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1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子也。
  马希广听到朗州军情后说:“朗州,那是我的哥哥,不能和他争斗,只应当把国家让给他罢了。”刘彦、李弘极力抗争认为不能这样做,于是派岳州刺史王为都部署战棹指挥使,派刘彦为监军。己丑(十八日),在仆射洲把马希萼的水军打得落花流水,俘获三百只战船。王追击马希萼,快追上时,马希广派使臣向他关照道:“不国伤害我哥哥!”王于是率兵返回。王是王环的儿子。
  希萼自赤沙湖乘轻舟遁归,苑氏泣曰:“祸将至矣,余不忍见也。”赴井而死。
  马希萼本人从赤沙湖乘小船逃回朗州。苑氏哭泣道:“大祸就要临头了,我不忍看见。”投井而死。
  '23'戊戌,郭威至大梁,入见,帝劳之,赐金帛、衣服、玉带、鞍马,辞曰:“臣受命期年,仅克一城,何功之有!且臣将兵在外,凡镇安京师、供亿所须、使兵食不乏,皆诸大臣居中者之力也,臣安敢独膺此赐!请遍赏之。”又议加方镇,辞曰:“杨位在臣上,未有茅土;且帷幄之臣,不可以弘肇为比。”九月,壬寅,遍赐宰相、枢密、宣微、三司、侍卫使九人,与威如一。帝欲特赏威,辞曰:“运筹建画,出于庙堂;发兵馈粮,资于藩镇;暴露战斗,在于将士;而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
  '23'戊戌(二十七日),郭威回到大梁,入朝拜见后汉隐帝,后汉隐帝慰劳他,赐给他金帛、衣服、玉带、鞍马。郭威推辞道:“臣接受命令一年,只攻克一座城,有什么功劳!而且我率领兵马在外,保卫、治理京城,供应军需物品、使军粮不缺,都是朝中众位大臣的力量,我怎么敢独自接受这些赏赐!请分赏给大家吧!”又建议加授他藩镇,他推辞道:“杨位置在我之上,尚且没有兼领藩镇之地;况且帷幄近臣不可以与史弘肇相比。”九月,壬寅(初二),通赏宰相、枢密使、宣徽使、三司使、侍卫使九个人,与郭威一样。后汉隐帝想特别赏赐郭威,郭威推辞道:“作战的运筹策划,出于朝廷;发兵运粮,依靠藩镇;野外战斗,在于将士,而把功劳只归我,为臣的怎能受得了!”
  乙巳,加威兼侍中,史弘肇兼中书令。辛亥,加窦贞固司徒,苏逢吉司空,苏禹左仆射,杨右仆射。诸大臣议,以朝廷执政溥加恩,恐藩镇觖望。乙卯,加天雄节度使高行周守太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守太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守太保,河东节度使刘崇兼中书令;己未,加忠武节度使刘信、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平卢节度使刘铢并兼侍中;辛酉,加朔方节度使冯晖、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兼中书令;冬,十月,壬申,加义武节度使孙方简、武宁节度使刘同平章事;壬午,加吴越王弘尚书令,楚王希广太尉;丙戌,加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兼侍中。议者以为:“郭威不专有其功,推以分人,信为美矣;而国家爵位,以一人立功而覃及天下,不亦滥乎!”
  乙巳(初五),郭威加任兼侍中,史弘肇加任兼中书令。辛亥(十一日)加任窦贞固为司徒、苏逢吉为司空、苏禹为左仆射、杨为右仆射。众大臣议论,因为朝廷中执掌政权的大臣普遍加受恩遇,恐怕各地藩镇埋怨失望。乙卯(十五日),加任天雄节度使高行周为守太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为守太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为守太保,河东节度使刘崇兼中书令。己未(十九日),加任忠武节度使刘信、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平卢节度使刘铢都兼侍中。辛酉(二十一日),加任朔方节度使冯晖、定难节度使李彝殷都兼中书令。冬季,十月,壬申(初三),加任义武节度使孙方简、武宁节度使刘为同平章事。壬午(十三日),加任吴越王钱弘为尚书令、楚王马希广为太尉。丙戌(十七日),加任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兼侍中。议论的人认为:“郭威不独占功劳,而是把功劳推让分给别人,确实是高尚的行为;但是国家的爵位,因一个人立功而普及天下,不也太滥了吗!”
  '24'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或请纠民遗丁以增赋,仍自掌其事;弘杖之国门。国人皆悦。
  '24'吴越王招募农民能够开垦荒地的人,不收赋税,因此吴越境内没有闲弃的田。有官员请求查纠百姓户籍上遗漏的男丁来增加赋役,并申请自己掌管此事;钱弘命人在都城大门用杖打他。国人都很高兴。
  '25'楚静江节度使马希瞻以兄希萼、希文交争,屡遣使谏止,不从;知终覆族,疽发于背,丁亥,卒。
  '25'楚国的静江节度使马希瞻因为哥哥马希萼、马希广二人交相争斗,屡次派使者向二人劝谏阻止,二人都没有听从;他知道最终会造成家族覆亡,因背上毒疮暴发,丁亥(十八日),去世。
  '26'契丹寇河北,所过杀掠;节度使、刺史各婴城自守。游骑至贝州及邺都之北境,帝忧之。己丑,遣枢密使郭威督诸将御之,以宣徽使王峻监其军。
  '26'契丹侵犯河北,所过之处杀人、抢掠。各节度使、刺史都只是自己绕城固守。契丹流动骑兵来到贝州及邺都的北部边境,后汉隐帝深感忧虑。已丑(二十日),派枢密使郭威督率众将领抵御来犯之敌,并派宣徽使王峻监督军队。
  十一月,契丹闻汉兵渡河,乃引去。辛亥,郭威军至邺都,令王峻分军趣镇、定。戊午,威至邢州。
  十一月,契丹兵听说后汉军队渡过黄河,就后退离去。辛亥(十二日),郭威率军队来到邺都,命令王峻分兵开赴镇、定二州。戊午(十九日),郭威到达邢州。
  '27'唐兵渡淮,攻正阳。十二月,颍州将白福进击败之。
  '27'南唐军队渡过淮河,进攻正阳。十二月,颍州将领白福进出击,打败了南唐军队。
  '28'杨为政苛细。初,邢州人周璨为诸卫将军,罢秩无依,从王景崇西征,景崇叛,遂为之谋主;奏:“诸前资官,喜摇动藩臣,宜悉遣诣京师。”既而四方云集,日遮宰相马求官;辛卯,复奏:“前资官宜分居两京,以俟有阙而补之。”漂泊失所者甚众;又奏:“行道往来者,皆给过所。”既而官司填咽,民情大扰,乃止。
  '28'杨主持政务苛刻琐碎。当初,邢州人周璨为诸卫将军,被罢黜官阶而没有依靠,就跟随王景崇西征,王景崇叛变,于是他就成为谋主。杨上奏道:“各前朝所任命的官员,都喜欢煽动藩镇大臣反叛,应该全部把他们送到京城。”不久,前朝官员从四方云集到都城,每天挡拦宰相的马请求封官;辛卯(二十二日),杨又上奏道:“前朝所授的官员应分住两京,以便等有空缺而补官。”漂泊流离失去住所的官员很多;杨又上奏道:“在路上往来的前朝所授官员,都发给能通行证。”不久负责签发证件的官司衙门拥挤不堪,民情大为骚动,于是作罢。
  '29'赵晖急攻凤翔,周璨谓王景崇曰:“公向与蒲、雍相表里;今二镇已平,蜀儿不足恃,不如降也。”景崇曰:“善,吾更思之。”
  '29'赵晖加紧进攻凤翔,周璨对王景崇说:“你过去与李守贞、赵思绾二藩镇互为表里,而现在两个藩镇已被平定,后蜀小儿也不可依仗,如投降。”王景崇说:“好,容我再想想。”
  后数日,外攻转急。景崇谓其党曰:“事穷矣,吾欲为急计。”乃谓其将公孙辇、张思练曰:“赵晖精兵,多在城北,来日五鼓前,尔二人烧城东门诈降,勿令寇入,吾与周璨以牙兵出北门突晖军。纵无成而死,犹胜束手。”皆曰:“善。”
  过了九天,城外围攻得更加紧急,王景崇对他的党羽们说:“事情已经山穷水尽了,我想采取应急计策。”于是对他的将领公孙辇、张思练说:“赵晖的精锐部队,大多布置在城北,明天五鼓以前,你二人烧城东门诈降,但不要让敌军进城;我和周璨率领卫队亲兵出北门冲击赵晖的军队,纵然不成而死,也胜过束手就擒。”众将领都说:“好!”
  癸巳,未明,辇、思练烧东门请降,府牙火亦发;二将遣人之,景崇已与家人自焚矣。璨亦降。
  癸巳(二十四日),天还没明,公孙辇、张思练二人放火烧东城门,请求投降,府衙内也火光冲天而起;二位将领派人去侦察,原来王景崇已和家里人自焚。周璨也投降了。
  '30'丁酉,密州刺史王万敢击唐海州荻水镇,残之。
  '30'丁酉(二十八日),密州刺史王万敢进攻南唐海州的荻水镇,消灭守军。
  '31'是月,南汉主如英州。
  '31'这个月,南汉主前往英州。
  '32'是岁,唐泉州刺史留从效兄南州副使从愿,鸩刺史董思安而代之;唐主不能制,置清源军于泉州,以从效为节度使。
  '32'这一年,南唐泉州刺史留从效的哥哥南州副使留从愿,毒死南州刺史董思安取代他;南唐主不能控制,在泉州设置清源军,任命留从效为节度使。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九卷
  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三年(庚戌、950)
  后汉纪四后汉隐帝乾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1'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1'春季,正月,丁未(初九),凤翔节度使赵晖加官兼任侍中。
  '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诏以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帅禁军及齐州兵赴之。
  '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求增加兵力来进攻南唐;后汉隐帝下诏任命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率领京城禁军以及齐州军队赶赴海州。
  '3'郭威请勒兵北临契丹之境,诏止之。
  '3'郭威请求统率军队北上进逼契丹边境,后汉隐帝下诏制止。
  '4'丙寅,遣使诣河中、凤翔收瘗战死及饿殍遗骸,时有僧已聚二十万矣。
  '4'丙寅(二十八日),后汉隐帝派遣使者到河中、凤翔一带收集掩埋阵亡将士以及饿死百姓的遗骸,当时已有僧人聚集遗骸二十万具了。
  '5'唐主闻汉兵尽平三叛,始罢李金全北面行营招讨使。
  '5'南唐主听说后汉军队彻底平熄赵思绾、李守贞、王景崇的三镇叛乱,才撤销李金全的北面行营招讨使。
  '6'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多敛民财以赂权贵,权贵争誉之;在寿州积年,恐被代,欲以警急自固,妄奏称汉兵将大举南伐。二月,唐主以东都留守燕王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镇润州;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
  '6'南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大肆收括民财来贿赂当朝权贵,权贵争相称誉他;刘彦贞在寿州坐镇多年,恐怕被人取代,想用边境军情紧急来稳住自己的地位,谎报军情说后汉军队将要大举南下进犯。二月,南唐主任命东都留守燕王李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坐镇润州;任命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
  '7'朝廷欲移易藩镇,因其请赴嘉庆节上寿,许之。
  '7'后汉朝廷想调换各镇节度使,适逢各镇请求进京赶赴嘉庆节祝贺皇上生日,就答应了他们。
  '8'甲申,郭威行北边还。
  '8'甲申(十六日),郭威巡行北部边境返回。
  '9'福州人或诣建州告唐永安留后查文徽,云吴越兵已弃城去,请文徽为帅。文徽信之,遣剑州刺史陈诲将水军下闽江,文徽自以步骑继之。会大雨,水涨,诲一夕行七百里,至城下,败福州兵,执其将马先进等。庚寅,文徽至福州,吴越至威武军吴程诈遣数百人出迎。诲曰:“闽人多诈,未可信也,宜立寨徐图。”文徽曰:“疑则变生,不若乘机据其城。”因引兵径进。诲整众鸣鼓,止于江湄,文徽不为备,程勒兵出击之,唐兵大败,文徽坠马,为福人所执,士卒死者万人。诲全军归剑州。程送文徽于钱唐,吴越王弘献于五庙而释之。
  '9'福州人有的到建州报告南唐永安留后查文徽,说吴越军队已经弃城离去,请求查文徽当统帅。查文徽相信了他,派遣剑州刺史陈诲带领水军沿闽江而下,自己率领步兵、骑兵为后继。碰上天下大雨,河水猛涨,陈诲一夜行船七百里,到了城下,击败福州军队,抓获将领马先进等人。庚寅(二十二日),查文徽到福州,吴越国知威武军吴程派遣数百人出城假装迎接。陈诲说:“闽人善于欺诈,不可轻信,应当安营扎寨从长计议。”查文徽说:“犹豫就会产生变故,不如乘机占据福州城。”便带领军队一直前进。陈诲整顿好部队才击鼓前进,在闽江边上停下来。查文徽不作防备,吴程领兵出击,南唐军队大败,查文徽从马上摔下来,被福州人抓获,士卒死亡万人。陈诲却完整地将军队带回剑州。吴程解送查文徽到钱唐,吴越王钱弘将查文徽作为战利品在祖宗五庙举行献俘礼,然后释放了他。
  '10'丁亥,汝州奏防御使刘审交卒。吏民诣阙上书,以审交有仁政,乞留葬汝州,得奉事其丘垄,诏许之。州人相与聚哭而葬之,为立祠,岁时享之。太师冯道曰:“吾尝为刘君僚佐,观其为政,无以逾人,非能减其租赋,除其徭役也,但推公廉慈爱之心以行之耳。此亦众人所能为,但他人不为而刘君独为之,故汝人爱之如此。使天下二千石皆效其所为,何患得民不如刘君哉!”
  '10'丁亥(十九日),汝州奏报防御使刘审交去世。当地官吏百姓到朝廷上书,以刘审交生前有仁政的理由,恳求将其尸体留葬在汝州,以便能够侍奉他的坟墓,后汉隐帝下诏准许。汝州百姓相互聚集在一起痛哭,安葬了刘审交,为他建立祠堂,按时举行祭祀。太师冯道说:“我曾经做过刘君的同僚,看他的为政,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不能削减租赋,免除徭役,只是能推广公正廉洁慈善仁爱的心并且实行罢了。这也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只是别人不做而只有刘君一人去做了,所以汝州百姓如此爱戴他。倘若天下各地方长官都能仿效刘君的作为,何患不像刘君那样获得民心呢!”
  '11'甲午,吴越丞相、昭化节度使、同平章事杜建徽卒。
  '11'甲午(二十六日),吴越丞相、昭化节度使、同平章事杜建徽去世。
  '12'乙未,以前永兴节度使赵匡赞为左骁卫上将军。
  '12'乙未(二十七日),后汉隐帝任命前永兴节度使赵匡赞为左骁卫上将军。
  '13'三月,丙午,嘉庆节,邺都留守高行周、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常思、安远节度使杨信、安国节度使薛怀让、成德节度使武行德、彰德节度使郭谨、保大留后王饶皆入朝。
  '13'三月,丙午(初九),是后汉隐帝的生日嘉庆节,邺都留守高行周、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常思、安远节度使杨信、安国节度使薛怀让、成德节度使武行德、彰德节度使郭谨、保大留后王饶,都进京入朝祝寿。
  '14'甲寅,诏营寝庙于高祖长陵、世祖原陵,以时致祭。有司以费多,寝其事,以至国亡,二陵竟不沾一奠。
  '14'甲寅(十七日),后汉隐帝下诏在高祖西汉刘邦的长陵、世祖东汉刘秀的原陵营建寝庙,按时举行祭祀。有关承办部门因为费用大,搁置了这件事,直到后汉灭亡,这两处陵墓始终没有享受过一次祭奠。
  '15'壬戌,徙高行周为天平节度使,符彦卿为平卢节度使;甲子,徙慕容彦超为泰宁节度使。
  '15'壬戌(二十五日),后汉隐帝调任高行周为天平节度使,符彦卿为平卢节度使;甲子(二十七日),调任慕容彦超为泰宁节度使。
  '16'永安节度使折从阮举族入朝。
  '16'永安节度使折从阮全家族进京入朝。
  '17'夏,四月,戊辰朔,徙薛怀让为匡国节度使,庚午,徙折从阮为武胜节度使,壬申,徙杨信为保大节度使,徙镇国节度使刘词为安国节度使,永清节度使王令温为安远节度使。李守贞之乱,王饶潜与之通,守贞平,众谓饶必居散地;及入朝,厚结史弘肇,迁护国节度使,闻者骇之。
  '17'夏季,四月,戊辰朔(初一),调任薛怀让为匡国节度使,庚午(初三),调任折从阮为武胜节度使,壬申(初五),调任杨信为保大节度使,调任镇国节度使刘词为安国节度使,永清节度使王令温为安远节度使。河中李守贞叛乱,王饶暗中与他勾结,李守贞叛乱被平息,众人以为王饶必定要被贬为冗散闲官;但待到进京入朝,他用重金结交史弘肇,竟升任为护国节度使,听说此事的人都大为惊骇。
  '18'杨求解枢密使,帝遣中使谕止之。宣徽北院使吴虔裕在旁曰:“枢密重地,难以久居,当使后来者迭为之,相公辞之是也。”帝闻之,不悦,辛巳,以虔裕为郑州防御使。
  '18'杨请求解除自己枢密使的职务,后汉隐帝派遣宫中使者告谕阻止他。宣徽北院使吴虔裕在杨身旁说:“枢密院为政务重地,难以长久停留,应当让后来的人轮流担任,相公辞去枢密使的要求是对的。”隐帝听说此话,很不高兴,辛巳(十四日),任命吴虔裕为郑州防御使。
  '19'朝廷以契丹近入寇,横行河北,诸藩镇各自守,无捍御之者,议以郭威镇邺都,使督诸将以备契丹。史弘肇欲威仍领枢密使,苏逢吉以为故事无之,弘肇曰:“领枢密使则可以便宜从事,诸军畏服,号令行矣。”帝卒从弘肇议。弘肇怨逢吉异议,逢吉曰:“以内制外,顺也;今反以外制内,其可乎!”壬午,制以威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枢密使如故。仍诏河北,兵甲钱谷,但见郭威文书立皆禀应。明日,朝贵会饮于窦贞固之第,弘肇举大觞属威,厉声曰:“昨日廷议,一何同异!今日为弟饮之。”逢吉、杨亦举觞曰:“是国家之事,何足介意!”弘肇又厉声曰:“安定国家,在长枪大剑,安用毛锥!”王章曰:“无毛锥,则财赋何从可出?”自是将相始有隙。
  '19'后汉朝廷因为契丹军队近来入侵,横行黄河以北地区,诸位藩镇长官各保自身,没有出来抵抗的,便商议任命郭威出镇邺都,让他督率诸将来防备契丹军队。史弘肇想要郭威仍旧兼任枢密使之职,苏逢吉认为无此先例,史弘肇说:“郭威兼领枢密使就可以在外根据情况机断行事,各路军队因此畏惧服从,号令便畅行无阻了。”隐帝最终听从了史弘肇的建议。史弘肇怨恨苏逢吉的异议,苏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