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当宋青书-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书一指远处崖上那株青松,眼神悠远,语气空灵:“你看,松生岩峰,临绝危崖,高立云端而下览众生,是何等的卓然不群?玄门心法大多冲淡,我试过你内功,也是道家清虚一脉。而这等内功,看似绵软无力,却最是刚强傲岸。是以傲骨二字,乃是我传你心法中,最为关键地。”

罗贯中微一皱眉,望着那棵松树,久久不语,蓦地问道:“前辈,那这傲骨,从何体现?”

青书信步游走,随手取了一块大石,走近崖前,罗贯中紧随其后。青书道:“你看好。”手中大石猛然落下,正正砸在松树主干之上。

这块大石足有五六十斤重,砸过松树后,便直往崖下极速堕去。

而那松树急剧颤抖几下,掉落十几根松针之后,便又岿然不动。

罗贯中敛眉沉思,仿佛悟到什么,但又似乎被什么困扰,又问道:“前辈,那如果力道足够大,击在这松树身上,会当如何?”

青书淡淡道:“自然是宁折不弯,身断魂消。”

罗贯中皱眉不语。青书见他神色,便知他心中所想,当即轻轻道:“若将身比青松,则须壮大枝干,不致被人一击即断。”

罗贯中浑身一震,仿佛明白了青书为何能身子手臂不动而致圆球极速而转,并非是他没动,而是他动的极为微小,便仿佛松树微颤,将力道卸去一般。只不过,那边厢是卸掉力道,而这边厢,则是以内力震颤圆球。

究其原理,皆是一般,只不过应用之道大不相同而已。

罗贯中眼前大放光明,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武学之路,让他莫名兴奋起来。他哈哈一笑,纳头便拜:“前辈指点之恩,罗贯中终生不忘。”

青书嘿嘿一笑:“我教你武功,你写书给我看,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罗贯中挠头笑笑,蓦地又惊道:“哎呀,我忘了给竹舍里那位先生准备午饭了!”

第一百六十章 … 离去

祁连山六杰以罗贯中为首,招兵买马,将附近被蒙人迫害的村民招至门下,而后好生训练,至于后来,竟能与朝廷正规军队作战而不落下风。

这六人除去“湖海散人”罗贯中,分别是“千斤锤”廖相文,“蝉翼剑”胡辛,“藏剑琴仙”王禅,“雷音刀”彭经添,“空如掌”万轲。个个功夫皆具不俗,经罗贯中传授孤云虚侵之道,亦能独挡一面。那“藏剑琴仙”王禅表字辰奇,原是前朝宫中琴师之后,琴艺极是不俗,青书与之切磋琴技,亦觉大有所得。

而让青书觉得尤为凑巧的一事是,这罗贯中在祁连山扎根所用资财,初始三年,皆由“蝉翼剑”胡辛供给。

而这胡辛,恰恰就是青书初下武当山时,所遇见的那位为报恩千里迢迢赶到武当的铁剑门门主。

但究竟如何,现在也是不能相认的。

罗贯中智计武功都是六人之冠,除却胡辛与彭经添,其余四人的武功,可谓大半都是由他传授。

是以即便罗贯中不过二十三岁之龄,却依然被众人尊为首领,奉若神明。祁连山方圆数百里,几乎以他一言而决。

而那处幽静僻远的竹舍清溪,正是他六兄弟闲时切磋武艺,抚琴舞剑之所。青书和罗贯中驰行大漠半日,又急奔至晚臻至这等不可思议的境界?

当然,这些想法,要等他们看见青书地庐山真面目后才会冒出的了。

别看这五人在战场上对罗贯中之令服服帖帖,但在平日里。却个个都似活宝一般。如那“藏剑琴仙”王辰奇,时常半夜登高。清晨至山顶之时,一曲《高山流水》弹来,能致废寝忘食之境,而后转调《霓裳》,再而至《卧龙吟》,稀稀落落,从无断调之虞。往往弹至深夜。还犹自不知,终至饿到琴旁。而后由一干兄弟抬下山去。

“千斤锤”廖相文素学李元霸,每日每夜都在锤炼臂力,内功不进反退,但他这等战场杀将,头脑简单,内功也练不到如何高妙境地,倒也无妨。

青书觉得尤为有趣的是那“雷音刀”彭经添,这人是秦家寨“五虎断门刀”的传人,刀法颇是高明。这人语无遮拦,却在众兄弟中最是讨好,不少欢声笑语皆因他而起。青书被他逗笑是这小子有一日说起自家姓名,神情中满是悲愤痛惜之意,说原本爹妈给取名做彭经天,本有经天纬地之材。但一相士云游路过,说到此人命里缺水,名字中须有水做点缀,否则必有大凶,活不过弱冠。故而由“天”而“添”,气势大减,脑袋瓜子也笨了许多。

当然,这两日间,谈得最多的,还是武学上的问题。青书看这五人经脉俱已定型,内功最高者乃是那“藏剑琴仙”,其次是“空如掌”万轲,再次便是廖相文。

胡辛和彭经添反而内功最弱,皆因他俩原有本门内功,但修为皆具不高。因此缘由,罗贯中所传地玄门的上乘内功却无法再练,故而内力修为始终不强。

但青书今日至此,见这两人窘境,当即让这二人将本门内功默出,自己详加改进,增了“纯阳无极功”的“锤炼”,与“武当九阳功”的“氤氲”,却未改变这两门内功原本走向。

这般一来,虽说还不臻上乘内功,但于胡、彭二人原先心法而言,却是高明了何止千百倍。

胡、彭二人自是千恩万谢,青书只侧身不受。

皆因当年胡辛一言之德,青书得以上山以解武当窘境,如今么,指点他一番,也算是因缘际会。

第三日清晨,到鲜于通房间随手点了他昏睡穴,青书在山间随意漫步,将清新的空气深深吸进肺里,感觉一阵亲切。

他一步一步,慢悠悠的踱步上山,闻着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木味道,他一耸挺直鼻梁,嘴角划过一道笑意。

耳畔有清越啸声,铿然作响。

饿虎跳涧。罗贯中也练到这个境界了。这本是内功修炼上的一个分水岭,有些人终生都不能越过雷池一步,皆因机缘不到。或许罗贯中这一世也是如此,但偶得高手指点,与他绝高悟性一合,登时一举跨过这道深坎。

有“松静挺拔”的应用之道,又得青书传授玄门秘奥,佛家神通,忽忽一年间,罗贯中便可跻身当世一流高手之列。

其实也不是罗贯中大名在耳,青书方才传授他内功秘诀。而是相处两日之下,青书发现这罗贯中为人果敢豪迈,身俱傲骨,又有悟性,自己只须稍加点拨,便能助他水火相济,又何乐而不为呢?

足下轻轻摇动,十数息间,便从山间疾奔而下。

罗贯中闭关地小屋前,祁连山山寨余下两百余人皆尽聚齐,他啸声不绝,王禅五人都是又惊又喜,罗贯中武功更上一层,他们都是感同身受。

青书赶到时,罗贯中啸声已慢慢弱下,他微微一笑,当年他在剑魔隐居之所吞下蛇胆时,也是这般,张三丰却以内力助他行功,皆因蛇胆之助,毕竟乃是外力,既有外力,便需炼化,张三丰想这徒孙即将闯荡江湖,遂不顾损伤元气,以同源的“纯阳无极功”助他行功。

如此一来,青书内力自是大涨,但却不能至如臂指使的如意程度。然而几番争斗,如与韦一笑、杨逍等人,这精纯内力却是帮了他的大忙。

这般自有弊端,但青书后来因缘际会,在朱家炼化张三丰留下一部分内力,又强施“六穴返魂”之术,自身内力大损,却将张三丰所留精纯内力完全炼化。

而这时的罗贯中,却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的将内力修到如今这般境地,将真气积累到一个极为浑厚的地步,本就是自身之力,只是不明运用之道而已,完全不需外力加身,助他行功。

故而,宋青书也不过是负手在门外微笑着等着罗贯中出关而已。

是时候走啦。

估摸着再行几日,便能到华山,是时候给鲜于通解药了。

鲜于通显然有招揽自己之意,他身份不明,光明顶上又表现异常,那么……便将计就计,顺藤摸瓜吧。

想到此处,青书已然决定,午饭之后,便动身离开。

啸声悠悠息下,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头戴儒巾,衣带飘飘的书生自房中走出,面色早不复初见时的惨白,而是一片红润,一双眸子清亮清亮,湛然若神。

他上前三步,纳头便拜:“前辈指点之恩,贯中叩谢。”

青书伸手扶起他,眸子里满是笑意,嘴上却淡淡道:“不用了,你倒是恁的多礼。我早说过,我教你武功,你写书给我看,两不相欠。”罗贯中如何不知这位老前辈是故意借机指点自家武功,心中感激之情固然是无以复加,但他绝非不知变通之人,见青书这般说道,也就不再多言,只对青书笑道:“老先生再盘桓几日,本当奉先生之命,倾毕生之智,成三国演义一书。不日便将动笔,先生不妨一观开头。”

青书却是悠然一叹:“罗本,我要走啦。”

第一百六十一章 … 登山

天色向晚,道上两骑飞驰,卷起烟尘。马上三人皆是俱是身形修长,气质儒和,萧疏清雅。右边那人年不过二十,一身白衫,腰间右侧挂着一柄长剑,左侧则是一个硕大的酒葫芦,面容颇是普通,只是眼角眉梢的灵动豪放之气,不由让人侧目;而中间那人轩眉长须,气宇不凡,虽然年岁已然不小,但额间却不见一丝皱纹,身上也显然经过精心打理,足见风流;左边一人则是头发花白,面容恐怖,显然年纪不轻,只是仪态动静之间,却颇有出尘之致。看那年轻男子以及中年男子额上,俱是一层细密的汗珠,显然有要事在身。

奔了一程,那中年男子蓦地勒马回头,向另一人道:“前辈,罗贤侄,前方就是华山了。派中尚有要事,咱们趁夜上山。”

这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自然便是华山的现任掌门鲜于通了。

而另两人,却是伪装作老人家的宋青书,以及一定要跟来的罗贯中。

祁连山地广林密,山寨的兄弟躲在里头自然无碍,而罗贯中尝到甜头,自不愿意将身边这一座武学宝库白白放走,故而借小说名头,强行跟来。鲜于通对他颇有好感,说道自己乃是华山掌门之后,罗贯中更是大加赞誉华山名门正派,让鲜于通颇是动了一番心思,遂也就答应让他跟来。青书原本是不打算让这小子随来,但转念一想,罗贯中至今不肯说出教他内功之人是谁。虽然他心中早有猜想,但却不便说出。只消当那人亲自出现在他面前时,招揽此人,便也不成问题了。

三人便这般各怀鬼胎的上了路,一路谈诗论词,吟风赏月,倒也颇是愉快。

青书拿出早准备好的悲酥清风解药。解了鲜于通之毒,鲜于通自是大为感激,他早知这前辈除去几分呆气,却是神通广大,能解此毒,便如当初所示高明武功一般,倒是不足为奇。而罗贯中受青书嘱咐,不得提起路上遭遇蒙古人之事。虽不知为何。但也是噤口不提。

罗贯中不止一次问青书名号,但青书只淡淡不语,久而久之,倒也没有再问,故而鲜于通与罗贯中两人俱以前辈呼之。

一路迤逦而行,倒也不甚急,四五日间走了不过三百余里。这三人俱是博学之辈,青书精通道藏典籍,于诗词也多有涉猎;而罗贯中则更是学贯古今,似那五柳先生一般读书。不求甚解。所学最为广博;鲜于通虽是于经典道藏一类逊色,诗词歌赋也不如罗贯中这般厉害,但却胜在花样出新,每出词句,必关***。罗贯中倒是不觉如何,青书却是在暗骂这人专攻此道,无怪乎骗了这许多女子。

但偶听他数阙旧词。竟是颇觉其句有清雅脱俗之致。如那“踏月流云走,惊鸿眼前踪”一句。又如“垂弦清溪钩明月,散醉南山酌白云,风光潇洒峰鸣佩,时节清雅水逐明。”显然非心思澄澈者,不能为此等字句。

罗贯中诗词歌赋无所不能,见这二人都算是工于此道,不由大喜,遂日日谈诗论词,附庸风雅,这一段时日,倒不像是赶路,而是轻轻松松地结伴旅游了。

罗某人不清楚鲜于通为人,有说有笑那还算了,青书却是心中颇觉疑惑,词如其人,鲜于通既能写出那等澄澈之句,又怎会是个无恶不作的阴险小人?莫非是他盗用其他人词句,以在自己和罗贯中面前彰显学问了得么?

但无论如何,这一段时光,除去对鲜于通的厌恶,青书还是过得比较愉快的。能和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谈论一些喜欢的东西,总归教人觉得舒心。

而便在昨日,鲜于通收到书信一封,面色大变,装作失手将书信投落火中,顷刻便化作虚无,罗贯中和青书虽想知道信中内容,但也只强忍不问。

故而自昨日午时,这三人在镇中卖掉劣马,由罗贯中这个大山贼大财主出资,选购了三匹上等良马,一路扬鞭策马而来,忽忽一日间,便至华山山脚。

随着鲜于通这轻轻一指,青书眯眼望去,但见渐黑的天边不远处,险峰插云,一锦绿色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仿佛一个袅袅娜娜地绝色女子,面纱蒙脸,让人几乎便忍不住撕开那薄薄一层纱布,一睹可餐秀色。罗贯中拍手笑道:“华山神秀,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鲜于通笑道:“两位一路辛苦,待到剑气冲霄堂,通当自奉茶水,以供啜饮。”

罗贯中忙道:“鲜于掌门客气了。”青书却是淡淡“嗯”了一声。三人驱马至山下一座废弃小庙之中,打了两只野兔,生火烤来吃了,便已是申时之后。三人将马栓牢了,便一路攀爬而上。

夜里雾重,登山便又多了几分危险。华山本就险峻陡峭,岩壁之上更多青苔,又是雾湿露滑,只消一脚踏空,便是凶多吉少。

但这三人之中,青书和罗贯中内功俱高,轻功全凭一口内息,转折无碍,自是不用担心被滑倒。鲜于通相对而言,内力就要弱上许多,但上天梯的轻功,却堪堪能令他无虞跌落。

华山派建在半山腰处,三人轻功虽强,但也约莫攀爬了不到一个时辰,已过子时,鲜于通蓦地长出一口气,道:“咱们到啦。”

青书淡淡道:“倒也不慢。”他饶有余力,只是不便走在鲜于通前边,遂慢慢相随。而罗贯中轻功虽不及青书高明,但较之鲜于通却强上一筹,客不逾主,故而也是慢悠悠的跟在一旁。

“什么人!”一个清朗的声音遥遥传来,鲜于通闻声一喜,大步上前:“是子峰么?”

来人闻言一惊,急问道:“是掌门么?”火光靠近,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孔映入三人眼帘,正是华山下代弟子中的翘楚蔡子峰。

蔡子峰见鲜于通面孔,不由大喜,翻身下拜:“参见掌门!”

鲜于通几步上前,扶起他,笑道:“今日是你守夜么?岳肃、白观他们呢?华山今日可好?”蔡子峰一怔,遂将近日华山所发生的事一一禀告。

青书见两人絮絮叨叨,颇感不耐,踏出一步,便要往“剑气冲霄堂”走去。

罗贯中一把拉住他,神秘一笑:“前辈,可有兴趣深夜登顶?”

青书听得一怔:“登顶?”

罗贯中哈哈笑道:“不错,区区一旦瞧见高峰险山,便有登山之念想。是以七八年来登山无数,但自来都是白昼攀爬,从未有深夜登山之历。今夜既然都已半爬,又何妨一鼓作气?”

青书听他说的有趣,不由笑道:“曹孟德登高必赋,罗本,你可要攒着一肚子诗兴跑山上去放。”罗贯中意兴飞扬,也不回青书话,只哈哈一笑,扬声道:“鲜于掌门,罗某与前辈忽起登山之兴,先走一步啦!”说着飘身纵起,往山上掠去。

青书则是淡淡道:“鲜于通,记得准备好金子。”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回响在蔡子峰和鲜于通耳畔。蔡子峰先是大骇,就要拔剑相攻,但听话语内容,方才一脸疑惑地望着掌门大人。

至于鲜于通如何解释,便是他地事儿了。

且看罗贯中步法迅捷,飘忽玄奇,一路轻掠而上,几乎足不点地。而青书则是淡淡的左一步,右一步的轻轻迈着,远远吊在罗贯中后头,抬眼见落得远了,稍一加力,便悠然赶上,与之并驾齐驱。

罗贯中虽早知自家功夫不如这位老前辈,但如此轻而易举的被赶上,却让他微微懊恼,足下加力,速度又增。

青书淡淡一笑,也不管他如何加力,只不急不徐的跟在他旁边,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无论罗贯中如何运功,总是不能超出一分,甚至于罗某人干脆不运功足下,速度锐减,青书也只是悠然相随。

这份拿捏,委实让罗贯中嗔目结舌。

这般闹闹腾腾了约莫一个半时辰,两人终至玉女峰顶。罗贯中自来便不是胸襟狭小之辈,被青书这般挤兑了一通,心中虽不免郁闷,但登上苍山之顶时,望那雾海波澜起伏,隐然有微光自天边透出,启明星起,似乎天就要亮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 操戈

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只是这微灰之间,隐然有金光腾出。

初阳渐起,空灵的雾气悠悠散开,在华山玉女峰上观日出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云海苍茫中,透出道道霞光,须臾便成五彩。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向天弯处展开,一道五彩弧形升起,凌驾于众生之上,傲然卓然。

顷刻间,太阳像一个活力四射的巨大火球一般,陡然跳出云层,冉冉升起,大地顿时一片光亮。

罗贯中悠悠长叹一声:“千百年来,在荒野中,它与星辰为伴,与日月同眠。历经沧桑,笔挺屹立。何其卓然,何其傲岸!”

青书定定望着这轮红日缓缓升空,眼中闪过一丝丝的复杂神色,有落寞有惊喜,有愧疚有欣然。

他嘴角微弯,好似是自嘲一般,又好似在哂笑世人,蓦地,他轻轻笑道:“贯中,你可说过,到得山顶,可是须得赋诗一首的。”

罗贯中笑笑,傲然道:“武学一道,前辈自是远胜于我,但于诗词一道,嘿嘿,嘿嘿。”

青书瞥他得意模样,不由好笑道:“你先作来,我便也赋诗一首。”

罗贯中嘿嘿一笑,摆手道:“慢来。前辈,咱们是即兴即景作诗呢,还是取一物来为物赋诗?”

青书眼神悠远,望着朝阳冉冉,他悠悠长出一口气,笑叹道:“难得如此盛景,若离了这华山界地,以后杂事缠身,想来瞧瞧日出,便极难了。咱们今日既逢此景,又何妨吟他两句。稍作附庸风雅之态?”

罗贯中抚掌大笑:“前辈未免多虑了。咱们江湖人水里来火里去,天下何处不可纵横?以后想来便来,还能有谁管得了咱不成?”

青书心头一动,回头望了一眼罗贯中,却见他年轻的脸上满是蓬勃朝气,猛觉一怔,好似在这个世界,自己还较他年轻两岁呢,怎地却真的好像一个沧桑的小老头了一样?

他叹一口气,却不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