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柜取出琴笑道:“这是一个波斯胡人带来的,据说是西方的乐器,他们叫做波斯古琴,至今还无人会弹。”

李庆安点点头,这就对了,他曾在一本吉它乐谱上看过,吉它公元前便出现在小亚细亚,白衣大食被阿拔斯帝国取代后,阿拉伯吉它便随着白衣大食的残余势力进入了西班牙,并在那里得到发扬光大,大唐和阿拉伯地区交流频繁,这种琴流传到大唐也就不足为奇了。

掌柜见他对这把波斯古琴似乎非常有兴趣,便将琴递给他笑道:“客人要试试看吗?”

李庆安接过琴,这是一把用名贵紫檀木做成的琴,弦调整得很好,不过它是五根复弦,不是后来的六根单弦,他自然而然地将琴抱在怀中,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油然而生,虽然是五根复弦,但他手指却熟练地拨动起了其中几根琴弦,寻找那种感觉,片刻他便适应了,一首练习用的《轮子》从琴弦上欢快地跳出。

旁边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连给他拿琴的老琴匠也瞪圆了眼睛,惊讶地望着李庆安。

“客人……你会弹……波斯古琴?”掌柜结结巴巴问道。

“这把琴放在我这里几年了,可从未有人会弹。”

如诗如画和小莲一起围了上来,三双美丽的眼睛里也一样充满了不可思议。

李庆安已经完全沉浸在那种熟悉的感觉中,就仿佛他后世坐在宿舍的床上,用美妙的吉他声消除一天的疲劳。

琴声渐渐停了,李庆安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可惜弦的结构不同,他无法弹出完整的曲子。

“李大哥,你怎么会弹这种琴?”如诗美眸中闪动着敬慕之色。

李庆安笑了笑道:“在西域戍边寂寞,便向一名胡人学会了这种琴,还会几十首你们没听过的胡曲,只是那胡人的琴是六根单弦,和它不同,得改一改。”

他又对掌柜笑道:“这把琴我买了,我先拿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怎么变成六弦,明天我再给你们一份详细的草图,按照我的要求改造一下琴弦。”

“完全可以,客人明天给我们一张图纸,我让琴匠把弦换掉。”

……

夜深了,李庆安坐在床榻前,轻轻地拨弄着波斯古琴,一边弹,一边凭着记忆在纸上画出了弦图,虽然和后世的吉他还是有所不同,但他适应了一个时辰后,已经勉强能弹出几段那些熟悉的旋律,一串音符从他的手中潺潺流出,水银般的月色撒在他的身上,李庆安心潮起伏,万千般对前世的思念使他情难自抑。

第九十一章 除夕之夜(上)

祭社和旬日后便是立春。又要放假三天,然后便是新年了,再放假七天,中间又逢太后忌日,再放假三天,掐头去尾,天宝七年的新年长假足足有近半个月。

新年在唐朝叫元日,是唐朝民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拜祭先祖,远在异乡的亲人,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中拜祭先祖。

今天是除夕,安西军将士也各自有了去处,有亲朋好友的去了亲朋好友家中,在长安实在无亲无故的,则去刚刚恢复的安西进奏院过年,几天前,'。 '安西进奏院便上门请大家过去度元日。

府中冷冷清清,只有李庆安住的小院里充满了生机,三个小娘已经忙碌了好几天,虽然在音乐歌舞上小莲只是一个配角。但在厨食家务上,如诗如画只能给她打下手了。

小莲的母亲在她八岁时便去世了,父亲又在军中服役,小小年纪的她便承担起了一个家的重担,杀鸡杀鱼、煮饭煮茶,裁衣裙,剪窗花儿,她心灵手巧,样样能干。

小莲其实早已明白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中午时分,她特地去坊市买了香蜡纸烛,在空置的西厢房里布置起来。

“小莲!”院子里传来了李庆安的催促声,“你在哪里?快收拾一下,马车已经来了。”

“大哥,我马上就好。”西厢房里传来小莲慌乱的声音,‘砰!’地一声,一件物品摔到了地上。

“你在做什么?”

李庆安有些好奇地向西厢房走去,小莲从中午到现在在房里已经呆了两个时辰。

“大哥,不要进来!”

小莲惊慌地喊了一声,但是已经晚了,李庆安推开了门。

眼前的情景顿时让他愣住了,在正房的中间,放置着一只香案,案上摆放着三块灵牌,一大两小,在灵牌前面则整齐地放着香烛和玉饼、面捏的牛羊等祭品。

而大的灵牌上写着‘李氏庆安先祖之灵’,两块小灵牌则写着‘庆安父位’、‘庆安母位’。而在另一间侧屋里则摆放着另一张小小的香案,上面供奉着小莲父母的灵位。

李庆安的鼻子不由有些微微发酸,这个小娘……

“大哥,对不起,没有事先请得你的同意!”小莲红着脸慢慢走了过来。

“没事!”李庆安爱怜地搂过她的纤细的肩膀,笑道:“明天咱们再来拜祭,今天是除夕,咱们得走了。”

小莲乖巧地点了点头,跟着李庆安走出了房间,院子里如诗如画姐妹已经等待多时了,两姐妹皆穿着短襦,一条榴花染舞裙,手中抱着琵琶,俨如一对盛开的并蒂莲,相映生辉。

李庆安也换了一身普通的常服,他今天穿着一件白色袍衫、头戴软脚幞头、腰束一条九环腰带、脚穿六合靴,简单而清爽。

“大哥,等我一下!”小莲转身向屋里跑去,“我去拿琴。”

这时,如诗走上前小声道:“大哥,我有点害怕……”

李庆安笑着拧了她娇嫩的脸蛋一把。“怕什么?”

“我怕那个李相国会看上我们姐妹。”

如果李相国看中了她们,开口索要,那大哥会不会把自己和妹妹送给他呢?

李庆安笑了笑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他是相国,他如果连这点心胸都没有,谁还会替他做事?再说了,就算他要,我也不给!”

如诗低头想了想,还是轻轻摇了摇头,“大哥,你怕我们除夕寂寞,要带我们去,我们心里很欢喜,可是我还是不想去……”

“姐!”如画有些急了,今天晚上她已经盼了好几天了,相国府过除夕,那是多么热闹,怎么能不去?

如诗把妹妹拉到一边低声道:“如画,大哥是怕我们除夕寂寞才要带我们去,可是我们不能去……”

“为什么?”如画有些不甘心。

如诗叹了口气又道:“你忘记如玉姐的遭遇了吗?”

如画登时想起了三年前的一件事,和她们一起长大的如玉姐被安禄山送给了巡查河北的礼部席尚书,后来听说席尚书在洛阳又把她送给了另一名高官,几番转送,最后有人在洛阳的一家妓院里见到过她。

如画的脸色有些苍白,她连忙点点头道:“那我也不去了。”

“喂!你们俩个。”

李庆安走上前搂着她俩笑道:“到底去不去?”

“大哥,我们不想去了。”

“这可是你们自己不想去哦!”

李庆安在两张俏脸上各亲一下,笑道:“既然不去,那就乖乖在家里呆着,我尽量早点回来。”

这时。小莲抱着李庆安的波斯琴盒从房里跑了出来,“你们还不走吗?”

“小莲,我们不去了。”

小莲一呆,“为什么?”

如诗摇摇头道:“不为什么,我们不想去相国府,我们今晚留在家里。”

小莲犹豫了一下,把琴塞给李庆安道:“大哥,那我也不去了,其实我本来就不想去。”

“你们都不去最好,那就我一个人去。”

李庆安笑着出门去了。

……

长安城内此时已经成了喜庆的海洋,到处是爆竹声声,穿着新衣服的孩童们从家里跑出,手中攥着一把刚刚得到的铜钱,把蜜粥摊、面人摊围得严严实实。

李林甫的府第不远,不多时,李庆安便骑马来到相国府的门前,李林甫的大门前也挂了一对大红灯笼,微明的黄昏中灯笼点亮了,两朵红光格外地引人注目。

“李将军,你来了。”

相国府二管家飞奔跑来,拉住李庆安坐骑的缰绳道:“老爷让我出来等候将军。”

李庆安笑道:“开宴了吗?”

“开宴还早呢!还有两个姑爷没到。”

一名下人将马牵了下去,李庆安则随二管家进了府,府中灯火通明。挂满了红灯笼,使整个相国府沉浸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之中,二管家一边走,一边给李庆安介绍道:“李将军,今天相国府可热闹了,二十五名公子和他们的妻儿,十九名出嫁的姑娘回来了十七位,姑爷们也基本上到了。”

“那外人呢?”李庆安笑问道:“除了我还有谁?”

“外人也有,御史王中丞一家,大理寺吉少卿一家,还有监察御史罗希姡Т潘亩印U庑┒际抢弦氐匮氲墓蟊觥!

说着,二人走进了中堂,远远地,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氛扑面而来,相国府的主堂虽然没有杨花花府上那么大,但也能容纳千人用餐,直到此时,李庆安才看见了一个大唐权臣的奢靡,只见主堂里坐满近千人,李林甫的二十五个儿子和他们的妻妾子女,二十五个女儿以及姑爷,外孙、外孙女,还有李林甫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家人,最壮观是李林甫的妻妾,足足有三四百人,整个主堂里济济一堂,莺声燕语,脂粉香气扑鼻,一群群孩童在桌案间东奔西跑,笑语声声。

李庆安看得眼花缭乱,他想寻找姜舞衣,可人海之中,哪里看得见她的踪影。

“李将军,请先随我来!”

二管家领着李庆安走了旁边一个侧堂,只见里面坐着二十几人,正谈笑风生,李林甫坐在中间,正和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说笑着什么。

“老爷,李将军到了。”

李庆安随着管家走进了偏堂,他躬身施礼道:“参见相国!”

“七郎来了。”

李林甫笑呵呵站了起来,对众人道:“安西李将军就不用我给大家介绍了吧!”

众人皆笑了起来,旁边那名中年男子拱手笑道:“原来你就是名冠京城的李庆安,久仰了。”

李林甫给他介绍道:“这位是我族弟,润州刺史李复道。”

李庆安连忙见礼笑道:“我有一个属下被任命为丹徒县令,不知他到任没有?”

“你说的是韩县令吧!他刚刚到任,人很不错,一到任便下乡去探访民情。”

“那还请李刺史以后多多关照了!”

“呵呵!一定!一定!”

这时。李林甫笑着又给他介绍其他在座人,“这位是我长子岫,将作少监。”

一名长得有几分像李林甫的中年男子向他拱拱手。

“这是我次子崿,司储郎中,这是三子屿,太常少卿,这是长女婿张博济,鸿胪少卿;二女婿郑平,现为户部员外郎……”

众人一一见礼,最后,李林甫看了看时漏笑道:“时辰差不多了,大家一起去吧!”

一群人跟随着李林甫,向主堂走去,大堂里热气腾腾,嘈杂声一片,随着李林甫走进大堂,众人渐渐安静下来,虽然都是一家人,但座位摆放得很有讲究,呈‘同’字型布置,尊贵的人坐前排,次要的人坐后排,大体上是嫡尊庶卑,男尊女卑、妻尊妾卑,李林甫坐在主位,他发妻早亡,由两个他的宠妾陪伴左右。

今天有四名贵客在坐,他们都坐在右首,和李林甫的四个嫡子坐在第一排,李庆安的位子在中间,右边是大理寺少卿吉温,左面是监察御史罗希姡А

随着李林甫一拍掌,鼓乐声立刻响起,一队舞姬翩翩起舞而来,众人在低声地窃窃私语,李庆安则端着酒杯,目光四处寻找着姜舞衣,根据杨慎衿夫人的介绍,姜舞衣在李府的地位很低,应该是坐在左首的后面,李庆安的目光向斜对角的边缘瞥去,那里坐着几十名李林甫的侍妾,但并没有看见她,李庆安的目光正要离开,忽然,他看见了一名白裙女子从小门匆匆走了进来。

第九十二章 除夕之夜(下)

姜舞衣只能算是李林甫的远房亲戚。由于家境破败,寄住在舅父李林甫的府上,本来她是不想来参加李府的除夕宴会,但下午管家婆找到她,老爷有令,除夕之夜,合府上下皆要到大堂聚宴。

按照去年的座位,她的座位应该是在左首的最后最边上,但她找了一圈,却没有找到自己位子。

这时,管家婆走上前低声对她道:“姜姑娘,你的位子不在这里了,请随我来。”

管家婆将她领到了左首的中间,这里是李林甫女儿们的坐处,管家婆指了指中间一个单独的席位道:“姜姑娘,那是你的位子。”

姜舞衣不由有些错愕,她怎么坐在这里?

“哼!”旁边有几个女人轻轻哼了一声,有人低声道:“大家当心了,丧门星来了。”

十几个女人鄙夷地瞥了她一眼,随着姜舞衣入席,所有人都沉默了。没有一个人理会她,片刻,女人们又各自说说笑笑起来,姜舞衣独孤地坐在席中,低头一言不语。

六个没有出嫁的女儿聚在一起,指着对面的李庆安窃窃低笑。

“你看见没有,那个就是李庆安了,哎呀呀,长得真的不错啊!”

“二十二娘,你是看上他了吧!要不要让爹爹给你做媒?”

“哼!我看你才有这个心,不知是谁偷偷跑去崇仁坊看人家打球。”

“我没有,二十三娘才是,你们知道她从来不打扮自己的,可今天为什么成这样?脸上粉涂得这么白!”

“你胡说!看我不撕你的嘴。”

几个女子叽叽喳喳地嬉闹着,忽然,二十二娘激动地道:“你们快看,他在看我们呢!”

姜舞衣有些好奇地向对面望去,只见一名额头上有道伤疤的年轻男子正向这边看来,他皮肤微黑,浑身仿佛洋溢着一种未释放出的巨大力量,显得他英姿勃发,他身材很高大,额头宽阔而高轩,富有轮廓的脸上带着一种男人特有的严峻、冷静和阴郁,但给姜舞衣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眼睛,他的眼睛里蕴藏着一种非凡的青春火花和炽热的活力。

两人目光相触,姜舞衣心中忽然怦怦地跳了起来。那个年轻男子竟是在凝视自己,姜舞衣轻轻咬了一下嘴唇,低下了头。

今天姜舞衣并没有刻意打扮,她穿着一件普通的白丝长裙,发髻随意挽在头上,露出她那雪白的、如天鹅般的脖颈,上一次在梨园别院李庆安没有看清她的容颜,她此时清丽绝伦的姿容使李庆安深深陶醉了。

这时,他身后传来了几个李家子弟的低笑声,“十六郎,你那色迷迷的眼光是在看谁呀?”

“彼此!彼此!你不也在看她吗?”

“呵呵!你们这两个没出息的家伙,有本事就去把她弄到手,”

“八哥,你就有出息么?你不是一样嘴上说得凶吗?上次你去她院子门口转了半天,我看你也没敢进去。”

“哼!要不是大姑护着她,她早就是我的女人了。”

李庆安心中暗怒,他回头瞥了一眼,他的背后坐着李林甫的几个儿子。

“这帮王八!”

……

李林甫摘下一颗马奶子葡萄,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李庆安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不由眯着眼笑了起来。

这时。李复道靠拢他低声笑道:“大哥,好像几个侄女对李庆安挺有兴趣的,你看要不要……”

李林甫哼了一声,不悦地道:“三弟,同姓不得通婚,你忘了吗?”

“这个我当然知道,可是……”

李道复叹了口气,他有些遗憾,他感觉这个李庆安确实不错。

“三弟,你不用多想此事了。”

李林甫淡淡一笑,他忽然举起杯站了起来,“大家安静一下!”

大堂里霎时间安静下来,李林甫高声笑道:“刘庭芝曾有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的除夕之宴还记忆犹新,转眼又到了新年,除夕依旧,但人却添了新面孔,十四郎和十七郎娶妻成家,六郎和八郎给李家添了新丁,呵呵!老夫也多了十几名妻妾,不仅是自家人,今年还请了几名贵客,御史王中丞是我们家的老朋友了。”

王珙连忙站起身向众人拱手施礼,李林甫笑了笑又道:“至于吉少卿和罗御史除了我那两个刚出生的孙儿外,我想其他人都应该认识。”

大堂里顿时发出一片会意的笑声,吉温和罗希姡б蚕蛑谌饲飞碇乱猓盍指Φ哪抗庥致湓诹死钋彀驳纳砩稀N⑽⒁恍Φ溃骸敖衲昊褂幸晃恍驴停蚁牒芏嗳艘蔡盗耍呃桑阕约航樯芤幌掳桑 

李庆安站起身拱手对众人笑道:“在下安西军李庆安,今天能到贵府度除夕,深感荣幸,尤其贵府的天伦之乐,更是让人倍感温馨……”

李庆安在自我介绍,下面却嗡嗡地议论起来。

“原来他就是李庆安,那个大败史思明的掷壶第一高手,居然这么年轻!”

……

“二十四娘,你眼睛怎么直了?”

“你胡说!我只是……只是……”

“二十二娘,你也一样啊!在傻笑什么?”

“嘻嘻!脸怎么红了?”

……

旁边姜舞衣听说他是安西将领,一双清眸中微微闪过一丝亮色,暗暗忖道:‘原来他是从安西来的,不知有没有参加小勃律之战?’

这时,李林甫咳嗽一声,又高声笑道:“我们李将军太谦虚了,我来给大家补充两句,七郎在安西屡立奇功,被誉为安西第一箭,在不久前的小勃律战役中更是立下首功,翻越坦驹岭。飞夺阿弩越城,扼杀吐蕃军最后的希望,功勋卓著,圣上论功行赏,封他为千牛卫中郎将,开国县伯,七郎,我没说错吧!”

李庆安连忙躬身道:“相国太夸奖了,戍边守土,报国杀敌只是我的本分。”

大堂里一片安静,没有人鼓掌。尽管李林甫说得很动听,但他的女人儿孙们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李庆安进京后的表现。

李林甫又呵呵笑道:“不过今天是除夕良宵,我想大家更感兴趣七郎别的本事,七郎,你看大家都很期望地看着你,能否给大家露一手,让他们开开眼界?”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我长期在安西,善弹胡人乐器,今天是除夕良辰,我愿弹一胡曲给大家助兴,相国可准许?”

“哦!七郎居然也会弹琴?”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由捋须点点头笑道:“不错!不错!老夫愿洗耳恭听。”

李庆安向一旁的二管家招招手,对他低声道:“去把我马上的一只长条形箱子拿来。”

二管家匆匆去了,片刻,取来了李庆安地琴盒,李庆安走到中场,对众人笑道:“这是流行于西方拜占庭和大食的一种乐器,我不知在座有没有人知道,如果有人知道,请告诉举手告诉,我会给她特别的奖励。”

大堂上一片骚动,人人都探头向李庆安的琴盒张望,李庆安对着左首打开了琴盒,将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