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康居和大宛援军如同被霜打了茄子,彻底蔫了下去,再也没有与汉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斗志。

想一想也是,康居大宛联军此次东进,是作为客军支援乌孙国的,现如今乌孙国已经被汉军平定,他们便没有了继续留下来作战的意义。连乌孙国都要覆灭了,现在跟汉军死磕,又有什么价值呢?

既然不想打了,那就撤吧?那也不行!因为现在他们已经被汉军南北两路围住了,向前毫无希望,向后又有大军拦路。

不信邪的大宛人派出了一万人的部队前来挑战马超的阻截,想要强行为后续部队杀开一条血路,结果发现拦路的两万汉军实在厉害,那密集的箭雨根本无法穿越,硬着头皮向前冲锋基本上就是送死。

同样不信邪的康居人在正面硬扛汉军的同时,也派出两万人意图突破马超所率两万骑兵的封锁,结果他们十分不幸地遭遇了重装骑兵的猛烈攻击,在丢下数千具尸体之后又逃回了山中。

被打痛了的康居大宛联军于是派出使者前来求见汉军统帅,希望双方停战,放一条生路给他们。关羽的答复时停战可以,但所有前来乌孙的康居大宛部队要放下武器出山投降,等候两国派人前来乌孙赎人。

康居人和大宛人仔细算了一帐,想要冲破拦住去路的两万汉军阻截,至少要派出五万大军发起猛攻,但这样一来,与南方六万汉军对阵的兵力便只剩下两万人。这两万人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六万汉军的攻击,当他们的主力在北线浴血奋战的时候,汉军的主力就会冲破留守部队的阻拦,从他们的后方发动攻击。

无奈之下,康居大宛援军最终选择了出山投降。当然了,按照汉军统帅的要求,他们是不可以向北进入乌孙国境内的投降的,他们必须在汉军的指引下,来到天山以南汉军步兵控制的区域进行投降。

经过一番折腾,当初出兵来到乌孙境内的八万康居大宛援军,到最后投降的时候只剩下了六万人,其余的两万则是消耗在了南线作战和北线突围的过程之中。

这几仗打下来,前后抓获了乌孙、康居、大宛三国俘虏合计十万人,已经与平西军团剩余的十一万人形成了一比一的比例,如果再继续向外扩张的话,就要面临巨大的内部稳定问题。于是关羽果断停止了战事,开始对乌孙国和焉耆国天山南北两面进行重新部署。

关羽命令徐荣率领两万昆仑军北上赤谷城,与周仓率领的一万昆仑军重新合并,驻守在乌孙国南部区域;又命令马超率领的三万西凉军驻守在乌孙国西部区域,防范康居和大宛两国;命令马岱和马休二人率领两万焉耆车师联军控制乌孙国北方区域。

至此,乌孙国境内共有五万骑兵和三万步兵驻守,足够应付任何的叛乱和骚动。

关羽本人则率领四万平西军押送着已经投降的六万康居大宛士兵返回焉耆国。

早在发动对乌孙国的战争之初,刘虞便命人在焉耆国境内修建了好几处大型的战俘营,足够容纳二十万俘虏的吃喝拉撒。所以,尽管有十万俘虏被相继押送进入焉耆国,但并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这些俘虏今后要么被送往玉门关内的矿山之中,要么等着被康居和大宛两国用赎金换回去。用赵兴的话来说,这些俘虏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平西军团弥补这次出战的费用。

第十六卷 波诡云谲 第七八三章 乌孙初平西域宁

赵兴接到西域大捷的消息的时,已经到了光熹八年的六月份。这比他给平西军团限定的年底完成任务整整提前了半年,而且从上报的伤亡统计数字来看,算是一场完胜。

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仅仅伤亡一万两千多人,便搞定了人口六十多万,疆域面积比冀州还大的乌孙国,而且还是对外用兵,这个成绩足以让赵兴为平西军团记上一个特优的战绩。

心情大好的赵兴,当即亲自起草表彰平西军团的嘉奖通令,并且要求农兵商金行拨出两百万两银子作为奖励,大大地犒劳一番在外用命的将士。

虽然乌孙国已经被初步收服,但后续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高兴之余,赵兴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立即从晋国之内抽调了一批基层官吏和各类工匠,前往敦煌城集结。等到这些汉人官吏和工匠们抵达敦煌新城之后,将有关羽派出的部队亲自入关前来迎接他们。

这些官吏今后将要承担起管理和教化乌孙人的历史重任,至于这些工匠们,他们则要指导乌孙俘虏在一些重要地区修筑永久性的防御工事以及可供大量人口聚集的城池。

在赵兴看来,想要真正征服马背上的乌孙人,首先是要长久地占领乌孙之地。想要长久的占领乌孙之地,那就要想办法将乌孙人从马背上给拽下来。而建立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和可供大量人口居住的城池,无疑便是最好的选择。

赵兴分别给关羽和刘虞写信,就今后的西域兵事和政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赵兴提醒关羽,今后继续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攻略西域,特别是要注意对昆仑山以北、西域以南的南丝绸之路上的鄯善、楼兰、且末、精绝等诸番的用兵策略,以怀柔和武力相结合的手段收服这些小国。

由于平西军团实际控制的疆域越来越大,现在的兵力已经明显不足,因此赵兴不仅为西凉军进行了扩编,为焉耆黑山车师联军正式授予了番号,还为平西军团增加了一个军的编制。

其中原来被称呼为焉耆黑山车师联军的两万骑兵部队,正式被赵兴命名为护西军,编制扩充为三万人,缺少的一万人从西凉军中抽调,军长由颜良担任,马岱出任军师。

原本三万人的西凉军被护西军抽走一万之后还剩下两万,原本两万焉耆预备役骑兵被全部划归西凉军,如是西凉军变为四万人。军长仍由马超担任,田豫仍为军师。

如此一来,两支战力强盛的骑兵部队全部成为汉胡混合的骑兵部队,而主将则全部由可以信任的将领担任。

在赵兴麾下的骑兵部队中,除了飞虎军一直保持着纯正的汉族血统以外,苍狼军、定远军皆为汉人、黄轩、炎晟和尧兴等族混合的部队,如今西凉军和护西军照此办理,倒也不怕出现什么问题。只要牢牢控制着各级将领的汉族比例,这些部队就会始终听从赵兴的指挥和召唤,轻易不会发生叛变。

赵兴为平西军团新增的一个军的番号为天翊军,编制三万人,兵源分别从晋国、冀州和幽州进行招募,军长为赵钢,军师为陆逊。这支部队是清一色的步兵,共计六个师,全部为混装部队,不再区分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

天翊军中营以上的军官全部从卧虎军、先锋军和雄武军中抽调,整支部队招募结束之后,由赵钢和已经到位的各级军官共同率领,远赴西域进行训练。

天翊军作为一支血统纯正的汉族步兵军团,今后将要承担起护卫平西王府所在员渠城的重任,也就是赵兴的禁军。这支部队从一开始便会接受全新的训练方式、配备全新的武器装备,今后在西域地区将要承担的是类似于卧虎军的重任。

如此一来,整个平西军团将由四万西凉军、四万平西军、三万护西军、三万昆仑军以及三万天翊军五个军组成,兵力总计达到了十七万。

按照赵兴的设想,今后天翊军驻守在西域腹地焉耆国境内,昆仑军驻守在乌孙赤谷城附近,护西军则游弋在天山南北两侧,作为应急机动兵力。四万西凉军和四万平西军仍然作为主战兵力,对西域尚未归附的地区进行逐步占领和蚕食。

鉴于对乌孙人的不信任,赵兴暂时没有计划从乌孙俘虏中招收士兵的打算。等以后完全掌控了西域之地,到底要不要吸收乌孙人加入骑兵部队,则视情况而定。

赵兴催促刘虞抓紧时间对新近调入西域的晋国基层官吏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尽早熟悉西域的风俗人情,迅速融入当地的社会之中,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带出一批本地的官吏。

赵兴还建议刘虞要想办法鼓动天山南麓的胡人北上进入乌孙境内生活定居,同时将乌孙人迁徙一批进入天山南麓生活,最终形成西域各族大杂居的有利局面。

至于其他的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语言、统一服饰礼节等更加深入的任务,赵兴相信就算自己不提醒刘虞,他也一定会想办法不遗余力地深入开展。如今赵兴的民族大融合政策已经在晋国和凉国展示出了明显成效,刘虞本人便是具体政策的执行者,他在推行民族融合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为了支持刘虞,赵兴指示《晋报》等五份重要报纸大篇幅地报道西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种稀有特产,号召内地商人奔赴西域谋求发财致富的良机,号召内地的种粮大户和养殖大户前往西域承包农田、发展畜牧养殖业。

如今的西域,总人口不过数百万,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正好可以吸纳内地人口密集地区的劳动力前往西域进行拓荒和发展。

赵兴在《晋报》上将这个大规模的行动称之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表示凡是愿意前往西域经商、种植、养殖以及开办各类作坊的商户和农户,都可以从驻西域农兵商金行之中得到一笔非常可观的启动资金。这笔启动资金足够前往西域的商户和农户马上在西域站住脚跟,只要耐心经营个两三年,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虽然汉人乡土观念众,轻易不愿离开故土,但赵兴采取这种十分诱人的手段,还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汉人前往西域谋生和定居。只要持续减持下去,当有一天汉人的数量与西域各族胡人的数量持平的时候,赵兴不相信西域还能脱离大汉的怀抱。

PS:重感冒三天了,今天还没有好,但南道还是坚持每天更新两章,希望大家体谅……

第十六卷 波诡云谲 第七八四章 公孙度准备搏命

就在西域战事尚未收官的五月份,天气已经转暖的东北战场,如今也开始箭拔弩张,随时有可能爆发一场攸关生死的决战。

辽东霸主公孙度现在有苦难言,原本以为凭借手中的兵马,足以横扫乌丸和高句丽,结果自去年开战以来,损兵折将不说,到现在仍然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

去年夏季,公孙度亲率大军自西盖马出兵,与从西安平出兵的廖化军南北呼应,分别沿着哈达岭和龙岗山,将高句丽的军队赶回了国内城,并且占领了纥升骨城,在马訾水上游(鸭绿江)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不是公孙度不想一口气攻进国内城,而是当时已到隆冬时节,在天寒地冻的战场上与耐寒的高句丽人对阵,而且还要穿越多山的丛林,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公孙度于是将部队与廖化的部队合在一处,全部进入纥升骨城内避寒,等待来年春暖花开之后再战。

在漫长的东西里,驻守高显城的郭淮让人给公孙度送来密报,提出了联合夫余人先歼灭乌孙和鲜卑,然后挥师东进,三路大军攻打高句丽的建议。郭淮毫不掩饰地建议公孙度不妨嫁祸幽州或者夫余国,采取借刀杀人的手段消除辽东郡北部的威胁。

公孙度既然能够亲率大军将高句丽人赶回国内城,说明他是个懂兵法韬略的统领,所以对于郭淮的这份建议自然有独立的判断。

经过反复衡量,公孙度同意了郭淮的建议,但是对于郭淮目前掌握的兵力有些没有信心。于是他命令长子公孙康在辽东地区紧急招募两万新兵,交给部将焦触和徐邈二人进行训练,原本防守襄平一带的一万部队则由柳浦率领前往高显与郭淮汇合,归于郭淮调遣。

如此以来,郭淮手下便有了两万五千士兵,虽然与乌丸人的总兵力还有差距,但若是加上北方邻居夫余国的数万兵力,那就足以跟乌丸人和高句丽人进行一场决战。

郭淮见公孙度如此支持自己,竟然将防守老巢襄平的兵力都送来归于自己调遣,在心中感动的同时,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于是第二次派出使者前往夫余国进行游说。

如果说苍狼军尚未到来时的夫余国还容易被人忽悠的话,如今有张绣和李恢等人坐镇的夫余国就不是那么容易被人当枪使了。

郭淮派出的使者走到长春城时,本想进入城内一探究竟,但却被夫余人非常客气的拒绝了,理由是城池尚在修建之中,不方便让外人进入参观。这个理由倒也直白,那意思就是说,这是我们的城池,万一被你进来看明白了其中的机关,以后双方反目的时候,我这城池岂不是危险?

虽然没有进入长春城内,但这使者还是在沿路看到了大量的夫余士兵进进出出,粗略估计一下,不少于两万人。

使者继续向北,又走了数天之后,终于来到了夫余国主居住的地方。见到国主之后,使者献上了公孙度让人精心准备的礼物,立即获得了夫余国主的欢喜,于是将使者奉为上宾。使者遂提出了双方派出联军,分别从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进攻乌丸鲜卑人的建议。

夫余国主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说万一打不过乌丸人怎么办?使者心里暗笑不已,但嘴上却说两家只要结盟,乌丸人不论打哪一家,另外一家都不能袖手旁观,所以国主的担忧纯粹就是多余的。

在这位使者的巧舌如簧之下,夫余国主终于同意与辽东结盟,发兵三万合力攻打乌丸人。

带着好消息返回高显的使者,大大地受到了郭淮的赞赏和奖励。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郭淮整日操练手下的两万五千士兵,只待天气暖和之后便对乌丸人和鲜卑人发起最后的决战。

郭淮这边在精心准备,张绣那边也丝毫没有停下来。

早在郭淮第二次派出使者之前,张绣便收到了来自卧虎城的密报,赵兴不仅同意了张绣提出的建议,而且还将飞虎军临时调往幽州,配合张绣的这次行动。张绣看了赵兴的布置之后,非常兴奋,再也不用担心乌丸人和鲜卑人闯进幽州祸乱百姓,于是静下心来谋划如何算计乌丸人、鲜卑人和郭淮军。

当时郭淮派出的使者来见夫余国主时,李恢暗中跟着一起到了夫余国主所在的地方,并且抄了一些近路先一步到达。夫余国主回答使者的话语,全都是李恢提前琢磨好了的,既显得憨傻,又让人容易相信,结果连郭淮也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定下两家共同出兵的计谋之后,张绣立即派出暗影队员秘密前往幽州北部与飞虎军进行接触,将苍狼军的具体作战计划通报飞虎军。

已经抵达幽州渔阳郡的飞虎军,接到张绣送来的密信之后,立即在典韦的率领下一路北上,越过濡水上游之后,进入了指定了拦截位置。

为了不让郭淮看出破绽,张绣始终按兵不动,静候郭淮提出的共同出兵时间,反正到了现在,乌丸人和鲜卑人已经成了案板之上的鱼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只不过吃鱼刺的那一方必定不是苍狼军,也不是飞虎军。

为了配合郭淮的行动,公孙度暂时停下了向东攻打高句丽的计划,而是将部队横亘在夫余国与高句丽人相互联系的哈达岭之间,防止调头北上的乌丸人闯进夫余国之后,再从夫余国境内逃进高句丽,与高句丽人沆瀣一气,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公孙度与夫余人暗中结盟的时候,被公孙度打的难受的高句丽人也没有闲着。他们秘密派出使者前来与乌丸人进行接触,提出双方合力攻打夫余国长春城的建议。只要拿下了夫余国的南部,则高句丽和乌丸人便可以合兵一处,共同对抗南方的公孙度军。

眼看着走投无路的乌丸人和鲜卑人对于高句丽人提出的建议十分感兴趣,他们也觉得如今之计必须要占据一块有利的地形,与高句丽人背靠背地共同抵御公孙度才有活命的机会,于是与高句丽一拍即合,定下了联手围攻长春城的计谋。

第十六卷 波诡云谲 第七八五章 被忽悠的乌丸人

实际上,这一次乌丸人是被高句丽人给忽悠了。

高句丽人明明知道国内城与夫余国的长春城之间还有公孙度的数万大军挡在中间,他们又怎么可能兵临长春城下呢?

高句丽人有自己的打算。跟公孙度打了近一年的仗,高句丽虽然损失不少,而且丢了纥升骨城,但他们还没有伤及根本,尚存与公孙度决死一战的实力。为了吸引公孙度的注意力,高句丽人便想出了这一招忽悠乌丸人攻打长春的诡计来。

不论乌丸人能不能拿下长春城,只要他们兵进夫余国的南部,从局面上看就是意图与高句丽靠拢。站在公孙度的立场上考虑,他是绝对不允许乌丸人与高句丽人的地盘连接在一起的。站在乌丸人的角度上思考,如果他们能够拿下长春城周围的地盘,那就可以阻断夫余人与公孙度的联系,并且与东面的高句丽形成共同进退的有利态势。

所以说,高句丽人这次是算定了乌丸人一定会前去攻打长春城,他们之所以派出使者前来忽悠,不过是想要坚定乌丸人的信心罢了。

时间进入六月份,乌丸鲜卑联军再次纠集了四万大军,准备东渡大辽水,攻打夫余国新城长春。不过在他们前往长春的路上,还有一个拦路虎需要打败,那就是驻扎在大辽水东岸的两万夫余骑兵。

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大辽水东岸苍狼军驻扎的地方已经修筑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屯兵要塞,此处重镇亦被赵兴命名为“通辽”。

驻守在通辽镇内的两万苍狼军,有一万人是正宗的夫余士兵,不过他们现在对于自己的新身份都极为认可。加入了苍狼军,也就意味着他们成为了职业军人,不仅可以领到军饷,还可以积累功勋,走上出人头地的道路。

长春城内如今也有两万苍狼军,其中一万人是苍狼军的老部队,还有一万人是五十名小虎队员负责训练的夫余士兵。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的训练,这支夫余新军已经脱胎换骨,具备了初步的作战能力。

为了彻底震慑乌丸人和鲜卑人,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小虎队和一万夫余新军,张绣下令吕翔吕旷两兄弟在五月份的时候便将一万夫余新军从长春城内拉到了通辽,与通辽的两万精锐合兵一处,达到三万人。

至于长春城内剩余的一万苍狼精锐,他们也没有闲着。当吕翔和吕旷率领一万新军抵达通辽之后,张绣便让原本驻守在通辽的一万苍狼军返回长春,将长春城内的一万部队换了过来。

张绣的想法跟马超一样,他费尽心力绕了上万里路带到东北的两万苍狼军,那是将来组建东北军团的种子和骨干,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定的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