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王永安给袁世凯发电报,说自己平定安庆之乱,江北军伤亡惨重无力过江支援南京张勋部,只希望张勋能够英勇奋战,并恭祝张勋旗开得胜,同时希望朝廷能够及时支援枪支弹药云云。
袁世凯收到电报,勃然大怒,许久之后才冷笑不已,道:“这小狐狸崽子,现在是在将我的军啊。”
段祺瑞立即说道:“此人占据两淮江北,日后必然是总理大人之心腹大患。”
徐世昌打哈哈道:“未必未必,此人狡诈,但越是狡诈的人,反而越没胆子,对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所以这小诸葛反而不会成事。”
“不得不防,此人宛如毒蛇,一招致命啊。”段祺瑞道,他是打定主意与王永安作对下去了,以前王永安还是袁世凯的女婿,如今拒绝担任袁世凯的枢密使,已然得罪了袁世凯,成为北洋系的心腹大患,他作为北洋系参谋系的领袖,自然要对王永安落井下石。
众人不禁看向袁世凯,均不知袁世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许久之后,袁世凯忽然笑道:“他在江北也好,我们有时间先把武昌和川省的革命党消灭,我们在北方占据天时地利之便,待以时日我等必定一下儿定叛军。”
众人顿时大惊,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北洋军已经暗暗将江北军当做对手了。段祺瑞顿时心中大喜,双手握紧拳头,表态道:“陆军部定然制定好一切作战计划,总理大人,需不需要将东北的陆军调出来?”
“调出来,但要先对付武昌。”袁世凯道。
而身在南京的张勋得了王永安的回电之后,气得直接晕了过去,被人按了半天人中才醒了过来,醒来之后跳起来大骂道:“狗娘养的王永安!你这小人!因为当年我和他的矛盾,现在想要落井下石啊,完全不顾我的女儿了吗?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小人!”他气呼呼地来回踱步走来走去,双眼气得通红,身边的人不敢说话。
“大帅,现在怎么办?”最后还是幕僚赵木村问。
张勋长呼一口气冷静了一下,这才想了想,忽然一拍手说:“你们怎么看这南京之战?”
手下人低下头去,愤愤不敢说话,赵木村也不敢说话,大家心知肚明,随着城外革命党越来越多,尤其是孙逸仙从美国归国抵达南京,黄兴从武昌来到南京,全国革命青年和革命军队几乎全都汇聚于南京城下,守城的除了江南巡防营外也只有八旗兵了,甚至许多八旗兵都逃过江北去了,没有人有信心守得住南京啊。
张勋见状,苦笑不已,道:“依我看,南京未必守得住,但守不住也得守!因为你我都是大清的将军,哪有军人临阵脱逃的道理!”众人见他义正言辞,想劝的话也说不出口了,纷纷低下头去,却没想到张勋说道:“不过你们要是有家属留在南京,还是及早送到江北去吧,我们若是战死那是为国,他们都是老幼病残,不必如此。木村啊,你亲自将我家中老小送到江北去,好生安置。”
“送到江北何处?”赵木村忙问。
张勋想了想,道:“扬州,就送到王永安家里,让他看着办。他娘的,他可是和我闺女有一纸婚约,如今坑他老丈人,我就要让他在全天下面前丢脸!”
张勋对清廷的愚忠,让他很难像其他人一样放弃南京城,实际上城内的不少官员甚至旗人都已经看清了朝廷——主要是袁世凯的意思,放弃南京,故而纷纷离开南京。但是张勋却郁闷脑袋一样,固守南京,指望着朝廷大军南下。
看着这也只能是张勋的一厢情愿了,毕竟连他的准女婿江北护军使王永安都不愿意援救,更何况别人了,但袁世凯则是有心无力,一方面他要支援冯国璋攻克武昌,一方面要防备江北军北上突然作乱,但突然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所有计划都落了空,从东北南下的北洋新军第二十镇抵达滦州之后,通电全国表示兵谏,与此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发动武装起义,宣布山西光复。
滦州兵谏的发起者是北洋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和第十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此三人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有士官三杰之称,并且均秘密加入同盟会,但是因为同盟会内部复杂且斗争许久,此三人渐渐与同盟会失去联系,但三人对满清心怀不满,立志推翻满清帝国。
武昌革命之后,袁世凯复出,先是猛打了一顿革命党,攻克汉阳与汉口,后止步与武昌,回到朝廷将摄政王载沣赶出朝廷,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总理大臣。如今袁世凯下令各部南下支援武昌一鼓作气攻克武昌,岂料到此时张绍曾背后捅了袁世凯一刀。
张绍曾下令北洋新军第二十镇两万士兵停止南下并屯兵滦州,通电令朝廷废除帝制,寻求共和。尽管张绍曾没有直接宣布起义,但这个逼宫兵谏的通电还是让天下哗然,滦州与京师相距不过两百多公里,一旦张绍曾全力攻打京师,七日之内即可抵达京师,袁世凯看着近在咫尺的数万造反人马,吓得冷汗都出来了,哪里还有心思算计王永安。
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袁世凯立即想尽办法安抚张绍曾,甚至给王永安发了一封安抚电报,避免王永安北上与张绍曾这个疯子一起南北夹击京师。
第三百六十九章 成了香饽饽()
相对于袁世凯的恐惧,北方革命党兴高采烈起来,京津直革命党人派陈之骥、王保真等人前往滦州,敦促张绍曾高举义旗,直捣京师;东北地区革命党也派遣商震、李德湖等代表前往滦州游说策动兵乱,力劝张绍曾扫除满清,光复汉室,组织共和,建立民国。
直隶咨议局(直隶省会为津门)立即召开直隶省议会,派遣孙洪伊秘密告知张绍曾,说:“若二十镇宣布起义,津门即可组织成立直隶军政府,为将军筹备军饷,按时供应。”甚至直隶咨议局已经暗中与天津的各国领事商议,如果张绍曾起义,天津将成为北方反清的大本营,介时保证各国安全与利益。
与此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宣布起义,朝廷派遣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领第十二协前往山西平叛,袁世凯任命吴禄贞担任山西巡抚,试图通过收买吴禄贞来控制山西。然而袁世凯千防万防,没想到手持重兵的吴禄贞与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以及驻扎在奉天北大营执掌第二混成协的蓝天蔚私下达成一致反清决定,立志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吴禄贞急速带领第十二协抵达石家庄后,忽然宣布通电支持张绍曾,要求共和,甚至比张绍曾还要激进地提出清帝退位的要求。张绍曾与山西革命军领袖阎锡山在娘子关会晤,决定组建燕晋联军向京师逼宫。
蓝天蔚也趁机在奉天提出支持张绍曾与吴禄贞的决定,率众举起革命大旗,高呼共和万岁,并宣布成立关外军政府,自任关外军政府大都督,并开始策划驱逐东北总督赵尔巽。
北方革命烈火一下子燃烧起来,差点把袁世凯烧的上火晕过去,更让袁世凯着急的是,赵秉均向他报告,张绍曾密电王永安,希望王永安能够高举义旗,与张吴蓝阎的北方革命大军一道革命,江北由北向南,双方南北同时向京师发起总攻。
“这……这……这……”袁世凯只感觉到头皮发麻,他自然非常担心江北军,毕竟江北军尽管手下军队全都是新编旅,可是江北军的新编旅和北洋军的旅不同,北洋军主力镇一镇不过一万两千人,一个主力旅才五千人,而江北军因为受制于朝廷的制约,施行的是三三制,一个旅一万三千人,比北洋军主力镇的人数还多。如今江北军号称江北九旅,再加上警察部队以及江北地方团练,总人数至少有十五万,如果他们参加了革命党,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怎么办?陆军部,有什么办法没有?”袁世凯焦急地大喊道,本以为全国掌控在自己手中,北方革命燃烧起来之后,袁世凯陡然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当然,这并不足以让他丧失理智,毕竟比起现在来说,最艰难的“足疾”日子早就过去了。
徐世昌、段祺瑞、张一麐、杨度、王士珍、赵秉均、严修、杨士琦、沈家本、张謇等人面面相觑,纷纷低下头去不敢看袁世凯,他们也头疼不已,唯有海军部长萨镇冰老神自在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当人,海军部方面在此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张謇张大人,你当初不是信誓旦旦地保证,王永安会北上接受枢密使吗?”袁世凯叫道。
张謇苦笑着摇了摇头,心说自己也被王永安给涮了,怎么回答袁世凯,自己这张老脸往哪放啊。
袁世凯知道责问他也无济于事,自己的这位女婿不按常理出牌,当年还是诸葛亮,如今成了司马懿了,早知如此当真不该让他掌握军权。他忽然一拍桌子,道:“段总长,吴禄贞是怎么回事?第六镇第十二协可是你的老部队,怎么也让他带着反叛了?”
段祺瑞立即说道:“属下必定会处理好此事,第六镇除了吴禄贞,上上下下都是我们北洋的人,我想没有人会支持他。”
“好,此事交给你处理,但张绍曾呢?蓝天蔚呢?阎锡山呢?”袁世凯连环炮似的发问道。
王士珍见状笑道:“蓝天蔚在东北作乱怕是找错了地方,东北乃满清故里,在东北发动反清不得人心,驱逐蓝天蔚,可完全交给赵尔巽即可。我听说奉天就有一位叫做张作霖的军官,所部奉天巡防营忠于赵尔巽,可以平定蓝天蔚。”
“给赵尔巽发电,让他着手处理。”袁世凯道。
王士珍又道:“至于那张绍曾嘛,就有一些复杂,属下建议分化他的手下,张绍曾此人性格强硬,喜欢搞一言堂,当初在东北练兵的时候,便独断钻性,或许我们可以分化他手下。另外我听说张绍曾练兵不怕得罪人,各军官多亏有第二十镇都统潘榘楹从中协调,才安抚了士兵军官的情绪,如果我们拉拢潘榘楹,您看是不是……”
袁世凯大喜,道:“好,此事交给你了,聘卿。”袁世凯高兴地说道:“只要张吴蓝三人平定,阎锡山等搓饵小丑无足为虑。”他随后看向众人,道:“但江北军将如何对待?”
得,一提到江北军,众人的脑袋有低下去了,与北方革命军不同的是,江北军尽管属于北洋军分支,但江北军却有自己的独特成长经历与体系,甚至袁世凯也插手不了江北军的内部安排,因为江北军的财政与后勤补给并不依靠京师的陆军部来拨款,人家自己的钱就足够养得起十五万大军。
张謇见大家默不作声,作为江蘇人,他只能站起来苦笑着说:“看来还得需要我前去扬州,再会一会王靖云了。”
袁世凯忽然说道:“告诉他,陆军部给他四个镇的编制,让他安心守好江北,既然他这么愿意守住江北的话。”
“四个镇!”众人吃惊不已,如果四个镇的编制发下去,按照江北佬的作风,估计要扩充军队到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人了,众人连忙劝阻,袁世凯反倒笑道:“我可以给他更多的编制,就怕他不要,如果他愿意镇守江北,那就让他一直在那就好了,我不去动他,他也不要乱打主意。这个小诸葛啊,谁知道他的心思怎么样呢。”
成了袁世凯心头之刺的王永安,在接到张绍曾的电报之后,也紧锁眉头,挠着头说道:“我和这张大炮一无交情,二无情谊,他这是疯了吗?”
第三百七十章 南北革命党各怀鬼胎()
在张绍曾看来,王永安这个年轻人应该非常厌恶满清,毕竟王永安家人都是满清害死,他与满清政府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王永安虽然接到了袁世凯和孙逸仙的电报,但他心中也迅速计算起来得失,是率军北上直取京师还是率军返回扬州!
如果率军北上,则袁世凯必败无疑,可袁世凯一败,自己会得到什么呢?彼时南北双方全都是革命党,介时一旦革命党站稳脚跟,再对自己南北夹击,自己又何尝不是第二个袁世凯。且如此一来,历史大变,王永安提前改变了中国历史,但是却让天下提前陷入混战,毕竟现今中国,没有了袁世凯,将会多出十几个袁世凯,到那时候自己也控制不了局面,而随之而来的一战黄金发展时期也会被混战所耽误。
北洋固然有他的不足之处,可是让一群在日本天天只会闹革命反政府的人来领导中国,恐怕中国真的会四分五裂。袁世凯提出的清禅让民国,让民国继承了大清帝国一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如果一群愤青上台,提出什么十八省,提出什么排满反清,提出什么大汉民族主义,别说后世的雄鸡中国了,就算是十八行省估计也得让人割了去。
而在记忆之中,王永安隐约记得北方的革命全部被袁世凯轻松瓦解,什么陆军士官三杰,死的死流放的流放逃走的逃走,逃走的人去了南方,遭到了南方革命党的一致排挤和敌视,最终郁郁寡欢而终。这说明比起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矛盾,革命党之间内部矛盾更甚,甚至党内斗争不死不休。
跟这群人做战友,除非自己是疯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袁世凯),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革命党)。想到这里,王永安毅然决然地给张绍曾回电,说:“公断然不可鲁莽行事,国家未来何必只有一条路,吾等当寻求各种方式为民族复兴竭尽全力,非兵谏一条。且袁公乃吾岳父兼恩公,若将军执意南下,吾当率军敌之,万望镇静。”
总参谋长冯衡等人也支持王永安的决定,毕竟他们与革命党还真不是一条路子,且南京方面派人来,向王永安提出条件,如果江北军不南下不北上,则孙逸仙等人保证王永安的生意在南方各省畅通无阻。
不南下有道理,但是不让王永安北上,却让王永安自己也摸不着头脑,难道孙逸仙等人不支持张绍曾?王永安连忙叫来冯衡、方咸五、魏文康、李耀等人,对孙逸仙的代表提出不让他们北上进行分析。
大家也对此一头雾水,好像南北革命党在推翻满清的目标上没有产生过分歧,为什么现在却坑对手。
倒是魏文康分析说:“也许是南京方面摄于袁世凯的势力,认为即便我们与张绍曾一道反袁反朝廷,也不会推翻袁世凯,而如果我们失败了,袁世凯吞并了我们,则会一统长江以北,介时大军南下报复南京,南方革命党必败无疑。如果我们挡在他们与北洋之间,变成一种缓冲势力,对南方革命党好处更多。”
“我们倒是成为了挡箭牌了。”方咸五在一旁插话道,“袁世凯若是假道灭虢,则会逼得我们与南方联手。”
“这算盘打得很精明,却也很愚蠢。”王永安道,“说到底,南方革命党还是胆子太小,觉得推翻满清未必会成功啊。”
魏文康冷笑道:“南方革命党何其多,党派、派系、乡党复杂至极,他孙逸仙能控制多少人,只怕是一旦有人见到袁世凯势大,反而投向袁世凯,对孙领袖背后捅刀子咯。孙逸仙好不容易得到如今的革命胜果,他若是不保护好现在的革命果实,恐怕又会逃出海外,努力数年,甚至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革命胜利了。”
“有道理。”众人不禁赞同道。
王永安知道孙先生是一个为了目标能够舍弃一切的人,甚至为了得到国人的支持,持有美国护照的孙先生抛弃了两个日本妻子与情人大月薰和浅田春,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要了。他当然对南京方面做出的抛弃北方革命党的决定不满,这个决定应该不是孙逸仙一个人能够做出的,而是由诸多南方革命党领袖共同决定。王永安认为他们目光短浅,革命尚未成功,便先想到了如何排挤北方革命党,拉着北方革命党的后腿,万勿让他们成为国家领袖——尤其是对性格有一些强硬的张大炮张绍曾。
南方革命党居然认为如果让张绍曾带兵进了北京,将来共和国领袖便成了这位向来说一不二的张绍曾了,而共和国便成了北方人的天下,因此他们居然做出了恳请王永安万勿派军队北上的请求。
自然,直隶等北方革命党极力支持张绍曾等大军攻打京师,恐怕目的也在于推翻满清的同时未来能够执掌中国,力压南方革命党吧。
“这群人啊,治国无方,乱国有术,难怪站着天时地利人和,民党也成为不了执政中国的党派,没有大局观,只懂得内斗。”王永安不吝一笑,继续向东行军抵达滁州,从南京方面再来一个使者,竟然是陈其美的侄子陈祖焘(即陈果夫,陈祖焘,字果夫)。
陈祖焘今年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但武昌起义发生之后,陈祖焘毅然中断学业赶赴武昌支援革命,而后上嗨光复,陈其美急需军事人才以压制陶成章的光复会势力,便将自己年仅二十岁的侄子从武汉叫回到上嗨。彼时各方支援南京之战,陈其美一方面为了排除异己,一方面为了支援革命,便将武装商团与光复军派遣到南京支援战斗,上嗨最终被陈其美掌控在手中,成为了他私人地盘。
为了表现对革命支持,陈其美让自己的侄子陈祖焘担任上嗨联络官,陈祖焘随后被孙逸仙委任为黄兴的副官,协助黄兴传递情报军令。在第一次派遣人员前往江北联络王永安之后,随后又得知陈其美与王永安关系非比寻常,便派遣陈祖焘来到江北,抵达滁州之后遇到王永安大军。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大侄子是陈果夫()
津浦铁路重要枢纽滁州,不过与浦口相距四十五公里,如果此时王永安突然不宣而战直接率军南下抵浦口,过江支援南京张勋,则南京之战结果难以预料。孙逸仙现在没有任何地盘和军队,南京就成为了他最大的依仗,尽管王永安承诺不支持张勋,但孙逸仙内心依旧战战兢兢,对黄兴说:“我这个结拜兄弟啊,内心复杂至极,谁也想不到他会怎么想,更想不到他下一步会做什么。”
陈祖焘抵达滁州之后,立即笑着对王永安称呼为阿叔,尽管王永安只比陈祖焘只大了四岁,但他辈分高,陈祖焘叫一声阿叔并不过分。王永安猜测陈祖焘此次来江北的目的,无非是希望看在陈其美的面子上让王永安信守承诺,尽管王永安强行拉着孙逸仙拜把子,可是他们两人的交情还真的没有陈其美与王永安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