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当宋青书-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气原本徐徐而行,经这一倒。在“势”上,却陡然顺了起来。可以这么说,青书原本凌空打坐,而但凡打坐,都是双腿交叉。臀部向下。然则青书这么无巧不巧的一倒,双腿自也来不及抽出,故而倒下之后,却是臀部斜向上,成为“屁股高高拱起”这个姿势。

而正是这个姿势,成就了宋青书一身浩如烟海、无穷无尽的纯阳内力。

举手投足无不合乎自然,山奔海立。飞沙走石。这便是“大圆满”的“纯阳无极功”。宋青书此功大成,内力之厚,登时堪与当世绝顶人物比肩。

说到此处,却不得不提另一件事。却说当时宋某人方才打开生死玄关,还来不及享受经脉筋骨、丹田诸穴传来的层层快意,却听得一阵脚步以及疾风掠过,心中顿时一惊:“若是被她们看到我……”想到后世“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这一招绝世武学,青书一头撞死的心都有了。

反正都已经栽倒了,栽得有体面点也是好的。

想到这里,他慌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开双腿,双手平摊,整个人便好似一张薄纸一般贴在地上。动作舒缓而急促,完美而悄无声息。无论技巧用力,都堪称绝顶。事实证明,男人在“面子”问题上,往往能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地力量。青书一身内力原本几乎耗尽,真气虽然再以可见的速度恢复聚拢着。毕竟恢复的极少,要完成这个高难度动作虽然绰绰有余,但若要瞒过刘基、杨汐晴、苏若雨这等江湖一流高手……啧啧。

这么成就了一位绝顶高手,也真是苍天作弄。

每每想到此处,青书心里倍觉窝囊羞赧的同时,又暗自庆幸庆祝。

“还好,还好……”

他端起青藤茶杯。杯子里泡开的是“太平猴魁”。用水取得乃是“仙鹤清泉”,但闻这泉水烧开之后。氤氲水汽会凝成一只仙鹤,半晌方会散去。

然而,又是猴又是鹤地,如此诗情画意的一杯好茶,竟是被他一口吞下。

青书心里并不怎么高兴,虽然功力大进,神功圆满因为他听到了一个人的消息。

话却又要从另一边说起了。

天下板荡,群雄四起。这句话用在这个时候,是再为合适不过了。只是这“群雄”中的大部分“雄”,都来自同一个组织。那个组织有个响亮的名称…………明教。

“群雄”中有一位“雄”,叫做徐寿辉。

而徐寿辉手下,最近新招了许多人才,中间有这么一位新上任的簿书掾,唤作陈友谅。

“辉以邹普胜、倪文俊为辅,势益壮大,渐与刘福通、韩山童分庭抗礼。遂多召贤才,有名单如下……”

这是汉阳的探子传来地密信。

不得不说,刘伯温培植势力的手段,真是厉害的不得了。短短三年之间,大江南北几乎都被他给探了个遍。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无比雄厚的财力之上的。

而徐寿辉前些年纵横捭阖,陈兵百万,得彭莹玉以智相助,几乎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厉害非常,自然也成了他的重点跟进对象。然则次年彭和尚方一远走,徐寿辉便大败在汝阳王手下,势力消退,直至现在,方才恢复元气。

但宋青书却知道,徐寿辉小商小贩之性,鼠目寸光,绝非成大事之人,他手下的“天完”势力,真正厉害地,是陈友谅。

这位陈仁兄是在少年时就打过交道的,他极擅权谋诡计,第一次与宋青书见面时便出辣手欲杀之。机智狡诈,出手看似全无章法,但却极是厉害,是个真正的枭雄。危险程度可一点都不比朱元璋低。

要知道,史书所载,若不是天公作美,朱重八早被扔到鄱阳湖里喂王八去了。

青书既然决定一争天下,自然而然的便将这些人统统拉入黑名单。当然,陈友谅么,青书是早就决定宰了了事的,可是数次都是不了了之,却是让人扼腕。

养虎遗患。

若是让陈友谅在徐寿辉军中扎根,再要除他,便是极难的了。要知青书比武在即,分不得身,而刘伯温首席智囊,更是随意出手不得。若要杨汐晴和苏若雨两个弱女子孤身潜入数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

算了,算了。

且不说陈友谅本身武功不弱,也有两把刷子。就算是杀他不难,但……万一成昆老和尚在他身边呢?杨汐晴和苏若雨武功虽高,智谋亦足,但也不免被算计。

想来想去,青书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险冒不得。

还是等自己比完武后,再去斩他首级。反正己方信息系统极是发达,对方铁定料不到自己已然知道他地所在,到时候身份可以昭示于天下,光明正大,大可跟明教高层悄悄打个招呼,再一网成擒陈友谅。

叹了口气,青书又注满一杯清茗,这次却是轻轻抿了一口,一丝笑意浮上嘴角。

明教这群人啊,还真是好汉子!

刘伯温外出九日,终在今日致信一封:“……殷天正令其子率众留守光明顶。自与杨逍、韦一笑、五散人、五行旗主等明教诸豪,于五日前齐下光明顶,一路东行,不知其意为何。徐寿辉、刘福通、韩山童等无不战战兢兢,不知首脑因何而至。基心奇甚,四探之下,却无所得。熟思之下,深觉此等人绝无意挑拨武林是非……是为谢逊而东行尔!”

“谢逊”二字极是醒目,刘伯温特意用朱笔红批,青书一看便明白刘基意图所指,乃是阳顶天遗书所言,令谢逊摄副教主之位,而明教诸豪谁也不服谁,只得出海恭迎谢逊。

但……如此倾巢而出,竟不怕江湖庙堂两方人马知晓么?

按道理说金毛狮王杀人如麻,迎回他做教主这事,只能暗自进行,做做地下工作。这般大张旗鼓,若非去找正道麻烦,大都那位郡主闭着眼睛都想得到答案。

是找某个隐居起来的人做教主吧?或是阳顶天未死,或是光明右使、紫衫龙王,金毛狮王中的一个。既然知道答案,那派出大量高手阻拦,是绝对需要的了。

然而,这其中却又有奥妙,女人生性多疑,是不可避免的,越是大张旗鼓,她越是惊疑不定:“莫不是他们故意引蛇出洞?”

这样想地结果只有一个,静观其变。

刘伯温把这些问题都想得极是通透,信中对这些也是未提只字。

只是,让他感到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教中诸人又不知道谢逊身在何处,如何就这般肯定他所在何处,竟是倾巢而出?

这群人互相不服,无论谁发言,都是一片口水战,这般齐心合力,铁定是知道了谢逊所在,而且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谢逊在何处。

谢逊的下落,刘伯温也知道,但关键问题却不是这个。而是,如何让这一盘散沙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所以他在信中变相的问了青书:“深觉此等人绝无意挑拨武林是非……是为谢逊而东行尔!”

青书嘴角噙着一丝得意的笑容。刘伯温啊刘伯温,总算也有你猜不出的事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 宗师

“深觉此等人无意挑拨武林是非……”刘伯温这话说的委婉,换而言之,就是他已确定,明教诸豪绝非为生事而来,而是另有目的。而这个目的,则是后边的——“是为谢逊而东行尔!”

“谢逊”二字,刘基特意以朱笔红批,何也?非彰显其要,是不明其意也。

谢逊?他们怎么知道谢逊的下落?就算知道了,又怎会如此同心协力?

刘伯温想破了脑袋都没想通这个问题,但他却能确定,这件事一定和青书有关,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宋青书在一手谋划!

他如此笃定,原因只有一个:明教群豪出海迎回谢逊,攫收最大利益之人,正是宋青书。

天下大乱,四方豪强多出自明教。诸如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诸人,抑且派系明白,韩山童隶属杨逍手下天部,有天地风雷四部弟相助,势头之大,让元廷大为头痛。刘福通则是青翼蝠王韦一笑的记名弟子,威望甚隆,手下兵多将广,也是一时之秀。而徐寿辉更是彭莹玉和尚一手扶植起来,得彭和尚无双智谋策划,这位仁兄昔年招揽百万之众,横扫天下,端的是威风八面,惜乎彭莹玉后得周子旺传书,方一离去,这徐寿辉便大吃败仗,不复风光。至于郭子兴所率义军,大多出自五行旗,阵法犀利,厉害无比,只是较之前面几位,还是要差了数筹。

而江南一带,天鹰教众,兵精器利。更是让惠宗食不下咽。毕竟大都占北方龙脉,南方毕竟难以触及,故而殷白眉手下兵将,也闹得最为凶厉。

不难看出。韩、刘、徐、郭几人。都是各有领袖。韩山童属杨逍一脉,刘福通是韦一笑一脉,徐寿辉是五散人嫡系,而郭子兴,则是五行旗的代表人物,这几人俱能强霸一方,是一时豪杰。但……说句难听点的话,这群人都不过是奉命行事,为将尚可,要为统帅。则不免大失方寸,一触即溃。徐寿辉便是其中典型。

而宋某人既然打算谋夺天下,这些挡路石,都得当作垫脚石,一节一节的拔高。

如今的宋青书,财力雄厚,信息发达。更有谋臣武将,虽没有如徐达、常遇春那等名将,但几位冲锋陷阵地先锋将军,还是有的。他自己这些日子苦参孤云虚侵之道,将孙吴兵法、三略六韬更兼排兵布阵之法,都给通读了一遍,打下了极为良好的基础。

是什么的良好基础呢?这便又要从另一边说起了。

话说郭靖黄蓉夫妇在襄阳城破之前。将一卷丹书藏入独孤剑冢之外地地下密室里边。这卷丹书。有个响亮而动人心魄地名号——《武穆遗书》。

黄蓉此人身负绝顶智慧,自然知道。所有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倚天剑屠龙刀搅的天翻地覆,让江湖飙起血雨腥风,百年来都不能合兵一处,固然在黄蓉所料。况且即便两般神兵聚拢,拥有者也不舍得让倚天剑与屠龙刀对砍。

这样一想,似乎除了由郭襄或是郭破虏的传人夺取到屠龙刀和倚天剑……里面的秘籍兵书,是永远难见天日的了。

不急,黄女侠智谋无双,还留了白绢一条线索,藏于朱家密室。又将武穆遗书藏在襄阳城外的地下密室之中。

其实这地下密室方圆十丈,可说甚大。即便没有朱家的线索,年深日久之下,地皮也会坍塌下来,到时候古籍重见天日,也算一场功德。

刘伯温击节赞叹:“黄女侠深谋远虑,为我中华存此香火,委实功德无量!”

两人多年前便在其中细细翻阅,直至前些日子,青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找到一册兵书,上书“武穆遗书”四个隶书,迥劲沧桑,力透纸背。当即如获至宝。

《武穆遗书》与其他兵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详细记录了岳飞平生大大小小百余战,从平原到高地,从守城到巷战,汇集岳武穆平生兵法大成,秉孙子“能因其变化而致胜者,为之神。”思想,讲究随机应变,不拘一格。

刘伯温与宋青书两人研读一夜,秉烛夜谈,端地是兴奋不已。有此一书在手,今后大小战役,多可立于不败之地也!

刘基为青书讲解用兵为将之道,一夜之后,便飘然而去。在大同府发现明教诸豪踪迹,而后几经思虑,发现种种蛛丝马迹,似乎都与那个正在前往南少林路上的宋青书有关。但任他想破脑袋,却偏偏没想到青书是如何做到的,心中讶异之余,更敢欣慰。然而,最多的,却是好奇。

但他生性高傲,自负智谋天下无双,无人能及,拉不下脸面直接去问。故而以朱笔红批,变相问之。

青书心中得意,大笔一挥,雪白的笺纸上登时墨迹淋漓:“先生不妨一路尾随,我五叔之事,还烦相顾。”

吹一口气,将墨迹风干,而后卷起,绑在信鸽腿上,伸出手来,往信鸽头上拍去,那鸽子竟也不躲,眯着眼睛,扑棱着翅膀,一副享受的样子。青书笑眯眯的将鸽子放飞,心道:“刘基,这回你总该猜到了吧。”

他这番瞒着刘伯温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将明教群豪从光明顶上招下,其实是看准了明教诸人新知教主身亡,群龙无首,谢逊又远在海外,势必互相不服,濒临内斗边缘。此等情况,一有谢逊确切消息,明教诸豪齐齐确定属实之下,定然是一齐下山。

为什么要一齐出海?

不用说大家也心知肚明,互相牵制嘛!韩山童直属光明左右使,刘福通是四大法王一派,徐寿辉乃是五散人嫡系,郭子兴一彪人马更由五行旗众组成。任其中一位首脑留在中原,都能致使本部人马士气大振,从而起到打击他派人等地效用。

事实证明,中国人用在内斗上的智慧,委实是博大精深,不服不行。瞧人家波斯总教,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是简单多了:立一个傀儡教主,大家有油水一起捞,有人一起砍,有饭一块吃。齐心协力,共创和谐社会。

宋青书嘴角噙着一丝微笑,俊脸上带着奇异的魅力,孤身一人,木剑束腰,一路南下。

这般装束,到哪里都是惹眼的。

然而,他却一点都不担心。不单单是这些年来,他身量长足,五官愈发棱角分明,面貌虽未大变,气质却已大变。而且精通“揽势”的宋某人可以随时收敛气势,却是不用担心被众人的目光射成筛子。更何况,他“纯阳无极功”功行圆满,功深似海,返璞归真,与“揽势”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地,把他放到人堆里去,找个三天三夜都找不出来。

官道上车马辚辚,吱呀作响。有挑担地小贩,扛锄的农夫,挎包地旅人,来往的商队,吆喝着的驿卒。合着鸟啼虫鸣,麦香阵阵,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生机勃勃。

宋青书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多年不用剑术,再用时举世皆惊。

这是杨汐晴对他的评价。杨汐晴在古墓中精研独孤剑意,有进无退,有攻无守,渐渐的,一套绝世剑术初见雏形。还剩一路破枪式。

皆因古墓中厉害的枪术秘籍太过稀少,所谓日刀月剑一辈子枪,枪术最为难练,一旦练成,也最为厉害。岳武穆的“沥泉神枪”纵驰南北,横绝宋金两国而无敌手,威力之强,便可见一斑。

且说青书“纯阳无极功”大成之日,功成的姿势委实太过……

虽然刘伯温、杨汐晴、苏若雨三人都未知觉,但他却做贼心虚,顺口便引用了一段昔年看过的一本牛书中的名句,可说是十分拉风。

但这句话却让杨汐晴掩嘴而笑,也起了争斗之心。乘着青书做贼心虚没有设防,“破剑式”应手而出,攻向青书七处大穴。

青书飘然后退,折了一根松枝,运使太极剑术,剑意绵绵不绝,结成太极剑圈,与杨汐晴斗了个不亦乐乎。昔年他无法贯通太极剑,皆因难能持久,剑意多有断绝,太极剑圈极易破裂。但此刻内力一通,一根松枝在手,脑中便陡然生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来,竟以一碰即断的松枝挡住杨汐晴手中利剑,五十招后,更是占得上风。

及至此时,他恍然大悟:“原来太师傅早就悟通绝顶剑术,只是这剑术要求委实太高太高,爹爹和六位师叔是难能学会的,故而太师傅以十年之功化繁为简,端的是用心良苦!”

想到此处,他心中不由感叹,自己不过照搬他的剑意,便能有如此成就,张三丰学究天人,委实是一代宗师。

奇才与宗师,差别就在此处。

第一百八十二章 … 少林

太极拳剑,辉耀千古;立武当玄门,流芳百世。

自“纯阳无极功”大成,青书于太极之理也是大有感悟,豁然而通。也愈发感叹张三丰学究天人,深不可测。

这一代宗师以大毅力束发出家,开创武当一脉,自武当长拳而始,分花手、柔云剑、震天铁掌、神门十三剑等一套一套的武学横空出世,可说是穷思竭虑,苦心孤诣。张三丰于四十年前便已号称天下第一,无敌宇内,向无对手。然而,他所悟武学委实太过高深奥妙,太极之理更是合乎天地自然,极难领悟,资性、内力稍差者便终生不得门径,故而闭关十数年,只为创制两门绝技,彰太极之意,以为武道绝诣之锁钥。

如果说四十年前的张三丰乃是天下第一的奇才,现在的张三丰,则是当今之世独一无二的大宗师。

…………………………无敌分割线………

青书坐在路边茶棚的角落里,怡然自得的喝了一口茶水。蓦地伸出右手两指,向下一捞,轻轻一夹,正正夹中剑尖,他微微一笑,一运指力,木剑陡然从腰间跳起。

要知这柄木剑被青书腰带紧紧束着,要取出势必得往上抽出,然则青书却是从下至上,手指搭住剑尖,以太极之理画了一个弧线,自缝隙间拔出木剑,这手功夫委实是妙到巅峰。

却见他手指一松。木剑陡然下落,青书反手一抄,握住木剑剑柄。悠然一挽,划出朵朵斗大剑花,桌上一根筷子根节节寸断,竟被切成三十六段。

青书大感有趣,哈哈一笑,抛出一锭银子,伸出手掌,悄无声息地将银锭拍进桌子。扬长而去。

走了约莫七八日,已入莆田地界,正是南少林坐落之处。

青书广袖飘飘,不遮不掩,大摇大摆的一路上山。

少林寺三个大字迥劲有力,镌在山门那块大匾之上,让人望之肃然起敬。

两个持棍武僧身子笔直。站在门前,低眉敛目,单手合十,神情肃穆。

青书含笑立在远方,暗道南少林实力较之北少林可是要雄厚多了,连两个看门武僧都有这等功力,瞧他俩半晌岿然不动。显然禅功不弱,定力非凡。青书当即将浑身气势敛起,浑不起眼,远远望去,便好似一块人形大石一般。

“既然来了。便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去,偷偷摸摸地也忒没风度。”他心中如是想道。念头一动,便已飞掠而出。

一阵清风晃过,两个武僧悚然而惊,猛地睁开双眼,四下张望,却什么都未看见。右边那位武僧合十道:“罪过罪过。”左边那武僧奇道:“师兄。何罪之有?”

右边那武僧道:“你我原本心如止水,此刻泛起涟漪。却是不该。”左边那武僧笑道:“非也,清风徐来,若水波不兴,却是不该。却是风在动。”

右边那武僧摇头道:“若你我始终心如止水,任他泰山崩于前,洪水腾在眼,也都是幻象而已。”左边那武僧笑道:“幻与非幻,原是一念之间……”

青书隐于门后,听他二人竟是论起禅来,不由好笑,暗道:“我倒是被整成幻像了,嘿嘿。不过么……这地方禅风倒是凛冽。”

大步而走,招摇过市。他艺高人胆大,仗着耳力绝强,轻功无双,又通“揽势”之法,释敛气势,都在一念之间,是以青书即不潜伏,也不躲避,只在大道上疾驰而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