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弹膛壁也较厚实,以避免因发射压力而发生炸膛。因此,“响尾蛇”的大威力专用子弹也可用于“白蟒”手枪,而“白蟒”的子弹装进“响尾蛇”的弹膛后还透着一大截,是无法使用的。
    杨铭筠取出一纸箱子弹。打开纸箱,杨铭筠里面装着50发枪弹。弹体上套着金属套。特制轻量弹头的头上露着铅。弹头的尾部藏在弹壳里,而且也被同弹体自为一体的金属套套着。
    这些子弹是杨铭筠亲手改制的。弹头减轻之后,大大提高了弹速和冲击力,减少了后座力,但其威力足可以射穿两台并棑着的汽车车体。
    在往左轮枪里装填子弹之前,杨铭筠先脱下上衣,把肩挂式套吊在左腋下,插进手枪。一穿上外衣,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手枪的存在。杨铭筠的右手就象毒蛇进攻时三角脑袋一样,闪电般地拔出手枪,左手掀着衣领,右手拔出枪的同时姆指已将击锤扳起,杨铭筠朝着摄像机空射一枪。
    从右手开始动作到击锤落下,只用0。06秒。要知道,这不是从腰间的枪套,而是从腋下的肩套中拔枪射击的时间。杨铭筠没有理由不感到自豪。就是等对打开枪保险时才开始拔枪,也来得及将对方打倒。
    杨铭筠拉开手枪弹仓的闩销,向左推开轮式弹仓,装上六发枪弹,然后将手枪插进肩套。接着,他将30发预备子弹装进弹药包后,连同新补充的打火机型手雷一块塞进衣袋。
    走出屋子时,还没忘了对**说句玩笑话:“换下来的衣服,洗衣费就请部长代付啦。”
    “你要小心。”**说道,“尤其是在东三省活动的时候,东北军刚刚吃了日本间谍的亏,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在火头上,查得那叫一个严,你别冒冒失失的让人当成日本间谍给抓起来,稀里糊涂的丢了小命,到时候可没人知道你老爹是谁。”
    **说的,是指中国对日本宣战后,东北边防军和日本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展开的一系列激战。在战斗一开始,人数和装备都占有优势的东北军就对东西伯利亚的日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但没想到却被日军完全洞悉,兵力较少的日军集中兵力利用东北军各集团军之间的间隙发动了反攻,不但打退了东北军的第一轮进攻,而且给东北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对于进攻的失败,张作霖极为震怒,接连撤换了多名将领。在得知是日本间谍和汉奸的通风报信使得前线失利后,张作霖下令严查严办,结果使得东三省及外两省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那些东北胡子兵自己的仗没打好,净找客观理由。日本间谍能刺探到军情,也是他们无能。”杨铭筠冷笑了一声,“张学良那个花花公子带出来的兵,能打好仗才怪。张大帅一世英名,都毁在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手里。就他们那两把刷子,还想抓到我?”
    “也是,如果他们这样的也能抓到你,那咱们这个组织还是趁早解散了的好。”**笑了起来。
    “我走了。”杨铭筠向**摆了摆手,大踏步的走向了停车场。
    **一直目送着杨铭筠在屏幕里消失,他的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自己当年的风雨历程,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座钟,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了电话。
    此时此刻,中日两军在东西伯利亚草原上的战斗,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1942年7月4日,东西伯利亚草原尚是一片绿意盎然,但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在中国对日本宣战后,震惊世界的西伯利亚战争便就此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这场战斗是由日军先发制人的进攻开始的。
    日本西伯利亚驻屯军第23师团,接到中国对日本宣战的消息后,竟然全都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一直盼望进攻中国的夙愿就要实现。
    1942年7月4日清晨,日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警备骑兵联队第7团的2000余名官兵,在日军骑兵联队长宫本一雄的指挥下,向桑叶河对岸的华军东北军第12国境警备队发起了进攻。
    日军依仗兵力的暂时优势,并靠飞机、坦克、装甲车的强攻,很快占领了沿岸的所有哨所,华军全部退回桑叶河东岸。
    7月6日,中国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为了保卫祖国,我军全体将士要奋起反击,将入侵的敌人消灭在桑叶河东岸。”同时,在东北军最高军事长官张作霖的命令下,东北军在桑叶河西岸集结了骑兵4个团、装甲汽车2个营、炮兵2个连。在得知日军出动飞机、装甲车参战后,东北军随即出动主力坦克部队参战,并很快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7月8日清晨,日军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率日军4500人在装甲车的掩护下,从3个方面向东北军发起进攻。
    在日军进攻前,东北军设立了前线指挥所,东北军骑兵第6师在桑叶河东岸一线进行了部署,在东北军火焰喷射坦克连、狙击连的配合下,设置了三道防御纵深。
    山县武光率主力从正面进攻。宫本一雄率领由骑兵和装甲车组成的快速支队,巧妙地绕过东北军骑兵第6师的三道防线,直插后方的第6师司令部。
    战斗刚刚打响,第6师指挥部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线,师长汤玉林紧张地向前线下达着命令,突然宫本一雄率突击支队成弧形包围上来。日军装甲车上的机关枪炮和重机枪射出的子弹像雨点泼洒过来。第6师的少数警卫部队和手中的轻武器,根本无法抗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师长汤玉林让部下率师电台后撤,自己带兵死守,这时一发炮弹飞来,师长汤玉林和重机枪手同时阵亡。
    摧毁了东北军第6师司令部,击败了有“汤二虎”之名的东北军虎将汤玉林,使宫本一雄得意忘形。然而,他并不知道没顶之灾已经来临。
    东北军第6师师部撤出重围后,立即组织了东北军第17骑兵团和第15骑兵团9个连、东北军第11坦克旅和步枪机枪营、“行者”火焰喷射坦克营、一个装甲车营和一个工兵连。集中了兵员3600人、坦克36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车40辆、重机关枪48挺,在桥头周围的沙丘上向宫本一雄包抄过来。所有的坦克炮和装甲车上的加农炮炮弹一齐射向宫本一雄的装甲车队,重机关枪弹如同暴风骤雨射向宫本一雄的骑兵。在毫无遮蔽的草原上,日军的骑兵被打得人仰马翻,几辆装甲车顿时被坦克炮击毁,燃起了熊熊大火,黑色的浓烟,旋转着腾上高空。这一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使宫本一雄的队伍乱成一团,慌忙后撤至沙丘高地。但是东北军第6师的装甲车早已抄到沙丘后面,装甲车的加农炮一齐开火,把宫本一雄剩余的几辆装甲车全部击毁,沙丘上烧起好几团大火,烤得沙地卷起了旋风。一时沙粒灼人,哗哗啦啦地刮到日军骑兵的脸上身上。东北军的机枪连趁机向高地进攻。重机关枪射出的子弹泼水似的撒向了沙丘上的骑兵。东北军第17骑兵团下马徒步冲锋。日军伤亡惨重。宫本一雄命令全体下马,在沙丘上挖掘环形掩体,向四面八方抗击,同时派出士兵向山县求援。然而剩下的日军骑兵,虽然组成一个个抗击圈,但是,重武器已全部损失,抵抗是脆弱的。面对四面团团转的中国坦克和装甲车,宫本一雄中佐命令实施“肉弹攻击”。
    “肉弹攻击”是日本一代“军神”乃木希典大将在日俄战争中开创使用的,即凭借“武士道”、“大和魂”,以士兵**为武器,不计伤亡,死打硬拼的战法。
    在宫本一雄的命令下,站出来的几个曹长和士兵组成了志愿决死队,每个人怀揣着集束手榴弹,拉开了导火环扑向了中国坦克和装甲车,随着几声巨响,东北军几辆坦克和装甲车被炸起火,敢死队的日本兵也被炸得粉身碎骨。

(四百九十六)第一回合

    (四百九十六)第一回合
    东北军其余的坦克和装甲车看到这情景,就退到较远的地方,而机枪连的火力则严密地封锁着突围方向。
    宫本一雄一看“肉弹”奏效,急忙集中全部手榴弹组织第二批决死队。这时东北军的“行者”火焰喷射坦克连从上风头开了下来,一排12辆,拉成环形喷射着火焰行进,阵地前的草丛和灌木全部燃烧起来,掀起的浓烟烈火以及密密的机枪弹使“肉弹”们无法接近。绝望中,宫本一雄命令受伤的主计官带领几名伤兵,趁浓烟掩护拼死冲回报信,自己和剩下的日军官兵准备死守待援,直到“全军玉碎”。
    这时,宫本一雄所占领的已不是什么阵地,只是一处小小的沙丘,日军被全歼的命运已经是注定了的,突围已不可能了。马已全部被打死,徒步突围是跑不过机械化车辆的,而援军离此最近的山县部队也有10公里,何况山县的对面也遭到东北军的阻击,处境肯定也是困难的。但是山县没有后顾之忧,打不好可以往回撤回国境线。而他——宫本一雄,已是四面无路了,每分钟都有伤亡。正在绝望中,突然在浓烟中摸上来一股援军,如同自天而降,这是日本第64步兵联队的佐藤小队。原来,佐藤少尉奉命率领他的小队奇袭占领东北军的第二座浮桥,这个任务本是有去无回的,但佐藤小队出发时,却迷失了方向。后来听到西方炮声隆隆,黑烟冲天,就向炮声和黑烟处奔来。中途,遇到宫本一雄支队突围出来的伤兵,听说宫本一雄正在危急中。于是,佐藤少尉就自作主张带领自己的小队的600名士兵,趁浓烟掩护冲进了沙丘。这时已是7月8日下午7时。
    宫本一雄看到佐藤小队的到来,真是又喜又惊。但佐藤小队是步兵,没有对付华军钢铁战车的武器,又不是自己属下,而且是自作主张的来救援,没有必要白白地牺牲,浅间的到来只是延长“玉碎”的时间而已。宫本一雄劝告佐藤少尉回归本队。但是年轻的少尉渴望着战斗,幻想着如能保得宫本归队,将立大功一件,而且天皇的武士是不怕牺牲的,面对着优势装备的敌人艰苦奋战直到死去,那是值得骄傲的。而且,自己出发时领受的炸桥任务,事先就已明确此去是“有去无回”。想到这里,佐藤少尉拒绝了宫本一雄的劝告,坚持共同死守待援。由于增加了生力军,天也黑下来,宫本一雄整顿了残余队伍,挖掘战壕加强工事。东北军则用探照灯照射着宫本一雄的阵地,指引西岸火炮进行射击,炮弹在阵地及周围爆炸,将日军阵地前地雷和阵中埋藏的炸药诱炸起火,燃着了运输的汽车,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7月9日午后,东北军第17蒙古骑兵团的巴特尔中尉率领全团乘马冲锋。一阵刀枪混战,前沿的佐藤少尉和他的小队全被砍杀歼灭。只剩下宫本一雄和79名士兵躲在一处灌木丛生的沙沟中顽抗,使暴露的中国骑兵不敢轻易冲近。这时东北军的坦克冲上来了,“行者”火焰喷射坦克从一处斜坡向前猛冲,日军的环形阵地刹那间被烈火浓烟团团裹住。不一会儿,枪声稀疏下来。最后,终于全部停息。只见数十个日军骑兵蹒跚着爬出沙坑,挥舞着马刀,高喊着“万岁!”向前突围。东北军的坦克、装甲车蜂拥而上,连碾带压,将他们收拾干净。
    宫本一雄驱赶着残余的十几名士兵向前冲锋,转移东北军视线,他自己则逃到了一片洼地里。巴特尔立即带领两名战士从斜刺里匍匐前进,发现前面草丛中有一个胖胖的日本军官,正拿着望远镜向前方窥视。宫本一雄没有注意到后面巴特尔正在向他靠近。巴特尔中尉脱掉靴子,猛地起身跃到近前将胖军官压在身下。但是胖军官体力很强,两人翻滚一阵,巴特尔只好拔出手枪冲着对方的腹部连开了两枪,胖军官这才不动了。两名士兵也跑了过来,一检查,正是宫本一雄,可惜已经死了。巴特尔将这位日本军官的肩章、图囊、手枪等物品带回部队,算是给师长汤玉林报了仇。
    这一仗宫本一雄的突击队仅主计官及伤兵4名生还,其余全部阵亡。
    山县的其它两路攻击也不顺利,在东北军的反击下,死伤惨重,落荒而逃。整个战场,到处是坦克履带的痕迹和烧焦的日军尸体,被击毁的装甲车,余烟来尽。空气恶臭熏鼻,死马狼藉。日军士兵们一个个沉默不语,看到被战车碾入沙土中的烂碎尸骨,心惊胆颤。无论军官或士兵,每三个人夹着一具尸骨,悄悄地撤回山县联队本部的阵地上。
    在大沙坑中堆着800余具收容回来的日军士兵尸骨,在军旗前,山县联和1700名残余士兵,向散发着臭气的800多具尸体默悼了3分钟后,尸体被装上十几辆汽车运回新京,他们将在那里焚烧后,做为这场战争的第一批骨灰,被运回他们的日本家乡,去聆听亲人们的哭声。但被中国坦克来回碾压到地底下那些士兵连同“大和魂”,是永远也回不去了。
    日军第64联队步兵在7月8日和9日战斗中,共计伤亡失踪4368人,可以说打了一个大败仗。
    首战交锋,日军吃了大亏,便迅速增兵,以求在中**队大举进攻之前赢得主动。
    日军参谋本部与陆军省完全支持西伯利亚驻屯军的做法,他们从本土运送50000余人进入东西伯利亚地区,并增派了空军部队。日军参谋本部和西伯利亚驻屯军对中日边境的这场战争已不是要对桑叶河东岸的占领,而是全线越过桑叶河向中国纵深进攻。
    面对战争升级,中国政fu决定调钟离卫任37装甲军军长,迎接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现代化战争。
    1942年7月末,中国政fu西北军区副司令钟离卫正与几个助手在哈尔滨城区进行演习。参加演习的有骑兵团的几个坦克兵团的指挥员、参谋长和作战参谋人员。
    演习结束后,8月1日,钟离卫正在西北军骑兵第3军司令部进行讲评。突然,北京来了电话:命令钟离卫立即动身,第二天向最高统帅部报到。
    钟离卫生于1899年。1917年被征召入中**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抗日战争,1925年起一直担任装甲兵指挥官。他指挥的第39坦克团后来改建为中国政fu第一批高速坦克团,钟离卫担任了7年的团长,从而奠定了他的坦克作战理论。
    1931年,钟离卫担任装甲兵第2旅旅长,指挥着第39、第40两个坦克团。1934年担任第5装甲师师长,1937年担任装甲兵第2军军长,尔后任装甲兵第7军军长。
    西班牙内战时,作为高级观察员,钟离卫曾到达西班牙内战前线,考察中国政fu支援西班牙佛朗哥军的作战坦克的性能和作用。
    钟离卫在当时已是中国知名的坦克专家,是中国国内主张大规模使用坦克独立作战的倡导人之一。他主张坦克、炮兵和摩托化步兵结合在一起作战,认为这在行进时间上和巩固保住快速机械化部队的战果上是最有效的作战手段。
    可以说,钟离卫是一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军官和坦克作战专家集于一身的指挥官。
    8月2日,紧急应召赴北京的钟离卫,于清晨走进了陆军部长蔡锷的办公室。蔡锷从地图桌上抬起头来,向钟离卫问过好以后,说道:“日军突然侵犯我们的边界,打乱了我们预先的进攻计划。这是入侵地区7月28日的情况图。”
    蔡锷指着地图说道:“在这一带,日军曾长时间地对我国边防人员进行小规模的挑衅性袭击;而这一带,日军第23师团的部队大举侵入,袭击防卫桑叶河以东地区的我军边防部队。我认为,东北军的进攻和防守战略都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军事冒险。无论如何,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你是否可以立即起飞到那边去,而且,如果需要的话,能否肩负起指挥军队的重任,把部队指挥权接过采?”
    钟离卫恍然大悟,最高统帅部经过细心地选择后,把自己安排在东西伯利亚草原这块棋盘上去搏杀。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呢?他扫了一眼会议桌上那张地图,看到在桑叶河以东开始划了一条日军入侵路线。尽管这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指挥什么样的军队,还不知道日本军队的详情,但他没有任何选择,他也愿意借此一试身手,去迎接困难和险阻。他当即回答:
    “请部长放心!我现在就可以过去!”
    “那太好了!”蔡锷赞赏地说道:“你乘坐的飞机8小时内可以准备好,在中央机场。你到总参谋部那里去,在他那里你可以拿到必要的材料,同时商量一下今后同总参谋部的联系问题。派给你几个专业军官,在飞机上等你。祝你马到成功!”
    同蔡锷分手后,钟离卫来到总参谋部,会见了总参谋长张孝准。张孝准说道:“我没什么可以补充的了,请你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弄清当地的情况,然后,坦率地告诉我们你的意见。”随即,两人安排了一下今后的联系问题。
    这次召见,即没有坐下来研究地图,也没有研究日军的战略战术。这么大的事件,身为最高统帅的大总统吴佩孚竟然没有召见他。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远东之行,将关系到他整个一生的命运。既然如此,他将不顾一切地去打好这一仗。非打不可,还要打胜,他领悟到这一点。
    飞机向东西伯利亚的方向飞去。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飞机在赤塔降落停了一会。赤塔军区司令杨宇廷和参谋长张文惠向钟离卫介绍了新的情况:日军战斗机深入中西伯利亚境内,追逐扫射当地百姓的汽车和马队,干扰军队的供应线。
    8月5日晨,钟离卫到达前线,在第37装甲军司令部听取军长郭松龄、参谋长孙烈臣关于桑叶河以东的战斗情况,没有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钟离卫问郭松龄军长:“你是否认为可以从距战场120公里以外的地方指挥部队?”郭松龄答道:“我们坐在这里,当然,是远了一点。可是在发生冲突的地域,在作战方面我们尚未作好准备。前面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也没有敷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场,而饮用水是最大的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你们准备怎么办呢?”钟离卫问。
    “我们派人去搞木料,然后着手构筑指挥所。”
    钟离卫了解到东北军的高级指挥官只有马占山到过战斗地区,于是请马占山陪同到桑叶河东岸视察敌我双方阵地部署态势。通过对前沿阵地观察,钟离卫认为,至目前为止,各种情况表明,日军并未放弃其侵略中西伯利亚和中国远东地区的企图。估计不久日军将会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时,中国政fu第37装甲军和东北军的骑兵将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进攻,如果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