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开元不愧是工作达人,早出晚归,几天时间跑遍香港大大小小的玩具工厂,收集了大量的业界资料,作为一个半宅男,沈冲对此非常佩服。
拿起笔记本,正要细看,就听到卧室里的电话响了。
“喂,你好,是沈冲沈先生吗?”
“我是。”沈冲用脖子夹着电话筒,一边说话,一边翻看李开元纪录的数据,“你是哪位?”
“我是《电影双周刊》的总编舒琪。”
“哦,是舒总编啊,久仰久仰。”
沈冲有点小惊喜,算起来,舒琪是目前为止,他接触到的第一个香港知名电影人,说久仰倒不全是客套话。
在30年后,如果写“舒琪”这两个字,估计会被人指责说你写错字啦,是舒淇而不是舒琪。
而事实上,那位现在大概只有两三岁的性感女明星的名字,还是因为这个舒琪而来的。
舒淇本名林立慧,进入娱乐圈时为自己取了个“棋”的艺名,经纪人取其谐音改为舒琪,后来王晶把她带到香港发展时,文隽把“琪”改为“淇”,以示和好友舒琪区别。
舒琪是张彻之后,香港影坛“评而优则编,编而优则导”的代表性人物,高中时代就给报刊杂志写影评,后考入香港大学英文系,大学时写过一些电视剧本,毕业后加入佳艺电视台,佳艺电视倒闭后,转投嘉禾,担任副导演和编剧,在此期间,一手创办了《电影双周刊》。
舒琪做导演拍的电影大都名声不响,票房一般,但颇具艺术价值,比如《虎度门》,就是一部港片精,让萧芳芳在《女人四十》后再创辉煌,勇夺四项电影大奖的最佳女主角。
不过他的主要成就不在拍摄电影本身,而是在电影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上,比如他创办的《电影双周刊》,对香港电影有着重大影响,再比如后来,他是香港唯一培养专业演艺人才的学校——香港演艺学院的院长。
“沈先生客气了。”舒琪客套了几句,然后问道:“沈先生收到杂志了吗?”
“什么杂志?”沈冲一愣,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连忙问道:“《电影双周刊》的创刊号发行了吗?”
“是的,今天发行的。”舒琪顿了一下,估计有点郁闷,创刊号里每篇文章的作者,编辑都特意提前通知了,没想到分量最重的作者居然忘记了发行日期,“我们提前邮寄了样刊,沈先生没收到吗?”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沈冲连声道歉,“最近太忙,忘记看邮箱了,应该是送到了,我一会下去拿。”
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沈冲是从电子邮件和快递送货上门的时代穿越而来,早忘记了世界上还有邮箱这种东西存在。
又客套了几句之后,舒琪说出正题,这个周末的星期六下午,香港电影文化中心有一场座谈会,想邀请沈冲前去参加。
蔡继光、罗卡、冼杞然、严浩、方育平……听到舒琪报出这些人的名字,沈冲立刻慨然应允,答应一定会准时参加——都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干将,如此盛会,岂能错过。
挂掉电话,沈冲回头又和李开元商议了一下,初步敲定了两家玩具制造公司作为魔方生产厂。
看看时间不早了,观塘此时还没通地铁,黄馨要坐公交车回家,李开元又哈欠连天,一脸疲惫的样子,沈冲宣布散会,可以下班了。
将黄馨送到公交站,沈冲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在夕阳下,沿着街道漫无目的的散步,在脑海里推敲未来的计划。
现在公司有了,生产厂也有了,再租个办公室,基本架子算是搭好了,以魔方的吸金能力,完全不用担心亏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快速度打响魔方的知名度,推广市场,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筹集足够的钱,毕竟沈冲时间不多,六个月的任务时限如紧箍咒一般扣在头上。
广告是肯定要做的,但要做低成本高曝光的……本钱还是太少,他和李开元合伙,每人出资40万,各占50%的公司股份,现在魔方还没生产,前期费用已经用了好几万了,再扣掉租办公室的预算,还有预留给玩具厂的定金,可用来做广告的资金太少了。
香港这边还好,咬一咬牙,直接上报纸登广告,费用勉强也能承受,但香港弹丸之地,能消费多少魔方?
沈冲的终极目标是北美,那里才是魔方吸金的主要场地,在香港生产魔方,成本不过一美元左右,运到美国,直接在后面加个零,卖出去毫无压力。
如何打开北美市场?
从画出魔方设计图开始,沈冲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但目前为止,毫无头绪。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沈冲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倒是饿的饥肠辘辘,于是找了家茶餐厅,胡乱吃了些食物,填饱了肚子后,往家里走去。
途中经过一家店,沈冲心中一动,走了进去。
周末要参加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举办的座谈会,与会的是赫赫有名的电影人,沈冲可不想出了岔子,丢人现眼,他打算找几本电影方面的专著充充电,不料浏览了一圈后,很失望的发现,一本有关香港电影的都没有。
或许是最近压力有点大,精神不稳,沈冲站在一排印着花里胡哨封面的武侠小说前,莫名产生了一股烦躁抓狂情绪——挑战好莱坞,这任务太难了,还不如把我送到明末去杀鞑子呢
好莱坞的背后,有美国有南加州大学,有ucla,有纽约大学,有哥伦比亚大学……这些学校的电影学院享誉全球,人才层出不穷。
香港有什么?
香港一个专业电影学院都没有,只有“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一年一届,专挑帅哥靓妹。
好莱坞有《好莱坞报道》,有《综艺》,有《首映》,有《电影评论》等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权威电影报刊杂志,每年出版上百种电影相关的图。
香港有什么?
香港有《南国电影》,《嘉禾电影》——电影公司旗下的广告画册,有《明报周刊》——专注八卦一百年……香港连一个专业的电影评论杂志都没有,有关电影的籍如凤毛麟角,难觅一件。
《电影双周刊》?(注2)
它太嫩了,创刊号才刚刚发行,况且现在不过是一本同人志形式的小杂志,一群有热情有想法的电影爱好者自娱自乐的产物罢了,远远谈不上专业。
只论电影人才培养体系和周边信息传播能力,好莱坞就甩了香港十万八千里,更不用提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的差距了,如果说好莱坞是一艘航母的话,香港现在还是个小舢板,如果好莱坞是一只羽翼丰满的白头雕,香港目前是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雏鸡,而且还是个没有母鸡保护的小鸡……
发了一会呆,沈冲摇一摇头,自失一笑,转身走出了店。
怨天怨地怨社会毫无意义,事在人为,总会走出一条路的,因为想象中的困难,而畏首畏尾,不是穿越党的风格。
回到住处,在楼下的邮箱里,果然躺着一本《电影双周刊》,拿起来摸了摸,不算厚,纸张有些粗糙,是最便宜的新闻纸,而不是双胶纸,估计是为了节约成本,借着楼梯口的微光,沈冲认出来封面照片上的人是郑裕玲。
后世郑裕玲演过不少电影,但现在,她只是无线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电影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沈冲心中腹诽,模仿《无间道》中刘德华的习惯动作,用杂志拍打着大腿外侧,慢悠悠的踱上四楼。
在家门口,沈冲意外的看到闻人杰搂着个包包,坐在楼梯口吞云吐雾,一脸郁闷的神情。
“怎么了杰哥?”沈冲一边掏钥匙,一边笑着问道:“被嫂子赶出门了?”
闻人杰尴尬的笑了笑,丢了烟头,踩灭了火,然后跟着沈冲走进房屋。
——————————————————————
注1:matrix有子宫的意思。
注2:此处只是借用名字,并非实指观塘的万福大厦,不必当真。
注3:《电影双周刊》,1979年1月11日发布创刊号。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卷 第六章朋友()
“杰哥,晚饭吃了没?”
“吃过了,吃过了。 ”
“放轻松。”沈冲拿出杯子,倒了杯水,递给坐在沙发上,缩手缩脚的闻人杰,笑着调侃道:“你是这里正经八百的主人,我才是寄人篱下的可怜人。”
之前交割房产的时候,和闻人杰有过几次接触,大致了解他的性格——单纯,内向,和不熟悉的人交谈或者呆在不熟悉的私人环境里,都会很紧张,情商低,交流时不太会根据语气和表情来分辨言外之意,在别人眼中,他有点怪怪的。
沈冲却感觉很亲切。这是后世宅男的标准性格啊……只要能消除他们的戒备感,就很好交流。
闻人杰接过水杯,喝了一口之后,放松了许多,他指了指散落在茶几上的魔方样,问道:“这是什么?”
“哦,那是我捣鼓的一款玩具,正筹备着生产出来卖。”沈冲一边收拾沙发上散乱的文件,一边说道:“你玩试试,帮我提点意见。”
闻人杰拿起一个打乱了的魔方,试着转了几圈后,然后不再动手,翻来覆去的观察,过了一会,他双手齐动,旋转起来,虽然手法有些生涩,但毫不停滞,似乎每一步都提前想好了,很快就复原了魔方。
沈冲脸上挂着货真价实的惊讶——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见过第一次玩魔方的人当中,闻人杰的表现是最好的,不靠技巧,单凭空间想象力复原魔方,这天赋有点吓人。
难道他是个天才?
推了推眼镜,闻人杰又拿起另一个魔方,一边观察,一边喃喃自语,“红色旋上去,蓝色的左转……”
很快闻人杰把茶几上的几个魔方全都复原了,再把它们很整齐的摆成一排,严丝合缝,颜色一一对应,然后说道:“这东西有点意思,只是太简单了。”
简单?
三阶魔方确实不难,但对第一次玩的普通人来说,绝对算不上简单。
这厮或许真是天才,而且是个有点强迫症的天才宅……
沈冲抓了个苹果,丢给闻人杰,问道:“和媳妇吵架了?”
“没有。”闻人杰摇头,又推了推眼镜,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只是小小的争论了一下。”
争论?
沈冲被逗的大笑,刚才在店的那点消沉情绪,不翼而飞,心头闪过一丝明悟——还是要多交几个朋友啊,随便说说话也能调整情绪,如果孤单一人,很容易封闭自我,心态失控。
“你们争论什么问题,中美建交么?”
“不是,我不看新闻。”闻人杰完全没意识到沈冲是调侃,一本正经的回答。他打开放在沙发边上的背包,拿出一个有木纹挡板的黑色盒子,“阿青她不喜欢我玩这个。”
“这是什么?”沈冲第一眼没认出来,不过看到长长的数据线,马上反应过来,“游戏机?”
“是啊,雅达利vcs。”闻人杰用只有狂热游戏爱好者才会明白的口吻加了一句:“目前最好的游戏机。”
雅达利vcs?注1
沈冲来了兴致,这货可是传说中家用电子游戏机的开山祖师,他凑过去,拿起黑盒子,仔细观察起来。
带条纹的黑色塑料外壳,木纹挡板,方头方脑,造型笨重,又粗又大,顶部有六个按钮,难怪有“重六机”的绰号。
这个看起来粗糙简陋的玩意,可是上古神器,电子游戏机史上的传奇。
在它出现之前,所谓的家用游戏机大多自带显示器,控制器集成在主机上,成本太高,操纵也不方便,雅达利vcs放弃了自带显示器,利用普及率极高的电视机作为显示单元,降低了成本,又得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而且它采用手柄作为控制单元,提高了玩家的操控体验。
雅达利vcs的另一个杀手锏是采用了可更换的卡带作为游戏载体,在此之前,游戏都是固化在主机rom里的,一旦玩腻了游戏,主机也就废了,而卡带可以不断的翻新,这样大大延长了游戏机的使用寿命。
革命性的改变,让雅达利vcs广受欢迎,在任天堂的fc出现之前,它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子游戏主机,北美几乎五分之一的家庭都拥有这款游戏机。
因其巨大的销量和影响力,雅达利vcs被誉为家用电子游戏主机的开山之作,它创造的主机、手柄、游戏卡带三位一体模式,成为日后家用电子游戏机的标准配置,当然了,随着技术进步,卡带最终被光盘取代,但意义上是一致的,都是可更换的游戏载体。
沈冲一边回忆着脑海里的信息,一边感谢互联……络果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只要你有兴趣,无穷无尽的信息随你采摘,沈冲知道的这些,不过是当年无聊逛论坛,在一个有关小霸王学习机的怀旧贴里得到的知识。
兴致勃勃的打开电视机,插好数据线,两个大男人,肩并肩坐在地板上,开始打飞机……
没错,他们玩的是一款名叫《太空侵略者》的打飞机游戏,据闻人杰介绍,这是从街机上移植过来的。注2
怀旧是一种情怀,偶尔试试尚可,要是真以为旧的东西才是好的,那就是脑残了……
玩了大约一个小时,沈冲就受不了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经历过高清视频和高保真音效时代的他,很难忍受当下低劣的游戏效果,分辨率太低,看的眼花,音效太吵,听的心烦。
假借喝水,沈冲丢下手柄不玩了,站在后面,看闻人杰心无旁骛的操纵着手柄,忽然开口问道:“杰哥,嫂子是不是让你晚上抱着游戏机睡?”
“你怎么知道?”冲口而出之后,闻人杰反应过来,他放下手柄,摸着脑袋讪笑道:“阿青她嫌我老玩游戏,不理她。”
大哥,你真的生错了时代啊,21世纪游戏宅男横行的世界才是你的舞台……
见沈冲不说话,闻人杰又拣起手柄,继续玩游戏。
沈冲双手抱着后脑勺,坐在沙发上,看着全神贯注打游戏的闻人杰,依稀感觉哪里有点不妥当,他想了想,问道:“你到这里来,跟嫂子说了没?”
“没有啊,她让我走,我就走了。”
尼玛,果然是这样,情商真低。
沈冲走进卧室,拿起电话本,找到之前交易房子时留下的号码,拨了过去。
接电话的是他丈母娘,沈冲三言两语说明了情况,丈母娘很通情达理,拜托沈冲照看闻人杰几天,等她女儿气消了,再作安排,沈冲自无不可。
“嫂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挂了电话,沈冲对闻人杰说:“你先在这住两天,避一避风头。”
“好。”闻人杰头也不回,专注打游戏。
“你不担心?”
“没事的,阿青每次都这样,过几天就好了。”
这是情商低还是神经大条啊……
沈冲有些无语,他半躺在沙发上,一边翻看《电影双周刊》,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闻人杰闲聊,
“杰哥,这游戏机哪里买的?”
“这就是我们厂产的,阿冲你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拿一台,成本价很便宜的。”
“多少钱一台?”
“市场价好像要200美元吧,我从厂里拿,600块就行了。”注3
“行,你帮我拿一台。”这种有纪念意义的老古董,弄一台收藏倒不错,“你在哪个厂上班?”
“海达电子,离这里不远。”
观塘是九龙最大的工业区,工厂林立,海达电子沈冲见过,厂房挺大的。
“你主要做什么工作?”
“最近在搞游戏移植。呐,这个《太空侵略者》本来是街机上最流行的游戏,就是我师父和我一起把它移植到雅达利上面的。”
原来是个搞计算机的科技宅,这下沈冲释然了。
“你还有师父?”
“当然,我以前是做电路的,软件不太懂,雅达利派了个鬼佬来,技术很厉害,我跟着他学。”
……
就这么瞎聊,当看完《电影双周刊》的时候,沈冲也基本摸清楚了闻人杰的老底。
母亲很早去世了,父亲开了个家电维修店,从小混迹电路板之间,自学成才,中学毕业后,进了海达电子做技术员,挺简单的人生。
至于《电影双周刊》的创刊号嘛……
薄薄的一本,70多页,黑白印刷,质量一般,不论是排版布局,还是文章内容,都有些不成熟的地方,整本杂志只有两三个广告,都是戏剧表演方面的,总体感觉挺寒酸的。
沈冲的那篇稿子几乎一字没改,全文刊登,后面还加了长长的编者按,极力推崇,称赞文章拨云见日,令人耳目一新,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沈冲暗道惭愧,他不过是占了穿越的便宜而已,别人看未来,云遮雾绕,他看未来,如掌上观纹,别人是预测,他是回顾,境界不一样,文章自然更通透,更有说服力。
除了自己的文章,沈冲还关注了一下全港影评人评选的1978年十大电影。
《醉拳》名列第一,《蛇形刁手》名列第五,1978年是成龙功成名就的一年,两部电影上榜不足为奇。
《茄哩啡》第二,沈冲有点怀疑是因为他那篇稿子的缘故,这部电影才排名这么高。
《捞过界》第三,电影没看过,导演挺有名,牟敦芾,一个以色情和暴力著称的导演,他最著名的电影是《黑太阳731》,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实行后的第一部三级片,沈冲小时候被这部电影吓得夜不能寐。
《农奴》排名第四,这让沈冲大跌眼镜,居然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的,内地电影排名这么高,肯定有独到之处,有机会要找来看看。注4
《卖身契》排名第六,许冠文经典作,78年年度票房冠军。
《老虎田鸡》排名第七,导演麦嘉,新艺城三巨头之一,现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剩下还有四部电影并列第八:
《少林三十六房》,刘家良执导的功夫片,这是一部邵氏经典,以它的名气和质量,排名第八委屈了,不过也没办法,邵氏的室内布景拍摄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不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