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兴军占领一条街道后,把重机枪往那里一架,马上就能封锁一条大街,任凭清军如何反扑,都只能留下层层叠叠的尸体。

在巷战中,复兴军尽管面对数倍于他们的敌人,但因为清军很多被打散,能组织起来的人员不多,加上武器上的优势,可谓是占尽上风,城内清军陆续被复兴军歼灭、俘虏。

入城的复兴军一边进攻军营,一边还派并占领了衙门、藩库等重地,事先绘制的地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坐镇淮阴的江渝亲自带人冲进了淮阴县城,把知县张秉龙从后衙床底下拉了出来,张秉龙满脸惊恐之色,怒指着江渝喝道:“你,你,你竟敢造反?不怕被抄家灭族吗?”

“清廷气数已尽,吾等何惧之有?”江渝面带微笑的说道,也不理会张秉龙这个小角色,挥了挥手让人把他押了下去。

淮阴这边的战斗结束时,指挥部内的电报如同雪花一般飘来,负责攻打各县城的部队陆续发回战报。

据各部传回的消息,最多的是报告他们在藩库发现了很多银子。

凌成1点30分,上海传回电报,电报员连忙拿着电报向江渝报告:“师长,上海dú立营已经攻下了江南制造总局,在里面发现了大批白银,正在清点数额。”

“好,立即调集船只,马上将白银转移到淮阴来。另外把江南制造总局能搬走的机器设备都给我搬走,搬不走的就留额在那里不管。”江渝打定注意要在上海打秋风,马上下达了一份命令。

……

上海,自接到淮阴指挥部的命令后,上海加强营发动了起义,当天夜里向江南制造总局发动了进攻。

江南制造总局是清廷最重要的兵工厂,这个兵工厂拥有机枪的仿造能力,也有不少机器设备,涉及了很多工业制造项目。

为此清廷在江南制造总局布置了重兵把手,而且还有两挺重机枪。

历史上因为那些重机枪的存在,让进攻制造局的陈其美一群人损失惨重,陈其美本人也被俘虏。

然而这一次,制造局的清军所面对的却是装备精良的上海加强营,他们平日以商团的名义做掩护,但实力却远非上海商团可比。

战斗一开始,清廷的重机枪就遭到了迫击炮的无情打击,清军的火力点被直接炸瘫,上海加强营只用了一个排的兵力进行了一次突击,就彻底瓦解了制造局内的清军意志,成功占领了江南制造总局。

江渝在两淮地区掀起的动作,是有准备,有预谋的。

各地清军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10月14日凌晨4点,徐州宣告攻克。4点30分,安庆宣告攻克。

苏北、皖南各县城也陆续攻克,复兴军经过一夜的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随后各营开始忙碌起来,首先将战利品集中起来运往淮阴总部,由于此时正是秋收之时,各地官府收上来了大笔税款,这些税款都落入了复兴军手中。

同时各营除了留了一些兵力维持县城治安,其他兵力迅速集中。而那些攻打下来的县城,也马上安排了行政人员,在各县成立‘临时县政府’,对当地展开行政工作。

中国长期都是小集权、大社会的统治模式,这种模式即是中央集权,地方放权自治,好处在于成本很低,但缺点就是对地方控制能力严重不足。

地方乡镇可不管官府是满清还是什么,他们只管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兴业党的行政人员到了地方后,在军队的配合下,又建立起了保安队,基本上稳定了地方局势。

10月6日,经过两日的调动,苏北复兴军01旅全面西进,向皖北进攻。皖南复兴军02旅也陆续集结到安庆,向皖北进攻。

此时皖北各县,甚至还不知复兴军已经反清了。复兴军装备了大量汽车,机动力极强,消息还未传到皖北,就已兵临城下。

————

星期天了,可能看书的同学们比较多,今天收藏小小暴涨了一下,鞠躬。

另外一天能否两更,看情况吧!最近落雨忙着和同学开店创业,每天也就是晚上码字,不过落雨会努力的!争取每天两更!

第十二章:收买民心(一)

仅仅用了六天,复兴军就拿下了整个皖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整个安徽和苏北地区。

复兴军占领的地盘虽然大,但声势却并不大。

因为复兴军没有通电全国,而武昌方面早已通电全国,宣布成立中华民国,顿时成了清廷急于扑灭的目标。

复兴军唯一闹得比较大的动静就是攻占上海县城,那里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地方,上海一光复,革命党马上就跳出来摘桃子了。

不过复兴军却丝毫不在意,反而像是蝗虫一般,把江南制造总局搬了个精光,连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都不放过,全都强行把他们送上船,运到了苏北去。

然而接着陆续传出的消息却是让人震惊,复兴军攻克安庆后,杀安徽巡抚朱家宝,随即安徽、苏北失陷的消息也陆续传出。

复兴军以极快的速度,消灭、俘虏了安徽一个镇的新军,以及苏北一个镇的新军,整个两淮地区,也就剩下了一个协的新军是程德全能够调动的。

紧接着,江渝在苏北通电全国,宣布安徽、苏北dú立共和,电文中表示了对武昌革命政府的拥护,承认中华民国的成立。

程德全大为震惊,接着他手到了一封来自苏北的信,是江渝亲笔写给他的,信中表示,希望程德全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地方百姓稳定为重,宣布支持共和。

同一时间,张謇也急匆匆的从南通跑到了苏州,苏州商会会长尤先甲也组织苏州士绅,向程德全提出拥戴共和的建议。

程德全在一帮士绅的策反下,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希望清政府立即改变政策,但这封电报未受清政府重视,随即程德全于10月25日宣布江苏dú立。

宣布江苏dú立的程德全得到了江渝的支持,在随后召开的江苏政府组建会议上,江渝大力支持程德全担任两淮都督。

都督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头衔,真正掌控了地盘才是最重要的。江渝一边支持程德全在政治上站稳脚跟,一边则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消化占领的地盘。

首先向安徽、苏北各县城派遣行政人员,组建地方政府、法院、警察局、地税局、工商局、农业局、水利局、民政局、教育局。一边立即投入财力扩军,这次扩军的规模为一个师,形成两个师的陆军兵力。

同时训练一支武警部队,每个县城派驻一个营的武警,这些武警并非全部驻扎在县城,乡镇同样也要派驻,即县城驻扎一百人,乡镇派驻三十人。

加上武警部队,复兴军的兵力将增加到4。5万,其中武警部队占了一半,这些武警也是暂时的,在未彻底消化地盘之前,还不能裁撤。等消化了这些地盘,武警规模就可以减少,到时候能够把这些武警抽调到新的地盘上维持治安。

再加上警察的编制,人员将超过5万。

如此大规模的募兵,使得募兵要求降低了一些,不过正规军的要求丝毫未降。

同时江渝派人到全国各大学校宣传,公开招募地方行政人员。

管理国家不是军人能干的,军人打完战争后回家颐养天年就是,治理国家还是要交给大学生来。

江渝任用的行政人员都是那种很年青,没接触过官场,没有沾染官场习气的热血青年,他们有志向,有一腔热血,也有冲劲和精力。

贪污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上层不烂,加上完善的监管制度,根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贪污**的现象。

江渝全部任用年青人作为行政人员,即没有沾染过官场习气,也未形成贪污风气,加上监管制度的形成,不可能有官员形成贪污**的党派,只要官员不拉帮结派,也就没有所谓的官官相护,官员一旦贪污就是‘见光死’,就算是有贪污也只能偷偷的贪污,那也无碍大局。

最可怕的问题往往就是,一些官员明目张胆的贪污之后,竟没有被惩办,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别的官员有样学样,心想你能贪我就不能贪吗?结果大家都贪了,一旦大家都贪了,马上就会抱团,形成一个贪腐集团,并发展自己的势力网,时间拖得越久势力网就越顽固,最终尾大不掉。

除了县官,江渝还派驻行政人员到乡镇一级,而村级则施行议会制,即选出一个村议长,再选出十几个村议员。

同时成立了一个‘行政总署’,江渝自任行政署长,至于这个行政总署合不合法,别人说得不算,枪杆子说得算。

就算中央派驻官员下来又能如何?只要兵进不来,可以把中央派驻的官员架空了。给面子的时候可以把他们供着,不给面子的时候,直接乱棍轰走都可以。

一旦江渝的这个行政体系建设起来,那么安徽、苏北将被他牢牢的掌控。

行政总署副署长则是实际进行操作的,江渝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行政的具体实施上,他只负责掌控方向。

副署长的人选很快确定了下来,江渝从培训出的行政人员当中选出了一个能力最出众的人员,是一个二十五岁,名叫赵海洲的大学生,赵海洲的文采并不出众,但是其行政理念很通透,执行能力很强,很快就在行政培训班当中崭露头角。

“属下认为,当前最紧要的是获取普通老百姓的民心,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地方改革。如果我们在没有获得民心的情况下,就去动地主的利益,那么地方上将陷入一片混乱。”赵海洲对江渝建议道,江渝点头说道:“不错,你有什么想法?”

“第一是整顿厘税,目前各地厘税加起来竟有一百多种,几乎无物不税,老百姓怨声载道。第二是稳定物价,最主要的是粮价,城镇居民最关心的就是粮价,但与农村百姓关系不是太大。第三就是降低佃租,不过这会触动地主利益,而且秋收已经过了,可以缓一缓到明年。不过我们可以先取消高利贷,很多农村佃农的高利贷欠的孙儿一辈都还不完。第四就是剿匪、打黑,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欺压乡里的恶霸要打掉,能让老百姓大快人心。剿灭土匪则可以维持社会稳定。第五就是对衣食无着的百姓进行赈济,很快冬天就要来了,我们要让境内不饿死人、冻死人。”

赵海洲一连提了五点建议,江渝年点了点头,随即拿出了详细方案。

整顿厘税是需要的,不过增加财政收入也是需要的。因此厘税全部取消的同时,江渝拿出了一个‘烟酒专卖’制度,烟酒不是百姓的比需品,专卖不会造成什么问题。赵海洲反应道:“以前清廷曾经下过禁酒令,但禁止的是长途贩运,不禁酒店自酿自用。结果造成老百姓没有酒祭祀,后来造成老百姓自己酿酒,如此一来却导致粮食消耗更加严重,粮食不够吃很大原因是酿酒造成的,江南地区本是产粮之地,结果却大量种植糯米,导致连粮食都无法自给。”

“这是一个大问题,那就禁止酒店酿酒,我们自己开设几家大型酒厂,提高酒水生产效率。”江渝决定道,他的一句话,便让那些酒店失去了一个传统的盈利项目,但对老百姓的生活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除了烟酒专卖,生产方面江渝也打算让华东集团进行垄断。垄断能使财富集中起来使用,并且少制造几个大富翁,有钱人太多的时候(即那种有些钱又不是太多钱,数量又如牛毛遍地),必然会和普通老百姓争夺社会紧缺资源,从而产生剧烈的社会矛盾。

烟酒这东西本身不需要什么创新,对民间资本商人能打压到什么程度就打压到什么程度。

粮价的问题,江渝决定让华东集团涉及粮食销售,正所谓谁掌控了粮食就掌控了人民,谁掌控了石油就占空了大陆。

当然掌控粮食销售还是不够的,还要掌控粮食生产、加工、供应,当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因此江渝决定投入一千万元进口粮食,先保障安徽和苏北的粮食供应,免得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同时要在各地开设大米加工厂、面粉加工厂,还要开设养殖场,这也是华东集团要大规模涉及的项目。

除了粮食,江渝为了收买人心,同时也为了配合民政局开展工作,江渝决定向百姓免费发放食盐,即到民政局登记户口,就能按人口领取食盐。等于是放弃盐税这一传统税收项目。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很多时候老百姓被逼得吃不起盐,只能淡食,甚至是吃硝盐。

食盐的生产成本可谓非常低,淮阴的岩盐开采成本比海盐更低,免费发放一点食盐并不需要多少钱,但绝对能收到很好的成效,而且能惠及农村老百姓。

再则整顿高利贷的问题,这要严厉打击,因此行政总署出台了《借贷条令》,废止一切利率高于23%的高利贷,并且可以不还本金。后世是超过30%则定为高利贷,江渝则把高于23%定为高利贷。

还有赈济的问题,江渝弄了两套方案,一个是成立收容所,把那些流浪人员,无人赡养的老人、孩子先安顿到收容所,而对乞丐要强制性收容。

进了收容所之后,如果四体健全,具备劳动能力的,则安排到工厂去做事,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则政府赡养,孤儿则统一安排到工厂当童工,并在工厂的学校接受教育。

同时江渝马上调集3亿银元,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去,用于建设安徽、苏北的公路、铁路、水利。如此一来,老百姓就能到工地做事,让普通老百姓有口饭吃,就不会饿死人,而且能让自己的那些工厂继续开工。

当然,投资水利那种没收益的项目是政府的是,用的政府的钱,目前行政总署的银子只有三千五百万银元,还要向华东集团贷款。

铁路、公路则是华东集团来建设,控制铁路、公路是垄断的重要环节,因为公路有收费站,铁路也有运费。同样是一种商品,华东集团的商品可以用极为优惠的运输价格向市场上销售,而竞争对手却要付出较为昂贵的运输成本。

当然也可以吸纳一些民股,但要确保华东集团绝对控股。

至于剿匪和打黑那是决定要的,抓获的土匪和恶霸,可以拉去挖矿,都是免费的人口红利。

还有那些触犯了法律的重刑犯,枪毙太不划算,拉去挖矿反而能创造效益。

此时的江渝就像是一个土财主,精打细算的进行财政开源,至于节流方面暂时没有什么建树。

————

星期一,这是《民国第一军阀》第一次冲榜!希望同学们多多支持!鞠躬!

第十三章:收买民心(二)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块分金,大肆分女人,这往往是一支政权上台后的行为,从而导致整个集团迅速腐化。

而在江渝构建的复兴军当中是没有的,起事前就约法三章,复兴军的军人,要是想升官发财莫入。

江渝在占据了苏北和安徽之后,并未进行什么大肆封赏之类的。不过江渝却稳定的保障着军人的收入,起码让他们衣食无忧。

裙带关系也是禁止的,军人不能在军中安插亲属,进入军队的门槛也被江渝卡死,人员都是统一招募。但江渝实际上已经给了他们裙带关系,他们的亲属都被安排到工厂去上班了,当然只是一般工人,但收入却比普通工人要高出不少。

对于行政人员,江渝要求更加严格。

行政人员的财产要公开,同时家属不能经商,也不能从政。并成立了信访局,以及媒体监督制度。

对于贪腐人员的惩罚力度也很高,贪十元判一年,贪污超过一千元要枪毙,同时家属也要受牵连,家属将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也不会被任何政府部门录用。

而对于安徽、苏北百姓来说,这段时间无疑是一次很让他们震惊的变革。

短短半个月内,安徽、苏北就改旗易帜了,接着是剪辫子,老百姓们纷纷剪去了脑后那根辫子。

新上台的地方县政府的工作迅速开展,一条接一条的新政策让人应接不暇。

厘税取消了,老百姓不由欢欣鼓舞。新政府对流浪人员、孤寡进行收容,也让老百姓称赞不已。

接着‘两淮行政总署’又开始免费发放食盐,并取消了盐税,更是两省老百姓都沸腾了,纷纷前往民政局登记户口、地契、房契。

同时在军队方面,复兴军在攻打县城时秋毫无犯,之后又很好的维持了地方秩序,碰上有困难的老百姓还能伸出援手。地方政府也不像满清地方政府那样恶吏横行,那些小吏全都对老百姓客客气气的。

这让安徽和苏北的老百姓感到好日子要来了。

在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两淮行政总署还成立了许多宣传队,这些宣传队不断的对老百姓讲解着‘两淮行政总署’的种种惠民政策,把自身确立为‘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保卫老百姓的人民子弟兵’。

宣传队不仅在城市里宣传,在乡镇同样也陆续成立宣传队,宣传人员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而且定期要回去进修,学习新的宣传内容。

在这些手段之下,安徽、苏北民心迅速归附,这么好的政府哪里去找啊!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徽、苏北百姓就变得只知‘两淮行政总署’,只知江委员长,而不知两淮总督。

同时安徽、苏北的粮食价格也因为华东集团的介入,处于一个极为平稳的状态,又因为两淮行政总署以及华东集团的投资,在各地产生了许多工地,吃不饱饭的老百姓不用怕饿死,去做工就能确保衣食无忧,只是辛苦一些。

江渝的‘地方包围中央’的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民心归附之下,在确保军事、经济、工业的优势下,已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安徽、苏北那些临时起事,想要摘桃子的革命党及他们掌控的新军,江渝的则给了他们一些银子,新军则附送了一些枪械、弹药,把他们‘礼送出境’,名义上则以‘支援武昌革命’为理由,意思就是让他们去武昌继续革命,安徽和苏北就用不上你们了。

面对‘复兴军’的霸道,同盟会的革命党甚是激愤,咱也革命了,就算没出什么力,起码你给点汤喝总是要的吧?胜利果实起码得分润他们一些是吧!

不过这个想法显然有些一厢情愿,江渝既然要走‘地方包围中央’的路线,就不允许地方上参杂乱七八糟的势力。

激愤了半天,同盟会的革命党却赶到深深的无奈,复兴军战斗力太强了,他们手上的那些新军,在复兴军起事的时候没有准备,被他们当成清军一起打了,好在他们反应得快立即倒戈起事,否则当天也要被歼灭。一回想当时的战况,很多革命党的新军上上下下都是心有余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