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胡匪-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粉?张公瑾听见这俩字心脏禁不住怦怦一阵猛跳。他是后勤部的采购科长,第三军的粮食紧缺成啥样他是最清楚不过了。也不光是他,第三军后勤部的哪个人不是做梦都想搞到粮食?部队要是断粮了,他们后勤部的人不得被人指着鼻子骂祖宗?

    “咳咳。这个,面粉换步枪倒不是不能商量。不过呢,那得看面粉的质量了。今年的新面粉肯定就要价钱高一些,陈年面粉价格肯定低。要是几年前的面粉呢,那价钱自然就更低了。”

    张科长自认为自己已经很沉得住气了,但他说的话还是把部队缺粮的现状给泄露了。部队要是不缺粮,哪儿会收陈粮?更别说是那种陈了几年的老面粉了。

    “呵呵,张科长果然是痛快人。那我也就说实在话了。我们的面粉确实不是今年的,但也不会陈好几年。是去年的面粉。”为首那个小个子眼珠转了转,一脸的奸诈表情。

第十一章 面粉换步枪

    去年的陈粮?张公瑾犹豫了,其实他心里是在盘算要不要把这几个人给扣下来,逼其交出手里的所有存粮。不过这念头转了转,最终还是轻轻的放到一边了。

    你连一袋面粉都没见着呢,就想着扣人要粮食,万一这帮人手头只有几百袋面粉怎么办?这边兴师动众把人一扣,粮食没要过来,还传出风声说是第三军做买卖黑吃黑,今后谁还敢再卖粮食给第三军?

    他这边皱眉沉思,那边几个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领头那个精明的小个子突然从身下拿起个公文包。拉开拉锁,打公文包里掏出一根白纸包着的长条形东西递给了张公瑾。

    张公瑾用手一接,挺沉。他心里就是一咯噔,这分量他见过呀。轻轻把包装纸打开一半,露出了里头黄澄澄金灿灿的宝贝,金条!这就是一根两斤重的大黄鱼!这是,打算用金条买武器吗?张科长不动声色的把手从金条上拿开,给自己倒了杯酒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

    “这是略表心意,请张科长不要误会。这不是货款,只是一点小意思。等我们这笔买卖结束之后,另外还有一根作为谢礼。这一根就请张科长收起来吧,免得让外人看见了产生误会。”

    小个子很会说话,张公瑾迟疑了一下,眼睛快速向四周围瞟了一圈,一只手利索的抓起桌上的金条塞进了裤袋。

    结果不出张公瑾的意料,这帮人打算用两百袋面粉换一百支中正式步枪!在粮食稀缺的时候,这价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那个叫马胜的土匪头子还要求额外再奉送一万发子弹。

    这要求就有点过分了,但看在对方答应后面还有好几拨这种买卖,尤其是裤兜里那根沉甸甸金条的面子上,这事儿张科长也就勉为其难的应承下来了。

    饭吃的高兴、买卖谈的顺利,张科长也就逐渐放松了警惕,在对方巧妙的套问下,不知不觉中谈了一点儿第三军布防的话题。在他看来,这几个小子充其量就是一伙儿不成器的土匪,他们还能威胁到堂堂**第三军吗?

    然而,让张公瑾想不到的是,正和他同桌而食笑语晏晏的几个所谓的生意伙伴却并不是他们自己说的什么土匪,这帮人的真实身份是日本太原特高课的特务!那个看似精明的小个子就是特高课的课长日本少佐麻生一郎!

    麻生一郎听说了中条山**缺粮,但却不知道到底缺到什么程度,这次他就是来拿第三军试探一下。结果一试之下果然,第三军的采购科长竟然能用一百支步枪来换两百袋面粉!如果不是极度缺粮的话,谁会用新式步枪来换粮食?

    当然,通过这次接触和张科长拉上了关系才是最主要的,麻生一郎有不少东西都得着落在这个手眼通天的采购科长身上的。要不是有通天的本事,张科长能随便搞来一百支步枪和一万发子弹吗?

    打听那伙儿抢劫洋行、炮击司令部的暴徒名字及其潜藏的地点,探听中条山**的布防情报以及第三军情况,乃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近况。

    总之吧,张公瑾科长对麻生一郎课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用一根金条收买都不放心,麻生课长必须时时的同张科长取得联系。连着几天,每天天擦黑的时候麻生一郎准时来找张公瑾,请张科长喝酒吃饭。

    张公瑾也惦记着那两百袋面粉,因此,这个马胜一来请他就去。每次在酒桌之上张科长就催马胜快点把两百袋面粉运过来。于此同时,张公瑾也表示除了自己需要更多粮食的愿望。

    “马兄,你要是能搞来更多的面粉,我们这儿还有更多的好东西嘛。”那意思是除了步枪,机枪手榴弹也是可以考虑的嘛。

    麻生一郎自然是顺着张公瑾的意思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就冲张科长这份豪爽劲儿,你这朋友我交定了。面粉生意,咱会一直做下去的。我有不少河南、山东的朋友,那都是搞面粉买卖的。别说几百袋了,就是几千、上万袋都没问题!”

    这一番明显是吹牛皮的大话却说的张公瑾眉开眼笑,双方的关系迅速升温。在第三天头上,麻生一郎的两百袋面粉运到了。还别说,为了长期拉拢住张公瑾,麻生一郎这一次带过来的两百袋面粉全是优质小麦粉!

    张公瑾随机打开两袋检查,细白的颜色、新鲜面粉的独特香味儿都让张科长明白,这哪儿是一年的陈面粉呐,这明明就是今天新收新磨的上好白面。这玩意儿拿回去才有面子呢!

    等唐军长吃上香喷喷的馒头、面条,一问面粉哪儿来的,是我张公瑾买来的!那面自赚的。张科长满脑子幻想的都是同僚的羡慕、士兵们的高兴了。

    验完了面粉,那边也验收完了步枪和子弹,这笔买卖就算谈完了。在拉着枪支弹药走之前,麻生太郎有请张公瑾吃饭了,说是送行宴。张公瑾带了手下俩办事员高高兴兴的去赴了宴。

    双方愉快的回顾了以往、畅想了将来。在酒至半酣之际,麻生一郎想说一桩花边新闻一样讲起了前几天发生在太原城的事情。

    一伙儿武装人员夜入太原城,连抢四家洋行并且还吵第一军司令部打了几炮。这种事情可是太少见了!

    “张科长,听说做下那起惊天大案的是**游击队,你知道不知道是谁干的?真是好样的!”说着麻生一郎还竖了个大拇指。

    张公瑾也听得满脸的不可置信,这是哪路人马这么大胆?不过,人家既然向他打听是谁干的,那就是觉得他有本事,这要是随便说个不知道,岂不是会被人小看?说不得,张科长就得组织语言来应付一下这个消息灵通,好奇心还挺强的土匪马胜了。

    “这个这个嘛,啊,游击队可能是中条山的。我们现在呢,不是缺粮食嘛。这个游击队里的个别人呢,他们就去太原搞粮食,顺便呢,和莜冢义男打个招呼。嗯,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第十二章 鬼见愁伏击

    原来是这样!自以为已经抓住了重点的麻生一郎却没注意到,就在同一个饭店,和他们隔了几张桌的另外一张桌边围坐了四个人。这四位看似在慢条斯理的喝酒吃饭,其实四个人的眼光却总是有意无意的往这边瞟。

    正对着麻生一郎这边的是个眼窝有点深、鼻梁有点高的年轻人。只从他这面相上看,这位祖上肯定有西北少数民族的血统。

    等那桌的送行宴吃完走了,这边四个人也结了账随后出了得丰楼。四个人远远地吊在了麻生一郎这帮人身后,很快就走成了两前两后。两组人走走停停,隔一会儿交换一下位置,颇有隐蔽性,就算是麻生一郎这样的特高课资深特工也没注意他竟然被人盯梢了。

    粮食和步枪、子弹全都交接完了,送行酒也喝过了,接下来当然就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在路口,张公瑾和麻生一郎握手告别。张公瑾回第三军,麻生一郎要押着那些枪支子弹离开中条山北返。

    “连长,咱们怎么办?”旁边的年轻人问那个高鼻梁深眼窝的。

    “不能放他们走了!你抄小路去通知部队,在前面鬼见愁截住这群鬼子!就算不知道麻生一郎到底搞了什么阴谋诡计,这批枪支弹药咱也不能白让他们带走了。这是**的武器,不能交给鬼子!”

    “是!”那年轻人答应一声,一闪身进了路边的树林。十分钟之后,树林另一边想起了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骑士骑快马迅速的远去了。

    “课长,后面好像有人跟踪。”有鬼子凑近麻生一郎小声汇报着他的发现。现在已经出了县城范围了,周围荒山野岭的连个人家都没有,背后跟着的那三个人要是不想被甩开的话,被前面的人发现那是迟早的事儿。

    “我早就知道了。”麻生一郎很是傲慢的瞥了一眼这个手下。其实他也就比这手下早发现了不到十分钟,“不用管他,如果他能跟到天黑,你就带人去杀了他!”

    “嗨!”日本特务低声答应了。

    木拉提当然不会自己离开的,不过,他也没打算一直跟到天黑。鬼见愁就在县城以北十里,就算麻生一郎是吃过了中午饭才出城的,十里地他走不到天黑。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麻生一郎一行人走到了鬼见愁。之所以有这么个名字,那就是形容这地方的地形恶劣,非常难走。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小路曲曲弯弯有两百多米长,小路的一边是千仞绝壁,另一边是万丈悬崖。

    人行走在弯曲小路上,悬崖下面的凉风往上吹、另一边绝壁上偶尔还会有细小的沙石或者树枝往下掉。行人往往提心吊胆、心头惴惴,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悬崖或者被绝壁上落下的石块给砸死了。

    好不容易担惊受怕的走过这两百米的险路,前方却又出现了一条凌空铁索桥。几根铁链横跨悬崖两边,铁索桥面上铺的木板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有不少损坏了。悬崖下头的风一吹,铁索桥摇摇晃晃。

    人走在桥上不但要抓紧了两边的铁索防止被风刮下去,还得留心脚下,别踩到木板破损的地方掉下去。别说是人了,就算是鬼走这条路都得发愁。所以这条铁索桥以及这两百米崎岖小路就被当地人起了个名字叫做鬼见愁。

    现在,麻生一郎和他的特高课特务队就行走在这条崎岖小路之上。特高课的特务都接受过严格的培训,心理素质那不是一般的好。这种一般人走起来腿都是软的险路,日本特务们虽然是第二次行走,却能面不改色的快速穿行其上。

    到了鬼见愁,木拉提和鬼子的距离又拉进了点儿。麻生一郎一行人走到铁索桥的时候,木拉提三人也上了鬼见愁小路了,他们和鬼子相距也不过就是这两百多米。

    麻生一郎看见后头的三名跟踪者走得近了,心里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儿,感觉很不舒服。幸好过了这座铁索桥前面就是比较宽敞的实地了,难走,也不过就是这四五十米而已。“开路!”麻生一郎挥了一下手,鬼子们鱼贯上了铁索桥。

    一步一步往前走,十米二十米都没事儿,三十米四十米也没事儿。眼看着再往前没几步就能踩到实地上了,鬼子们全都松了口气。不光是麻生一郎,五十个鬼子没一个喜欢走鬼见愁的!

    头一个鬼子下了桥刚走了不到三步,正对着桥面的石头后面突然出现了一挺轻机枪!“哒哒哒!哒哒哒!”轻机枪的声音就像死神的歌唱,清脆而又悲凉。下了桥的鬼子猝不及防,一个挨着一个的被机枪手练了枪法。

    后面的鬼子发现事儿不对赶紧掏枪还击,但机枪子弹仍旧如雨点劈头盖脸的打了过来。“卧倒!快卧倒!”麻生一郎拼了命的喊着手下们卧倒。反应快的鬼子迅速爬到了桥面上,反应稍慢一点的就被机枪子弹给打成了筛子。这才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特务们身上带的都是短枪,但他们抬的箱子里不是装的有长枪嘛,有枪有子弹拿出来用啊!麻生一郎果断让鬼子们开箱,取枪,开始战斗!

    有了步枪的鬼子战斗力明显提升了一大截,我们的机枪手开始有伤亡了。随即又出现了两个机枪火力点,并且我军战士的单兵火力也开了火。

    木拉提这次带来了一个侦察连一百名战士,日本特务满打满算也不到六十个人。人数的差异,再加上地形限制、以及伏击者的先天优势,这些都决定了这场战斗的结局。战斗从一开始鬼子就输定了!

    麻生一郎虽然不是战斗部队指挥官,但他这个少佐终究还是接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看见眼前形势越来越不妙,尤其是身背后那三个跟踪者也开了枪,麻生一郎就知道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不过,日本人生就的死硬性格决定了他绝对不会坐在原地等死。只要有一丝逃跑的希望,麻生一郎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第十三章 又一个粮商

    “全体冲锋!”麻生一郎举起指挥刀,率领着手下鬼子发了疯一样的冲向了桥头!即便对面是密集的弹雨,日本特务们仍旧悍不畏死的端着步枪高喊口号往前冲!他们不是在冲锋,这完全就是在自杀!

    当然,对于鬼子杀身成仁的英勇壮举,我军战士并不介意成全他们。机枪、步枪一起射击,子弹如雨点一般向桥头泼洒了过去。几十米的吊桥并不算太长,麻生一郎喊着口号,鬼子们不要命的往前跑,虽然不停的有人中弹掉到桥下,但还是有人陆续冲上了岸。

    一踩上实地,鬼子就像飞出了笼子的小鸟一样玩儿了命的跑开了。我军战士端着枪兜屁股的打,只顾逃命的鬼子也不还击,把步枪一扔是四散奔逃。

    谁也没想到鬼子会弃枪逃跑,再想要包围全歼可就来不及了。木拉提跑上桥面眼睁睁看着几个鬼子逃进树林没了人影儿,带战士们追过去一看,地下除了一个负伤没死的,剩下的早跑没影儿了。

    负伤的鬼子还打算垂死挣扎,我军侦察员上去一枪就打飞了他的天灵盖。战斗结束清查战果。那一百支新步枪只找回了六十二支,其余全掉到了桥下的悬崖里了。

    在县城饭店吃饭的时候木拉提和麻生一郎可是坐了个脸对脸。麻生课长当时光顾着和张科长套近乎也没留意其他食客,木拉提却相当仔细的给麻生太君相过面,他记得麻生一郎长得啥模样。说不得就要把所有鬼子尸体给挨个儿的相相面,看里头到底有没有麻生课长的本命真身。

    挨着检查了两遍,没有,死尸里没有麻生一郎!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了,要不就是麻生一郎死了之后掉悬崖下头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货趁乱逃跑了!木拉提估计,后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亲眼看见麻生一郎领着二十几号鬼子跑过吊桥了。

    麻生一郎是死是活暂且先放到一边。不过,第三军的那个采购科长张公瑾却是不能不管。这家伙敢为了两百袋面粉就把武器弹药卖给日本人,那不是汉奸是什么?还是个隐藏在**内部、手里有一定权力的汉奸!

    第三军如今正在中条山和鬼子鏖战,部队里出个汉奸那还了得?万一要是关键时候这家伙把我军情报泄露给鬼子,那第三军不是危险了嘛?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性质严重,木拉提就起了拔除这个毒瘤的想法。

    木拉提是个嘴皮利索、心眼活络的人,就算他心里有锄奸的打算也绝不会冒冒失失的就去干掉张公瑾。没有铁证就在第三军地盘干掉人家的采购科长,这事儿放到哪儿都说不通。就算要干,他也得先请示了上级。

    木拉提出门时候带的有电台,这会儿正好发电报请示侦察营长程老杆。同时,他让战士们把鬼子的尸体全扔进山涧,也算是为当地免除可能爆发疫病的后患了。

    程营长回电,可以干,但要暗中进行,尽量不要暴露背后的八八纵。木拉提明白,如果牵扯到八八纵的话那就极可能是两支部队,甚至是两个战区之间的纠纷了。要是别的事儿,木拉提也许就放手不管了。但这件事既然他已经参与其中了,那就得把活儿做干净了,不留后患。

    第二天下午,木拉提再次出现在了闻喜县城。他带了两名战士穿着便装一路打听着就到了第三军的后勤部。也巧了,采购科长张公瑾正好当值。木拉提顺利的见到了这位张科长。木拉提这回扮演的也是个粮食贩子。

    张科长昨天成功购买了两百袋面粉,受到了后勤部长官的夸奖,现在正是春风得意心情爽的时候。听说眼前这位又是个粮食商人顿时大喜,三言两语问明白来意之后,拉着木拉提直接去了得丰楼。买卖成不成,先吃了再说。

    要了酒菜之后,两人先干三杯。吃了几口菜,张公瑾就问这所谓的粮商,你有多少粮食,价钱怎么说?谈买卖嘛,不就是这么回事儿。

    木拉提拿着筷子脸色平静的看着张公瑾,“张科长,粮食的事儿你可以放心,我这批面粉都是今年的新粮,价钱方面当然也要高于市价了。”

    “哦,有多高?”张公瑾不惊反喜。价钱高他不怕,就怕没粮。只要粮食质量好,价钱高一点算啥?当然,要是能掏低价买好粮自然更好了。

    “这个嘛,张科长最好还是亲自去看看粮食的好,省得我口说无凭。咱们见了东西再谈价钱,岂不是更公平合理嘛。”

    “好哇!”张公瑾对这个建议简直太满意了。起身就要走,这才发现满桌的酒菜还没怎么动呢。

    等吃饱了喝足了,几个人离开了得丰楼,木拉提带着张公瑾就往县城外头走。张科长还纳闷呢,不是看粮食嘛,出城干什么?

    “我的新粮在城外头呢。不怕您笑话,我也害怕价钱谈不拢,我的粮食就来得去不得了。”

    县城是第三军的指挥部驻地。第三军又缺粮,粮食一旦进了城,价钱谈拢了还好说,万一谈不拢说不定直接就被军队征用了呢!这年月,军队说征用什么东西,普通老百姓谁敢反抗?木拉提虽然是编的瞎话,却也说明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张公瑾身为后勤部军官,当然知道现在军队是个什么样,见人家说的有道理当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出城就出城吧,不就多走两步路嘛,那能费多大事儿?他唯一有点后悔的是没骑匹马出来,要不然也不用走这么远的路了。

    出了县城一直往前,几个人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张公瑾就有点起疑了,“穆先生,你的粮食到底在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