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魂-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频频点头,萧天坐在那,缓缓说道:

“大帅执政基础此时空前广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天下再无人能与其抗衡!中国人办事,两人共事必闹意见,三人共事必生党派。可是现在,要求大帅出山,执政中国的呼声,可以说是百年难见的意见统一。在此基础上,我看大事成了!”

“毅帅,中正明白了。”蒋介石恭恭敬敬地说道:“自从跟随毅帅以来,每每聆听教诲,中正收益良多,即便现在给我一省督抚,中正也不想去了。。。。。。”

你的前程,何止一省督抚?萧天笑了一下。。。。。。。

。。。。。。

“袁世凯,你,你究竟在哪打的什么主意?”隆裕太后指着袁世凯,几乎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你要扩军,我准了,你要银子,我砸锅卖铁的帮你凑了,你要和谈,我咬着牙忍了!可现在逆贼已经成立了什么****,你,你。。。。。。”

“太后息怒!”手掌清廷生杀大权的袁世凯,到了现在依旧必恭必敬。礼数上没有任何怠慢:

“太后,各省纷纷独立,局势已经很难控制,臣已派员谈判,但却进展不大。逆贼孙文妄称总统,臣心内忧愤,但却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袁世凯,那你要怎样才有策?”一贯和袁世凯交好的奕匡力,到了这个份上也再也忍不住了。

“太后,庆王爷,臣袁世凯有一事,请太后恩准。”

“说吧,说吧。”隆裕不耐烦地说道。

“臣之北洋,于前线浴血奋战,苦苦支撑,然于数日前忽然到京,言有要事要亲见太后皇上!”

“他,他们想做什么。。。。。。”隆裕的脸色一下变了。

革命党还在闹腾,万一现在北洋再来个兵谏,这可什么都完了。

袁世凯淡淡说道:“请太后放心,臣袁世凯以身家性命担保,决然无事。”

隆裕稍稍放心了些:“那就宣吧!”

大殿里一片安静,过了会。皮靴踩在地上的声音清晰的传了过来。

“叭、叭”的声音非常整齐,隆裕和一众满人大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等了会,四个身着北洋高级军官军服的北洋将领,举着一面旗帜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冯国璋、段祺瑞、曹锟、萧天!

四名将领着装整齐,带着佩刀,每人手握着旗帜一脚,来到大殿之上,也不下跪,站的笔直,大声说道:

“北洋前线将士,委托臣等面奏皇上!”

“说。说。。。。。。。”隆裕勉强抑制着一颗扑通扑通乱跳的心说道。

最前面的段祺瑞大声说道:

“将士厌战,要求和平,此乃全国上下之心。今有前线数万将士,联名于此军旗之上齐写血书,请大清国皇帝退位!”

“什么?”隆裕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请大清国皇帝退位!”四个北洋将领齐声说道。

“反了,反了!”浦伟再也忍耐不住:“你们这些奴才,难道想要造反吗?”

“恭亲王慎言!这里没有奴才!”

这时一人厉声而道,众人看去,正是萧天:

“恭亲王,太后,民心所向,大清国大势已去!为国家和平计,萧天已经命令十一协停止进攻!当此危局,非皇上退位不可!请大清国皇帝退位!”

“请大清国皇帝退位!”冯国璋、段祺瑞、曹锟一齐再度说道。

“你。。。。。。。你们。。。。。。”隆裕几乎要昏厥过去。

袁世凯上前说道:“太后,臣已经竭尽全力了,可是正如萧天所言,大清,亡了,救不了了。但臣发誓,臣必然要让未来政府善待清室,谁若敢怠慢太后皇上,臣袁世凯就算拼了这颗脑袋,也要和他们周旋到底!”

“袁世凯,袁世凯!”奕匡力跺着脚道:“我看错你了,我看错你了!当初要是一刀杀了你,何来这样麻烦!”

萧天冷冷说道:

“让皇帝退位的,不是大帅,而是革命党!庆王爷,你该庆幸,当初大帅死里逃生,不然,现在出现在这里的就是荷枪实弹的北洋将士!”

奕匡力气得面色如土,浑身颤抖,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萧天,怎可如此对庆王爷说话?你们都先退下!”袁世凯这时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

四个北洋将领放下军旗,这才退出。

才到了外面,四个人相视而笑。

成了。大事终于成了!

在北洋的压力面前,清帝退位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那些革命党算不了什么,天下,很快就会变成大帅的了!

这些跟随大帅忠心耿耿的北洋将领,即将成为开国元勋。

北洋四杰:龙、虎、狗、狼!

这袁世凯手下的四员大将,很快就将迎来新的世界!

而这个时候在大殿里,却早已乱成一团。

随着北洋将领的逼宫,现在,清廷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没有了。

不管这些满人怎么不乐意,历史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现在隆裕太后唯一考虑的,就是袁世凯能能兑现自己的诺言,给予清廷优厚待遇。

袁世凯还是恭敬如初,竭力答应一定会善待隆裕和宣统这一对孤儿鳏母,保证他们安全。在袁世凯的心里,却是一阵阵的感慨。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一步步爬到了权利的最高峰,自己用了太长太长时间。

慈禧死后,自己被迫下野,曾经有一段时候,自己以为再也不会翻身了,可是自己终究还是挺了过来。

不光挺过来了,而且还大获全胜!

那些革命党,袁世凯从来都没有把他们当成过自己真正的对手!

自己沿着西方和日本的路子进行官方改革,而在清朝赢得赫赫声名。自己招募了许多受过外国教育或有外国经历的随从,精心培养了一些有朝一日用得着的外国人,派遣了几个儿子到国外去受教育。

这一切,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今天。

而在这一段过程中,一个人的忽然横空出世,却给予了自己最大的帮助:

萧天!

他不光为自己赢来的赫赫威名,还不顾生死的保护自己;他不但是个好军官,还是个最得力的部下。

这样的人,必须要牢牢的笼络住,必须让他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袁世凯还坚信一件事:

萧天的心,不向着清廷,更加不会向着革命党,萧天的心,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自己:

袁世凯!

第一百六十七章 清帝退位

清帝退位,已经不可阻挡!

袁世凯的表情。从容自在,游刃有余。凭借手里的北洋军从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军来要挟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势力来威胁革命军,连哄带吓,既打又拉,将革命军和清廷玩弄于股掌之间。

萧天曾经对蒋介石说道:

“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子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三百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党的那些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而大帅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已经松动了,大树不久也就会拔出来的。”

这是对袁世凯最好的形容!

但孙文的忽然出任临时大总统。有些出乎袁世凯的意料。

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孙中山尚在美国。直到起义后的第三天,孙中山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消息,于是他决定先前往各国游说,以赢得各国对革命的支持并筹集巨款回国。可惜的是,各国政府都对武昌起义持中立态度,对革命党也不报信心,结果孙中山转了一圈也没有获得实质性成果,最后于12月21日打道回国。

一回国,就被刚刚打下南京,在那为了谁领头而喋喋不休的“共和派”人士推举为了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得知孙中山已经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愤怒不已,自己费劲心思的在革命军和清廷之间上下其手、摆弄平衡,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没料到半路杀出个孙中山,将他的计划完全打乱,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世凯一边逼迫清帝退位,一边摆出样子,怒气冲冲的将北方议和代表唐绍仪撤下,并宣称之前谈判所达成的协议通通无效,之后的谈判必须由他本人来亲自负责。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公开声称“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更”,“只有维持君宪到底,不知其他”云云,作为对南京革命党人的反击。

为了给南方的革命党制造压力,袁世凯在孙中山就职的第二天又唆使自己的心腹大将段祺瑞、冯国璋、萧天等四十多个北洋军将领发表通电赞成君主立宪。这些北洋军官声称,如果以少数人的意见采取共和政体,北洋军势必拼死抵抗。

萧天和袁世凯心里都清楚,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让南京革命党人妥协而已。。。。。。

革命党终究年轻了点,也没有政治经验,他们在袁世凯要动武的恐吓之下很快就妥协了,称“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民国的大总统便非袁世凯莫属”。

袁世凯随后又发电报质问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选举总统到底是何用意?假设国会议决实行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取消?”

在得到南方革命党选举他做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再三保证后,袁世凯随后又抛出橄榄枝,表示等到“将来国民程度渐渐开通,懂得共和的真谛,再慢慢改为共和政体”。但是,袁世凯也提出要求,那就是革命党必须承诺在清帝退位后给予清室优待条件,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

所有的一切,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满清,没有一个人是袁世凯的对手。

就在袁世凯和北洋将领逼宫之后。又发生了一些头脑发热的革命党,针对袁世凯的刺杀案,而刺杀案虽然吓了袁世凯一跳,但却间接帮了袁世凯的大忙。

当时满朝的亲贵都知道袁世凯在暗地里私通革命党,而革命党也公开声称要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现在经过这么一炸,隆裕太后也就打消了对袁世凯的猜疑,觉得袁总理还是清朝的大忠臣,并不是传说中那个卖主求荣的奸贼。

而且,袁世凯的这次遇刺也说明,他之前与隆裕太后说革命党已经大批潜入京师,此事并非是空穴来风。

在袁世凯遇刺后的几天里,隆裕太后每日都带着宣统帝躲进了皇宫下的密道,生怕革命党也给他们来一下。在这风声鹤唳中,清朝也就开始倒计时了。

此后,满清重臣,竭力反对清帝退位的良弼又被革命党人刺杀身亡,这么一来,满朝上下再也没有人反对退位。

在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时节,最恐慌的其实是隆裕太后,她是哪也出不去,唯有守在紫禁城里愁云惨淡,每日以泪洗面。当时唯独不受影响的,只剩下那七岁不到的宣统小皇帝,他倒是像往常一样在宫中无忧无虑的玩耍,对即将亡国的命运浑然不觉。

等到袁世凯派人来逼得紧了,隆裕太后只得再次召开皇族会议,商量退位问题。但令她目瞪口呆又心酸无奈的是,这次竟然半天都不见人来。亲贵们虽然爱朝廷。但革命党的炸弹是不长眼的,还是暂避风芒为好!

人都跑光了,大清朝想不亡都难!

决然退位的决心已经下了,袁世凯也就不再谦让,他拿着早已拟好的优待条件文书给隆裕太后看过后,便径直把电报发去了南方。

而革命党这时也在南京组织了一个临时参议院,等到袁世凯的电报一到,大家一看,总计九款清帝退位优待条件。

略略修改一下,南方参议会便将“清帝退位”条件发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接到电文,也不反驳,只管将文书送到隆裕太后那审阅。

隆裕太后让袁世凯赶紧回电议妥。袁世凯细瞧了电文数遍,觉得“逊位”二字颇有伤清室体面,于是命人将电报上的“逊”字给改成了“辞”字。

终究是袁世凯的面子大,南方对此却无意见,好歹为清室争得一个字,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公元1912年2月12日,满清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这一次,袁世凯照旧称病不入朝,只是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让他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前去朝见。

“太后驾到!”

各大臣齐齐转身,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因为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给太后和皇上行大礼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

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的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又要掉下泪来。

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诏书看了数行,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终于当众抽泣起来。隆

裕太后满怀悲痛,心想祖宗这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终在自己手里断送,日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这里,隆裕太后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

这时,胡惟德想起他袖里还有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于是急忙从袖中取出:“太后,你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隆裕太后一听“革命党”这三个字,忍不住又打了个冷战:“电报里说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又要变卦?”

胡惟德见“革命党”起了作用,心里一乐,故作镇静展开电报念道:“万急。南方伍廷芳代表电: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之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

隆裕太后听后也顾不上抹泪了,便慌忙将退位诏书交出,命世续和徐世昌赶紧用御玺用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优待条件。

等盖好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念道: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

这份诏书一念,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年的满清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从这一天开始,满清亡了,一个重新属于汉人的时代,也通邮这一起起开始了!

而缔造这个时代的,他的名字叫:

袁世凯!

第一百六十八章 民国政府

北京的各大报纸毫无例外的全文登载了清帝退位的诏书。在这伟大的时刻。刚刚上市的报纸很快便被一抢而空,北京城内一片沸腾。街头巷尾,人们见面后纷纷拱手相告:

“皇上退位了!共和了!”

在喜庆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商家们也悄悄的收起了昔日的龙旗,改换成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放眼望去,街巷楼阁、酒馆茶肆一片彩旗飘展,一个全新的共和时代已经来临。在挂五色旗的同时,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在剪辫子,被剪掉的辫子则被丢弃一地,旧时代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

就在清帝退位的当天晚上,袁世凯也剪去了那根保留了五十多年的辫子。当时他没有请理发师,而是让亲信蔡廷干前来帮忙,因为他觉得让外人剪很难为情。在剪的时候,袁世凯说:

“我当年练新军的时候,觉得这辫子实在碍事。但这辫子相伴我多年,今天一旦剪去,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剪完后,蔡廷干将辫子交到袁世凯手中,袁世凯抚摸了一下,叹了口气,将辫子扔到地上。随后。他站起来呵呵大笑道:“姑且咸与维新吧!”

民国的大幕,终于拉开了!

待到清帝退位一事尘埃落定后,袁世凯令人给南方革命党发去一电,声称共和政体乃最良政体,来之不易,今后共和建设还需诸君努力云云。孙中山在接到电文后,自然明白袁世凯话里的含义,次日便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并举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以兑现之前的承诺。

不过,孙中山在提出辞职的同时,也提出了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临时政府必须设在南京;二、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三、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制定颁布的一切法律章程。

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临时参议院召开十七省代表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这次选举以省为单位,每省一票,共计十七票。待到投票后,诸人打开票箱一看,只见十七张选票统统写着“袁世凯”三个大字,于是袁世凯便以全票当选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在得知自己已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并要求前往南京就职后,袁世却不紧不慢地向南京发去一电,声称自己“德薄能鲜”,不敢承担总统一职;如今北方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目前不便南下;自己经反复思量后,“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云云。

这个以退为进的招数,袁世凯用得既冠冕堂皇。又无暇可击,不但为自己赢得淡薄名利、谦让自抑的好名声,而且还着着实实将了南方革命党一军。

此电一出,各社团召开会议,这包括民社、国民协会等八个社会,而出人意料的是,袁世凯居然也委派了一人参与会议,讨论定都之事,这人便是萧天!

会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萧天身上,这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萧天,此时也并没有多大谦逊,对与会代表说道:

“定都北京乃民国内政外交之关键,倘若舍北取南,帝党势必会死灰复燃,而强敌也有乘机侵略之虞!

此事正和各社团之意,就连革命元老章太炎也竭力反对定都南京,并且说了定都南京的五大害处。

会后,各社团联名给南京发去电报,坚决反对定都南京!

在舆论的煽动下,各省都督、绅商代表也纷纷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对定都南京表示异议。

孙中山接到电报后,心里倒是乐意袁世凯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