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士子风流-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在了杨廷和眼里,面对一个如此眼热于次辅之位的人,杨廷和会怎么想?

今日他可以图谋次辅,那么明日呢?

第三百一十八章:节操碎了一地

内阁,是杨廷和的内阁。

换句话的说,这里是他老人家说了算,甚至是毛纪,也必须在杨廷和的掌握之下。

他需要的部属,而不是榜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做法无可厚非,内阁大臣们不可能个个都如三杨内阁或者是刘健内阁那样的和谐,既然不和谐是大概率的事实,那么不妨就用强力的手段制造和谐,这个和谐就是,杨学士说你和谐就和谐,你敢有歪心思,他会毫不犹豫的弄死你。

而毛纪犯得错误就是,他有点飘飘然了,这不是个好兆头,杨廷和整垮蒋冕,可不是为了让你毛纪冒头,他这是立威,当然,按资历来说,这次辅终究还是毛纪的,可问题在于,毛纪表现的太早了。

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可是想想皇帝和太子,那就好理解了,按理说,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可纵是老皇帝奄奄一息,你这太子若是敢表现的太过欢喜,怕也得倒霉。

杨廷和要的就是态度,他没点头,自然就还轮不到毛纪,当然,杨廷和倒还不至于一棍子把毛纪敲死,刚刚弄了个蒋冕,若是毛纪再出事,难免引人议论,况且毛纪平时还算乖巧,杨廷和只是想借机敲打一下而已。

可就是这么一下不轻不重的敲打,却是把毛纪吓坏了,毛纪脑子嗡嗡作响,脸色青白不定,最后小心翼翼的道:“杨公……我……”

杨廷和却是压了压手,打断了他的话,他微微一笑,道:“老夫知道你有你的难处,陛下平倭,固然有他的小心思,可是你呢,你极力反对,怕也有你自己的私心吧。”

毛纪愕然一下,期期艾艾的道:“我……我怎么可能会有私心,只是一旦起了战事……”

杨廷和轻轻叹口气,道:“你不必再说了,起了战事,国库难免收支就要紊乱,再过些时日,你就要接掌户部,这国库在别人手里没什么事,可是一到了你的手里就出现了亏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嘛。”

毛纪心里一暖,道:“杨公明鉴,我确实有这个心思,不过另一方面……”

可惜杨廷和根本不给毛纪一点机会,他继续道:“可是国库是国库,你站在户部的角度上,自然想着的是国库。可是天子和老夫站在朝廷的角度,想的却是整个国家,我大明沃土千里,带甲三百万,却有跳梁小丑,肆虐神州,虽是疥癣之疾,可朝廷若是不发兵,岂不是为人所笑?”

毛纪呆了一下,道:“杨公的意思……”

杨廷和却又微微一笑:“可是话说回来,陛下平倭,和老夫的平倭不同,陛下平倭,先整顿卫所,老夫却以为,这是徒劳,你说要从长计议,要徐徐图之,却也没有道理,要平倭,就要先有平倭之策,且再看看吧。”

毛纪一开始听杨廷和极力赞成平倭,心里猛地觉得不对劲,可是后来听到杨廷和的后半截话,心思总算放了下来,连忙道:“后日按理是廷议,陛下现在如此急切于平倭,内阁这边的章程他又不满意,只怕后日的廷议,陛下是要打算抛出来让大家讨论了,我听说,现在外头确实有不少风声,也有不少大臣极力赞成平倭,怕就怕那个时候……”

杨廷和微微一笑,道:“这件事,就不怕问老夫了,你自己心里思量吧,你是内阁大臣嘛,再过些时日就是次辅,难道连这个事都办不妥?”

毛纪精神一振,至少杨廷和没有反对他的政见,凭着这一点,他就觉得足够了。

从杨廷和的值房出来,毛纪的案牍上已经积了一沓待拟的奏书,他坐回自己的椅上,却没有拟票的心思,突然想起什么,寻来一个书吏道:“徐编撰回来了吗?老夫这里有一份票拟,要让他代为抄录一下。”

书吏是刚刚从待诏房那边过来的,摇头道:“回大人的话,还没有回呢,若是回了,肯定去叫人去翰林存档,到现在他那值房还是空空如也,要不,小人去请李翰林或是杨翰林来一趟?”

毛纪目光一闪,变得意味深长起来,道:“这就不必了,你下去吧,是了,让张舒来一趟,斟茶过来。”

那书吏连忙去叫人了。

张舒是通政司的差役,专门负责传递票拟和奏书,他和毛纪是同乡,平时关系不错,听到毛纪传唤,他自然不敢怠慢,连忙斟茶过来,在毛纪身边候命。

毛纪吃了口茶,皱眉道:“今日的茶不香。”

张舒紧张的道:“大人,这还是武夷岩茶,都是按着大人的吩咐炮制的……”

毛纪将茶盏放下,抚案道:“茶是好茶,奈何老夫却非品茶之人。”他眼眸一眯,道:“徐编撰一直逗留在东暖阁,这事你知道吧?”

张舒心里咋舌,晓得毛大人这是要进入正题了,连忙点头道:“小人也听说了,方才递了些票拟给司礼监的太监,听说徐谦和陛下说了好一会儿话呢,宫里这些没卵子的东西,最是津津乐道这个,谁的圣眷好,他们也拿出来吹嘘,倒像是他们……”

毛纪没心情听他胡扯,道:“陛下若是再见徐谦,你要通报一声,还有,吩咐一下外头的人,这徐谦有一举一动,都要通报,老夫总是觉得,这个徐谦在鼓捣什么东西,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要坏了事才好。”

张舒嘻嘻哈哈的笑道:“不过是个翰林编撰,大人这样在意做什么,大人捏捏手指头,都可以将他碾成粉末,教他死无葬身。”

毛纪冷冷笑道:“你懂个什么,这朝廷多的是给事中制约尚书、侍郎,也多的是言官整倒内阁大臣的先例,经历了这么多事,老夫再门缝里看人,那就真无可救药了。”

……

一份份的传报,每日按时送到毛纪的手里。

可是毛纪反而越来越疑惑了,事实上,徐谦这几日的行踪确实诡异,诡异的有点不太像话,似乎他特意让人用快马,去了杭州一趟,具体去做什么,却是知之不详。

去杭州……莫不是向明报求援?

毛纪心里有个预感,预感徐谦一定会从中作梗,会横插一杠子,明报也确实让毛纪有了那么点忌惮之心,毕竟这份报纸在江南颇有影响,可是他随即一想,又觉得自己多心,说的难听些,总共也就三天时间,就算是快马加急,那也不过是打个来回而已,远水救不了近火,徐谦最多弄个写了支持平倭的文章印在报纸上,可只是一篇文章,想要扭转乾坤,却未免有点高看他了。

如此看来,这徐谦在明报上头做文章,似乎还不足以雪中送炭,这东西至多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倒是有一件奇怪的事引起毛纪注意,这几日,徐谦一直都往东宁侯府上跑,两天的时间去了两次,驻留的时间也不短,下了值就呆在那里,没一两个时辰不出来,出来的时候一身酒气,有时还是陆家的人送回去的。

陆家……

对于东宁侯,毛纪倒是真有几分忌惮了,大明朝的世家可不能单单看爵位,别看陆家只是一个侯爵,可是已经传承了六代,可谓枝繁叶茂,在亲军和京师五大营中影响不小,这也是为什么嘉靖给徐谦和陆家赐婚的原因,徐谦是嘉靖的心腹,赐婚陆家,某种意义来说是拉拢陆家,只要稳住了陆家,某种意义来说,新天子足以高枕无忧。

徐谦去陆家做什么?莫不是有什么阴谋……

毛纪狐疑不定的时候,事情倒是水落石出了,据说在徐谦见嘉靖的前一天,徐谦也去过陆家一趟,同样是吃了许多的酒,呆了一两个时辰才醉醺醺的回到府上。如此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莫非是自己太过多疑?

这两个疑点,像是梦魇一样让毛纪挥之不去,可是每次理智的琢磨,又觉得背后没什么深意,徐谦假若当真得了嘉靖授意,想要暗中捣鬼,应该多联系御使言官才是。可是话说回来,徐谦和都察院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到现在都察院里提到徐谦都是恨之入骨,当年徐谦毕竟得罪都察院有点狠了,大部分御使都清高的很,一向爱说别人是非,可是徐谦从前动过都察院的御使,在这个群体看来,徐谦简直就是奸贼中的奸贼。

“问题出在哪里呢?”

越是到了廷议临近,毛纪越是有些不安,可有些时候,他又不禁自嘲的笑了笑,对自己说:“不过是个翰林编撰,怕个什么?老夫宦海几十年,还怕他一个徐谦?”

第三百一十九章:交锋

其实如毛纪所闻,徐谦这几日既没什么寻常,又没什么不寻常,每日清早去内阁当值,当值时起草一下圣旨,或者和李时、杨慎闲谈。

李时是二甲进士出身,可是为人老练。而杨慎与徐谦有着相同经历,杨慎也是状元,在正德年间,他师从于李东阳,拜李东阳为师,在其门下学习功课。

徐谦的恩师是谢迁,谢迁与李东阳都曾在刘健内阁中显赫一时,光芒四射。

从某种意义来说,徐谦和杨慎的关系更密切一些,这时代的官,出身毕竟最重要,谈及师从,杨慎和徐谦都不禁唏嘘,不管怎么说,二人至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推崇刘健内阁,只是……争议也不是没有。

杨慎认为,若是朝廷奸臣当道,大臣应该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继续与奸臣周旋下去。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只是杨慎每每兴匆匆的提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徐六首同学就老脸一红,忍不住要争辩几句,倒不是他不认同这句话,可是恩师谢迁当时迫于刘瑾的压力致仕,而李东阳则继续留在内阁,他总是觉得,这位杨状元分明是在拐着弯的骂他恩师‘临阵逃脱’,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不反驳才怪了。

其实两个人暗中都在卯劲,师门之争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若是有人问起刘健内阁中谁贡献最大,刘健无疑是最耀眼的人物,可是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却很有争议,二人都曾大功于朝,也都同样为弘治中兴立下赫赫功劳,真要说谁更厉害一些,还真说不准。

只是徐谦和杨慎这两个学霸却不同,他们显然都认为各自的恩师更厉害高明一些。

于是乎,徐谦起草了圣旨,杨慎便会拿去仔细核实,就等着徐谦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上,自然徐谦也是这样做。

最惨的自是李时,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两面派,压力是很大的,他对着徐谦笑,对着杨慎也笑,风一吹,他就得琢磨着往哪边倒合适,这老狐狸成了精,每天的所作所为就是安慰和夸奖。

“徐编撰起草的圣旨心思细腻,条理清楚,治河在乎于疏而不漏,若是按这份圣旨治河,必定让人信服。”

“妙哉!杨侍讲的行书有乃父之风,大气开阖,媚而不妖,惊动天地也。”

“徐编撰果然不愧是我大明不世出的……”

李时每日都在睁眼说着瞎话,不过这几日似乎在期盼着什么,心情却都是极好,他平素生活简单,在值房里一副混日子的模样,有时令杨慎很看不惯,其实连徐谦自从上次听了他的一番琢磨之后,渐渐也对他观感下降了。

墙头草嘛,难免让人轻视。

徐谦已经渐渐融入到了这个环境里,其实内阁的待诏房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同僚们虽然不单纯,却总还算无害,下属们虽不精明,至少对他敬若神明。

其实翰林是闲职,平时也就读读书,舞文弄墨而已,但凡能进这里的都是大明朝的精英,舞文弄墨毕竟都不算什么。

到了六月十三,快到下值的时候,内阁那边有请,徐谦过去,便看到杨廷和和毛纪二人在那儿候着他,杨廷和和颜悦色地问他:“老夫让你写一道治理松江的章程,徐编撰写了吗?”

徐谦为难地道:“时间紧凑,只写了一半。”

杨廷和遗憾地道:“明日就是廷议,时间怕是来不及了,待会儿你用些心,劳烦你今日就将这章程奏本拟出来。”

徐谦颌首点头道:“是。”

就像是漫不经心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杨廷和微笑道:“是了,明日廷议,你来负责记录廷议,如何?”

他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让徐谦警惕起来,翰林负责起居记录,这是朝廷的规矩,可问题在于,廷议的记录往往都是老油条来干的,徐谦才刚刚入翰林,上次天子和阁臣奏对,他就把事情办‘砸’了,现在又让他去记录,这分明是剥夺他在朝中纳谏的权利。

翰林是有资格参加廷议的,不只是如此,翰林因为清贵,所以在廷议之中也有奏事之权,而一旦负责记录廷议,这就等于是剥夺掉了徐谦奏事的权利,总不能在这满朝文武面前,徐谦在一旁作着记录,然后突然一下子跳出来奏事吧。

杨廷和或者是毛纪显然不想让徐谦在廷议中说什么话,可是徐谦有些话却又非说不可。

现在问到了头上,徐谦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了,他毫不犹豫地道:“下官只是新晋翰林,廷议这样的场合让下官记录廷议纪要怕要误事,老大人固然想赋予重任,可是下官无才无德,还请老大人另请高明。”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这是婉言拒绝,当然,徐谦并不指望自己这一番话就可以让两位阁老改变主意。

杨廷和与毛纪对视一眼,不由笑了。

他之所以叫徐谦来提出这个要求,不过是毛纪的主意而已,现在徐谦不肯,他也不想强求,既然这是毛纪提出来的,自然让毛纪来说。

毛纪忍耐不住,阴沉着脸道:“话不能这么说,今年虽然新晋了不少翰林,可是庶吉士毕竟还生嫩,你是编撰嘛,至于其他人也各有差事,所以想来想去,也只有你最是清闲,你不要推拒,杨公和老夫主意已定。”

这分明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徐谦忍不住道:“若是出了差池,廷议的纪要记载不明,岂不是耽误大事?大人说一时没有人手,下官却是知道李侍读近来倒是清闲,不妨请李侍读……”

“李时吗?李时自有他的事要做。”毛纪显然觉得自己的理由不太站得住脚,方才说大家都很繁忙,就你清闲,可是徐谦说李时也很闲,这分明是撕他的脸皮,毛纪近来心神不宁,所以容易动怒,见徐谦态度坚决,便冷哼一声,继续道:“不过你这样说,那么就把李时叫来,也省得你觉得老夫不公。”

毛纪要叫李时,自然有他的考量,在他看来,李时这厮就是个没有节操的墙头草,当着内阁大臣的面,且看他敢不敢为徐谦说话。像李时这样如泥鳅一样的人,要左右他还不容易?

这么做,自然是让徐谦死心,也省得别人说他毛纪故意和新任翰林过不去。

过不多久,李时便赶来了,李侍读一见到两位阁老,双目立即放光,仿佛见了奶酪的耗子,恨不得自己全身骨头都是酥软的,连忙行礼道:“下官见过大人。”

毛纪将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道:“本来嘛,老夫想赋予徐编撰重任,也借此磨砺于他,只是他偏偏怕麻烦……”说是怕麻烦,言外之意却是不太识相。接着又道:“只是现在翰林里大家各忙其事,徐编撰却说李侍读有闲,可以代为纪要,李侍读,你当真有空闲吗?”

毛纪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无非就是告诉李时,人家现在要整徐谦,也不打算让徐谦以翰林的身份参加廷议,让他作一作纪要就好。也是暗中告诉李时,叫他不要多管闲事。

李时却是笑了,笑得很谄媚,堂堂一个翰林露出这样不太要脸的笑容,实在是给翰林丢脸。

李时道:“大人,徐编撰说的不错,下官近来确实有闲,若是徐编撰没空,就让下官代劳好了。”

他说这一番话出来,让毛纪不禁愣了一下,他本来以为李时是个很识相的人,谁曾想这个家伙居然反手倒打他一耙,这个人怎么回事,是不是疯了,还是根本没有听到自己的言外之意?不对,他为官多年,怎么可能会听不懂?可是为了一个编撰却得罪一个内阁大臣,这不是疯了吗?

毛纪的脸色越来越黑,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甚至有一种被人耍了的羞辱感,真是荒唐,堂堂内阁大臣居然被两个翰林给耍了。

杨廷和目光一沉,不由好好地打量了李时一眼,竟也觉得有些看不透他,李时是什么人,内阁里头人尽皆知,此人是出了名的墙头草,一点节操都没有,可是李时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偏帮徐谦?杨廷和目光如炬,却也发现自己有看不透的地方。

眼看毛纪怒气要发作,杨廷和却是皱眉,徐谦说李时有空,这李时是毛纪请来的,既然请来了,人家说有空,你若是发这无名怒火,难免显得内阁没有肚量,他只得不咸不淡地道:“既然如此,那么李侍读就来作这纪要吧,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下去。”

毛纪发出一声冷哼,狠狠地瞪了李时一眼。

李时却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脸色如常,厚着脸皮道:“那么下官告辞。”说罢,与徐谦一道告辞出去。

第三百二十章:对决

李时好整以暇地与徐谦出了内阁,他的行为让人很是不解,因为徐谦举出李时有空闲的例子出来的时候,只是想借此反驳毛纪而已,谁知毛纪当真把李时请来问话,原以为以李时的性格定然会向毛纪屈服,可是谁知这位李侍读居然倒打一耙,把毛纪坑了。

李时是什么人,徐谦怎么会看不出他的性子?此人无利不起早,从来没有原则,风吹两边倒,徐谦不过是个新晋翰林,他到底出于何种目的,竟然为了自己而得罪毛纪?

自始至终,徐谦觉得李时有两点可疑之处,其一是他和自己关起门来说的那一番话,其二就是今天反抗毛纪。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目的?

徐谦看了李时一眼,一边与李时往待诏房走去,一边试探地向李时道:“李大人……”

他话说到一半,李时微微一笑,道:“你是想问老夫为何要助你一臂之力是吗?毛纪此人睚眦必报,今日老夫得罪了他,将来只怕这前程定是黯然无光了,是吗?”

徐谦点头。

李时哈哈一笑,正气凛然地道:“你看错老夫了,你真以为老夫为了前程可以连廉耻都不要?哈……老夫读的是圣人之书,圣人教诲,老夫不敢相忘,若是因为说了一句实话就惹来这无妄之灾,惹来毛纪所忌,那么……不妨就放马过来,老夫不怕!”

一番正义凛然的话使得李时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整个人都变得神圣起来。

徐谦不由呆了一下,心里想,莫非是我看错了他?这位李大人居然是个好人?

徐谦在心里琢磨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