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7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辖权,除非是发生突发状况,朝廷就直接下令大都护府,能够迅速形成凝聚力,并不担心苏定方会对中央构成威胁,因为龟兹刚好处在中心位置,必须要有中央的命令,苏定方才能够带动其他地区军区的军队,那他要造反,直接可以将他给包饺子,但如果不给于苏定方这个权力的话,朝廷一道诏令,得印刷成n份,发到各个州县,这方面大家考虑得都还是非常周到。

    李治对此是非常满意,分得越散越好,分而治之,一直都是帝王之术,如果只有几个都护府,就不太好控制,会对中央构成威胁。

    他都满意了,那韩艺他们也不便多说什么,他们也说不了什么,这么复杂的行政区域划分,谁敢去推翻,你行你上啊,韩艺还真没有这个能耐,这真的专业知识,这他可是一点都不具备。

    在得到大家的一直认同之后,李治又道:“至于如何划分行政权力,朕已经决定采纳韩艺的建议,施行自下往上的方式,如此既能够赢得西北百姓的信任,还能避免官员徇私舞弊,坏我国之大计。”

    这是与中原最大的不同点,也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

    因为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自上而下的统治方式,中央管刺史,刺史管县令,一级一级统治下去,从而形成高度集权统治。

    但是因为商人条例中的税法,导致政策必须是自下往上走,当地百姓的经济状况决定一个县的财政,而财政就直接关乎政策,县令没有钱,他还能干什么,但是收多少钱,可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等于这政策是从底下发起的,那么州自然也对于县失去了绝对的管辖权,好比说庭州就只有对于庭州有绝对的管辖权,周边县他很难去管的,我县里面几个衙役,可不是你刺史说了算,而是税务来决定的,除非你私人掏钱,那当然没有问题,倒是你们刺史想要享受,想要增加开销,你还得找我要钱,因为相对于州而言,县的财政直接决定州的财政,都护府的财政又是由州来决定的,一级一级往上。

    当然,这也不是说当地酋长完全做主,这个需要官府与百姓沟通的,大家商量着办,这就剥夺了官府剥削、压迫百姓的权力。

    这也是李治答应的非常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样一来,刺史不具备集权的基础了,你要造反,你一没钱,二没人,权力又是极度分散的,你拿命造啊。李治可从未奢望说要靠剥削西北百姓发财,问题是这山高皇帝远,作为个人利益而言,刺史肯定会想尽办法剥削百姓,不然当这官干什么,可万一造成混乱,会对中央政府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朝廷出兵镇压一回,都够你贪一辈子了。

    当初陈硕真造反可都是那些混蛋县令造成的,跟李治没有关系,要是李治知道的话,他肯定会发粮食,当时大唐已经恢复过来,救济一个县还是没有问题,可损害的却是李治的利益,被骂也是李治,李治真觉得冤枉,他也想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还有一点就是,这县决定州的财政,州可没法决定中央的财政,道理很简单,县之所以个限制州的权力,那是因为县能够影响到州的财政,可是朝廷的财政可不需要你西北来支撑,就你西北那点税收,还不够咱们中原官员一年的吃喝开销,只要你们能够自给自足,别连累中央财政就可以了,但是反过来,政策是中央定的,商人条例也是经过中央的首肯,才能够施行。

    只是说对于目前的中原王朝而言,西北需要是安定,是推行汉制,融合民族,建立起统一的政权,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两地融合完成过度。等到完成了绝对的统一,今后还是可以与时俱进的,政策是可以改变的,当初韩艺将政策一分为二,基本政策是不改变,李治也不想改变,但是商人条例是意向,这就是可以改变。

    李治也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经过深思熟虑才答应的。

    至于人事安排,李治是让韩艺与吏部尚书安排县一级别的,刺史还是由大臣,皇帝直接任命,这个跟中原一样。

    李义府、许敬宗就很无语,当我们是傻子呀,既然是自下往上的权力划分,那县一级才是最关键的,但是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制度就是这样安排的,五品以下,吏部决定,五品以上,皇帝任命。当然,他们也不太稀罕,谁会送钱给他们,去西北谋求一官半职,这是花钱找罪受。

    另外,就是建设好官府之后,要赶紧推行汉字、汉语、汉学,要在当地建立学院,宣扬华夏文明文化,加大对于西域的贸易来往,两地百姓的融合。

    商议完西北之事,接下来就是谈吐谷浑。吐谷浑再怎么说也是个藩国,西北如今是自家的,那当然先谈西北,再谈吐谷浑,非常的实在。

    而关于吐谷浑就两个主要议题,驻军和贸易。

    而关于驻军,李治自然先问李绩,你们这些外行人就别插嘴,“司空以为该派多少人前去为好?”

    “五千人。”李绩直接说道,显然是考虑过的。

    韩艺皱眉道:“这是不是少了一点。”

    他并不清楚这个驻军情况,这唐朝跟宋朝可不一样,宋朝是募兵制度,有多少兵可以派多少兵,人家府兵制,你让百姓去国外驻军,人家百姓不他会愿意去,可募兵就那么一点人,这五千人可真是不少了。

    李治稍稍点了下头,但是显得有些犹豫,他也不知道这五千人够不够用。

    李绩道:“陛下请放心,五千足以。这五千士兵配合吐谷浑的一万大军,足以抵挡住赤海、白兰二部的进攻,要是吐蕃调遣大军来进犯,那么至少也得屯集十万大军才能防守得住,可是这兵是派得出,但养不起,因此臣之所以建议派五千士兵前去吐谷浑,要是防止周边部落的突然袭击,以及为我们的援军争取到足够的时日。”

    李义府立刻道:“臣赞成司空的建议,另外臣认为这五千士兵的军费,理应由吐谷浑出。”

    许敬宗道:“李中书言之有理,咱们出兵是保护他们,没道理还让咱们出钱。”

    韩艺听得好笑,保护他们,你们真是鼠目寸光,咱们是保护自己好不,真是的。他立刻道:“陛下,吐谷浑目前都需要救济,连自己的军队都养不起,那还能养得起我们的军队,再者说,既然我们已经答应出兵保护,何必还在乎这五千人的军费了。”

    “韩爱卿言之有理,也就五千人的军费而已,朝廷还是能够拿得出。此事就交由兵部尚书去安排。”

    “微臣遵命!”

    李治又道:“相信各位爱卿也知道,韩尚书与吐谷浑谈成了一笔买卖,用吐谷浑的盐从中原交换所需物资,此事………!”

    他本想说这事就交给韩艺去处理,可他话未说完,李义府突然道:“陛下,关于此事,臣倒是有些看法。”

    李治哦了一声,“爱卿请说。”

    李义府先是问道:“敢问陛下,这贸易是朝廷与吐谷浑接触,还是让商人前去?”

    “这………!”

    李治看向韩艺。

    韩艺道:“臣认为由朝廷负责谈判,将规矩定好,再由商人前去贸易。”

    李义府道:“我倒是认为此事该有朝廷前去接洽。”

    李治听得很好奇,在经济方面,他一直倚重的是韩艺,李义府也少有发表言论,不禁问道:“为何?”

    韩艺也隐隐感到有些不妙,难道这里面还藏着什么利润么?

    李义府道:“回禀陛下,臣认为韩尚书在吐谷浑帮助弘化公主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可以值得我们大唐借鉴。”

    此话一出,众人不禁一怔。

    李治皱了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朝廷对盐施行专营。”

    原来这厮打得是盐税主意啊!韩艺不禁皱了皱眉头。

    李义府道:“不仅仅是盐,铁、铜等矿也应该全部纳为国家专营。”

    不等李义府将话说完,卢承庆就立刻嚷嚷道:“不可,不可,此举万万不可啊。”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盐铁会议() 
关于盐税,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国家倚重的税收,唯独隋到唐初这一段时期,是征盐铁税的时期,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例子在,哪怕到二十一世纪,朝廷就是控制着几个大盐池,但不对外出售的,就是内部消耗,也就是官员,军方用。23S.更新最快只要官府不介入,价格一般都很低,如今长安的盐价是一斗盐十文钱,这可以说是非常的廉价了。

    李义府瞧向卢承庆道:“卢尚书有何见解?”

    卢承庆道:“我朝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奉行儒道并行的思想,而在百姓生计方面,一直采取的都是无为而治,因此我朝没有商品是采取专营的,全都是由百姓自给自足,如今盐价不过十文钱一斗,百姓都能够吃得上,如果朝廷采取专营,那么就是将会与民争利,给百姓带去沉重的负担。”

    “区区盐税,难道就会使百姓生活不下去么?卢尚书这话是否有些危言耸听。”

    李义府不屑一笑,又道:“陛下,如今我大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可也得未雨绸缪,如今西北已经纳为我大唐版图,东边高句丽兀自猖獗,西北吐蕃又蠢蠢欲动,这哪一样不需要钱,若是国家没钱,什么都做不成,从长远看来,这始终是一个隐患。

    百姓之利,固然,但国家大利,亦不可忽略。如今我朝税收全都是凭借租庸调制,依仗天下的农夫,而在韩尚书的经济学论著里面,曾提到一个非常令人认同的理论,就是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征收盐铁等税,可以使得财政更加完善、稳定,增加国库收入,令国家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再来,可以统一调配,利于国家发展,至于给百姓带去沉重的负担么,只要我大唐足够强大,即刻免于周边战乱,又能开疆扩土,区区小钱,百姓并不会在意的。”

    靠!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韩艺听得暗自皱眉,他没有想到,李义府还会来这么一竿子,这是他大意了,他认为在经济方面,李义府不是他的对手,可是却没有想到,李义府现在不玩女人,改研究他的经济学了,这尼玛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李治听得神色动容,似乎有些动心。

    他为什么对于吐蕃畏首畏尾的,就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打仗就是花钱,现在国库是有钱,但是比起文景时期,就还差得远,要是这一仗就打完了,国家就可能面临崩溃,可若是有足够多的钱,那他的丰功伟业就指日可待啊!

    别说他动心了,李绩也非常动心,有钱就能够打仗了。

    许圉师见情况不对,急忙站出来道:“李中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曾有不少朝代都征收盐税,对盐铁施行专营制度,可是结果如何,一方面控制盐田,朝廷必须增加官吏,造成更多的财政支出,而平衡这些支出,就必须抬高盐价,这跟从百姓口袋里抢钱有何不同。

    再来,一旦朝廷专营,就会只注重盐的产量,而不注重盐的质量,因为盐乃百姓必须的品,再贵再不好的盐百姓也得从朝廷购买。还势必会造成吏治**,一旦开征盐税,其中利润将会是巨大的,官员必定会从中谋利,哼,这就好比朝廷与官员合作,抢百姓的钱,然后再分赃,到时国家必将大乱,国库的收入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面临崩溃。”

    李义府道:“许侍郎此话,我可不敢苟同,是,以前的确因为盐税而出现这些问题,但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还征收盐税呢?可见其中还是有它的道理,我们可以吸取教训,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只要我们坚决执行朝廷的政策,控制盐价,杜绝官员贪腐,这还是可行的,况且我们有韩尚书这种人才在,相信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一旦国家有充足的财源,对外可威震四方,开疆扩土,成就霸业,对内也可以救济穷苦百姓,此乃利国利民之举。”

    卢承庆一听李义府谈贪腐,都将脸给偏过去了,你李义府有什么资格谈贪腐,就属你生活作风**了,你这么大力推崇盐税,不就是先租庸调制过于死板,不便于捞钱,要是征收盐税,你这宰相可以躺在盐上面数钱了。

    其实关于盐税的讨论,一直都有,只是贞观时期,房玄龄他们是坚决反对,永徽初期,长孙无忌也是坚决反对,如今再度提起,许圉师、卢承庆奉行儒道思想的大臣,还是坚决反对,因为他们主张德治,认为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这种专营制度,就是属于霸道,你要卖多少钱,就可以多少钱,这不是霸道又是什么,而非王道。

    韩艺听得暗笑,你还真是要钱不要脸,连我都夸上了,可见一旦征收盐税,你这孙子得捞多少去。

    其实这不光是钱,李义府如今掌权,这权力是来自于朝廷,朝廷的权力越大,他的权力就越大,要是各种专营的话,那能玩的花样可就多了,宋朝就是如此,宋朝官员俸禄高的吓人。

    但是李治很动心,这有钱谁不想要,可是他不是李义府,他还是要脸的,他知道肯定会有大臣反对的,于是看向韩艺,道:“韩艺,你身为户部尚书,你对此如何看?”

    韩艺道:“陛下,微臣在长安做买卖有些时日了,可是微臣是一寸田地都没有。”

    李治一愣,道:“你这是答非所问啊!”

    “臣这绝非答非所谓。”

    韩艺道:“以臣的财力,想要广置良田这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土地如何赚钱?靠得卖粮食,想要卖得多怎么办,炒高粮价,为什么粮价容易抬高,是因为百姓离不开粮食。盐也是如此,百姓离不开盐,如今盐价才十文一斗,朝廷如果专营,从制造到监管,再到运输、贩卖,哪样不需要人,这得养多少官员,还得缴纳大部分利益给国库,说不定还得依靠商人贩卖,商人也得得利,这么算下来,我估计至少要提高十倍,才能达到充盈国库的目的,否则的话,还可能亏本,当然,亏得是国家的钱,官员还是盈利的。许侍郎说得很对,这其实就是在抢钱,而且极其下作的做法,毫无智慧可言。反正臣是绝不会这么干的,因为这有损臣的名誉,臣赚钱,历来就是靠头脑,靠智慧,不屑于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这话说得李治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道:“朕只是问问你而已,你说得这是什么话?”

    韩艺道:“陛下问臣,就证明陛下动了这心思,陛下作为天下人的君主,而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国库充盈,为什么要去增加百姓的负担,臣感到费解。”

    卢承庆呵呵笑道:“韩尚书言之有理啊!”

    许圉师、杜正伦也纷纷表态韩艺。你皇帝别打这注意,咱们可不会答应的。

    李治瞪了眼这厮,你犯得着说得这么明白么。

    韩艺也不想,但是这方面,他是要坚决杜绝,因为朝廷一旦开始专营,那就什么都会专营,这会令人上瘾的,而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要拉回来,可就难了,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商业就很难发展起来了。而且,这也是韩艺最喜欢唐朝的一个原因,对于商业是采取非常宽松的政策,没有那么繁琐规定,这个要是改变了,他的很多政策都将废弛。

    李义府笑道:“韩尚书,自从你上任之后,财政收入不但没有得到什么提升,反倒是支出增加了不少,这花钱谁不会呀,也许韩尚书做买卖靠得是智慧,毕竟是自家买卖,但是对于财政的贡献,我真没有看到什么智慧。”

    韩艺呵呵道:“不瞒李中书,我也有想过税收改制,但是心里有些忐忑,一直不敢提出来,如今看到李中书如此为财政操心,我觉得朝中大臣应该都跟李中书一样,我现在觉得可以值得一试。”

    李治道:“你说来听听。”

    “遵命!”

    韩艺道:“陛下,这钱它普通百姓手中,朝廷如果多征收一文钱,可能就会将百姓给压死,这是杀鸡取卵,显然不可行的。但是富人有钱呀,朝廷从富人手中多拿一点钱,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好比我这些枢要大臣,如今我们是免税的,其实征税也无所谓。”

    李义府听得脸就跟茄子打了霜似得,他是想要捞钱,结果韩艺要刮他的肉,这也太狠了一点吧。

    李治笑道:“看来韩爱卿愿意交税给国家。”

    韩艺道:“陛下难道忘记了,臣连俸禄都捐给朝廷了。”

    李治顿时无语了,韩艺是朝中唯一一个不领俸禄的人,有钱就是任性。

    韩艺又道:“租庸调制是按人丁算税,我一亩地和一千亩地,缴纳的税收是一样的,这公平吗?因此臣认为应该按田亩数量征税,以及个人资产来确定该缴纳多少税收,官员更加应该以身作则,天下富人若见连宰相就缴纳高额的税收,他们还好意思不交税么?”

    李治听得目光一闪,这厮又动心了,这听上去似乎比征收盐税更加合理一些啊!

    李义府急忙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呀,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若是贸然改变税制,这会出大乱子啊!”

    韩艺哇了一声,“李中书,你还真是要脸呀!方才你建议征收盐税的时候,难道这不是贸然求变么?但你就说得却是大义凛然,为国为民,我差点都被你感动了。而如今你又知道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了,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让百姓掏钱,一个是让你掏钱。我韩艺生平很少佩服别人,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中,但对李中书我是佩服的五服投地,无法自拔啊。”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原本这盐铁之税,是一个非常严肃且敏感的话题,历朝历代无不为之而争,可是韩艺硬是营造出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氛围。

    李义府方知上当了,尴尬的恨不得挖一条地缝钻进去,他脸皮多厚,能够让他尴尬到这种境地的,实在是不多见。

    许圉师、卢承庆等人听得差点没有笑出声来,拼命的憋住笑意。

    许敬宗并未参与此事,他毕竟也是高门出身,也经历过贞观时代,他虽然爱钱,但是他也有很多的追求,比如说名望名誉,钱方面他是已经满足了,这是他跟李义府最大的区别,李义府出身卑微,那是想尽办法捞钱,这好不容易当上宰相,权力有了,如何将权力转化财富,他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