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9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人同时鄙视李绩。

    李绩脸皮多厚,权当没有看见。

    李治道:“如今这情况,想要维持均田制,就必须让那些地主、士绅,甚至官员将土地归还,但若不这么做,朕以为也必须得采纳印花税,否则的话,既不能保证百姓的利益,又不能保证国家的利益。”

    其实还有半句,就是你们地主、当官的得利,不能好处都让你们占着。

    郑善行突然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佃农的问题,地主常常将税收转嫁到佃农身上。”

    韩艺道:“如果征收印花税那就不存在佃农这个问题,因为朝廷只有权力根据印花来征税,地契上写得是谁得名字,朝廷就向谁征税,租下土地的农民,是不需要负担地税的,他只负责租钱,至于租钱是多少,那是契约关系,朝廷没法干预,但是要想保证契约的有效性,就还得购买印花,等于他们还是缴纳了税收。”

    “尚书令别光顾着地主,商人呢?商人就不用纳税么?”一个大臣突然说道。

    文臣现在都将矛头指向韩艺,他们认为韩艺太偏心武将,但是他们也没有将韩艺视作文官,就韩艺那书法,若是算成文官,那简直就是文官的耻辱啊!

    韩艺笑道:“我这印花税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商人,这世上谁立契比商人还多,这里面就包括了商税。”

    其余大臣们一听,顿时就炸了!

    “这不公平!”

    “你前面也说了,这印花税是积少成多,税额肯定不高,但是落在地主身上,就是继承租庸调制的税额,这真是太不公平了。”

    .

    你一言,我一语,总而言之,就是要互相伤害,要同时增加商税。

    虽然韩艺这个玩得很巧,但是他们也都不傻,印花税用于田契上面,更像似个人所得税,商人却不是按自己的收入比例来纳税,这明显就不公平啊!

    韩艺等他们说够了,才缓缓说道:“你们说的很对,若以交税税额来算的话,商人缴纳的印花税兴许是比不上地主的,这我也承认,也没法否认。但是你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地位和特权。朝廷给予地主、士绅那么多优待和特权,给予商人的是什么,是各种限制。朝廷要将两者的税额提升到同一条水平线上,没有问题呀,但是,商人的地位也得提升到跟地主一样。既然你们都说要公平,那就方方面面都要公平。”

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契约精神() 
    

    你一言,我一语,总而言之,就是要互相伤害,要同时增加商税。

    韩艺等他们说够了,才缓缓说道:“你们说的很对,若以交税税额来算的话,商人缴纳的印花税兴许是比不上地主的,这我也承认,也没法否认。但是你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地位和特权。朝廷给予地主、士绅那么多优待和特权,给予商人的是什么,是各种限制。朝廷要将两者的税额提升到同一条水平线上,没有问题呀,但是,商人的地位也得提升到跟地主一样。既然你们都说要公平,那就方方面面都要公平。”

    此话一出,官员们全都沉默不语。

    韩艺永远都只让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是老千惯用的伎俩,给你一个更坏,你就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

    这地主为什么总是能够压着商人,不是因为他们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是特权阶级,他们跟皇帝是一个阶级,皇帝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

    而商人又刚好被限制,这其实不公平的。

    但是国家政策,不可能做到公平,只能说维护大局。

    虽说这钱是少了一点,但是拿着这一点多出来的税收商人的社会地位,这明显就是不划算啊。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不是要公平么,这就很公平啊,每个人交税,都是希望国家好,自己能够更好,我交的税是最多的,但是受到限制也是最多的,这商人会心甘情愿交税吗?而且,这一次朝廷弄成这样,许多商人赔的是倾家荡产,也没有人为商人说一句公道话?”

    韩艺说着又叹了口气,道:“这做人要厚道,国家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每个阶级都是不可缺少的,你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而且,商人其实交的税也不少,商人什么都得依靠契约,契约就得交印花税,这钱是很可观的,而且商人买地,他也得缴纳税收,另外,市税和山泽税,朝廷都不会取消,只不过是要重新修订。”

    长孙延突然道:“且不论这税收多少,但是这印花税有一个弊端,就是朝廷无法控制官员从中贪污受贿,地主的土地是很好计算的,但是朝廷怎么知道地方官府到底卖出去多少印花,如果要统计的话,这又需要大量的人力、无力,而印花税本来图的也是省事。”

    李治闻言不禁微微皱眉,道:“长孙侍郎言之有理啊!在这一场危机中,贪赃枉法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朝廷一定要防止此类的事再度发生。”

    韩艺笑道:“陛下,根据臣估计,初期的时候,也就长安、洛阳、扬州、睦州等地是交税大户,其余商税不发达的地区,能够缴纳上来的商税也不是很多,微臣是建议将这印花税先当做给予地方州县的补贴,让它们恢复一下。至于之后,等到商人的印花税多了起来,朝廷再来控制。”

    长孙延好奇道:“这如何控制?”

    “依靠发明创造!”韩艺道:“最开始,印花是官府盖章,但是之后,可以控制章印的颜料,甚至于用贴花的方式来限制,这贴花就是贴一张纸上去,只要朝廷控制住贴纸的秘方,并且对此是严格保密,然后发到各地官府去,账目的话,就按照贴花去算,这非常简单。而且,我相信这也并不难以办到。”

    李治点点头道:“对呀!这法子倒是挺妙的。”

    这跟代金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保证这个贴花人家生产不出来,那就行了。中央只需要算清楚我发出多少,还剩下多少,就直接按贴花的数额算账就是了,你官员都可以让小舅子去卖,但是卖出去多少,你一文钱可别想少。

    韩艺道:“陛下,这妙是妙,但是印花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前提。”

    “什么前提?”

    “就是神圣的君子契约。”

    韩艺道:“引起这一场危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违反契约,朝廷也好,商人也好,大家都在违反契约,大家都乱来,这才导致局势失控。而印花税是完全建立在契约上面的,如果朝廷不重视契约的话,很快印花税将会崩溃的,这是非常可怕的。”

    李治点点头,道:“那你对此有何建议?”

    韩艺又向李治道:“微臣建议成立一个税务局,专门用来调查税收的,尤其是那富商和地主们。其实一直以来,他们也都在想办法逃税,佃农就是他们想出逃税的办法。不过这一回朝廷一定要跟他们来真格的,他们要真有本事逃税,不让朝廷抓着,那朝廷没有话说,但是只要被抓着,那就必须要罚他们一个倾家荡产,绝不能姑息,以此威慑他们,因为在印花税的基础上,逃税就是在违反契约。不但如此,反正如今户籍也乱的很,朝廷肯定要再度统计户籍。

    微臣建议在户籍上面添加一个信用度,任何人违反契约,朝廷不但要在他户籍上给他一个不守诚信的标志,并且还要在当地公布出来,让他无法立足在这天地间。另外,任何涉及朝廷的事务,这些不守诚信的人都没有资格参与,包括科举,一个连诚信都不讲的人,就别召入朝中来害人害己,圣人都说过,民无信则不立,而国家是人组成的,那么国无信则灭亡。朝廷甚至可以将圣人说过的那些诚信之言专门分离出来,修订一本书籍,来教育大家,诚信的重要性。”

    这一回大家都不做声,虽然这明显是对地主不利的,但是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他们也知道诚信是为人之根本,他们也不能说守信是错的。

    崔戢刃突然摇头道:“这不妥。”

    韩艺问道:“为何不妥?”

    崔戢刃道:“因为朝廷就经常不守信约呀,若不能严于律己,怎能要求百姓守信呢?”

    韩艺惊讶道:“你………你胡说八道,朝廷什么时候不守信呢?朝廷扛下西北那么大一笔债务,这就是守信的表现。”

    崔戢刃笑道:“就说征税的问题,朝廷若有战事突然发生,那也只能征税,但如果根据印花税,朝廷就没有权力征收多余的税收,与此像似的例子,多不胜举呀。”

    韩艺看向李治。

    不等李治开口,李绩便道:“他说得不错,但有些时候,朝廷也情非得已,如果爆发战事,朝廷难道就不管不顾么。”

    韩艺笑道:“这是情非得已,但往往亡国的开始,都是从情非得已开始。就拿这一场危机而言,李义府提前征税,导致百姓没有钱交税,百姓只能逃亡,世道就变乱了,得亏这两年外面没有战事,要是有得话,那更是雪上加霜啊!强征税收乃是杀鸡取卵,不到最后时刻,是不能轻易用的,哪怕是州县遇到灾难,宁可让官府关门,也不能强征税收来填补烂账,因为朝廷在百姓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去征税,那就是雪上加霜,到时还要花更多的钱去弥补,这一次危机就这样导致的。”

    李绩道:“可若不征税,朝廷哪有钱去打仗?”

    韩艺道:“这朝廷就得未雨绸缪,平时先存一些钱,专门应对突发事件,平仓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崔戢刃道:“也就是说这印花税跟均田制一样万年不变?”

    韩艺道:“那当然也不是,但是不能轻易改变,得遵循规矩来,好比说五年重新商定一次税率,甚至于十年,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而定,朝廷可以先颁布出律法,到时再调税,朝廷也有理可循,而且这也能够防止地方官府偷偷征税。既然朝廷要大家都遵守契约,那么官府就没有资格多征收一文钱税收。”

    长孙延突然道:“其实这也不是很难,朝廷只需要先将一些特殊情况给考虑进去,然后制定条例,用明文的形式来规定,朝廷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崔戢刃道:“可是这样的话,会不会令我大唐律例变得非常繁琐。”

    长孙延道:“肯定会变得非常繁琐,但如果官员和百姓,事事都能够依照规矩办事,反而会减少许多麻烦。”

    李治知道这样做,肯定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大家都按照规矩办事,但是他前面一直没有做声,因为他也得权衡皇帝的利益,不能这些规矩制衡皇帝的权力,不过长孙延这一番话倒是令他稍稍放心,律法都是朝廷制定的,朝廷制定的,肯定得他来决定,他是可以将自己的权益用明文规定,他还是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同时又可以约束许多人。于是道:“此事事关重大,你们先得将律法都给列出来,才能做最后的决定,这事就交给韩艺、狄仁杰、任知古、长孙延、卢师卦五人去办吧。”

    “微臣遵命。”

    五人同时说道。

    李治又朝着李弘道:“太子你也跟着去学习一下吧。”

    李弘却道:“父皇,儿臣想学习如何修订关于诚信的书籍。”

    他非常喜欢看书,对于那个修订有关诚信方面的书籍,他很高兴去,至于那个税收如何去计算,他反而不是很感兴趣。

    李治也勉强他,因为每个太子都干这事,这修订书籍,是要人才的,很多太子经常利用修订书籍,来笼络人才,打造自己的班底,点头笑道:“好吧。”

    任知古突然道:“还有一个问题,多了这么多事情,而且还要成立税务局,那么人手可能不够呀!”

    韩艺笑道:“外面那么多官员闹事,还怕没有人么。各位,你们别精简官员的怒火都撒在我头上,精简那些官员其实跟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希望朝廷严格遵守需求与供应的关系,朝廷若有需求,可以招人,但也可以减人,只进不出,那一定会出问题的。”

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知耻而后勇() 
    在坐的人对于韩艺都已经无语了,方才好像多招一个人,国家就会灭亡似得,如今要招人的也是你,而且都说的那么大义凛然,你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啊。

    做人不能这么无耻!

    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再跟韩艺争论,因为争不过。

    为什么他们争不过韩艺,就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或者说自己所处阶级的利益上面去跟韩艺争,而韩艺是站在国家利益上面,不在于自身利益,也不在于哪个阶级利益,他连俸禄都不拿,他还在乎这些小钱,交多一点税,他真心无所谓,这道德的制高点就被韩艺给抢占了。

    韩艺又道:“陛下,这一场危机有许多地方需要总结,其中一点,就是如今我大唐的工商行业严重缺乏律法的支持,才导致变得异常混乱,朝廷也应该对此立法,规范工商行业,这样各行各业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

    李治点点头道:“是呀!如今工商的人数比以前多多了,朝廷应该慎重对待。”

    前面反商,后果已经非常明显,李治也觉得要给予工商业更多的重视。

    韩艺道:“而关于书籍方面的专利法案,已经非常成熟。”说着,他用手一扫,道:“在坐的大臣其中也有不少人因此得利,并且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出来。”

    那些大臣纷纷点头。

    这是文臣最满意韩艺的一点,因为韩艺保护了知识产权,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壮大,他们在文学出版方面的收入是渐渐增多,以前什么诗词的,都买不了钱,都是手抄本,这成本太高为了,多半都是用于宣传自己,如今不但能够更加快速大范围的宣传自己,还能够赚钱。

    韩艺又继续说道:“微臣认为朝廷可以尝试将专利法案应用于技术方面,这样也能够促使我大唐的技术发展。”

    李治毫不犹豫道:“准奏!”

    因为这是韩艺早就铺好的路,他在n年前就跟李治提过这事,李治当时就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韩艺并没有着急,他先是不断的唤起大家对于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能够生财的,你们要保护好,而且最先就是用于文学方面,让天下文人尝到了甜头,如今再开始用于其它方面,那这些大臣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是只要专利法案通过,工匠的地位将会大幅度提高,而且,贤者六学也会打破瓶颈,因为贤者六学其中一向就是科学,韩艺创造贤者六学,主要就是为了将科学系统化,将技术变成一整套的学问,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短板,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学问,什么发明创造都是凭借着经验,没有任何原理基础。

    李治又道:“关于印花税,各位爱卿还有何意义?”

    沉默半天的刘祥道突然非常忧虑道:“臣倒是没有异议,这也合情合理,臣只是担心这印花税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他一直沉默就是因为他还没有从当初那一场危机缓过来,不太敢说话,这印花税朝廷答应没有用,还得那些地主士绅答应啊!

    韩艺立刻道:“陛下,刘尚书言之有理,而在这一场危机中,也说明一点,就是任何政策都不能急于颁布,如今一下子就颁布这么多政策,百姓会不知所措,极有可能会引起恐慌,但是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年,去宣传新得政策,也看看百姓的反应,根据百姓的反应,可以做出适当的修改。

    而新政完全是因为这一场危机导致的,所以在此之外,臣建议将整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的告知百姓,这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微臣认为李义府他一个人承担不了所有的责任,许多看似无辜的人,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危机的爆发。好比说,许州百姓烧毁商船一事,这才是整个危机的开始。”

    一个大臣担忧道:“可是这会不会有损朝廷的名誉?”

    韩艺笑道:“朝廷的名誉在这一场危机之中,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这么做是要重新让百姓信任朝廷,朝廷承担起了这个后果,朝廷免税,朝廷借钱,没有再向百姓征税,而且朝廷勇于承认错误,但是这还不止,朝廷还吸取教训,做出改变,由此便可引出新政。一个人犯了错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并且做出改变,百姓一定会重新相信朝廷。”

    李弘突然道:“那就由大唐日报发表吧。”

    李治一愣,问道:“为何要由大唐日报来发表?”

    李弘道:“因为大唐日报人人都能够看到,那大家就不会道听途说,对朝廷产生误会。”

    韩艺笑道:“臣也正是此意。”

    李治见李弘都料到韩艺的想法,非常开心,笑道:“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那就交由大唐日报来发表吧。撰稿之事,也交由尚书令去办吧,毕竟他比你们任何人对于这场危机认知的都要更加深刻一些。”

    韩艺拱手道:“微臣遵命。陛下,臣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禀报。”

    李治问道:“什么事?”

    韩艺顿时哭丧着脸道:“陛下,六部之事,臣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还请陛下收回尚书令一职。”

    大臣们惊讶的看着韩艺,这真是奇人呀,如今没有谁敢反对他这个尚书令,应该威风的时候,这小子却三番四次提出辞职。

    李治沉眉道:“不行,这尚书令你还得继续当下去。”

    韩艺道:“陛下,这样下去,臣会活活累死的,臣的儿子才都还没有十岁,臣别的奖赏不要,臣当个户部尚书就行了。”

    李绩听得是低头发笑。

    李治皱眉道:“你先印花税落实之后,再谈这事。”

    韩艺道:“不行,陛下得先承诺,印花税落实之后,立刻收回尚书令。”

    李治恼怒道:“你是要威胁朕么?”

    韩艺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觉得这样利于国家发展,因为臣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六部之事都得臣来做决定,臣现在连上个茅房都得看公文,长久下去,一定会出乱子的,到时出了乱子,臣还得负责。李义府就是如此,什么都大包大揽,结果他根本管不过来,以至于乱成这样,朝廷要总结教训。”

    李治愣了半响,心想,你还真是煞费苦心呀!无奈道:“好吧,好吧,朕答应你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