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 1979年-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文正字法小词典(试用本)                  吉林人民0。35
    英语常用单词惯用法(福建师大外语系)        福建人民0。49
    创作·欣赏与认识(王朝闻)                  四川人民0。40
    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周扬)    广东人民0。10
    红楼梦主题论(佟雪)                        江西人民0。40
    鲁迅文艺思想散论(肖荣)                    浙江人民0。39
    唐诗(詹)                                上海古籍0。32
    辛弃疾(夏承焘等)                          上海古籍0。17
    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
    (刘开扬注释)                              四川人民0。61
    何其芳诗稿(1952-1977)            上海文艺0。48
    红色小歌仙(吴翕斌)                        福建人民0。23
    雪乡(寒风)                                山西人民0。85
    杏花  春雨  江南(沙白)                    百花文艺0。28
    祖国我回来了(未央)                       湖北人民0。42
    采花节(晓雪)                             云南人民0。50
    考什布克诗选(冯志臣译)                       文学0。31
    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改编)                                   上海文艺0。40
    沪剧小戏集                                 上海文艺0。55
    《电影与戏剧》丛刊(第一辑)               上海文艺1。10
    江南一叶(电影文学剧本丛刊)(菡子等)
    (珠影编)                                 广东人民0。68
    中央突破(电影文学剧本)(柯岗、曾克)     山西人民1。08
    杨排风(长篇曲艺)(庄稼改编)             安徽人民0。21
    再生集(相声)(侯宝林)                   山西人民0。48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上、下)(蒲松龄)     上海古籍2。00
    风(莫应丰)                               湖南人民1。26
    红色交通线(袁静)                         河南人民0。51
    小胖和小松(短篇小说集)(果向真)         文学    0。30
    枫岭晨曲(短篇小说集)                     河南人民0。68
    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                         上海译文1。25
    唐代散文选注(张之选注)                 上海古籍0。57
    长河浪花集(秦牧)                         文学    1。30
    山川·历史·人物(师陀)                   上海文艺0。56
    董希文作品选                               天津美术2。50
    长征路上写生画集                           天津美术2。45
    肖像画展览图录(1978)                 上海美术1。40
广告

1979年第5期;总第5期 … 封一


    参见原版面
封一

1979年第5期;总第5期 … 封二


    图像见原版面
封二

科学出版社出版


    卜辞通纂郭沫若著·即出
     
    石鼓文研究郭沫若著·即出
     
    竺可桢文集精装  4。85元  平装  3。60元
     
    北大计算机教研室编著·即出
    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第二册)
     
    钱学森著·即出    工程控制论
     
    荆其诚等著·即出    色度学
     
    唐敖庆等著·即出    配位场理论方法,中文版、英文版
     
    张元仲著·即出    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
     
    王浩著·即出    数理逻辑通俗讲话
     
    江泽涵著·即出    不动点类理论
     
    李元等译·即出〔美〕伯尔格米尼等著    宇宙
     
    何芬奇译○·九二元〔美〕费米夫人著    原子在我家中
     
    谈祥柏译·即出〔美〕伯格米尼等著数学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962-1974)
    刘寿山主编4。40元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国家水产总局等编著·即出
     
    中国真菌总汇
     
    戴芳澜著·即出
     
    吉林陨石雨论文集
     
    精装4。90元平装3。55元
封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伟大的道路
     
    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
    梅  念译   胡其安  李新校注
     
    这是一部倾注了史沫特莱全部心血的著作,不仅记录了朱德同志六十岁以前所走过的道路,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作者把自己置身于书中,并以非常细腻和隽永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部书译成多种文字,同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成了纪录中国革命的名著。
    (1。50元)
    
    “我热爱中国”  
     
    洛伊斯·惠勒·斯诺著  董乐山译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身患重病时’毛主席和周总理派去了一个医疗小组。本书记述了医疗小组到达后在斯诺家中所发生的动人事情,医疗小组工作的情形,斯诺一家对中国人民炽烈的真挚的感情。斯诺临终用最后力气讲的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
    (○·五三元)
     
    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西德〕王安娜著   龙  翔译
    李良健   李希贤校
     
    一个德国女性,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些工作,与周恩来、宋庆龄等人有广泛的接触,并且访问了延安。1955年回国后,写了这部回忆录。书中涉及抗日战争前后许多重大的事件和人物,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历史的断面。(即将出版)
     
    马克思传 弗·梅林著
    樊  集译  持  平校   一·七五元
     
    列宁回忆录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著 
    杨树人译    二·○○元
     
    列宁印象记  蔡特金著 
    马清槐译    重版印刷中
     
    我的一生  奥古斯特·倍倍尔著
    薄芝宇译   李稼年校    二·三四元
     
    马克思的女儿  奥·巴·沃罗比耶娃等著
    叶冬心译    重版印刷中
封四

1979年第5期;总第5期 … 目录


    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苏绍智
    9记述朱德同志生平的一本好书    廖盖隆
    23《朱执信集》读后    陈  铮
    27读《美国文学简史》    周珏良
    31《简·爱》——小资产阶级抗议的最强音    朱  虹
    41简论《红与黑》    辛未艾
    47《战争风云》,一部新型传奇小说    何满子
    52书讯
    62列宁写的书评    仲  民
    66  笔谈
    72买书不看成补壁,不如画个大书柜(漫画)    华君武
    79可望不可及(漫画)    甘周仁
    68  祭文·悼词    叶圣陶
    71画龙不点睛    傅惟慈
    73余悸病患者的噩梦(漫 画)    丁聪画  罗扬句
    74话说想当然    苏  晨
    80《西谛题跋》序    吴晓铃
    81印度的绘画六支和中国的绘画六法    金克木
    85  有赠    荒  芜
    90宋代散文的杰出代表苏轼
    95郭沫若——中国新史学的开创者(下)    卞  哲
    102从袁世凯看报说到韬奋办刊物    舒  
    106忆吴晗    顾家熙
    111李政道教授谈读书·治学·育人    林  溪
    118尼姆·威尔斯谈《西行漫记》及其他   王福时译
    122我们的著作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沈明国
    127词义·文体·翻译    王佐良
    135 1979年度美国文学奖金(纽约航讯)   董鼎山
    138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书摘)    钟宜山节述
    159一九七九年新书部分目录
目录

定期公布畅销书目


    近年来,广大群众读书的风气一天天浓厚起来了。书籍已经比较大量地出版,辅导读书的刊物也陆续涌现,北京出版了《读书》,上海即将出版《书林》……,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过程,也必定是群众读书风气日益浓厚的过程。
    出版事业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象美国、日本等,他们加强社会读书活动的做法(尽管这种做法也反映了出版商追逐利润的要求),有一些是我们很可以借鉴的。他们用这种办法推广资产阶级的出版物以加强他们的社会体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办法推广无产阶级的出版物以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体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广泛的革命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别人的做法常常大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这些做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广泛、大量地出版书籍,普设销售点,大出普及本,树立某些报刊书评的权威,奖励新人的优秀之作,定期公布全国畅销书目,努力扩大影响,等等。
    这里想来谈谈定期公布全国畅销书目的活动,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从美国的通讯中,我们知道《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出版商周刊》等每周都登载“最佳畅销书目”,长期畅销不衰的书,名字也就不断在这些书目栏里出现。一年终了,又再统计刊登“全年最佳畅销书目”。这种做法,在若干程度上反映了广大读者对书籍的评价,可以引起其他人们的关心,促进书籍的销行,也在若干程度上鼓励了优秀之作。
    资本主义世界受人欢迎的书,不管它是好是坏,我们一般总可以大体知道它的销行数字。象美国出版的《教父》,总计销行了一千多万册,《爱情故事》销行了八百万册;《荆棘岛》,销行了五六百万册。日本的小说《日本沉没》,销行了八百万册。各种畅销书籍的销行数,人们一般总是知道的。
    销行数比印制数更能够真正反映一本书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程度。书印好了,如果有大量积压,长期躺在仓库和书架上睡大觉,那么,印数尽管多,实际上并不能说明它的真正影响。销行数就不同了,不是由公家购买赠送,而是由读者自己掏钱购买的书籍,如果畅销了,是真正反映了它在读者之间影响的程度的。
    我国的出版物,有不少是在扉页或书末登出了印数或汇计印数的。但近年来,好些书籍,因为种种原因(例如纸张缺乏,印数较少,或者以前的印数没有准确统计,等等),这项数字有时竟被省去了。这就造成了一种状况,人们对于好些书籍的印数,影影绰绰,而对于它的真正的销行量,就更是模模糊糊了。
    我觉得这种状况不够好,不但书籍一般都应该标明它们的初版印数或汇计印数,而且,最好还能够在影响广泛的报刊上,定期公布畅销书目。(虽然不需要每周,每月都这样做,但半年,一年公布一次该是可以的吧?)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也许有人说,现在由于纸张供应比较紧张,好些优秀书籍并不能大量印刷,充分供应,为了保证以有限的纸张出版多种的书籍,常常不得不削减畅销书的印数,腾出纸张来印其他的书。因此,从发行数字上有时已经看不出一本书真正受欢迎的程度了。这是有相当道理的。但是,即使如此,公布畅销书目的意义并不致因此就完全消失。受到读者热烈欢迎的书,在这种情形下,有不少仍然能够“脱颖而出”。再说,纸张供应紧张毕竟是一时现象,迟早总是要克服的。而且,目前的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批评。如果大量削减畅销书的印数腾出纸张来印有相当价值的书,那还有若干道理,如果印的是质量平庸、可有可无的书,那就等于不顾读者的迫切要求而去印刷滥竽充数的滞销的书籍了。就是在纸张供应偏紧的情形下,这种做法也是大有可以商讨改进之处的。
    定期公布畅销书目,有什么好处呢?
    它可以帮助广大读者,知彼知己,把自己的状况和一些资本主义工业国进行比较,既知道我们已经达到的成就,也知道我们和某些国家之间存在的距离。
    和解放前比较,我国的出版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旧上海一般新书只印两千本左右,象茅盾的《子夜》,算是畅销书了,在旧时代也不过先后印行了一万册的样子。我们现在已经把这样的纪录远远抛在后头,初版的文学书籍印行一二十万本毫不稀奇了。从书籍的初版印数来说,我们已经超过了好些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印行一二十万本的书就算是畅销书,可以列入每年的畅销书目。一九七八年美国名列第一的畅销小说《契沙比克》,销行了八十五万多册。这样的数字,我们看起来,并不稀奇。日本许多书的初版印数,也大抵只是几千本。两相比较,我们有我们进展很快的一面。但是在出书种数上,在最畅销书的历年汇计印数方面(美、日都达到千万上下的纪录),我们仍然远远落在她们后面;如果加上人口比例来计算,我们的差距就更大。定期公布我国的畅销书目,逐年和自己比较,也逐年和人家比较,有利于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既增强信心,也努力缩短和人家的差距。
    定期公布畅销书目,还可以帮助读者注意选择优秀书籍。广大读者的眼光是锐利的。一本优秀著作出版了,总是很快就能够为读者所发现,并且因而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以至于传遍遐迩。但是,尽管这样,住在较偏僻地方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容易买到书籍的人,和“读书界”较少接触的人,对于一本很受欢迎的好书,茫然不知的难免依旧大有人在。公布畅销书目,再加上增强书评工作,就可以帮助这部分读者多知道几本好书,从而,也就可以扩大优秀读物的影响。
    这样做,也可以给优秀读物的作者以精神的鼓励。对于著述工作者,适当的物质鼓励是需要的但是总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一个作者辛勤劳动,写成的书受到社会的欢迎,列名畅销书目之内;这对于他自己以至其他的作者,都有相当的激励作用。
    这样做,也还可以推进出版社之间的社会主义竞赛。如果定期公布各类书籍的畅销书目,榜上有名的出版社自然光彩些,而对于年复一年,总是榜上无名的出版社,也是一种批判和刺激。对于若干老气横秋的出版社(如果它存在的话),批判和刺激它一下,不是很好么!
    这样做,也还可以帮助批评界了解读者的心理和觉察出版的问题。如果最畅销的书目都反映了读者严肃认真的选择,这自然很好。如果除了反映这一方面的状况以外,也还反映了某一部分读者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的缺陷,批评界不是很可以就此展开批评和讨论,进而帮助某一部分的读者和作者么!
    …………
    因此,定期公布各类读物的畅销书目,我以为是一种可以试行的办法。解放以来,平均主义思想常常在各个领域作祟,“干不干,一斤半”。“干得好干得坏一个样”的事情常常出现,甚而还有人因而滋长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怪观念。这很打击了某些认真做事的人的情绪,也很鼓励了懒汉和善于混日子的人。反正一有什么鼓励,就难免有什么单位和个人要突出一些,提到物质和精神鼓励,就总有一些人要跳出来反对,以为突出了什么什么个人。这种冒充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思想,“干不干,一斤半”思想,是我们各方面事业前进途中的拦路虎,在拨乱反正的今天,得把这样的拦路虎轰跑才行。因此,奖勤罚懒,扬优抑劣的精神,应该贯彻到各个领域去。在出版事业方面,也应该贯彻这种精神,并且认真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才好。
     
    1979,6,17,北京
     
    编者附记:我们支持秦牧同志的建议。怎样做,当然还可以商讨。规定的学习文件,销售量大,但恐不宜列入畅销书目。高级的学术著作,读者面狭,应另有畅销标准。

秦牧
这样的提法不恰当

编辑同志:
    你刊第一期刊登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是一篇思想解放的文章。但我总觉得“读书无禁区”的提法不尽恰当。
    李洪林同志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话:“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但是毛泽东同志还说过这样的话:“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蒋介石的书,我们的出版社不见出版,新华书店不见出售,图书馆不见借阅。这类书大概属于“禁书”吧。李洪林同志的文章也写着:“对于那种玷污人类尊严、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身心的书籍,必须严加取缔。”我们总不能心安理得地去读这种书吧。
    其次是禁书的必要。从古到今,从秦始皇到蒋介石,他们都禁过书。他们为什么要禁书?概括的说,就是为了巩固其政权。我们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岂可不分书的好坏,给一切坏书也大开绿灯,让错误的思想、让毒草自由泛滥?打倒了四人帮,我们把四人帮禁锢的书开放了,这是为了拨乱反正,为了拯救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于不利于四个现代化,不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坏书,必须禁止。这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我们的禁止对象与蒋介石、四人帮不同,禁止的范围也缩小得多。
    禁书如禁鸦片。尽管鸦片有其药用价值,也不能开禁。坏书尽管能起反面教员的作用,也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所以我认为“读书无禁区”的提法是不尽恰当的。
读者来信
白先才
读书不能“无禁区”


    《读书》第一期的《读书无禁区》一文,我看了题目就有气,很别扭,认为是不能接受的。
    “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我是反对的。但我们不能把正确的东西也反对掉。
    我们反对没收《莎士比亚全集》,反对因读《茶花女》而送到公安局去,反对把《瞿秋白文集》打成毒草,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坚决反对。
    我们反对把书店和图书馆的书统统封存起来,反对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