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佟养真帮助后金攻陷沈阳后,努尔哈赤因其对后金有功,便封他任镇江游击。
  近些日子,由于辽沈地区反抗剃发命令,到处掀起抗金浪潮,尤其是铁山矿工暴动,被陶瑞安等人掐死了。
  努尔哈赤闻知镇江已反,立即派遣二贝勒阿敏、四贝勒皇太极与李永芳一起,带领五千兵马,向镇江开来。
  当后金的兵马来到镇江城下,陶瑞安等早已领着士兵修城设防,准备了大量的礌石、滚木、弓箭等,遍布城头。镇江百姓得知抗金大军的起义目的,纷纷参加守城队伍,半日之内,军队已增至五千多人,守城力量大大增强了。陶瑞安又把城上的大炮整治一新,准备了大量的火药、炮弹,随时就可以开炮。
  次日,四贝勒皇太极领着兵马来到城下,开始攻城。
  顿时,城上与城下,呐喊声响成一片,旗兵仍是用战车开道,随后让弩手往城头射箭,接着,旗兵们抬着云梯、铁钩、爬山虎等,勇敢地冲到城下,奋不顾身地攀登城墙。
  陶瑞安、缪立仁、吴够终因寡不敌众,领着残余士卒,掩护三万多镇江居民,渡江避入朝鲜王国境内。
  二贝勒阿敏、四贝勒皇太极出于报复,血洗了镇江城,有一万二千多男女老少,全被当作俘虏,带回沈阳。
  接着,皇太极与阿敏又领着兵马,前往鞍山铁矿增援,乌尔古岱已在矿山下屯兵半个多月了。由于后金坚持用大炮轰击的办法,铁山的墙体很快倒塌了,铁骑兵冒着矢石冲上山去,经过大半天的混战、厮杀,赵家林与邱老将军等只得领着残余的矿工队伍,退回锦州方向去了。
  在这斗争日益尖锐的时候,明朝政府也派了一名总兵官名叫王朝定的,坐镇朝鲜王国进行指挥。在辽阳城失守时逃出的参将毛文龙,也占据了海岛,不断地派遣辽人,暗中潜入南辽四卫进行策反,于是,明朝的官军与辽民一道,相互配合起来袭击辽南各城的八旗兵。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辽南四卫成为朱明王朝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激烈争夺的第一线。
  在额亦都与安费扬古两员大将连续去世之后,努尔哈赤仍然没有从沉痛的怀念与追忆中解脱出来,年纪尚轻的另一位大臣扈尔汉又病逝了。
  努尔哈赤痛苦万分,整日哀叹不已。
  范文程与众贝勒也整日陪着他在悼念死去的四位大臣,为了给汗王解忧,范文程只得陪着他下象棋,借以宽慰他那伤痛的感情。谁知不久之后,何和理也病危了。努尔哈赤闻之,急忙前去探望。
  这五大臣中的最后一位大臣何和理,自从得病以来,一直高烧不退,浑身烧得滚烫,以致饮食不能进,夜夜不能寝。绰尔济医生想尽办法,也退不下他身上的高烧,病情愈加严重起来。何和理自知得了不治之症,便不由得想起了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古、扈尔汉四位战友、兄弟,时常是想着想着便哭起来了,有时竟然自言自语地说话,如此一来,病情越发加重。一天夜里在面见汗王后便咽了气。努尔哈赤不禁大声号啕恸哭。)
  近四十年来,何和理紧紧跟随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帮其襄理政务,筹措粮饷,打制兵器,甲杖盔械等,无不兢兢业业,事事完善。在征伐黑龙江女真、灭乌拉,打叶赫,血战萨尔浒,无不立下战功。为了战争需要,何和理为努尔哈赤组织后金谍报组织,刺探明军情报,收买明军将士,为攻陷抚顺,占领辽阳等城,均立下奇功。
  这些日子里,努尔哈赤经常地叹息着说:“五位大臣走了,朕失去了‘股肱之臣’,失去了左右手。”
  孙承宗上任以后,对袁崇焕十分信任,二人对辽东的防务有共同的认识,于是关系密切,十分合作。
  后金自得广宁城之后,也没有派兵驻守辽西地区,加上两辽百姓处处掀起抗金怒潮,努尔哈赤不得不派兵镇压,使努尔哈赤深深感到自己兵力不足了。
  由于明朝的军队也都撤进山海关内,辽西这一广大地盘一时成为无主之地,后金与明朝,双方不断派出游骑侦察,经常捕捉对方人员,发生了一些小磨擦事件。袁崇焕建议务必要守住攻守两备的军事要地宁远城。
  不久,孙承宗便派祖大寿负责修筑宁远城。
  可是,这位祖大寿却没有意识到筑城的重要,敷衍塞责,按照孙承宗原来订的标准,他只完成了十分之一的任务,而且质量又差。
  一天,孙承宗带着袁崇焕,一起来到宁远城,察看以后,他们十分不满意。祖大寿却当着孙承宗的面,重弹“劳民伤财”之说,被他当面斥责一番。孙承宗指着地图,向祖大寿说明宁远城的重要位置,说明守住宁远,就是守住山海关的道理。
  后来,袁崇焕亲自对宁远城重新设计了新图纸,规定城墙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城墙底部宽三丈,顶部三丈四尺。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修筑,新的宁远城终于竣工了,孙承宗又亲临视察,非常满意,两人一起精心布署了一条抗击后金的新防线——宁锦防线。
  这条宁锦防线,是指从锦州、松山、杏山,到右屯、大小凌河等地,不仅遣将派兵把守,还对原来的城墙进行认真修缮,进驻重兵,严密防守。在孙承宗指导下,经过袁崇焕亲率军民辛苦了一年,一度荒凉凋敝的宁远,变为明朝抵御后金南犯的关外重镇。
  在孙承宗、袁崇焕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天启四年(1624年,天命九年)九月,孙承宗派遣总兵马世龙偕巡抚喻安性及袁崇焕东巡广宁,历经十三山,经过右屯,又从水路抵三岔河,让都司杨朝文去盖察访。
  这次袁崇焕等东巡三州两河,相度形势,察访虚实,训练了士卒,增长了胆气,实在是一次壮军威、鼓士气的举动。
  自孙承宗上任以来,定军制,建营垒,备火器,治军储,缮甲仗,筑炮台,买战马,“层层布置,节节安排,边亭有相望之旌旗,岛屿有相连之舸舰,分合俱备,水陆兼施”,一时之间,警报不传,烽火熄灭,逃难的百姓又陆续返回家园,开垦屯种,一度沉寂的辽西大地,又变得生机盎然。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见到孙承宗与袁崇焕将帅一心,联手合筑宁远城,又建了一条宁锦防线,一时无懈可击,不便兴兵南来。便让大贝勒代善率领三千骑兵去攻打锦州,实施范文程的投石问路计策。
  锦州的明朝将领马士龙,宁夏人,武举出身,历任游击,副总兵等职。孙承宗来山海关就任后,见马士龙勤谨职守,对辽东防务比较重视,便向皇上推荐他为总兵,并派他守锦州。
  马士龙确实对锦州的防备很重视,先后修补了城墙,在认真训练士兵的同时,把城上的火炮装置妥当,带领士兵运来大量滚木、礌石,并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还加强了军情的刺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情报组织。
  因此,大贝勒代善的兵马一出沈阳城,就引起锦州探马的注意,他们一方面派人继续监视这支骑兵的动向,一边向锦州报告。
  马士龙立即登上城头,布置防备,沿城巡视,命令守军严阵以待,不可粗心玩忽职守。
  得知消息后的袁崇焕早已成竹在胸,立即派遣副将左辅、朱梅二将,带领二千人马,迅速前往锦州救援。
  二人走后,袁崇焕又让传令分别前往宁锦线上的松山、杏山二城,命他们也派出少量兵马前往锦州援助。
  大贝勒代善的兵马来到锦州城下,一见城上早有防备,若是领兵回去,不仅被敌人耻笑,也会受到兄弟贝勒的讥讽,只得命令骑兵攻城。
  顿时,城上城下喊杀声爆起,鼓声与角螺声相互应和,城上的大炮连续在旗兵中间爆炸,一排排旗兵倒在地上。
  马士龙在城上指挥守军,用滚木、礌石打击靠近城下的旗兵,把那些攀爬云梯的旗兵一次次、一个个地打下去。
  大贝勒代善骑在马上,指挥着他的旗兵攻城,只待城墙能倒下一个豁口,他就可以命令身后的铁骑,一马冲进城去!
  猛然之间,城南方向尘土扬起,呐喊声渐渐近了,大贝勒代善不由一惊,知道是明朝的援军到了,耳畔响起父王那“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叮嘱。
  明朝守军们见有援军到来斗志更旺,对准后金兵马猛开大炮轰击,滚木与礌石打得后金兵马晕头转向,而后金兵又看明朝援军到来,不免惊慌起来。
  这时,马世龙见松山、杏山的兵马已杀向后金队伍的背后,便当机立断,把城头守卫安排已定,立即领着五百精卒,从城里杀将出来。
  大贝勒代善腹背受敌,被前后夹攻,心知再不撤退,将受到包围了,遂命令停止攻城。他领着残余兵马,丢下攻城的器械,与围上来的明军混战在一起,拼命往外面杀去。
  努尔哈赤自大贝勒带兵走后,总觉得心里不甚踏实,急命四贝勒皇太极迅速带兵前去增援,以防代善有失。
  皇太极的兵马刚出沈阳不久,便有探马回来,要他快去救援,皇太极未等探马说完,便对座下战马连加三鞭,领着铁骑如旋风一般,沿着去锦州大道,飞速地驰去!
  宁远来的救兵左辅、朱梅二将领着五百士卒,也急匆匆往锦州赶来。等他们赶到时,见后金兵马杀开血路,想往沈阳方向逃跑,左辅一边向身后士卒喊着,一边手执大刀,迎头就向代善砍去。孙梅将军领着士卒随着围前来,把大贝勒代善围在中间。
  正在十分危急之时,四贝勒皇太极的兵马赶到了,在潮水一样的铁骑的冲击下,明军再也拦截不住,大贝勒代善才得已逃出重围,与四贝勒的铁骑合兵一处,往北逃去。马世龙等领着兵马随后追杀,他们用弓箭,又射杀了许多受伤的旗兵,直至天色将晚,才各自收兵回去。
  代善与皇太极领着残余兵马,回到沈阳城里,一查点人数,大贝勒的三千兵马,只剩下了一千二百多人。皇太极领去的三千兵马,也损失了一百多人,兄弟二人却深感明军有了变化,再不可轻视了。
  这块石子投去的结果已很清楚,对明军再不可低估它的战斗力,必须谨慎对待!
  锦州反击战之后,孙承宗来到宁远城,又与袁崇焕一道亲赴锦州城里,让侍卫把从山海关带来的慰问品,立刻分发给城上守军。
  孙承宗又让马世龙通知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的守将,齐集锦州,举行庆功宴。
  为了向皇帝报捷,为将士们请功,孙承宗在酒宴之后即写了奏表,派快马送去京城。
  可是,这报捷奏章一进宫门,便杳如黄鹤,因为魏忠贤押着不报,深居皇宫、整日忙于嬉乐的皇帝怎么能见到呢?
  尽管没有皇帝的嘉奖,没有来自朝廷的犒劳慰问,这次反击战的胜利其意义和影响,仍是巨大的。从山海关到锦州,广大明军将士全都受到鼓舞,提高了士气,增强了战斗力。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自从派代善领兵攻打锦州败回,心中不服,总想伺机报复,又见孙承宗与袁崇焕二人同心协力,宁锦防线固若金汤,真是无懈可击,苦思多日,终无良策。
  一日,李永芳前来向他献计,以攻取锦州为名,先占据易宗难攻的重地北石山。
  努尔哈赤采纳了李永芳的计策,积极进军,明言攻打锦州,暗中却要去攻占北石山。
  这一阵子,孙承宪因为那饷银被魏忠贤压着不发,报捷奏表又被他押着不报,心中郁火太盛,弄得唇焦舌烂,两眼喷火,眼珠子被烧得血红血红的,似乎随时都会流下血来似的。
  孙承宗一行人刚进宁远城,迎头便撞见袁崇焕。
  将帅二人,一路谈谈笑笑,来到府衙里,刚刚落座,便有探马前来报告努尔哈赤带兵四万前来攻打锦州的消息。经过商议,袁崇焕带兵马五千,告别了孙承宗,急匆匆地往松山方向去了。
  锦州城里的马世龙,这些日子里也忙得够呛,因为前次反击战的胜利,全体守军士气很高,他领着士卒们修补城墙,还挖了又深又宽的护城壕沟。为了增强防守力量,搬运许多滚木、礌石,调整了炮火的位置,赶造了许多弓箭。
  这一天,他正在城头与守军们一起布防,忽然听说后金努尔哈赤亲领大批兵马,又要来攻打锦州城,心中不免一惊,立即走上城头,命令守军做好临战的准备工作,并通知烽火台立即点火报警。
  不久,只见通向辽沈的大道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哒哒,后金旗兵快要到了,他急忙命令守军把四门吊桥高高吊起,准备迎战!
  且说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带着二万兵马来到城下,一声令下,兵马散开,“哗喇”一声声响过,把一座锦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因为天色已晚,便命令士兵埋锅造饭,饭后抓紧体息,明天攻城。
  汗王努尔哈赤见已完成对锦州城的包围,又见天色将晚,便吩咐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乘着夜色向北石山进军。
  转眼之间,后金四万八旗兵马浩浩荡荡,旌旗猎猎,远远望去,宛如汹涌澎湃的大海怒潮,奔腾而去。
  努尔哈赤的兵马一调头,往松山方向刚走不到半里,探马早已跑向袁崇焕报告了。
  袁崇焕立即派遣左辅领兵马二千人,埋伏于松山城外东树林中,并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左辅将军领兵而去。接着,他又命令朱梅领兵二千人马,在松山城西两山谷中,也在朱梅耳边小声交待一番,只见朱梅将军也笑眯眯地带着兵马回松山城里去了。
  进城以后,袁崇焕与守将孙元化合兵一处,共有一万余人,二人共同商议了守城方略,对城头的各项防御设施认真作了检查和补充。
  孙承宗在宁远城里,对松山方面比较放心,以为锦州城里兵力薄弱,不过几千兵马,确实有些担心。他立即派人回到山海关,命令祖大寿领兵五千人,迅速从海上乘船支援锦州,要祖将军行动要快,不得拖延。然后,孙承宗又派出几个探马,分别到锦州、松山方面了解情况。
  后金汗王努尔哈赤连夜行军,直扑北石山,天亮前,兵马已到北石山下,传令兵马隐伏于大山沟里。然后,带着范文程、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等,后面随着一些侍卫人员,迎着晨光,登上北石山顶。
  努尔哈赤向松山城周围一看,见城外山峦层迭起伏,城东又有大片树木,不由身上顿起一层鸡皮疙瘩,心里说:他们有威力很猛的大炮,再加上伏兵,利用有利的地势,咱们的兵马再多,铁骑再不怕死,也难以抵御。
  想到这里,他立即转过身来,领着众人匆匆下山,回到营里命令把兵马退出山沟,退往锦州去。
  于是,众将领分别回到各自所在的兵马中去,组织队伍,抓紧撤退。谁知那偌大的山沟,这时却进去的容易,出来时困难。四万八旗士兵,集中在里面,加上那众多的战车、云梯等,原已挤得满满的了。现在,撤退的命令一下,顿时乱了起来。
  突然传来“轰!轰!轰!”三声炮响,从松山城里“哗啦啦”一下子冲出一万多兵马,向后金的队伍杀过来。
  努尔哈赤毕竟历经战阵,急忙命令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组织旗兵应战,两军混战在一起,松山城上的大炮,也不断呼啸着,在后金队伍中爆炸,更增加了混乱。
  突然,松山城两边埋伏的兵马,由左辅、朱梅领着,从两边一齐杀出,冲击后金的队伍。
  努尔哈赤与范文程骑在马上,由四贝勒皇太极保护着,周围是层层迭迭的旗兵,护卫着往外撤退。不久,从大、小凌河派来的明朝军队,也从两边冲杀过来,八旗兵马不敢恋战,只得边应战,边往锦州方向退去。
  当后金的兵马撤退到锦州城下时,那里也早已炮声口隆口隆,喊杀连天,打得非常激烈。
  由于城外新挖了又宽又深的护城沟,后金的战车、铁骑都无法一时通过,等到抬土填沟时,又遭到城上炮火的轰击,给旗兵们攻城带来了很大困难。
  努尔哈赤大队兵马退到城下时,本想联合起来一起攻城,谁知松山方面的明军也随着追杀过来,于是双方军队在锦州城下展开了一场混战。正当拼杀激烈之时,城东门那边突然杀来一支人马,立即与松山的明军配合起来,杀入八旗兵中。
  原来这支兵马是从海上来的,是祖大寿从山海关乘船从海上来支援的。
  努尔哈赤看到后面松山方面的明军紧紧盯着追杀过来,锦州城又一时难以攻下,山海关方面又从海上派来了援军,不由得连声叹息,只得退兵回沈阳。
  回到沈阳,计点兵马,损失了将近一万人。丢失了攻城器械、兵器、甲杖等不计其数。
  努尔哈赤见众贝勒、将士们有些颓唐的样子,心中也有些闷闷不乐,但是他只得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于是,努尔哈赤就坐镇沈阳,一方面督促训练八旗士兵,一边静观明朝上层政局的变化,准备伺机再兴兵南攻。
  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的下半年,孙承宗因为皇帝批发的二十四万两饷银,被魏忠贤扣住不发,收复辽东失地的计划不能实施,便想借着西巡蓟辽,路过北京的机会,面见皇上,陈述详情,顺便告魏忠贤一状。另外,孙承宗也想在十一月中旬,再去北京城,兼贺万寿节,以便奏明皇上。
  孙承宗哪里想到自己身边,被魏忠贤竟暗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此人便是监军纪文华。平日,孙承宗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纪文华都记录在案,交专人送北京,交给魏忠贤审察,一向耿直厚道,忠心朝廷大事的孙承宗,尽管在军事上谋略过人,却被身边的营利小人算计了。
  孙承宗写了辞职报告,主动请求皇上罢他的职,放他回家务农。
  在孙承宗被罢职之前,又发生了柳河事件,这就让魏忠贤有了可乘之机,追使孙承宗提前退职回籍。
  孙承宗接到罢职回乡的圣旨之后,便准备立即离开山海关。可是,袁崇焕、马世龙、祖大寿等一班部下,再三挽留,非要他多住两天不可。
  盛情难却。后来,又喝了两天的闷酒,才让他走。孙承宗原先的十五名侍卫,坚持与他一起回乡。
  袁崇焕将自己养了好几年的一条名叫阿宝的黑色猎犬送给孙承宗并嘱咐孙秉宗路上要小心。
  魏忠贤派遣的刺客名叫康进思,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