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魂-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煲环嗣穹吲耍≌獬∨焙透锩⒚挥泄亓墒茄荼湎氯ノ兜廊幢淞恕

一场据说是为了捍卫中国路权的运动在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四省蔓延,被称其为“保路运动”。

参与这场保路运动的人,大都是有份出钱修铁路的人,他们更担心的不是什么铁路主权,而是自己投进去的那点股份。

历史就是如此,教科书书上写的那些崇高,背后往往有让人失望的真相!

他们提出:“诛盛宣怀以谢天下”和“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

四省都分别成立“保路同志会”。四省中最激烈的是四川,5月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7月1日,成都各界人民宣布罢课、罢工、罢市、抗捐。市面恐慌,人心惶惑!

面对如此混乱局面,在四川主持大局的总督赵尔丰却是个只知一味强硬的莽夫,7月15号,赵尔丰设计诱捕了保路同志会代表蒲殿俊等一帮人。赵尔丰竟想将这些人悉数砍掉。

市面上的老百姓听说保路代表被抓了,群情激奋,都跑到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代表。

清军统领田征葵也是个莽夫,和赵尔丰一样的莽夫,认为屠刀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他下令总督府卫队开枪,请愿民众在督院内被击毙六人。

四川人天性倔强,这些老百姓还不肯散去,直至知道被捕代表并未处决,这才逐渐散去。

因为请愿民众被屠杀。使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转变为武装起义。

原来的保路运动,是君主立宪派所指导和策划的,其组成分子以咨议局、民办铁路公司和地方士绅为主。这原本是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化解的一场危机,但是由于摊上了一个莽夫总督赵尔丰,此人的屠刀竟将小事化大,酿成巨祸!

由于赵总督的屠杀,保路运动很快便脱离了和平请愿而转向武装造反。四川各县民众都纷纷集合进攻省城,战斗不断在进行中,革命党人也乘机参与进来,四川已然大乱!

四川乱,天下乱!

四川武装起义越演越烈的时候,呼吁袁世凯出山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此前,办外交的唐绍仪因为外交失败,就天天在军机大臣们的面前游说重新启用袁世凯,以应对困境。本年4月,日本和沙俄又在东北动起了心思,东三省危急。谁能捍卫东北?

朝中不少人都想到了袁世凯。以奕匡力为首的满汉大员十余人,在一次上朝中竟然同声请求摄政王起用袁世凯,力保袁世凯出任东三省总督,只有袁世凯出山才能挽救危局!

朝廷在这个时候又弄了个成为笑谈的“皇族内阁”,丢人丢大了。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在奏请辞职的同时,高调地对外界说袁世凯之才胜他十倍,如果朝廷能够起用,定能渡过危机。

另一位协理大臣徐世昌,因为和袁世凯的关系太特殊,自然不好直接说应该起用袁世凯吧。不过,徐世昌对摄政王的建议是要破除常格擢用扶危安邦的人才,这话没明说,其实还是在力荐袁世凯。

就连载沣的亲弟弟,海军大臣载洵此时也觉得应该起用袁世凯了。不过,这些舆论对于一心想集权于皇室的载沣而言都没有任何作用,他是丝毫没有让袁世凯复出的打算。

不止是当朝的重臣们觉得必须让袁世凯复出,才能解决危机;就连不少在野人士也认为袁世凯是当时能够拯救天下的唯一能人。

此时,袁世凯的老师,东南立宪派领袖、实业大亨张謇从湖北乘车进京,中途特地去了洹上村探望了昔日的那位不懂事的学生袁世凯。

张謇这次来可不是叙旧、扯淡的,他是来向袁世凯传达东南士绅期望他能够重出江湖,能够推进中国的宪政进步的呼声。袁世凯对张老师说道:

“有朝一日,若蒙皇上天恩,让世凯再度出山,学生必定一切遵从民意而行,也就是遵从老师您的意旨行事。世凯在此请求您,能够将学生的诚意传达给锐意宪政的人士,让他们知道世凯对宪政的真诚拥护。”

立宪派人也在呼唤着袁世凯重出江湖,袁世凯人气高涨!

不甘退隐的袁世凯在等待着机会!袁世凯是属于乱世的!

在朝野内外呼唤袁世凯出山的响声闹成一片的时候,驻扎于河南的暂编陆军混成第十一协也开始行动起来了!

士兵们开始分发实弹,秘密监控河南,严密监视安徽、湖北方向。

9月20日,河南巡抚、暂编陆军第十一混成协协统萧天下达命令。振兴社全体出动,配合以一个步队营的强大力量,把满清安插在河南的全部探子“请”回来作客!

这一来,河南与京城方面消息断绝。

9月28日,十一混成协主力开始向湖北方向秘密运动。

9月29日,袁世凯在萧天的陪伴下,看了新近运到河南的美国福特公司出产的轿车,以及萧天所订购的克虏伯大炮。

萧天当场送了大帅一部福特轿车,袁世凯就坐着这部轿车回到了洹上村。在临行前,袁世凯问道:

“乱了?”

萧天冷冷一笑:“大帅,乱了,京城里乱了,四川乱了,整个国家很快就要乱了。大帅出山的时候,就快要到了!”

“载沣未必肯听诸人之言。”

“除大帅外,谁能镇压目前局势?载沣离不了大帅!”萧天说着眼里杀机一抹而过:“若载沣一意不用大帅,萧天愿亲提一旅之师,卫护大帅武力入京!十一协兵强马壮,萧天愿为大帅马前一卒!”

“这是造反言论,以后切不可说。”袁世凯一笑:“存毅,下月十一,是我生日,带着小玉一起来罢。对了。那些朝廷派到河南来的人,听说全都被你请去了,要好好招待他们。”

“是,大帅!”

送走大帅,蒋杰过来说道:“协统,三百枝毛瑟自来得手枪已经运到,按照协统意思,一部分分配给了各级军官,一部分给了振兴社,剩下的全部分发到了卫队手中。”

萧天点了点头:“让卫队准备好,朝廷随时都会启用大帅。到时候我有可能亲自带着卫队保护大帅入京!”

“协统,朝廷真不成了?”

“不成了,这个朝廷早该亡了,不过是亡在革命党手里,还是亡在其他人手里的问题。”萧天面色冷峻,毫无表情:

“大帅将来的敌人,将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朝廷,而是革命党!咱们要做的,就是借着革命党的手,扶大帅归京!”

蒋杰有些疑惑:

“那个孙文手里并没有什么力量,即便真的起事,只要大帅一声令下,咱们一个十一协,要不了几天就能灭了他们,借助他们的手。。。。。。”

“有些事情,往往出于偶然。”萧天冷静地说道:

“看起来不可能成事,但一点小事,却足以震动整个天下。孙文失败了一百次,可只要成功一次,这天下就要变了。可满人管不好中国,革命党更加管不好中国。只有咱们大帅,才有可能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

有些事情萧天非常清楚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萧天不愿意说,不愿意制止。

满清朝廷,必须推翻,这个腐朽无能的朝廷,早就应该结束它的生命了。而可以借助的外来力量,就是革命党!

很快就会爆发的“武昌起义”,根本没有任何准备,说的好听一些是起义,说的不好听了就是一场兵变。

没有计划,没有准备,和孙文、黄兴其实一点关系也都没有。不过是后世者,在那大加粉墨而已。

但就是这么一次没有计划,没有准备的兵变,却奏响了满清朝廷的葬钟。历史上的事情,谁又能够说的清楚?

这个时候的萧天,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

自己是这场历史洪流中的一份子,自己在自觉间,不自觉间,推动着这场历史洪流。

萧天清楚地看到:新的时代到来了!

1911年10月,历史在这一刻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武昌起义

农历辛亥年八月二十。西历1911年10月11日。

这一天是袁世凯的五十三岁寿诞,袁世凯于洹上村的园子中大摆宴席,款待各方宾客。河南士绅官员纷纷应邀参加,萧天亦携带夫人小玉、副协统蒋杰,参谋处参谋蒋介石等人赴宴。

而此刻,十一协其余各高级将领,已经到达指定位置,随时等候命令。

没有人知道协统为什么会下达这样命令,只要萧天自己最清楚!

被特意从京城请来的戏班子,在台上热闹的唱着,宾客们祝贺大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声音此起彼伏。

袁世凯不断的团团作揖,笑容满面,心里却大生感慨。

自己被罢官的时候,门庭冷落,宾客全无,可眼看着自己就要复官了,这门前车马却连个放的地方都要没了。

人情冷暖,不过如此。。。。。。

“大帅,我已经命令卫队和振兴社的人,在附近严密监视了。”一身戎装的萧天低声说道。

“存毅。今天是我过生日,弄那么大的动静做什么,难道还怕有人来行刺我?”袁世凯打了一个哈哈说道。

“大帅,小心一些总是好的,眼下非常时期,属下不敢有丝毫疏忽。”

正在那说话时,外面忽然进来一个十一协的参谋,在蒋介石耳边说了一声,蒋介石点了点头,接过一份电报,把电报交给了萧天。

萧天一看,事情果然还是发生了:

“大帅,紧急军情!”

“哦,能有什么紧急军情啊?革命党又闹事了,还是四川那面弹压不了啊?”袁世凯有些漫不经心地说道。

萧天大声回道:“大帅,武昌暴乱,湖北新军大部加入叛乱,武昌已经落到叛军之手!”

“什么?”

不光是袁世凯,所有的宾客都停止了喧哗。

“停,停,不要唱了!”袁世凯大声呵斥住了台上戏子,转向萧天:“你再说一遍!”

“湖北新军叛乱,武昌落入叛军之手!”

整个现场一片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安静在了那里。

湖广总督瑞澂,是满洲人,对新军极端不信任,一上任就大肆整肃新军。整肃的结果是军心惶惶。流言遍地,上上下下是离心离德。

当时,武昌城内共有步队三营,工程队一营,旗兵三营,督署教练队一营,巡防营数营,兵力不可谓薄弱,但是人心思汉,清运将终,兵力再强都没有安全感。

1911年10月10日晚上7点,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副班长金兆龙和兵士程定国正在擦枪装弹,工程营后队第二排排长陶启胜忽然跑到金、程二人面前大声叱责说:

“大晚上的,又没有任务,你们擦什么枪,难道想造反吗?”

这个金兆龙和程定国早就加入了共进会,还真是革命党人。于是,金兆龙就一不做二不休,很不屑地说道:“老子就是要造反,你又能怎么样?”

陶启胜大怒:“你敢犯上,这还了得。来人把他们抓了。”于是二人互相扭作一团,此时程定国用枪托在陶启胜的背后往他头上狠狠砸了下去,陶启胜立时头破血流,程定国再向陶启胜射了一枪,可怜这忠于职守的陶排长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士兵程定国的这一枪就是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的第一枪!枪响了,已经按捺不住的革命党士兵就要爆炸了,大家争说“起义了”!

此时,工程营班长、共进会会员熊秉坤立即集合营中革命士兵,准备开始行动。此时,居然还有忠于朝廷的军官敢碍事,起义士兵出手彪悍,统统取了他们性命!

干掉主官的工程第八营的起义士兵们继续行动,他们将营内子弹搬取而空,一哄出营,直奔楚望台军械所。第八营起义的队伍不过才三百来人,硬攻楚望台军械所很是困难,好在军械所早已也有革命党的卧底,所以起义队伍未发一弹就占领了楚望台。

楚望台是得手了,但是这伙变兵群龙无首,革命党人的首脑们都不在现场,谁来指挥?他们于是就在起义队伍中找了个官最大的人,大家推举工程营左队队官吴兆麟为起义的革命总指挥。

辛亥武昌起义就是这样以一场意外兵变的形式开始了!

所谓的武昌起义不过是场没有计划的兵变,能否成功,这些参与的士兵心里也是没有底的!参与起义的新军不过2000余人,其余清军都没有跟着响应,起义武装的实力根本不行的!

如果当时的湖广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能沉着应付,那么这场武昌起义就很有可能失败。

可惜的是,瑞澂不是张之洞,更不是袁世凯。他只是个胆小怕死的懦夫。

起义爆发之后,就连财物家小也顾不上了,带着一排巡防卫兵跑到文昌门,登上江边的楚豫号兵船。这位怕死的总督逃到兵船上,还觉得不安全,竟然还传谕守文昌门士兵不要说出总督的行踪。

至于那位第八镇统制张彪,武昌兵变的时候,正在文昌门内豪华的公馆里搂着姨太太!刚听说工兵营哗变的消息,张彪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听说事情越来越大,这才从姨太太温软的yu体上爬起来,慌忙用电话传谕各营准备弹压。不久,他又得到消息说炮兵部队也加入了叛军,这下更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5点多,起义军已经拿下总督衙门,守卫衙门的士兵大都弃械逃跑。张统制这才知道大势已去,立即收拾细软,打算和姨太太一起逃往汉口租界。

听到武昌兵变消息,宾客们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之后,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不休。袁世凯命令撤去寿筵。商量武昌突发事件。

“造反的士兵不过数营而已,瑞澂、张彪肯定能弹压。”

“叛军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不过就想抢点东西,待到朝廷大军一到,肯定就一哄而散。”

“我以为,革命党的首脑孙文等人都不在武汉,这帮小喽啰肯定成不了大事,必然可以弹压!”

袁世凯听着这些人的话,笑而不答,只是捻着胡须,静静地听着。有人就问袁世凯有何高见。袁世凯也不说话。却把目光投向萧天,微微一笑:“存毅,你有何看法那?”

萧天身子站的笔直:“大帅,诸位,萧天以为,瑞澂、张彪,不过是两个饭桶,哪能有本事平乱?咱们当朝的摄政王,还是个不懂事的年轻人,掌权的的庆王爷奕匡力不过是个只知道贪财的老朽,他们哪能应付乱局!叛军占据武昌后,肯定还有拿下汉阳、汉口,其志肯定不在小,绝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

这话说出来当真大逆不道了,若是换在平时,砍萧天三次脑袋都不冤枉,可现在谁还去想这些?

萧天又说道:

“萧天以为,朝廷糜烂如此,天下动荡如此,非袁大帅出山不能收拾!”

“萧天,过了,你身为朝廷巡抚,焉能知道朝廷心思?一派胡言!”袁世凯沉着脸训斥了几句,接着又是满面春风:

“今日是士凯过生日,只谈风月,不谈政治,不谈政治!”

话是这么说,可等宾客们在那议论纷纷,悄悄使个眼色,和萧天一起走到外面:

“听说你把十一协主力调到河南、湖北交界处了?”

“是的,大帅,自从革命党的共进社、文学社相继被镇压之后,属下就猜测到,他们素来和湖北新军过往甚密,他们被镇压,必然会使湖北新军人心惶惶,因此属下提早做了准备!”

这话回答得也算是滴水不漏了。袁世凯点了点头:

“如果要十一协平定叛军,收复武昌,需要多少时候?”

萧天成竹在胸:“这要看大帅意思,大帅急,那咱们十日内就能彻底击溃叛军;大帅要是不急,拖上个半年也未必能打的下来。”

“不急,不急。”袁世凯笑了起来:“前面统兵的是谁那?”

“回大帅,革文军、司徒耀,又要原本就是从湖北新军出来的马弼协助。”

袁世凯点了点头:“这没有朝廷命令,原也是不能出兵的,不然和造反也没有多大区别。恩,这次我生日他们也没有参加,给他们送去十坛好酒,当是我请他们的。他们在前线辛苦了,让他们好好乐乐,这进军湖北,我看也不用着急。”

“是,大帅!”萧天应了,随即又说道:

“大帅,前线自然有人指挥,不需大帅操心,可大帅很快会被朝廷启用,萧天已经安排了一支两百人的卫队,随时可以护送大帅入京,卫护大帅!”

袁世凯哈哈笑了几声:

“两百人?去京城做什么?存毅,我就算真的出山,也是去协助朝廷稳定局势的,不是去兵谏的。你呢,就留在十一协指挥,随时等候我的命令。”

说着在那沉默了下:

“我呢,送你和十一协一句话。‘慢慢走,慢慢看’。听说湖北是个好地方那,慢慢走,慢慢看才有味道。。。。。。”

萧天笑了,慢慢走,慢慢看,朝廷的出的本钱不够,大帅是绝对不会出山的,武昌起义,这对于满清朝廷是致命一击,对大帅来说,重新出山的机会却到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盗”、“军阀”。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京城。顿时把那些朝廷里的大臣们吓了个够呛!

11号当天,起义部队攻克汉阳,12号又拿下汉口。武汉三镇,全部变色!

举朝上下手足无措,载沣急忙召见王公大臣研究对策。10月12日,朝廷下诏命陆军大臣荫昌即日督率近畿陆军两镇部队开往湖北镇压起义,湖北境内军队以及赴援各军均归荫昌节制调遣;同时饬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军军舰会同长江水师增援陆军,进剿武昌叛军。

对于那个弃城逃跑的湖广总督瑞澂,朝廷还比较宽容,只给了个革职留任的处罚,希望他能戴罪立功。

荫昌曾经在德国学习过陆军指挥。不过,仅仅上过军校,没有经历过战阵,是个没有实战经验的统帅,这样的人哪里能打得了仗呢?

此外,最要命的是这次派去镇压的部队都是袁世凯以前带出来的北洋军,这些骄兵悍将眼里只有袁世凯,别人谁能指挥得动?

朝廷中要求袁世凯出山的呼声再度高涨起来。朝廷中的实权派,内阁总理大臣奕匡力、协理大臣那桐和徐世昌此时更是想方设法地给载沣施加压力,迫使他重新起用袁世凯。

那桐更是以身家性命向载沣担保,说只要起用袁世凯就能挽大厦于将倾。载沣一听要用袁世凯。气就不打一处来,下旨把那桐严厉地申斥了一通。那桐也不是善茬儿,索性就提出告老还乡。

奕匡力也在这个时候做幺蛾子,来了个称病不上朝。关键时候,这些人给载沣来了个集体罢工!载沣也是个软蛋,好像离开这些人就办不了事似的,还低三下四地把这两位又请回朝堂,商量国事。奕匡力等人依然坚持必须起用袁世凯,还进一步阐述了理由。

奕匡力说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