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将这三条建议写在条子上,随后交给随身的袁府家丁,让那家丁交给大管家袁乃宽。袁乃宽不敢小看,连忙递交给了袁世凯观看,袁世凯仔细斟酌了一下,说:“既然所住之处不合适,便让小六去梅园吧。”这梅园是袁克文居住的园子,不过袁克文此时正在京师胡混,不愿意回到豫省农村来过安静日子,梅园闲着也是闲着,袁念祯一行人便搬了进来。

    由于梅园全天都有阳光照射,屋子里温度却暖了许多,正值初夏时节,天气说冷不冷说暖不暖,住在梅园之后,袁念祯的身体仿佛好了许多,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王永安随即又让人将窗纸换成白纱,如此一来即透风,又不怕蚊虫飞进来,袁念祯尝试住了一宿,顿时喜欢上了白纱窗子。一有一次,袁念祯的姐姐袁叔祯(即后世写《我的父亲袁世凯》的作者,也是拆穿袁克定假造《顺天时报》造势称帝的人)来看她,见到梅园通亮,苏州白纱做窗纸,大感兴趣,便也效仿做来。几天之后,袁家上下居然都换了纱布做窗纸,在这夏季的夜里,的确凉爽多了。

    王永安按照后世的秘方,写了一个方子,分别抓药煎熬,让人送给袁念祯来吃药。袁念祯吃了一口,立即皱眉道:“奇苦无比,难以下咽,你让人带给王靖云尝一尝。”下人将药端给王永安,苦笑着说:“四公子,六姑娘不肯喝,你想个办法吧。”

    王永安脑筋一转,抚掌大笑道:“我有办法了,你告诉她,我过一会儿给她将一个故事,看她听不听,名字叫做《还珠格格》。”后世的还珠格格其实并不像大家吐槽那样不堪,只是狗尾续貂和重播率让人看到最后都看吐了,而当年还珠格格初播的时候,全中国几乎家家户户晚上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小燕子和紫薇格格如何逃过皇后和容嬷嬷的毒手。

    那袁念祯果然被吸引过来,身体虽然娇弱,但仪态却大大方方走走出来,坐在一旁,轻声问道:“四公子还会讲故事?”

    “对,小可口才虽然不佳,但是平生只有两个特长,”王永安大言不惭地说道,“那便是口才和下棋!不是我说吹嘘自己,论口才,我不能说全国第一,却也是出类拔萃,论棋艺嘛……姑娘可以问一问我的手下,自幼学棋也打我不过,当真惭愧,惭愧,毕竟棋艺有天赋之论。恰如一名歌者,非要让他跳舞,确实不行的。”

    “是五子棋么?”袁念祯捂着嘴讽笑说。

    王永安瞪大眼睛,道:“六姑娘也知道我棋声在外?”

    袁念祯想笑不敢笑,掩着嘴说:“四公子还是讲故事吧,说不定你讲故事还不讨厌。”

    “哦,好吧,我便讲个你听一听这还珠格格……诶,我反应过来了,你的意思是我下棋讨人厌是吧?”王永安顿时一脸委屈地说:“他们一个个都诋毁我得很,嫉妒我得很呢,六姑娘万万不可道听途说。”

    “对对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所以我便来听故事咯。”袁念祯心说你的脸皮还真是厚,不过人却有趣多了,平日里家里人关系虽然不差,却也来往不多,因为自己得了肺痨,更是没有人过来,而王永安在此,倒是让袁念祯心情好了一些。

    随后王永安便开始讲起来还珠格格,从那第一回阴差阳错讲起,王永安呛了呛嗓子,侃侃讲道:“话说乾隆爷二十五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实属我大清国佼佼者,后人仰望所不及也。不过,六姑娘可曾知晓,在BJ有一座公主坟?”

第四十四章 务实的冯衡和不务实的李云龙() 
公主坟是京师城外一处荒地,不甚显著,却因为两个原因被人熟悉,第一是因为许多死人会被拉到公主坟周围草草埋葬,二是一些盗墓的古董贩子经常出没,因此倒也是一处奇景。

    “自然知道。”袁念祯也曾去过BJ住在那里两年,听说过那里。

    王永安便道:“这位公主坟里葬的公主,便是乾隆爷错认的一名汉人义女,因为是汉人,又是义女,死后便不能入驻王陵,便葬在了那里,就是现在的公主坟。而我要讲得故事,便由这个民间公主说起。不过说起民间公主,却又不得不提到乾隆爷六下江南的故事,当初下江南时,乾隆爷微服私访,在济南府大明湖畔遇到一位温柔典雅、楚楚可人的女子,名曰夏雨荷。”随后王永安便按照时间顺序继续讲,一直讲到紫薇混入梁大人的婚宴中陈情,而此时女飞贼小燕子被人发现,迫不得已施展轻功,在满婚宴上飞来飞去。其后梁大人全城通缉女飞贼,却不想紫薇主仆却在一处竹筐里遇到了女飞贼小燕子——说到这儿,王永安忽然不说了。

    六姑娘袁念祯正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故事戛然而止,王永安不讲了,气得跺脚道:“快说,快说,后来如何,后来怎样了?”

    王永安笑道:“小姐若是喝了汤药,我便讲下去。”

    袁念祯虽然不愿意喝那恶苦的汤药,可是难得有人给自己讲故事,还是这么生动的故事,便忍着厌恶一口将那汤药喝光。

    王永安立即竖起大拇指道:“佩服佩服,小姐能够一饮而尽,说明小姐毅力顽强。我也尝过这药,若是让我喝下去,我宁可找棵歪脖树自杀。”

    袁念祯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嗔道:“好哇,你是故意的?”

    王永安忙道:“却也不是故意,只是我知道那药性极苦,好了,我们不讨论药的问题,继续讲还珠格格吧。”

    这一个下午的时间,王永安便一直在讲还珠格格,当年他可是被迫看了多少遍啊,其中的情节早就熟悉于心了,别说让他讲出来,便是让他做导演拍出来,他都知道分镜头该怎么布置——当然,只是他自以为自己会拍摄而已。

    随后几日,王永安便用这个故事来吊足胃口,袁念祯迫不得已不得不喝下那秘方苦药,不过随着王永安的几方药剂下来,又日日陪着她讲故事,袁念祯身体渐渐好转起来。又过几日,姜登选找到王永安,询问何时回去,王永安有心不让他离开,却见他已经有了离去的心,只好叹了口气,说:“我与超六兄一见如故,却不想就此离别,实在难过得很。不过既然超六兄既然已有主意,我却不能阻挡,只盼望你这一去前程似锦顺顺利利。”

    “多谢靖云良言。”姜登选拱手道。

    王永安放姜登选带着两名士兵返回扬州,待报道之后立即前往奉天追随朱庆澜而去,而代替姜登选带队的军官,便是他的同学冯衡。

    这冯衡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名号,是因为此人虽然成绩第一,但并非官派留洋军校生,很多人担心这种自费军校生心中偏向革命党,随即也将他排挤在权力之外。而冯衡本身出身富庶家庭,不缺吃穿,经过同时排挤和打击之后心灰意冷。只是没想到在他准备脱了军装做一富家翁之际,忽然接到了姜登选的邀请函,说新军二十四混成旅缺一名军官,思考一夜之后,决定再试一试。

    冯衡来到扬州后,被王永泰派遣负责训练新兵,冯衡尽职尽责,很是让王永泰满意。不多久,姜登选返回,王永拍遂派遣冯衡接替姜登选的职务,赶赴豫省(在起点豫省这个地名不能打出来)彰德县保护王永安安全。

    而另外一位李云龙却拒绝了王永安的招揽,他身为HN新军筹备处担任处长,按照级别与标统同级,岂能“自甘堕落”来王永泰部队。李云龙的做法未免有一些偏颇了,仅仅是因为级别的原因,便不愿来到军队,而是依旧在那级别较高的文职位置,整日自怜自哀才华被埋没。

    务实的冯衡意识到王永安想要招揽人才,便又修书一封写信给当初在东洋陆军士官学校的学长,扬州人方咸五。此人归国之后,在镇江水师营里担任文员,也许是能力问题,也许是际遇问题,同样郁郁不得志。两人既是苏省同乡,又都是仕途不顺,日常经常来往书信,便希望方咸五能够一道和他公事。当然,更重要的是,方咸五乃扬州本地人,如是他回来,离家更近了。

    刘通得了李云龙拒绝的电报,很是失落,他以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前往HN才导致李云龙不来,于是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前往镇江请那方咸五,便不再跟冯衡一起去豫省了。

    这几日王永安日夜讲故事,《还珠格格》一二三,讲完了《还珠格格》,又开始讲《公主要出嫁》了。新鲜又生动的故事不但吸引了袁念祯,连带着袁府的小丫鬟们纷纷伸着脖子仔细听来,下人们也不做工了,纷纷跑过来偷听故事。袁念祯的园子一直以来都比较冷僻,一来大家怕冲撞了她病,二来她也是一个不喜人多的人,三来大家伙都知道她得了肺痨,不敢前来。这会儿人多了,赶也赶不走,王永安心中寻思不如发明一个口罩,防止传染。

    于是王永安用了两天的时间发生了七层的卫生口罩,专门交给袁念祯,并向她解释结核病菌传染一事。

    袁念祯悠悠地看着他,看得王永安好不自在,只好说:“六姑娘,其实这也是没法子,毕竟你看连五姑娘和七姑娘她们都来了,要是……”

    “你不消说,我自是省得。”袁念祯淡淡一笑道。

    见她理解自己,王永安心中宽慰不已,他知道六姑娘心里必定不舒服,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怎么看都会让人感到烦躁,便说道:“六姑娘,你放心,明天我让所有人都戴上口罩,大家都是一模一样,就像是川剧变脸似的,岂不好玩得很?”

    袁念祯才十六岁,虽然聪明伶俐,却一直孤独,听了王永安的话后心生感动,只觉得王永安怎么看怎么顺眼,不由得对他展颜而笑起来。她这一笑可不要紧,众丫鬟相互看了一眼,心说六小姐怕是动了心了。

第四十五章 袁世凯女儿的心思() 
次日,王永安果然连夜制作了五十多只口罩,等梅园里有袁府的丫鬟小姐仆人凑热闹来,便都必须戴上口罩才能听故事。姑娘们对着口罩一事欣喜不已,大家之所以不太愿意过来,大多还是因为袁念祯得了肺痨一事,这肺痨又能传染,府上的小姐们岂敢随便踏入。却因为有了口罩,阻隔了肺虫,落得大家欣喜若狂,不由得想到以后若是谁得了病,戴上口罩之后必定传染不得他人,纷纷感谢王永安的这项发明。

    王永安的小发明让袁府上下都觉得新奇,再加上他长得一表人才斯斯文文,一口子北平话(后世普通话)凌厉得很,又讲了一个《还珠格格》的故事,更是吸引更多的人来听,只差点把六姑娘的梅园挤成了戏园子。别说姑娘们,便是袁克定的妻子吴本娴和小妾马彩凤都带着四岁的独子袁家融来凑热闹。

    这件事传到了袁世凯的耳中,袁世凯却不生气,而是大笑起来,对兄长袁世廉说这王永安着实是一个妙人,家里因为他的到来热闹了许多。袁世廉是袁世凯的三哥,两人关系最好,袁世凯失势之后,恰好袁世廉身患风痹病,便辞官来到养寿园,在弟弟身边修养病情。

    由于袁家失势,袁世廉又生了病,六姑娘袁念祯也被查出肺痨命不久矣,因此养寿园整日听不见一声笑,王永安的出现,着实让养寿园多了一些生气。

    几日之后,袁念祯的生母,朝鲜美人三姨太金氏几日之后找到袁世凯,说道:“老爷,我觉得小六这几日变化太大,您觉得呢?”

    “我也看得出来,有靖云给她治疗,小六身体恢复了许多。”袁世凯道,“先前我还怀疑他是想通过小七攀附与我,可是这快半个月了,他除了陪小七,就在自己屋子里捣鼓着药品,没有派人通报见我的意思,可见这小大夫却是请对人了。”

    金氏摇头说道:“老爷,我说的是咱家小六。”

    “小七身体好了,又如何?”袁世凯疑惑道。

    金氏说:“奴家说的不是小六身体恢复,而是……难道老爷你没看出来吗?这些日子来,小七看着靖云的眼神似乎不对,这少年男女天长日久——算起来靖云在咱家已经半个月了,他省得唇红齿白口齿伶俐,对小六说话温柔无比,你想一想他们之间会不会……”

    袁世凯沉吟了片刻,忽然问道:“你觉得这靖云如何?”

    金氏略微吃了一惊:“老爷,您该不会是想把小六嫁给靖云吧?”

    袁世凯脸上露出让人捉摸不定的神情:“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金氏道:“一切只凭老爷做主,只是奴家问过别人,那靖云眼角若云,一生必定与众美瓜葛不断……”

    袁世凯爽朗一笑,道:“男人若是有本事才能有女人喜欢,多是没本事,我老袁的女儿岂能嫁给他。我再考虑考虑,你也观察一二,别草草下结论,闹出误会便不好了。不过若是我老袁的女儿喜欢,这靖云又是王永安的亲弟弟,王侍郎的孙子,倒也配得上咱们小六。”

    金氏本来就不是一个心眼太多藏得住话的人,当天晚上便将袁念祯叫到自己房间里,打开电灯,合上门窗。袁念祯以为发生什么了,看到母亲如此谨慎,脑筋飞转,忙问:“娘,是朝廷要对付咱家了吗?我们是要收拾收拾逃走不成?”

    金氏摇头笑道:“小六,娘问你一句话,你可要如实回答。”

    “你说,娘。”

    “你可是对那靖云有意?”

    “啊?”袁念祯的脸颊刹那间红了,莫名其妙地拘禁起来,低着头,拽着衣角撒娇道:“娘……”

    “你给我句实话。”金氏道。

    袁念祯羞声嗔道:“娘,你是想把女儿赶走不成?”

    金氏道:“我却不是赶走你,只是我观你在看靖云的时候表情生异,你要知道你可是袁家的女儿,将来肯定要找一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若是你心里有了他,却又嫁了别人,岂不辜负了娘对你的关切,也落得自己不开心,你本身体不好,若是将来郁郁寡欢,万一……唉。”

    袁念祯娇嗔道:“娘,哪有你这么问女儿的呀,人家还想多陪陪你和爹爹呢。”

    金氏道:“你有没有意?若是没有意思,我便把他赶走了,这少年男女在一起,迟早要生事,且不说你,这几日府上的姑娘小姐都往你这园子里跑,难道是来看你的?当然是看那生得如小白脸似的王永安王靖云了,你没看到仲祯和复祯两位妹妹,看他的表情都不对了。”

    袁念祯顿时急了,却不敢明说,只好道:“一切听爹娘做主。”

    金氏摇头感慨道:“我的女儿哟,从小聪明过人,没想到这会儿犯了糊涂,你啊你,当真是……”她要是知道后世有一句话,叫做爱情让聪明人变成傻子,就知道自己女儿此时急切却手脚无措的缘由了。

    既然女儿有意,不知道王永安意下如何,金氏立即琢磨起来,如何试探试探王永安的心思。

    实际上王永安此时此刻心中也有了一些异样感觉,他虽然不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却也从府上几位到了待嫁的小姐眼神中看到了不一样。袁府中难得有他这样的人,年少英俊,身材俊朗,后世来的他自有一番别人捉摸不透的风流倜傥,更重要的是他的身家清白,胞兄贵为第二十四混成协协统,而他本人还是扬州稽查所巡检官,不过十八岁的年纪有这样的成就,哪能不让府上的小姐们动心。

    王永安将还珠格格一二三部全都讲完之后,那其他园子的小姐们也时不时地凑过来,这便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他了。若是一个袁府小姐对他有意,那是他的福气,这叫做桃花运,但是若是一群袁府小姐们对他有意,那便是桃花劫了。

    袁世凯让他在后院给六姑娘治病,可不是让他秽乱后宫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冷静几日,便带着手下冯衡、李耀、侯干等人去郊野旅游散心去了。

第四十六章 袁克文献妻() 
幸好这冯衡的性格踏实不焦躁,否则早就等得烦了,王永安一路之上便向他请教军事问题,关于行军打仗、训练士卒和后勤保障等等方方面面。冯衡做了两年苏省新军士官速成班的教师,很是有耐心,便当王永安当做学生一般谆谆教导起来。

    两人一问一答,一个爱学,一个爱教,倒是越加熟络起来。

    王永安发现这冯衡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军事理论水平过硬,也无怪乎别人把他放在士官速成班里做讲师。一日游玩归来,却看到府上热闹非凡,一打听才得知是二公子袁克文从南京回来了,准备给父亲过大寿。

    王永安对这位后世的青帮大佬很感兴趣,正巧袁乃宽见到了他,日前三姨太金氏曾经托他打听一下王永安的心思,便走过来招呼说:“靖云公子,你来了正好,说起来你也算是咱们袁府上的贵客,便一起看看我家二公子准备的礼物。”

    “好。”王永安笑道。

    两人到了内堂,远远见袁世凯正在看着一些礼盒物件,这些都是一些新鲜的西洋货,一来是给袁世凯做礼物,二来是因为他也想多接触西方物件,免得与时代脱节,并从这些物件来侧面打听西洋诸国的发展程度。见到袁乃宽与王永安站在远端,袁世凯道:“靖云,你过来。”

    王永安走了过来,道:“见过袁公。”

    “这是我儿克文,字豹岑。”袁世凯介绍道,“豹岑,这是王永安,字靖云,乃扬州新军二十四混成旅旅长王永泰之弟,不过他最近可是帮了咱家一个大忙。”

    袁克文贵为民国四公子之首,不但是因为他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琴棋绘画,更是因为此人虽然是袁世凯的儿子,却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掏出北平,到了S海之后加入青帮,位列青帮大字辈,那黄金荣和杜月笙见了他都要叫一声师叔。而他平生浪荡不羁,千金散去,在S海之时但凡有青楼女子找他帮忙,他总是二话不说。相传他死去之时,年仅42岁,出殡时反倒依靠着别人救济,不过出殡当TJ门和尚道士尼姑喇嘛青楼女子争相送殡,足足三千多人,也是侧面反映此人的浪荡与人缘了。

    那袁克文道:“不知道靖云贤弟帮了什么,我好感谢一二。”

    袁世凯便将王永安在袁府替袁念祯治病的事讲了一二,袁念祯与袁克文乃一母同胞,听到他救了自己的妹妹,感激道:“多谢靖云了,我这六妹,身体实在是……弱得很,还得多亏了你,她才能恢复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