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国内所有青壮男子都征召到了部队之中,仅仅依靠老弱妇孺供养。

刘虞与关羽商议一番,觉得既然赵兴高调受封为平西王,那就索性将场面和阵势搞的更大一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平西王在西域的声势给造出来,以便于下一步征服了各番国之后,取得各族百姓的认可,拥戴赵兴成为西域共主。

从古至今,都是拳头大的有道理。平西王麾下账面上的军队数量是十二万,实际上护国军近四十万大军也是听命于他。坐拥小半个大汉疆土,手下百姓上千万的赵兴,在西域凭拳头说话,那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如今刘虞让人在各处显眼的位置塑造赵兴“霸气侧漏”的雕像,目的就是向西域胡人灌输赵兴英雄盖世的印象,为接下来温和渐进式的兼并做好铺垫。

平西王府广场正中的这座 “大汉平西王趙”的雕塑,无论是从雕塑的技艺以及雕塑本身的形体个头上来说,无疑都是属于上上之作。但这并不妨碍刘虞让人在骊威城、交河城、原黑山国等已经被平西王大军占领的地盘上树立起一批或是青铜、或是石刻的关于平西王勇猛不凡、武功盖世、雄才伟略、睥睨天下等主题的雕塑。

刘虞没听说过个人崇拜这个词汇,但他在玩这一套上面显然很有政治手段。

除了在各地修筑赵兴的雕塑以外,刘虞做得更多地工作还是以润物无声、渐进融合为原则。比如说,他让人焉耆国、车师郡、黑山郡、交河城等地开办了教授当地人学习汉话、认识汉字的补习班;在各地开始修建类似于晋国国内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教导当地的百姓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何防范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何加工畜牧业副产品,如何立足本地现有的条件提高收入。

为了顺利推行自己的一些主张,来到西域的刘虞先是挨个到各个部落去走访了一遍,从侧面了解这些族群之中有哪些为人公道、受人尊重、在族群内部号召力强的长者,然后派人上门邀请这些长者前往员渠城一起参加平西王府的奠基仪式,并借机宴请这些老者。

在宴会上,刘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诚恳地邀请这些长者们站出来帮助自己一同治理西域。他把道理说的很明白,与其无谓地跟平西王作对到底,结果被彻底排除在核心族群的圈子之外,还不如大家欢欢喜喜地派人来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一起管理西域。参加宴会的老者也听明白了刘虞的意思,绝大部分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剩下的几个也推荐了合适的人选。

刘虞作为赵兴亲自委任的国相,有权力聘任一批幕僚协助自己治理内政,所以接下来,刘虞便组建了一个由各大部落代表参与的“联合幕府”。

能够参与到治理西域的伟大事业中来,这对于参与者本身以及他们身后所代表的部落而言,本来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荣誉。所以,被刘虞招纳进入平西王府供事的本地官吏,都十分珍惜这份珍贵的差事,不仅在本族之内大力宣扬刘虞的优厚政策,还积极为刘虞出谋划策,妥善处理涉及到各族之间利益分配的事情。

刘虞到西域之后不到半年,关于他勤勉温良、公正廉洁的好名声便被当地的胡人四处传播。大家都说平西王从大汉请来了最好的官员担任王相,只要有刘虞在西域,今后的幸福生活就指日可待。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是游刃有余的刘虞,刚刚在西域之地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挖掘西域作为连接大汉与大秦(罗马帝国)中心枢纽的地理优势,大力推动当地与大汉以及极西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刘虞让焉耆商人前往大宛、大月氏、贵霜、康居等国寻找血统纯正、适合作为珍惜马种的马匹,然后以重金想办法运回焉耆进行饲养,等到这些马匹经过精细的繁殖之后,今后就可以为焉耆当地的养马牧民挣回源源不断的财富。

刘焉还让人将焉耆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焉耆脂粉制作的联合作坊,使得闻名遐迩的妇女化妆品“胭脂”从原料采集、生产制作以及外销形成了一条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外销的“胭脂”统一,售价统一,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胭脂的产量,还可以增加当地妇女的收入。

焉耆境内有多条河流,还有一座面积甚为开阔的大湖,被称为秦海。以往河边和湖边的渔民只是把这个湖泊当成是予取予求的聚宝盆,却不懂得保护渔业资源,更不懂如何对捕捞上来的鲜美可口的鱼虾进行深加工,只是晒成鱼干贱卖了。

刘虞在对秦海附近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之后,他要求当地的渔民全部到官署进行登记造册,官署向其颁发可以在秦海捕鱼的捕捞证,然后要求这些渔民轮流出船降低捕捞的强度。渔民们捕获的鱼虾,由官府统一收购之后,销往焉耆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开设起来的醉仙楼,被醉仙楼从关内招来的大厨师们烹饪成为鲜美的招牌湖鲜,赢得了过往商旅的交口称赞。

一段时间之后,渔民们发现自己虽然出湖的时候少了,但收入却增加了许多,而且湖中鱼虾的个头也变得大了起来。于是渔民们积极响应刘虞后续出台的政策,自发地打捞秦海之中的污泥和漂浮物,疏通和清理汇入秦海湖的大小河流。现在渔民们都懂得了保护秦海湖的清洁纯净,就是在保护他们自己的幸福。

如此种种的事例还有许多,都可以看出刘虞在治理西域时的敬业用心,他用卓越的能力也再次证明了赵兴不同凡响的眼光。

第十五卷 威服四方 第七四八章 云长壮心今犹在

刘虞用他勤勉温良、公正廉洁的才能赢得了焉耆国周围胡人的尊敬和拥戴,比刘虞还早到西域小半年的关羽也同样用他的威严刚猛、赏罚分明的作风赢得了平西王麾下十二万各族联军的拥护和敬佩。

关羽很清楚赵兴让他来西域的目的,这里是赵兴实现宏图霸业的第二块根据地,需要一位绝对值得信任,有足够威慑力能够震住场面的统帅来主持大局,而他这位结拜大哥当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别看着如今的焉耆人、车师人以及附近的胡人部落对西进的平西王军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他们与关内自打出生就被教育着要服从王化的汉人百姓可不同。当汉军的拳头足够硬,可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他们比汉人百姓还要老实,可若是汉军在西域接连吃上几场败仗,甚至是被乌孙国大败,只怕原本老实的胡人就要闹腾起来了。

所以,在西域保持绝对的武力存在,让胡人一想到汉军的强大和无敌就感到发自内心的绝望,这便是关羽需要做到的事情。

马超小帅哥如今单论个人武力,也算是顶尖的了,但他跟关羽相比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追赶。想要成为一名坐镇一方的统帅,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武力,还需要通观全局的眼力和长久以来所积聚的威望。

关羽坐镇西域,刘虞可以放心施政,而军中诸如马超、田豫、徐荣、逄纪、周仓、颜良、文丑等武将也会服服帖帖的听从调遣,让他们往东,绝对没有一个人往西。

表面上看,关羽入西域的近一年时间内,并没有为赵兴打下多少新的疆域,似乎战绩平平,有负他护国军第一大都督的盛名。但赵兴心里最清楚关羽在这近一年内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最欣赏如今去掉了桀骜孤高性格弱点的结拜大哥。

如今天下人皆知平西王麾下有十二万大军,可无人见识过这支部队真正的战斗力。

当初马超率领三万西凉军入玉门关时,这支成军时间较短的骑兵部队,在战力上就与老牌的飞虎军和苍狼军有不小的差距。后来,周仓率领三万昆仑军进入西域,这支部队的士兵全部来自于凉国各地的预备役,其战力莫说与先锋军相比,就是跟东莱军和青淮军相比都有差距。再后来,关羽亲自率领四万平西军进入西域,这支部队的士兵同样是预备役临时转正,只不过兵源来自于并州而已。

除此之外,从焉耆国、黑山国以及前后车师国挑选出来的四万青壮,一半作为预备役部队、一半作为本地主力,虽然也都是些刀马娴熟的好苗子,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训练,其战力更是连昆仑军和平西军无法相提并论。

以上就是关羽刚刚接手平西王麾下十二万正规军外加两万预备役时的状况。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便是“没长大的老虎,看着吓人,却咬不死人。”

西域地区虽然有周仓专门负责练兵,但他毕竟不是高顺和张郃那种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将领,除了按照卧虎统帅部编发的统一训练教程来组织部队开展训练之外,想要取得更大的建树就显得有些力有不逮。

关羽清楚地看到周仓身上的不足,在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代劳时,为了让平西王的王师尽早脱离“纸老虎”的境界,关羽在这段时间内,可是没有少费气力狠抓部队的训练和编组。

为了让加入麾下不久的颜良和文丑充分适应晋国军队的作战理念,关羽带着这两位“哼哈二将”,深入各支部队的第一线,亲自督促和指导底层军官组织开展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关羽还亲自带领士兵开展各类比武竞赛,选拔具备特殊能力的士兵进入与其能力相适应的部队。

比如,从昆仑军和平西军中选择特别擅长骑射的士兵补充进入西凉军中;从西凉军中选拔不适合骑战却能够胜任步战的士兵,补充到重装步兵师之中;从各军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士兵进入由焉耆、车师和黑山士兵组成的联军中,担任基层带兵头领。

在做到人适其职的基础上,关羽开始狠抓部队的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让骑兵和步兵配合起来演练攻城之战,将重装步兵与长弓兵、刀盾兵、长戟兵、神火营混编起来,演练阵地防守作战以及攻城作战。

关羽在组织部队训练过程中,最为惊险和刺激的仍然是指挥步兵方阵硬扛西凉军的骑兵方阵。让步兵在这种万马嘶鸣奔腾的模拟战场上接受磨练,可以快速地提高步兵今后应对来去如风的乌孙骑兵时的能力和技巧,降低步兵对阵骑兵时的伤亡率。

经过半年多来的系统训练和反复演练,平西王麾下的四支部队的战力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西凉军与飞虎军和苍狼军正面对阵或许占卜了上风,但若是与定远军相遇的话,没有人知道最终获胜的会是哪一方。

昆仑军和平西军两支步兵部队,更是经历了从铁胚到精钢的质变,如今这两支部队无论是从气质上、还是战斗作风上,都像极了关羽曾经一手带出来的先锋军,不仅杀气腾腾地令人生畏,而且具备了强烈的求战和求胜的欲望。两支连骑兵军团都不放在眼中的步兵部队,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四支部队当中,从外形和气质上变化最大的自然是胡骑联军。他们当初心中的那份作为“地头蛇”的优越感,早已经在这半年的打磨中消失的无影无踪。马超、马岱和马休三兄弟,用许多经典的骑兵攻防演练,让这支联合骑兵部队的将士看清楚了西凉骑兵那种一往无前、狂飙突进的爆发力。

在最初的汉胡骑兵对抗性演练之中,马岱和马休小哥俩经常率领三千骑兵,就可以将马超亲自率领的五千联合骑兵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对于这样的结果,联合骑兵部队的胡族士兵们自然是非常的不甘,他们可是在锦马超的率领下,竟然还能败得如此彻底,那就只能说明一点,汉军骑兵的战术思想和单兵训练水平明显高于联合骑兵部队。

知耻而后勇,这支联合骑兵部队于是将马氏三兄弟和颜良、文丑等有名的骑兵将领请至军中,天天让他们为将士们将战术、将单兵战斗技巧,将原本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高强度的对抗性演练之中。

在年底对各军战斗力水平进行评估的考核大会上,联合骑兵部队终于大放光彩,与西凉军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战成了平手。

至此,关羽终于长吁一口气,然后给赵兴写了一封密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吾已为三弟练得十数万虎贲大军,如今部队整装待发,只等出征的命令!”

第十五卷 威服四方 第七四九章 又是岁末年将至

第十五卷威服四方

在忙碌之中,光熹七年终于来到了岁末年终之时。

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回头仔细盘点一番,就会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似乎都跟一个人有关,此人便是新受封的平西王赵国昌。

如今的赵兴,已经是大汉境内人尽皆知的名人,就连老弱妇孺提起平西王赵国昌来,都能一口气说上许多关于这位充满传奇色彩大人物的许多故事和传闻。

声望这种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对于喜欢玩权弄术的人而言,却是一笔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积累的时候可能是千辛万苦,而支出的时候,有可能只是一个瞬间。零存整取的最大缺点就是过程漫长的让人窒息甚至是绝望,而优点就是可以在支出的片刻之间感受到坐拥天下的巨大快感。

上面的这些感受,对于绝大多数有志于改朝换代谋取天下的人来说,都是有效的,但偏偏不适用于赵兴。

下半年以来一直蜗居在卧虎城中哪里都不曾去的赵兴,既没有等待中的焦虑与烦躁,也没有受封后的轻狂与喜悦,而是整天忙碌着一些别人看不明白、也想不明白的事情。

赵兴找来太行书院的几位祭酒博士,与他们商议和争论着细分太行书院分类学科的事情,虽然最终还没有取得一致共识,但张俭、蔡邕、孔融、管宁、邴原等人还是接受了赵兴“术业有专攻,学科需分类”的思想,如今剩下的便是争论到底开几大门类,每个大学科下面又分几个小类,那些内容应该作为基础学科。

赵兴将卧虎城中最有名的一批手艺人邀请到府中,又拿出了一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图样,似乎想要掀起第二轮发明制作的浪潮。在赵兴这次列出的制作清单之中,照样是一些令人惊奇的名称,诸如:双层钢制保温暖水瓶、羊毛针织衣、鸭绒保暖服、防火酒精炉、熏制腊鱼罐头、狗拉爬犁、鹿拉雪橇、救生圈、救生衣、复合便携式多用途军刀、简易便携式司南针……

这批曾经跟赵兴合作过的工匠们,因为上次参与发明制作,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天天盼望着平西王的再次召见。这次赵兴将更为复杂,甚至需要好几个行业联手研制的图纸交给了他们,使得这些工匠们一个个兴奋的如同打了鸡血。他们可不怕复杂,就怕的是无事可做。

赵兴让陈珪和李儒分头搜集太平道教和五斗米教的详细资料,让吕蒙负责调查如今活跃在洛阳附近的沙门头陀都在搞些什么玩意,他最近似乎对如何装神弄鬼、天花乱坠的事情很感兴趣。

在考察子女功课情况的闲暇之余,赵兴仍然抽出大量时间接见来自各地的百姓代表,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其中也有一些人对所在地的官吏不满,直接跑到赵兴这里来告状。

对于各地百姓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赵兴都非常重视,让人在他与来客交谈时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等到送走这些访客之后,他便会喊上李进思,带着这些谈话记录前往暗影总部一趟,至于到底做了些什么,则无人能知。

能够见到赵兴的人,或许是一位冀州平原上不起眼的种粮大户,抑或是徐州某位世家族老,又或者是幽州贩卖煤炉的小老板,他们在没有见到赵兴之前,都经过了暗影的考察还有李进思的亲自把关。

搞这么复杂的程序,并非是赵兴担心自己会在府中遇刺,而是要尽量选取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百姓来与自己见面,尽量做到只见其中一人,便可以大致了解这个人所在行业和阶层的生存现状,以便于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为下一步的修改完善内政策略提供真实的参考。

能够在卧虎城主府中亲自见到平西王赵兴,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自然是莫大的荣耀,足可以让人回忆一辈子。但他们在抵达卧虎城之前,都接到了类似于后世问卷调查一般的厚厚一摞纸张,被要求在动身前往卧虎城之前分发给与自己类似的百姓手中,进行认真的填写。这些活动都是在专人保护之下开展的,不受地方官府的任何监督和干扰。

随着自己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赵兴现在已经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政务院的机构,对各州的内政治理进行协调和指导,避免各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土法治理等问题的发生。

就赵兴本人而言,他对于大唐帝国早期推行的内阁辅政制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想让大汉帝国一步跨入君主立宪制、甚至是共和制,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无异于空中楼阁,或者说自毁长城。

在经过西汉董仲舒的一番折腾之后,现在的汉人骨子里都认可了“天下一统,君权神授”的观点,如果突然间来个“三权分立”之类惊世骇俗的言论,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会毁掉来自不易的统一稳定局面。

赵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建立起一套可以长久运行并且能够自我修复的体制,就算后来遇到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或者制度缺陷,也能够通过较为温和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而不是动不动就进行一场血腥的屠杀与反抗,在彻底毁灭之后再重新摸索和建设。

赵兴目前已经对一些可能影响长治久安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他自己归纳总结出来了几条可能导致国家分崩、皇朝覆灭的因素,排列在第一位的是土地问题,第二位的是民族和宗教问题,第三位的是皇权不受限制和监督的问题,第四位的是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被限制甚至是扼杀的问题,第五位的是人口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或许赵兴的思考还不够深入细致,还没有挖掘到导致国家败亡、政权更迭的关键方面,但他现在能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且愿意为了一些改变而付诸行动,这就足够了。

试想一下吧,如果赵兴为后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皇室、官僚和有钱人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进行不择手段地吞并,那么许多农**动就可以被避免,这就让帝国的根基轻易不会动摇。

如果赵兴能够坚决彻底地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促进多民族大融合的实现,那么帝国就可以不再为各类异民族的入侵而焦头烂额,耗费财力和物力。

如果赵兴能够留下一套可以限制和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