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弧⒅泄匀毡靖冻鑫灏偻蛉赵恼秸獬ィ诙弊芩玖钔跤腊脖匦胂乱埃谌泄匀毡究拍贤ǜ劭冢谒氖头潘腥毡痉玻谖迮獬ト毡窘坦偌沂粑迨蛉赵驳呐獬ソ稹�

    山本权兵卫委任加藤高明担任外相,并由他出使中国,第一站前往京师与袁世凯会谈,随后南下前往扬州与江北签订城下之盟。山本权兵卫认为,当加藤高明抵达扬州的时候,扬州已经是日本人的扬州了,因为他从上原勇作的口中得知,经过了十二天的血战,日军攻克泰县,兵临江都县,扬州指日可下。

    最终,山本权兵卫的天在议会中仅仅以微弱的多数支持票通过,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于是开始迫不及待地提出,缩减陆军军费,增加海军军费的议案,气得陆军派跳脚大骂却又无可奈何。

    陆军派的前领袖桂太郎自从失势之后,整日闷在家中,不久之后便生了病,医生们诊断,桂太郎的病是起于心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因此无能为力。陆军派重新聚在山县有朋门下,而山县有朋为了争取权利,摆脱现在陆军派的下风局面,开始了鼓吹日本陆军即皇军的观念,并因此而得利。大正天皇其实很不满山县有朋,第一因为山县有朋在桂太郎受责难的时候抛弃了桂太郎,大正因此认为山县有朋是个老狐狸,不值得信任,第二是因为山县有朋在桂太郎失势之后成为了元老中资格最重者,而山本权兵卫为了元老们支持自己,也开始有意对山县有朋妥协,因此导致了山县有朋的权力反而更大,甚至在皇太子裕仁选妃的问题上,山县有朋也有意搀和一脚。

    山县有朋比桂太郎老谋深算了许多,陆军派老实了下来,他叮嘱上原勇作,此次必须全部听从山本权兵卫的命令,不得有任何违抗。

    上原勇作为了自己的面子,隐藏了第十六师团和第十七师团的巨大伤亡,此番血战泰县,两个师团的阵亡总数为三千人,但受伤士兵军官达到八千人之多,第十六师团与第十七师团几乎伤筋动骨,大部分前线将士不愿意继续前进。

    而上原勇作为了表示对山本权兵卫的支持,对前线将士说道:“我等一战则可下江都,打到江都,与扬州隔岸谈判。”

    江都县城在京沪大运河运河以东,是古代隋朝的首都,但江都并不适合作为都城,周遭一马平川毫无天险,且背后靠着大运河数条水道,按照中国的风水学来说,属于背水一战之格局,因此在隋朝之后的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江都当做首都。王永安起初也没有将江都当做抵抗中心的意思,但是冯衡等参谋根据日军的伤亡和后勤补给来看,认为日本讨伐军绝不可能度过运河,他们的脚步最多抵达江都,因此此番决战之地,并非扬州城下,而是江都城。

    “如此来说,日本在谈判上岂非处于劣势?”王永安反问。

    冯衡笑道:“日本有气无力,徒做呻吟罢了,江都之战,必然是中日最后决战,吾等江北军虽定计扬州,此时却可以考虑全歼日军了。”

    王永安想了想,哈哈大笑,说:“好,对方咸五说,现在他统帅全军,将日军第十六师团和第十七师团围歼与江都城下,不要跑了一个小鬼子。”

    军令传到前线,方咸五哈哈大笑,道:“好,决战江都!我等退却许久,今日该到决战之日了!”

第五百三十三章 血战江都(二)() 
第五百三十三章血战江都(二)

    更改作战计划需要调动很多人力物力,原本决战扬州的战略目标,因日军在泰县大战十二天而被迫更改。关于泰县之战,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军部的计划中便是在泰县和江都两地消耗日军补给与弹药,逐次抵抗,乃至扬州城下之时,日军军力已疲,则可全歼敌军。然而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不待日军抵达扬州,仅仅在泰县便已经露出疲态。

    迫使日本改变战略和江北军改变决战地点的原因,便是日军在泰县吃了大亏,尽管日军仅仅三千人阵亡,八千人负伤,但日军总兵力仅有三万人,几乎三分之一的士兵丧失战斗力,岂能不让日军改变战略。

    上原勇作非常头疼,他为了让山本权兵卫支持自己,向山本权兵卫夸下海口,可是现在在泰县便吃了大亏,如果以此战斗强度进攻江都县,最后进攻扬州……上原勇作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请求支援了,而现在唯一能够帮助他的人,便是朝鲜总督寺内正毅。

    寺内正毅是山县有朋的门徒,与载仁亲王关系密切,并且他与桂太郎和西园寺公望关系非常好,在桂太郎与西园寺公望争权的时候,寺内正毅明智地选择了两不相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可以说,寺内正毅不但是日本政坛的常青树,更是日本军政的老狐狸。

    老狐狸寺内正毅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尤其是对华外交关系,他并不支持桂太郎的强硬派做法,他认为中国这块蛋糕,一旦日本的吃相太难看,难免受到各国的联手绞杀,昔日三国干涉还辽的时候,寺内正毅刚好晋升陆军少将,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对外国有着清醒的认识。甚至他一致认为,这一次对话的惩戒行动,是英法给日本下了一个圈套,以桂太郎冲动且强硬的风格,只要英法在后面做出暧昧的眼神,日本便钻进这个套子里。

    因此当上原勇作的求救电报发给寺内正毅之后,寺内正毅对上原勇作的回电就很有意思,他提出莽撞地与江北军作战,并不会给日本争取什么,江北是中国的心腹之地,南北之间,中国人就算是再不团结,此时此刻也绝不会将江北让给任何外国势力。与其在江北想尽办法绞尽脑汁还费力不讨好,倒不如将精力放在东北。

    寺内正毅婉转地拒绝,让上原勇作非常郁闷,他只好对山本权兵卫提出,请求陆军指导。所谓的请求指导,即要求增兵,山本权兵卫心说我哪里有钱给你们,于是对上原勇作提出的改变战略占领江都一事,态度模棱两可未知可否,上原勇作更加头疼了,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与上原勇作一样郁闷的是江北方面,大家将重兵集结在扬州城下,没想到日本人却在泰县就露出疲态了,以日军现在的情况,绝无可能继续进攻扬州。参谋部对方咸五一阵批评,王永安也说:“你小子,让你设一个陷阱,你怎么差点把小日本给勒死了?”

    方咸五苦笑不已,对军部诸位将军解释,归纳日军之所以在泰县吃了大亏的原因:

    第一,日军对中国军队的评估不足,尽管先前在狼山港吃了败仗,但是他们不认可旅华联队与台湾联队,而且因为中国军队有意识地后撤消耗日军补给,让日军看似“连战连捷”,使得日军在进攻泰县的时候满目自大。

    第二,因为前期狼山港战役的胜利,江北军士兵并没有认为日军不可战胜,继而大家有信心与日军作战到底,而中国军队的有意识后撤,让很多士兵心中憋了一股气,在泰县城下这才有了顽强的作战。

    第三,泰县百姓的支持,在苏中地区,泰县百姓可以说是最彪悍的,泰县人尚武好斗,脾气性子一般都比较急,说话的声音很大,连个泰县人说话的时候,常常被外人误以为他们在吵架。在这次泰县狙击战中,泰县百姓从老人到孩子,从男人到女人,甚至泰县的野狗都对日本人奋勇反抗,他们的顽强与刚烈更是感染了江北军战士们的战斗意志。因此常常出现本来计划中撤离,却发现战场上许多泰县的老百姓拎着菜刀蹲在战壕里与战士们一起打鬼子,战士们准备撤军,老百姓却不肯走,于是战士们也不得不留下来继续战斗的一幕。而日军经过初步统计,认为中国士兵阵亡一万余人,实际上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便是泰县百姓。

    第四,日军的战斗方式渐渐被江北军熟悉,通过十二天的战斗,江北军逐渐适应了日本的战术特点,此时的日军采用的是日俄战争中的猪突式进攻方式和波次进攻,敌人往往在精神上受到摧残主动放弃阵地。但是中国士兵往往战地被突破之后,便拎着刀与日军肉搏战斗,日军攻克一个阵地的伤亡代价极大。

    第五,由于战线拉得很长,补给变得尤为困难,且从泰州到南通,一路上甚至官道都坑坑洼洼,日军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装备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后方的中国军队不断骚扰,让日本讨伐军的出境日经艰难。

    王永安开玩笑说:“江都之战,你要是打不赢,可就提头来见了。”

    方咸五保证说:“此战集中我江北军全部精锐,又有李士锐祝我一臂之力,吾必战胜日军!”此时的决战,江北军集中了十个陆军师、二十个补充团和十八个守备团,总兵力达到二十二万人,不但集中了江北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军官军人,尤其是鼎鼎大名的左帅方咸五与右帅李士锐的双帅合并,两人配合与日军作战,更是彰显了江北军奋战到底的决心。

    此消彼长,日军已然没有胜算,但上原勇作却执迷不悟,依旧整顿兵力之后,以第十六师团和第十七师团一个大队,两万一千人的兵力对江都城发起了进攻。

第五百三十四章 血战江都(三)() 
江都城已经能够听到日军的炮声了,而今城内非常混乱,从泰县的百姓口中,他们得知日军在泰县血战之后,伤亡惨重,于是进行了屠城报复,至少十几万人被屠杀——这个谣言让江都百姓人心惶惶,不少人携家带口逃走,但还有不少人决定留在江都战斗到底,死都死在家里。

    屠城当然只是一个谣言,上原勇作哪里有时间屠城,他现在着急进攻江都县给山本权兵卫看看自己的能力咧。而传出屠城的消息,一是泰县百姓的奋勇抵抗,在战斗之中少不得误杀,二是有人故意宣传日本军队的残暴,点燃民族情绪。

    谣言往往有两种效果,一种为负面效果,另一种为正面效果,很显然,这次谣言让江北百姓同仇敌忾起来。某些人传播谣言的目的性也达到了,在日军抵达江都的时候,江北青年们纷纷报名参军,奋勇争先,一定要给泰县五万百姓报仇雪恨!

    此时的中日双方兵力一比十,形式已经发生了逆转,上原勇作要为自己的纸上谈兵付出代价了。

    江都县地处苏中,京杭大运河的东侧,明代以来扬州逐渐取代了江都的商业位置,而到了清代,清廷将盐运使衙门设立在扬州,更是让扬州成为了天下盐商的中心,而江都逐渐成为了陪衬。不过因为与扬州隔河相望,江都被视作扬州的门户和咽喉。

    江都县原本有百姓五千余户,人口三万余人,但由于闭壁清野政策的实施,许多百姓纷纷跑到江都县,导致了江都县短时间的畸形繁荣。随着日军的日益逼近和泰县屠杀的谣言传播,江都县和在江都县的其他百姓纷纷撤离,但江北大军的进入,反倒让江都县的人口增加到了七万余人。

    方咸五将司令部放在了江都县县衙,他下令士兵们贮备许多砖石,并广建防炮洞,他知道,在江都县周围其实无险可守,幸好的是江都县古城历经了元明清三代,依旧非常坚固,且因为扬州的支援,使得方咸五在短时间内布置好了城内和城外的几层阵地。方咸五相信,凭借着坚固的江都县城,凭借着二十几万大军,这江都县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足以让日军有来无回。

    日军的目标是几路部队会师江都,然后与扬州隔河相望,如果日本国内提供兵力支援,则上原勇作可以尝试进攻扬州,如果国内不支援,他只取江都震慑扬州。

    在攻克泰县之后,日本讨伐军司令上原勇作发出命令,第十六师团下属第十九旅团作为左翼进攻浦头镇,第十七师团第54步兵团与第6混合步兵团作为右翼进攻桥野镇,第十六师团其余部队作为中军主力直取江都县城。第十七师团师团长作为后方防御司令,率领第十七师团其余部队以及伤员防守后方。

    方咸五的计划是将日军放入江都县城下,不过由于日军的分兵,恰巧江北陆军第二师正在浦头镇驻扎,日军第十九旅团与李祖植的第二师发生激战。方咸五立即下令,李祖植的第二师在稍作抵抗之后,迅速后撤,并向沙洲撤军。

    随后方咸五给日军后方的军队下令,陈健的第四师与刘辉的第三师迅速向南通集合,准备从东侧切断日军的后路,并包围南通之日本守军,一口气吃掉这一支步兵团,并重新夺回狼山港。

    外,江北陆军第十师在宜陵镇稍作抵抗之后向后撤退,吸引日军抵达江都县城下。众所周知,第十师就是一支杂牌部队,它刚刚组建不过十天的时间,各部几乎相互不统属,甚至来拿服装都不统一。

    第十师师长孙武也对此忧心忡忡,他询问方咸五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杂牌部队上前,方咸五笑着说:“示敌以弱,只有你部能做到扰乱敌人军心。”孙武郁闷不已,连忙将各支部队召集起来,说道:“我们现在是诱饵,但是我们要做到退而不败,退而不乱!”各部队得知司令部看不起他们,纷纷恼火不已,蒋中正一拍桌子道:“娘希匹,老子就要让江北佬看看,我们南方人也不是吃素的。”张作相也气得破口大骂:“他妈了个巴子的,俺们奉军也不是孬种,凭啥让咱们诱敌,咱们弱吗?他奶奶个腿老鸭子的!”

    方咸五的万无一失,却遇到了百密一疏,他忽略了第十师的求胜心,当日军中军主力部队抵达宜陵镇的时候,遇到了一只士气高昂的部队。上原勇作下令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下属第三十三步兵联队担任主攻任务。

    第三十三步兵联队联队长野濑户诚大佐得到了炮兵的支援之后,对宜陵镇里的中国守军不屑一顾,尤其是从望远镜中看到对方似乎全都是民兵——有的穿着北洋军服,有的穿着清军军服,有的穿着民服,有的穿着江北军军服,有的穿着南方革命军军服,甚至还有的穿着学生服——简直就是五花八门,就差有人伴奏开始唱一场大戏了。

    1912年5月25日,江都战役正式打响了。

    炮击过后,野濑户诚大佐亲自指挥第三十三步兵联队对宜陵镇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然而让野濑户诚吐血的是,任凭野濑联队几次进攻,中国守军第十师的阵地岿然不动。而野濑户诚一直迷信波次进攻的方法,让士兵一波又一波的以波浪形式冲锋敌人阵地,却在第十师面前毫无用处。三千余人的野濑联队几乎伤亡了三分之一,也对宜陵镇望而兴叹。

    战斗到傍晚,孙武这才在孙传芳的提醒之下,下令全军后撤,于是各部收拾了一下佯装不敌,向西撤军,野濑联队终于占领了宜陵镇。不过在占领宜陵镇之后,野濑户诚终于清醒了过来,他连忙劝止上原勇作,说道:“支那守军带走了所有袍泽尸体,由此可见他们早有准备,且非常自信。”然而野濑户诚的建议却没有被上原勇作听进耳朵里,上原勇作对诸将说道:“越到这个时候,大日本帝国陆军越不能示弱,只有攻下江都县,才是我们正名的唯一办法。”

    日军中军主力毫不休息,连夜进攻下一个目标,江都城外的崔家庄镇。

第五百三十五章 血战江都(四)() 
5月27日,日军右翼第十七师团第54步兵团与第6混合步兵团抵达桥野镇,他们被耽搁两天的原因,除了层出不决的江北地方游击队外,另外就是纵横较差的河道。地处于运河中心地区的扬州地区,历来运河河道与分叉河道萦绕着各个村镇,很多乡民乘船来往各处,要不是江北政局稳定,修建了不少桥梁,恐怕日军前进的脚步会更快。

    27日中午,日军第十七师团第54步兵团与第6混合步兵团与驻防在桥野镇的第六师发生激战。

    第六师是方咸五的老部队,现在的师长则是原第八师参谋长王志。王志一向以谨慎著称,此前王志与方咸五商议过,这一次对日作战,力争全歼第十六师团,因此第六师只需要将第十七师团的两个步兵团拖住即可。因此王志在桥野镇进行了充分的布防,并将第六师的五个团分别布置在四个方位,留下一个团作为预备部队,且有三个补充团作为补充兵力,他相信自己可拖住对手。

    日军方面,由于连番战斗,再加上伤亡等原因,日军第十七师团第54步兵团与第6混合步兵团总兵力远没有满编12700人,且第十七师团此前一直是非战斗编制,在抵达中国的时候也仅仅有8700人,经过这一个月的战斗,抵达桥野镇的时候,两个步兵团的总兵力仅仅为6500人,54兵团指挥官青木嘉禾大佐来到中国之后得了脚气病,不得不一直骑在马上并光着脚,让人称呼为赤脚的指挥官。

    与王志的谨慎恰恰相反的是,青木嘉禾一向以果敢勇毅著称,因此上原勇作才有信心派遣青木嘉禾作为右翼指挥官,带领四分之一的部队从右翼攻破桥野镇,进而包抄江都县城。为了早日拿下桥野镇,青木嘉禾将第十七师团的部分大炮集中,对着桥野镇的阵地开始一款狂轰滥炸,随后,青木嘉禾一次性投入两个大队1600人(均不满编)猛攻桥野镇东侧的娘娘庙防线,似乎是想将桥野镇一口吞下去。

    形势岌岌可危,王志唯恐防守在娘娘庙的第三团挡不住日军猛烈的攻击,立即将手中的一支补充团21团派到娘娘庙支援三团战斗。在第21补充团抵达娘娘庙的时候,日军的大炮已经炸开了几段防御工事,100多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猛地冲向了娘娘庙。

    新任第六师第三团团长钟述指挥两个连堵住缺口,并且派遣警卫连反冲锋,与日军的冲锋部队发生了激烈的白刃战,警卫连连长欧烈用手中的砍刀砍死了四个日本兵后,被蜂拥而至的日本士兵刺死。双方酣战之际,钟述得到了补充团的支援,他又抽调了一个连,让自己弟弟钟元亲自带队支援欧烈。日军体力不支,不得不后撤,钟元率军紧追不舍。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终于将日军的第十七师团的这一波进攻打退。

    娘娘庙战斗刚刚结束,桥野镇南侧阵地战火又响起,又一支日本大队森也大队在炮火的掩护下,疯狂地向南侧阵地发起猛攻。南侧阵地守将第二团团长莫谷昌被敌人一发炮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