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胡匪-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赐给他们丰厚的赏赐封地。

    七十年呐!锡伯族人掰着手指头查年头,查来查去始终也没等到皇帝的回迁命令。而今清王朝已经灭亡三十年了,锡伯族人却仍然在西北的苦寒之地为我中华戍卫着边疆。年轻人,对故土、对民族的观念都淡薄了,上了年纪的人却始终没忘了他们远在东北的故土家乡。

    老托莫年纪越来越大,本来以为一直到死也不会再听到家乡的消息了,没想到英勇的义勇军却仿佛专门为满足他的愿望一样从天而降来了新疆!义勇军,是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托莫,是当代锡伯族的族长。当听到义勇军战士说出纯正东北腔的时候,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激动地老泪横流,拉住胡飞的手就不舍得松开了。

    刚回国就遇见老乡,不仅出乎胡飞也出乎所有义勇军的预料。听锡伯族老族长讲述陈年往事,坚强的义勇军战士也禁不住唏嘘不已。

    万里他乡遇见乡亲,本来应该热情地让进营房上茶摆酒热情款待的,可激动地锡伯族长却根本不往酒桌上去。托莫老族长就愿意和胡飞、和义勇军的战士们说话聊天,有生之年能多听听年轻人讲述家乡的风土变化、人情世故,在老人看来可比吃顿饭喝杯酒有意义多了。

    在老托莫的一再要求之下,胡飞只好带着老人到营房里参观了一番。虽说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捐赠的部分物资,可义勇军缺衣少食的现状却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两万多义勇军的军装被服、粮饷辎重不是那么快就能装备齐全的。

    看见家乡子弟兵如今的状况,锡伯族长擦干眼泪告诉胡飞:他现在就回去筹集粮草辎重,眼睁睁看着家乡的英雄衣衫破旧、忍饥受冻可不是锡伯人的待客之道!

    老头还是个急性子,说走,一刻也不多留。胡飞拦都拦不住,托莫族长出了军营就去找和他同来的锡伯族人回去筹粮草了。

    这边刚送走了锡伯老族长,营门外头又有人求见。来的还不是一个人,是一个车队!

    来人姓史,叫史黎明。史家是塔城以南裕民县首屈一指的富户。这史黎明听说义勇军来了塔城之后,害怕义勇军不从裕民县过,就把家里能调动的现金全拿出来买成粮食送到塔城来了!

    这位不惜破费万贯家财支援义勇军的好心人胡飞自然要热情接待了。不光是他个人接待,胡飞还把史黎明带去引荐给了郑润成,人家才是义勇军总指挥。史黎明这样仗义疏财的拥军模范,理应得到义勇军最高指挥官的亲自嘉奖。

    郑总指挥干这种事自然是驾轻就熟。把义勇军的主要将领召集齐了,再找了乐队在旁边演奏了一支抗日歌曲,又把当时军装最整齐的别动队骑兵给召集了二十名,搞了一个小小的阅兵式。

    这一下,底子、面子、里子全有了。

    史黎明受到义勇军如此隆重的接待,心里头激动的不能自己。当欢迎仪式进行完宾主双方饮茶会谈的时候,史黎明就主动向郑润成承诺,这次只是他支援义勇军的第一批粮食,今后还有好几批粮食会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史黎明是打算倾家荡产也要支援这支抗日的军队了。

    对史黎明的义举,义勇军从上到下自然是感激不尽。郑润成代表抗日义勇军给史黎明发了一面锦旗,上面是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抗日义士,拥军模范!

    也不光是一个史黎明,义勇军在塔城休整的时间里,有无数的新疆民众捐钱捐物。塔城地区人民虽然不富裕,却仍旧拿出了他们的所有在支援着这支抗日的武装,因此而倾家荡产者已经突破了两位数!

    不能在塔城接着住了!这天晚上义勇军众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将领们把各自部队受捐助情况说了一遍之后,郑润成立刻发现了其中的不妥。两万多义勇军不是一个塔城地区能养得起的!

    虽然这里的民众很热情,可义勇军是抗日的队伍,不是扰民的军队!在这儿待的时间长了,这附近县镇的百姓都会受到牵连。如果因为要供养义勇军而导致大批百姓陷入贫困,这支英雄部队的当家人们又于心何忍?

    走,义勇军必须尽快离开塔城!到迪化去!迪化是新疆省的首府,整个新疆的达官贵人、财富税收全都集中在迪化,只有那地方才能供养得起两万余人的义勇军!

    义勇军要想到内地抗日也必须经过迪化省政府的批准。一支军队武装过境,不经过当地政府的批准是不可想象的。再说到了迪化也能和南京政府取得联系,或许还能得到少帅的什么指示。同时,迪化还是交通要道,从塔城往内地去,迪化也是必经之地!

    在塔城休整了好几天,要是再加上在国境线那儿待的那三天,义勇军回国已经超过十天了,也确实该到新疆省府去报到了。

    义勇军是军队,一支军队应有的雷厉风行他一点也不缺。会议上通过了离开塔城去迪化的决定之后,直接就把开拔时间也给定了下来,第二天!第二天去向塔城县政府以及塔城驻军告别之后,直接就走!

    到了迪化就离内地更近了,也离抗日的战场更近了!义勇军将士们盼望着早日重上战场和日寇厮杀,国仇家恨还等着他们去报呢!

    义勇军才来不到十天,就已经让塔城县政府忙的焦头烂额了。无数民众要求捐赠,数不清的青年要报名参军,再加上那两万多义勇军也得县政府每日派人联系,这么多事儿忙下来,这位身体本来还算健硕的县长已经有了种精力透支的感觉了。

第二章 送行

    以县长为首的塔城县政府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听说义勇军今天就要走,县长和县政府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松了口气,这种幸福的折磨终于算是熬到头了!

    因为支援义勇军,县政府在塔城人民当中受爱戴程度明显提高了一大截。让干什么活儿,比方说要给义勇军的军营修围墙吧,以前老是讨价还价的民夫,现在竟然忘了讲价钱这一说。政府把工作一布置,民夫们抡起膀子就干!工钱也不提了,抱怨也没有了,只剩下热火朝天的劳动了。

    这样的政府谁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谁不愿意干?县长也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上班。可招呼几万义勇军的工作量也太大了,县政府的官员全都在连轴转,高兴是高兴了,身体上吃不消呀!

    现在义勇军要走了?走了也好,咱们欢送!县长把义勇军将要离开塔城前往迪化的消息放出去,三天前的情景就再现了。大街上全都是嘈杂的民众,军营大门口被堵了个水泄不通。

    胡飞带着别动队骑兵连营门都没出去就让堵到里头了,这样子怎么走?

    军营大门一打开百姓们就沸腾了,有喊着:“英雄义勇军,你们别走!”

    也有人在喊:“我的粮食后天才能运过来,你们晚两天再走吧!”

    有个离营门最近的中老年妇女手里挎着一个竹篮,一看见胡飞就喊开了:“小伙子,我们村的姑娘海力布看上你了,这一篮刚煮熟的鸡蛋就是她给你的见面礼,你跟我去和海力布见个面吧!”

    几百上千人同时说话,胡飞根本听不清人们说的是什么。不过他也能猜出来,那肯定是挽留他,不想让义勇军走的!不走怎么行?别动队是义勇军的开路先锋,他走不了,义勇军不是都走不成了嘛?

    关键时刻就得胡飞出面了,他硬着头皮走到大门口,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什么好位置。义勇军的营门外头别说石碾子了,连棵大柳树都没有,光秃秃的别提多干净了。

    再进去抬桌子也来不及了,胡飞干脆手扒着大门噌噌噌,几下上到大门旁边的墙头顶上。这下居高临下,营门前头的情况全看清了。

    刚才还是乱糟糟的人群迅速安静了下来,人们全都吃惊的看着站在墙头上的胡飞。

    “这位怎么上墙了?”

    “估计他是看大门出不去,打算爬墙头跑吧?”

    “义勇军还会爬墙头?”

    “废话!你没听刚才黄三姑说嘛,海力布看上他了!大门口这儿说不定就有海力布家的人,要不然黄三姑能挤到最里头吗?正门走不了,那小伙子当然得爬墙头跑路了!”

    “我认识他我认识他!他是玩杂耍的!义勇军要走了,他是给咱们表演杂耍逗大家乐呢!喂,瘸子李,等会儿人家表演完了别忘了给钱!上回咱去看马戏还是我替你付的钱,这回该你掏钱了!”

    有人小声的议论着,对胡飞的出格举动指指点点完全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乡亲们!各位哥哥姐姐、大叔大伯、婶子大娘们!”

    “你听你听,我说他是演马戏的吧你们还不信,你们听他的江湖切口说得多好呀!”

    “我代表抗日义勇军全体官兵感谢大家这几天来的热情款待,感谢大家对义勇军的爱护和无私的捐助!不过,我们义勇军是抗日的军队,我们是要上战场去打日本人的!今天,我们就要出发了!麻烦各位乡亲父老给让开条路,让我们过去上前线和日本鬼子打仗吧!”

    说完之后,胡飞双手抱拳深施一礼。这也就是他,要换个旁人在墙头上这样弓着身子作揖非掉下来不可!

    墙外头围着的人看热闹说闲话的不少,真正是舍不得义勇军的人更多。听完了胡飞充满深情的一番话之后,大门口的人群自动往两边一闪,露出一个一米多宽,刚够并排走两个人通道。

    通道两边的人围成了胡同,塔城的父老乡想在临走之前近距离的再看一次这支英勇的部队。

    有路了!胡飞长出一口气从墙头上跳下来,翻身上了他的斑点马,一抬手,别动队排成一字纵队鱼贯出营门钻进了外面的人胡同。

    本来胡飞以为人们站成这样是想和他的马近距离接触一次呢,出营门的时候他就极力约束了战马只管低头走路,不要去管两边人群的任何举动。

    斑点马智商挺高,听得懂主人的命令。知道它可能会面临某些人的侵犯,聪明的马儿想了个拒绝侵犯的办法。这马走了几步之后突然扬起了漂亮的长脖子,四条细长腿迈着优雅的步伐,就像马术表演里的盛装舞步一样踏着固定的节拍一跳一跳的,尾巴翘翘着往前走。

    围观的群众并没有像胡飞想象的那样去摸战马的身子、拽马的尾巴,人们只是近距离的看着义勇军骑兵一个一个的过去。

    边疆人民会骑马的挺多,看见斑点马优美华丽的步伐,围观的群众大声赞叹着胡飞高超的控马技术。有夸胡飞马术高的、有赞叹斑点马漂亮能干的、还有不少感情脆弱的忍不住流出了热泪。义勇军这一去,他这一生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了!

    “一路顺风呀!”

    “到了战场上要保重呀!”

    “外面要是不好生活还回塔城!我在塔城等着你!”

    各种送别的声音此起彼伏,更多的群众只是在深情的注视着这支只在塔城住了没几天就要离去的英雄部队。

    别看时间短,只有不到十天。可这几天以来,塔城人民已经把义勇军当成了塔城的一部分,似乎义勇军本来就是塔城的驻军一样。周围几十里,几百里之外也有人络绎不绝的来塔城瞻仰义勇军,塔城人民只感到无比的自豪。

    而现在,这支令他们自豪了好几的英雄军队就要离开了,今后这份自豪将只能在梦中回忆了。有人受不了离别的伤感哭出了声,周围更多的人淌下了热泪。

    “队长,胡队长!停一下,先停一下!我呀,我是托莫,锡伯族的!咱们是老乡呀!乡亲们,借光借光,麻烦让让,麻烦让让。我是那个骑马将军的老乡,他们要走了,我给他们带了路上吃的。帮忙借过,让我把东西交给他们!”

第三章 故乡人

    锡伯族长托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挤到人群里头,他来晚了。这几天来,托莫一直在为义勇军筹集粮草的事忙碌着。一直到今天,虽然筹集的粮草还不是太充裕,可托莫等不下去了。

    锡伯族长想念这些故乡的亲人,他想再听听那些家乡的勇士用东北话聊天,于是,托莫又来了。

    还没进塔城呢,托莫就听到义勇军要走的消息了。老族长当时就急了,领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冲进城里就往义勇军的兵营方向去。可人太多了!老族长差点把老命挤丢了也没挤到义勇军跟前。

    跟着老族长一起来的几个锡伯族年轻人也全都让挤出了满脑门子的汗。老族长好歹还见过故乡的英雄,还和那些英雄们一起说过话,可他们几个今天却是第一次来。连英雄的边都靠进不了,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嘛?

    几个年轻人光知道着急,老托莫却有了主意:挤不到跟前没关系,咱跟着家乡亲人的队伍走!他们不是要到迪化去吗?咱就一路跟他们到迪化,不相信这一路上都没有接近的机会!等走远了,人少了,咱不是就能说话了嘛?

    将近两百年没见着家乡人了,现在好不容易见着一回,别说是追到迪化了,就算追到天边又算什么?老族长下了决心,这次是一定要追上义勇军,把好不容易筹集到的粮食亲手交给这些家乡的亲人。

    胡飞并不知道人群外头还有锡伯族老乡带着粮食准备跟队伍一起走,他的脑子现在已经是一片空白了。周围人山人海的嘈杂欢呼声让人根本就想不了事,胡飞仅仅是凭着本能拉着缰绳操纵着战马往前走。

    斑点马的盛装舞步已经结束了,拿着架子走路其实挺累的,就算是体力出众的斑点马也不能长时间的那样走。跑是跑不起来,保持中速行走还行。

    像这种出城仪式,胡飞作为别动队的队长当然是走在最前头了,斑点马跟着也成了马队的头马。优秀的血统使得斑点马在任何良种马跟前都能保持不掉价,别动队的战马也愿意让斑点当他们的领头马。马队保持着匀速,平稳的穿梭在人群中。

    热情的人群组成的人胡同从军营一直连到了城门。城门外头虽然仍旧有大量的群众,可密度终究没那么高了。塔城毕竟是边境地区,周围四个县的人口全加起来也没内地一个大县人多,这几天塔城能聚集这么多人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斑点马驮着胡飞带着别动队全体官兵顺着人胡同出了城门。胡飞冲着周围热情不减的人群挥了挥手,两脚一磕马腹,战马甩了甩脑袋开始小跑。后面的别动队战士跟着把马速提了起来。快跑是不必,只要不是再这么慢悠悠地走就行。

    别动队骑马往迪化走,一路上始终有一支车队在后头跟着。走了一段胡飞干脆停下来,想看看后头跟的是谁。等后面人走进了,胡飞也认出来了,锡伯老族长托莫!

    老头那么大年纪了还骑马在后头跟着。你说你有啥事不能招呼一声?就这么跟着你跟到哪儿去?也去迪化吗?胡飞看这越走越近的托莫老头,一脸的哭笑不得。

    “托莫大叔,您这是要到哪儿去呀?”

    “胡队长,前几天我说了给你送粮食,今天我就把粮食带齐送来了。你怎么要走了?呵呵,幸亏我老汉赶得及时,要晚上半天还真就找不着你们了!来吧胡队长,来验收一下粮食吧。”

    随着托莫族长话音刚落,老人身后就过来十几辆大车,车厢上全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军队有军队的规矩,东西就算是人家好心送的,也得检验了等级、数量,登记清楚之后才能算成部队的军粮。既然老人把自己当成了正规军,胡飞当然不会自砸招牌。

    这种检验粮食的活儿就是参谋长刘冬的分内工作了。刘冬在胡飞手下干活,除了要做好参谋长的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得兼任着军需处长、后勤处长、内政部长,好像所有作战参谋以及后勤补给、军队内务全归他一个人管了。

    检验结果,大米白面合计一万三千斤!这就了不得了,一个族长能凑过来一万多斤粮食,他得花多大的力气?费多少金钱?

    胡飞感激的话才说了一半老头就抬手打断了他,“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感谢之类的虚话就不用说了。胡队长,各位弟兄们,老汉叫托莫,是锡伯族的族长!咱们锡伯族祖祖辈辈都是东北人!我看见你们这些东北老乡心里就高兴!”

    “孩子们,锡伯族就是你们的亲人!你们要到内地打鬼子了,千万要留神,别给咱东北人丢了脸面!留在新疆这段时间,要是有啥为难的事,只管来找锡伯族,每一个锡伯族人都是你们的亲人!”

    粮食交接完毕,老托莫领了个年轻人走到胡飞跟前,“胡队长,这是我的小孙子托桑。我想让托桑加入咱的义勇军队伍,你们到内地之前要是想让锡伯族办啥事情,只管交给托桑。”

    “托桑,这就是义勇军的胡队长,是咱东北的老乡。你跟着胡队长要好好干,到战场上多杀日本鬼子,让全国人民都看看咱锡伯勇士的威风!”

    老人不光是松粮食还送人!锡伯族长的孙子,那就是锡伯族的少族长,让这样一个人加入自己的别动队合适吗?胡飞有点犹豫不定了。

    “胡队长,我叫托桑!你就把我当成一个普通士兵就行了。我会骑马、会打枪,我自己带的有战马,您不用操我的心!”

    托桑还以为胡飞是为他的马术操心呢。关于马术这点,托桑有足够的信心不会比胡飞身后的任何一个骑兵差!至于打枪嘛,他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会胜过那些战场厮杀多年的老兵痞。

    会骑马?会打枪?自己还有马有枪?这样的人才能拒绝吗?胡飞一口答应让托桑入队!不仅如此,胡飞还把托桑留到自己身边当了个大队部的警卫小队长。等到有空的时候再考教一下他的枪法马术,至于现在嘛,还是先赶到迪化再说!

    托莫又交代了孙子一系列注意事项之后,转身带着人返回锡伯族驻地。胡飞率领别动队赶奔迪化。

    这一天,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先锋,胡飞率领的别动队一百余名骑兵终于到了迪化东门外。胡飞查看了一下日期,是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章 巡逻队长

    一支军队到了首府大门外,城里能不知道吗?胡飞带着他的别动队刚在东门外头停下马,从城里就冲出一支骑兵部队,人数大约两百来人,比别动队稍微多点。

    这是迪化城里的驻军吗?胡飞赶紧率领战士们重新上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