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吕不韦的相国府在咸阳城中十分惹人注目。它占地很广,建筑豪华,高屋低宇,鳞次栉比。其正门在这座巨宅的前部,门是面阔三间的建筑,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各有堂、室。门内有院,再次为堂,堂是生活起居和接见宾客、举行各种典礼的地方,堂的左右有东西厢,堂后有供寝卧的室。除了这一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及亭、台之类。在这座巨大的宅院中,除了吕不韦及其家人外,还居住着一些门客和家僮,更多的门客和家僮则住在与此宅毗邻的一些院落中。它们高墙相接,屋宇相连,在偌大的咸阳城中俨然成了城中之城。
在门客居住区内,有一座方形小院,院中有宽敞的厅堂,堂前有石阶数级,内植花草树木,十分幽静别致。此院叫〃汇文院〃,是吕不韦和门客们专门研讨文章的地方。每次集会,这里都是宾客盈院,热闹非凡。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近乎挑剔地对研讨的文章进行评说,常使著文者穷于答对。但这样一来,却使从这里出去的文章篇篇精辟,绝少赘词病句,因此,门客们称此院为〃文章病院。〃
吕不韦的门客人人能文,没有滥竽充数者。吕不韦招纳门客与〃四公子〃不同,凡有士人投奔,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要进行一番审查,特别是要看他的学识如何,文章写得怎样,至于他属于何种学派、是哪家门徒,他却不大在意。相反,他倒主张学派越多越好,见解越丰富越好,这样可以打破一家独尊的局面,造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氛围。他鼓励不同学派、不同见解之间进行争论,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也允许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见解存在。这样,吕不韦的三千门客便成了一个学派庞杂且各具生机的学术群体,既有儒家、道家、法家,又有墨家、名家、农家,吕不韦对他们都不存偏见,一视同仁。
士人投奔吕不韦门下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写文章,或独立成文,或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集体写作,内容不限,天地、万物、古今的一切皆可涉及。吕不韦有自己的考虑:不能作赔本生意,不能白白供养这些门客,要让他们创造价值。吕不韦有个宏愿:有朝一日,把这些经过反复推敲筛选的文章,分门别类地辑录成册,传之后世,力求不朽。
吕不韦认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业,是他立身扬名的得意之举,因此,尽管他政务繁杂,仍然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他亲自帮助门客拟定文题,经常了解他们的写作进度,至于汇文院研讨文章的集会更是很少缺席。
今天,门客淳于越是在众人到达之前就来到汇文院的。他先是在厅堂左侧的厢房里将所著文章又看了几遍,然后又针对可能出现的质疑进行了答辩准备,直到自己心中有数了,这才步入厅堂,坐在预先给他安排好的位子上。这时,门客们才相继到来,并很快地使汇文院座无虚席。
吕不韦在侍者陪伴下到来时,人声嘈杂的汇文院顿时鸦雀无声。主持这次集会的一位年长的门客经向吕不韦请示之后,会议便宣告开始。
首先,由淳于越宣读他的文章,陈述他的见解。其中心论题是:兵不可偃,兵不可禁,当今天下,战争不可避免。因为,战争源于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是受之于天的。在诸侯纷争之时,人的这种本性更是极度膨胀,战争频仍,势在必然。
淳于越的陈述有理有据,言简意赅,门客们交头接耳,赞许有声。但是,经过了短暂的寂静之后,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便纷纷出现了。
截然相反的看法是兵可偃,战可止。人的本性是渴求摆脱战乱,频繁攻伐乃天下之巨害。
一位举止稳重的中年门客说道:〃古人有言,兵者不祥之器,兵事者危物也。又云:止戈为武。兵事既起,农夫离其业,商贾离其肆宅,大夫离其官府,百业凋零,生民涂炭,给天下人带来无穷祸患。况且,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岂可不顾民意,妄谈攻伐?〃
又有一位门客接上来说:〃治天下贵在施仁政。仁者爱人。好仁,天下无敌,焉用战?城郭不坚,兵甲不多,并非国家之灾,国之大灾莫过于上无礼,下无学。战事既起,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是莫大的罪过。主张兵不可偃是乐于杀人,而乐于杀人之人是不能得志于天下的!〃
这种截然对立的见解一经发表,又得到一些门客的支持,发言者相继,有的甚至指出,淳于越的文章其主旨和立意便是错误的,也不能自圆其说,建议不应在未来的成书时收录,以免贻害天下。
对此,淳于越尽最大努力进行了争辩,但因反对者甚众,一时难以把众人说服。
这时,一位青年人拨开人群,走上前来,他向主持者深施一礼道:〃可以让我说几句吗?〃
主持者一愣,那目光分明在问:你是何人?怎么没有见过你?
这青年人是李斯,他是随着门客的人流来到汇文院的。他已在后面认真听到了这场争论,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此外,他已看到吕相国就坐在前面,门客们又来了这么多,以为正是表现自己的良机,便鼓足勇气走上前来。
吕不韦看到李斯,沉默有顷,然后冲着主持者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斯顿时精神大振。他镇定自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从容道:〃我以为,兵事是否可偃不能一概而论。如认为凡是兵事便为不祥之物,主张禁止,就好比因为有人噎死就禁止天下人进食;有人从船上掉下水就禁止人乘船,同样是荒谬而不可取的。兵如水火,善用之可造福天下,不能用则为祸天下。又如药饵,得良药活人,得恶药杀人。兵事有义与不义,义兵禁暴除害,强国安民,循礼行义,乃天下良药,岂但不可偃,而应为之叫好!而不义之兵,则不论是攻伐还是救守,皆不可取!〃
李斯讲到这里,情绪很激动,使他的这番话产生了较大的震憾力,门客们屏息静听,将惊异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位陌生的青年。
李斯继续说道:〃诚然,兵事既起,无疑要造成死伤和破坏,但攻无道、伐不义,乃天下正道。当今列国,秦国最强,理应大兴义战,使天下归为一统。主张偃兵止攻,实则是违民意、逆潮流,不顾秦国之大利,天下之大利!……〃
又是一阵赞扬之声。淳于越如得力助,向他报以深深的感激。李斯自觉征服了众多宾客,更是不胜得意。
在李斯侃侃而谈的过程中,吕不韦始终认真地倾听着。他用商人的眼光审视着李斯,直到今天,在经过几番近乎刁难对待之后,他才真正认识了李斯。此人才能不凡,〃奇货可居〃,秦有李斯,乃秦之大幸。
当即,吕不韦令淳于越将李斯这番见解补入他的文章之中,并赐李斯千金。因为他有言在先:若能著美文、陈卓见者重赏千金。
自不待言,这次集会之后,李斯被接纳为门客。门客称舍人,人们称李斯为李舍人。
李舍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吕相国门下站住了脚跟。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兴奋,但他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吕相国对他如此严苛,直到现在才允许他跻身舍人之群?
第二天,当吕不韦召他前去时,李斯才明白了吕不韦的用心。
吕不韦是破例将一个普通舍人延入相国府内一间接待贵客的厅堂的。李斯坐定之后,吕不韦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还在怨我吗?〃
李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有些慌张地摇了摇头。
吕不韦笑道:〃尽管你嘴上不说,你的神情已告诉我了。但我并不计较。今天召你前来,不是请你释去对我的怨愤,而是让你记住这一切,记住欲成大事决非举手之劳,需要的是坚毅和忍耐。〃
李斯疑云顿消,会意地点了点头。
〃初见你时,印象尚好,但觉得你锋芒太露,名利心太甚。名、利皆人之所好,但不可求之过急。急功逐利、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我知道,你出身微贱,一心想摆脱微贱,这才远道来秦,立志报效秦国,争取有所作为。我最满意你的地方即在于此。只是希望你不负厚望,为天下一统建功立业!〃
李斯很感动,道:〃多谢相国知遇之恩,李斯终生难忘!〃
吕不韦道:〃你有志仕途,无可厚非。但仕途并非坦途,风云变幻奥妙莫测,且险象环生。有人一生追求功名,最终却为功名所累,概因不善变害为利、化险为夷,望戒之慎之!〃
李斯顿首道:〃相国之言,重于千钧,李斯记下了。〃
此后,李斯成了吕不韦最器重的门客之一,委派他和几个德高望重的门客负责编录校订舍人们的文章,有些事情还找他咨询,并多有赏赐。商人吕不韦把在李斯身上花力气看作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他盼望着能有更大的收益。李斯则以能附骥尾为荣,在其追逐名利富贵的艰难跋涉中实现了最初的满足。
一个外乡人,想在当朝权臣吕不韦门下求得一官半职,谈何容易?〃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李斯,终于在求仕之途上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机遇终究不会辜负那些有胆识、有气魄的人。在《 吕氏春秋 》的创作研讨会上,李斯激扬文字、侃侃而谈。几百号门客不禁折服感叹:此真高人也!吕不韦也被征服了,终于拍板接纳了李斯,拜其为舍人。
第四章 秦宫客卿
一
吕不韦组织宾客编纂的大型著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受吕不韦之托,李斯与其他门客一起担任了修改和审定文稿的任务。这是一项繁重而庞杂的工作。一则文章数量很多,审读、遴选颇费时日;二则对入选篇章必须字斟句酌,认真修改。有时为了改一个字,使其妥贴准确,往往要反复推敲好几天。吕不韦对此书的文字要求极严,他曾对宾客们说,这部书要成为前无古人、冠绝当今的传世之作,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疏漏,要力求精益求精。他还透露,待书成之后,将在咸阳市上展出,能增一字或删一字者给以重赏,以此显示此书的精妙和价值。
这又是一次名利的诱惑。李斯决心倾己所能,好好表现一番,进而博得吕不韦的好感,使自己的名字与这部书一起誉满天下。
文稿审定接近完成的时候,吕不韦将李斯等人召到一个陈设典雅的厅堂里。吕不韦令人置酒,兴奋难抑地说:〃三年前,我闻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有平原、齐有孟尝,皆广招宾客,善聚人才,曾自叹不如,甚感遗憾,以为凭我秦国之强,不应逊于他人。而今,诸侯之士斐然而入,争相事秦,已过三千人。秦国不仅有了幅员之广、兵力之强、物产之丰,而且有了人才之众,此乃秦国的巨大财富、统一天下的重要力量。观此胜景,怎不令人振奋?秦之有诸公,如鱼得水,可喜可贺!〃
众人道:〃这都是相国深谋远虑、礼贤下士所致,相国之贤,天下无匹!〃
吕不韦微笑着,有如当年经商时赚得暴利般的喜悦。如今他不仅有了金钱的富有,而且有了人才的富有、知识的富有,这又岂是经商所能相比?他故作谦逊地摇了摇头,说:〃我有何能,怎敢贪天下之功?全赖诸公力助。请诸公举杯,同庆同贺!〃说着,端起爵杯,一饮而尽。
〃同庆同贺!〃众人也同饮了一爵。
吕不韦又吩咐满酒。连饮数爵之后,吕不韦道:〃当今天下,学者云集,巨著层出,各成一家之言。我欲将诸家之说兼而有之,将此书编为一部杂书,取名《 吕览
》。意即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纪治乱存亡,寿夭吉凶,包揽一切,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道:〃相国所言极是!〃
李斯道:〃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皆因容纳百家。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遂有天下。相国之见,大有圣人之风,实为大家气派!李斯不才,愿敬相国一爵!〃说罢,走到吕不韦案前,躬身将爵杯举过头顶。
吕不韦笑道:〃李舍人自领重任,废寝忘食,劳苦功高,大可褒奖!〃遂与李斯同饮了一爵。
接着,吕不韦又让众人谈谈对汇编书稿的看法。李斯很能理解吕不韦的意图,提出:可以天、地、人为本书的三根支柱,突出一个〃杂〃字,将各家见解拼凑调和在一起,兼而听之,不必强求统一。
众宾客都是聪明人,岂会不知趣地逆主人之意?况且,在审改文稿之初,吕不韦已透露了编写意图,他们已深深领会,所以在李斯讲过之后,他们并无异议,不过是作一些补充而已。最后商定,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六卷,将已经搜集上来并已审改过的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纂,力争早日成书。
吕不韦很满意,于是又与众人豪饮数爵。尔后,令人撤下酒宴,让歌舞入内。吕不韦除了招宾客以外,还供养了很多俳优、侏儒、乐工、歌伎。俳优是善于说笑话、演笑剧的艺人,侏儒是身材矮小而滑稽的人,他们常在被称作〃优〃的笑剧中担任小丑角色。乐工们有的善吹竽鼓瑟,有的善击鼓弹琴。歌伎亦称〃倡优〃,她们能歌善舞但地位低下,为世人所不齿。
今天,吕不韦因一时高兴,让这些供奉娱乐的艺人们纷纷登场。先是演出了一个短小的笑剧,由侏儒与高出他近一倍的高大男子嬉戏笑闹,很多滑稽动作令人捧腹。接着是倡优数人在鼓、瑟、琴、笙、排箫等伴奏下且歌且舞。倡优们皆体态窈窕,宛如临风烟柳,歌声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李斯还从未见过这样优美的歌舞,不觉听得入神,陶醉其中。
众人尽兴之后,吕不韦对李斯道:〃听说你的老师荀卿蛰居兰陵后,专心著书立说,其文赋意理深厚,词藻华美,可否吟咏一赋?〃
李斯想了想,道:〃荀师的文赋之妙,当推那篇《 云赋 》,荀师以传神之笔将飘忽不定的云简直是写到了极致。〃随即起身吟咏道:
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钜,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德厚尧禹,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宇)。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昏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吕不韦道:〃此篇确实妙极。云,弥漫在地面,回旋于天宇,随风而来,变化莫测。云盛而雨,可使天下得到润泽;风狂雨骤,则会杀伤万物。荀卿对云观察之细,状写之生动,无人能比。只叹此公已老,无缘招至门下!〃
李斯道:〃荀师自御任兰陵令,便决计隐居山村,自由著书,不再复出。这篇《 云赋
》写云之飘忽,托地游宇,便寄托了荀师超凡脱俗、追求自在的情怀。荀卿只想〃友风而子雨〃,作点实际事情,以期广大精神,润泽天下。〃
吕不韦话锋一转道:〃李舍人也打算像尊师那样,做一片自由自在、飘来飘去的云吗?〃
李斯想了想说:〃我喜欢此赋的文辞,却不想如云一样漫无边际地飘浮。我只想停留在秦国的上空,借助相国的〃春风〃,下一场润泽秦国的好雨!〃
吕不韦听罢,击掌赞道:〃说得妙!李舍人一心为秦国效力,实属难得。秦国大有用武之地,相信你定能有所作为!〃
李斯拜谢道:〃还望相国多多栽培!〃
望着这位雄心勃勃的门客,吕不韦想到:李斯不但善写文章,而且有经世之才,实当重用。此后,吕不韦经常召李斯前来商议国事。渐渐地,李斯走出了那简册成堆的书斋,介入到复杂的政治事务之中。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十月,秦国境内发生了蝗灾,蝗虫成群,遮天蔽日,遍地的庄稼顷刻间就被数不清的蝗虫吃得只剩下光杆。大面积的田地稼禾枯萎,颗粒无收,天下饥馑,瘟疫蔓延,百姓饥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这种情况使身为相国的吕不韦焦虑万分。他曾多次召集官员们商议对策,但都一筹莫展。这时,吕不韦想到了李斯,便请他帮助出个主意。
李斯思索有顷,说:〃如今蝗灾严重,当务之急是筹集粟谷,解决饥荒,以稳定局势,避免人心浮动,杜绝祸乱发生。但百姓们已无粟可交,唯一的办法是请富豪人家交纳。〃
吕不韦道:〃富豪人家虽不乏家存万石者,但都囤积居奇,不肯交纳,官员前去收缴,他们只推说家无存粮,其实已将粟谷转移藏匿!〃
李斯道:〃富豪不肯缴纳粟谷,概因一个〃利〃字。若以利诱之,他们定会自愿交纳。〃
〃此话怎讲?〃
李斯道:〃相国还记得商君之言吗?〃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当年商君变法强秦,就是因功授爵,明尊卑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当此之时,也可效法商君,诏令国人:凡能向国家交纳粟谷一千石者,可拜爵一级。有此重利,必使富豪之家趋之若鹜,争相交纳粟谷。若此,则饥荒可缓,民心可安矣。〃
吕不韦道:〃此计甚好!〃
第二天,吕不韦便报请秦王政,诏令天下。事情果然像李斯所预料的那样,富豪们争相献出了囤积的粟谷,以求得到爵位。吕不韦也不食言,依诏令一一兑现,使已渐空虚的粮仓又很快充实起来。
事后,吕不韦问李斯怎么想出了这么个好主意,李斯道:〃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人生在世就是追求一个〃利〃字。有人说,君子不言利,我以为这不过是欺人之谈。其实,每个人都把利看得高于一切,为利而生,为利而死。追逐利益是无止境的,只满足咀嚼到口的肉食,不过是徒具人面的禽兽;身处卑贱却憎恶功名利禄,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罢了!〃
李斯这番赤裸裸的功利之谈,使一向重利的商人吕不韦也感到吃惊。他很欣赏李斯的直率,却也有点担忧:此人嗜利如命,一旦大权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