人当然只会赞扬。

    生日贺礼是当天就送上的,而黄氏等人之所以晚一天再过来,是体贴刘识难得回来一趟,免得打扰他们一家团聚。

    彭瑾小设家宴,招待了大家。

    饭后孩子们凑在一处,向寿星公说着吉祥话。

    暖暖因为思念父亲,虽然脸上带笑地谢过了众人,但是面上总显得郁郁寡欢。

    约翰见状,灵机一动,试探道:“听说你很喜欢那把西洋剑,不如,我来教你我们的剑术怎么样?”

    一直做着女侠梦的暖暖,又怎么会抵抗得了这种诱惑呢。

    闻言,暖暖眼睛一亮,脸上的郁色散去了大半,葡萄般的大眼睛闪动着耀眼的光泽,急切问道:“真的吗?”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约翰拍拍胸脯,语调稍显生硬地来了句俗语,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于是暖暖一路小跑回屋,拿出自己第一次到约瑟芬商行时获赠的那把西洋剑,又一路小跑回来递给约翰:“给!”

    暖暖一脸热切地盯着约翰,认真地学习起西洋剑术来。

    约翰也不过是个才**岁的小男孩,又多年在泉州生活,虽然从约瑟芬先生那里学了一点西洋剑术,但不过是略知皮毛罢了。

    那一点子花架式,在早就浸淫武术的暖暖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所以等约翰的招式耍完一遍,暖暖不但十分轻松地重复了一回,而且还准确得地指出了约翰剑术里的瑕疵,并且予以完善。

    不论从美感上,还是从实用上,约翰耍弄的西洋剑术都完全不能和暖暖从刘识安老大等人那里学来剑术相比。

    约翰见状,一张小脸顿时涨红了。

    被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小姑娘指导剑术,真是丢人。

    更何况,他原本是打算做暖暖的师傅,教她击剑的,却不知道怎么的最后他反而变成了暖暖的“徒弟”。

    这心理落差简直不要太大。

    “不过,我觉得约翰哥哥的剑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明白不同的剑种和相应的剑术互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多谢你了。”暖暖郑重地抱拳谢道。

    先前她用西洋剑耍刘识等人教给她的剑术,总觉得动作迟滞不畅,攻击防守力量都远远不足,为此还苦恼好久呢,绞尽脑汁地改进,收效却甚微,原来是剑术和剑种不相配的原因。

    这不,用西洋剑来施展西洋剑术,就得心应手得多了!

    所以约翰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窘迫难堪。

    “古人有‘一字之师’,约翰哥哥就是我的‘一招之师’。”暖暖真诚地谢过,眉眼弯弯。

    彭瑾在旁边听着,笑得合不拢嘴。

    “一招之师”,这是什么话呀!

    也只有暖暖古灵精怪的能够编得出来。

    约翰被暖暖如此郑重地道谢,弄得不好意思起来,抱拳回礼,谦逊道:“哪里哪里,明明是你的剑术要比我好很多,你是我的老师才对!”

    不过,这样一来,约翰倒也没有了先前自觉丢面子时的窘迫,还勤奋好学地追问道:“什么叫‘一字之师’?是他的字写得比较好吗?”

    “非也非也。”暖暖摇头晃脑,摆摆手,像个小夫子似的认真地将故事告诉了约翰。

    《唐诗纪事》有云:“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古文约翰当然听不懂,所以暖暖贴心地换成了大白话。

    约翰听了啧啧称奇,一脸神往道:“父亲总说大齐的文化博大精深,远非别处可以比拟。看来果真不假!”

    虽然听暖暖说了这个故事,他还是不知道“一枝”到底比“数枝”好在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