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是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三大主义”,一字,一句,都是一把把刺破封建
专制文化巨网的利剑;一字,一句,部是一团团与沉沉黑夜彻底决裂的烈火。
    啊,铮亮灼目的利剑!
    啊,熊熊燃烧的烈火!
    在这万马齐病的中华,在这风雨如磐的神州大地,率先勇敢地挥舞起这刺破罗
网的利剑,点燃起这烧毁黑夜的火种,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后来,来北京后,《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战兴更浓,斗志也更加昂扬,
那一篇篇向封建专制进击的文章,更如一把把铮亮灼目的利剑,刺向封建专制文化
的巨网,也更如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烧向那腐朽社会的沉黑的寒夜。
    然而……
    然而这敢于率先向封建营垒冲锋陷阵的英杰,对那些被封建专制主义压在最底
层的女性们,却持着如此偏见!却唱出了同孔家店一样的调!
    李大钊感到迷离惑然不解。
    “叮当、叮当……”
    上课的铃声打响了。
    在外边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地聚集在一起天南海北地闲聊的同学,都中断了自
己的话题,依次走进了教室。
    赵瑞芝混在几个不爱闲聊的同学中间,早已经提前在教室里坐好。
    由于心虚的缘故,她坐在远离黑板和讲台的最后一排,低着头悄悄地坐着。
    同学们都进来了。她不敢抬头,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前后左右,看有没
有人特别注意到她。
    太紧张了。她太紧张了。她简直惶恐得要命。她的心在胸腔里嗵嗵嗵地狂跳着,
怎么按捺也按捺不住;大脑里的血管也在突突突地猛跳着,膨胀得像是马上就要进
裂开来似的;浑身也在瑟瑟颤抖,几乎每一个部位都在抖动,像筛糠似的,比疟疾
病人犯病打摆子还厉害。
    她用眼角偷偷地向四处看着。
    其实,谁也没有去专门地注意她。
    她今天完全是一副青年男子的装束:头发剪得短短的,梳成了一个西式分头,
身穿一套白色西服,系着条天蓝色领带,潇洒而又极富有风韵。正好,班上还有几
个同学也穿着一身西服,把突出感冲散了一下,所以也没有特别地引起人们注目,
只是有几个稍微多望了她一眼,可能也就是被她的气质和英俊所吸引,心想着:这
美哉少年,是从何处而来的?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在等老师来上课。
    今天上的是文学课。
    由胡适教授主讲。
    胡适教授,赵瑞芝未曾见过,但其名早已多次耳闻,另外在报纸杂志上也多次
看到过。赵瑞芝知道这是位从西洋留学回来的洋博士,是位和陈独秀先生、李大钊
先生、以及钱玄同、刘半农等先生齐名的鼓吹新思想、新文化的著名的学者、教授、
诗人。《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就是出自于这位胡适教授的笔
下,在进步的革命青年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不知是谁轻轻地说了一句:“来了!胡教授来了!”
    赵瑞芝慢慢抬起头,望去,只见一位白胖的青年教授走进了教室,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今天,第一课,由我来给你们上。敝人姓胡,名适,字适之……”
    大名人,洋博士,大学者,大诗人。同学们都满怀着钦佩和崇拜,高兴地热烈
地鼓掌。
    掌声过后,胡教授清清嗓子:“今天,我给同学们讲的题目是:《我的文学建
设论》……”
    胡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题目。
    “……我的文学建设论,其宗旨可以用十个大字概括,就是这十个字……”
    胡教授在黑板上刚写的题目的下面,又遒劲有力地刷刷刷地写了十个大字:国
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我们现在要竭力提倡文学革命。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
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
    大家都静静地听着。
    尤其是赵瑞芝,简直就是入迷地在听着。她忘情地直直盯视着胡教授,听着,
脸上还不时闪现出欢愉的兴奋的神采。
    赵瑞芝听课的神情,引起了胡适的注意,他不时地向赵瑞芝望上一眼。
    胡适无意之中对赵瑞芝的一点注意,使得赵瑞芝不由得又心虚地惊慌失措起来。
她以为教授发现了她的什么破绽,对她产生了怀疑,她的心又紧张地狂跳着,血的
流速加快,手脚冰凉,还在籁籁发颤。她听着胡教授讲课,望着胡教授,可是当胡
教授有意无意之中把目光投向她的时候,她马上慌忙失态地把头低下,低垂着头,
用两耳捕捉着胡教授的讲课;可是,过了一会儿,听得一高兴,把头又抬了起来,
又凝目直视着讲台上的胡教授,而当胡教授把视线又投射过来时,她又赶忙把头低
下。这样几次以后,赵瑞芝再也不敢抬头了,一直就低低地垂着头听课;心嗵嗵嗵
地慌乱地跳着。
    这反倒更加引起了胡适的注意。
    胡适一边讲着课,一边从讲台上走下来,慢慢地踱到赵瑞芝的桌位跟前:
    “……刚才我讲了,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
学。那么,这位同学,请你来说说,我们要创造的那种国语文学,到底是什么?”
    赵瑞芝站起来,脸胀得通红,答不上来。
    “不要紧!说的不对,也不要紧!”
    赵瑞芝仍然是说不上来,她显得既非常的慌乱与惊恐,而且同时又是无比的羞
赧,脸上的鲜红显得更红,而且大面积地向外扩散开去,蔓延到了双耳后以至整个
脖颈。她两只大眼睛满含着慌恐和羞怯,扑闪扑闪着,望着胡适,摇了摇头,轻轻
地小声说了句:“先生,我说不上。”说完,很快又把头低了下去。
    这惊恐和慌乱,这羞怯和腼腆,以及这满面满脖颈绯红的鲜艳,这说话的姣态
和这如同莺啼燕啭的语音,完完全全就是个女孩儿的神态!
    胡适感到有些怪异,面对着这姣丽俊雅而又满面惊慌羞怯的青年同学,他有些
疑疑惑惑,他直视着赵瑞芝,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赵瑞之。”赵瑞芝仍低着头,轻声答道。
    赵瑞之,胡适在记忆深处,似乎有这么一个人的名字,他隐隐约约记得,他曾
为一个学生的入学当过保证人,在这个学生的入校保证书上签过字,这个学生的名
字好像就是赵瑞之。和他一起当保证人在保证书上签名的还有陈学长陈独秀教授。
赵瑞之这个名字,在他脑海里印象还是很深的,是后面参加补招的,入学考试成绩
相当好,尤其是文笔特别好,试卷上的文章写得虽还有点嫩气,但语句流畅,词顺
意达,构思精巧,当时批阅卷子时,陈学长还特地拿过来让他也过过目。补招的第
一批入选名单上,赵瑞之就被列在第七名上。不过后来拿着入校保证书来寻求学校
老师具保签字的,不是眼前的这个姣丽俊雅的赵瑞之,而是一个比这个赵瑞之个子
高一些的、身穿咖啡色条花呢西服的、也很英俊、很帅气的小伙子。
    这个赵瑞之到底是个什么人?胡适感到有些疑惑。
    而那个穿咖啡色西服的青年,又是这个赵瑞之的什么人?胡适疑疑惑惑着。
    这个赵瑞之会不会是个女的?胡适脑海里不知怎么像电光一样地忽地一闪。因
为听说最近要求来北大上学的女性有许多,苦苦要求、死缠活缠的就有十几个,这
赵瑞之会不会就是其中的一个,女扮男装,混了进来的?
    说不准。很有可能。
    胡适正疑惑地猜想着,下课的铃声响了。
    教室门被推开,一工友进来,先朝胡适教授恭敬地点了点头,然后问大家:
    “哪位是赵瑞之同学,陈学长请你去一下!”
    “我就是。”赵瑞芝应答了一声。
    “陈学长请你去一下!”
    工友说完,转身走了。
    赵瑞芝望着工友的背影,站在那儿,定定地,一动不动。坏事了。暴露了。弄
不好学校知道她是女的,是女扮男装的了。瞒骗不过去了。她将会被撵出这北大的
校门。是怎么暴露的呢?自己没什么破绽呀!这位胡适教授看来有了一点怀疑,但
他还没离开教室,还没有来得及去给陈学长讲呀!陈学长现在还不一定知道。那陈
学长找她什么事呢?是凶?还是吉?看来不会是什么好事。凶多吉少!凶多吉少!!
赵瑞芝感到在她头顶上霎时间布满了沉沉的阴云,那骇人的雷击将会冲着她爆响。
极度的惶恐笼罩着她,压迫着她,束勒着她的心,使她四肢冰凉,脑子里一片空白。
    “请赵同学快一点!陈学长在等你。”工友走到教室门口,又催促了一句,出
去了。
    工友的说话声,像是从很遥远很遥远的混沌的冥冥之界中飘游而来的。
    赵瑞芝自己都不知道她是怎么从教室里走出来,又是怎么来到陈学长办公室的。
    走进陈学长的办公室,赵瑞芝第一眼就看见了宋维新,她马上就明白了,刚才
的预感没有欺骗她,学校肯定是已经知道了一切。
    宋维新抖抖索索地站在那里,正在受着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浓眉耿立、傲气
十足的教授的凶言恶语的严厉训斥:
    “欺骗学校,欺骗师长,该当何罪?”
    不用说,这就是陈学长——《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兼主编、著名的陈仲甫陈
独秀教授了。
    赵瑞芝对陈独秀曾是多么的敬仰、多么的崇拜和诚服啊!陈独秀简直就是她心
中的偶像。赵瑞芝朝思暮想地要来北大上学,陈独秀教授被聘请到北大来任教,这
不能不说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赵瑞芝万万没有想到,她心中的偶像,她崇拜和敬服的师长,一做一凶起来,
却有着这么一副让人惊恐畏惧的傲气和凶相。此时,她对陈独秀学长的崇拜和敬服,
都被一种惊恐和畏惧所替代了。
    “像你这样,不严加惩处,何以能镇服住其他数百名学生?!校风校纪何以能
整饬好?!所以,一定要严加惩处!决不姑息迁就半点!”
    一听陈学长说要严加惩处宋维新,赵瑞芝一下子急了,忙上前几步,扑通一声
跪倒在陈独秀面前的砖地上,失声哭喊道:
    “陈学长,这不能怨他!不能怨他!都怪我。都是我的错。是我要这样干的。
陈学长,要处罚就处罚我吧!把我开除掉也行呢!”
    赵瑞芝说着,大声哭着。
    正好这时,李大钊陪着蔡元培来找陈独秀商量在学生中开展写白话文运动的事
情,一进门,看见赵瑞芝跪在地上大声哭着,很觉奇怪。
    蔡元培看着赵瑞芝,又望着陈独秀:“陈学长,这是怎么啦?是怎么回事?”
    陈独秀冷冷地回答道:“蔡校长,这个女学生女扮男装,冒充男学生入校。”
    “噢?”蔡元培惊异地望着赵瑞芝。
    一听是蔡元培校长,赵瑞芝好像遇到了大救星似的,忙又转身跪在了蔡元培的
面前:
    “蔡校长!……”
    尔后,赵瑞芝失声大哭不止。
    蔡元培和李大钊匆忙上前,俯下身,把赵瑞芝搀扶起来。
    蔡元培劝慰道:“不要哭!不要哭!有什么事情,起来说!起来说!”
    李大钊也劝着说:“蔡校长在这儿,有什么事儿,慢慢说!”
    “对!瑞之同学,有什么事情,大胆地给蔡校长、李主任说!他们一定会帮你
的!”
    “就是。他们一定会帮你的!”
    “蔡校长、李主任他们都是好人!”
    从四周传来七嘴八舌的劝慰的话,赵瑞芝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他们这也
才发现,许多同学也都跟着进到了办公室,还有更多的同学都围在门口和窗口上,
都挤成一团儿从门和窗户的玻璃上朝里望着。
    大都是赵瑞芝他们班上的同学。
    胡适教授也来了。
    两位同学——一个是身穿布袍、身体瘦弱、面色有些苍白的很文质彬彬的同学,
赵瑞芝记得好像是坐在她上面再隔一个的座位上;另一个是身体较为魁伟,眼睛黑
亮有神,左眉心靠边一点还嵌着一颗黑痣的同学,赵瑞芝记得好像是坐在她后面、
可能就是最后的一排座位上的——两人都站在同学们的最前面,和同学们一起劝慰
着赵瑞芝,给赵瑞芝在鼓劲。
    在他们旁边,还有一个身材也挺魁梧、显得也很有几分做气的、好像不是他们
文学院的学生,也在扯开嗓门大声地在给赵瑞芝鼓劲。
    “有什么,你就大胆地说!”
    “对!有什么就说!北大又不是阎罗殿!”
    赵瑞芝泪流满面地抽泣着,望了望她四周的同学们,望了望胡适教授,又望了
望陈学长,最后泪眼花花地望着她可以寄以希望的蔡校长和李大钊主任。
    “说吧!有什么话,有什么要求,对蔡校长大胆地说吧!蔡校长一定会考虑你
的意见的!”李大钊又一次给赵瑞芝鼓劲。
    赵瑞芝感激地看了李大钊主任一眼,又将泪凄凄的目光将信将疑地投向蔡元培
校长。
    看着这泪人儿似的伤痛悲凄的女学生,蔡元培开始因为她太胆大妄为,目无校
风校纪,采取欺骗手段,女扮男装,混进学校来听课而满腹的怒气,此时,慢慢消
释了许多,目光也从严厉转成了温和——一种慈父望着受了委屈的女儿的那种爱怜
的温和。他从内心深处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个有胆有识有主见的女学生。敢于女扮
男装装成男学生混进北大来上课,是个很了不起的行动。不管是她自己的还是别的
什么人的主意,但能这样干就很了不起。一般女子是想都不敢想的。真可谓当今学
生中的花木兰。是个有志有为的年轻女性!值得敬佩!另外,他蔡元培还从心底感
到欢愉和欣慰。一个女孩子,为了上北大,敢于不惜冒险,女扮男装,这说明他的
北大在青年一代的心目中已有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了很强的吸引力。这是绝对的好
事!说明北京大学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北京大学了,更不是过去的那个京师大学堂
了。现在的北京大学,已成为全国有志有为的进步青年们向往的中心了。这当然是
值得欢悦和欣慰的!
    “赵瑞之同学,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我一定尽力帮助你!”蔡元培迎着赵瑞芝
那还有些将信将疑的目光,深情地点了点头。
    “蔡校长!……”由于信任和感动,赵瑞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她哭喊
一声,扑过去,又跪倒在蔡元培面前。
    蔡元培连忙搀扶住:“不要这样!也不要哭!起来,慢慢说!慢慢地说!”
    赵瑞芝抬起头,抽泣着,泪眼婆娑、哀怜可人地望着蔡元培和李大钊:
    “蔡校长。李主任,我的真实名字叫赵瑞芝,是草字头芝兰的芝,而不是之所
以的之……”
    赵瑞芝满怀伤痛地讲述着,她讲述自己出生在一个封建气味特别浓厚的家庭里,
父亲曾是封建清皇朝的京官,崇尚孔道,沉湎儒理,所以把她也紧紧地束缚在封建
礼教之中。后来,清皇朝倒台,县上开办新学,她经过拼力抗争,才上了新学,又
上了长沙女中。《新青年》杂志,陈独秀学长的《敬告青年》、李大钊主任的《青
春》,使她感受到了一个新的天地,使她热血沸腾,看到了妇女摆脱封建压迫的光
明前景。可是,好景不长,她被召回家里,父母亲把她强行许配给了一个封建气味
更浓的、孔老夫子后裔之家的一个病歪歪的酸臭少爷,而且就在少爷病情加重、奄
奄一息的时候,强行让她嫁过去拜堂冲喜,让她去为那个快死了的少爷充当殉葬品,
没办法,她拜完堂后趁乱连夜逃出了那地狱般的阴森森的孔府。在孔家二少爷和宋
维新同学的帮助下,她来到了北京。她早就听说北大,而且听说主编《新青年》的
陈仲甫陈独秀先生,还有李大钊先生,胡适先生等她崇敬的人都在北大当教授,她
更是向往北大,一心想上北大,渴望能在她所敬爱的这些先生们的指教下,寻找到
一条女性解放之路。可是,没想到,堂堂的北京大学,多少青年热切向往的地方,
竟然也是被封建礼教的绳索死死捆绑着,遵循着什么“男女不能同校”的封建法规。
她心很寒,但想上北大学习的心愿仍然很强,实在没办法。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赵瑞芝在讲述着。
    这哪里是在讲述,完全是在控诉!在控诉黑暗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对女性的凶
残的压迫和禁铜,同时也在控诉北大对女性的不公平。
    人们都静静地听着,心情都很不平静,有悲切的伤感,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
也有怒潮在胸中一阵阵涌腾着的不平和义愤。
    整个办公室里的气氛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压抑,令人憋闷,令人窒息。
    陈独秀学长背朝赵瑞芝,望着窗户,一句话也不说,冷冷的,像是一尊严酷而
冰冷的石头雕像似的,冷峻地立在那里。
    蔡元培问赵瑞芝:“入学保证书你填过吗?”
    赵瑞芝回答:“填过。”
    “你带来了没有?”
    “刚才交给陈学长看了。”
    蔡元培看了一眼陈独秀,也看见陈独秀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入学保证书。
    “上面请两位老师具保签名了吗?”
    赵瑞芝没有回答,只点了点头。
    “是哪两位老师给你具保签名的?”
    赵瑞芝嗫嗫嚅嚅地回答说:“是……陈……学长和胡……适……教授……”
    “噢?!”蔡元培又看了陈独秀一眼。
    陈独秀转过身,指着宋维新:“是这位宋维新同学采取欺骗手段让我签上名的!
我已经把我的签名勾划掉了。”说着,走过去,拿起办公桌上的入校保证书,交到
蔡元培手中。
    大嗓门学生在旁边说:“欺骗也是被逼出来的!”
    那位瘦弱的文质彬彬的同学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忧愤难抑地对蔡元培和李大钊
说:
    “蔡校长,李主任,像赵瑞芝同学这样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人家的小姐,都
有着如此令人痛切的不幸遭遇,更何况那些出身贫贱的穷苦人家的女儿,那些继续
还在被强迫裹脚的乡村女孩儿,那些被买卖为婢、被推进烟花火坑之中的女孩儿们
呢!我们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一科学、进步,不能只是挂在口头上呀!”
    那位显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