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潜艇、飞机、拖拉机,杨锐感觉对日一战基本是二战的雏形了。这边14年开战,如果一战不变的话,那么中国的战争将会影响着欧洲战争的进程,潜艇不说,飞机、或者鱼雷机使用就会让英德两国仿效,现在的转缸发动机只有六十多匹的马力,而解决散热问题的星形发动机,马力已经达到两百匹,这还是没有增压,要是增压,那么输出功率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总功率很有可能达到三百马力,有这样的动力,日德兰大海战不会搞成航母会战吧?
  还有拖拉机,堑壕铁丝网机器是一战的标准配备,虽然出现了坦克,但那时候的坦克极不成熟,速度慢、吨位小、火力弱、钢板薄、越野能力有限,有些甚至不能称之为坦克,只能说是一种钢铁怪物。自己这边设计的坦克,因为有成熟的柴油发动机,其单机功率已经可以达到六十马力,增压能达到了八十马力,远超汽油机的四五十匹马力,而且柴油发动机本身就比就汽油发动机可靠,再加上销售了那么多的拖拉机,使得柴油发动机的稳定性越来越完善。超一流的发动机、近百年坦克设计和使用经验。杨锐只想着这个世界以后还有二战吗?还会是之前那种模式下的二战吗?
  二战的事情或许可以缓一步再想,台湾拿下之后那中国的外交形势就要发生剧变了,以前的势力范围是不和美国接壤的。但台湾拿下来,日本失去往南进攻的基地,甚至失去彻底崛起的机会,那以后的东亚,将由中、美、苏、英、法五国决定这个地区的命运。没有日本的情况下,中美的矛盾、中英的矛盾将会比以往历史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或者说。中国已经取代了日本的位置,变成东亚最强的霸主,但是这个霸主太过虚弱。充裕的人力和战争科技的高水平,只能让他收回原有的权益,但要想发展,特别是往外获得市场。不是腿短的中国海军能够实现的。这个时代不是广告推销产品时代,而是枪炮推销产品的时代,想实现工业化的中国,最终是要往南抢夺市场的。
  相通了这一点,杨锐忽然有种隐约的感觉,二战的日本,就是今世的中国,但两者不同的是。日本需要和中国开战才能独占中国市场,而自己只要高关税就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中国的力量不但要比后世的日本强大,而且还不会因为中日战争产生内耗——或许后年收复台湾后,就可以开始拉拢收复日本了。台湾夺回,朝鲜占领一半而后通过谈判使其回归之前的模样,至于琉球……,也是谈判解决,这样的话,东亚算是扭成一股绳了。
  可敌人是谁呢?中日联合下的东亚一定是会被英法老殖民地国家敌视,甚至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中日结合的力量在太平洋西岸崛起,这不光会威胁菲律宾,还会威胁夏威夷,而中日在解放整个亚洲之后,虽然凭借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可以不施行殖民地模式,同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但在市场上失利的美国人会认输么?杨锐不由想到了后世的广场协议、人民币升值以及前些年的丰田诉讼案,只觉得要想洋人守规矩做生意,那就等于让他们不信上帝吃斋念佛。
  快速崛起的东亚、老而不死的欧洲、力强狡黠的美国、理性疯狂的苏俄、歇斯底里的纳粹,这些便是以后的世界的主角了吧。
  杨锐由中日之战想了好远好远,等他回过神的时候,天色已经发暗了,徐敬熙已经让人送来晚饭。简单吃完之后,他找了张纸,在上面开始写关于戊计划的问题。其一、保密的问题。把收复台湾纳入战区的戊计划,那么战争不再是华北、东北、西北三个地区的战争,而是全国性质的备战。这不但牵扯到海军,还牵扯空军,最后为了对付全日本的兵力,秘密训练的坦克部队估计也要出动,如此多的兵力、兵种协同作战,那么训练就很关键。
  装备的制造、专业技术兵种的训练、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这些一个不好就是要泄密。这些东西虽然是新兵器、新兵种,外人看到或许也不能马上明白其价值,但数量如此大、人数如此多,总是会让起疑心的。日本可不是满清,多年的渗透让其对中国国内的各项变化很是敏感,更有诸多官僚士绅、留日学生与之盘根错节。再加上伦理之下的国人本没有国家意识,情报要泄露出去很是简单,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的问题,有些甚至还不把泄密当回事,比如矿业司的吴仰曾,章鸿钊是被陈其美收买故意泄密的,而他则是因为被章鸿钊以弟子之礼相待,亲近之下没几句就把不该说的事情说出来了。
  幸好复兴会系统不似如此,新纳入的军队、军工、军校也开始在整肃,特别是军工和军校,这一个涉及到装备制造,一个涉及到人才培养,一点也马虎不得,只要有一个军校生说自己在开鱼雷机、或者有一个技师说自己在造航空鱼雷,那后果就难以想象;
  其二,装备问题。潜艇、还有东北的坦克都已经定型,可飞机、特别是鱼雷机只是造好了发动机,理论上说两百马力可以携带五百公斤的鱼雷,可实际上呢?即使造出这样的飞机,也要频繁的进行海试。毕竟海面上飞行和陆地上飞行是不一样的,以现在飞机的结构强度,海凤一吹就散架改怎么办?杨锐对于后世的飞机明白。但对现在的飞机知道的甚少,他现在有的关于飞机的资料是一部叫珍珠港的电影,那上面有一架老式的双翼飞机,可那是是金属机啊,哪像现在全是帆布木头机。
  除了飞机,航空鱼雷也是个难题,那东西是要从飞机上抛下去的。可多高丢下去这鱼雷才能正常工作?再由这鱼雷只有五百公斤,现在设计的潜艇用鱼雷是用不了,新设计制造一款航空鱼雷的任务只能是依靠自己。那东西要多久才能做出来?还有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鱼雷机和潜艇配合真的能达到拒止效果吗?
  其三,人员训练问题。六七千人的潜艇部队,一两千人的空军部队。还有登岛作战一到两个师的陆军部队。以及极为关键的运输部队。要想收复台湾成功,那么这四部分人员不但要技术娴熟,还有配合默契,潜艇和陆军两人不担心,潜艇已经准备好几年了,军官现在也扩大到了两百多人,有这些人做种子,开设潜航学校。两年内培养一支能作战的潜艇部队还是不难的,陆军就更不用说。山地战本是复兴军的起家战术,严州就是靠这个战术站稳脚跟的,在台湾作战也是山地战,差别就是那里气候更热、环境更恶,再就是地形不熟,但这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多征召福建本地人、并使用ddp和六六六,非战损损失可以降到最低,同时民心在我,有当地人带路,地形因素并不重要。
  海军和陆军问题解决,就剩下空军和运输船队了,杨锐不明白现在的飞行员是不是只要三个月训练就可以飞行,六个月就可以服役,但即使是这样,另外六个月能适应海面飞行吗?而且还要拉低投放鱼雷——杨锐很是记得二战电影里鱼雷机的投放动作,那就是与舰船航行的方向成垂直角度飞行,离舰船很近才拉低投放鱼雷,这个高度很多时候比战列舰的舰桥低很多,所以当他们投放完鱼雷之后,飞机要迅速的拉起,要不然这么近的距离很有可能一头撞在舰桥上。这么有难度动作,同时还是组队投放,这不是几个月能训练出来的吧。
  最后就是运输船队了,木船可以用,但为了达成突然性,最好还是用轮船,可用轮船就涉及到进港的问题,台湾既然已经是日本的领土,那么其改造过后的海港,用的也只是自己的引水员,在没有引水员,同时大多数船只都没有去过台湾各港的情况下,运输船只极有可能会触礁,总参总不能让轮船招商局还有其他公司的轮船都去一次台湾吧?
  其四、登岛的策略问题。记得很早很早以前,杨锐在网上看到过许多攻台方案,可那只是看看就过,一个字也没记住,况且那是导弹航母时代,即使是回想起来了、,拿到现在也不合用。何时登岛、走什么路线登岛、登陆点在何处、登岛之后部队怎么展开运动、如何才能快速的歼灭守敌……等等等等,这些都不是身在北京能了解得了的。相当年日本人为了准备日俄之战,居然从欧洲骑马徒步经过西伯利亚探查俄国到远东的交通情况。现在台湾那边的情况如何,守军如何,总是要派人去探测收集的,唯有建立在足够的情报基础上,制定的攻台之策才能有效。这个任务谁去做?怎么实现?
  林林总总的,杨锐吃完饭就找了纸和笔开始写自己对戊计划的疑问,一张纸写完又另写一张纸,如此一直下十多张纸,才把心中的疑问写完,而后让人复抄之后交给徐敬熙一份,自己则留一份,这些问题不是光问参谋部的,也是在问他自己的,等双方把这些问题都想好对策后,那么再来商议具体的实施策略。
  作战计划商议完毕,杨锐看着徐敬熙和贝寿同道:“计划能做到这一步,你们是尽力了。计划完整不完整,可行不可行不说,但能想出收复台湾的计划,没有让我失望,最少,我就没想到战可以这样打,武器再好也要人会用,而会用就要思路开阔。之前我还想着在山东打,而后想着在东北给日本人来一刀子,最后再想到朝鲜也可以卷入进来,所有的思维都定死在北方,根本没有把目光移向南方。
  既然我们有这些新式武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理论上实现登岛作战,这虽然是理论,但实践就出自理论,出自异想天开。这计划我们都考虑考虑吧,上面的问题要是能大部分解决,那我就会将其提交到委员会讨论,以确定是不是执行这个计划。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杨锐说完贝寿同和徐敬熙心中高兴,但却按照军人操守忍者喜意,在杨锐面前立正。杨锐只拍拍他们的肩膀,打开屋子出去了。他在里面折腾了一下午,外面等他的人却已经着急了。李子龙匆匆的把几份电报拿过来,除了那些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海军那边因为莫菲特要搞训练,海军那些烟鬼、懒虫又闹上了,这些人本就不乐意服从新提督,莫菲特又是一个极为刚硬的人,是以现在的矛盾更激烈。
  看过海军的电报,杨锐想着对策的同时去了雷奥那边,随着复兴会夺取了全国政权,总参的很多东西他开始故意的不再接触,比如情报局这边的工作他从来不插手,这一次杨锐和贝寿同徐敬熙偷偷摸摸在作战室捣腾了一下午,他也是避开的。他如此,是因为他并不想加入中国国籍,德国即便是已经全体狂化,不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过度,他还是思念着她的。
  杨锐走进他的屋子,雷奥正在跟他女儿丽贝卡说话,这个曾经要被溺死女婴,现在已经快八岁了,当初皱巴巴的小不点,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小可爱,今天的她穿着一件西式的红色的皮袄,配上粉嫩的脸蛋和墨黑闪亮的眼睛,很是漂亮。每当看到她,杨锐就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儿。
  “哈啊,丽贝卡,看,叔叔给你变给魔术……”杨锐难得的对小朋友开玩笑,自己的儿子,因为是儿子的原因,再因为程莐的原因,他向来是严肃的。
  杨锐从身后拿出一个苹果,把小女孩打发了,而后坐下不客气的在雷奥的屋子里开始翻东西,雷奥见他如此,笑着道:“别找了,我这里没酒!”
  “哦,我想起来了,你把酒给戒了,而我在你的带领下,现在每天都要喝几杯。你真是个好老师。”杨锐不好意思的停手,然后挖苦他道。
  雷奥只是笑,“你不该如此,革命已经成功了,并且他们将选你作为总理。中国命运我已经能很清楚的看到,她将重新的崛起,而德国……”雷奥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又扯到了德国,“那些人都已经疯了,杨,站在遥远的远东,我似乎能看到帝国的末日。”
  “你不喝酒,改算命了?”杨锐心中有些愧疚,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但却不能说,“德国并不一定会输掉战争,哪怕几个国家围攻她。”
  “不!一旦开战,那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德国却未必那样看……”雷奥即使知道和杨锐这个国家领袖谈论德国的事情是不妥,但他还是忍不住会说,要不然他的担心无法倾诉。“杨,中国能帮助德国吗?”他说道,只问的杨锐心中一紧。
  “只要有机会,我必定会善待任何一个德国人。”杨锐愣神之后才答道,只是在他一愣神的时候,雷奥便知道答案了,目光黯淡了下去。杨锐见此再只好再补充道:“雷奥,上天是公平的,在一个人掉下悬崖的时候,总是会穿过几根山藤,只要他心存求生之志,总是会得救的。”(未完待续。。)


戊卷 第八十五章 海军6

  杨锐浅显但却饱含历史教训的话语雷奥完全没听明白。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德国曾经也有胜利的希望,但当时没抓住,这能怨得了谁?等美国人一宣战,那局面就是定了。同时派去俄国的伟人再返销回德国,基尔的水兵们一闹,那事情就悲剧了。
  “你准备彻底的打败日本?”雷奥失望之余,一会儿就心情平静,作为朋友、本着职业素养,他有必要给杨锐一些建议。
  “是的!”杨锐毫不隐瞒。“如今日本的情况非常糟糕,09年开始的不景气现在还是延续,同时上次的失败让他很难筹集到战争经费,英国不想他发生战争;法国人有钱可又担心他打不赢我们,一旦战败借出去的钱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还的清;美国人就不要说了,以前借钱给他钱,一点回报都没有拿到,这次是一定不会再借了;德国自己造舰都造的没钱了,又有英日同盟在,也是不会借的。
  外债借不到,内债日俄战争的就打空了,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每年的税收,但这只有三亿日元,减去一亿利息,换算成银两只有一亿五千万两,最后能依靠的就是黄金储备有两亿一千万八百万日元左右,日本要全国动员,跨洋作战,这些钱绝对绝对是不够的。我们则不同了,去除外债的税收是它的四倍,陆军在编有四十个师,是它常规十八个师团的两倍。”
  雷奥没关注那么多经济上的问题,但他也明白战争的根本就是钱。没钱士兵再怎么勇敢都是不可能的。他道:“那你如何处理英日同盟和日本海军?”
  “海军不必担心。英日同盟……这个是最麻烦的!如果日本修好铁路不开战,那我们只能等了。”杨锐扶着额头,英日同盟正是他心中最大的顾虑。只是他没有把这个问题写给徐敬熙。其实英日那几个盟约他都看了无数遍,英日两国现在的关系他也听谢缵泰分析了许多次,但心中还是没底。对日作战如果是强行硬上,而不是日本先开战,那中国在外交上就要陷入孤立,一战准时开打还好,一战不准时开打。那自己可就要下台了。
  “等?”雷奥摇头,下午谢缵泰说的那些他有些赞同,有些不赞同。“我知道外交很重要。但尽可能的在敌人最虚弱的时候把他打倒,那是最好的。杨,既然你认为现在的日本情况很不妙,那就想办法开战。战争要的永远是主动权。日本人经历去年的失败依然还很骄傲。如果他不开战,你就要挑衅他,让他开战。”
  “也只能是这样了。”杨锐漫无目的的道,他忽然想到孙汶了——自己还没有挑衅日本,日本就已经挑衅自己,大理寺关于杭州一案的审讯过几日就要开始,孙汶看样子是要窝在日本不来了,他这般模样。是又要被犬养毅包养了。“雷奥,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杨锐本想说‘一战没有发生的话。那中日之战不好打’,但还是忍下了,“……我最担心的是,即使对挑衅日本使他主动开战,可如果他被我们打败却忽然说要停战怎么办?英法等国也会帮着他对我们施压,要求我们立即停战。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防守,等他来进攻,一旦打出国界,那就是违规。呵呵……这就好像满清黄带子一般,只能黄带子杀人,不能杀黄带子。”
  “那怎么办?”杨锐新说的这个情况是之前所没有讨论的,雷奥眉毛拧了起来,只能挨打不能反击在他看来和奴隶无异。
  “怎么办?”杨锐笑。“对于中国来说,辛丑条约,也就是北京议定书,像是一张大网,把中国给捆住了,反对日本就是反对当时签订这个条约的十一国。而要想在突破这张网……”
  他说得这里不好再说下去了。他不说雷奥却帮着他补充道:“要突破这张网那就要等到欧洲开战对吗?”
  “是这样。”杨锐很坦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按照情报局的情报,德国正在准备战争,我不是说参谋部,而是整个国家都已经准备好了战争。而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那里的战争已经进行不止一年了,总有一天,那里要引爆全世界。”
  杨锐和雷奥谈完,杨锐心事沉重的出了屋子,他忽然对戊计划毫无把握。满清被推翻的中国仍然是半跪着的,辛丑条约以及前面数个条约的每一条都重逾千斤,压住每一个中国人头上。这不但割裂这中国的主权,更压迫着中国的经济。要想挣脱它,那就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一战只是打开一个缺口,一战后将全面的撕碎,只留下一个躯壳,等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那就可以全部的去除了。
  “先生,”张实看着又心不在焉杨锐叫了一句,他很不确定自己说的东西他有没有听进去,因为所负责的事情都是极为要紧的,他宁愿晚一天在汇报,也不愿意杨锐心不在焉。
  “你说吧。我好好听,不再走神了。”杨锐苦笑的点烟,今天他已经抽了不少了。
  “好的。先生。”张实道:“……我们革命成功,对台湾影响很大,那边有诸多谣言说中国将派百万士兵光复台湾,岛内的人心极为浮动,一些有心人已经准备开始密谋反抗,还有些人准备渡海与我们接洽,但却苦于没有确切可靠的关系……”
  张实说着台湾的事情,这是杨锐要他说的,之前他可是一直汇报日本下台内阁桂太郎的行踪,日本在中日停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保持现状,在英国的翼下好好做生意,另一种则是要报仇雪恨,彻底把这个刚冒出来的政权打倒。很明显,桂太郎是属于后者。其去欧洲的目的,除了去向英法借款,以更换还已经到期的五亿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