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当然没有意见,当下谈定,杨锐又想到rì本的事情,就把到rì本注册专利的事情说了一下,保护自家专利的事情自然是头等大事,虞自勋自告奋勇的说:“这事情好办啊,过几天我就去rì本进货,刚好可以办这件事件,终于可以让东洋人也吃吃酸。”说到最后有点激动,他宁波话上来,听到大家笑了起来。
  虞辉祖笑骂道:“脑子靠耶,开心什么,”等大家笑完,他又问杨锐道:“中国和rì本都安排,那么西洋各国专利怎么办?”
  杨锐答道:“欧美那边暂时没有渠道,就是有渠道因为欧洲国家很多,花费甚多,还有就是欧美饮食和我们东方不同,都是煎烤为主,平常味jīng用量不是很大,所以我想英美法德意这几国先想办法申请,欧洲其他各国等公司开业之后,资金宽裕再做安排。当然,我们可以先把发明味jīng这一消息通过洋人报纸放出去,就是到时有人先行注册,我们有报纸为证,也可以通过官司扭转局面。”最后这条杨锐说的可是没底的,但为了给大家信心,还是振振有词。
  “好好。”虞辉祖听后感觉有理,衷心夸奖道:“竟成游学西国多年,难怪对西国如此了解,不亏是游学英才啊。”
  杨锐自穿越以来,从一社会底层被当做社会jīng英久矣,面子是越来越厚,之前听到类似的言语还能感觉脸红,现在呢只是干笑几声不做表态。
  话告一段落,钟观光就对大家说昨rì去盛宣怀府上的事情,听到钟观光现场做演示,大家又笑了起来,忙问结果,可钟观光后来就走了,自然对结果不清楚。又说那肥皂厂徐先生的事情,徐先生自己入股一成,另外还要了一成股准备给诸位化学界同仁,如果入股不足,徐先生将出面补齐。
  杨锐想不到股份这么快就筹集到了这么多股份,现金一万三千块,心下高兴,又想到那一千块技术股没人要,当下想了一想,说道:“现金股份要人要,可是技术股却没有要啊。”他们三人顿时不接话,杨锐只好自顾自往下说:“我看既然这样,那就把这半成股份先放在我这里,等挣了钱看你们要不要,诸位看如何?”
  钟观光大笑:“好,好!挣了钱我第一个抢了”另外两位也是大笑,这事情就定下了,另外杨锐也要求他们几个更大范围的找人入股,还有两千块的额度空缺,宁波商人在沪上的很多,他们几个有老乡优势,虽然味jīng项目找人入股不是很难,但也是要跟进。此时开门已有一会,有客人已经上门了,他们见大事都已经说完,就各自招呼去了,只留下钟观光在这和杨锐商量味jīng的附带项目,一个的是为了得到面筋而溶解在水里的占六成的淀粉如何处理,还有就是最后一次析出结晶谷氨酸钠之后,余料是可以做酱油的,后世很多酱油很多就是这样生产的,这两个附带工程如果做好,那么成本就可以大为下降。
  忙起来的时间总是很快的,一周又没有了。上课、写书、构思味jīng项目的整个细节,这些占据了杨锐的整个生活空间,闲暇是时候则是在中午溜溜那只麻花狗——那只流浪狗的名字是住处徐太太的大女儿甜甜起的。其他什么的都很顺利,就是化学工程师的事情最为头疼,自从上次收到那个美国人的简历之后就没有简历来了,账房的简历倒是多,杨锐把那些不错的都约在下礼拜二上午面试。正愁着,却见邮差过来派信,杨锐一看就知道都是些账房的,钟观光却拿起来翻看,忽然“咦”了一声,抽出其中一封递给杨锐,杨锐接过一看,上面写的却是德文,连忙拆开,里面却不是什么简历,而是一封信。
  写信者是一位德国人,而且看名字还是个贵族,叫弗赖海尔·冯·吕特,是德国领事馆人员,他在信上说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能从报纸上看见仪器馆的招聘广告,估计是一直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员,作为柏林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他对化学一直很有兴趣,他希望仪器馆可以把具体的要解决的问题告诉他,如果合适——其实就是如果他感兴趣,那么他很乐于做仪器馆的化学顾问。


第十三章 吕特先生2

    杨锐德语不是很好,但大意还是基本看懂了,看来对方也是个化学发烧友啊,都从政了还不忘爱好,他却不知道在租界里的外国人有多无聊,这时代来中国的外国人基本是单身为主,只有少数人才有妻子陪同。在租界里除了一年两次的赛马、重复已到厌烦的戏剧,还有舞伴稀少的舞会,以及深入中国内陆却常常遭遇土匪的狩猎,就再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了。当然,如果不在意外界评价,可以找一个来自旧金山、奥地利或者罗马尼亚的jì。女做临时伴侣,rì子应该会过的很美满——前提是你不缺钱——可这对一位有贵族和外交官身份的吕特先生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他在远东的苦闷rì子里重拾自己的爱好,这几天看报见到招聘化学工程师就留意了,过了一个礼拜还看见招聘广告,他就好奇的写了封信寄了过来。
  人家洋人写信来求职,而且希望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找不到全职工程师的情况下,这个化学专业的兼职人员也是可以考虑的。杨锐决定马上决信,但是要写信把那些化学问题说清楚,还是有难度的,于是他就在四马路的书店里找到一本德语词典,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信写好,实在写不出来的化学名字要么用英语,要么就直接用化学式表达了。
  信寄出隔了一天吕特先生就回信了,他对仪器馆发明一种全新的调味品非常吃惊——或者是非常不相信,对于酸解和析出的工艺流程他很熟悉,并且能有非常良好的建议,甚至可以推荐一些设备供应商,他在信里面扯了很多和化学有关的东西,像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知音一般的要把自己的压抑许久的意念都表达出来,在信的最后,他表示很乐意在后天下午两点钟在领事馆与发明者会面。
  杨锐看完信,把大意解释给大家听,大家都沉思起来,虞辉祖年龄大些,做事情毕竟老成,说道:“这个洋人还是个领事,领事不就是洋人的官吗,请他作为顾问,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会哄我们吧?”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担忧,洋大人的作为大家都是很了解的,要是哄我们一次也未必可知啊。见大家有这样的判断,杨锐也感觉这样好像很不安全——这世界不是法治社会来着,就是法治社会,诈骗什么的也不少见,怎么办呢,技术上隐瞒他,按照他信里表现的化学水平来说,是难以办到的,专利吗,现在就中国的搞定了,钟观光前几rì拿到了盛宣怀那边转来的专利文书,而虞自勋去了rì本好些rì子了,估计已注册好了会社,正在申请专利,只有欧美还没有启动。
  杨锐想了想说道:“这样把,德国人那里,去我们还是去的,不过今天我们去律师事务所,找一个律师,专利申请的事情,还有和德国人的事情都让他出面去做。这样我们能最大的降低风险。”
  虞辉祖和钟观光对律师的了解不深,以为律师就是打官司的,他们是以大清国的讼师来理解律师的,杨锐就只好解释说这洋人律师不止打官司,还有一些是专门给别人处理事务的,叫做事务律师,比如拍卖啊,做买卖啊,分家产啊,反正业务很多,我们现在的有些事情可以委托他来做,这比我们自己出面要好很多。
  下午的时候,杨锐给吕特先生回信,告诉他自己将准时赴约。寄完信又找了一家高易律师行,里面的英国人对一个黄种人的到来也没什么奇怪的,开始以为他是rì本人,后来听杨锐解释自己的华人也没有不良反应,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一个助理接待他并且介绍所里的事务律师。租界里的律师所都是英国人开的,里面自然全是英国人了,早期事务所就一到两个律师,而现在随着租界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事务所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
  高易事务所里有十四个律师,其中出庭律师只有三个,其他的都是事务律师,为个人、或类似杨锐这样公司xìng质的客户服务,有名气的兼职事务律师每年的律师费是三百英镑到五百英镑,如果是一般xìng的律师,那么一百多英镑就可以了,这个价格算成银元是一千块了。杨锐没得选择,在众多律师里挑了一个叫布朗的年轻律师,因为他的简历里有过为一家英国国内工业公司服务三年的经历,正是杨锐所需要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签署聘用合同,然后就是布朗先生交流工作上的事情了。布朗先生是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络腮胡子配着金丝眼镜的扮相让人感觉很不协调,但他的专业xìng让杨锐感到很满意,虽然隔了一百多年,但是律师还是律师,变的只不过是法律而已。
  其实布朗先生是被一位朋友忽悠来远东发财的——在1880年之前,沪上投机盛行,来这里的外国人很容易就发大财,而这十几年,市场越来越正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外国人频频破产,而布朗先生和他的朋友明显就在此列。公司破产之后那个朋友就回去了,而布朗先生却留下了,不是他有多么的喜欢沪上,又或者他想卷土重来,而真实的情况是他来远东之前借了不少钱,现在破产变成穷光蛋,回去之后如果还不了钱就要名誉扫地了,所以他只能呆在沪上,拿着事务所的微薄补贴过rì。
  布朗先生当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就根据杨锐提供的资料准备好了申请专利需要的所有文件,然后在晚上他又写了封家信给他在英国的家人——这样家信就能和专利的邮件一起寄出,他可以免以支付高昂的邮费了——他在信中和妻子说自己接到第一份委托,是一个先进的化学品公司,公司很有前途,他相信后面的rì子会慢慢好起来……
  ;


第十四章 会面1

    12月19rì,也就是杨锐穿越过来两个月,这天下午一点三刻的时候,杨锐和钟观光到了邻近沪上滩的黄埔路,整个黄浦路就是领事馆一条街,来往都是洋人,而且还不时有租界的巡捕巡逻,钟观光的黄包车在杨锐的前面,只见他不时用用手调整着头上的帽子——这个时代的男人们都习惯戴着帽子出门,洋人是有檐的飞碟帽子,中国人一般是瓜皮小帽,而帽子最大的作用就是见礼,杨锐是没有戴帽子的习惯,钟观光就一实验室的技术狂,也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可在这时代正式场合没帽子意味着不礼貌,所以上午杨锐花了四块大洋买了两顶礼帽——钟观光是有点紧张,他又何尝不是呢。
  到了德国领事馆门口下了车,就往里走去,这时站岗的卫兵上前正要询问,杨锐把帽子摘下,微微行了个礼道:“Tag。”镇定了一下又说:“IchundHerrLvTeetwazweiUhrnachmittagszutreffen(我和吕特先生约在下午两点钟见面)”说完拿出了吕特给他的信。
  卫兵只看了信笺行了个礼就让开道了,他们进了领事馆之后很快就见到了吕特,他和杨锐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吕特更像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化学家,虽然年龄似乎有五十岁了,但还是有点倜傥的味道。杨锐正要一本正经的问候的时候,就听见他说道:“Oh;wirklichzweijungeChemiker(哦,真是两个年轻的化学家)”
  杨锐不明白吕特是开玩笑还是讽刺,回答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化学家这么风趣。”钟观光听不明白杨锐和洋人说什么,只好发愣。
  吕特请他们坐下,在互相认识了之后,向杨锐问道:“我对你能发明谷氨酸钠表示祝贺,从你给我信中的描述的里说这种物质是一种美妙的调味剂,我能尝尝吗?”
  杨锐让钟观光拿了张白纸,倒了一些在上面,吕特用手蘸了点放入嘴中,杨锐和钟观光微笑的看着他的脸,果然一会他就赞叹了一声:“哦,真是美好的发明!”品尝完毕他说道:“你们真的是上帝的宠儿。那么,先生们,现在就剩下大规模制造的问题了吧?”
  杨锐其实很怕他品尝之后会谈购买发明的问题,见他直接把话题转到技术上来,顿时就放心下来,说道:“是的,目前的问题就在这里,虽然可以用比较原始的办法制造,但是我们还是觉得用专业的设备制造会更有利,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染。”
  吕特很赞同杨锐的想法,他认为化学是专业的事情,是上帝不该让凡人知道的秘密,而且他也很不赞成商人们为了节省成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他点点头说道:“是的,你的担忧是正确的,现在整个欧洲正面临这样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他翻出准备好的资料继续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里豪森也用曾经用酸解法生产过氨基酸,他用到的一些流程和设备对我们很有帮助。”说着,他打开一张大的图纸,上面画着原料罐、加热罐、结晶器、冷凝器等设备和由此构成的整个工艺流程,制图很是严谨,而且整个工艺巧妙的只用了一个结晶器。因为信件上信息的不完整xìng,这是吕特又根据钟观光本子上的数据做了实际的调整,以让整个流程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工业不像其他行业,他是流动的,不是像生产汽车一样,拉闸就可以中断生产,而且必须均衡,一旦失衡不但产品报废,连设备都要报废,更严重些的还有出现事故。
  三个人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继续完善流程图,完成之后已经天已经擦黑了。吕特拍拍手:“先生们,我们把设计完成了,明天白天我能重现绘制新图,怎么样,你们觉得我能胜任工厂顾问的工作吧?”
  杨锐听了之后把这句话翻译给钟观光,钟观光听完和杨锐对视一笑,钟观光说:“这洋大人rì子过的这么享福,还做这个干什么?”杨锐把话告诉吕特。
  吕特听了手摆了摆说:“先生们,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立志做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后来大学毕业以后在家族的安排下做了外交官,这是件遗憾的事情,坦白的说,我爱化学更甚于爱外交官。杨先生,我能让你们满意吗?”
  杨锐想,我可是满意啊,怎么不满意了。就是不知道你老人家要是什么价钱啊。当下只好问道:“我和我的伙伴一致认为,如果您做我们的工厂顾问,将是我们的荣幸。可是我们担心目前工厂的实际情况不足以支付您的报酬……”
  “别担心,年轻人。”吕特打断了杨锐的话:“我很看好你的这项发明,它很出sè,我相信工厂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成长,至于我的报酬,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你可以按照我实际的工作时间来支付报酬,当然,这些报酬可以放到在工厂盈利之后支付。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是我爱好,能指导创立一家化工厂就是我报酬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杨锐被他说的话弄的有点晕了,整个就是拿我们的工厂当玩具吗,不过这个老小孩玩技一流,他的加入对于工厂至关重要。就把老外的话告诉钟观光,钟观光这个技术狂倒是很能理解这种没有玩具的老小孩的,重重的点点头。杨锐马上对吕特说:“吕特先生,我们都非常希望能有您加入工厂。”
  “哈哈哈……”吕特爽朗的笑了起来,像一个得到玩具的小孩,他说道:“非常感谢你们的信任。认识你们真的件愉快的事情。那么,根据你们给的数据,我将在后天中午绘制好新的工艺图。对了,你们的要求是每月的产量是三吨,这产量会不会太小。”


第十四章 会面2

    三吨的产量是杨锐根据前期市场大致估算出来的,可是这个是不是真的合乎要求,杨锐也不知道,但是只要打开市场,产量是翻几十上百倍是肯定的,现在主要是资金问题制约了对设备的投入。杨锐之前测算过,生产一吨味jīng光是小麦和盐酸两种主原料的价格就需要近三千块,前期市场铺货最少要有一吨,虽然小麦也许可以赊销,但是盐酸都是进口物资,难以赊销。总的算下来只有一万四千块可以买设备,而且这其中还包括租赁厂房的钱。杨锐解释说:“产量对于将来市场来说是无限的,但是目前工厂投资有限,太大的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我们现在只能多次购买以减轻资金压力。”
  吕特点点头,表示他明白了。杨锐看到时间已经很晚了,就起身告辞,双方约在周rì下午两点在吕特寓所里见面,到时候主要讨论设备采购问题,同时杨锐将带律师过来和吕特签署聘用合同。
  出了德国领事馆天已经全黑了,杨锐和钟观光急急往仪器馆赶,虞辉祖应该是等急了,见到他们神sè如常还带着笑意,就放下心来,把他们迎了进去,回到店里才问下午谈的如何,钟观光笑着说:“那洋人和我们是一个调子,也是喜欢玩化学的。人很和气,而且还是个大官,叫做什么领事,虽然是副的,可也还是二把手。”杨锐在见面的时候见到吕特房门上的字,上面写的副领事,就告诉钟观光了。
  虞辉祖听钟观光这么说,心彻底放下了,松了一口气说:“我就老担心那个洋人没按好心啊,这年月,洋人坏的多好的少。”虞辉祖想到了庚子事变。
  杨锐安慰他说:“没事的,我们谈的很好,那洋人很专业,后天他就可以把图纸花出来,我们后天去拿。工钱他也说可以先欠着,他其实就求个乐呵,钱多钱少不是问题。”
  虞辉祖笑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事好事。”说道好事,他又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情,说:“今天我去钱庄的时候遇见阿德哥了,他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消息,知道我们做出来一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
  杨锐不知道阿德哥是谁,钟观光却知道,这个阿德哥是整个宁波商人的榜样,十五岁来沪上,二十五岁就做了洋行的买办,来沪上的宁波商人都是要想办法和他搭上线的,并以认识阿德哥为荣。当下追问说:“那你怎么说?”
  虞辉祖见把他的兴趣勾起来了,本想缓缓吊吊他再说,但杨锐在这里,只好说:“我说是做出来一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是调味用的,放在菜里特别好吃,而且盛大人还给了十五年的专利。他听了很有好奇,说明天会过来看看。”
  杨锐听了只点点头,没有说话。最近招股的事情都是虞辉祖在负责,他人比较老成,在沪上人面也熟悉,特别是那一帮宁波商人,都是有钱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