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天娇有毒-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知夏更想回去重定乾坤了。

    不过此时还不是回去的好时机,还需继续等待。

    半年后,明国的船队回去了,宋知夏仍然没有回去。

    八甲部族已经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船队,他们跟随明国船队前往明国,那里有协议好的交易区,他们要去那里以物易物,以他们用不上的宝石,来换取他们所需的食物。

    三年后,宋知夏十五岁了,及笄之年,宋知夏要回去举办她的及笄之礼了。

    季风起,洋流盛,宋知夏踏上明国的船队,乘风破浪,回归故国,她的身后,是东景率领的八甲船队。

    在这三年里,东景已经从中队长升级为大队长了。

    因为八甲部族与明国有交易往来,八甲部族加快了海洋上的称霸之路,东景作为中队长,自然参与了多场作战,在这三年的作战里,东景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更立下了别的功劳。

    他在一座海岛上发现了一种极为珍稀的只在药典里见过的植物,这种植物加在红汁里,可以更好的激发八甲人的血脉潜力。

    他与一个海豚群结下了友谊,有海豚们帮着引航示警,让船队避开了许多危险。

    他还在一处黑乎乎的海面下发现了一条缝隙,那条缝隙会漂出一种黑腻粘乎的东西,非常易燃,这种黑东西后来成为了八甲部族的秘密武器,在水上作战时非常好用。

    凭着战功,以及这三样特殊功劳,东景成为了大队长。

    人人都说东景运气好,从几年前去往新大陆开始,他的运气就非常好,先是认识了夏,后来在夏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的各个先锋小队,再后来又与夏定立了婚约,回来后,又一路升到了大队长,这样的好运气,在这一代里也是没谁了。

    后来传着传着,人们又说是因为夏的运气好,是她的运气带旺了东景的运气,再到后来,竟然真有人来求夏的礼物,他们拿着自己的礼物来与夏交换礼物,说是这样能沾到她的好运气。

    宋知夏很乐意成为八甲人的好运吉祥物,因为这样他们会对她更加友善啊,多好。

    宋知夏随着明国船队离开时,八甲人送来了许多礼物,他们送的礼物都很丰厚,一个个都对她极为不舍,因为他们担心她一回去就不过来了,他们舍不得她,也舍不得她的好运气。

    浩大的船队乘风破浪,在季风和洋流的助力下,一个月后,船队抵达了明国的廊州。

    宋知夏踏上了久违的故国土地,她回来了。

    京城,皇宫。

    勤政殿里,正为政事而苦恼的宋力刚接到了廊州的急报,打开一看,立时龙颜大悦。

    “阿毅,你妹妹终于肯回来了。”宋力刚把手中的急报递给边上的儿子。

    宋勇毅先愣后喜:“小妹回来了。”她终于消气了。

    后宫,皇帝寝宫含元宫。

    “怎么样?昭阳有跟着船队回来吗?”张氏着急的问着探信回来的宫女。

    宫女垂首应道:“公主殿下回来了,廊州那边已经报信了。”

    张氏大喜:“太好了,她终于舍得回来了。”

    含元宫附近的麟福宫。

    宋老夫人正与宋知秋说着话,听得掌事姑姑来报,说是昭阳公主随船队归来,如今已经身在廊州了。

    宋老夫人的笑脸一下子凝固了,宋知秋的声音也停滞了,怯怯的眼神直往祖母那边飘。

    宋老夫人没法再像以前那样随口保证说一定会护着她的大孙女了,她轻轻拍了拍大孙女的手背,柔声说:“秋儿,等她回来了,你先在宫外避避吧。”

    宋知秋眼神一黯,只能垂首应是。

    船队已经归国,昭阳公主随船队抵达廊州,这个消息在一日之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接着往向京城外围的州府传播开来。

    所有的高门大族,乃至寒门官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都有一瞬间的胆寒。

    那个杀神煞星回来了。

    自从明国船队几次前往异大陆后,异大陆的凶残民风已经广为人知了,而且人们在这件事上格外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只在异大陆待了四个月,昭阳公主就那般狠辣血腥,小小年纪就可以直接带着兵抄家破门了,如今在异大陆可是待了足足三年,那就更是凶上加凶了,也不知昭阳公主如今会凶残到何等地步啊。

    所有人都在等着昭阳公主的举动,猜想着她如今的性情到底如何了。

    宋知夏晃晃悠悠的坐在牛车上,此时此刻的她身着平民男装,不管从长相还是从仪态上,完全看不出是个女子。

    宋知夏在红汁的催发作用下,已经长的和寻常的明国男子一般高了,骨架也比寻常明国女子要粗壮一些,若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她就是一个高高瘦瘦的抽条长个中的少年郎,仔细看看,还能看出有一点武艺的功底,若不是特意去看,就完全看不出她是个十五岁的姑娘家。

    宋知夏很满意如今自己的长相,等她再长上两三年,她就可以时时感受到俯看众生的上位感了,想想就爽。

    牛车上放着几个鼓鼓的麻袋,里面装的是粮食,除了这几个装好的麻袋外,牛车上还有十几个空空的平铺着的麻袋,宋知夏此时扮作米粮店的收粮小伙计,到乡下收粮。

    宋知夏坐在牛车上,牛车旁边是走着路挥鞭赶牛的东景,他的样貎与明国人太过不同,所以她干脆就用草汁给他的全脸全身抹了个黄黑,看着就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做活的穷苦人。

    宋知夏朝东景的背上丢了一颗黄豆:“你走的太快了,慢点,牛要跟不上你了。”

    东景的背上不痛不痒的挨了一下,头也不回的说道:“这牛也太慢了,干脆我们跑起来吧。”

    宋知夏又丢了一颗黄豆:“不要,这路颠的太不舒服了。”牛是能跑的很快,但是这路不行啊,坑坑洼洼的乡下土路,几十年都不会修整一下,牛要跑起来,这车都能颠散架了。

    东景只能继续闷头走路,这样的速度,真是越走越郁闷。

    正走着,路边高高的甘蔗地里跑出了一个小孩子,头上剃的光光的,衣服也灰扑扑的乱糟糟的,看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是一开了口,倒是能听出是个小男孩。

    “唉,你们是来收粮的?”小男孩边跟着牛车小跑边大声问道。

    宋知夏指了指牛车上插着的“粮”字小旗:“是啊,这旗的样式一看就知道是收粮的啊。”

    小男孩咧嘴一笑:“那你们是怎么收的?”

    宋知夏随口报了几种粮食的价,价格很公道,此地的米粮店收多少,她也收多少。

    小男孩听完就往甘蔗地里跑去,边跑边喊:“我回村子里报信去,你就在前头的三岔口等着。”

    行了,就在这收粮了。

    宋知夏示意东景在前头三岔口停下,这里的人说话都带乡音,东景他听不懂的。

    牛车在三岔口等了没多久,就有好些人挑着担子,背着背篓过来了。

    宋知夏拿出大秤,准备收粮了。

    米粮店到乡下来收粮,收的都是零散货,因为百姓收割了粮食后,都是先交租税,然后交官税,最后剩下的才是属于自己的,自家的粮,还要留下足够一家人的口粮,剩余的才会拿出来卖,因为粮价随着季节波动,百姓不会一鼓脑的全部卖掉,都是要用钱了才会零散的拿出来卖。

    宋知夏为了扮的像,特地在米粮店学了两天,虽然不精,但是看粮食的成色还是可以,至于估价里头的门道么,反正她又不是真的粮店伙伴,她想怎么报就怎么报。

    于是宋知夏的随口报价总是很合百姓们的心,她总是按最高收价来收,百姓们一听她的报价就立马把粮卖给了她。

    卖了粮,有了钱,心情就好,百姓们这时候就会与宋知夏侃大山似的瞎侃起来,宋知夏也能从中打听到她需要的消息了,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回京的车队慢悠悠的往京城去,宋知夏也慢悠悠的在各个州府乱窜乱打听,她也不是什么消息都打听,她只关心百姓过的怎么样,吃不吃得饱饭,税收和徭役如何,至于高门大族,呵呵,很简单,连打听都不用,一看当地的官员是谁家儿郎就能知晓一二了。

    就这么走了一路,打探了一路,宋知夏就知晓了明国如今的真实境况。

    不算差,对于民生来说,百姓过的下去。

    但是对于明国政权来说,一点儿也不算好,因为政令下不达乡间,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宋知夏在乡间转了一大圈,发现竟然没有人知道明国开创之后,新帝免了天下百姓五年的土地税征,徭役也免了一年减了两年,可是各个州府仍然在征收地税,派征徭役。

    收去的税收交给了谁?

    派征的徭役又是服了谁家的徭役?

    不知朝廷政令,只知地方政令,这代表什么?

    代表上下分离,分权分国啊。

    宋知夏冷笑,这是送上门的把柄啊,她要是不动手,岂不是对不起这些大族的“殷勤相送”。

    京城就快到了,宋知夏回归了车队,当回了她的昭阳公主。

    远行的杀神煞星回来了,这一回,不知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呢?

    作者有话要说:  时光飞逝,刷一下,杀神煞星又回来了,哈哈哈

第202章 明国政事() 
宋知夏的回归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宫廷震荡,除了宋知秋不再进宫外,其它的一如既往。

    哦,不,还是有了新的变化,因为宋知夏多了一位嫂子。

    宋知夏和嫂子何汐的第一次见面十分的平平淡淡,两人互相见礼,并互送了礼物。

    宋知夏因为前世的印象,对于何汐并没有什么好的观感,对她的态度有些平淡生疏,而何汐也没有表现出对宋知夏这个小姑子的亲热,也许是天性,何汐对于张氏这个婆母也没有表现出多亲近,整个人呈现出的就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端庄,这种端庄若是在隆重的场合还好,但在这种家人团聚的场合,反倒显得有些古板不可亲了。

    若是在以前,宋知夏肯定要暗中给这个嫂子一点小教训了,她就是不喜欢这种端着的人,但是如今不行,不是因为她顾忌宋勇毅的想法,顾忌何汐的太子妃身份,而是因为何汐身怀六甲了,宋知夏马上就要当上姑姑了。

    何汐怀着的是宋勇毅的第一个孩子。

    虽然宋家已经是天家了,天家是可以不用遵守寻常的世间规矩的,但是张氏张皇后她还是愿意遵守嫡庶有别这个规矩的,在太子妃何汐生下嫡子之前,张氏并不乐意见到有庶子出现,所以宋勇毅的四位美人还是要服用避子汤的。

    四位美人当然不愿意,拼命的在太子的枕边卖可怜,但是耐不住宋勇毅他是个对女子要求严格的人啊,他觉得媳妇服从婆母的吩咐是理所应当的,有怨言是不对的,所以四位美人的枕边风并没有引来宋勇毅的怜惜,反倒惹的他罚了四位美人,罚四位美人重新学习女戒女德还有孝经。

    这一番后宫小风波很快传到了宫外,传的有形有声的,后来这事竟成了太子的小逸事,人人提起太子,都说太子是个守礼有德的储君,是国之幸事也。

    这事宋知夏也是回来之后才听说的,当时她并没有发表任何言语,但是如今她见着了身怀六甲的何汐,顾忌着她的肚子,宋知夏也只能放下教训何汐的念头了。

    张氏与宋知夏久别重逢,絮絮叨叨地说起后宫里的事,宋知夏听了一耳朵的后宫争宠,生了满肚子的不耐烦。

    宋知夏更在意的是朝堂上的事,这才是重要的事。

    在宋知夏的有意引导下,张氏终于提起了朝堂上的事。

    在张氏的简单描述中,宋知夏清楚的看到了宋力刚被群臣们牵着鼻子乱转的场景,真是又可笑又气人。

    宋力刚并不是一个有治国手腕的人,这点从他在任用大臣的布局上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他的政治智慧只是达到及格而已,若是做为一个武将,那是足够了,可若是做为一个文臣,那就有点不够看了,再放到皇帝的位置上,那就更是成为明显的缺点了。

    立国已经三年了,宋力刚却并没有拿出什么样的具体国策,做出什么样的实际功绩,每个朝代开创后的第一项国策,往往是土地法或税收法的变动,但是明国一直没有出台这种在大格局大方向上的国策变动,三年来,各项政令都是延用夏朝的政令。

    三年来,宋力刚都做了什么呢?

    宋力刚他陷落到了文臣党争的混乱漩涡里头了。

    源源不断的弹劾奏本把御案都给埋没了。

    官员们互相弹劾,这一派攻击另一派,另一派反击,端的是立意高上,但其实都是口水仗,就比如上个月刚刚结束的一个弹劾案,某位李姓官员弹劾另一位林姓官员在开春大祭上心不在焉,心意不诚,是为大不敬。

    李姓官员在弹劾本上详细举例,大祭上,皇上跪拜时众臣皆跪拜,但他慢了一步,皇上行完礼离开时众臣要跟着依次离开,他又比旁人快了一步,如此心意不诚,岂不是不敬上天,惹恼了上天,万一降下洪涝干旱,林姓官员就是千古大罪人。

    就是这样的口水官司,竟然也能打上三个月,最后牵连进来打口水仗的官员竟然多达三十多人,到了最后,竟然还是前朝帝师出来主持公道,那位帝师并未入朝,他拒绝了明国的官位,很有风骨,同时他在士林中很有威望,他就直接写了一封公开信大骂那位李姓官员无是生非,若他真的看的“清清楚楚”,那他自己就是个“心意不诚”的人,开春大祭上竟然还有闲功夫看别人,他的看清楚正是他没有敬天礼拜的证据,他的弹劾正是欺人欺心。

    除了文臣们之间的口水官司之外,还有御史言官对于各州守将的奏本,不是指责他们军费过多,就是指责他们练兵扰民。

    这些指责在宋知夏看来,更是比口水官司更加不如的狗屁官司。

    有本事拿出确切的证据啊,光是你嘴巴说说算得上什么事实真相?

    更何况你一个文官懂得军费几何?

    你去军营里,去兵道衙门里查账了?

    谁给你的权力?

    你这是不是擅权?

    还有练兵扰民,军队不练兵,躺着吃饷么?

    扰民,怎么扰了?

    人证物证呢?

    你怎么证明这些人真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而不是你特意找来的闲汉呢?

    看看,看看,就是因为这些没完没了的弹劾奏本,光是查明实情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浪费皇帝有限的精力了,皇帝还怎么有精力去想如何改善民生了?

    这些事情,在宋知夏看来,根本就是没有必要去专门理会的狗屁闲事,先把重要的政事给处理了,有闲功夫了再翻出来看一看,但是看过也就算了,专门去理会就是根本不值得。

    如今明国新立,需要关注的根本不是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可是这些事在宋力刚这个皇帝看来,却是国家纲常所在,所有有关用人的尺度规矩,在他看来,都是最重要的政事,说白了,在他看来,控制朝臣,平衡势力,就是重要过民生大计的最大事。

    宋力刚就是这么被朝臣们控制着,牵入了光骂仗不干事的党争朝争中了。

    宋知夏又问起了宋勇毅,这三年里他做了哪些政事?

    这不问还好,一问宋知夏真是恨不能立刻把宋勇毅拖过来抽一顿,他脑子有病啊。

    宋勇毅受了那些文臣的蛊惑,竟然认可了他们关于裁减军备的提议,甚至还专门写了奏本,请求宋力刚裁减军备,减少军队的数量,“放丁归田”。

    放丁归田个屁!

    放丁,放什么丁?

    裁减了边关戍卫,谁来给你守卫边疆,震慑越国和鲁国?

    裁减了各州州军,谁来给你守卫国土,监视和牵制各州大族?

    归田,归的又是哪家的田?

    你以为你给了那些归乡将士银两,他们就可以拿着银两去买地了吗?

    想的美,土地都在那些大族的手里。

    宋知夏在乡间走了一大圈,才知道那些大族到底掌握了多少的土地,那是极为可怕的数量。

    没有军队,没有武力震慑,你以为那些大族那些文臣真的会听你的话?

    不是被架空皇权成为傀儡,就是直接成为亡国之君。

    宋勇毅的脑子里被人灌进了多少毒水啊?这是在自毁城墙啊。

    宋知夏又问张氏,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是谁?

    张氏一说,果然如宋知夏所料,都是讲仁义的高洁之士,这等贤人,只能教导学子教导臣子,但不能教导帝王,因为短板严重,只有仁义,却无王道霸道,更无文武经济刑律的大格局,这样的仁义帝王,与国与民,真的未必是件幸事。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不少,地位不同,带来的坏事影响也不同,农夫的好心办坏事,坑的也就是一村人,而帝王的好心办坏事,坑的就是一国人,这与昏君误国又有何不同呢?

    宋知夏搓着手指头,心中暗思,该先拿哪件事来做引子呢?

    又该先拿谁来开刀呢?

    啧,要不,直接挑动一场动乱?

    来一场大清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文科生学姐的地雷,爱你么么哒

    感谢文科生学姐、冰海の叶、田天、梦之流光、ldr1209、annie、燕羽小妞的营养液

    谢谢亲爱的小天使们

第203章 乱象() 
深夜的皇宫中,划出了几道肉眼极难捕捉的身影,一晃眼,又不见了。

    宋知夏、东景和几个八甲战士飞速的离开皇宫离开京城,在这三年里,宋知夏的武力已经有了极高的提升,她如今早已不是需要八甲战士保护的弱者了,在两个月前她已经通过了八甲的战士考核,达到了战士的武力水平,也正是因为她有了自保的武力,所以她才选择了回国,不然她才不会贸贸然的回国,因为不能成为利刃,就只能沦为鱼肉。

    宋知夏视明国为杀戮屠宰场,心中极为提防警惕,由此可见一斑。

    宋知夏一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京城,一夜之间,宋知夏已经奔波了四处地方,在四位武将的府邸悄悄的放置了四封告密信。

    告密信的内容不长,只有两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