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龙夺嫡-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番西征的前景如何之判断,满天下就没谁比弘晴更清楚了的,此无他,只因弘晴很清楚老十四压根儿就没打算速胜,至少在老爷子龙归大海之前,老十四是断然不会结束这场战事的,若不然,他拿啥去跟诸位阿哥们争夺帝位,当然了,心中明白归明白,弘晴却是断不会宣之于口的,不过么,这也难不倒弘晴,几句分析下来,便已是从战略的角度说明了此战之前景。
    “嗯……,那炮兵指挥学院依尔看来,该由何人主持为妥?”
    对于弘晴的这么个论断,老爷子显然不是很满意,没旁的,为了此番西征,老爷子对老十四几乎是予舍予求的,除了新军调动一事上不曾答应外,当真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所求的不就是速胜大胜么?可到了弘晴的口中,却是几无希望,这可就令老爷子心里头很有些不爽了,问题是弘晴的分析有理有据,老爷子一时间也找不到甚反驳的理由,也就只能是长出了口大气,就此转开了话题。
    “皇玛法明鉴,孙儿以为唯十三叔能为之!”
    旁人不晓得军事院校的意义之所在,可弘晴却是倍儿清楚的,那可是培养嫡系的摇篮啊,若是可能,弘晴真想自个儿去任那个校长的,可惜他是没这么个机会的,就算三爷登了基,校长的宝座也断难论到他的头上,此无他,眼下是没多少人能看得出军事院校的重要性,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军事改革的逐步深入,看出个中蹊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就弘晴的敏感身份而论,无论是老爷子还是三爷,怕都不会同意弘晴把持住军事院校之大权的,正因为此,尽管心中对炮兵指挥学院之大权可谓是垂涎三尺,可弘晴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十三爷推了出来。
    “嗯,朕知道了,尔且先去忙罢。”
    老爷子目光闪烁地看了弘晴一眼,还是没给出个答复,也没对弘晴先前所言的诸般事宜作出评介,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便即下了逐客之令。
    “是,孙儿告退。”
    弘晴显然没想到事儿就这么完了,一时间还真搞不清老爷子的圣意之所向,不由地便是一愣,然则老爷子金口既开,弘晴却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也就只能是满心狐疑地躬身行了个礼,就此退出了瑞景轩。
    老爷子到底啥意思来着?
    觐见是完了,可弘晴却是满头的雾水,没旁的,他已能确定老爷子此番确是在玩考验的把戏,问题是考试都考完了,弘晴还愣是没搞懂老爷子到底想考啥来着,要知道弘晴可不是第一次单独奏对了,往日里但凡有所议,无论成还是不成,老爷子都会有个明确的指示,可此番倒好,问了一大堆的问题,却愣是无一句点评,当真就令弘晴很有些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

第663章 老十三的请托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初一,帝下诏,准了大将军王之所请,将丰台大营所属之炮兵旅大部划拨西线军中调遣,并着十四阿哥率军赶赴西安,以整军备战;诏书一下,十四阿哥自不敢稍有耽搁,上表称颂,并请即刻启程,帝允之,着大军于六月初五启程,并着三爷率百官郊送。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初二,帝又下诏,着勇郡王胤祥筹建炮兵指挥学院,列入兵部序列,并以丰台大营原炮兵旅所留之两百余将士为骨干,在京师西北之香山建校,着工部配合行事,一应开支由国库支出。
    老爷子这前后两道旨意一下,朝臣们自不免便有些犯嘀咕了——前一道诏书还好说,左右十四阿哥率军出征本就已是议定之事,至于调炮兵旅上前线么,说来也不算太离谱,只是跟后一道旨意一联系,可就有些令人遐思不已了的,当然了,乱议归乱议,那都是私下说说罢了,老爷子的主意既定,却是没谁敢公然唱反调的。
    旁人乱议不乱议的,弘晴懒得去理会,他只知道自个儿算是通过了老爷子的考验,尽管他到如今为止,对老爷子究竟要考的是甚还是迷糊得很,可不管怎么说,那两道旨意一下,就意味着他弘晴已是过了关了,虽说无甚过关奖励一说,可心却已是安了下来,每日里该干啥还干啥,忙是忙了些,可胜在充实,小日子倒是过得舒心不已的。
    六月初九,隔日就是月假了,十天的忙活下来,总算是可以喘上一口大气,弘晴处理完手头最后的一本折子,施施然地出了畅春园,并未直接去颐和园,与候在园门外的李敏行等人汇合之后,打算乘马车回城中的王府一趟,没旁的,弘晴的三位夫人都才刚做过月子,并不宜轻动,也就都不曾搬到颐和园,而是依旧住在了仁郡王府中。
    “小的叩见王爷!”
    弘晴的想法很美好,可惜却是落到了空处,这不,没等他走到马车旁呢,就见一人从旁闪了出来,一头跪倒在了地上。
    “哟,是刘大有啊,免了罢。”
    弘晴定睛一看,这才发现这莽撞冲出的人是老十三跟前听用的管事刘大有,不由地便笑了起来,一抬手,很是和煦地叫了起。
    “谢王爷隆恩,我家主子派小的来延请王爷,现有请柬一封在此,还请王爷过目。”
    一听弘晴叫了起,刘大有赶忙一咕噜起了身,满脸谄笑地凑前半步,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封大红请柬,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高举过了头顶。
    呵,老十三这老小子还真是会挑时候,得,不去还不成了!
    弘晴一摆手,自有边上侍候着的侍卫们上前将刘大有手中的请柬接了过来,递到了弘晴的手中,只摊开一看,弘晴不由地便露出了一丝的苦笑,不过么,倒也没甚废话,只是一摆手,无奈地下令道:“去望月园。”
    “喳!”
    弘晴既是有了吩咐,一众侍卫们自是不敢怠慢了去,齐齐应了诺,侍候着弘晴上了马车,一声喝令之下,大队人马便簇拥着弘晴所乘的马车向两里外的望月园行了去……
    望月园是老十三在城外的别院,乃是东征归来之后,老爷子赏的,原本是栋旧庄园,工部特意大修了一番,去年方才完工,乍一看过去,就跟新园子没啥区别,啥亭台楼阁的,应有尽有,装修上用料也足,堪称金碧辉煌,弘晴还是第一次到此,不过么,倒也没觉得有甚新颖处的,一到了园门外,也用不着通报,施施然地便由一众下人们陪着向后院花厅处行了去,大老远便见十三爷已是站在了厅堂口。
    “小侄见过十三叔。”
    彼此熟归熟,可礼数却是万万少不得的,在这一点上,弘晴素来不会轻忽,大老远便疾步行上了前去,很是恭谨地行礼问了安。
    “得了,你小子就少玩这么些虚的,喝酒去!”
    老十三翻了个白眼,不耐地摆了摆手,而后么,也没管弘晴是怎个反应,转身便向花厅里行了去。
    “呵呵。”
    弘晴早就习惯了老十三这么做派,自不会多计较,也就只是满不在乎地笑了笑,抬脚跟在了老十三的后头,这一行进了厅中,这才发现宴席早已布置好了,满满当当的一大桌菜肴,就等着弘晴上桌开动了。
    “坐,喝酒!”
    老十三显然有心思,话说得极其的简短,招呼了一声之后,便即不再多言,一把抄起搁在桌角上的酒坛子,用力拍开封泥,将桌子上的两只空碗都斟满了酒,而后,默不作声地一摆手示意了一下。
    “好,小侄敬您一碗!”
    这一见老十三一派心事重重状,弘晴心里头自不免犯起了嘀咕,不过么,倒也没怎么在意,在他想来,老十三应该是在为筹办军校的事儿伤脑筋,若是如此的话,弘晴还真就不怎么担心的,此无他,旁的不好说,军校建设一事上,弘晴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帮衬老十三一把,应不算啥难事儿,然则老十三既是没开口,弘晴也不便多言,索性不问,笑着端起了酒碗,朝着老十三一比划,仰头便狂饮了一气。
    “松伍家的小子出了岔子,此事尔想来该是知晓了罢?”
    闷酒喝起来最无趣,三巡下来,老十三已是颇有些醉意了,借着酒劲便打开了话匣子。
    “嗯,略有所闻。”
    弘晴本以为老十三要谈的是军校的事儿,却没想到老十三居然问起了这两日正哄闹着的案子——松伍乃是户部尚书赵申乔的字,其人素性清廉,老爷子曾赞誉其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九年进士出身,一向在地方任职,当过多任的巡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康熙五十二年方才调入京师为户部尚书,其长子赵熊诏乃康熙四十八年状元,现为翰林院侍读,次子赵凤诏,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出身,现任山西太原知府,向以刚直闻名,不畏权贵,为官时日虽不长,在民间已是有了青天之美誉,可数日前却是突然被山西巡抚苏克济弹劾,罪名是贪赃三十余万两白银,消息一经传开,朝野顿时为之震动不已,身在中枢,弘晴虽说并不分管刑部,可对此事却还是知晓一些的,只是在不清楚老十三此问之用意前,弘晴却是并不打算有甚表态性的言论,也就仅仅只是含糊地回了一句道。
    “晴哥儿怎么看此事?”
    这一见弘晴如此慎言慎行,老十三当即便不满地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将话题挑明了来说。
    “小侄怎么看此事无关紧要,倒是十三叔如此紧张此事又是为哪般?”
    弘晴跟赵申乔父子都无交情,尽管很是佩服赵申乔的清廉与刚正,不过么,佩服归佩服,弘晴却是不曾有过插手此案的打算,此无他,弘晴的身份实在是太过敏感了些,在老爷子殡天前,弘晴都不想有甚节外生枝的事儿发生,正因为此,这一见老十三似乎有请托之意,弘晴的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可也没直接拒绝,而是不动声色地反问了一句道。
    “嘿,就知道你小子会这么问,爷也不瞒你,早年爷去湖南公干之际,欠了松伍不小的人情,他那人清廉如水,纵使遇此大事,也断不愿轻易求人,可爷却是不能坐视不理,直说了罢,爷今儿个请你来,就是想让你小子接下此案,若是那赵凤诏真有贪墨之行径,但杀无妨,若是无,就还其一个清白,如此可成?”
    弘晴这么一问,老十三当即便笑了,无甚顾忌地便道出了请托之言。
    我勒个去的,你小子倒是说得轻松无比,问题是这案子又岂是那么好接的!
    一听老十三这般说法,弘晴的头顿时便大了几圈,没旁的,此案看似简单,可背景却相当复杂,涉及到苏克济等一大批山西旗营出身的权贵——赵凤诏在太原任上可是得罪了不少山西旗人权贵们,在官场上更是几乎得罪了山西大半官员,此无他,他要树清廉,旁人可就不好玩贪墨了,至于整顿地方秩序,更是令太原城中那些骄横惯了的旗人大爷们屡屡挨刑罚,其之所以落到眼下这般田地,可以说是山西通省官员以及权贵们一致操纵的结果,毫无疑问,这等闲事可不是那么好管的,一个不小心的话,闹不好连弘晴自己都得栽了进去,那乐子岂不得大了去了。
    “此事且容小侄思忖一二可成?”
    这案子固然是棘手得很,可也不能随便拂了老十三的面子,再说了,赵申乔以及其长子都在朝中任着要职,若是能通过此案,将这一家都拉到己方的阵营中,显然是个不小的助力,尤其是赵申乔,此人眼下可是正儿八经的户部尚书,倘若能将其拉拢过来的话,那岂不就能在四爷的地盘上****了一根大木桩,收益着实不算小,当然了,前提条件是这案子能翻得过去,至于其二么,还得赵申乔肯低头,否则的话,要冒的风险也未免太大了些,弘晴自是不可能轻易便作出个明确的表态,也就只能是含糊地回应了一句道。
    “也成,如今案子既已闹到了皇阿玛处,旨意也该就在这一两日下来了罢,你小子尽快好了,来,接着喝!”
    老十三自是清楚弘晴的顾忌之所在,然则有些话,他也不好说得太过分明,只能是稍稍暗示了一番,便即就此转开了话题……

第664章 不好管的闲事(一)
    弘晴到了底儿还是没给老十三一句实话,哪怕其后老十三又多方试探了几回,可惜全是做无用功,倒不是弘晴矫情,而是赵凤诏的案子干系不小,牵涉极多,在不明情形之下,弘晴又怎可能轻易便给出个明确的承诺,再说了,就算弘晴想出手也不成,兹事体大,终归须得三爷点头方能成事,若不然,万一引得三爷起了猜忌之心,那后果须不是好耍的。
    “孩儿叩见父王。”
    弘晴心中有了牵挂,这酒自然也就喝得不甚尽兴,戌时尚不过半,便寻了个借口辞行,也没再回城,而是乘着马车到了颐和园,问知三爷尚在书房,径直便赶了去,这才刚从书房门口处的屏风转了出来,入眼便见三爷正泼墨挥毫地题着副中堂,弘晴脚下略略一缓,待得三爷搁了笔之后,这才疾步抢上前去,恭谨地行礼问了安。
    “哟,晴儿来了,怎地,尔今日不是说要回府么?”
    这一见弘是晴到了,三爷不由地便是一愣,疑惑地便问了一句道。
    “回父王的话,孩儿原本确是要回城中一趟,只是方才下了班,十三叔着人来邀,孩儿切不过,也就去了,席间,十三叔有所请托,孩儿不敢遂决,特来请父王明示行止。”
    三爷有问,弘晴自不敢怠慢了去,赶忙将事情经过简单地陈述了出来。
    “哦?说说看。”
    三爷对在军中颇具实力的老十三一向是颇为看重的,也有心要将其拉到自个儿一方,正因为此,这一条是老十三有所请托,三爷的兴致立马便大起了,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起来。
    “好叫父王得知,事情是这样的,十三叔与户部尚书赵申乔有旧,自言曾欠其之人情,此番赵大人之次子赵凤诏被山西巡抚苏克济弹劾,言其贪墨三十余万两白银,事已闹到了皇玛法处,十三叔自己不便出面,便托请孩儿关切此案,兹事体大,孩儿实不敢孟浪应承,一切自当由父王做主。”
    弘晴原就是来请三爷做个决断的,自不会有甚隐瞒,这便言语简练地将十三爷的请托之事道了出来。
    赵凤诏的案子眼下正哄传不已,三爷自不会不知晓,此际一听老十三请托的事竟是此案,三爷自不免便犯起了踌躇,没旁的,此案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可背景却是相当之复杂,问题似乎是出在赵凤诏身上,可其实矛头却是对准了赵申乔。
    赵申乔其人刚直,在朝野间得罪的人极多,不止是山西那帮子旗人权贵们对赵申乔有怨疚,朝中不少官员也对赵申乔颇多微词,就连方苞也与赵申乔有些旧怨,至于四爷就更不用说了,自打赵申乔到了户部,可是没少与四爷发生龃龉的,换而言之,赵申乔在朝中可谓是四面皆敌,之所以一直能屹立在朝堂上,那是因着老爷子对其宠信之故,可眼下么,这案子既是能闹将出来,显见老爷子对其的宠信已是不复往日了的,这当口上插手此案显然有些不智,只是话又说回来了,若是能收了老十三的心,哪怕不能将赵家父子拉进自家阵营,那也是值了的,个中利弊参半,自不由得三爷不为之踌躇难断的。
    “唔……,来人!”
    三爷犹豫了好一阵子之后,还是没敢轻易下个决断,这便眉头一皱,高声断喝了一嗓子。
    “奴才在!”
    听得响动,侍候在书房外的书童墨雨自不敢稍有耽搁,赶忙大步行进了书房,抢到了文案前,恭恭敬敬地应诺不迭。
    “去,将夫子与李先生都一并请了来。”
    三爷没甚废话,直截了当地便下了令。
    “喳!”
    这一听三爷如此吩咐,墨雨自不敢怠慢了去,赶忙应了一声,急匆匆地便退出了书房,不多会,又已是陪着陈、李两大谋士转回了书房中。
    “夫子,子诚,小王有一事难决,还请二位帮着分析一二,唔,事儿是这样的,今儿个老十三请了晴儿去,说是要托请晴儿关照赵凤诏一案,您二位对此可有甚见教否?”
    一番客套的寒暄之后,两大谋士尽皆落了座,而三爷也没多啰唣,开宗明义地便将议事的主题道了出来。
    “王爷明鉴,属下以为此案干系非小,贸然插手其中,恐多有碍难,且,以王爷如今之威势,只消徐徐图之,将来自无须忧虑过甚,窃以为万事当以稳妥起见,坐观可也。”
    李敏铨显然是不赞成插手此案的,这不,三爷话音方才刚落,他便已是不以为然地给出了坐视不理的建议。
    “嗯,子诚所言颇是有理,只是老十三既是开了口,若不有所表示,却恐其心有怨疚,此又当何如之?”
    三爷何尝不知此案背景复杂,贸然插手其间,胜负其实难料,得失之间更是不好说之事,只是就这么不作为地放过了拉拢老十三的机会么,三爷又有些不甚甘心,这便沉吟地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窃以为虚应其事便好,以王爷如此之地位,多一十三爷,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有固然佳,没有也自无妨。”
    李敏铨自是听得出三爷的心思之所在,不过么,依旧不甚在意,直言不讳地便解释了一番。
    呵,这厮未免太小看老十三了!
    对于李敏铨的分析,弘晴大体上是同意的,不过么,在对老十三的判断上,弘晴却是有着不同的看法——老十三乃是天家子弟中难得的干才,能力上并不比四爷等人差,比起五爷、十二爷之流则更是强出了老大的一截,但这并不是弘晴重视之所在,此无他,满天下有才干的人多了去了,倒是不差老十三一人,至于其所把握着的军事潜力么,也不是弘晴最为看重的,真正令弘晴欣赏老十三的就一点,那便是忠诚,只消能令其归心,便不虞其有反叛之举措,而这才是弘晴会对插手赵凤诏一案有些兴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当然了,这等场合下,为避免三爷的猜忌之心,弘晴却是不会出头去反驳李敏铨的论断的,也就只是静静地听着罢了。
    “夫子以为如何?”
    听得李敏铨这般说法,三爷深以为然之余,拉拢老十三的心意顿时便淡了不老少,不过么,却并未即刻便下个决断,而是又将问题丢给了默然端坐在一旁的陈老夫子。
    “小王爷对此案本身可有甚看法么?”
    陈老夫子并未回答三爷的问话,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弘晴,声线淡然地问了一句道。
    “夫子明鉴,此案学生也是昨日方才看过了弹章,具体案情如何尚有待厘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