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例折算的话,他一年也能拿到将近五万块钱。
在收入数目上,和这几个留在丰安县的同学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别人是要正常上班,才能拿到这个收入,而他如果办理了病退的话,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拿到这个收入。
他也知道,一年四万多块钱的收入,在丰安县生活,可以过得比较安稳,而在东港生活的话,只能算是很一般的生活。
萧正阳之所以和大家聊到这个话题,不是为了和老同学比比谁挣得多谁挣得少,而是为了确认一下,如果办理了病退,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基本上不会改变他的生活状态,而且,他真的办理了病退之后,他还可以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额外挣得一份收入。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这些在丰安县城工作和生活的同学,老家都是本地的,父母亲人也都在本地,他们的住房问题和人际圈子,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而萧正阳只身一人在东港生活,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的置办起来。
为什么萧正阳的收入比他们要高,却不如他们过得轻松自在,这就是原因所在。
陆兵结婚之前,他的父母就给他准备好了婚房,结婚几年之后,他们自己又凑了点首付,买了二套房,现在丰安县城的房价,整体不好,付了首付之后,每个月只要还五六百块钱贷款就可以了。
袁勇现在住的房子,是他老婆家里拆迁补偿的房子,就相当于没掏钱就拿到手了。
韩震老家在农村,还有两个哥哥,以前家里的条件稍微艰苦一点,这两年有了好转,两口子都有稳定的收入,现在也已经在丰安县城买了房子了。
至于何松,他虽然没买房子,但是他父母在县城有一个小院,房子足够他们住,而且他的两个哥哥都各自成家了,他一直都和父母住在一起,根本不需要单独再买房子。
只看收入高低,不分地域,部分家庭环境,是看不出谁过的轻松谁过的辛苦的。
坦白讲,萧正阳的收入虽然比这几个同学都要高,但是目前来看,他是过得最累的一个。
别的都不算,只是房子这一项,就够萧正阳头疼的了。
和几个同学吃着喝着聊着,一眨眼的工夫,几个小时过去了,陆兵等人的老婆,看着时间不早了,就跟大家打了招呼,带着孩子先回去休息了。
萧正阳和几个老同学意犹未尽,离开了雅韵酒楼,又找了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大排档,接着喝了起来。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老同学见了老同学,一喝起来,就没个够。
袁勇对萧正阳说道:“正阳,在部队干了这么多年了,也差不多了,有机会的话,还是赶紧回来吧,你看看我们几个,每个周都能聚上一次两次,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陆兵也帮腔道:“是啊,一个人在外面晃荡,背井离乡的,有什么意思。”
萧正阳笑着摇了摇头,道:“谁不想回来啊?袁勇你也当过兵,你也知道,部队又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你看我现在,又在那边找了老婆结了婚,就算是能离开部队了,我也没法扔下老婆自己跑回来啊。”
何松道:“带着你媳妇一起回来行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萧正阳道:“早知道我老家找个媳妇了,你看我现在怎么办,媳妇是在那边找的,家里就一个独生女,我要是把他拐带回来了,我的岳父岳父还不得跟我拼命啊?”
袁勇哈哈一笑,道:“那倒也是,人家就一个闺女,你给人领走了,人家不发疯才怪呢。”
萧正阳道:“可不就是这个理嘛,不过兄弟们放心,过了今年年底,我如果办成了病退,以后也就自由了,就算不回来定居,肯定也会没事就回来溜达两圈的,到时候咱们一定要多聚聚,把这些年没喝上的酒都补回来。”
陆兵道:“那是肯定!不过,正阳,你得赶紧整个孩子了,你看看我们几个,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这还没动静呢,如果在这方面有困难的话,我们这帮兄弟都可以帮忙……”
萧正阳笑骂道:“滚蛋!这种事还有帮忙的?”
众人都哈哈大笑,说:“可以帮忙,我们不介意。”
“你们不介意我介意!”
萧正阳也笑着举起了杯子,又跟大家干了一杯。
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众人一直闹腾到凌晨,方才带着浑身的酒气,散了场。
时间这么晚了,萧正阳也就没有回家,而是跟着袁勇,去了他的家里。
袁勇的家,他不是第一次来,以前来到这里,他还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再次来到这里,他就有了很多感慨。
一百三十多平方的房子,装修的虽然普通,但是,房子像是白捡的一样,袁勇几乎没有花什么钱,就住了进来,如果自己能摊上这样的好事,那真是梦里都能笑醒了。
自己走到现在这一步,能怪谁呢?
谁也不能怪。
路是一步赶着一步走的,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眼前。
谁也没法提前跑到几年后去看看,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
如果当初就知道,自己当了兵进了部队,到现在会是这个样子,而且会生了病,骑虎难下,萧正阳绝对不会踏入部队半步。
而且,话说回来,他自己的压力,只是他自己能感觉到,在别人眼里,他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让人羡慕的。
堂堂的正连职军官,收入稳定,在沿海地级市的市区生活,不愁吃不愁穿,还在当地找了媳妇,定了居,媳妇还是独生女,说句不好听的,以后岳父岳母百年之后,他们的财产,都是自己的,根本就没有人争,也像是白捡的一样,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只有萧正阳自己知道,他目前是个什么状况,又有多少难解的疙瘩藏在心里。
同样的,他的这些老同学们,或许也有各自的难处,只是他们也没有表达出来而已。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道理,萧正阳都还是懂得的。
和老同学们的简单一聚,并没有谈及什么关键的话题,只是侃侃大山,聊聊家长里短,叙叙旧,谈谈各自的近况和这些年的一些感受感想。
但是对萧正阳来说,还是让他更多地了解到了不在部队的这些同学,过得都是什么样的生活,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要办理病退的决心。
部队里的生活,和部队外的生活,是两个天地。
这些年来,萧正阳虽然也没少了酒喝,但是,他很少像今天这样,可以放开了自己,不带任何压力地和老同学们畅饮一番,畅聊一番。
今天的酒喝得有点多,萧正阳也有了七八分的醉意,但是,他的酒量在那里,他并没有糊涂。
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都记在他的脑子里。
第二天早上,睡醒了之后,袁勇没叫其他人,单独带着萧正阳,出门找了个吃早点的小摊,两个人吃了早点,又闲聊了一会,然后袁勇带了点早餐回去,给他的老婆孩子,萧正阳也就自己走了。
袁勇也留他在这多玩一会,他说一夜没回去,父母该担心了,就没有继续逗留。
萧正阳从丰安县城回到萧集的家中,萧文光没说什么,孟云梅果然问东问西,说他怎么晚上不回来,也不知道打个电话,萧正阳才想起来,自己的手机,昨天晚上在雅韵酒楼吃饭的时候,就没有电了,后来一直也忘了充电。
有手机跟没手机一样,萧正阳在部队里也是习惯了这样,平日里在连队,手机连开都不开,只是啥时候外出了,才拿出来用一下,后来到了一营,上班的时候,也是不让用手机,天天放在家里,下班了回到家,如果不是正好手机响,平时也不会看一眼。
部队和地方,不只是生活状态不一样,有很多生活习惯,也是不一样。
即便现在手机已经普及了,可是当兵的人,还是没什么机会能用得上它。
看来,还是得慢慢适应才行啊!
第108章 无法躲避()
萧正阳又在家过了七八天,自己的几个主要亲戚家,也走了一遍。
姥爷是前两年去世的,那个时候,萧正阳正在瑶山站当指导员。
为了别的事情,他很少请假,但是为了这个事,他义无反顾地请了一个周的事假,跑了回来,即便这样,等他回来的时候,也没见到姥爷最后一面,只是参加了最后的葬礼。
比起爷爷去世的时候,他连消息都不知道,这一次能亲自看着姥爷下葬,亲自送姥爷最后一程,他的心里还是安慰了很多。
姥姥已经八十高龄了,一直住在萧正阳的二舅家里,头发花白,背也驼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也没怎么掉,走路吃饭,干些家务,包括干一些农活,都十分麻利。
三个舅妈,对姥姥算不上太好,但也没起过什么冲突,三个舅舅对老人都还算孝敬。几个表弟表妹,对待老人,也算孝敬,特别是二舅的孩子,还在上中学的阶段,手里有点闲钱,都知道给老人买点吃的用的,萧正阳更没什么话说。
长辈的事,晚辈不太好插嘴多说什么,他看到姥姥现在的生活还算过的可以,他的心里,也算是踏实了。
按照萧正阳的意思,舅舅和舅妈们做的其实并不够好,但是,他也只能偶尔跟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大姨侧面说说这个事,他没法直接去教育自己的舅舅和舅妈。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儿子成家了,基本上就各自顾着自己的生活,顾着自己的孩子,对于老人,只要不吵架不闹事不争东西,在生活上不苛刻老人,也就算说的过去了。
萧正阳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如果当初没有去当兵,去读军校,而是高中毕业了就留在农村生活,不知道会不会意识到这个事情。
方新明就从骨子里看不上农村人,他就觉得农村人的素质很低。
他虽然没有直接跟萧正阳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萧正阳从他平时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方新明的思维习惯。
其实,这个事不能这么看,不能从城市和农村这个范畴去定位人的素质高低。
往深层次里说,这只是个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区别问题。
城市里生活的人,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更善于表达亲情和感情,而农村生活的人,和没有怎么受过教育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
就比如说,父母对于自己女的爱,城市里生活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就习惯于口头表达出来,有事没事都会拉着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可是在农村,很少有人这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不表达不代表不爱,萧文光和孟云梅从来没有对着萧正阳说过“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但是,不能否认,他们是从骨子里爱着萧正阳的。
萧正阳的三个舅舅,对萧正阳的姥姥,也不习惯去表现这些形式上和口头上的亲情,但是,不代表他们就不爱自己的父母。
以萧正阳现在的思维方式,他觉得作为子女的,对待老人应该多问候多亲近多表达,所以他觉得几个舅舅在对待姥姥方面,做的还不够,但是,以农村的标准来判断,他们对待老人,都还是做的比较不错的。
而萧正阳自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却也做不到自己心目中的那种孝顺。
三十多年了,他其实也没有亲口跟萧文光和孟云梅说过一句表达爱意的话语。
不是不爱,只是习惯使然。
两个姑姑家,萧正阳也走了一遍。
大姑家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了,儿子和儿媳妇在外地打工,只是到农忙和中秋节和春节的时候才回来住几天,现在老两口在家,守着家里的房子和地,还带着孙子,生活平淡如水。
二姑家两个儿子,全都不在家,天南海北地生活着,也是一年回来个两三趟而已。
家里的生活就是这样,各忙各的,看上去好像亲情都不是很浓,实际上这就是大家都能接受,也都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
只是,萧正阳自己不太能接受自己也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他希望陪着父母,照顾父母,可是他偏偏身在部队,比这些表兄弟和表姐妹们,回家探望老人的机会更少。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像是个笑话,这个笑话就叫做:有心无力。
无心也无力,别人看着是悲哀,自己却感觉不到,所以,自己的心里不会感到难过,有心但无力,别人看着是悲哀,自己的心里,感觉更悲哀。
有孩子,孩子却不在身边,生了病卧床不起,都没有人照顾,这种事情,看上去就挺悲哀的。
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萧正阳自己,却不希望自己的家庭是这个状态。
以前父母都年轻,身体都还好,他不考虑这个问题,有情可原,现在他还不考虑这个问题,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假期过了三分之二,他还不想回东港,他不能一直在老家陪着父母,也没法把父母带到东港去一起生活,他就希望在有限的假期里,多陪父母几天。
然而,天不如人愿,方丽打电话过来了。
方丽打电话,不是她想打电话,以前萧正阳在瑶山连队的时候,也是几个月回去一趟,现在萧正阳才回老家不到一个月,她并不着急催萧正阳回去。
她之所以给萧正阳打电话,是因为刘永军的老婆,上午找到她住在凤西路的房子去了。
据方丽说,刘永军的老婆,敲开了门之后,态度不是太好,先是告诉了方丽,他是刘永军的老婆,然后说,这个房子,是分给刘永军的,以前他不着急用房子,你们住就住吧,现在他自己家都住不开了,你们还拖拖拉拉地不把房子腾出来,也太不像话了吧?
关于房子的事,关于刘永军的事,方丽并不知情,她以前只知道,这个房子是萧正阳的教导员的房子,人家借给萧正阳用了,他甚至于连刘永军长成什么样子,都不是很清楚,他更不知道最近这段时间刘永军催要房子的事情。
所以,刘永军的老婆上门这么一说,她直接就懵了,她只能说她不知情,要问萧正阳才行。
刘永军的老婆说了一通之后,也没有跟方丽过不去,只是让她通知萧正阳,尽快把房子腾出来,然后她就离开了。
然后,方丽就给萧正阳打了这个电话。
遇到困难,只是想着逃避是没有用的,这个道理萧正阳不是今天才懂,但是,这段时间他还是犯了这个错误。
他是躲开了没事了,可人家直接找方丽了,方丽就得受着人家的指指点点。
一个男人,家里有了事,自己躲开了,让自己的老婆在家扛着,这实在不像个男人的所为。
可萧正阳一时糊涂,偏偏做出了这件事情。
所以,在他接到方丽的电话之后,他立刻就准备动身赶回东港,亲自去处理这个事情。
而方丽,明显有点生气和郁闷,告诉萧正阳,说她先回她父母家去住了,等萧正阳把房子的事情处理好了,她再回来。
萧正阳当然不希望方丽这个时候回去,方丽现在回去,方新明两口子不可能不问她为什么回去,她如果据实相告,这对萧正阳来说,必定又是个麻烦事。
但是,他能拦着方丽,让方丽继续在凤西路的房子里,等着刘永军的老婆上门找她吗?
没办法,他只能跟萧文光和孟云梅告了别,说部队有些事要回去处理,他得赶紧回去了。
萧文光患了病,不告诉萧正阳,是不想让萧正阳担心,萧正阳在东港遇到了事,也不愿意告诉萧文光和孟云梅,他同样也怕老两口担心。
除了不习惯在口头上表达出来你爱我我爱你之外,农村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和城市里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毫无区别。
方新明好像并不这么认为。
第109章 转不了钱()
萧正阳要走了,他能看得出来,孟云梅有些不舍,而萧文光,嘴上一直说,要回去就赶紧回去吧,别耽误了工作,其实他的心里,也不是太舍得萧正阳走。
在家这段时间,萧文光没有提过萧正阳的病情。
当时萧正阳住院的时候,萧文光和孟云梅都去了东港,家里的商店就暂时关门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萧正阳生过病,偶尔遇到有熟人来商店里买东西,看到萧正阳回来了,会顺口问一句萧正阳,说前段时间听说你生病了,现在怎么样了?
萧正阳没来得及开口,萧文光就抢着回答人家,说一点小病,早就好了。
父亲为什么这么说,萧正阳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再遇到有别人问起这个话题,他也跟人家说,早就没事了。
萧文光在家里避讳这事,他甚至于都没有问过萧正阳的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只有孟云梅,悄悄地问过萧正阳,问他的腿现在还疼不疼了?
和外人不说,和自己的母亲可以说,萧正阳没有隐瞒孟云梅,跟她说了实情,现在的实情就是,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不影响平时的生活。
临回东港之前,他想给父母留两千块钱,不是父母缺钱,而是他的一点心意。
回来的时候,他兜里带着一千多块钱,到现在还没花完,但是也没多少了,他就去了一趟银行。
家里以前存钱的卡,在方丽那,上次萧正阳问过她,她说为了安全,放在他父母的家中去了。
萧正阳调到一营之后,又重新办了个工资卡,还办了一个同一账户的存折。
里面有这两个月的工资,除了平时的花销,还剩下了五千多块钱。
这次回来探亲之前,他取了一千五百块随身带着,里面应该还有四千块钱。
他是想着方丽平时用钱取钱的时候方便,所以平时就把卡放在方丽那里,自己用钱了就拿存折去取,这次回老家探亲,他也是带着存折回来的。
只是他没想到,到了银行之后,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他的存折在异地取不了钱。
萧正阳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他还真的不知道,用存折取钱还有这种限制,他一直以为,存折和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