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赵瑞芝看着雕像,认真听着宋维新的讲述,她心里很不平静,她对宋维
新简直是钦佩到了极点。
    “雕像完成以后,在社会上马上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都被这《思想者》
雕像深深震撼了……”
    宋维新稍稍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讲道:
    “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看了这尊雕像后,很长时间没有吭声,最后才轻轻地、
很感慨地对罗丹说道:
    “‘对我来说,这是第一个能够思索的人,而且这种艰难的思索,使他意识到
了作为人的他的同类的当前的命运和今后的命运,这迫使着要进一步去思索,去探
求,去选择,去奋起和搏斗。他内蕴着无可比拟的力量,这是由追求与信念汇聚而
起的精神内力。他的肉体已经不再是粘土了,而是一个勇于奋起的精神的象征。他
的灵魂也正在他深深思索的同时,挣扎着要从泥土中显示出来,要显示出自己的刚
勇和自然。’
    “罗丹听到哲学教授这样评价他的《思想者》雕像,而且体会比他原本的立意
又高了并加深了一步,很激动地问教授道:
    “‘教授,这么说,您是很喜欢它?’
    “哲学教授双目炯炯闪亮地说:嘻欢?何止是喜欢?这个《思想者》就是我,
他在表达着我的思索,我的艰辛的探求与选择,表达着我的努力和我的痛苦。他就
是我。他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
    “哲学教授说完这话时,双目竟溢满了感奋的泪花……”
    宋维新讲的这后面一段哲学教授和罗丹关于《思想者》雕像的对话文字,赵瑞
芝过去曾看见过,就是在那本看到《思想者》雕塑插画的杂志上看到的,也就是这
段对话文字,才使得赵瑞芝注意了这幅雕塑画,也弓!发了她爱思索的习性,也使
她喜欢上了这尊雕塑。前天,这段对话让宋维新那么语调深沉地一复述,赵瑞芝觉
得自己的感受又更深化了一层。
    她钦佩宋维新,钦佩到了极点,以至都有些崇拜了。
    就是从那前天起,但好像又不仅仅是从那前天起,赵瑞芝觉得宋维新的面影,
越来越频繁地在她眼前闪现。
    雕像《思想者》在她寝室桌子左角处放着,在那里思索着。她觉得,那胳膊肘
支在腿上、手托着下巴的思想者,也正就是她。有时候,她还觉得,那思想者还似
乎正就是宋维新。
    她觉得她和宋维新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的一生中,有个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自己的伴侣,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
的欢悦,何等的幸福呀!
    窗外,明月中天,银辉灿烂晶莹。
    寝室里,漆小玉、陶美玲她们几个都不在,就赵瑞芝一个人,空荡荡的。
    她隐隐感到有一点空落。空落之中,她心里突然涌腾起一种渴望,一种想和宋
维新也就是继陆兄在一起再谈谈《思想者》、再谈谈思索与探求、谈谈人类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的热切的愿望。
    她心头涌起一阵灼热……

                                   二

    “《思想者》应该是我们每个人!”
    李大钊主任和陈独秀学长带有号召性地向同学们慷慨激昂地说道。
    李大钊和陈独秀对宋维新仿塑的《思想者》雕像予以了极高的评价。
    那是陈独秀学长有一次到赵瑞芝她们寝室来闲聊,看见了桌子上的这尊雕像,
很感兴趣,当天下午,又领着李大钊主任来看雕像,李大钊也很感兴趣,当场就向
赵瑞芝开口要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摆几天,赵瑞芝高兴地同意了。
    《思想者》雕像就摆在同学们经常聚集的红楼图书馆大阅览室最醒目的地方,
人们进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位正在奋力苦苦思索着的思想者。
    “他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这位《思想者》!”李大钊主任
在课堂上,在平时和同学们的交谈中,以及在每次图书馆红楼这里召集的讨论会上,
都满怀激情地这样讲着,“一个人,他只有先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成为一个有
志者和有为者,他才有可能也有勇气和力量去探索,去追求,去勇敢地投身于人类
社会的改革与进步的大潮中去。”
    思索就是力量!
    思索就是走向未来和创造未来的起始!
    因为,有了思索,才有追求;有了思索,才有伟大的忘我的投入。
    人类和人类社会都是在思索中前进的。
    一个能思索的人,才真正是个力量无穷的人;一个能思索的社会,才真正是有
辉煌前途的社会。
    人类社会从黑暗混沌中走来,从洪荒野林中走来,从洞穴和篝火旁走来,走过
了浑浑噩噩,穿过了沉沉迷雾,经历过了多少错误的和曲折的迷途,爬起来,跌倒
过,跌倒过,又爬起来,有过烈日寒月的照耀,也有过风雨雷电的扑打和轰击,百
折不挠,去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光明与理想中的幸福,而这光明与理想中的幸福,就
像圣经里的沙漠火柱一样吸引着,予以他们希望、勇气和力量,这就使得人类社会
在不懈的追求中得以前进与发展,没有沉沦下去,没有自己毁灭掉自己,没有停留
在混沌与浑噩中。
    人活一世,来到这人类社会上,要活得有意义,要活得有价值,那首先就要选
择好和把握住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中,顺应人类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去选择,去追求,去勇敢地争取自身的价值。而这一切,首先又要有极大的
勇气从旧的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当然,这种挣脱是极其不易的,有时还是很痛
苦的,以至还是冒着被毁灭的危险的。这就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刚强的意志,需要坚
韧不拔的毅力。
    就如那些生物学家们所告诉我们的:“人类和猴子原先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人
类和猴子是兄弟,但为什么人后来成了人类,而猴子最终依旧是猴子呢?这就是因
为猴子不肯去思索,不肯从思索中去变化,去突破自己,顽固地遵循旧的传统的生
存方式——用四只脚爬行走路。当然,或许有那么一二个猴子稍微思索了一下,想
试着站起来走一走,但立即受到其他猴子们的群起而攻之:“不许你站起来!我们
的老祖宗一向都是爬着的。不许你逆祖叛宗!再这样,我们就要咬死你!咬死你!”
结果想站起来一下的,也不敢站了,赶紧又趴了下去。猴子们不但不肯破坏祖宗定
下的旧的规矩,逆传统而站起来,而且也不愿反叛旧规矩、旧传统而学着说话,就
这样,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甘愿在混沌和愚昧之中,一成不变。而人类则不然,
他勇于思索,敢于在思索中站起来,在思索中学着说话,在思索中探求着向前走,
他也就变成了人。”
    情况正就是这样。这也正是《思想者》的全部内涵所在。
    《思想者》应该是我们每个人!

                                   三

    雕像《思想者》使赵瑞芝开始学会思索,使赵瑞芝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精神境
界。赵瑞芝觉得自己心里开始充实了,觉得自己浑身热烘烘的,有着一股子劲儿要
迸发出来。
    自打来到北大后,她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现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
已经转化成了一种强烈的探求欲。最近一个时期,她几乎每天下午以至每天晚上以
及每个星期天,都泡在红楼图书馆里,焦渴而贪婪地翻阅各类书报,白天听课
的笔记,或者去李大钊主任那里、陈独秀学长那里,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红楼图
书馆举行的讨论会,她更是每次必到,仔细地听,认真地想。
    中国向何处去?
    中华民族向何处去?
    当今青年应该如何投身到时代潮流中去?
    这些问题,她赵瑞芝过去不要说思索,就这题目本身,接触都没有接触过。那
时候,想的什么?就想的将来能碰上一个既疼爱自己、能对自己体贴入微、又有鸿
鹄之志、能出人头地的好夫君,就算幸福至极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关在那高
墙黑门的深宅大院里,碰不上这样的好夫君,自己也得认了,也得在命运的安排下
过一辈子。那时,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哪里还能去思索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
运?!现在,她明白了:一个人个人的命运,是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没有国,何以为家?没有民族的自强、自尊,哪里有个人的自强、自尊?
所以,作为中华的一个女子,也应该同那些热血的须眉男子一样,去思索中华民族
的命运与前途。
    她又想起了李大钊主任在一次红楼图书馆里举行的讨论会上说过的那段激动人
心的话:
    “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如同是人体内不断地产生出的新鲜之血液一样,他
是一个国家之前途,是一个民族之希望。作为国家与民族之未来的奠基石,则应责
无旁贷地将时代赋予国家与民族的历史重任,勇敢地担负在自己的肩上,为国家与
民族的奋进与自强,披荆斩棘,开拓行程。”
    李主任当时停顿了一下,又说:
    “而当今,在我中华外受东西洋列强欺凌,内又受封建专制禁锢的黑暗之现状
下,更要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系于己身,要奋起抗争,勇往奋进,唤起民众的觉
醒,与广大民众一起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
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外驱辱我华夏之虎豹洋虏列强,
内除禁锢我神州之豺狼封建专制,醒我中华昏然长睡之雄狮,奋起而再造我中华。”
    尔后,李主任又激情难抑地援引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和岳飞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
    李大钊主任这一席话以及援引的范仲淹的名句和岳飞的词,当时,赵瑞芝听时
就很激动,现在,复而重温,认识和感受又加深了许多。
    作为女子,不仅要从封建专制主义的禁铜中冲破出来,而且还要从世俗偏见的
罗网中冲破出来,这就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自我献身精神。
    今天下午,她在图书馆大量地翻阅了描写古今中外巾帼英烈故事的书报,其中,
她对《鉴湖女侠传》、《圣女贞德》、《詹西女王》三本书特别地入迷。
    《鉴湖女侠传》写的是清王朝末年巾帼英杰秋瑾的故事。
    秋瑾,浙江绍兴人,字璇卿。祖父和父亲都曾作过清王朝的州官和县官。秋瑾
七岁时曾目睹了法兰西军队侵入中国后烧杀抢掠的凶残暴行,因此,在她幼小的心
灵中,就种下了对洋毛子的仇恨。
    秋瑾极其聪颖,又勤奋好学,十几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能作诗填词。她酷
爱读书,历史书上的古代英雄业绩深深地感染着她,激励着她。她的别号“竞雄”,
足以表明了她的志向与抱负。她还喜欢刀剑和骏马,从师习武,英姿飒爽,以家乡
绍兴的名胜鉴湖为名。自号为“鉴湖女侠”。
    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包办婚姻,曾给秋瑾带来了厄运。她十九岁,被迫嫁给了一
家暴发户的少爷王廷钧。此公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后来用
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和王廷钧没有一点感情,但也没办法,只得随王
廷钧上任到了北京。不久,八国联军入侵,秋瑾南下避难,她深为遭受着洋人列强
铁蹄蹂躏的北方民众而痛怜,而悲愤,大声疾呼道:
    “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避难返回北京后,秋瑾结识了一位极有文才的女子吴芝瑛,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在吴家,秋瑾读到了一些新书新报,使她思想和眼界都得以极大开扩。她挥笔写下
了《宝刀歌》、《宝剑歌》等满怀豪情的舒怀之作。她慷慨激昂地说道:
    “吾自庚子年义和团灭洋护国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
吾所不悔也。”
    为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秋瑾冲破了家庭的束缚,东渡到了日本国,在那里,与
革命志士陶成章、宋教仁、何香凝相识,她与他们一起讨论中华民族的过去与现在,
一起探索神州中华的未来,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她在题为《对酒》的一诗中写道: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一九○五年,秋瑾回国省亲,认识了蔡元培和徐锡麟,加入了光复会,尔后回
日本东京后,正值同盟会成立,秋瑾以满腔热忱宣誓参加了同盟会,并担任了同盟
会浙江主盟人。
    在她听说同盟会战友、革命志士陈天华忧国忧民,为抗议日本凶残镇压中国留
日爱国学生的爱国运动而投海自杀后,愤然写下了诗《书感》三首,以表心志。
    在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同时,秋瑾还时时思虑着中华妇女的解放问题。
    秋瑾和赵瑞芝一样,也是一个深受封建专制制度婚姻的迫害,尔后勇敢冲破封
建专制罗网的人。自己深受其害而深知他人之苦,秋瑾成了一名妇女解放运动的先
驱。
    在日本时,秋瑾的好友陈撷芬在父亲的胁迫下,要嫁给一个商人作妾。秋瑾义
愤填膺,立即组织留日女学生一起把陈撷芬从虎口里救了出来。除此而外,她还写
了大量的诗文,为中华妇女的沉重苦难鸣不平,大声疾呼地宣传妇女解放,宣传男
女平权,号召妇女奋起斗争,自己解放自己。为了使广大的妇女们能够听得懂,秋
瑾用通俗的文学形式写成了《精卫石》弹词,意在“尽写女子社会之恶习及痛苦耻
辱”,“使读者触目惊心……奋然自振”。
    一九○六年,秋瑾回国,在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使得不少学生受到她的民主思
想和妇女解放的启蒙教育,在她的影响下,该校教务主持人徐自华也加入了同盟会。
后因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排挤,秋瑾与徐自华被迫离开浔溪女校到了上海,在上海
创办了《中国女报》,其报宗旨是“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
他日创设中国妇女协会之基础。”她通过《中国女报》对男尊女卑、封建专制的包
办婚姻、女子缠足等陋习予以了愤疾的口诛笔伐。
    后受徐锡麟之邀,秋瑾到绍兴主持了大通师范学堂。大通学堂是一个革命党人
筹划武装起义的机关,是光复会和同盟会在浙江的联络中心。秋瑾积极参加武装起
义的组织工作,后计划泄露,情况危急中,别人都劝秋瑾转移,但她决心以身殉她
所视为神圣的革命事业,在一场激烈的枪战后,她受伤被捕,在惨绝人寰的酷刑下,
她坚强不屈,后被凶残杀害,死时才三十一岁。
    《圣女贞德》写的是英法百年大战末期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的壮烈故事。
    当时,英吉利国侵略军占领了法兰西国大片的北方领土,又南下围攻奥尔良城。
在这民族存亡之际,牧羊女子贞德满怀着义愤去见查理国王,要求委派她为军事指
挥。受命于军事指挥后,她女扮男装,率兵六千,英勇抵抗,重创英吉利国侵略军,
解除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又乘胜北上,收复了大片失地,极大地鼓舞了法兰西
国军民的抗英斗争。但后来,由于封建主的出卖,被英吉利国军队的帮凶勃良第党
人所俘,以一万英镑为代价出卖给英吉利国军队,交宗教法庭审判,以“异端”、
“妖术”之罪,处以死刑,在卢昂广场被活活烧死,壮烈牺牲。
    《詹西女王》写的是英吉利国侵占了印度后,印度军民反抗英吉利国殖民统治
的故事。
    在中印度中心詹西,女王克西米·芭伊率詹西军民奋起抗击英吉利国军队,保
卫国土,以罕见的英雄气概浴血奋战,最后葬身于火海,英勇献身。
    这些中外巾帼英烈的壮绩,极大地激励着赵瑞芝,尤其是鉴湖女侠秋瑾的英雄
形象,深深地刻印在了赵端芝的心中。

            …………
            大好河山供醉梦,
            催人岁月易温寒。
            陆沉危局凭谁挽,
            莫向东风倚断栏。

            …………
            叹息风云多变幻,
            存亡家国总关情。
            …………

            …………
            头颅肯使闲中老?
            祖国宁甘劫后灰!
            无限伤心家国恨,
            长歌慷慨莫徘徊。

    秋瑾血泪凝聚而写就的《书感》三首,经常在赵瑞芝胸中回荡着,激腾着她血
潮汹涌。与此同时,她脑海里还时不时地跳跃闪现着印度著名的作家和诗人R·泰戈
尔的《吉檀迦利》中的一段诗——

    就是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穿我的血管,也流穿过世界……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从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伸放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
密叶的波纹。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摇动着生和死的大海的摇篮。
    我觉得我的四肢因受着生命世界的爱抚而光荣。我的骄傲,是因为时代的脉搏,
此刻在我血液中跳动。



  

                                第十四章

    “林妹妹”从世雄表兄那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爱,她的心被融化在幸福的狂烈
的情潮之中。下午订亲,晚上成亲,秋菊突然不辞而别,婚礼简单而冷清,她都没
在意,没感到奇怪,她只觉得自己被熔化在情爱的烈火里。

                                   一

    昨天晚上,由于看书看得很晚,现天已大亮,林丽萍还没醒来。
    书都是世雄表兄给她借来的,有西洋的,也有东洋的,有英国莎士比亚的《罗
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有法兰西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小仲马的《巴
黎茶花女遗事》,有日本紫式部的《紫式部日记》、《源氏物语》,还有德意志国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些书都是林丽萍特别爱看的,越看越爱看,越看
越人迷,尤其是昨天晚上,看完了《哈姆雷特》,接着看《罗米欧与朱丽叶》,简
直是爱不释手,一直看到下半夜了,天都快亮了,仍还不忍心放下书睡觉,结果最
后就像是现在这样,把书搂抱在怀里,迷迷糊糊睡过去的。
    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