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魂-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鲁飙把自己仅有的一个烟雾弹扔了出去。

“2!“鲁飙大叫一声,这个时候英国人那儿什么也看不到了,风沙加上烟雾,蒙蔽了他们的眼睛。当然,鲁飙他们也看不到英国人。

“3!“鲁飙立刻站起来,中国兵们把所有的手榴弹都扔了出去,然后他们一齐向前跑,鲁飙拿了把领袖9式冲锋枪在最后向后面漫无目的地扫射。腿脚受伤的周宗远下士则由跑得最快的一名中国兵背着跑了。鲁飙一直在最后面殿后,此时他已经把生命置之度外了。

英国人的下士被扫倒了,英国人那儿又有两个人被流弹射中了,他们只得往后退去。。。。。。。。。。

“鲁飙上等兵,你作战勇敢,拯救了我们6名士兵,我在此授予你下士的军衔!”

营长亲自授予了鲁飙下士的军衔,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勇士!

第六百九十三章 执行日! (上)

从1939年11月开始的印度之战,进行到12月中旬,整个印度英军已经陷入到了崩溃状态。

形势很难挽救,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利益和荣誉,在经过了二十年充分准备的中**队的锐利攻击之下,根本没有任何应对办法。

在印度战场,中**队动用的飞机数量是英国的数倍,战车是英军的数倍,火炮是英军的数倍。。。。。。。。。。。。。一切一切的战争武器,都远远的超过了英国人。。。。。。。。。。。

而为了挽回败局的英国人,则开始放弃次要作战地域,将全部力量集中在了班加罗尔至卡杜莱一线,准备着最后的决战!

在这里,集中了英国人全部的力量,残存的飞机、坦克、火炮、和大量的士兵。。。。。。。。。。。。无论是中国方面或者是英国方面,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这里,或许将是发生在印度的最后一战了。。。。。。。。。。。。。。。

1939年12月21日,中国对印作战总指挥部宣布“执行日”计划正式开始!

12月21日早晨6时,“执行日”正式开始!

大量的中**队,在无数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向英军最后聚集地班加罗尔发起总攻!

安江所指挥的第3连被先头部队当成了突击连使用。

在行动的开始阶段,第3连和三个班的士兵在一个新据点里。第3连处在阵地前100米,可以听到自己的炮弹从头上呼啸而过。有一些击中了树,一些落在第3连后边。

炮弹触发了地雷,把泥土,木棍,石块雨一般地泻在地面上。炮击之后,在右侧响起了手榴弹爆炸和小型武器密集射击的声音。一个英国人孤零零地向第3连的阵地跑过来,被射倒在地。

几分钟以后,3营的副官跑上来告诉右侧的进攻很顺利。

安江意识到连队不能以战斗队形从战壕里运动出去。第3连处在敌人的炮兵和机枪射程内,任何推进都会被树顶上的敌军观察员看到。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安江让士兵从阵地右侧沿着一条通向前线的壕沟爬行。他们到达壕沟末端后就部署在左侧,15分钟后,大约50名士兵就在阵地前方通向敌人的一个斜坡上集合。第3连仔细地在裸露的灌木丛里向敌方爬行。但是还没有到达凹地,敌人的步枪和机枪就向第3连开火并挡住了中国士兵前进的步伐。

没有掩蔽物,第3连的士兵可以听到子弹钻进冰冻地面的声音。头顶的几棵树遮掩了安江的几个士兵。即使用望远镜安江也不能确定敌人的方位。

安江知道即使敌人盲目地射击,第3连留在那儿也会给自己的连队造成很大的损失;敌人密集的火力弥补了射击精度的不足。安江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不须蒙受重大损失就能摆脱这个糟糕处境的方法。在这种条件下,对士兵的苦难负责的责任感使指挥员的心里很沉重。

当第3连右侧远处响起了进攻信号的时候,安江刚刚决定要冲到前面60米的凹地里,因为那儿能比目前的地形提供更多的掩蔽。号手就在安江后边,于是安江让他吹起了进攻号。尽管敌人的火力不减,3连的士兵们跳起来,使劲地欢呼,向着敌人冲去。

第3连很快地穿过了凹地到达了英军地铁丝网障碍前,只见敌人匆忙地放弃他们坚固的阵地逃跑了。英军在灌木丛里四处飘散。第3连完全顾不上敌人阵地上的战利品,急匆匆地追击着英军。第3连紧紧地跟在敌人后面,闯过了两条有良好铁丝网障碍的防御线。阵地上的敌人在中国士兵赶到之前就跑了。由于英军的轻微抵抗,第3连任何损失都没有。。。。。。。。。。。。。

第3连越过一个高地之后,树林开始稀疏起来。可以看到敌人聚成一团在第3连前面跑,因此第3连从后面猛击他们,边跑边射击。连队的部分清除掩蔽部的敌人,余下的人继续追击直到第3连到达战场以西600米的树林边缘。这里的地势又一次向下倾斜,逃跑的敌人消失在低矮的灌木丛里。第3连和两翼,后方都失去了联系;从两侧听到了双方鏖战的声响。安江把连队集结起来,占领了树林边缘,并试图重新建立起和友邻部队的联系。

一个后备连赶到了。把和其他部队建立联系的任务交给他们后,第3连穿过灌木下山向西南方出发。这一地段的地形基本上已经没有树木。连队派出了强大的警戒组,其余的在后头成一路纵队前进。第3连刚刚穿过一个凹地,从左侧射来的强大火力就迫使第3连卧倒,但是第3连看不见敌人。为了维持攻势,第3连转向西侧,绕过了敌人的火力,然后重新开始向南推进穿过开阔的树林。

在树林的上部边缘,第3连突然遇到了铁丝网障碍,其延伸的广泛程度前所未见。

据肉眼所能观察,铁丝网在两侧都纵深几百米。英军在这个突出部清除了所有的树木。这片障碍设在微微升起的斜坡上,在远处安江可以看到自己的三个士兵在发信号。

很清楚,敌人还没有占领这块坚固阵地。这突然提醒了安江,如果第3连占领它并坚守到后备部队上来将会是一个很有价值,很重要的工作。

安江试图沿着穿过铁丝路向下运动,但是敌人从左边射来的火力迫使安江趴在地上。敌人大约在100米以外,由于铁丝网的密集,他们不可能看到中国士兵。

当安江四肢着地穿越阵地的时候,跳弹在安江周围乱飞。安江命令部队成单列跟自己前进。。。。。。。。。。。。。。。。

这个阵地构造地像个加固堡垒,不可能靠3个士兵就能守住,必须把全连拉上来。安江在西面摸索,找到另外一条穿过障碍区的通道后,猫腰返回。安江告诉自己的先头排长,突击一定要果断,要么服从自己的命令,无条件的完成任务,要么被当场枪决。他选择了服从命令。尽管敌人从左侧射来密集的小型火力,第3连都猫着腰穿过了障碍区,到达了阵地。

为了守住阵地,安江把部队呈半圆形部署并开始土工作业。这块阵地叫中央阵地,是根据最新的设计构筑的;是一个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由相距60米的碉堡组成;这样英军可以用侧翼和正面机枪火力覆盖大片的铁丝网障碍区。成线的胸墙把单个的碉堡连接起来;这道胸墙是如此地高,以致于从墙后台阶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到达在射程内的所有障碍区。一条深沟把胸墙和障碍区隔离开来。墙后有深深的掩体,往后大约11米有一条和墙并行的狭窄小路。墙的高度能掩护在小路上行使的任何车辆。

右边的敌军阵地显然没被占领,但在左边,第3连受制于相当密度的小型火力。大约早晨9点,安江向营里发出了如下书面信息:3连已占领了位于出发战线以南1公里的部分英军坚固工事。第3连坚守在一处穿过树林的地段。要求立刻支援并补给机枪弹药和手榴弹。

同时,部队试图用铲子在冰冻的地面上凿,但是只有用很少的镐和鹤嘴锄才能取得一点进展。第3连工作了大约30分钟,这时左边的哨所报告敌人在东面600米处成集团穿过铁丝网撤退。安江命令一个排开火。一部分敌人忙着寻找掩护,仍然在障碍物北边的敌军转到更远的东面。他们很明显到达了被胸墙掩蔽的道路上,因为第3连开火后不久就受到了那个方向的射击。

第3连的挖掘工作进展不值一提,安江只好另外找个地方布置连队。在右侧200米,安江在敌人阵地上找到了一个弯曲部。如果第3连要在敌军工事里保留一个桥头堡的话,这是个很值得防守的地方。全连一路杀到这个叫做“康斯德米”的位置,很快就用散落在地上的树干搭起临时防御工事。第3连从这儿向敌人开火,迫使右侧的敌人在300米以外停止前进。敌人开始在彼处挖掘掩体,不久他们的火力就平息下来进而停止了。

第3连的桥头阵地包括4个碉堡,全连成半圆形部署;一个50人的排被安排在阵地和铁丝网之间的隐蔽处担任预备队。在这儿,另外一条之字型的通道穿过设置铁丝网的地段。时间在流失,第3连开始对援军和补给尚未到来感到着急。突然右侧的部队报告距离第3连大约50米更多的英军在穿过铁丝网撤退。排长想知道是否应该开火。除了开火第3连还有其他事情可干吗?

第3连很快就要卷入一场恶战了,让英国人毫毛不损的通过对第3连有害无益。如果第3连立即开火,那么英国人会转向西面沿下一个通道进入阵地;他们也有可能穿过第3连的通讯壕而包围第3连。

中国士兵的子弹从高高的胸墙后射向附近的敌军,但是英军战斗得也很勇敢,一场艰苦的战斗展开了。幸运的是,大多数新出现的敌军,大约有一个连,转向西面,在350米以远穿越了铁丝网区,然后从西面沿宽大的正面向第3连推进。

除了一条穿过铁丝网和营里相同的狭窄小路,3连被完全包围了。

即使是这条生命线也处在敌人从东西两面的火力之下。在右侧,第3连的重火力把敌人死死地压在地上,但是左面的敌人取得了进展,非常危险地靠近了第3连。弹药逐渐变得稀少,安江把预备排的大部分装备都拿走了。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弹药,安江命令降低发射频率,但是西面的敌人继续猫着腰向第3连靠近。要是弹药用完了安江该怎么办?安江仍然对营里的支援报以希望。现在的一分钟好像一辈子那么长。

绕着最右边的碉堡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第3连在防御中投出了最后一个手榴弹。几分钟后,一个英军攻击班成功地夺取了它,并从它的枪眼里向第3连的背后倾斜步枪和机枪火力。在安江收到这个报告的时候,营部派出的一个信使隔着铁丝网大喊着向安江传达营里的命令。

前线又一次呼唤弹药,第3连只能坚持10分钟了。

作决定的时刻到了。第3连应该和敌人脱离接触并在敌人的交叉火力下通过铁丝路后撤吗?这样的行动至少会造成50%的伤亡。另外的一个选择是打完第3连的弹药后,向敌人投降。投降不予考虑。

安江还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向敌人进攻,瓦解他们然后撤退。这时第3连唯一的出路。敌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英国步兵还没能有一次承受起第3连的步兵攻击。如果西面的敌人被打退,那么第3连就有机会穿过障碍区,只要考虑较远的东侧敌人的火力。速度是成功的关键,第3连必须在敌人受到攻击后还未及反应前摆脱他们。

安江毫不迟疑地下了命令。每个人都知道情况的严重性,因此每个人都决心全力以赴。预备排跑道右边,重新夺取了碉堡,他们的攻击动摇了敌人的整个战线。敌人崩溃并逃跑了。当英军向西逃窜时,摆脱敌人的机会到了。

第3连迅速向东,成单列尽快地通过了铁丝网区。东面的英军向第3连开火了,但是在300码的距离射击移动目标并不容易。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打中了几个。当西面的英军恢复过来重新进攻的时候,安江的大部分部队已经在铁丝网的安全一侧了。除了五个重伤的士兵第3连不能带上,部队没有受到更大的损失而顺利到达了营的阵地。

2营部署在三个英军占领阵地正南方的茂密森林里,安江连在营的左翼。一营有了麻烦,和第3连的左翼也失去了直接接触。但是靠着联络班  ,第3连勉强和他们的右翼保持联系。第3连连在离森林边缘几百码的地方挖壕据守。在冰冻的地面挖掘可绝不是什么开心的事。

到目前为止,英军炮兵的注意力全击中在第3连的旧阵地或是第3连的后侧。在第3连进攻时,他们没注意到第3连,可能是因为步炮联系太差。不过这个缺陷现在已经被弥补了。由于森林前缘受到了特别注意,第3连遭到了英军大量报复性炮火攻击以致第3连的挖掘作业受到妨碍。

此后不久,12月22日下午,处于绝境中的英军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开始了反冲击。英军的大批新部队,在军号和大声命令的激励下,冲过了灌木从,但是受到第3连小型火力的迎击。

到处都有小群的英军徒劳地想尽量靠近第3连。第3连的防御火力造成敌人惨重损失,遏制了敌人的进攻;大量死伤的敌军躺在第3连周围。在夜幕的掩护下,英军撤退到100米以远的森林边缘,挖掘据守。

步兵火力开始消沉下去,第3连也开始挖掘,因为第这里的战壕只有20英寸深。没等第3连挖地更深些,英军的炮弹就开始落在了第3连中间。四散的尖锐弹片,呼啸着刺破冬天的夜空;连相当粗的树干也被炸断。

除了少数时间,英军的骚扰火力几乎使第3连彻夜不宁。

中**队的突击火炮和大量战车,在上午时候出现在了第3连附近,这让第3连的兄弟们长长出了口气,还好,营部总算还没有忘记自己。

火炮很快对英国人发起了报复性的轰击,一枚枚的炮弹落到英军阵地上,掀起的火光和爆炸声足以让大多数的英国阵地被彻底毁灭。

现在,该轮到第3连的中国士兵们看好戏了。。。。。。。。。。。。。。

尽管从总攻开始,每天都有伤亡以及战斗造成的紧张,但中国士兵的士气很高。大家都不为所动平静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班加罗尔的这个浸透鲜血的角落,中国士兵甚至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它的一部分了。

最困难的事是向那些负了重伤或阵亡而被抬下去的战友道别。安江永远也忘不了的是一个腿被迫击炮弹炸飞了的士兵。黄昏的时候,这个士兵被放在沾满鲜血的单人帐篷里从跟前沿着狭窄的战壕被抬了下去。当看到一个优秀的年青战士这样地离开自己的时候,安江感到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感。

安江只能握着他的手鼓舞他。但是他说:“中尉,这并不是太糟糕。即使我不得不戴个木腿,我也会尽快回到连里的。”这个年青的小伙子再也没有看到太阳升起,他死在了前往医院的路上。这种责任感正是我连队精神的典型表现。

23日,好消息传来,一支中**队成功的突袭到了对面英军的后方,同时营部也请求到了空军的支援,对于安江和他的第3连来说,终于到了好好教训一下对面英国人的时候了!V

第六百九十四章 执行日!! (下)

第3连。

拂晓来临时他们在等待,拂晓结束时他们仍在等待。早在拂晓来临之前所有人都起来了,他们已经准备妥当,但是心情十分紧张。

沿山头部署的部队静悄悄的,他们的目光越过寂静的溪谷望着对面平静的山顶,而平静的山顶也回瞪着他们。

3连与突击连一起在下面的山坡等待,他们所见更为有限。不过他们也无所谓。他们俯身趴在兵器上,相互之间彻底隔绝,难以形容的孤寂。。。。。。。。。。。。。

天亮后,中**队的大炮开始轰击,炮火接连不断地落到英军210高地上,地动山摇,震耳欲聋。炮兵按照不规则的间隔以三分钟为单位集中火力发射,希望击中爬出壕沟的幸存者。二十分钟过去了,在拦阻射击结束之前,209高地的山头上响起了哨声。

突击连别无选择只能上阵。焦虑和兴奋交织在战士们的心头。为了显得勇敢他们已经拼命压抑了许久,现在这种情愫迸发出来,他们高喊着相互鼓励,吆喝着,显得斗志昂扬。他们一批批地冲上坡,弓着腰,单手或双手握枪,跳过山头,顺着面向敌人阵地的前斜面侧身弯腰跑下去,一直跑到前方一片多石的平地。

经过前线时那里的战士大声给他们鼓劲。响起一阵不大的欢呼声,路过时还有几个人狠狠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今天能活下来的战士使劲眨眼看看有些很快就可能死的战士。在3连右侧五十码远的地方就是一连,那里进行着一模一样的仪式。

进攻阵地之前有三座小山谷。这些山谷都与209高地的南坡成直角,山谷相互之间都平行。前天夜里与李皑中校勘察地形时,安江提出以这些山谷为掩护,从山的右端推进,向左穿过山谷,然后穿过自己的前方,而不像6连径直进入更陡峭的溪谷,困在两山之间。李皑对此表示同意。

此后,安江向手下的军官简要通报了这个决定。他和军官们都跪在山头后面,这时天色渐渐变暗,安江指出他的计划,军官们仔细观察了地形。暮色中传来狙击手步枪愤怒的开火声。

他们轮流用双筒望远镜察看了地形。第三个也是最靠左的山谷离大象脖子那个山坡有一百五十码那么远。那山坡越往上越陡,最后与五百码外U形的大象头汇合,这个象头是整个区域的制高点。

山坡延伸出两道长草的小山梁,分别位于低地两侧,相距二百码,这一百五十码的低地以及第三个山谷都在两道山梁控制之下。两道山梁都和山谷垂直,与行进路线平行。英国人控制这两道山梁,再加上大象头,就能对全部附近地区的通道施以强大的火力控制。李皑的计划是让先遣队攻下这两道山梁,找到并清除昨天阻挡二营的据点,接着在后备连的支援下,沿着大象脖子一路而上攻下象头。从翼侧无法包围象头。象头左侧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下是条河,而右侧的丛林又被英军重兵把守。只能从正面攻击。安江昨晚向手下的军官指明这一切。现在他们就要准备执行了。

安江在页岩坡底部视野极其有限。这时空中开始出现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巨响充斥着四面八方,都不知来自何处。当然,一部分是我方在前线开火,还有就是飞机轰炸和炮弹爆炸的声音。可能英军也在开火。但是安江看不到任何迹象。

几点了?安江看看手表,小小的表面也紧张地看着他,以前可从来没这样。六点四十五,差一刻上午七点。他强迫自己放下胳膊。

在他正前方,作为后备的3排散开趴在第一个山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