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衡又让人去请了徐铁虎,将他如何说动杨钦治的话对徐铁虎说了一遍,徐铁虎听闻季衡要对他下手,本来是要拍案而起的,季衡马上就又说,“看看,他在乎你的性命比一切都重要,看来他的心里是装了你的。只是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方法没用对,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完全没有明白他,他是吃硬不吃软。你不要对他狠心,你对自己狠心,他马上就范了。”

徐铁虎一个大老爷们,做洗耳恭听状,让季衡觉得十分有违和感,便又指点了他几句,就对他说了杨钦治约他的时间和地点。

徐铁虎兴高采烈地走了。

季衡只是安排了两人在某时某刻某地见面了,季衡觉得自己成了撮合张生和崔莺莺的红娘,为此总有种杀鸡用了牛刀的感觉,但是看到这两人扭扭捏捏的让他十分地厌烦,不由又想到了杨钦显,他甚至都很奇怪在他那般拒绝的情况下,杨钦显还能矢志不渝,真是不容易。

这份想念于是让季衡对他的思念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想收一收包袱就回京了。

但是朝廷对徐铁虎投诚接受招抚之事还没有给个结果下来,而徐铁虎的脾气又是十分差,而他的确是一名猛将,失之可惜,季衡是真的想招抚他,然后让他任福建水师总兵,让他保证福建的海上安全,那这就真是天下之福了。当然,季衡也不会全然相信他,所以之后会渐渐在他身边安排其他人,分走权利,并将福建海域的卫所水寨完善,到时候,徐铁虎所起的作用就会更轻,朝廷也就不会再担心他反不反了。

这么重要的徐铁虎,季衡怕其他大臣来招降他,事情会办不好,反而将他得罪了,那就又是朝廷的一件糟心事了。

所以季衡只得死死留在这里。

徐铁虎这次和杨钦治见面,季衡怕别人遭受池鱼之殃,便没有让任何人旁观,没想到之后徐铁虎在事后竟然给季衡送了礼来,他自己也“羞羞答答”地跑到季衡跟前来道谢和请教之后的攻略。

季衡在书房里接待了他,听徐铁虎说,“季大人不愧是名臣典范,给鄙人支了一个招,没想到就这般好用,阿治答应下次再见面了。我看他最近气色好,身体也不错,这也是大人的功劳。”

季衡没想到因为这么点事徐铁虎竟然如此恭维他,再说,名臣典范就是来给人做红娘的吗。

季衡虽然心中多有觉得自己能力用在了歪处的不爽快,脸上却是恰当的笑容,嘴上也是合适的言语,“这些都是应当的。以后你我就是同僚了,自然要互相帮衬。”

于是徐铁虎也不客气,又向季衡请教起招数来,季衡便让徐铁虎送一些杨钦治喜欢的东西去给他,恳切表达自己没有对方就活不舒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的观点。

季衡这是把许七郎前段时间用在他身上的招数交给了徐铁虎,徐铁虎听后深觉有些不自在,但还是点头应了。

杨钦治和徐铁虎两人的关系正在稳步行进中,而朝廷也收到了季衡关于徐铁虎投诚的折子,朝堂上展开了口水大战,一部分人认为徐铁虎罪大恶极,之前的福州一案就够他死的,既然朝廷都没有理睬王启的招安,且现在将王启一窝全端了,那现在干嘛又接受徐铁虎的投诚,还不如将这帮子人一网打尽算了,这类大臣自然以为打击倭寇就跟在家里睡个姑娘一样简单,皇帝沉着脸没应,他是非常希望东南早安的,不然这些大臣们倒是翻翻嘴皮子的事,但他媳妇儿却要待在东南不愿意回来,他就要日日里孤零零躺床上,过孤家寡人的寂寞日子;另一部分人自然就是主张招安的,但是要对徐铁虎被招安之后的安排好好考虑,这一类人大多是知道徐铁虎厉害的,也盼着东南早安,市舶司能够早开。

在一番口水大战之后,皇帝做下了决定,又派了钦差前去主持这招安一事,然后又再一次宣季衡回京。

在此之前,付扬收到了皇帝的密旨。

付扬看后就心里沉了沉,密旨上写的是,暗杀掉许达川许七郎。

他想皇帝定然是以为许七郎是在季衡身边的,所以让他暗杀,但其实是,付扬一直在季衡身边,这些日子以来,还真是从没有看到许七郎在季衡身边出现过,他知道皇帝是恼了许七郎曾经劫走过季衡之事,但是之后许七郎又戴罪立了功,功过相抵,恐怕也就没事了。

但是季衡那是皇帝的心尖儿,谁动了都没法功过相抵的,于是皇帝就直接下了这个密旨。

他正在忧愁许七郎现下不知所踪,而他在温州季衡身边,要安排这事有点难度,没想到许七郎就直接到了温州。

245

京城。

时间已经进入了七月,七月又被称为鬼月。

在有了杨麒儿之后;皇帝现在笃信神佛;故而七月宫里有几次法事。

而且皇帝还准备亲自到镇国寺去祭拜一番,镇国寺自然又是一番忙乱。

贤妃娘娘这些日子;几日内连连梦到大皇子杨奉熹,故而她心神不宁;日日里也吃斋念佛起来。

这日;汪含青来找了她;汪含青之前做过内务府总管,乃是深受皇帝宠信的一位内监。不过之后不知因为什么事,他被皇帝罢免了这个职位降了职。

而那内务府总管便又任命了另一位皇帝宠信的宗室来做。

这件事,与季衡对皇帝出的一个计策有关。

皇朝有了近百年,几乎就是最鼎盛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了,但其实这时候的皇朝并没有鼎盛,国家却是存在了很多弊端要走下坡路了。

其中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皇族宗室人口越来越多,要养活这么多皇族宗室已经要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而有些藩王又在封地十分不安分,不过季衡对皇帝说,削藩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还容易让藩王起来造反,故而准备改变朝廷完全供养皇族宗室的政策。

这个政策,第一是藩王庶子除非有巨大功绩者全部不给爵位,第二是皇族无爵位者多少代以外就完全不给供养,要他们完全像一般人一样谋生,这个政策如此狠定然是会让藩王们闹腾的,此时自然是还没有实施,但是皇帝已经在做前期工作,就是召了不少藩王子弟进京读书,然后会给其中优秀的人才授予实权官职,甚至皇帝会特别恩宠一些本来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皇帝赏识的藩王子弟,这样做,其一是拉拢这些人,其二是让这些藩王争相向皇帝靠拢,却让这些藩王之间因利益冲突生出芥蒂来不会联合造反,还有自然是让这些皇族宗室明白要上进的道理,而且上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毕竟,即使是皇族宗室,很多在祖辈封地,虽然衣食无忧,也是过得十分憋屈的,而在皇帝出这个政策之前,他们会憋屈地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只能那么庸庸碌碌了,也就甘于了现状,现在有了皇帝召宗室进京读书的机会,他们自然也是知道要争取的。

这个召宗室上京读书的政策,是每个宗室孩子都有报名的机会,但是要经过考试才能够留在京中,最后留下来的人也并不太多。

这些人留了下来,一方面是在学习上进,还成了皇帝抓在手里的质子,而且毕竟是宗室,又能够对付一些十分难缠的文臣,正可谓是一举多得。

就是有了这个政策,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将内务府总管的位置都拿了出来给一位宗室,当然,这个人自然是皇帝的心腹,完全能够信得过且拿捏得住。

但就是因为此事,汪含青就失去了总管一职,而且因为得罪了季衡,被一撸到底,现在已经只是一个冷清小宫殿的总管,能够保住这个位置,还是因为他曾经伺候过皇帝的生母,皇帝念着这份情意。

他来找到贤妃娘娘,贤妃是不会小瞧这些宫里的老人的,便好好地招待了他。

汪含青在一番客气之后,就说明了来意,便是据他所知,当年大皇子的死,其中是有十分大的猫腻的。

他这般说后,又道,“咱家是知道娘娘您怀念着大皇子殿下的,这才来找您说这些话。自从皇上接回了太子殿下,又对太子殿下恩宠至极,如心肝宝贝般地捧在手心里,皇上即使还记得大皇子殿下,但又记得多少呢,而除了娘娘您还一直惦念大皇子殿下,宫里的其他人,又有谁还记得他,就说徐贵人,怕是也忘了罢。大皇子殿下,若是他还活着,这太子之位,本该是他的,娘娘就是他的养母,哎……”

贤妃自然也明白这些,甚至这些都在她的心里转了千百回了,都成了她的神智的一部分。

虽然她被汪含青这话挑起了心里的痛楚,但她还是保持了镇定,沉吟了一阵后才悲伤地说道,“这也都是熹儿没有那个命呀。”

汪含青却略带讥嘲地笑了一下,侧身靠近了贤妃一些,然后低声道,“大皇子殿下没了这事,咱家却是知道一些内情的。大皇子殿下那时候身体虽然差,但是却只是上火,咱家有听说着了风寒着了热伤风没了的,可没听说单单上火就没了的,再说,当时太医医治后,大皇子殿下分明情况好转,口里燎泡也消了,也能吃能喝了,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呢。而且,大皇子殿下没了之后,太医院不正好就对此事缄口不言了,甚至当时照顾大皇子殿下的一应奴才们,都被皇上以他们渎职而处置了,宫里后来可还有原来照顾过大皇子殿下的奴才。甚至大皇子殿下当时的奶母,虽然没有被处死,据咱家所知,也是被远远打发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其中,难道没有一点猫腻。”

贤妃微微蹙了眉,静静盯着自己手里的粉彩蝴蝶茶杯看,虽然面上依然沉静如水,心里则是惊涛骇浪了。

汪含青又说,“咱家可是不敢说皇上对大皇子殿下有哪一点不好的,那毕竟是皇上的骨血,本来又占着皇长子的名头,但是,同现在太子殿下比一比,就可见当时皇上有多偏心了。而且,据咱家所知,太子殿下刚抱回宫那会儿,皇上就直接对礼部尚书大人说了,要立他为太子。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定然是太子没出生时,皇上就想将太子之位给他了。但是,一来他生母不明是从外面抱回来的,二来他前面还有大皇子殿下,无论如何,太子之位也落不到他头上。而算算日子,正是在太子殿下在他娘肚子里三四个月时,大皇子殿下没的,这,难道不更让人多想吗。皇上,可真是算无遗策,千古难遇的好皇上呀。”

汪含青不知道太子的生母是谁,所以只是有此猜测,是皇帝心狠手黑,连自己的大儿子也不放过,直接弄死了为了让二儿子占着皇长子名头立储;但是贤妃却是知道的,她知道太子乃是季衡所生,所以完全能够明白皇帝为何对太子那般疼宠,也明白为何太子一出生他就有意立他为太子了,不是,是太子还没出生,他就有意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了。

贤妃被汪含青这般一提醒,她当然知道汪含青来对她说这些,自然是有所图,但是,这些的确是正好说到了她的痛脚上。

她觉得自己瞬间将所有事情都想通了,大皇子之死,若是皇帝的安排,那么当时将她□起来,也是皇帝故意,这也就正好解释了皇帝最后为何又举重若轻地没有处置她,只是剥夺了她管理后宫的权利。

皇帝一心在季衡身上,季衡肚子里怀的还不知是男是女,或者是不是怪物,甚至能不能活下来,他就能够那么狠心地将大皇子殿下处置了,只为了季衡所生可能是个儿子,他希望自己和季衡所生的孩子做继承人。

贤妃是想哭也哭不出来,只觉得受了深深打击,满腔恨意突然汹涌而上,让她几乎要口出恶言,没有精神再理睬汪含青。

汪含青也看到了贤妃脸色大变,故而也不多留,起身告退了。

汪含青离开之后,贤妃一把将手上茶水已经冷了的茶杯狠狠掼在了地上。

七夕这一天,宫里照例是有一场宫宴的,因为江浙沿海打击海寇大捷,端掉了王启老窝,再者,又劝降了福建的大海寇徐铁虎,而且最主要是皇帝定下了解决许家和徐家的法子,又决定要除掉许七郎,故而心情十分好,便还召了些留在京中的宗室子弟进宫赴宴。

因为皇帝的后宫实在冷清,便又召了不少命妇进宫来,好让宫里宫妃那里人多好看些。

皇帝先是抱着太子殿下乘着舆轿到了宗室所在的凤翔殿去,这些宗室,大多是出身并不高的宗室,因出身高的,第一是藩王不愿意他们入京,第二是大多纨绔没有能力,考不上留在京中学习的名额,故而这些宗室多是奋发向上的地位较低不受重视的宗室,皇帝正是要拉拢提拔这些人,然后再来对皇族宗室进行改革。

这些宗室大多是还未婚的,皇帝对他们说了些鼓励的话,又在这一天对几个宗室赐了婚,然后在喜乐祥和的氛围中离开了,杨麒儿一直被皇帝抱在怀里,他已经有一岁半了,正是好动的时候,便在皇帝怀里很不安分,动来动去,哼来哼去,好在是坐在龙椅上,皇帝说话的时候,他似乎明白这种时候的庄重没有闹来闹去,别的时候,他就完全不安分了。

坐在舆轿上从凤翔殿往碧溪殿去的时候,他咿咿呀呀和皇帝说些皇帝听不懂的话,看着宫里四处的漂亮宫灯,他十分欢喜,差点从那八人抬的舆轿上翻了下去。

皇帝于是就恼怒了,假装生他气地打了他的屁股,而且还呵斥了他两句,这下娇贵的太子殿下也就和他爹闹脾气了,也不是哭,只是板着脸,一张小脸上睁着一双大眼睛,抿着嘴唇,要哭不哭,皇帝怎么哄他,他都不听,皇帝亲他的脸蛋,他还大吼了一声,然后把皇帝的脸拍开,要不是他手上的指甲只要一长起来就剪掉,恐怕皇帝的脸上会出现被抓挠的红痕。

皇帝于是又生气了,在从舆轿上下去的时候,他又狠狠打了杨麒儿的屁股两巴掌。

杨麒儿小小身子软乎乎的,屁股更是软,皇帝打得心情舒畅,但是这却把杨麒儿惹得恼怒非常,他在皇帝手上又叫又吼,却不是哭,但是比哭还要伤心。

唱礼太监已经对碧溪殿里唱了礼,“皇上驾到,太子驾到。”

一众宫妃和命妇都下了跪接驾。

因杨麒儿不断扭动着身子,用力得都满脸通红了,皇帝都要抱不住他,故而就一只手将他的腰给紧紧搂住,一只手托着他的背,这般两父子进了碧溪殿。

反正孩子就是那样的,太子殿下又还太小,自然做不出皇室的规矩和威严来,皇帝也并不拘束着太子从小就被教礼节而没了孩子的活泼,所以也就完全不管太子那么又乱动又叫嚷地进了碧溪殿。

皇帝在龙椅上坐下后,然后就伸出一只手将杨麒儿按在了那宽大龙椅他旁边的位置上,并且示意柳升让平身。

柳升便代替皇帝唱礼让众人平身了。

杨麒儿还在和皇帝闹,不满地叫喊,“爹爹,坏蛋,下去,我下去。”

下面宫妃和众命妇都不敢在此时直视皇帝,但是这个声音却是听得到的,这些能进宫的,都是规规矩矩的妇人,虽然也有觉得太子殿下这般有力气很可爱的,但大多还是觉得皇帝亲自教养太子,没有女人教养得仔细,以至于太子殿下被养得这般没规矩。

作者有话要说:2

246

皇帝看杨麒儿实在闹腾得很;就让跟过来的奶母容氏来将他抱到一边去;容氏赶紧躬身上来要抱杨麒儿;杨麒儿却不要她抱,一味挣扎。

皇帝无法了,只好直接将儿子放下了地,挣得面红耳赤的杨麒儿这下满意了,先是在龙座边走了两步;然后攀着皇帝的腿仰头看了看皇帝;见皇帝已经在和众人说话不理睬他;他就又有些不高兴;不过他这时候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开始自顾自地玩自己的。

碧溪殿里是满殿的女人,脂粉香几乎可以掩盖一切别的香味。

杨麒儿不舒服地打了个喷嚏;然后慢慢爬下了台阶,在最后一阶时,他还差点摔了,反正地上是厚厚的地毯,皇帝也不怕他摔,故而没有管他。

杨麒儿重新站好,然后目光在众宫妃命妇之间逡巡,他看着一室的漂亮女人,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似乎是在找人,但是却一时没有找到,故而蹙了眉毛。

皇帝最初是在和几位宫妃说话,之后又和后面的命妇说了些家常,杨麒儿慢慢走向了右边首位的邵妃,杨麒儿是见过邵妃几次的,因邵妃管理后宫,有时候会拿事情来让皇帝抉择,杨麒儿就见到了她。

她在邵妃跟前停住了,然后仰头看她,邵妃马上做出受宠若惊的样子,又笑得温柔和蔼,低头看他,道,“殿下。”

杨麒儿于是对她伸了手,她看了看皇帝,在皇帝点头后,她才把杨麒儿抱了起来,杨麒儿在她怀里腻歪了两下,手还搭在她软乎乎的胸脯上,邵妃自己没孩子,而且皇帝不喜后宫,她也不知道自己哪年哪月才有孩子,故而太子殿下这么可爱,她抱着心都要化了,心底深处不由想,什么时候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自己生一个呢。

她才刚这么一想,淘气的杨麒儿一只手就伸了上来,一把抓住了邵妃的耳朵,邵妃的耳朵上是有耳坠的,她瞬间痛得轻呼了一声,本来在羡慕她的众宫妃心里都有点幸灾乐祸,容氏一直注意着太子,故而飞快地上去了,将邵妃的耳朵解救了下来。

杨麒儿手里没了软乎乎的耳朵可抓,就不大高兴,从邵妃的身上爬了下来,继续往前走,然后他就看到了坐在宫妃后面命妇堆里的许氏。

他盯着许氏看了一会儿,似乎是有点不确定,在许氏对他和蔼地笑,并且无声地张嘴说心肝儿乖孙后,他就飞快地朝她跑了过去。

许氏已经有一月没有见过杨麒儿了,小孩子忘性大,都怕他会忘了自己了,没想到杨麒儿还记得她,故而就十分高兴。

杨麒儿甚至还记得如何唤许氏,低低地娇里娇气地唤了两声“喃喃”。

这种娇气,真是比在他爹面前的蛮横和淘气要可爱了百十倍。

许氏笑得脸上都开了花,因许家遭难而来的悲伤和焦虑都去了大半了,抱着杨麒儿用额头和他的小额头抵在一起,小声唤了好几句“小心肝儿宝贝儿”。

杨麒儿也是笑得开心,呵呵呵咯咯咯地,手紧紧抓着许氏的胳膊,别提多高兴了。

宫妃命妇们看太子殿下这时候变得这么可爱,也都看过来,而且不管是不是心里话,大家都一个劲儿地开始夸赞他,谈论的话题也转到了太子殿□上。

贤妃娘娘坐在左边第一位,看到杨麒儿之前宁愿亲近邵妃也不愿意亲近自己,心里已然很不高兴,现在看他和许氏亲近,脸上虽然是笑容,心里却冷笑连连。

七夕节自然不能只在殿里坐着,邵妃和别的宫妃已经准备了节目,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