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儁的意见就是将南军和冀州军彻底打乱,对双方将领进行择优录用,将十万士卒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最为精锐的拳头部队,人数为四万人;第二类是负责协助第一类部队攻击和防守的辅助部队,人数为三万人;剩余的三万人则统一编入第三类部队,主要职责是练习如何挖掘地道,制作大型攻城器械以及堆垒土墙等任务。

袁绍手下有的是聪明人,几位军师从朱儁的提议中立即看出了厉害。沮授、逢纪、许攸等人纷纷建议袁绍答应了朱儁的要求,暂时不要与朝廷中央军争权夺利,一切等攻破壶关之后再做计议。袁绍于是采纳了众人建议,将军权交给朱儁,手下将领也是任由朱儁挑选和分配任务。

朱儁仍然是讨赵东路军主帅,袁绍却升为副帅,看来朱儁也充分考虑了袁绍的感受,并没有兼并冀州军的想法。袁绍手下几位谋士都得到了朱儁的器重和赏识,纷纷被任命为东路军的军师,而袁绍手下一帮子比较能打的武将,更是被朱儁安排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朱儁能在许多人当中一眼看中勇猛的孙坚,自然不会放过一直低调的张郃。张郃被朱儁任命为第一类拳头部队的主将,将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部队连同袁绍手下的大戟士一起交给张郃统领;颜良和文丑两位猛将则被朱儁调到帐下作为左右先锋,不再与张郃挤在一起叽叽咕咕。

朱儁还在袁绍麾下发现了一位具有特殊本领的人才,此人名字叫做李植,本来是个不起眼的角色,竟然被朱儁任命为第三类工程部队的主将!那么李植究竟有什么过人的本事让朱儁如此看重呢?

史书记载:李植,袁绍手下“掘子营”头领,自小继承家中祖传易学,对风水相学熟悉,擅长挖地道,精通土木工程。

面对坚固难破的壶关,朱儁想来想去,决定采用垒土成关,暗中挖掘地道等多种方法来破壶关。而李植在土木工程方面的过人见识,一经被朱儁得知,便如同发现了宝贝,自然受到重用。可以说,接下来攻破壶关的成败就系于李植一人。

现在看来,老谋深算的朱儁分明在撤退之时,便有了详细的计划。这个老家伙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既可以整合部队提升战力,又可以麻痹壶关守军,充分进行再次攻打壶关的准备,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三九章 争霸岂在多杀伤

在东线壶关战事渐复平静之时,大兵云集的西线却紧张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旗开得胜的飞虎军和苍狼军,最终还是撤往了肤施奢延河一带,将大片土地丢给了稳扎稳打的皇甫嵩。

据暗影的侦查,卢植已经率军从河东郡的北屈一带渡过黄河,进入了上郡境内。不用说,卢植肯定是准备在高奴以北与皇甫嵩汇合,然后稳步推进,将并州军的战略空间逐渐压缩,最终逼迫赵兴与联军在黄河沿岸进行决战。

如果赵兴不应战,继续向西河郡内退缩,那么卢植便可以率军向北,攻打上郡治所肤施。而一旦肤施落入联军手中,则位于西河郡境内黄河段以西的圜阳和圜阴两地,用不了多久也会失陷。黄河在西河郡境内有超过五百里的河岸线,到时候联军可以随意选择渡河的地点,以赵兴手中六万人的兵力想要防守五百里无险可守的黄河,不异于痴人说梦。

卢植之所以敢于让袁术、刘表、刘焉几路人马堵在箕关之前,自己率领主力西渡黄河与皇甫嵩汇合,正是看清了并州的软肋所在。并州如今只是防守,战略目标是挫败联军的围攻,就算驻守箕关的徐晃有天兵天将相助,能够一口吞下袁术、刘表和刘焉三支部队八万人马,可仍热无法解除西线的危机。

朝廷联军的优势就在于人马众多,可以借势压制并州,就算在冬天到来时不能攻克并州全境,至少上郡的大部分土地可以落入朝廷手中。到了明年春暖花开时,卢植可以让人继续向北攻击上郡以北的五原和朔方,也可以向东渡河攻打西河和太原。甚至卢植可以下一道更为疯狂的命令,自己带人向东打,皇甫嵩则带人向北攻,进一步压缩并州的空间。

尽管赵兴手下的将领和士卒十分能打,但毕竟只有一州之地,兵源有限。在卢植这种铰链战术的围困下,时日一长,终究会因为难以为继而崩溃。如今看来,卢植一开始兴师动众地搞出这么大阵势,仍然是玩了一出让赵兴难以招架的阳谋。

卢植一刻不停地算计着赵兴,赵兴同样一刻不敢松懈地防备着卢植。赵兴心里明白,虽然东线和西线都取得了局部胜利,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并州的劣势,不管怎么折腾,还是无法逃避与卢植和皇甫嵩的决死一战。而这一战可能导致的结果,经过诸位军师和将领的反复推算,惨重的评估数据让赵兴不敢多看一眼。

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赵兴手中的六万士卒死伤殆尽,最终在龙骑军的突然救援下,压垮卢植和皇甫嵩的最后一波攻击,然后双方罢兵休战。当然,让六万镇北军死伤殆尽的代价是,朝廷中路和西路联军要在并州丢下二十万具尸体!

这不是赵兴想要的结果。朝廷损失二十万士卒,平摊到天下十几州四千万人口的头上,每州不到两万人,伤亡率为千分之五;镇北军团损失六万精锐部队,却只能平摊到一州之地的二百多万人头上,伤亡率高达千分之三十,是朝廷联军的六倍!双方的人口基数本来就相差悬殊,伤亡率对比又如此巨大,如何让赵兴接受?

关键是训练出同样战力的六万士卒,需要至少花费三年时间,而且还要保证师以上的将领不会出现大量阵亡的情况。如果按照极端的募兵比例,即十出一的比列,并州还可以临时招募二十万的部队,但这样就会彻底伤了并州的元气,等到来年朝廷联军再发起攻击时,并州又该如何抵挡?

如今看来,赵兴还是陷入了卢植布下的一个必死之局,无论如何都要承受巨大的损失,直至走向最终败亡的局面。

其实,赵兴也并非无路可走,毒士贾诩就暗中提示赵兴,至少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就是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火器,将热兵器这个被赵兴一致严加管控的大杀器,彻底暴露在汉军面前;第二,就是人为控制地施放瘟疫,将整个上郡变成无人区!

毒士就是毒士,要么不出计谋,一出计谋就是让成千上万的人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血流漂杵的狠毒手段。可赵兴实在不想采纳这两条计谋,他还在努力寻找一条更加温和,更有人性的破局方式,那样既可以减少双方参战人员的大量死亡,还能够解除并州的危局。

已经纠结和苦恼了好几日的赵兴,这一天皱着眉头走出营帐,来到旷野之中,举目远眺远处的通天山,一时神飞天外,竟然不觉得有人来到身边。

“国昌为何事如此愁眉不展,几日里竟然茶饭不思,心事重重。”徐庶的声音在赵兴耳边响起。

被徐庶从思索中拉回来的赵兴,于是有感而发地说了一句话:“吾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徐庶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赵兴还是在纠结如何破除卢植给并州布下的死局,于是开口说道:“仁者爱人,国昌始终不愿看到士卒过多伤亡,一片慈悲之心,苍天可鉴。既然死局扣在并州,为何不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在死局之外寻找活局。”

被徐庶这么一提醒,赵兴顿时来了精神,他盯着仍然喜欢一身侠客打扮的徐庶,若有所思地说:“元直有什么计谋可以明言,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不必顾虑。”

“镇北军自然需要坚守到底,但是真到了事不可为之时,不如向洛阳那位皇帝认罪,同时暗示我们手中握有灵帝三子刘镕!如果在并州低头的情况下,朝廷仍然执意攻打并州,我们便拥戴刘镕在并州称帝,和朝廷斗个鱼死网破!如果朝廷同意撤军,作为交换的筹码,我们则允诺不举旗造反,拥戴刘镕为晋王,今后听从晋王调遣。”徐庶一脸严肃地说道。

赵兴听完徐庶的建议,思索了一会,越想越觉得这条计策可行,心中对初次随军担任军师的徐庶不由得高看了许多。

徐庶的这条计谋,确实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跟赵兴说。并州一系的文武,人人皆知赵兴意图自立,最终推翻大汉王室,称霸天下,而且众人在赵兴的感染下,也是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奋斗。如果徐庶提出让赵兴向朝廷低头,今后还要听从晋王的调遣,不再扯旗造反,岂不是打碎了众人许多年来为之奋斗和付出的梦想?

但徐庶的本意并非如此,以徐庶的出身,他并没有忠于大汉王室的思想负担,绝对不是想让赵兴停下反汉的脚步。徐庶的计谋,其实还是受了赵兴当初所提的“缓称王”之启发,认为并州目前的形势,还不到彻底跟朝廷决裂的时候,不如退一步,换取生存空间和壮大自身的时间。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赵兴顿时眉头舒展,心里有了主意。按照徐庶的建议,最坏的结果是并州拥立刘镕称帝之后,皇甫嵩和卢植仍然继续攻打并州,可这时候赵兴便不再是一个人战斗,他完全有能力将幽州的刘岱和凉州的马腾召集在刘镕的大旗之下,这样一来,并州的战略纵深又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赵兴现在甚至有些巴不得朝廷不要答应并州的要求才好,这样他也可以玩一把“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好戏,彻底将黄河以北的势力清扫干净。到了那时候,赵兴就可以据河而守,拥有并州、冀州和幽州大片纵深,只等力量积蓄的足够时,南下黄河一举攻破洛阳,占据中原腹地,则天下在望。

“元直此策甚好,吾决意采纳!”赵兴向徐庶答谢,然后随口说了两句诗词:“顺势而为安天下,争霸岂在多杀伤?”

许多年以后,赵兴的这一句“争霸岂在多杀伤”成了许多领兵将领的座右铭,大家在发动战争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自问一句“我们起兵征伐为了什么?难道就没有比杀戮更好的手段来解决争端?”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零章 大公子拜师太史

作为赵兴的大舅哥,糜竺所受的待遇与正在“疗养”中的青徐军自然有些不同。

糜竺没拿自己当外人,并州的士卒也没拿糜竺当外人。这不,趁着今日天气宜人,糜竺非要拽上太史慈同游卧虎城,说是要请太史慈登上卧虎城内的醉仙楼,品尝最正宗的长河大曲。

糜竺怎么对卧虎城如此熟悉呢?主要是他一进壶关之后,便丢下一堆杂事给陈登和王修等人处理,自己则雇了一辆马车直接奔卧虎城投亲去了!

糜竺去投的自然是镇北将军府五夫人,自家亲妹子糜贞。当年赵兴原定的是在中平三年八月初八,迎娶糜贞和许婉琳同时过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瘟疫使得这门亲事变得坎坷曲折起来。

正好当时赵兴也不忍心对还没有成年的糜贞和许婉琳“下嘴”,所以借着瘟疫的理由,一直将婚期往后拖。拖到第三年的时候,已经十八岁的糜贞恼了,从迎宾苑地抱个枕头,大中午地进了镇北将军府的正门。

由于糜贞经常和许婉琳结伴出入赵兴府邸,卫兵早就熟识这位未来的五主母,所以也不敢阻拦。结果糜贞当晚就睡在了赵兴的书房里面,任凭赵兴如何劝说就是不走,于是赵兴只得“半推半就”地跟糜贞成了好事,过了几日,派人抬着大花轿,将糜贞和许婉琳同时迎进了将军府。

当时还在防控大瘟疫的阶段,俩女主动向赵兴提出婚事从简,赵兴也没有矫情,真的命人很简单地操办了婚礼仪式,这件事情至今还被并州百姓传为美谈。

防抗大瘟疫的六年时间里,赵兴除了白天苦练武艺,晚上只能“埋头耕田”,将二十岁出头的精力化成汗珠,播撒在练武场和芙蓉帐里。六年时间,赵兴的武艺精进,如今的身手绝对深不可测,只有与人殊死较量过之后才知高低;六年时间,赵兴家后院里不断的添丁进口,把赵兴母亲李玉娉乐得合不拢嘴。

辛勤耕耘的赵兴,不仅让四夫人张忻生育了一儿一女,还让小媳妇糜贞和许婉琳也各自生下了一女一男,要不是赵兴掐着手指头测算安全期,糜贞和许婉琳还能再生一两个。至于原本已经为赵兴生下过子女的大夫人许婉婷、二夫人胡杏儿和三夫人貂蝉,也是轻车熟路地产下了七个孩子!

其中胡杏儿最能生养,为赵兴育有两女两男,基本上是每两年就会养育一胎;许婉婷生下的第二胎孩子,就没有当初那么好运气,先天性的有残缺,生下来不多时便夭折了。虽然华佗一直自责,但赵兴却心知肚明不管人家神医的事情,反过来还不停地安慰妻子和华佗。好在许婉婷在去年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算是补偿了这位贤惠大妇几年来的心酸。

貂蝉如今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说来也是奇怪,天姿国色的貂蝉妹子,三胎都为赵兴生的是男孩,似乎连肚子里的婴儿都觉得没有把握长的比母亲更漂亮,于是索性变成男孩才有自信。

这么算下来,年纪二十六岁的赵兴,现在已经有十四个孩子了!就这还是去除了其中一个夭折的孩子,不然数目更加惊人。平均下来,赵兴家后院里,每年至少有两个孩子降生,这可是让喜欢给人取名字的赵兴,终于感觉到了头痛。

糜竺初次到赵兴府中时,着实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围了上来,热情地朝他喊舅舅,这家伙,就算糜竺家资亿万,也为给孩子们发见面礼而愁得慌。尤其是想要完全记住这么多孩子的姓名,那真是要人老命。

一路上,糜竺便给太史慈讲着这些家常,直听得太史慈头皮发麻,为赵兴强悍的“战斗力”而暗暗吃惊。

等到两人的马车来到迎宾门城门口时,早有得了消息的李进思,带着赵兴的大儿子赵振邦和大女儿赵思平在门口等候着。

如今,赵振邦已经年满八岁,个子长到自己舅舅李进思的腋窝下了,过不了几年就是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带有混血基因的赵思平,个子不比哥哥赵振邦矮多少,一头略带黄色的头发和一对有些泛蓝的眼珠,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像个布娃娃。

在糜竺的引荐下,李进思与太史慈见过面后,便隆重地介绍了赵兴的这一对子女。太史慈自然明白李进思这么做的用意,人家这是代表赵兴来迎接自己呢。糜竺这家伙一开始还忽悠自己说是去醉仙楼喝酒,分明就是有意安排的。当然,这种安排也是善意之举,正好可以拉近太史慈与并州的关系。

等太史慈上得醉仙楼第七层时,他终于体会到了糜竺当日的窘迫。整个醉仙楼上竟然有十来个大小孩童规规矩矩地站成左右两列,正恭候着太史慈大驾光临。在这些孩童身后,还站着两位仪态雍容的年轻妇人。

“孩子们,还不过来见过东莱太史将军!”一位年过五十的老者,招呼着这群孩子向太史慈行礼。于是,让太史慈有些头晕的一幕上演了。

“镇北将军府二子赵振勇见过太史将军!”

“镇北将军府三女赵思盈见过太史将军!”

……,……。

“镇北将军府赵振褀见过太史将军!”当最后一个两岁多的男孩,奶声奶气地向太史慈见过礼后,这位武艺超强的猛人已经被雷击中了,半天反应不上来。面前的这群孩子实在太多了一点,名字又很相近,一时半会让太史慈根本难以分辨。

“这位便是太行书院祭酒,镇北将军的泰山大人,大学士张俭。”李进思向太史慈介绍刚才那位喊话的老者。“这位是镇北将军三夫人,这位是镇北将军四夫人。”李进思又将两位年轻妇人向太史慈做了介绍。

太史慈于是赶紧向张俭和貂蝉、张忻等人见礼。今天他所见到的人,还真没有一个寻常的,只是兴师动众地搞这么大阵势,到底要干什么呢?太史慈一时半会实在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去多想。

大人小孩纷纷落座之后,张俭开口说话:“镇北将军长子振邦聪慧好学,颇有乃父之风,今欲拜师学武,然并州众将皆征战于外,故请太史将军不辞,教授此子武艺。”

这下太史慈明白了,感情是请他收赵国昌的大儿子为徒弟,专门传授武艺。这可真是难得的殊荣,多少人挤破头都轮不到。以赵振邦那几个“万人敌”叔叔们的本领,随便拉出来一个都不在他太史慈之下,而赵兴却特意让人在醉仙楼上摆下敬师宴,请太史慈作为长子的武艺师傅,还真是让人无法拒绝的招揽和拉拢啊。

本来已经暗中为并州做事的太史慈,大大方方地喝了赵振邦敬上的拜师酒,从今往后算是结结实实地绑在了并州这辆战车上,任谁也休想拉拢过去。

顺利招揽了太史慈之后,“人贩子”赵兴一直打着主意的两万青徐兵,他们在潞县疗养的好日子,只怕快要到头咯……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一章 最大规模的拐带

赵兴在面临皇甫嵩和卢植两路大军合围的困境之下,将能想的主意和办法都想了一遍,尽管确定了使用三皇子刘镕作为挡箭牌的策略,但这只是战略上的目标和方向,具体的战役和战术安排仍然不能停下。

就算是最终和洛阳摊牌,那也得把筹码准备的充分一些,不能一上来就将底牌交出去,这是游戏规则。而招揽太史慈,分化和吸收青徐将士,便是赵兴能想到的办法之一。

卢植的阳谋是欺负并州的常备兵力人数少,无法防守漫长的黄河沿岸,所以可以明目张胆地与西路联军汇合,将自己的意图展示给赵兴。既然己方的兵力不足,赵兴便想起了太祖当年的一句话,“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青徐兵便成了赵兴首先想拿下的一支部队。

这个想法虽然好,但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赵兴一直坚持的是用团队精神来感召和凝聚军心士气,不是单纯依靠财富和好处来收买人心。赵兴清楚地记得,后世的国军每每打仗时,总是依靠“袁大头”和“大烟土”来激励士气,实际证明效果并不咋地。

镇北军团经过多年的打磨,如今每一支军队都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培育出了荣誉感和使命感作为部队的灵魂。赵兴出台的功勋体系就是激发将士荣誉感的具体举措,而使命感则来自于所有将士和并州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并州士卒的亲人如今能够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源自于军队的誓死捍卫。就算他们不幸阵亡,完善的抚恤制度,也可以让大家抛开后顾之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