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方面来看,徐远明当时在开会时的承诺,也不全是为了清房而忽悠人。
这对萧正阳和助理办的人来说,其实是个好事,他们可以借此机会,搞好和这些老干部的关系,反过来也对他们的清房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只是,在报发票的时候,萧正阳和刘三江之间又起了一点冲突。
徐远明是管后勤的副旅长,在经费方面,只要是他同意的事情,萧正阳自然可以带着助理办的人放心地去干就行,然后干了多少活,花了多少钱,拿着发票去找他签字报销,这事就算了结了。
报销这个钱,没有问题,但是在程序上来说,亲自去找徐远明签字的人,不是萧正阳,而是刘三江。
旅机关在青源市,一营在东港市,营里包括各个连队要报账,都要派司务长到旅部去,一般情况下,每个月去报一次账,包括官兵的工资,营连的经费,以及平时开支的一些发票,都是这个时候一起找旅里的各个科室领导和旅首长签字报销,然后把经费请领回来。
刘三江作为一营营部的司务长,他就是干这个活的。
相比于营连主官,其实营连司务长和机关领导接触的机会,要更多一些。
就拿萧正阳来说,他和后勤部一些科长,以及副部长、部长之间的熟悉程度,包括和分管后勤的副旅长徐远明之间的熟悉程度,就比不过刘三江和他们的熟悉程度。
虽然说,熟悉只是一方面,级别和岗位在领导的眼中同样也是考量因素,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报账的过程中,刘三江就能直接跟后勤部的领导和徐远明说上话,萧正阳就不行。
从萧正阳到了助理办之后,按照谢正林的要求,但凡是助理办干的活,经手的发票,都要萧正阳签完字了再找他签字,才能拿到刘三江那里去,然后等着刘三江去旅里报账的时候统一报销。
而王小勇等人,刚开始虽然对此有所不满,但是经历了郑乾给萧正阳带了一套茶具的事情,和这次清房的事情之后,他们至少在表面上,没有再对此提出任何异议。
反倒是到了刘三江那里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
上次萧正阳拿了几十块钱的发票过去,他就说过要让萧正阳找胡星宇再签个字之后才可以,萧正阳没答应他,而是直接把发票放在了他那里,最近这段时间,活干得多了,发票更多了,刘三江却没有多说什么。
萧正阳还以为,刘三江转了性子,不再跟他过不去了呢,谁知道,到了八月底,刘三江去旅里报完账回来之后,却拿着一叠发票找到了谢正林,说这些都是不合规的发票,领导不给签字,需要重新开具,等到下次去报账的时候,重新上报才行。
这些发票,自然都是萧正阳经手的,然后他签了字,谢正林也签了字的。
萧正阳这个时候才明白,刘三江不是不找他麻烦了,而是把麻烦攒大了才过来找他。
第97章 自掏腰包()
从排长到参谋,再到副连长,再到指导员,萧正阳一步一步走过来,签过的发票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亲自去买东西开发票的机会,却不是很多。
这段时间在助理办买的东西,开的发票,包括为公寓房的那些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所开的发票,超过他这几年开过的发票总和了。
后勤部门就是和财物打交道,这是正常的,但是和萧正阳以前的工作性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他对于这个东西,并不是十分熟悉。
他当副连长的时候,签的发票比较多,不符合标准的发票很少,即便开的发票有问题了,也是司务长回头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只负责审核签字,确认发票上开的东西确实是买回来了。
现在,刘三江回来说,这些发票有问题,让他重新去弄,他还真的没有什么路子去弄发票。
从他多年的经验来说,这些发票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刘三江去报了一次账,这些发票却没有通过后勤部门的审核,被打回来了,他也表示质疑,可是刘三江说,现在财务有新规定,也比以前管的更严格了,发票都有统一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领导就是不给签字,不给签字就是报销不了。
买东西,开发票,票是五金店或者建材店开的,又不是萧正阳自己开的,现在发票有问题,让他重新去开,人家能给他开吗?
谢正林对这个事情,比萧正阳要清醒一些,在办公室里,当着刘三江和萧正阳的面,他就跟刘三江说了,说司务长你想想办法,把这些发票重新弄一下就行了。
可是刘三江很委屈地回道:“营长啊,你交代的事情,我肯定全力去办,但是,你让我重新弄这些发票,你这不是难为我吗?东西都不是我买的,我上哪去弄发票啊?”
话说到这里,谢正林也没法再逼迫刘三江了,人家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东西是萧正阳带着助理办的人去买的,现在要重新弄发票,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可是话说回来,谢正林和萧正阳都知道,刘三江干了这么多年司务长了,他如果想弄的话,一定是能弄到的,只不过,这话不太好明说。
作为领导,谢正林可以对刘三江做的有些擦边但是不过火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他不能直接指示刘三江去做一些违规的事情。
买东西时开的发票不符合标准,再重新去开发票,就是不买人家商店的东西,只让人帮着开发票,这事如果让萧正阳去办,就叫重开发票,如果让刘三江去办,就是开假发票。
刘三江不愿意去,从工作的角度来讲,是正常的,从某些方面来讲,又是不正常的。
你说他干了这么多年司务长,和地方各种商店接触这么多,关系这么熟,他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吗?
他不是解决不了,他就是想给萧正阳找点麻烦。
萧正阳自己去重开发票行不行?
行,也不行。
买东西是他亲自经手买的,发票开的不合标准,没法报销,他当然可以去重新找人家开,但是,如果人家就是不给开,人家店里只有这种发票,没有别的发票,而且,以前这么开都是好用的,他也没有办法。
毕竟,人家的发票都是有数的,重新给他开,是要扣税的。
萧正阳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他以前没有找人单独给他开过发票,但是他也知道这里面的一些规矩。
所以,如果刘三江能利用他和这些商店的关系,解决这些发票的问题,那是最方便不过了,如果刘三江死活就说弄不了,他也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自己能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自己把税钱给人家交上,让人家重新给他开出来符合标准的发票。
要不然还能怎么弄?
他如果不想自己掏这个税钱,他就得让人家重新开发票的时候,把税钱加到原来的费用里面去,这就真的属于弄虚作假了。
这种事可不可以做?
按说应该可以做,因为这个钱确实是花出去了,只不过第一次的票额里,已经包含税钱了,这一次又花了一次税钱而已。
可萧正阳不想这么做。
弄虚作假就是弄虚作假,就算是合理的弄虚作假,也是假的。
助理办的几个人和刘三江,之所以和胡星宇走得近,与谢正林貌合神离,就是因为这几个伙计和胡星宇之间有很多这个方面的问题。
萧正阳如果现在要支持谢正林拿回他应有的管理权,就不能在这个方面犯一丝错误,否则的话,一旦发生了什么事,谢正林要跟胡星宇摊牌的时候,人家就有可能说,你们自己也这么干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这么干?
说白了,到那个时候,这就是无法说清楚的把柄。
如果谢正林豁出去了,就是要跟胡星宇较个真,他就得把自己拖进去,也得把萧正阳拖进去。
萧正阳相信,刘三江拿这个事来找麻烦,一定是想到了这一点,或者说,他是受人指使,才故意这么做的。
还是那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放心之心不可无,萧正阳谨慎惯了,他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
谢正林最后没有强迫刘三江去做这个事情,萧正阳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行,我去想想办法,重新弄一下吧。
说句话很简单,做这个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萧正阳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就出了营门,奔着以前买过东西的商店去了。
商店的老板见到他,都挺客气的,毕竟这段时间在他们那里买了不少东西,但是让他们帮着重新开发票的时候,果然如萧正阳之前想象的那样,他们要求额外给他们掏税钱了。
萧正阳如果硬气一点,耍点流氓,说你要不给我开,我以后再也不到你这里买东西了之类的话,或许能让对方让让步,直接就给他重新把发票开了,但是他没那么做,而是自己把税钱垫上了,然后拿到了新开的发票。
当然,也有好说话的,没要税钱,就把发票给他重新开了,这些都是数额不大,本来就没几个钱的商店。
把所有的发票都换完,萧正阳算了算,自己掏了有四五百块钱出去。
他回头重新找谢正林签字的时候,完全没有提他自掏腰包垫上税钱的事,只说这些店主都挺好的,到那一说,人家就给重新开票了。
第98章 只能逃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的。
萧正阳之所以愿意吃这个亏,不是他钱多没地方花,而是他不愿意因为这个事,给谢正林和自己埋个雷在那里。
活一天一天的干,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转眼间,到了九月中旬。
刘永军给萧正阳打了不止一次电话,说房子的事情。
萧正阳也一次一次地向刘永军承诺,尽快把房子给他腾出来。
然而,被清房的那些人,腾房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没有全腾出来之前,分房的工作就一直没有进行下去。
有人不急,有人着急。
对于那些分数高的,知道自己可以先挑房子的,就不太着急,他们希望房子都腾出来,然后他们就可以挑选一个比较好的房子。
对于那些像萧正阳这样的,急着用房子的,就有点着急了。
即便房子还没有全部腾出来,但毕竟也是腾出来有十多套了,为什么不能紧着急用的人先分下去呢?
个人的考虑,只是个人的考虑,作为旅机关,作为统筹安排住房的后勤部门,他们想的要更多一些。
多年没有清出来的房子,好不容易清出来了,他们就希望能有一个比较稳妥的分房方案,一旦把房子分下去了之后,三五年内,甚至十年八年内,不会再出现和房子有关的纠纷。
住进去容易,腾出来难,这是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事情。
对于萧正阳这样的人来说,他只是想要套房子住,好一点差一点都无所谓,只要能住就行。
对于营房部门,对于后勤部的这些在职人员来说,这是他们的一项工作,当然是一劳永逸最好,至少在他们的任期内,不要再起纠纷。
所以,萧正阳着急归着急,负责分房的相关部门的人,却是稳如泰山,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做他们的工作。
萧正阳带着助理办的人,反复地统计申请住房的人员资料,反复上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拿到分房方案,然后一次再一次地拿到重新调整的分房方案,就是不见房子往下分。
拖到九月下旬,萧正阳都不敢接刘永军的电话了。
从八月份,他就答应刘永军,要把房子给人家腾出来了,现在到了九月下旬,都一个多月了,他还没把房子腾出来,你让他接了电话跟刘永军说什么呢?
而刘永军呢,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会给萧正阳打一次电话,问他房子的事情,有时候是白天的时候,把电话打到助理办的办公室,有时候是晚上的时候,把电话打到了萧正阳的手机上。
不管是在办公室的时候,当着王小勇等人的面,还是在家里的时候,当着方丽的面,萧正阳接到刘永军的电话,都是十分尴尬的。
房子是人家的,现在人家要用,你必须得把房子还给人家,可是你有没有地方住,又没法立刻腾出房子来。
除了象孙子一样,一味地跟人家说客气话,说好听的话,还能做什么?
萧正阳实在不明白,刘永军这段时间为什么就这么着急问他要房子,但是,这么一来二去,反倒把他之前无偿住刘永军的房子,所对刘永军产生的感激之情,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了。
从做人之道来讲,这是不对的。
人家借给你房子住,是帮你,是人情,人家不借给你房子住,是人家的本分。
即便刘永军要求萧正阳立刻就把房子腾出来,萧正阳其实也不能埋怨人家,而是应该记着住了人家几年房子的恩情。
可是,人非圣贤,萧正阳也是个普通人,他因为这个事情,不由自主地对刘永军产生了一丝厌恶。
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接电话说好话,向刘永军承诺,尽快搬走,后来,他就尽可能地不接电话了。
等到九月底,房子还没分,刘永军又催得紧,萧正阳就有点烦躁了。
他算了一算,今年的探亲假还没休呢,现在助理办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忙,他就去跟谢正林请假去了,要求休探亲假。
上次回家还没有多久,他现在不休假,本来也是可以的,但是,为了躲刘永军的催命电话,他觉得,最好还是休假回老家去吧。
人不在东港,就算是他愿意把房子腾出来,他也没法搬家,刘永军还催他,他就把电话关了,换个号码。
萧正阳能想到这,能这么做,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答应刘永军,要把房子腾出来,可是却始终做不到,这本来是萧正阳自己的错,怪不到刘永军头上,可是,他却忍不住自己对刘永军的怨气,琢磨出了这么一条路来。
谢正林倒是没有怎么犹豫,直接就答应了萧正阳,可以休假回去,但是,也和他讲清楚了,一旦这边有什么事情需要他,还是得马上回来。
谢正林这么要求,萧正阳完全能够理解,他做指导员的时候,就没有一个探亲假是休的完整的,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能把他提前召唤回来。
部队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是基本要求。
但是他也知道,现在自己已经不是连队主官了,只是一个助理办的助理,应该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需要把休假在家的他,提前召唤回来。
他算着呢,休个探亲假,三十多天,等他休完假了,房子怎么也该分了。
只要徐远明和谢正林当时答应他的事情能落实了,他自然就可以把刘永军的房子腾出来,交还给刘永军了。
人被逼急了,真的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这明显就是在逃避问题,就是一种他以前十分不耻的逃兵行径,可是,萧正阳最终还是做了这个选择。
他要休假,谢正林没拦他,他还要过胡星宇那一关。
连队的干部休假,包括连长在内,按照要求,都必须要政治主官上报,营里的干部休假,自然必须要经过胡星宇同意,然后再报给干部科。
萧正阳十分忐忑地去了胡星宇的办公室,他本以为,胡星宇会给他使绊子,没想到胡星宇却十分痛快地答应了,只是对待他的表情,是十分冷漠的。
萧正阳说了声感谢教导员,就出了胡星宇的办公室,他的心里,却幽幽地叹了口气,看来,胡星宇对他,还是一肚子不爽啊。
第99章 放松心情()
虽然这次休假的目的不太单纯,可这几年难得休假,也难得休个全假的萧正阳,心情还是比较不错的。
除了房子的问题,目前来看,其他方面都还算顺利。
自从出院到现在,他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跑步虽然跑不了几步,走路的话,基本上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相比较于四五月份的时候,走个一百来米就感觉小腿发酸的状态,现在真是好太多了。
按照谢振江的要求,出院三个月之后,要到医院去复查一下,他算了算,差不多也有三个月了,就趁着这个机会,去医院找了一次谢振江。
“哎呀,萧正阳,你今天怎么过来了?复查吗?”谢振江看到他,很热情地跟他打了一声招呼。
萧正阳还记得谢振江,这很正常,可作为一个医生,谢正林治疗过的病人,就像商场里的服务员见过的客人差不多,三个月过去了,他还清楚地记得萧正阳,倒是让萧正阳有点惊讶。
他笑了笑,道:“对啊,来复查,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谢振江很麻利地给萧正阳开了单子,给他预约了一个核磁共振的检查,然后抬头把单子递给萧正阳,问道:“最近感觉怎么样?疼还是酸?”
萧正阳道:“走路没什么感觉,跑几步就发酸。”
谢振江点了点头,道:“恩,应该是正常的,检查完了,我再看看结果吧。”
萧正阳道:“行,等检查完了,我再来找你。”
说完,他就和谢振江挥手告了别,去了核磁共振室。
做检查的人挺多的,当天已经排不上号了,他被排到了第二天的上午九点。
早一天晚一天,对萧正阳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也没说什么,就揣着单子,回到了凤西路的房子。
调到了东港,回到了一营,每天晚上都能回家,他和方丽的关系,也比以前热乎多了。
都说小别胜新婚,能增进感情,可那是小别,不是大别,如果长期分居的话,不管是哪一对夫妻,都会变得有些陌生吧?
萧正阳自己觉得,这段时间,天天都能回家和方丽团聚,二人的感情比以前好了很多。
平日里,周一到周五的时候,他都是在营里吃完饭才回来,等他吃完饭了,到了六点左右,方丽才刚刚下班回来,所以,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吃完饭在营里溜达一会,然后等到方丽坐着单位的班车快到路口了,他再出去和方丽一起去市场买菜,然后回来做饭。
方丽以前说要减肥,晚上不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