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提高记忆力 林格 主编-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⒁獾幕疃且恢钟屑苹囊庀蚧疃4诱飧鲆庖迳侠此担鄄炝σ簿褪亲⒁饬Φ木酆稀�

  控制和集中注意力,使其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对于提高观察的效果大有裨益。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思维越活跃,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观察活动也更有效。

  好的观察力的表现

  (1)指向明确,观察全面

  观察力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就使得各种观察活动能遵循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能自始至终。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及对象合理安排观察顺序把观察结果同研究的问题结合思考考虑每个观察步骤是否达到目的等等。

  指向明确、计划清晰,非常有利于在观察时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而不是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而全面,正是观察的基本原则: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古医书上看到巴豆是泻药,于是在治病时总把巴豆当作泻药使用。可是,有一次他在治疗的过程中,试着给腹泻患者以少量巴豆,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患者的腹泻止住了。于是,李时珍对巴豆的药性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发现从总体上讲,巴豆是一种泻药,但针对某些特殊的病症,却又是一种止泻药。

  具有好的观察能力的人,观察问题与李时珍一样,比较全面。比如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不仅看到她高高的个子、优雅的神情举止、温柔的语调、整洁的外表,还格外注意到其光彩有神的大眼睛。

  反之,观察能力不好的人对于他们司空见惯的那些最一般也是最常见的东西往往都没有明确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观察室内的花草时,虽然能叫出花和叶,却不能明确地指出茎和根;细看鸟的图画时,虽然能指出鸟有头、喙、翅膀、尾巴、腿和爪,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说出颈和躯干这两个部分……

  (2)观察细致,感受独特

  细致,是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观察能力高低的基本因素。

  观察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事物,哪怕再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20世纪初,奥地利青年气象学家魏格纳,在一次住院期间,偶然地对病房横挂的世界地图的奇异形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平常,这司空见惯的地图形象,根本不会引起病人和工作人员丝毫的兴趣。魏格纳却透过这平凡不为人所注意的地图形象,仔细观察且觉察到其中的奥妙:

  地图中大西洋两岸的大陆的海岸线凹凸部分正好相反,愈看愈觉得图中的整个欧洲、非洲、南北美洲东部,简直像是一张完整的报纸被撕成的两半……

  恰恰是这一独特感受,使得魏格纳成为〃大陆漂移〃说的缔造者。魏格纳之所以能透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提出新的科学猜想,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具有较强的感受事物的能力,能从现在的地图形象,由此及彼,认识到它是由远古时期的整块大陆经历无数次漂移和演变而逐渐形成起来的结果。

  一个感受独特的人,在观察事物时,往往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能感受到那些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能从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到新东西,在别人看似不可能产生希望的地方创造奇迹。

  (3)观其本质,预见性强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而且还应达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力图深入事物奥妙的程度。

  准确,是观察能力的根本,也是观察能力表现效果的根源。抓住本质特征,是观察的目的之一。观察时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在,还能预见未来。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能够经常预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许多敏锐的观察者都具有相当出色的预见能力:

  英国气象学家欧文·克里克,是一位公认的气象预报专家。在长达50年的气象预报生涯中,他的预报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准确率,就连三四个星期以后的气象预报,准确率也高达80%以上。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大扫帚星〃的运动规律所作出的科学推断,被学术界誉为〃智慧的预见〃。

  〃天才的预言家〃雪莱同任何人哪怕只交谈很短的时间,就能写出若干小时之后的谈话情况,他还深有体会地说,自己〃不但深刻观察了现在的实际情况,发现现存事物应该遵守的法则,而且还从现在观察到将来。〃

  (4)善于联想,时常更新

  观察力强的人在观察事物时能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生搬硬套,并能迅速而准确地认识到事物的特征。 
 
第37节:观察是发现的源头

 
  善于联想与想像,即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同正在探索的问题迅速而准确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任何一个观察活动,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由于它的复杂性,这种活动很难用一个固定的观察方法加以模式化。只有经常联想,才能打开思维的翅膀,飞得高,飞得远。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有些方法和技巧可以遵循,如纵向思考、逆向思考、横向思考等。然而〃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思考的问题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因而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经常更新研究思路。很多人在自己的观察道路上都经历过或多或少的失败,此时如果心灰意冷,以至放弃既定的观察活动,就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在失败之后萌发新的思路,则很容易找到新的突破口,在失败中孕育成功:

  我国东汉时期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给两个同是感冒的人诊病。表面上看,两者的病症几乎一模一样,于是张仲景也就开了一样的〃发汗〃处方,供两位病人服用。结果这两个病人一个痊愈,另一个病情反倒加重了。两个都患相同感冒的人,吃的又是一样的药,为什么一个好了,一个反而变坏了呢?为了探明其中的奥妙,张仲景把过去的诊断过程详细地回忆了一遍,才恍然大悟:那个病情不见好转的人,已经流过汗了,吃的又是〃发汗〃药,可能是汗出多了的缘故,所以病情反而加重了。于是,张仲景改用其他的处方,很快就使那位病人好起来了。从此以后,张仲景一碰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就反复加以区别,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终于写成至今仍有相当研究价值的《伤寒论》。

  二、为什么要提高观察力

  1.观察是发现的源头

  (1)观察是起点

  爱因斯坦说:〃理论之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据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观察不仅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道工序,是一切知识和发现的起点,是一切创造和发明的基础,还是检验知识和真理的重要途径。

  对于孩子们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科学界来说,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开始。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智力水平的高低。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在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天我们要看到很多的事物和现象,如果有一个事情、一个现象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个时候我们就由一般的感觉和观看进入到观察的层次。有了观察我们才可能发现、提出问题,发现、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进入到研究的阶段。

  (2)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

  观察力对于发展人的智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表明,如果一个人有比较强的观察力,他就能从观察的对象上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特点,悟出别人所未悟及和未感受到的东西。

  罗丹告诫其学生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诀窍是:〃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是按三条线来研究学生的发展的,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观察首先需要用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但是观察绝不等于随便看看。著名侦探福尔摩斯对他的老伙伴华生说:你每天都在贝克街的楼梯上上下下,但依然不知道它到底有几个台阶,因为你仅仅是看;我知道它有七个台阶,因为我在〃观察〃。

  历史上、科学史上通过观察做出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比比皆是:

  意大利科学家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

  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其发明人瓦特,正是从对烧开的水顶动壶盖的观察中琢磨出蒸汽机的基本原理的。

  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幼年时就热爱观察各种花卉、药草的生长过程,细致地察看它们如何抽条、长叶、开花,花草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正是这种细致严谨的观察习惯,使他得以纠正古代药草书中的很多谬误,并写出世代流传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

  2.观察力是智力之母

  观察力是智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智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所以有人说:〃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

  首先,我们知道,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触到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通道传入大脑,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可以说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六个大字:〃观察,观察,观察!〃没有观察,智力发展就好象树木生长没有了土壤、江河湖海没有了水的源头一样,失去了根本。

  其次,观察力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进步,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们认识事物,都由观察开始,继而开始注意、记忆和思维。因而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同时又借助于思维提高来发展优良的观察力。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力低,那么他的记忆对象往往模糊而不确切、不突出,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时就常常模棱两可,记忆效果差。于是,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时就不能做到快速而准确,显得理不直、气不壮,综合分析和思维判断能力差,智力发展受影响。

  再次,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单调枯燥、缺乏刺激的环境中,观察机会少就会使脑细胞比较多地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皮层发育较缓慢,智力显得相对落后。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活在丰富多彩、充满刺激的环境中,坚持经常到户外、野外去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大脑皮层接受丰富刺激,经常处于兴奋活动状态,其大脑的发育就相对较好,智力也较发达。 
 
第38节:提高人的素质

 
  因此,要想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就应该勇敢地拓宽视野,敢于观察,善于观察,为自己的智力发展开启一扇明亮的〃窗户〃,为自己的大脑赋予一双〃聪明的眼睛〃!

  3.提高观察力能提高人的素质

  人类要想在观察活动中取得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而每一次观察活动,也都会丰富、提高观察者的素质。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其实就是观察力的不断提高。一个社会的进步与落后,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有时候也在这个民族成员普遍具有的观察力上有所表现。可以说,培养和提高观察力,是提高个人和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观察是所有科学研究形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观察才可能发现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就是一个数学的运算或者实验的技巧,而发现、提出问题却需要通过观察,并运用创造性的想像才能够实现。

  观察力是形成技能的必要条件。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其实也就具有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技能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变得轻松。良好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记忆等多种思维活动,促进学习和工作的进步。如果不去有意识地加强观察力的培养,使其善于观察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中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充分感知,获得规律性知识,分析、判断和综合概括能力也将难以得到提高,而这些都是智力发展、学业进步和人生腾飞的必须条件。

  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对学校中的〃差生〃进行了研究,发现〃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较差。这些孩子虽然也瞪大眼睛去看事物,但是所见到的东西不一定很多,甚至还会出现很多错误。正如人们所说的:〃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回。〃受掣于观察能力,〃差生〃们掌握知识的能力也逐渐降低,求知欲望渐渐下降,最终厌倦学习。反之,如果拥有了好的观察能力,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也渐渐提高,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观察力也是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之一,较好的观察力有时候可以视为较好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观察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不打算在某一领域成为佼佼者,学会观察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和未来社会,学会观察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制定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三、提高观察力的方法

  1.提高观察力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感觉能力是人天生固有的,但感知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的刺激。观察力则更需要有意培养、训练。

  (1)保护好感知觉器官

  观察力训练是以感知觉发展为前提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及大脑智力开发,使人耳聪目明、心灵手巧,有助于智慧的发展。

  要注意保护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等器官的健康发育,因为这是发展感知觉的物质基础。

  要利用并创造机会,刺激各个器官的发育。多看美丽的图画,多听动人的音乐、多动手、多说话等,这些行为对器官发育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2)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观察的中心和范围,才能保证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心理学的知觉规律表明,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去知觉事物,注意力就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事物,知觉就会清晰、完整。如果观察的目的不明确,观察就如〃走马观花〃,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明确观察目的,一是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自身智能的好处;二是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3)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之分,但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预先定好观察的目的和步骤。如小孩子在学习洗衣服的时候,可以先观察父母怎样做:放多少水、多少洗衣粉、哪些衣服分开洗、洗衣机开多长时间等等,可以一边帮忙一边观察,学会了洗衣服,也提高了观察力。有的人喜欢花草,可以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写一些观察日记,这样的观察活动,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又有丰富的观察内容,效果很好。

  一般来说,如果年龄较小,观察活动中应多找与其日常生活联系较多的事物,或最好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用那些较熟悉、特征较明显、也容易观察的事物,逐步进行观察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已经形成,这时候再开始观察那些较为复杂、特征不太明显、容易忽略的、需要分析判断的细节、事物或事件。

  (4)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观察时要按照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以及观察的重点都是事先要明确的。否则很容易陷于杂乱无章的境地,无法获得完整、准确的认识。

  常用的观察方法还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 
 
第39节:遵循感知规律

 
  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5)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

  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观察活动中,视觉无疑是很重要的,但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觉器官。我们在认识和观察事物时,应该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比如要认识一种水果,除了用眼睛观察其外部形状、颜色、纹理,还可以用手摸摸它的表面,切开来看看里面的样子和果肉的质感,尝尝它的味道,用鼻子闻闻它的气味,等等。这样,可以从各方面获得对于该事物的认识,而且更加深刻。

  (6)遵循感知规律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而感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观察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观察得清晰、准确。因此,在观察前,对有可能提高强度的事物,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强度。如观察人的肌肉,绷紧时看得最清楚;观察蒸气的特点,水壶里的水要满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被观察的对象与背景反差越大,观察效果越好。因此,要设法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